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孔雀的羽毛
课题《孔雀羽毛》
教学目的:锻炼学生的线条能力,学会线条的穿插、重叠的绘画表现
教学准备:4开素描纸、油画棒、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
1:引言:有没见过孔雀开屏啊,孔雀开屏很漂亮,是因为它身上的羽毛很漂亮,色彩也很丰富
2:观察孔雀羽毛的图片:了解它的线条很轻很飘的特性,以及羽毛上的圆圈图案层叠的形状
3:启发示范:羽毛的画法,以及穿插、重叠的表现
4:作业要求:首先按照自已喜欢的造型,绘画出一个装孔雀羽毛的瓶子,然后再一根根地把羽毛画好,画好后,再用油画棒把羽毛上的图案及瓶子涂好,最后用不同色的淡淡的水彩给羽毛涂上底色
第二篇:大羽毛中班教案
活动年龄:中班 活动内容:大羽毛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特点,理解词语如“狡猾”、“陌生人”、“五颜六色”、“得意”等。
2、知道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遇到危险时要镇定、机智,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活动准备: 教学PPT、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
教师:你遇到过陌生人吗?陌生人要给你东西吃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请幼儿观看视频。(陌生人请小朋友吃糖的视频)
二、教师依次出示大公鸡嘟嘟、小袋鼠贝贝、小猪宝宝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这三个小动物遇到了陌生人,让我们一起来想想他们会遇到什么危险?又是怎样动脑筋解决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故事内容、三、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教师:三个小动物喝了什么东西以后变得晕乎乎的?谁绑架了他们?当三个小动物知道自己犯了错,都是怎样说的?
2、教师讲述故事的第6段。
教师:黑猫警长为什么去追那辆汽车?小动物们又是怎么办的?
3、教师讲述故事第7段。
教师:狡猾的大嘴狼甩掉黑猫警长后,它对小动物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四、启发幼儿创编故事的结尾,揭示故事结局。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较完整的语句进行讲述。教师:如果你是三个小动物中的一个,你有什么好办法开脱离危险?你们的办法都很好,我们来听听三个小动物想出的办法是什么? 2.讲述故事的最后一段。
五、再次欣赏故事
教师:我们一起来讲一下故事。
引导幼儿尽量用故事中的话语回答,理解“陌生人”的含义。
第三篇:孔雀 诗三首教案
孔雀东南飞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和“乐府诗”,了解《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点,指出“相”的用法。
3、分析人物形象。
4、学习铺陈排比的手法。
5、分析本诗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一些爱情传说或故事呢?请同学们起来讲述一下自己所知道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个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介绍《孔》和“乐府”、“乐府诗”】
1、《孔》,见课文P95注释①,另增加:全诗353句,1785字,被清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卮zhī言——卮,小酒杯。卮言,酒后之言,无稽之言﹚》中称为“长诗之圣”。
2、注释②上说《孔》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那么,什么是“乐府”呢?
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诗”是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是用来入乐的,但并不全部入乐。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也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诗体的名称。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后,继之而起的就是两汉乐府诗歌,而《孔》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介绍小序】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成诗经过。序中的“遣”“逼”二字集中地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也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情节。
【生字词、文言基本知识点】﹙见课本,其中特别强调“相”字﹚ 【内容介绍】
1、用5分钟时间快速看看每一段对话各是哪个人物说的,然后请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要求能切合人物性格特征﹙如时间不够,就不用分角色朗读﹚。
2、内容结构﹙为节约时间,教师直接划分段落并介绍内容结构,不用学生做﹚ 起兴﹙首两句﹚ 兰芝被遣 开端 夫妻誓别 发展 兰芝抗婚 发展 双双殉情 高潮 告诫后人 尾声 【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刘兰芝,其他人物一笔带过,点到为止﹚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分别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人物形象,要求找出描写这四个人物的段落或句子,然后根据这些段落和句子分别分析各自的性格特征。
★刘兰芝:美丽大方、才貌双全、勤劳贤惠、果敢刚强、从容镇定、重情重义、坚贞执着、不慕荣华富贵。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师:十三„„,十四„„,十五„„,这叫什么手法? 花这么多笔墨写,突出了刘兰芝的什么?
刘兰芝在十三岁时只学习了织绢,十四岁时只学习了裁剪衣服,十五岁只学习了弹箜篌,十六岁时只学习了诵诗书吗?这叫什么手法?
本段用了铺陈排比、互文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的铺陈。罗列数字,是交叉表述,并非她在具体的那年里只做了一件事情。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后面的描写突出了她的勤劳贤惠、果敢刚强。
“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请用本段中一个词概括本段内容﹙严妆﹚
本段用了什么手法?此时此刻的兰芝为何要严妆?﹙兰芝是在什么情况下严妆的?按一般的逻辑推理,在这种情况下本该是怎样的表现?而兰芝却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什么?﹚严妆时又为何要“事事四五通”?
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事事四五通”表明了她欲去却又不忍遽去的矛盾心理和无奈,故意拖延时间。“媒人下床去„„郁郁登郡门” 师:这段描写对刻画刘兰芝的形象有何好处?﹙提示郡守家富有吗?那么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兰芝想做什么——心思依然在焦身上。所以这段铺张的场面突出了兰芝的什么?﹚
用铺陈排比手法写太守办喜事豪华场面,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情操,也形成了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人物对话塑造性格:
1、和家婆的对话——“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举止得体。
2、和小姑的对话——有礼有节。
3、和焦仲卿的对话——对爱情的忠贞。
4、和家兄的对话——“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焦仲卿:忠于爱情、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是非分明。★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对儿子软硬兼施。★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和语言
2、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分析焦母时﹚ 【重点引读、赏析的段落】
1、开头五段:人物的矛盾冲突突出,十分尖锐。﹙要求找出每人对话中推动情节发展,凸现尖锐矛盾的句子﹚
兰芝:“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焦母:“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兰芝和焦母势不两立,仲卿消极反抗,矛盾冲突由此展开。
2、“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
仲卿先贺,继怨,后誓“吾独向黄泉”。兰芝先体谅同情,后誓“黄泉下相见”。仲卿的“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兰芝的“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作者的叙述语“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都是极妙诗句,艺术表现力极强。【起兴和结尾】
开头以“孔”托物起兴,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结尾用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双飞寄托对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样,全诗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首尾呼应,诗意浓郁。【作业】 熟读全诗,背诵“十三能织素„„会不相从许”,“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媒人下床去„„郁郁登郡门”,“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预习第17课。
“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他”、“它”。
.会不相从许,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久久莫相忘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伯乐相马 无物相之
六、文言实词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2、诗题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可配乐歌唱。
三、诵读感知,读出“忧” 情
1、教师范读
譬pì 如 呦呦yōu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阡qiān 三匝zā
2、学生自由读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四言诗,两两相隔;
边朗读边找出此诗的“诗眼”,全诗通过此“诗眼”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找诗眼 明确:忧
4、齐诵,体味忧情
四、知人论世,为何而“忧”
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找关键句,体味忧情)
教师总结:一忧人生短暂(人生之忧),二忧贤才难得(贤才之忧),三忧功业未就(天下之忧)
五、品味鉴赏,何以写“忧”
提问: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的?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确:
① 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确:①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名句,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以周公自比,表明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四、迁移拓展
1、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小结: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曹操?
教学预设: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3、教师小结:
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五、课堂小结
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更要发愤图强,学好本领,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人才难求 用典——含蓄蕴藉
忧 功业未成 比兴——生动形象
人生苦短 反问——引人思考
归园田居教案
教学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
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请大家将书翻到103页。
四、读
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五、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请同学们打开优化方案128页。我们班哪个同学说话最大声的,自告奋勇起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2、为何而归?(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明确: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学生自由发挥)
(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小活动: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向客人推介 “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六、诗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动静结合 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作业:
课文有四句经典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希望同学们能够背出来。
第四篇:《金孔雀》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艺术》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之课题三《欢乐的泼水节》
———《金孔雀》教案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
格致中学小学部
于光
2012.3
一、教案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已成为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是新世纪教育不可忽视的理念。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科达伊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重视民族音乐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产生兴趣,提升兴趣,增加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是对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教学课题:歌曲教学《金孔雀》。
三、教材分析:
本课对于傣族的认识是在本单元学生对我国云南省的彝族、白族的音乐文化已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对傣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进而达到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将自己对我国多民族灿烂音乐文化的热爱凝聚在一首歌、一支舞中。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感受体验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创编法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及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喜悦情绪,学唱傣族儿童歌曲《金孔雀》和学跳傣族“孔雀舞”的基本舞步、手形、姿态。培养学生歌曲的演唱表现力及对音乐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能目标:通过了解、演唱、模仿、舞蹈、感受、表现等音乐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感受力、即兴创编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灿烂音乐文化的热爱和树立民族艺术的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及学跳傣族“孔雀舞”的基本动作。教学难点:歌曲中切分、符点节奏的掌握与傣族舞的动作姿态要领。
教学关键:音乐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艺术情感的升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孔雀舞服饰、乐器实物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穿的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你们知道傣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有哪些么?老师的家乡在我国的西双版纳,那儿是个美丽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请你到我的家乡傣族园去观光旅游和做客好吗?
【开课我以傣族少女那美的装扮、体态、语言、表情和舞姿创设真实意境,来吸引学生对傣族想有着更深入了解的欲望,并以观光旅游做客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
2、学生边观看傣族风光片,教师边讲解介绍:(1)西双版纳地域;(2)竹楼;(3)泼水节;
(4)傣族的音乐舞蹈、服饰。
【傣族风光片的音乐以本课歌曲《金孔雀》为背景音乐,为学生更好熟悉歌曲做好准备。】
——采用音频资源:网址:http:// ——采用视频资源,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09Dphp0zZGY/
(二)感受体验,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
1、师问:你知道我们傣族人将什么鸟视为吉祥的象征吗? 师出示孔雀动物录像,并解释:我们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因而把孔雀称为最吉祥的鸟,可以带来幸福的鸟。
2、师再问:由于对孔雀的喜爱,你知道傣族人最擅长跳的是什么舞?
师边出示一段傣族“孔雀舞”的舞蹈师范,边讲解:由于傣族人对孔雀的一种向往和崇拜,常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孔雀舞”在傣族流传得非常广泛。
【此环节给学生创设一种更广阔的感受体验空间,让他们在参与前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为创造美奠定基石。】
——采用视频资源,网址:
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hESgJ0VmgCw/
(三)运用生动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节奏能力。师问:为这优美的舞姿伴奏的傣族乐器你知道有哪些吗? 师依次出示象脚鼓、巴乌、葫芦丝的乐器图片和音乐片段,并在此穿插节奏训练环节。
师拍打,生模仿:×× ×︱××‖ ×× ××︱××‖ 【在介绍傣族一系列风土人情间,穿插两个象脚鼓的节奏模仿与拍打,其环节极其自然、不留痕迹的融合过渡到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并为下一步学唱歌曲《金孔雀》解决歌曲中切分、符点节奏而做好铺垫。】
——采用图片资源,网址: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傣族乐器#pn=31
(四)模仿探究合作表演,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教师揭示歌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傣族歌曲《金孔雀》,听一听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学唱歌曲,待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后,教师过渡语:“傣族人不仅能歌,而且善舞。让我们学跳几个傣族孔雀舞动作,一起来参加傣族即将举行的泼水节好吗?”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跳孔雀舞基本动作,:(1)手形;(2)姿态;(3)脚下基本动作。
3、学生掌握孔雀舞动作要领,合作创编表演歌曲《金孔雀》。引导学生分别以演唱组、舞蹈组、节奏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围成三个圆圈合作创编表演。
【此环节作为本课的重点和关键,在学唱歌曲、学跳孔雀舞、创编合作表演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美的歌声、美的形象与意境始终围绕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喜庆气氛,让学生参与其中,即兴发挥创造,体验表现美感。】
(五)综和探究、延伸拓展,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教师过渡语:“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傣族儿童歌曲《金孔雀》,除这首歌曲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现孔雀方面的歌曲或舞蹈呢?”
教师将这方面信息展现给学生,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1、民族舞蹈《林之雀》;
2、杨丽萍的《孔雀舞》。
在杨丽萍的孔雀舞表演中,教师小结:由于我国舞蹈工作者的勤奋努力,孔雀舞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舞蹈形式经舞蹈家杨丽萍的演绎,推向了国内外,并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赏与评价,她的“孔雀舞”让人如醉如痴,令人惊叹不已。
【本课的延伸拓展这一环节以多角度创造美来表现孔雀的歌舞形式,让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广泛的开阔,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操受到高层次的熏陶,音乐情感达到一定的升华。】
采用视频资源,网址:
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b12nS2PEjmA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的观光旅游就到这里。学生伴随着杨丽萍的“孔雀舞”音乐模仿孔雀开屏的动作飞舞出教室。
六、教学反思: 在这堂区评优课比赛中,我将《金孔雀》这一课题的审美因素挖掘到极致,给学生创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意境和更广阔的感受体验空间,让他们在参与中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为创造美奠定基石。本节音乐课我将所有学习内容都以到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观光旅游了解傣族风土人情、音乐文化为主线,融节奏训练、学唱歌曲、模仿傣族孔雀舞及拓展延伸于一体,并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梯度形式向学生传递着美的信息,使整堂课都处于一种“美”的境界,不断向学生渗透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让学生真正发现美在何处。开课我以傣族少女那美的装扮、体态、语言、表情和舞姿创设真实意境,来吸引学生对傣族想有着更深了解的欲望,并以观光旅游做客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介绍傣族一系列风土人情间穿插两个象脚鼓的节奏模仿与拍打,其环节设计极其自然、不留痕迹的融合过渡到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和令人神往的具有神奇美的音乐文化,并为下一步学唱歌曲《金孔雀》解决歌曲中切分、符点节奏而做好铺垫。在学唱歌曲、学跳孔雀舞、创编合作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美的歌声、美的形象与意境始终围绕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喜庆气氛而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表现美感,发展着学生的不同音乐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最后从多角度延伸拓展创造美来表现孔雀的歌舞形式,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了广泛的开阔,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美尽情地滋润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使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操受到高层次的熏陶,音乐情感达到了一定的升华。让学生真正变成了美的使者,化作了美的精灵,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所在。
第五篇:《美丽的羽毛》教案[定稿]
2014年锅圈岩乡中心学校美术示范课活动
《美丽的羽毛》教学设计
拟写人:周希
教学时间:2014年9月18日
教学科目:美术
教材:广西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
教学班级:二(1)年级 执教人:周希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鸟是特别感兴趣的,尤其是漂亮的小鸟是他们特别喜欢的小动物之一,之所以在为他们选择题材时,应尽量选择他们最喜欢的,这样才能很好地和学生互动,并能让学生轻松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教材分析:
《美丽的羽毛》是广西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里的一篇课文。羽毛,是小学生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尤其是漂亮的羽毛,简直是让他们爱不释手。这篇课文也算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最佳题材,而且所需要的表现手法也很简单,几支颜色笔就能把小鸟表达得栩栩如生,简直是一篇能让孩子轻松学习的好课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了解鸟在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造型技能,学会画小鸡形象并运用色彩进行装饰表现。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鸟、保护鸟的环保意识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画小鸡的形状,并用适合的图案装饰它。
教学难点:合适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准备:课件
鸡毛掸子
羽毛球
颜色笔
美术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出示鸡毛掸子或羽毛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这个叫什么东西? 生:鸡毛掸子(或羽毛球)
师:那你们知不知道它是由什么东西做成的吗?漂不漂亮? 生:鸡(鹅)毛做成的。很漂亮。
师:回答得很好,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比这个还漂亮的东西。(出示课件)板书课题——美丽的羽毛
二、探究学习
1、整体感知,了解羽毛给人类带来的作用。
(1)(出示课件)师:“你们猜猜这可能是什么鸟或家禽的羽毛啊?”
(由于是白色的)生: “鹅!” ;„ „
(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根据羽毛的特点联想到鹅的羽毛能给人们日用品带来的作用。
(2)(出示课件)师:“你们猜猜这又可能是什么鸟或家禽的羽毛啊?”
(由于是彩色的)生: “公鸡!” „ „
引导学生根据羽毛的特点联想到鸡的羽毛能给人们日用品带来的作用。
板书:羽毛(美丽
许多用途)
3、出示课件欣赏一些野生鸟的羽毛,并根据不同的鸟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帮助。
板书:鸟(漂亮
帮助人类)
4、引导学生学画生活中常见的大公鸡。(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画出小鸟的动态与神情。)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鸟或小鸡,看谁把它装饰得最漂亮。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学生作品组成“鸟的乐园”,学生走走看看,观察、欣赏绘画,评一评,谁设计的鸟儿最有趣,谁给鸟儿披的彩衣最美丽。
五、感情升华
鸟的羽毛,是世界上最好的装饰品,鸟的叫声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多少亿年前,人类与鸟一样是在天上飞的翼龙。多少亿年后,人类进化为在地上走的高级动物,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鸟是害虫的天敌但它却是人类的朋友。关注益鸟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人人有责。板书: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板书设计:
美丽的羽毛
羽毛(美丽
许多用途)
鸟(漂亮
帮助人类)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