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陶瓷材料学》是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从材料物理与化学的观点系统阐明了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组成与结构、显微组织及其演化。目的和任务是使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掌握陶瓷材料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与《金属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学》等课程一起构筑完整的材料科学知识和理论体系。
(三)先修课程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本科生应先修《材料科学导论》或类似课程。本课程可与《金属材料学》、《材料物理》(或《固体物理》等相似课程)并行学习,以促进本课程的学习。本课程可以作为后续课程如《结构陶瓷》、《功能材料》、《材料合成与制备》等专业课程的先导。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教材自编 参考书目: 1.《陶瓷导论》,(美)金格瑞等著,清华大学新型陶艺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2.《陶瓷材料学》,周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一)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陶瓷材料工艺过程
2.1陶瓷粉体的基本性能及制备 2.2成型 2.3烧结
第三章 陶瓷晶体结构
3.1陶瓷材料的结合键 3.2鲍林规则 3.3 离子晶体 3.4硅酸盐结构 3.5共价晶体 3.6同质多相 第四章 玻璃与熔体
4.1熔体的结构与性质 4.2玻璃的通性与玻璃转变 4.3玻璃的形成 4.4玻璃结构理论 第五章 陶瓷晶体缺陷
5.1点缺陷 5.2固溶体
5.3非化学剂量化合物 第六章 陶瓷显微结构
6.1陶瓷的相组成 6.2表面与界面行为 6.3晶界
6.4吸附与粘附 第七章 固相反应
7.1固相反应机理 7.2固相反应热力学 7.3固相反应动力学 7.4固相反应影响因素 第八章 烧结
8.1烧结过程和机理 8.2烧结动力学
8.3晶粒长大与再结晶 8.4烧结影响因素
(二)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需51学时,另需3学时复习,总计54学时。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 绪论 3学时
第二章 陶瓷材料工艺过程 6学时 第三章 陶瓷晶体结构 9学时 第四章 玻璃与熔体 6学时 第五章 陶瓷晶体缺陷 6学时 第六章 陶瓷显微结构 6学时 第七章 固相反应 6学时 第八章 烧结 9学时 复习3学时
(三)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章 绪论【一般了解】 第二章 陶瓷材料工艺过程
2.1陶瓷粉体的基本性能及制备【了解】 2.2成型【了解】 2.3烧结【了解】 第三章 陶瓷晶体结构 3.1陶瓷材料的结合键【掌握】 3.2鲍林规则【掌握】
3.3 离子晶体【重点掌握】 3.4硅酸盐结构【掌握】 3.5共价晶体【掌握】 3.6同质多相【掌握】 第四章 玻璃与熔体
4.1熔体的结构与性质【重点掌握】 4.2玻璃的通性与玻璃转变【掌握】 4.3玻璃的形成【掌握】 4.4玻璃结构理论【了解】 第五章 陶瓷晶体缺陷
5.1点缺陷【重点掌握】 5.2固溶体【掌握】
5.3非化学剂量化合物【掌握】 第六章 陶瓷显微结构
6.1陶瓷的相组成【重点掌握】 6.2表面与界面行为【了解】 6.3晶界【了解】
6.4吸附与粘附【了解】 第七章 固相反应
7.1固相反应机理【重点掌握】 7.2固相反应热力学【掌握】 7.3固相反应动力学【掌握】
7.4固相反应影响因素【重点掌握】 第八章 烧结
8.1烧结过程和机理【重点掌握】 8.2烧结动力学【掌握】
8.3晶粒长大与再结晶【重点掌握】 8.4烧结影响因素【重点掌握】 制定人:刘晓真审定人: 批准人: 日 期:
第二篇:《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Metal Materials Science 课程代号: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 时 数: 48 学 分 数:3 执 笔 者: 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金属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修完《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力学性能》和《材料科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之后,进一步了解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各种主要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等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
1.理解合金元素在金属材料中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
2.了解工程机构钢、机械制造结构钢、工具钢、不锈耐蚀钢、耐热钢和耐热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3.初步掌握根据材料应用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及制定相应的热处理工艺。
三、课程教训内容与学时数分配 绪论(2学时)2 钢铁中的合金元素(6学时)(1)铁基固溶体
(2)合金与钢中晶体缺陷的相互作用(3)钢铁中的碳化物和氮化物(4)钢中的金属间化合物(5)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6)合金元素对钢在加热时转变的影响(7)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8)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工程结构钢(6学时)(1)工程结构钢的合金化(2)铁素体-珠光体钢(3)低碳贝氏体和马氏体钢(4)工程材料钢的冶金工艺特点 机械制造用钢(8学时)(1)结构钢的强度与脆性(2)结构钢的脆性(3)调质钢
(4)低温回火状态下使用的结构钢(5)高合金超高强度钢(6)轴承钢(7)渗碳钢和氮化钢(8)其他机械制造结构钢 工具钢(6(1)碳素及低合金工具钢(2)高速合金钢(3)冷作模具钢(4)热作模具钢 不锈耐蚀钢(6(1)钢的耐蚀性(2)不锈耐蚀钢的组织(3)不锈钢的强化与脆化(4)不锈耐蚀钢钢种 耐热钢和耐热合金(6(1)耐热钢和合金的工作条件及性能(2)铁素体型耐热钢(3)工业炉用耐热钢(4)奥氏体型耐热钢(5)镍基耐热合金
学时)
学时)
学时)
(6)新型耐热合金 铸铁(6学时)(1)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控制(2)常用的铸铁(3)合金铸铁 实验教学(2学时)实验教学内容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力学性能》和《材料科学基础》等 后修课程: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金属材料学》 吴承建等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学
所属专业:材料物理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二)课程简介:《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根据材料物理专业先修课程和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金属学和金属材料两大部分,其中金属学的内容作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深入,金属材料部分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的关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1.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及性能三者间的关系,金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原理和规律;3.钢的热处理原理以及其与合金化的配合;4.掌握各类铸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特点;5.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热处理特点.(三)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 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金属材料学》 第二版,吴承建 陈国良 强文江 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金属材料学》 第二版,戴起勋 主编 程晓农 主审,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荀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
(一)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1.金属材料的发展概况。
2.了解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3.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 金属的结合方式 第二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组成材料的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与性能间的关系。2.晶体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5.刃型位错、螺型位错的结构特征、应力场、相互作用、增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重点掌握】:
位错的概念,柏氏矢量及其性质。位错的运动,两种位错的应力场的特征,位错的能量,位错的受力和线张力,位错的相互作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不全位错,堆垛层错,位错反应,扩展位错,位错的增殖。
【掌握】:晶面间距,晶带,六方系的三轴制和四轴制的表示方法晶体、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晶胞中的原子数、配位数和致密度,晶体中原子的堆垛方式,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了解】:三种典型化学键的特征与材料性能的关系。位错概念的提出过程。汤姆逊四面体。
【难点】:合金的相结构和分类。位错结构、柏氏矢量、应力场和相互作用。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第一节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第二节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第三节 形核规律 第四节 长大规律
第五节 结晶理论的某些实际应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纯金属的凝固过程。2.结晶的热力学条件。3.形核及长大的规律。4.凝固理论的应用。【重点掌握】: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过冷度的概念。
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条件和规律,形核率。长大的方式和规律,线长大速度。细化金属铸件的晶粒的方法。【掌握】:
单晶、微晶、纳米晶、非晶、准晶的概念。定向凝固与快速凝固。【了解】:
单晶体的制备,急冷技术。【难点】:
形核的条件和规律,长大的方式和规律。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结晶 第一节 合金的相和相结构。第二节 相图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第四节 共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第五节 包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第六节 其他类型的二元合金相图 第七节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第八节 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与缺陷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合金的相结构:一次固溶体、二次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固溶度的影响因素,超结构,中间相,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拓扑密堆相。
2.相图的基本知识,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二元相图的分析与使用方法。【重点掌握】:
相律,杠杆定理,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匀晶相图,固溶体合金的非平衡凝固,溶质再分配和成分过冷,合金生长形态。共晶相图,伪共晶、非平衡共晶、离异共晶的概念。包晶相图,具有包晶转变的非平衡凝固。二元相图的基本分析方法。
合金的相结构,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的分类、特征。【掌握】:
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根据相图判断合金的性能。铸件组织与缺陷,偏析。【难点】:
非平衡凝固、溶质再分配、成分过冷。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金属间化合物的分类、特征。
第四章 三元相图
第一节 三元相图的成分标示法 第二节 三元系平衡转变的定量法则 第三节 三元匀晶相图 第四节 三元共晶相图
第五节 三元合金相图的四相平衡转变 第六节 具有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及其分割 第七节 三元合金相图应用举例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方法及定量法则。2.三元匀晶相图、三元共晶相图。3.四相平衡转变。4.三元相图应用举例。【重点掌握】: 直线定律和重心定律。
三元匀晶相图和三元匀晶合金的凝固过程。三元共晶相图和三元共晶合金的凝固过程。三元相图应用举例。【掌握】: 四相平衡转变。
具有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及其分割。【难点】:
三元共晶相图和三元共晶合金的凝固过程,四相平衡转变。
第五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第一节 金属的变形特性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第三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第四节 合金的塑性变形
第五节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第六节 金属和合金强化的位错解释 第七节 断裂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塑性变形的机理,塑性变形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滑移系,晶体转动。2.金属强化的位错解释。3.断裂理论。【重点掌握】:
滑移,滑移系,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时的晶体转动,多滑移和交滑移。孪生及其特点,扭折及其特点。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晶粒尺寸对塑性变形的影响。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变形过程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应力和织构。金属强化的位错解释。Griffith理论和断裂韧性。影响材料断裂的基本因素。【掌握】: 弹性变形机制。孪生晶体学。裂纹的萌生机制。【难点】:
多滑移和交滑移,固定位错。金属强化的位错解释。
第六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第一节 形变金属及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
第二节 回复 第三节 再结晶 第四节 晶粒长大 第五节 金属的热加工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形变金属材料退火时的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及其机制。2.金属的热变形。【重点掌握】:
形变金属退火是显微组织的变化过程。不同温度下的回复机制。再结晶的形核机制。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再结晶后晶粒的大小。晶粒的正常长大和异常长大过程及影响因素。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掌握】: 回复动力学。再结晶动力学。超塑性。【难点】:
再结晶形核机制、晶粒长大过程及其机制。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四节 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第五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第六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第七节 其他类型的热处理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固态相变中的形核、长大。
2.钢的加热转变过程,扩散对奥氏体化转变、均匀化和晶粒长大的影响。3.钢的冷却转变及动力学过程,TTT曲线和CCT曲线及应用。
4.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转变区间。5.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转变的机理和特征。
6.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目的和特点。回火过程组织的转变。回火脆性。【重点掌握】:
1.固态相变的基本特征。
2.钢的加热转变过程,扩散多奥氏体化转变和均匀化的影响。
3.TTT曲线和CCT曲线。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转变区间。
4.碳和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
5.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转变的机理和特征。
6.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目的和特点。7.回火过程组织的转变。回火脆性。【掌握】: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难点】:
加热和冷却过程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马氏体、贝氏体转变机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目的和特点的区分。第八章 钢铁材料基础
第一节 钢铁的冶炼
第二节 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 钢的分类和编号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钢铁冶炼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
2.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钢的分类和号。【重点掌握】: 钢的分类和钢的编号。
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掌握】:
钢铁冶炼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钢铁冶炼工艺。【难点】:钢的编号方法和规律。
第九章 工程结构钢 第一节 工程结构钢的合金化 第二节 铁素体-珠光体钢 第三节 低碳贝氏体钢和马氏体钢 第四节 工程结构钢的冶金工艺特点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工程结构钢的性能要求和特征。2.工程结构的合金化原则。
3.碳素工程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微合金钢、低碳贝氏体钢、针状马氏体钢、低碳马氏体钢、双相钢的合金化和热处理特点。
【重点掌握】:
不同种类工程结构钢的组织、性能、合金化的区别。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掌握】:工程构件用钢的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
【了解】:工程结构钢的冶金工艺特点、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程构件用钢的发展趋势。
【难点】:不同种类工程结构钢的组织、性能、合金化的区别。
第十章 机械制造结构钢 第一节 结构钢的强度和脆性 第二节 钢的淬透性 第三节 调质钢
第四节 低温回火状态下使用的结构钢 第五节 高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 第六节 轴承钢
第七节 渗碳钢和氮化钢 第八节 其他机械制造结构钢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3.结构钢的强化和韧化原理和特点、合金化原则。4.淬透性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调质钢、低温回火钢、非调质微合金钢的种类、组织和性能特点、热处理特点。6.滚动轴承钢、弹簧钢、渗碳钢、超高强度钢等特殊结构钢的性能和工艺特点。【重点掌握】:
调质钢的种类和特点、合金化、热处理。低温回火钢的种类和特点、合金化、热处理。轴承钢和弹簧钢。
【掌握】:非调质钢、超高强度钢的种类和特点、合金化、热处理。【了解】:渗碳钢和氮化钢、高猛钢、易切削钢。
【难点】:各种结构钢的性能特点、组织特点、热处理工艺、合金化特点的区分。
第十一章 工具钢
第一节 碳素及低合金工具钢 第二节 高速工具钢 第三节 冷作模具钢 第四节 热作模具钢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组织性能特点和要求。2.高速钢中的合金元素和作用,高速钢的热处理。
3.冷作模具钢和热作模具钢的组织性能特点和要求、合金化特点。【重点掌握】:
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的组织、性能和合金化特点。
【掌握】:掌握各种工具钢和模具钢的热处理特点。【了解】:量具用钢。
【难点】:各种工具钢的分类、组织和性能特点的区分。
第十二章 不锈耐蚀钢 第一节 钢的耐蚀性 第二节 不锈耐蚀钢的组织 第三节 不锈耐蚀钢的腐蚀特性 第四节 不锈耐蚀钢的强化与脆性 第五节 不锈耐蚀钢种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4.钢的钝化现象,提高钢抗蚀性的途径、不锈钢组织、性能的要求,不锈钢的合金化。
5.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特点。
6.复相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及微量元素的作用。
【重点掌握】:
钢的钝化原理,提高钢抗蚀性的途径、不锈钢组织、性能的要求,不锈钢的合金化。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特点。
【掌握】:复相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及微量元素的作用。
【难点】:各种不锈钢的成分、性能及热处理特点的区分。
第十三章 耐热钢和耐热合金
第一节 耐热钢和合金的工作条件及性能
第二节 铁素体型耐热钢 第三节 工业炉用耐热钢 第四节 奥氏体型耐热钢 第五节 镍基耐热合金 第六节 新型耐热合金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3.热稳定性与钢的成分、组织关系。
4.珠光体型耐热钢、马氏体型耐热钢、奥氏体型耐热钢的合金化特点。5.工业炉用耐热钢的性能要求和组织、性能特点。6.镍基高温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特点。【重点掌握】:
热稳定性与钢的成分、组织关系。
铁素体型耐热钢和奥氏体型耐热钢。【掌握】:工业炉用耐热钢,高温镍基合金。【了解】:新型耐热合金
【难点】:各类耐热钢的成分、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和区分。
第十四章 铸铁
第一节 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控制
第二节 常用铸铁 第三节 合金铸铁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石墨组织的形成过程,石墨形态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2.灰口铸铁、球面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组织、性能特点。3.耐磨、耐热、耐蚀等特殊性能铸铁的组织和性能。【重点掌握】:
石墨组织的形成过程,石墨形态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灰口铸铁、球面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组织、性能特点。【掌握】:耐磨、耐热、耐蚀等特殊性能铸铁的组织和性能。【难点】:石墨组织的形成过程,石墨形态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第十五章 有色金属及合金
第一节 铝及铝合金
第二节 钛及钛合金 第三节 铜及铜合金 第四节 轴承合金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铝合金的分类、强化方式和机理。变形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特点。铸造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特点。
钛的特性,冶金基础。
2.钛合金相图和主要合金元素。钛合金的分类,强韧化原理,热处理和加工工艺。钛合金的发展和应用。
3.铜的特性,杂质对纯铜的影响。铜的合金化、组织和强化。铜合金分类,黄铜、青铜、白铜的成分、特性、用途。
4.轴承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要求及特点,常用轴承合金的种类。
【重点掌握】:
1.铝合金的强化方式和机理,变形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特点。
2.钛的特性,冶金基础。钛合金相图和主要合金元素。钛合金的分类,强韧化原理。
3.铜的合金化、组织和强化方式,铜合金分类,黄铜、青铜。4.轴承合金的组织性能要求。
【掌握】:铸造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工艺特点。白铜。钛合金的加工工艺、发展和应用。
【难点】:铝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第十二章 铜合金
第一节 铜合金中的合金元素
第二节 工业纯铜 第三节 黄铜 第四节 青铜 第五节 白铜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铜的特性,杂质对纯铜的影响。2.铜的合金化、组织和强化。
3.铜合金分类,黄铜、青铜、白铜的成分、特性、用途。
【重点掌握】:铜的合金化、组织和强化方式,铜合金分类,黄铜、青铜。【掌握】:白铜。
【难点】: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的合金化、强韧化原理。
制定人:张旭东 审定人: 批准人:
日 期:2016.06.28
第四篇: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栽培学 课程名称(英文):Aboriculture 课程代码:B214005
1、学分:2.5 学时:48(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16)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园林、园艺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花卉学
6、指定教材:《园林植物栽培学》 金雅琴等主编 北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出版
参考书目:
《城市绿地喷灌》 丁文铎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
《浅谈大树移植技术》 王晓华 呼和浩特:内蒙古林业出版社 2000年
《园林树木栽培学》 北京市园林学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7、考核方式: ①成绩评定总则
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以下面各类考核的加权分值计,满分为100分。课程总成绩=出勤10%+讨论10%+课外作业、分组报告30%+期末50%。避免了一考定优劣的弊端和学生的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心理。
②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的评定内容包括完成作业的情况(数量和质量)、考勤、课堂提问与课后交流。对迟交作业者,按规定扣分;对抄袭作业者,除给予批评教育外,以缺交作业论处。缺交作业达全学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者,或考勤无故旷课达1/3以上者(含1/3),取消其考试资格。
③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集体阅卷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试题应出两套并附标准答案;试题类型应多样化,每套试题一般不少于五种题型(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并改正错误题、判断并说明理由题、简答题、计算题、证明题、论述题、分析题等);试题内容应具有较大覆盖面,应包括全学期的所有教学内容。如期中考试已考过部分章节内容,在期末考试时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可适当降低。试题要有代表性,客观性试题分值一般不超过50%。一般知识和理解水平的题占50-60%,应用、分析、综合题占40%-50%左右。
8、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对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与管理的科学。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以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树木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掌握园林(城市)植物栽植施工、养护管理(土壤、水肥以及整形修剪)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认识和了解园林树木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园林树木栽植技术各环节要领及熟悉施工过程。
3、掌握园林树木土壤、水、肥管理,及其他养护管理。
4、了解主要类型的园林树木在特殊立地条件下的栽植,及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5、掌握常见花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栽培设施。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发展历史及趋势、现状,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的定义与内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定义与内涵
2、学习园林植物栽培学的意义
3、园林植物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什么是城市林业?
2、本课程与那些学科有联系?
3、同学们将如何学习本门课程?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定义与内涵?
2、园林树木栽培发展现状及国际上主要研究与实践的方面?
第二章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生态培植(4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识记植物选择的原则,引种驯化的原理,生态配置的理论;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引种驯化的方法,植物配置方式;了解主要绿化树种的选择,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的树种选择
2、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
3、园林植物的生态培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引种驯化应注意什么?
2、生态园林的内涵?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2、简述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要点? 第三章 园林植物的栽植(4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记园林植物的栽植原理及植前准备;能够掌握栽植过程和栽植技术、树木水肥管理;了解树木成活期的养护管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栽植原理及植前准备
2、栽植技术
3、成活期的养护管理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园林植物定植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2、园林植物水肥管理过程中应作到什么?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园林植物栽植原理及各环节技术要领?
2、杂草危害?松土除草的作用? 第四章 大树移植(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大树移植的概念及原则、移植技术、移植时间和移植后的水肥管理;了解大树移植的目的及意义,以及提高成活率的方法和移植的范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大树移植的概念及原则
2、大树移植技术
3、大树移植技术范例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大树移植的树种和树体选择应注意什么原则?
2、对于不同的需求移植时为什么要注意时间的选择?
3、为什么对移植前的大树要进行技术处理?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大树移植主要应用于哪几个方面机器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大树移植原则是什么?
3、简述大树降温微灌系统.第五章 特殊立地环境的树木栽植(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铺装地面、干旱地、盐碱地、无土岩石地及屋顶等特殊立地环境的栽植技术和树种选择;了解特殊立地环境的特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铺装地面及容器栽培
2、干旱低与盐碱地的树木栽培
3、无土岩石地及屋顶花园的树木栽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影响特殊立地环境树木生长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2、特殊立地环境选择树种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外作业选题
1、铺装地.容器.屋顶花园的环境特点.2、特殊立地环境栽植树种选择及栽植技术.第六 章 垂直绿化植物的栽植与养护(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垂直绿化的概念及作用;了解垂直绿化植物的种类;识记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了解垂直绿化的栽植季节、步骤、方法及养护管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垂直绿化植物
2、垂直绿化植物的栽植
3、垂直绿化植物的修剪与整形
4、垂直绿化植物的盆器栽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垂直绿化的特点及作用
2、垂直绿化植物选择原则及主要类型
3、垂直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和水肥管理有哪些特殊和需要注意的.四、课外作业选题
1、垂直绿化的概念及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
2、垂直绿化植物的水肥管理应注意什么? 第七章 园林植物的土壤、水分和营养管理(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怎样进行园林植物的土壤、水分及营养管理。识记肥的类型及施肥方法;了解进行水分、土壤和营养管理的目的及意义;了解树木水分和营养的诊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
2、园林植物的水分管理
3、园林植物的营养管理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园林植物水分.土壤.营养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2、园林植物的需水和需肥特性
3、园林什么营养管理的重要性及施肥原理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园林植物土壤管理概念及土壤改良方法?
2、园林植物水分管理概念及灌水意义.时间和方法?
3、园林植物营养管理概念及施肥原理.时间和方法?
4、园林植物用肥种类及概念? 第八章 园林植物的整形与修剪(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整形修剪的目的、作用、原理及时间;了解整形修剪的方法,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名词。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的目的与原则
2、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的技术与方法
3、各类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园林植物整形修剪的目的及作用
2、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应注意的问题
3、园林植物整形修剪的方法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园林植物整形和修剪的概念?
2、.园林植物整形的形式?
3、园林植物修剪的方法? 第九章 园林植物的损伤与养护(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园林植物的安全性问题、维护方法、朽木腐朽及其影响,掌握树木损伤原因、损伤的预防与修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的安全问题
2、树木腐朽及其影响
3、树木损伤的预防与修理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树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哪些?
2、树木腐朽的影响有哪些?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树木损伤的预防方法
2、简述树木的不安全因素
第十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古树名木的概念、管理原则、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了解古树名木衰老和腐朽的原因及对古树名木腐朽的诊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古树名木的管理原则
2、古树名木保护的生物学基础
3、古树名木的养护及复壮技术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树木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2、树木腐朽的原因及如何诊断
3、古树名木的生物学特点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危险树木的概念及树木腐朽过程
2、古树名木的概念及生物学特点
3、古树名木的一般养护管理措施
第十一章 园林花卉的露地栽培与管理(4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园林花卉的露地栽培技术要领;掌握园林花卉管理标准及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花卉的露地栽培技术
2、园林花卉管理标准及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如何整地及其技术要领?
2、苗期管理要点?
四、课外作业选题
1、露地花卉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有哪些?
2、露地花卉有哪些冬季管理技术? 第十二章 园林花卉的保护地栽培及设施(4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园林花卉栽培有那些设施,掌握园林花卉的保护地栽培技术要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花卉栽培设施
2、园林花卉保护地栽培技术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温室保温原理是什么?
2、阳畦和冷畦的区别?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温室加温、补光措施?
2、简述温室花卉栽培的技术要领? 实验1 园林植物的扦插繁殖(4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北方常用园林乔、灌木的扦插繁殖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
从常见的园林植物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乔木和灌木各数种,分别从其树冠上剪取适宜的枝条;将这些枝条截取为插穗;将这些插穗扦插于插床或育苗箱中并进行保湿或遮光处理。
3、实验仪器设备
修枝剪、全光喷雾扦插装置、数据记录式照度计、高精度土壤水分测量仪、扦插苗箱。
实验2 园林植物的种植施工(4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使学生学会应用在本课程及相关课程中所学到的综合知识,搞好园林植物的种植施工。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树的起、运、种、养等基本环节。
2、实验主要内容
实验内容提要:从苗圃中选取符合设计要求的树木品种和规格并做好记号,亦叫号苗;按设计种植图进行定点放线;挖取树坑;树木修剪、整形;起挖树木;运输种(假)植;大树支撑;栽植后管护。
实验操作要点:大树号苗时要在阳面作记号;用网格法或会交法等方法进行定点放线;挖取树坑要四壁垂直;起挖树木时的坑径至少是树木根茎的8-10倍;运输时注意苗木的保湿;植树时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程序进行。带坨移植时,要将带坨树木防入坑中后,再将包装物拆除,以免散坨。大树移植后要进行支撑。
3、实验仪器设备
铁锹、镐、刀锯、修枝剪、支撑杆、草绳
实验3 花卉盆栽播种(4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培养土的配制过程和要求。掌握上盆与换盆的时机及技术要点。
2、实验主要内容
⑴ 收集腐叶土,配制堆肥土。
⑵ 将扦插或播种获得的幼苗上盆、给老株换新盆或新土。
3、实验仪器设备
网筛、塑料水桶、花盆
实验4 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4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使学生学会应用在本课程及相关课程中所学到的综合知识,搞好园林树木的整形与修剪。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树的整形与修剪的基本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 ⑴草坪修剪
⑵灌木和花卉修剪
⑶乔木修剪
3、实验仪器设备
修枝剪、绿篱剪、直尺、手锯等。
第五篇:物流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of Logistics)
一、基本信息
学分:2.5
总学时: 40 适用对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物流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物流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活动中“物”的流动规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与之相伴而生的现代物流正在成为新的迫切的社会需求,现代物流管理揭示了物品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的内在联系,使物流活动从经济活动中凸现出来。物流学概论作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坚实基础。通过现代物流的学习,要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的基本功能、物流信息技术、配送与配送中心、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物流系统及物流工程、物流服务与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等物流基础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与讨论,让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在现代企业和社会、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管理人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同时开展适量的课堂实验(供应链建模及其仿真实验、啤酒分销游戏)和实践活动(物流系统工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求解、物流企业的网上调查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观摩等)。
(三)教学安排 课程学分:3课时 学时数:51学时
学时安排:课堂教学(42学时)、上机实践(9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概论(6学时,其中实验0学时)
要求掌握现代物流的含义、分类、及其基本功能,现代物流的特点、现代物流的增值功能;熟悉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的作用、物流产业构成及其特征;了解现代物流学与相关学科。重点内容:现代物流的含义、分类、及其基本功能,现代物流的特点、现代物流的增值功能。难点内容:现代物流的增值功能,物流产业构成及其特征。第2章现代物流要素分析(6学时, 其中实验0学时)
要求掌握运输的概念、作用、五大运输体系及其特点,不合理运输的主要表现形式,储存的概念与作用、储存合理化的标志,包装的概念与功能、运输包装与销售包装,影响商品包装的因素、包装合理化方法,装卸的概念与功能、装卸合理化原则,搬运的概念、搬运活性、搬运合理化方法,流通加工的概念与形式,物流信息的概念;熟悉运输技术、商品运输系统合理化,存储技术,装卸的种类,装卸搬运技术,流通加工的合理化,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了解商品运输系统的构成,商品储存的过程、商品储存合理化的措施,物流信息的特征与作用。
重点内容:运输的概念、作用、五大运输体系及其特点,不合理运输的主要表现形式,储存的概念与作用、储存合理化的标志,包装的概念与功能、运输包装与销售包装,影响商品包装的因素、包装合理化方法,装卸的概念与功能、装卸合理化原则,搬运的概念、搬运活性、搬运合理化方法,流通加工的概念与形式,物流信息的概念。
难点内容:五大运输体系及其特点,不合理运输的主要表现形式,储存合理化方法,包装合理化方法,装卸合理化原则,搬运合理化方法。第3章第三方物流(6学时,其中实验3学时)
要求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的价值;熟悉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主体与服务内容。重点内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的价值。难点内容:第三方物流的价值,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主体。第4章物流信息技术(3学时,其中实验0学时)
要求掌握条形码的概念、条形码的优点、物流条形码标准体系、EDI的概念和分类、EDI的构成要素、现代物流技术的含义与构成;熟悉EAN-13码的结构、EDI通信方式;了解射频识别技术、GIS/GPS技术。
重点内容:条形码的概念、条形码的优点、物流条形码标准体系、EDI的概念和分类、EDI的构成要素、现代物流技术的含义与构成。
难点内容:物流条形码标准体系,射频识别技术,GIS/GPS技术。第5章配送与配送中心(6学时,其中实验3学时)要求掌握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与传统仓库的区别、配送中心的种类、配送中心的功能、物流作业设备、物流中心设置原则和和要考虑的因素、单一物流中心位置的选择方法;熟悉现代配送中心的作用;了解LD-CED模型。
重点内容: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与传统仓库的区别、配送中心的种类、配送中心的功能、物流作业设备、物流中心设置原则和和要考虑的因素、单一物流中心位置的选择方法。难点内容:配送中心的功能、物流作业设备、物流中心设置原则和和要考虑的因素、单一物流中心位置的选择方法。
第6章国际物流(3学时,其中实验0学时)
要求掌握国际物流的概念、国际物流的分类、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物流系统的模式、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概念、大陆桥运输;熟悉国际物流的发展阶段、国际物流合理化的几个具体作业途径;了解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物流概况。
重点内容:国际物流的概念、国际物流的分类、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物流系统的模式、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概念、大陆桥运输。
难点内容: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物流系统的模式、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概念、大陆桥运输。
第7章物流成本(3学时,其中实验0学时)
要求掌握物流成本的概念和内容、特征、现代物流成本的构成、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熟悉现代物流成本的不同种类划分方法;了解物流成本的分布。重点内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内容、特征、现代物流成本的构成、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难点内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内容、特征、现代物流成本的构成、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物流成本的分布。
第8章物流系统及物流工程(9学时,其中实验3学时)要求掌握物流系统的预测方法,库存控制系统,车辆调度与运输安排,物流结点的布局方法,理解物流系统的仿真方法。重点内容:物流系统的预测方法,库存控制系统,车辆调度与运输安排,物流结点的布局方法。
难点内容:物流系统的预测方法,库存控制系统,车辆调度与运输安排,物流结点的布局方法。
第9章物流服务与市场营销(3学时,其中实验0学时)要求理解顾客服务的概念和市场分析和市场计划。重点内容:市场分析和市场计划。难点内容:市场分析和市场计划。
第10章供应链管理(3学时,其中实验0学时)
要求掌握供应链的概念和结构模型、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熟悉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供应链管理的经济学解释、QR的含义及其实施要点、QR与ECR的联系、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内容;了解供应链的特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内容:供应链的概念和结构模型、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难点内容:供应链的概念和结构模型、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QR的含义及其实施要点、QR与ECR的联系。总复习、答疑(3学时,其中实验0学时)
四、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
(一)实验目的、方式及环境
1、从互联网上了解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
2、了解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传统的物流企业是如何在网上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的;
3、了解物流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和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设备;
4、实地了解国内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
5、了解WinQSB实验软件环境的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
6、掌握物流系统工程中预测问题、库存控制问题、设施选址问题、运输问题模型、指派问题模型、最短路问题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实验环境:WinQSB软件、开通Internet。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类型
实验内容介绍
应达到的基本 要求
学时 分配 1
物流企业的网上调查
综合
从互联网上了解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第3章结束)。
了解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传统的物流企业是如何在网上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的。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观摩
演示
了解国内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第5章结束)。
实地了解国内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了解物流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和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设备。
物流系统工程的数学模型
综合
学习使用WinQSB软件解决物流工程问题(第8章结束)。
掌握物流系统工程中预测问题、库存控制问题、设施选址问题、运输问题模型、指派问题模型、最短路问题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了解WinQSB实验软件环境的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课内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陈子侠,蒋长兵,现代物流管理教程,中国物资出版社,第一版,2007 参考书目:陈子侠,现代物流学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