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早教音乐有哪些
早教音乐有哪些?
1、增强记忆力
《回忆》——德尔德拉;3:31 《儿时情景》——舒曼2:28
2、发展创造力
《月光》——德布西;5:34 《小星星变奏曲》——莫扎特8:46
3、感知能力
《春》——维瓦尔第;6:01 《树声沙沙》——李斯特4:05
3、培养思维能力
《花之圆舞曲》——柴可夫斯基6:47 《钟曲》——帕格尼尼8:55
4、节奏感的认知能力
《鸡雏的舞曲》——穆索尔斯基1:21 《f大调水上音乐组曲》——哼德尔3:29
5、促进身体协调能力
《军刀舞曲》——哈恰图良3:18 《小狗圆舞曲》——肖邦3:44
6、增强幼儿听力
《鳟鱼变奏曲》——舒伯特2:08 《卡门序曲》——比才2:22
7、增进表达能力
《母亲教我的歌》——德沃夏克2:06 《中国舞曲》——柴可夫斯基1:20
8、提高实践能力
《惊鄂交响曲》——海顿3:29
《钢琴奏鸣曲“热情”》——贝多芬2:17
9、提高语言能力
《秋日的私语》——理查德克莱德曼3:19 《雨滴降d大调前奏》——肖邦5:30
10、提高社交能力
《幽默曲》——德沃夏克4:25 《自然神的赞美》——贝多芬2:57
11、提升情绪控制能力 《天使小夜曲》——布加拉4:50 《自然神的赞美》——贝多芬2:57
12、提升行为控制能力 《小步舞曲》——博凯里尼3:53 《梦幻曲》——舒曼2:48
13、提升审美能力
《曼陀铃协奏曲》——威尔第3:18 《可爱的笛子》——莫扎特2:47
14、提高智力
《音乐夜宴之跳舞曲》——罗西尼3:25 《序曲》——柴可夫斯基2:58
15、提升创新能力 《即兴曲》——舒伯特5:31 《船歌》——柴可夫斯基3:52
第二篇:奥尔夫早教音乐游戏“奥尔夫音乐”
早教知识之一--奥尔夫音乐 57分钟前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之一。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即兴性;
2、综合性;
3、参与性;
4、自然性;
5、民族性
6、大众性。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奥尔夫音乐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用奥尔夫音乐培养多才宝宝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不愿受到拘束。如果你让宝宝坐在钢琴边,严格地要求他按部就班地弹,宝宝大多是没有耐性的,往往虎头蛇尾,让爸爸妈妈失望。尝试用奥尔夫音乐引导宝宝认识音乐,或许非常有效。因为奥尔夫音乐非常适合孩子的特性,而且注重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
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
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
4、培养宝宝的情感
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5、培养宝宝其它艺术天分
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基本特色
(一)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二)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节奏训练
敲击节拍
方法:在背诵儿歌和有韵律的唐诗时,成人和孩子都会不约而同的拍手或做一些动作来打节拍。在宝宝唱歌时成人也会同他一起按节拍拍手和做动作。节拍是学习音乐、文学、艺术的必修课,宝宝在刚接触时就不自觉地喜欢上了。家长不妨再进一步让宝宝学习敲击来应和音乐中的节拍。如果家中有一些打击乐器也可以随时应用。家庭中的日用品,如筷子、盘子、金属器皿、盒子等都可以作为敲击乐器。例如用筷子来鼓击一个纸盒,在四三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拍作为强拍,再击盒子边上两拍作为弱拍。在四二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下,再击盒子边上一下。在四四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下,盒子边上三下;或者在盒子中央一下,边上一下,中央轻轻击一下,边上更轻击一下,以表达强、弱、次强、最弱的节拍。
在宝宝学会击节拍之后,家庭可以组织音乐会。如果有一位家长会演奏某种乐器可以作主题演奏,另一位家长和宝宝各用不同的器皿敲击节拍。也可以让录音机播放主题音乐,家庭成员各取不同的器皿,轻轻敲击,使主题突出,节拍鲜明。在敲击节拍的基础上,宝宝可以用手指挥,家庭成员敲击,让宝宝练习当个小指挥。
目的: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学会简单的节拍。
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课堂上常采用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整个音乐教学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人形象的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音乐生命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或是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可见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就是“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反映在心理上,同时也反映在身体上”。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应当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韵律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体会到了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活动,是增强节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是认识节奏型进行读的练习,让学生分别按节奏型和节奏长短时值进行读。并让学生边划拍边读,边击拍边读。通过读掌握基本结构,增强节奏感。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加强节奏感的训练,还采用出示固定的结构,让学生填词。如:××|×××|、老师,辛苦了,还可以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写出节奏。如我在一次示范课上做此项练习时,有个同学说:老师好!老师好!欢迎老师来指导!节奏是:×××|×××|×× ×× |×××|,学生边拍节奏边读,形成多样的韵律活动,逐步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节奏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如:启发同学听钟摆声。嘀答、嘀答节奏型是×× ××。敲鼓声。教师敲鼓,学生边听边念咚嗒嗒、咚嗒嗒,节奏型是××× ×××。还有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 ××××。汽车喇叭××× ×××嘀嘀嘀、嘀嘀嘀。马蹄声×× ××嗒嗒、嗒嗒让学生充分地想象随时都会发现生动有趣的节奏。不但要发现节奏还要培养学生去创造节奏。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拍照掌、拍腿、跺脚、捻指一类的节奏教育方法。将语言的节奏与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会歌曲后,老师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编配“声势”练习,出示编配的节奏图,学生边唱边做。而且动作又进一步扩展弹指、弹舌等。如在“我心爱的小马车”这首歌曲中加入弹舌,效果特别好。就像马蹄声,形象生动。学生非常喜欢声势训练。由教师编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创编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编配,学生是跃跃欲试,想象力极其丰富。如歌曲“过新年”学会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编配歌曲的一部分,大家编好后,一组选出一位同学组成一个完整“声势”带领全班同学边唱边做。教学效果非常好,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奏是一个最有力的音乐源泉,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动手、动脑、动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节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直观、最能激起兴趣的活动。我常在教学中穿插节奏游戏。如:游戏走、跑、跳就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是走、八分音符是跑、十六分音符是跳。通过听乐曲走、跑、跳掌握音符的时值,还有节奏回声的游戏更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先拍节奏,开始二小节逐步过渡到四小节。速度先慢后快不断变化,从简单逐步增加难度,训练了同学们的听觉、反应能力及记忆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把韵律活动贯穿在音乐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的长短、强弱、速度等。培养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恰当的把握节奏。综上所述,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音乐启蒙备忘录
对于幼小的宝宝而言,没有比艺术教育更适合他们了,而在艺术的殿堂上,进行音乐启蒙及开发当属最佳。因为,0-3岁的小宝宝尚没发育完全,学习舞蹈或画画有可能伤及四肢及手指的筋骨。而惟有音乐接触得越早,对宝宝则越有益处。这样,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更重要的是多听高雅的古典音乐,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
音乐启蒙和开发,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力安上了一副展翅飞翔的翅膀,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更卓越——
备忘录No.1 多让宝宝聆听周围美妙的声音
宝宝出生后,便应该逐渐引导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
* 听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或在房间里挂一个能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风铃。
* 听厨房中的切菜声,听锅碗瓢盆碰撞时发出的音响。
* 听自然界的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 听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 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如爸爸、妈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 让宝宝闭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 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适合大一些的宝宝)。
备忘录No.2 玩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当宝宝一旦能坐立时,就可以让他“演奏”各种“乐器”:
* 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
* 在气球内装进几粒豆子,然后将它吹起。这样,宝宝就得到一个能发出嘎嘎声响的“乐器”,气球会将声音放大。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 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 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 有条件时,妈咪可敲打真正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备忘录No.3 多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 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 让宝宝骑在妈咪的腿上,一边给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 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 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 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备忘录No.4 随时随地播放音乐或唱摇篮曲
* 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咪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 妈咪给宝宝唱摇篮曲,或是经常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世界经典名曲,如莫扎特、肖邦、舒伯特、伯拉姆斯、李斯特等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不要总是听一两首曲子,听熟后就要进行更换。这样,可使宝宝从多次反复的听唱中,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由此,听力将会有所提高,有助于宝宝学习语言,增进记忆力、模仿力和专注力。更为可贵的是,能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第三篇:早教音乐课程小毛驴
音乐《小毛驴》
活动名称:音乐《小毛驴》 活动目标:
1、增强宝宝的模仿能力及丰富宝宝的乐感。
2、在宝宝使用乐器的时候增强宝宝的双手配合及手眼协调性。活动准备:小毛驴手偶、音乐、双向筒、小毛驴的图画 活动过程:
1、老师取出小毛驴的手偶让宝宝认识,然后开始叙述故事:我最喜欢我的小毛驴了,我从来都不会骑在它的身上,我每天和它一起做游戏,非常开心。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骑着小毛驴去赶集了,谁知道惹小毛驴不开心,一不小心让我摔了一身的泥。
2、你们心血来潮是什么意思吗?意思就是:突然想做一件事情。(让宝宝理解成语的含义)
3、今天小毛驴还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4、播放小毛驴的音乐,第一遍让宝宝听,第二遍可以拍手。音乐暂停后,老师可以带着宝宝唱一遍,然后取出乐器:双向筒,让宝宝认识并学习使用方法。
5、播放音乐一起用乐器练习节奏。
6、将乐器送回,然后带着宝宝站起来表演。
7、表演过后,准备油画棒和图纸,让宝宝给小毛驴穿上漂亮的衣服。
【附:歌曲】
《我有一只小毛驴》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让宝宝排队站好双手握空心拳头,做拉缰绳的动作跑起来)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左手拉缰绳,右手伸出食指举高手臂,甩鞭子)不知怎么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站立,拍手、摊开双手,然后转圈倒地)
第四篇:早教音乐课程
早教音乐课程,针对16-27个月宝宝,【课程介绍】:音乐课程适合于1岁半到2岁3个月小宝宝。音乐课程借鉴戈登幼儿音乐教学法和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理论,遵循了幼儿感官学习的自然学习模式,以听、唱、动、看、摸的形式进行歌唱,律动,音程及节奏练习的音乐活动和游戏,选取了世界各地不同风俗的歌曲,为宝宝从小就创造一个多元化的音乐环境,为宝宝今后的音乐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听力环境,更重要的是激发宝宝的情感,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适合较小宝宝的音乐课程。
教材引进使用《妙事多音乐花园》,MP3格式,分为《与我同唱》、《与我同舞》、《与我同奏》、《与我同拍手》。教学手册第一册,《与我同唱》《与我同舞》 教学手册第二册,《与我同奏》《与我同拍手》 《与我同唱》,48首歌曲歌谣听力练习和舞曲。《与我同舞》,42首歌曲歌谣听力练习和舞曲。《与我同奏》,46首曲歌谣听力练习和舞曲。《与我同拍手》43首歌曲歌谣听力练习和舞曲。
第一张CD 与我同唱1 1. 跳起来
第二张CD 与我同唱-2 1.跑步真快乐
第三张CD 与我同舞-1
第四张CD 与我同舞-2
1.骑着我的小白马 1 .舞曲:维基2. 十个手指扭一扭2.修鞋匠 2.舞曲:在森林中--萨克舞曲
2. 以色列摇篮曲
3. 围圈圈 3. 舞曲:文艺复兴3.舞曲:阿拉巴斯法国波卡舞曲 舞曲
特马祖卡舞曲
3.跟我拍
4,听力训练:婴儿4.听力训练:切菜4.跟着我做 发出的呀声
声
5.听力训练:牛叫声4 . 我们大家一5. 听力训练:婴儿5.听力训练:搅拌6.听力训练:绵羊叫起来 发出的笑声
汤汤
声
5. 听力训练:锤打声 6. 听力训练:锯木声 6. 当我是个小bab6.听力训练:吹热7.到村庄 y 7. 跟着我
汤声
8.笑一笑
7.萧(新编紫竹调)9.一根扁担
8. 器乐曲,在码头8.二只眼睛 9. 以色列舞曲 10.洗洗小手 11.泰迪熊
10.听力训练:母鸡7. 听力训练:
钻孔声
9.唐僧骑马咚咚咚 叫声 10.小小马儿
11.听力训练:公鸡8. 在工厂
9. 我爱小猫 10.好梦陪你到明天
11.国王大军
11.听力训练:马跑叫声
12.公鸡 12,听力训练:刷牙步声蹄声 声
12.听力训练:马嘶13.月亮歌
14.蒙族牧歌 13.听力训练:洗澡鸣声 声
13.向前跑
15.舞曲:动物狂欢12.我看见你了
13.听力训练:猫叫声 14.睡呀,宝宝睡 14.舞曲:随波舞动节的水族馆
15.麻雀打食 16.舞曲:西风 17.问好
15.梦中小马 16.赏月舞
16.德国摇篮曲
17.听力训练:青蛙14.听力训练:
猫呼声
17.明明来敲敲钟 叫声 18.舞曲:斯文卡马18.听力训练:钟声18.五只小青蛙 利舞曲
19.流浪
19.夸山羊 20.彩色的纱巾
15.高高兴兴跳起来
16.舞曲:康佐19.听力训练:猫叫20.小星星 声
21.听力训练:狗叫21.听力训练:知更曼诙谐曲
鸟叫声 22.小鸟唱歌
17.摇篮曲和晚安
18.旋转木马 19.听力训练:蒸气风琴 20.舞曲:进行曲 20.听力训练:猫低声 沉呼噜声
22.早安
21.听力训练:老鼠23.妮娜娜娜 叫声
24.舞曲:花儿圆舞22.小猫咪与小手套曲
23.老鼠与猫 24.金色美梦
第五张CD 与我同拍手-1 1 拍拍拍 2 汉朋的歌 3 来上山 4 小马摇篮曲 5 圣徒进行曲 第六张CD 与我同拍手-2 1 诺亚方舟
第七张CD 与我同奏-1 1 圆啤酒桶
第八张CD 与我同奏-2 1 斑鸠调 2 追松鼠 享德尔小步舞曲:《水2 巴托克:《苍蝇日记》 碰碰玩 2 3 扬基组曲 4 凯瑟内塔 5 回声 乔西的歌 宝贝小心肝 上音乐》 5 美妙世界转一4 刮胡 6 门铃声 7 敲门声 8 是谁 9 康定情歌 6 谁在那里 7 印第安摇篮曲
转 6 鼓 扭扭虫 黑格:《麻雀协奏曲》 7 孩子的歌 8 柴可夫斯基:《花儿7 小竖琴 圆舞曲》 马鲁序卡舞曲 8 木鱼 9 苏拉鲁拉 10 凤阳歌 健壮的小马 10 野马 10 韦伯《小提琴嬉《胡桃夹组曲》 游曲》 11 看我怎么跳 12 猪鼾声 13 三只小猪 14 放马山歌 15 美丽的女孩 16 东北摇篮曲 17 拿昆乐器曲 18 乌鸦声 19 乌鸦的歌 20 捻手指 21 火车汽笛声 22 蒸汽引擎声 23 火车轰隆隆 9 我的家在日喀则 10 叮铃铃 舒曼:《重要11 克劳斯特波尔卡 葡萄牙舞曲 13 二胡 14 天黑黑 15 快和慢 16 我的小乌龟 11 莫扎特:《40号交节庆》 响曲》 小姑娘在哪里 13 低语声 14 藏猫猫 15 大叫声 16 我不想走 17 玛丽 18 桑巴舞曲 伦敦桥 13 直笛 14 布谷鸟 15 宾果 摩洛哥民谣 17 吉他 17 那巴西亚特 18 马来儿歌 18 海螺 19 三角铁 咕咕藏起来 20 斯特劳斯:《皇帝圆舞曲》 19 下雨组曲/小雨滴20 船歌 嗒 手拉手转圈 21 铜镶 睡吧,宝宝 23 以色列民谣 24 德沃夏克:《新世界20 舒伯特:《军队进22 茉莉花 行曲》
交响曲》
▲九岁之前是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妙事多为这个时期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三岁前幼儿的课程,填补了我国幼儿教育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学习与研究。
----妙事多中文主编,柯达伊协会会长,北师大教授:杨立梅 ▲妙事多音乐花园在儿童审美能力发展与良好个性社会性发展以及刨造力发展教育之间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南师大教授:许卓娅
▲发挥潜能,追随儿童,妙事多音乐将儿童带入发展的绝佳境地。
第五篇:2岁早教教案音乐智能篇
课程名称
音乐智能:记得电视前奏
环境布置 :比较温馨、柔软、舒适的环境中 教具 :不需要 音乐 :不需要 活动目的
1.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 2.测定宝宝的音乐记忆能力。导入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活动步骤:
1.宝宝每天都喜欢看电视的天气预报和某几个电视广告,顺便就会记住这几段电视的前奏,一听到前奏就会扶着东西走到电视前来看,还跟着哼哼这些前奏,有时跟着电视里的人学说话,看完就走。
2.所以大人要鼓励宝宝哼哼这些前奏,给他鼓掌,让他哼出整段前奏或其中的几句并经常复习,宝宝就会逐渐学着哼好几段。结束
和宝宝一起哼唱,使宝宝更有兴趣 活动延伸
可以放不同的广告让宝宝来学习哼唱。注意事项
听前奏时要让宝宝理电视机远一点,大人最好帮助宝宝离开,以免宝宝常久停留在电视前,受辐射的毒害,况且离开电视后他还可以自己继续哼哼,把前奏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