第一篇:《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修改)字
《中医急诊学 》 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急诊学》课程教学大纲(共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急诊学 课时:63(43/20)学分:3.5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诊断、救治、救护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它是以内、外、妇、儿等学科为基础。重点讲解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常见危重症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辨证论治。教材主要阐述(1)中医急诊学的概念、特点、性质、地位与任务及其流源;(2)中医急诊学的临床特点、病及概要、古今相关理论、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常用的治则与治法。(3)常见危重病的中医急救处理原则、中医药在疾病抢救治疗中的地位、辩证求治规律等;(4)常用的中医急救技术及现代常用的急救技术。教材分上篇、下篇、附篇三部分,上篇重点介绍中医急诊学的学科特点等,下篇突出常见急危重症和各科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附篇重点讲解常用的急救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下篇,讲课的中心内容是基础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等,学生自学上篇及下篇各论常见急症中的附篇等内容,下篇是见习和实习学习的重点,课堂讲授由教授、副教授任课为主,同时进行操作训练。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急诊学流源及病症特点(自学)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和范畴,熟悉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救治特点,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和中医急诊学与现代急诊医学的关系。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诊断与辩证(2学时)掌握中医急诊学诊断疾病的关键和辩证关键,熟悉中医急诊辨证方法与内科学辨证方法的异同,了解中医急诊辨证治疗的流源,了解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在中医急诊临床中的意义。第三章 中医急诊护理(自学)掌握中医急诊的护理特点,熟悉中医急诊的调护,了解中医急诊的预防特点。第四章 急诊科(室)的建设(自学)了解急诊科(室)的任务范围,“三位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讲解急诊科(室)的人员配备和要求,人才培养;介绍科(室)所需的基本设施,包括建筑选址,科室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和药品等,简介急诊科(室)的急诊管理,如急诊工作制度、观察室管理、抢救室及监护式管理、急诊病案管理等,了解科研和教学工作。下篇 各论 第一章 急危重症(25课时)
第一节 脱证(3学时)了解脱证的基本概念病性、转归、调护,熟悉脱证的的临床特点、治疗权变。掌握脱证的诊断与鉴别的诊断要点、急救处理及辨证救治。第一节 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2学时)掌握多脏器功能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基本概念,常见病因,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熟悉多脏器功能综合征得发展,掌握急救处理等及辩证救治。第二节 急救呼吸窘迫综合症(3学时)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放入基本概念,掌握ADRS的争端与鉴别诊断要点﹑急性呼吸处理及辩证救治。第三节 神昏(3学时)了解神昏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熟悉神昏诊断与鉴别中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的辩证救治,掌握神昏鉴别诊断中疾病诊断要点﹑证明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的常规处理﹑诊治权变中现代医学的诊治要点和中医疗法的运用。第四节 猝死(3学时)了解猝死的基本概念,明确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概念。了解中医药参与救治猝死的研究进展,熟悉中医药参与救治猝死的优缺点及现代救治猝死的发展,重点掌握中西医救治猝死的步骤及具体操作方法。第六节 高热(2学时)了解高热的基本概念,熟悉高热的病因诊断,掌握高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尤其是内伤高热与外感高热的鉴别)﹑急救处理及辩证救治。重点是讲解高热的诊断要点及症候争端要点,正点讲授高热的治疗原则和急救处理的要点。第七节 心衰(3学时)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病性﹑转归,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西医病因及发展机制,掌握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第八节 肺衰(3学时)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病性﹑转归。掌握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实验室检查﹑辨证治疗及急救。强调综合救治,一中药针剂﹑吸痰﹑吸氧﹑鼻搐﹑汤药鼻饲﹑呼吸机为重点。第九节 肾衰(3学时)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病性﹑转归。重点讲解并掌握本病的病因﹑发张机制﹑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第二章 急性中毒(2学时)第一节 中毒总论 了解药物中毒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熟悉急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疾病诊断要点,急救处理种常规处理﹑诊治权变。第二节 急性食物中毒 了解急性食物中毒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熟悉急性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中辩证救治,掌握急性食物中毒的诊断与鉴别中疾病争端要点﹑症候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中常规处理﹑诊治权变中现代医学的诊治要点和中医疗法的运用。第三节 药物中毒 熟悉药物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中辩证救治,掌握药物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疾病争端要点﹑症候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中常规处理﹑诊治
权变中现代医学的诊治要点和中医疗法的运用。
第四节 急性有机磷中毒
了解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掌握有机磷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掌握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疾病诊断要点、证候诊段要点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种常规处理及中西医治疗。
第五节 急性酒精中毒
了解急性酒精中毒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熟悉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中辩证救治。了解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与鉴别中疾病诊断要点、证候诊段要点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中常规处理、诊治权变中现代医学的诊治要点和中医疗法的运用。
第三章 内科急诊(9学时)第一节 中风(自学)
掌握中风的诊断,急救处理。掌握中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因病机相关检查项目。了解中风病的概述、诊疗权变、预防调护、古今相关理论中的病名及治疗。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西医急救处理及辨证论治。
第二节 头面痛(自学)
本节课要求同学了解头面痛的概述、头面痛的定义主要病症、释名等,熟悉头面痛的预防调护及相关理论。掌握头面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头面痛的治疗,头面痛的诊疗权变,即在现代急诊医学的诊疗基础上,如何运用中医疗法治疗本病。
第三节 痉病(自学)
了解痉病的基本概念,明确本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熟悉痉病的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与痫病、中风病、高热及厥证的鉴别要点,掌握痉病的证候特点、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掌握痉病的辨证要点及证治内容。重点讲解终止痉病的证治方药。
第四节 卒心痛(3学时)
了解卒心痛的概念,熟悉历代医家对卒心痛的认识、沿革。阐述历代医家对卒心痛的认识、共同症状及常见的两种临床类型——真心痛、厥心痛。
厥心痛
掌握厥心痛的疾病诊断要点和证候诊段要点。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相关检查项目,掌握本病的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熟悉本病的诊疗权变,了解卒心痛的预防调护和古今相关论述。
真心痛
掌握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相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掌握本病的急救处理原则及临床证型、常用方剂,熟悉本病的诊疗权变,了解真心痛的预防调护和古今相关论述。
第五节 心悸(3学时)
掌握心悸的疾病诊断要点和证候诊段要点,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熟悉相关检查项目,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和辨证论治。熟悉本病的诊疗权变,了解本病的预防调护和古今相关论述。
第六节 哮病(自学)
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病性、转归、调护。掌握本病的病象、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急救处理。
第七节 风湿肺热(自学)
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转归、调护,熟悉本病的病象、病因、病机、鉴 别诊断及治疗权变,掌握本病诊断、治则、辨证治疗及急救处理。第八节 气胸(自学)了解本病的概念。熟悉本病的病象、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治疗权变,掌握本病诊断、治则、辨证治疗及急救处理。第十节 中暑(自学)掌握中暑的诊断与急救处理。熟悉中暑的发病机理及诊治权变。了解中暑的概念及其发 病特点。第十一节 急黄(自学)掌握急性胆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胆胀的急救处理。熟悉急黄的预防调护。第十二节 急性胆胀(自学)掌握急性胆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胆胀的急救处理。熟悉急性胆胀的预防调护及相 关理论。第十三节 急性脾心痛(3学时)掌握急性脾心痛的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 脾心痛的预防调护。掌握急性脾心痛的急救处理、辨证论治及预防。第十四节 暴吐(自学)掌握暴吐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救处理、辨证要点及诊治权变。熟悉暴吐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了解暴吐的基本概念、病症范围、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论述。第十五节 暴泻(自学)掌握暴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救处理。熟悉暴泻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证要点及 诊治权变。了解暴泻的基本概念、病症范围、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论述。第十六节 急性胃痛(自学)掌握急性胃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及中西医治 疗。了解急性胃痛的基本概念、病症范围、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论述。第十七节 疫斑热(自学)掌握疫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救处理。熟悉疫斑热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证要 点及诊治权变。了解疫斑热的基本概念、病症范围、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论述。第十八节 急淋(自学)掌握急淋的; 掌握石淋,热淋,血淋的疾病诊断,证候诊断;掌握急淋与癃闭、尿血、淋病的鉴别;熟悉急淋的相关检查;熟悉急淋的常规处理。第十九节 急性出血(自学)了解急性出血的概念;掌握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急性出血 的相关检查及中西医治疗。了解中西医对急性出血诊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四章 妇科急症(2学时)第一节 崩漏(自学)掌握崩漏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二节 痛经(自学)掌握痛经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三节 妊娠恶阻(自学)掌握妊娠恶阻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与诊查要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四节 异位妊娠(2学时)掌握异位妊娠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五节 胎漏、胎动不安(自学)掌握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与诊查药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六节 胎堕不全(自学)掌握胎堕不全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七节 妊娠痫证(自学)掌握妊娠痫证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及诊查药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八节 产后血崩(自学)掌握产后血崩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及诊查药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九节 产后发热(自学)掌握产后发热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及诊查药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十节 妇人腹痛(自学)掌握妇人腹痛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五章 儿科急症(自学)第一节 小儿外感高热(自学)了解小儿外感高热的发病特点及预防调护,熟悉病因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二节 小儿急惊风(自学)了解小儿急惊风的概念、发病特点及预防调护,熟悉急惊风的病因病理,病势演变及诊治权变,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的方法。第三节 肺炎咳喘变证(自学)了解肺炎咳喘变证的概念、发病特点及预防调护,熟悉变证的病因病理及病势演变规律及诊治权变,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方法。第四节 泄泻变证(自学)了解泄泻变证的概念及预防调护,熟悉导致变证的病因病机及病势演变,熟悉诊治权变,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方法。第五节 哮喘(自学)了解哮喘及哮喘重证的概念,了解预防调护,掌握哮喘的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熟悉诊治权变,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点掌握中医辩证救治及急救处理。第六节 痫证持续状态(自学)了解痫证持续状态的概念及预防调护。熟悉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及西医治疗。第七节 疫毒痢(自学0 了解疫毒痢的概念及小儿发病特点,了解预防调护。熟悉病因病理及病势演变。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方法。第六章 外科急症(3学时)第一节 肠痈(自学)掌握肠痈的诊断要点、证候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掌握肠痈的急救处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时机。熟悉肠痈的预防调护,病因病机。了解肠痈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二节 急性心腹痛(自学)掌握急性心腹痛的诊断要点、分期及鉴别诊断。掌握急性心腹痛的鉴别处理,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熟悉急性心腹痛的预防调护及病因病机。了解急性心腹痛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第三节
肠结(自学)掌握肠结的诊断要点、脉络瘀结型肠结与气机壅滞型肠结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掌握肠结的急救处理,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熟悉肠结的预防调护及病因病机。了解肠结的概念、了解丹毒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五节 毒蛇咬伤(自学)
掌握毒蛇咬伤的诊断要点、证候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掌握毒蛇咬伤的急救处理。熟悉毒蛇咬伤的预防调护。了解了解毒蛇咬伤后的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六节 急性创伤(3学时)
掌握急性创伤诊断要点、证候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掌握急性创伤的急救处理及辨证救治,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了解急性创伤的概念及病因病机。第七节 烧伤(自学)
掌握烧伤深度、烧伤程度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掌握烧伤的急救处理和辩证救治,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了解急性创伤的概念、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第八节
冻伤(自学)
掌握冻伤诊断要点、冻伤深度的判断和鉴别诊断。掌握急性创伤的急救处理。熟悉冻伤的预防调护及病因病机。了解冻伤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九节
缠腰火丹(自学)掌握缠腰火丹的诊断要点、证候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掌握缠腰火丹的急救处理。病因病机。熟悉缠腰火丹的预防调护。了解缠腰火丹的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十节 瘾疹(自学)
掌握瘾疹的诊断要点、证候诊断。掌握瘾疹的急救处理。熟悉瘾疹的预防调护和病因病机。了解瘾疹的预防调护及病因病机。了解瘾疹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
第六章 五官科(自学)第一节 风热乳娥(自学)
掌握风热乳娥的概念、诊查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几种常见外治方法。熟悉风热乳娥的病因病机及可能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了解风热乳娥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第二节 风热喉痹(自学)
掌握风热喉痹的概念、诊查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几种常见的外治方法。熟悉风热喉痹的病因病机及可能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了解“喉痹”的概念、风热喉痹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第三节 喉痈(自学)
掌握各种喉痈的临床特点、辨脓成或脓未成的方法、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一般外治方法。熟悉喉痈的病因病机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了解喉痈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第四节 急喉风(自学)
掌握急喉风的定义、症状特点、诊查要点、喉阻塞的分度、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各种疗法及急救方法。熟悉急喉风的病因病机。了解急喉风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第五节
鼻衄
掌握鼻衄的辨证论治及常用的止血方法。熟悉鼻衄的病因病机。了解的定义、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
第六节
暴聋(自学)
掌握暴聋的定义、诊查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级常规处理方法。熟悉暴聋的病因病机。了解暴聋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课堂讨论。临床见习,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记录,辅以小讲课。配合教学录像片、多媒体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临床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记律、出勤率:临床技能:见习笔记、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急诊科技能包括急诊急救技术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急诊常见病症的诊疗常规,急诊护理工作及技术操作等,计40分。见习笔记、病历书写标准程度,计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中医急诊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杂病源流犀烛》 清
沈金鳌撰
出版社:上海科学出版社
3、《谦斋医学讲稿》 秦伯未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出版社
4、《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能出版社
5、《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焦树德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6、各家医案
六、教材
本大纲教学选用教材为《中医急诊学》主编姜良铎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附:《中医急诊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时:20
一、见习的目的与任务:1、2、3、巩固掌握《中医急诊学》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和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的规律。
正确运用中医四诊检查、辨证论治对急诊科常见病症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处理,掌握部分疑难、急症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熟悉急诊常见病症的诊疗常规。4、5、6、7、8、熟悉急诊护理工作及技术操作。
学会书写急诊病历。掌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规范”。了解急诊及病房的管理。
见习重点是抓好中医四诊运用、辩证分析、方法方药及病历书写。重点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
二、见习内容: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熟悉急诊工作内容及特点,正确掌握中医四诊的方法。掌握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及气血津液等辨证论治规律,并运用于临床实践。观察、诊治病人,正确填写检查申请单做好检查、治疗工作,并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按时书写合格急诊留观病历1份。病历书写要认真仔细、格式正确、内容属实、记录及时、字迹清楚整洁,符合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要求。掌握急救技术操作及护理技术的操作。
掌握急诊病症:高热、脱证、MODS、神昏、肾衰、心衰、肺衰、ARDS、急性中毒,中风,卒心痛,急性脾心痛、创伤急症、宫外孕等病症。2、3、4、三、见习方法
采用三段教学法,使学生练好基本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阶段:1次(4学时)
第一次:(4学时)
内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问诊的层次,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病人叙述中抓住主证,其中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学习临床辨证分析的方法。学习如何据证立法、选方用药。
(2)掌握急诊病历的书写格式,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临床医生要求,严格训练达到熟练掌握,辩证分析要求做到十六个字:即言之有理、理必有据,陈述简明、表达准确。立法处方做到十六个字,即据证立法、以法带方、有方有药、排列鲜明。在病历上书写方药每行四味药。
要求:(1)采集病史力争做到十二个字,即要确切、要全面、按系统、抓重点。
(2)书写病历要求做到十二个字,即项目齐全、内容充实、字迹工整。病例格式要求严格执行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格式。
(3)书写完整的临床病例1份。
第二阶段:4次(12学时)
此阶段掌握急救技能为主,要求每位学生都做好见习记录,进行各种临床技术操作时,要求每一位学生的动作准确规范。第一次 :基础心肺复苏、除颤共1次(4学时)
内容:基础心肺复苏、除颤。
目的:掌握心肺复苏、除颤等操作要领,熟练掌握。
要求:掌握心肺复苏、除颤等适应症、禁忌症及进行熟练操作。
第二次:气管插管(4学时)
内容:气管插管。
目的:掌握操作要领,熟练掌握。
要求: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进行熟练操作。
第三次:吸氧、吸痰、静脉输液共1次(4学时)
内容:吸氧、吸痰、静脉输液。
目的:掌握吸氧、吸痰、静脉输液等操作要领。
要求:按要求,严格训练到达。
第三阶段考核:1次(4学时)
考核内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吸氧、吸痰、静脉输液及病案书写等。
四、见习安排:
急诊见习共5次。
五、考核方法:
见教学大纲的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第二篇:《中医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眼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国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级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眼科学
教材:《中医眼科学》新世纪统编教材第二版
学识:45(33/12)学时
学分:2.5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础及中医眼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的临床学科。因为临床的需要,课程中加入部分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符合中医院校五年制通科中医师教学要求,内容实用,精炼,通过多媒体、眼科模型、图片、病例分析等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论 眼科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1.5学时)
掌握中医眼科历史分期和中医眼科主要著作及作者,了解中医眼科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
重点:中医眼科的发展时期和眼科历代名医名著。
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3学时)
掌握眼球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功能;熟悉眼的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了解眼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了解中西医眼科解剖名词对照。重点:眼球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第三章 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0.5学时)
熟悉言语五脏六腑的生理关系。
第四章 眼与经络的关系(0.5学时)
了解眼与经络的关系。
第五章 病因病机(1学时)
熟悉六淫、七情所致眼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致病特点;了解其他病因所致眼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密切关系。病机部分自学。
第六章 眼科诊法(2学时)
掌握问诊及中心视力的检查方法。了解视野、色觉、立体视力的检查方法及翻转眼睑的方法;掌握五轮辩证法;熟悉其它外眼检查;熟悉辨常见症;了解眼底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了解辨翳与膜、辨内障与外障。了解眼科特殊检查。重点:五轮辩证法。
本章节的讲授包括眼科临床常用检查法等见习内容。
第七章 眼科治疗概要(0.5学时)
实习滴眼药水,涂眼药膏法;熟悉中医眼科内治法,掌握退翳明目法的应用;了解其他治疗方法;了解眼科常用药物。
各论 眼科疾病
第八章 胞睑疾病(3学时)
掌握针眼、椒疮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眼于胞生痰核的鉴别诊断,熟悉胞睑疾病主要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及睑弦赤烂的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胞睑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与脾胃有关;了解胞生痰核、上胞下垂。睑内结石的诊治要点。风赤疮痍、眼丹、胞轮震跳、栗疮、目剳自学。
重点:针眼、椒疮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第九章 两眦疾病(1学时)
掌握漏睛的诊断、病因病机、及治疗;其发病与心和小肠有关;了解流泪症的诊断、辨证论治;了解漏睛疮的诊治意义。
重点:漏睛的诊断、病因病机。
本章节的讲授包括胞睑疾病及两眦疾病的见习内容,以病例幻灯形式为主。
第十章 白睛疾病(2学时)
掌握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熟悉时复目痒的诊断、辨证论治;了解白睛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与肺和大肠有关;了解天行眼暴翳、金疳、胬肉攀睛、白睛溢血的诊断要点;火疳、白涩症、脓漏眼自学。
重点: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
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2学时)
掌握聚星障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掌握白睛红赤、抱轮红赤、白睛混赤的鉴别;熟悉黑睛疾病的致病特点、主要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了解黑睛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影响视力,其发病多与肝胆有关;了解湿翳、凝脂翳。混睛障、花翳白陷、宿翳的诊断要点;疳积上目、暴露赤眼生翳自学。
重点:聚星障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湿翳、凝聚翳的诊断;白睛红赤、抱轮红赤、白睛混赤的鉴别。
本章节的讲授包括白睛疾病、黑睛疾病的见习内容,以病例幻灯形式为主。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12学时)
掌握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散瞳治疗及激素治疗的重要性和所用药物;掌握绿风内障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抢救治疗的方法,熟悉绿风内障常用降压药物及作用原理;掌握天行赤眼、瞳神紧小、绿风内障三者的鉴别诊断;掌握圆翳内障的病因病机、诊断、临床分期、辨证论治;掌握络阻暴盲、络损暴盲、目系暴盲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抢救实力要配合使用的西药;掌握消渴目病的临床分期、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了解其激光治疗的原理;掌握消渴目病与络损暴盲所致眼底出血的鉴别;熟悉视瞻有色、青盲的诊断、辨证论治;了解瞳神疾病的含义、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和影响视力的严重性;了解瞳神干缺的诊治要点;了解视瞻昏渺、云雾移晴、高风内障、视衣脱离的诊治要点;了解瞳神紧小和瞳神干缺的鉴别。
重点: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散瞳的意义;绿风内障降低眼压的方法及重要性;络组暴盲、目系暴盲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消渴目病的临床分期、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
本章节的教授包括眼底检查、眼底病等见习内容,一病例幻灯形式为主。第十三章眼外肌疾病和弱视(1学时)
熟悉风牵偏视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了解弱视的诊断和治疗;通睛自学。
第十四章眼眶疾病(自学)
了解眼棱骨痛、突起睛高、鹘眼凝睛、珠突出眶、眼眶假瘤诊断要点。第十五章眼外伤(2学时)
掌握异物入目的诊断及角膜异物的剔除方法;掌握撞击伤目、真睛破损的诊断、辨证论治及常用外治法;掌握化学性眼损伤常见病因病机、一般治法原则、急救措施及预防注意事项;了解辐射性眼损伤、热烧伤的诊治要点。
重点:异物入目的诊断及角膜异物的剔出方法;化学性眼损伤常见病因病机、一般治法原则、急救措施
第十六章眼视光学(1学时)
掌握眼的屈光状态、调解与集合的概念;掌握近视、远视的诊断、辨证论治、针刺治疗常用穴位及验光配镜的意义;熟悉视疲劳的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检影验光的方法和意义。
第十七章防盲治盲(自学)
了解盲的诊断标准,我国防盲和治盲的历史和现状,几种主要致盲眼病的防治及我国防盲治盲的展望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具示教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布置复习思考题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大量的多媒体演示图,尽量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培养其对眼科疾病的认识、诊断及处理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中医眼科内涵与精髓,掌握眼科辩证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其中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按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见习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及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水平(如:视功能检查、翻转眼睑、散瞳眼底检查等)两项,进行综合测评打分,各占50%。
五、教学参考书
曾庆华主编:《中医眼科学》第一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教材)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西医教材)
曾庆华主编:《中医眼科学习题集》 配套教学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附:《中医眼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见习学时:12学时
一、见习目的临床教学见习是在临床授课的同时,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临床带教,是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或掌握眼科常见的检查方法、操作技能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
二、见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四次12学时的临床教学见习,要求
(一)掌握:
掌握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的概念;
掌握中心视力检查法及光感、光定位的检查法,色盲检查法,立体视觉检查法;
初步掌握散瞳眼底检查;
掌握眼科常见疾病如针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掌握针眼和胞生痰核的诊断及鉴别;初步掌握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及抢救方法。
掌握视力下贱的眼科临床意义;
(二)了解:
了解用手电筒或自然光检查睑结膜的血管、乳头、滤泡、球结膜的血管等;了解白眼红赤、报轮红赤、白睛混赤(睫状充血、结膜充血及混合充血)的区别;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直接、间接);了解视野检查法、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修兹氏眼压计、压平眼压计)的使用法及裂隙灯检查法。
了解泪道冲洗法、角膜异物剔除法;了解麦粒肿切开法及其注意事项;了解球结膜下及球后注射法;
了解眼部常见疾病的处理和暴盲、瞳神紧小、圆翳内障、聚星障、视瞻昏渺、风牵偏视及近视、远视的诊断、治疗及防预;
了解眼外伤的紧急处理方法;眼科常见外眼手术如散粒肿切除术、眼睑裂伤缝合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内翻矫正术。
(三)操作
掌握眼睑翻转法的操作;
掌握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的方法;
掌握结膜异物擦除法的操作;
掌握结膜囊冲洗的操作。
三、见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1、见习地点:眼科门诊或病房。
2、见习形式及方法:分组轮流见习,每天1组。
3、见习时间分配:分4次完成,每次3学时。
4、见习具体内容:
前两次见习,现由老师小课堂讲授,再结合仪器互相练习;后两次见习,临床看病人。由老师挑选典型病例示数,学生见习。对临床未能看到的病种,结
合多媒体图片,幻灯等予以弥补。眼科常见手术及技能操作在看病过程中随见随学或预约病人集中观看学习
第一次:是功能及外眼检查(3学时)
中心视力检查法(远近视力表检查、光感定位及红绿色觉检查)、色盲检查法、立体视觉检查法。眼睑的翻转检查,观察结膜充血情况及三种充血的鉴别。检查瞳孔对光放射。了解视野检查、眼压检查和裂隙灯检查。
第二次:眼底检查(3学时)
眼底检查,学生两人一组,每人一只眼散瞳,互相检查;散瞳后能窥尽眼底并描述视乳头的形状、大小、边界、颜色及视乳头生理凹陷,描述视网膜血管形态及动静脉比例,描述视网膜颜色和黄斑形态。
第三次:技能操作(跟随老师在看病过程中边学表操作)(3学时)
① 掌握滴眼药水和涂眼药膏的正确方法,并了解点眼药后需要按压眼囊的药物,如阿托品、后马托品、复方马托品酰胺等。
② 掌握结膜异物擦出发和结膜囊冲洗法。
③ 了解泪道冲洗法。
④ 了解麦粒肿切开法及其注意事项,如切开的适应症、内外麦粒肿切口的不同方向等。
⑤ 了解球结膜下和球后注射法。
⑥ 了解角膜异物剔除法。
第四次:眼科常见外眼手术及常见疾病(3学时)
⑴了解散粒肿切除术、眼睑裂伤缝合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内翻矫正术等。⑵眼科常见疾病
① 掌握针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掌握针眼和胞生痰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初步掌握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及抢救方法。
② 了解眼外伤急救措施、眼部常见疾病的处理。如暴盲、瞳神紧小、圆翳内障、聚星障、视瞻昏渺、风牵偏视及近视、原始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在见习的过程中,根据典型病例的多少,临时灵活分组安排,尽量争取每个同学都有亲自看病的机会。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见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第三篇:《中医儿科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 学
时:54(39/15)学
分:3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临床课。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儿科学总论(4学时)
主要介绍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特点、喂养与保健、四诊概要、治疗概要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儿科的发展过程、中医儿科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学术思想、主要著作。重点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各种生理常数,熟悉中医儿科四诊的内容,了解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
肺系病证(6学时)第一节
感冒(2学时)
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重点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不同及所出现的兼夹症的辨证治疗。
第二节
肺炎喘嗽(2学时)
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难点: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 第三节
哮喘(2学时)
熟悉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诱发因素,掌握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重点掌握哮喘的辨证论治。
第三章
脾系病证(5学时)
第一节
厌食、积滞、疳证(3学时)
熟悉厌食的发病原因,掌握厌食的临床表现和基本治疗原则,重点掌握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区别。了解积滞的一般发病原因,掌握积滞的辨证论治。掌握疳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熟悉疳证的发病原因及常见兼证得临床表现,重点掌握疳证的辨证论治。
难点: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病证鉴别。第二节
泄泻(2学时)
熟悉泄泻的病因以及产生伤阴、伤阳或导致疳证、慢惊风的病理转归,掌握泄泻的主证及泄泻治疗的常法和变法。
第四章
心肝病证(6学时)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2学时)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及所属的中医范畴,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要点。
第二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2学时)
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掌握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第三节
惊风(2学时)
了解惊风的概念、发病年龄特点、惊风八候,掌握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掌握惊风的病因病机及急惊风慢惊风的辨证论治。
第五章
肾系病证(4学时)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2学时)
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2学时)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分类、临床特征、中医范畴及发病情况,重点掌握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了解西医治疗。
第六章
传染病(8学时)
第一节
麻疹(2学时)
熟悉麻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熟悉麻疹的特点及顺证逆证得鉴别,重点掌握麻疹顺证和逆证的辨证论治。
第二节
风疹、水痘、手足口病(2学时)
了解风疹的病因病机与临床特征,掌握风疹的证治。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水痘的证治。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
第三节
猩红热 幼儿急疹(2学时)
了解猩红热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了解幼儿急疹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重点掌握猩红热与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2学时)
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辨证论治。
第七章
新生儿疾病(2学时)
熟悉生理性胎黄和病理形胎黄的鉴别,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胎黄的辨证论治。了解胎怯、新生儿硬肿症的特点。
第八章
其他疾病(4学时)
第一节
紫癜(2学时)
了解紫癜的发病情况、所属的中医范畴及临床特征,掌握紫癜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紫癜的辨证论治。掌握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鉴别。
第二节
佝偻病(2学时)
了解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掌握佝偻病的诊断要点、治疗、预防及辨证论治。
难点:钙在小儿体内代谢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临床课程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结合临床实际设立模拟病例让学生分析,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2.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按15%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15%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3.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平时成绩为100分。
临床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中医儿科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纪律、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中医儿科临床技能包括床边问诊、体格检查、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等计30分。见习笔记、书写病历标准程度,计4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学课程总成绩。
平时成绩以课堂提问、出勤抽查的方式考核,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薛辛东主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其他说明
1.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七版),中医中医药出版社
2.因不单独开设西医儿科学,在教授中医儿科同时向学生适当介绍西医儿科的相关知识。附:《中医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
时:15
一、见习的目的与任务
见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书本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用到临床实践,初步掌握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辩证思路和诊疗方法,熟悉儿科的常用中西医药物的使用,常用的检验方法,尤其是学会书写门诊病历等医疗文件。
二、见习的基本要求
1.小儿的生长发育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熟悉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体重、身高等计算公式及生理常数。学会测量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小儿体格检查的参数。
2.小儿常用药物计量计算:包括抗生素、退热药、止咳药、解痉药、镇静及抗惊厥药的应用。要求学生根据小儿体重、体表面积计算常用药物的剂量,学会根据病情选药开处方。
3.儿科常用中成药及西药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结合患儿讲述药物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选药的原则,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辨证论治。4.门诊病历的书写:要求学生学会询问病史,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辨证论治。
5.全面掌握中西医儿科的诊疗思路,学会报传染病卡片,初步掌握儿科的传统疗法如捏脊、拔火罐。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标准:见习成绩为100分。
以学生提交见习门诊病历方式进行考核。要求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内容全面,用医学术语客观的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能独立的确立治则治法、组方用药,表现良好的临床素质、见习态度认真,出勤满。病历书写为30分,辨证论治为40分,见习态度认真和出勤为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课程总成绩。
第四篇:《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妇科学课》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妇科学 学
时:63(43/20)学
分:3.5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经、带、胎、产、杂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1.5学时)
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及特点,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0.2学时)掌握胞宫的含义、子宫的功能;熟悉子宫的解剖位置与功能;了解毛际位置,阴户、子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3学时)
掌握月经的生理表现、产生机理及周期调节,特殊月经生理现象,天癸与月经的关系;掌握产褥期生理特点,恶露;熟悉带下、妊娠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理;了解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变化,分娩的生理过程。
重点:天癸在月经产生中的作用,月经的生理表现、产生机理及其周期调节。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0.3学时)
掌握寒、热、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是妇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掌握肾、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熟悉怒、思、恐的致病特点,其他因素的种类,体质因素在妇科病因学的地位,气血失调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辩证(自学)
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熟悉常用辩证方法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的辩证要点;熟悉辩病与辩证的关系。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自学)
熟悉妇科常用治法,特别是外治法;熟悉中医妇科急症治疗。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自学)熟悉各期保健及性养生保健。第八章 月经病(11学时)
掌握月经病总的概念、病机及治疗原则,掌握月经病中个疾病的定义、主要病机及辩证论治;熟悉月经病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月经病相关的现代医学参考。
重点:闭经、痛经、崩漏的定义、主要病机及辩证论治,治崩三法的内容及含义。
难点:崩漏的鉴别诊断、闭经的诊断。第九章 带下病(2学时)掌握带下病的定义;掌握带下过多及过少的定义、主要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熟悉带下病的治疗原则。了解常用妇科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含义;了解计划生育手术相关内容。
第十章 妊娠病(6学时)
掌握妊娠病的定义、治疗原则与用药禁忌,掌握妊娠恶阻、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妊娠眩晕、妊娠痫证、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与辨证论治,掌握堕胎、小产的治疗原则,异位妊娠的诊断;熟悉妊娠病主要发病机理,上述妊娠病及妊娠咳嗽、妊娠身痒、妊娠贫血及难产等妊娠病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熟悉异位妊娠的定义及手术适应症;了解妊娠病的范围及调护,妊娠肿胀、妊娠眩晕、妊娠痫证的内在联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概念、病因病理、诊断,西医对异位妊娠病因的认识和保守治疗的方法。
重点:上述妊娠病的定义及辨证论治。难点:上述妊娠病的鉴别诊断。第十一章 产后病(6学时)
掌握产后病的发病机理、诊断的特殊要求与治疗原则,掌握产后血晕、恶露不绝、产后发热、产后腹痛、产后身痛、缺乳的定义与辨证论治;熟悉以上产后病及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淋痛、产后汗证、产后乳汁自出、产后抑郁、产后血劳的定义、范围,上述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了解产后回乳的方法。
重点:产后病的发病机理,上述疾病的辨证论治。第十二章 妇科杂病(8学时)
掌握不孕症、癥瘕、盆腔炎、阴挺、阴痒、阴疮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熟悉上述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及诊断,熟悉阴冷、妇人脏燥的主要病机及辩证论治;了解上述疾病的现代医学参考。
重点:不孕症、癥瘕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附论
【附】西医妇产科学基本知识(5学时)掌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女性激素、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盆腔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女性内分泌调节机制,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技能,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发生、发展、转归及预防方法。
重点: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女性激素、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的病因、临床表现。
难点:女性内分泌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与内容培养
1.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课堂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2.临床见习,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记录,辅以小讲课。3.配合教学录像片、多媒体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 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妇科技能病历书写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的等综合印象,计30分。妇科技能包括妇科基本功训练和临床技能(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以及结合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正确诊断和处理问题能力等),计40分。见习笔记(平时见习试诊本)、书写病历标准程度(按要求仔细、书写一份完整病历上交,由老师批阅评分),计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中医外科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妇产科学》六版 乐杰主编 中国卫生出版社
六、其他说明
1.本大纲教学适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异位妊娠内容在急诊课中讲授。
附:《中医妇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时:20
一、见习目的与任务
通过妇科临床见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病人,加强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妇科的基本操作,掌握妇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见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中医妇科望、闻、问、切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2.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和方药。3.认识妇科常见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措施。4.认识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手术步骤,认识常用的避孕方法及避孕机理。
5.初步学会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的书写。
6.初步学会显微镜的使用,了解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7.通过模型及实践,掌握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初步学会门诊方法和步骤。8.掌握各种阴道炎及宫颈炎的诊断。
9.掌握基础体温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其他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10.掌握早孕的诊断、预产期计算的方法。
三、见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见习分为5次,每次4学时,共20学时。1.妇科检查及妇科常见病。学时:4
重点:带下病的主要病机,湿邪与带下病的关系,各种阴道炎的鉴别及外治法,各种宫颈炎的分类及外治法。在妇科门诊,借助模型,带教老师讲解内诊方法和步骤、宫颈刮片、TCT检查、阴道细胞学图片检查、宫颈粘液结晶检查、宫颈炎宫颈上药治疗等操作方法,学生使用模型联系上述操作。然后选择2-3例妇科常见病病例见习,并为学生讲解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法和方药。
2.妇科常见病及计划生育 学时:4 内容要求:病种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证、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妊娠病、癥瘕、不孕症、计划生育手术等。
在妇科门诊,通过学生见习带教老师对6-7例妇科常见病病例的诊疗过程,使学生复习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法和方药,并在试诊本上练习门诊病例书写。
3.妇科常见病 学时:4 内容要求:病种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证、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妊娠病、癥瘕、不孕症等。
在妇科门诊,通过学生见习带教老师对6-7例妇科常见病病例的诊疗过程,使学生复习
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法和方药,并在试诊本上练习门诊病例书写。
4.门诊病例书写及独立试诊病人 学时:4 在妇科门诊,带教老师讲解中医妇科门诊病例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再次强调中医妇科望、闻、问、切的特点、内容和方法,选择1-2例典型患者,由学生独立采集病史、体检(妇科检查由老师带领操作),独立提出诊断、治疗和方药,并于课后独立完成门诊病例书写。
5.病例讨论 学时:4 在教室,选取4例典型病例,由学生讨论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法和方药,充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带教老师帮助归纳每例病例的疾病的疾病特点,总结学生认识的不足,并帮助学生复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四、考核方法
见教学大纲有关项目。
第五篇: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 学 时:36(20/16)学 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 总论(4学时)2.1皮肤的结构 了解皮肤的结构 2.3皮肤的生理功能 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5.1皮肤病的症状辩证
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7.2内治法
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7.3外治法
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下篇 各论
9.1热疮(0.3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9.2蛇串疮(0.7学时)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9.3疣(1学时)
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10.1黄水疮(0.3学时)
了解黄水疮的定义、特点及预防,熟悉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外治法。11真菌性皮肤病(1.5学时)
了解白秃疮、肥疮、紫白癜风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熟悉鹅掌风、脚湿气、油灰指甲、圆癣的定义、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临床表现,熟悉治疗及预防。
难点:各种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白屑风、白疕、湿疮、风热疮的鉴别。12.1疥疮(0.2学时)
熟悉疥疮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掌握疥疮的临床表现、外治疗法。难点:疥疮外治的具体方法。12.2恶虫叮咬(自学)
了解恶虫叮咬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14.1湿疮(1.5学时)
熟悉湿疮的定义、特点、不同部位湿疮的中西医名称、病因病机,掌握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外治疗法。
难点:湿疮与漆疮、牛皮鲜、鹅掌风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疗法。
14.2奶癣(自学)
了解奶癣的定义、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及外治法。难点:婴幼儿用药特点。14.4漆疮(0.5学时)
熟悉漆疮的概念、中西医病名,致病因素、临床特点,掌握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难点: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14.5药毒(1.5学时)
熟悉药毒的概念、西医病名、致病原因,掌握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防治。重点掌握七种类型药毒疹的临床表现。
难点:药毒疹的诊断;与瘾疹、麻疹、猩红热、猫眼疮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14.6瘾疹(0.5学时)
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定义、西医病名、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瘾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15.1牛皮癣(0.3学时)
了解牛皮癣的西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掌握诊断,熟悉辨证论治。难点:牛皮癣、白疕、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病名的关系。15.2风瘙痒(0.2学时)
了解风瘙痒的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风瘙痒的病因,辨证论治。16.1白疕(1.5学时)
了解白疕的病因病机,掌握白疕的定义及中西医病名,重点掌握白疕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
16.2风热疮(0.5学时)
了解风热疮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风热疮与白疕、紫白癜风的鉴别诊断。
16.3猫眼疮(自学)
了解猫眼疮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猫眼疮的皮损特点、辨证论治。17.2瓜藤缠(自学)
了解瓜藤缠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18.1红蝴蝶疮(1.5学时)
了解红蝴蝶疮的概念、西医的认识、实验室价差,熟悉病因病机、盘状和系统性的临床表现,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熟悉中西医结合治疗。
难点:红蝴蝶疮的诊断标准;品孙特点;辨证论治。19.1白屑风(0.5学时)
熟悉白屑风的概念,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与白疕、白秃疮的鉴别诊断。19.2粉刺(0.5学时)
熟悉粉刺的诱因,掌握粉刺的定义、诊断及辨证论治。19.2酒齄鼻(0.5学时)
了解酒齄鼻的致病因素,熟悉症状分型,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与粉刺、面游风的鉴别诊断。19.4油风(0.5学时)
熟悉油风的定义、西医病名、致病因素,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难点:油风的辨证论治。20.1黧黑斑(自学)
了解黧黑斑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难点:黧黑斑的病因病机。20.2白驳风(自学)
了解白驳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难点:白驳风的病因病机。22.1杨梅疮(1学时)
掌握杨梅疮的西医病名,熟悉传染途径、诊断,了解治疗、预防。难点:各期杨梅疮的皮损特点。22.2花柳毒淋(1学时)
掌握花柳毒淋的西医病名,熟悉的传播途径,掌握诊断,了解中西医治疗。难点:花柳毒淋的诊断、鉴别诊断。22.4臊瘊(自学)
掌握臊瘊的西医病名、诊断,了解传播途径、中西医结合。22.5生殖器疱疹(自学)
了解生殖器疱疹的传播途径,掌握诊断,熟悉辨证论治。22.6艾滋病(自学)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临床表现、诊断及辨证论治。
三、教材及教学方法
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医皮肤病学》。根据东方学院学生基础知识情况,教学内容主要选择常见多发皮肤病,重点讲授需要掌握的部分,对各种皮肤病临床特点给予归纳总结。
2.教学形式:皮肤科学应直观形象,重视实践。PPt教案文字与皮损图片相结合,课 4 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是学生加深对皮肤病性病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记忆。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
理论课闭卷开始成绩为100分;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皮肤临床技能;见习笔录、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中医皮肤技能(包括换药操作过程)及合理选择中医皮肤外用药,计40分。病历书写及诊断处方和见习笔记,计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中医外科学科程总成绩。
附:《中医皮肤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
时:16
一、临床见习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皮肤科临床见习,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补充课堂所学内容的不足,是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常见、多发皮肤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见习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1.熟悉皮肤病病因病机,掌握自觉症状辨证、各种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的特征与辨证。2.熟悉皮肤病的各种辨证方法,树立整体观念。
3.掌握以下病种的诊断、辨证论治、外治,了解西医治疗。
蛇串疮、疣、黄水疮、真菌性皮肤病、疥疮、湿疮、漆疮、药毒、瘾疹、牛皮癣、白疕、白屑风、粉刺、油风。
4.了解熟悉以下病种的诊断、中西医治疗
热疮、恶虫叮咬皮炎、风瘙痒、风热疮、猫眼疮、瓜藤缠、红蝴蝶疮、酒齄鼻、黛黑斑、白驳风、以及性传播疾病。
(二)基本技能
1.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初步掌握皮损检查方法。2.熟悉皮肤科常用的检查方法:镜检真菌、疥虫、毛囊虫。3.了解皮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操作要求,如挤疣,冷冻。
(三)学生见习要求
1.见习态度认真严肃,衣着整齐,遵守医院规则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或生病请假,无故不到按旷课处理。
2.对待患者热情、耐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3.做好笔记,积极动手实践,不懂就问。
三、具体安排和带教方法:
根据皮肤科教学大纲安排,临床教学见习共16学时,分4次进行。
第1次:4学时,老师讲解见习安排,注意事项,病历书写要求。然后门诊见习,以老师示教为主。
1.见习的病种:病毒性皮肤病(热疹、蛇串疮、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疮、接 5 触性皮炎、药毒、瘾疹)、皮肤附属器疾病(油风、粉刺、面游风、酒齄鼻)。
2.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病人掌握以上3类皮肤病的发病特点、皮损形态、皮肤检查方法和辩证规律、皮肤科门诊病历的书写格式、皮损描述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皮损复习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介绍了解冷冻、挤疣、病损封闭等治疗方法的适应症计具体操作。
第2次:4学时。在门诊见习,随老师诊疗患者,做见习笔记。1.见习病种:白疕、牛皮癣、黄水疮、癣、疥疮等。
2.主要内容: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试接诊,检查患者,掌握正确的采集病史、查体、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皮肤科实验室常用检查方法,如真菌、疥虫、毛囊虫镜检,梅毒血清学检查,淋病图片检查。
第3次:4学时。在门诊见习,在老师指导下接诊患者,包括询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提出治疗方案。见习病种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主。自爱笔记本上书写病历及处方。
第4次:4学时。前2学时同第3次。后2学时考核,由老师选择1个典型病例,学生独立应诊,书写1份完整的门诊病历(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望闻问切、中西医诊断、辨证分析、立法、处方(内服、外用)、医嘱)。
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见教学大纲有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