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全面部署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下面,我讲两方面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
2011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疫情形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攻坚克难,齐心协力,顺利实现了农业部党组确定的防控目标,取得了重大动物疫情基本平稳并持续下降的良好局面,为今年的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和韩长赋部长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年,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十分关键的一年。我们党即将迎来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努力确保全年疫情平稳,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今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努力降低疫病损失,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保障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一环。今年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仅关系到部党组“两个努力确保”目标的实现,还是今后几年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基础。同时,我国畜产品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一旦出现动物疫情大范围流行,将进一步影响畜产品供求关系,不利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国家通胀预期管理。
当前,国内外疫情总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内忧未除,外患不断”。从全球疫情态势看,外疫防范的不利因素在持续增加。一是动物疫病跨境传播的速度加快。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和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加上野生动物迁徙等自然因素,动物疫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跨越国境边境,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猪瘟在俄罗斯继续蔓延扩散;去年11月,在德国、荷兰新发现的一种羊的疫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在欧洲多个国家迅速蔓延扩散。二是动物疫病的危害程度加深。过去一个时期,日本、韩国、保加利亚等口蹄疫无疫国家都先后暴发了疫情,一些口蹄疫无疫区内疫情也多次复发,维持无疫的难度不断加大。三是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日趋复杂。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流行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多种动物疫病。越南和印度先后发现了新的禽流感变异病毒。我国陆路边境线长,非口岸通道多,边民过境和野生动物越境频繁,边境防堵疫情的难度相当大,对外疫传入的风险不可低估。
从国内疫情状况看,继续散发疫情的风险持续存在。一是口蹄疫。今年已发生2起口蹄疫疫情,一起在屠宰场,是O型缅甸98毒株;一起在散养户,是O型泛亚毒株,畜种涉及猪和牛,说明口蹄疫病原依然十分复杂,多种毒株并存、病毒污染面大问题依然存在。二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活禽市场抽样监测发现,水禽带毒严重,家禽免疫抗体参差不齐,变异毒株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活禽市场家禽来源复杂,交易量大,存在病毒循环条件,仍然是潜在的疫源地。三是人畜共患病。布病疫情继续上升,个别地方牛羊感染率达到70%。前段时间,相继发生了学生、饲养人员和防疫人员感染布病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包虫病、血吸虫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在疫区省份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依然很大。
近期,我们连续组织召开了口蹄疫、禽流感等疫情形势分析会,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对当前全国疫情形势的基本判断没有大的变化,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大范围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春季是重大动物疫病高风险季节,加之个别地区还存在免疫监测工作不到位,综合防控措施不落实,疫情报告不及时等问题,加大了春季动物疫情发生的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将呈点状散发、持续多发态势。一旦工作松懈,措施不利,也存在着重大动物疫病区域性流行的风险。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全年工作的基础。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把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分析和判断疫情形势,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落实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各项措施,为完成部党组确定防控目标,努力确保全年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打下坚实基础。
二、狠抓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
对于今年的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的要求是,在不断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在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继续发扬畜牧兽医队伍能打硬仗、敢于胜利的优良作风,把各项防控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做好春季集中免疫。在当前病原广泛分布、畜禽大范围流动的情况下,免疫措施的落实仍然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今年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3月2日全面启动,力争5月上旬全部完成。各地要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借鉴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分片包干、整村推进”,比如动物免疫公开承诺等,大胆创新免疫工作机制,千方百计把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位。要培训好免疫队伍,做到操作规范、程序严格、消毒及时,防止人为传播疫情。组织好免疫密度检查和免疫效果监测,发现漏免或抗体不合格、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尽快进行补免。
近几年,个别地方出现疫苗生产企业低于成本价竞标、养殖户不使用政府采购疫苗等不利于强制免疫政策执行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积极探索强制免疫工作新机制。逐步推行“政府领导,兽医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强制免疫模式。对有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可以允许其自行采购猪瘟和蓝耳病疫苗实施免疫。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对自主免疫的养殖场加强技术指导,对免疫效果及时进行监测。这种做法,既可以强化养殖者的防疫主体责任,又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提高疫苗企业服务水平和疫苗质量。今年部里将组织这方面的试点,希望各试点省统一思想认识,为免疫机制的调整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实现路径。
(二)狠抓疫苗生产供应和使用管理。去年,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监督抽检合格率首次达到100%,保质保量的疫苗供应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但疫苗生产供应管理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疫苗质量监管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把好疫苗质量关,确保疫苗质量和有效供应。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疫苗招标采购管理,规范疫苗供应工作,确保疫苗按时、保质、保量供应到防疫一线。疫苗招标采购要综合考虑质量、售后服务和价格等指标,不得单纯采用询价方式采购。要规范疫苗的运输和保存,确保疫苗全程都处于冷链条件下,防止疫苗失效。加强疫苗使用管理,规范建立免疫档案,保证免疫效果。发现不良反应,必须积极应对,及时处理。要切实加强规模养殖场疫苗采购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疫苗采购使用记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走私疫苗等违法行为。
诊断试剂是做好疫病监测工作的重要物资,各地和各有关单位在加强疫苗质量管理的同时,要强化诊断试剂生产供应和质量监管工作,加强诊断试剂研制生产单位的监督检查,加强诊断试剂的规范化生产,组织开展诊断试剂确认比对,确保诊断试剂保质保量供应,满足疫病防控工作需要。
(三)切实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这两年,我们已经构建了逐级上报和定点直报相结合数据信息体系,构建了覆盖全面、层次分明的实验室网络体系。但是,与疫情监测横向要掌握全国病原分布、纵向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年,围绕口蹄疫、禽流感单项病防治计划的制定实施,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将做出相应调整。国家计划部分将主要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马传贫、马鼻疽等5种疫病的监测,同时要突出口蹄疫、禽流感的病原学监测,现有的工作经费、实验室技术力量都要向这方面进行倾斜。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其他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主要由地方开展。
各地要按照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要求,科学布局监测网点,合理安排监测时间,努力提高监测技术,系统分析监测结果,实时跟踪病原分布情况,科学分析疫病流行趋势。要加强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疫情监测站的管理,充分发挥两站在疫情信息直报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实行动态管理的具体措施。要重视监测结果的报送工作,特别是病原学监测阳性结果必须按规定及时报送。
(四)全力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如果说免疫、监测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防御战,应急处置就是直接与病原斗争的歼灭战。各地对突发动物疫情,要坚持“早、快、严、小”原则,力争在最短时间彻底拔除疫点,消灭病原,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完善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应急预案,各项预案要科学合理,便于执行。要强化疫情应急准备,建立健全应急预备队,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定期检查和补充储备物资。要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动预案,及时采取各项措施,坚决果断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此外,对于突发动物疫情,各地要及时准确上报。我在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动物防疫工作不以疫情论英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卸下思想包袱,站在动物疫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看待疫情报告工作。
(五)全面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去年出台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六条禁令”,是加强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格执行“六条禁令”,是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的体现。各地要把执行“六条禁令”作为整顿队伍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不断完善跨省调运动物监管制度,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认真落实调运前检测、调运审批、运抵后隔离观察等制度措施。要加大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法力度,认真查证验物,严格查堵病害动物及产品流动,防止动物疫病跨区域传播。要加强饲养、屠宰、经营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动物防疫条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充分利用好财政补贴政策,做好规模化养殖场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六)不断完善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机制。在抓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要重视仔猪腹泻和牛羊梭菌病等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组织制定、推广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要加快制定种用动物健康标准,指导种畜禽场开展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净化工作,对危害严重的垂直传播疫病限定净化时限,对完成净化工作的企业给予认证,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要不断提高养殖者自主防疫意识,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指导养殖场户进一步健全封闭饲养、免疫监测、卫生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人员管理等防疫制度。继续实施集中消毒灭源行动,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七)统筹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近年来,部分地区放松了家畜布病防控,畜间布病阳性率显著上升,疫情在北方地区蔓延,南方地区的疫情也有抬头趋势。人间布病患者所在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布病问题再不解决,有可能再次重创我国的奶业,成为阻碍农牧民增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有效遏制布病疫情,我们已经在三个省份开展了布病区域化防控试点工作,同时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在方案出台之前,各地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工作。特别是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疫情较重的省份,要借鉴试点省份的经验,主动向政府领导报告工作,说明布病的危害,争取经费、人员等各方面支持。综合运用“检、免、杀、消”等防治措施,打一场布病的攻坚战。对于包虫病防控,今年年底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重点省份,要按照《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防治进程,力争达到防治目标,完成防治任务。对于血吸虫病防治,要继续实施好农业血防综合防治规划,稳定防治工作成果。
(八)切实加强境外疫情防范。这两年,农业部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专题部署边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我们境内防控工作做得很艰苦,成绩也不小,可一旦从境外传入新疫病或新毒株,所有努力可能付诸东流,整体防控成效会大打折扣。各边境省份和外疫传入的高风险区域,要加强对边境地区和重点部位的巡查监视,及时发现和消除疫情传入隐患。要练好内功,沿边境线建立纵深超过30公里的免疫保护带,构筑有效的免疫屏障。还要看好家门、扎好篱笆,密切配合质检、林业、海关、边防等部门,加强联防联控,进一步完善边境防控长效机制。
同志们,春秋两季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全年动物防疫的基础性工作。今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按照工作安排,集中免疫结束后,农业部将组织对各地进行检查。今年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农业部将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作为绩效管理延伸评估考核内容,延伸到省级畜牧兽医部门。考核工作将以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合格率作为重要指标,从队伍建设、监督执法、兽药监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年终进行全面总结。各地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使其成为督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同志们,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良好的工作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扎实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1-12-08 作者: 来源:农业部网站
------------------
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秋季重大 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部副部长 高鸿宾
2011年9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围绕部党组确定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中心任务,对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部署,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下面,我就秋冬季防控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的疫情形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确定的总体防控目标,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疫情态势,坚持依法防控、主动防控,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目前全国动物疫情总体平稳。到现在为止,已连续两年多未发生家禽禽流感和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仅在部分地区零星散发,猪瘟、新城疫等疫情保持稳定,确保了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可以说,前一阶段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动物产品有效供给、防止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赢得了主动。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总结国内外防控经验,创新工作机制,狠抓责任落实,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湖南省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多层次的防控工作责任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针对高温季节常见猪病,及时制定实施专项防控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浙江省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科学防控年”主题活动,有序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广西自治区一些县市积极探索免疫工作的有效实现方式,建立动物防疫合作社,大大调动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确保了免疫密度和质量。广东省印发了《主要动物疫病免疫程序指引》,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科学规范开展免疫工作。云南省全面推行“集中免疫、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江苏、河南不断完善动物免疫公开承诺制度,设定固定免疫日、服务明白栏、服务合同,公布监督电话,提升了兽医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诚信度。新疆切实抓好免疫效果监测,统一检测方法,统一评定标准,积极推动监测工作向基层延伸。内蒙古等地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成立应急预备队,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随时待命,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第一时间扑灭疫情。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对当前的防控工作和目标任务保持清醒的认识。
从全球疫情态势看,周边国家疫情频发,我国边境防堵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全球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或从野鸟中检出病毒,大部分都是我们周边的邻国。有34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口蹄疫疫情,仍然集中在亚洲、非洲。韩国扑杀家畜348万头,直接经济损失27亿美元,疫情损失及社会影响都达到了历史之最。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继续扩散蔓延,已有11个地区发生32起疫情。蒙古国自2008年后再度发生马流感疫情,7万多匹马感染。泰国、缅甸猪蓝耳病疫情不断。此外,部分国家相继发生疯牛病、蓝舌病、新城疫等疫情。我国陆路边境线长,非口岸通道多,边民过境频繁,防堵难度大,对外疫传入的风险决不可低估。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上,我们综合各方面专家意见,对全国边境防控进行了深入认真的分析研判,认为防控的重点、难点在东北和西南边境,特别是中俄边境威胁最大。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边境省份务必高度重视。
从国内疫情状况看,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一是口蹄疫。据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检测,今年发生的5起O型口蹄疫疫情中,新疆、新疆兵团两起疫情的病原是缅甸98谱系病毒,贵州、西藏的3起疫情则为新型泛亚毒株引发。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新型泛亚毒株与2010年东南亚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初步判断为外疫传入。从前一阶段部里组织的南方7省口蹄疫监测看,5个省份检出27份病原学阳性样品,血清型包括O型、亚洲I型、A型,畜种涉及猪、牛、羊,样品分别来自散养户、规模场、屠宰场和交易市场,说明目前国内口蹄疫病原依然十分复杂,病毒污染面依然很广。近期部分地区出现散发疫情的可能性较大。二是高致病性禽流感。虽然国内已两年多未发生家禽疫情,但从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春季、夏季两次活禽市场抽检结果来看,病毒污染面依然较大,水禽免疫率较低,带毒情况普遍,病毒有变异的现象。活禽市场家禽来源复杂,交易量大,存在病毒循环条件,一旦家禽漏免或免疫抗体水平下降,就可能发生疫情。三是生猪重点流行病。今年全国仅散发两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猪瘟疫情也比较平稳。但是年初以来,部分省份发生仔猪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在局部地区,特别是饲养条件差、防疫不到位的中小规模场和散养户出现一定流行,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四是重点人畜共患病。布病、狂犬病、炭疽、包虫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影响依然很大。8月份辽宁鞍山发生的炭疽疫情,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部分地区人畜共患病持续上升,牲畜感染数量大,人间疫情也呈现上升态势,这已严重威胁了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
从防控工作自身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秋冬季正值重大动物疫病高发时期,防控形势趋紧。个别地区仍然存在免疫监测工作不到位,综合防控措施不落实等情况;一些地方基层队伍不健全,防控工作较为薄弱;疫情报告不及时,个别地方有瞒报缓报疫情现象;甚至有极个别地方,发生疫情后不按规定采样送检,扑疫工作不彻底,严重影响疫情处置。加之活畜禽交易、长途调运频繁,以及带毒候鸟迁徙等不利因素,秋冬季国内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的隐患较大。
综合分析国内外疫情形势,结合各地防控工作进展,我们认为,经过各地共同努力,秋冬季全国重大动物疫情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但是点状散发、持续多发的风险依然存在,防范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任务十分艰巨。所以,对当前的防控形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坚决完成部党组确定的全年防控目标。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最近一个时期,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发生流行。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抓好秋季集中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强制免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基础,各地要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切实抓好。要继续推行规模场常年按程序免疫、散养畜禽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做法。今年秋季集中免疫的时间要求是,9月15日全面启动,力争10月底前全部完成。各地要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免疫责任,对应免畜禽要切实做到全覆盖,对新生畜禽、免疫抗体水平下降的畜禽要及时补针,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要根据畜禽养殖方式和生产规模,结合各地实际,对不同地区、不同畜禽、不同病种、不同疫苗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加强免疫技术培训,规范免疫操作和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档案和记录。部里对强制免疫疫苗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前段时间专门下发文件,对疫苗生产供应、采购、发放、使用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并对疫苗质量监管工作,以及规模场使用疫苗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各地要切实加大疫苗监管工作力度,组织好疫苗生产供应,满足免疫需要。要加强免疫效果监测,确保免疫质量,构筑有效免疫屏障。要进一步加强对免疫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真苗、真打、真有效”,对因免疫工作不到位引发疫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切实抓好疫情监测报告,确保监测效果。各地要根据国家监测计划的要求,坚持国家监测和地方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相结合,切实抓好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按照我部下发的动物疫情测报站管理规范,切实加强“两站”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两站”固定监测点的作用,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预警预报。要紧密结合防控实际,重点强化种畜禽场、交易市场、屠宰场、养殖密集区、候鸟栖息地等重点地区监测。要根据监测结果,科学评价免疫效果,打牢防疫基础。要进一步加强病原学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对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各地要积极配合国家参考实验室和部属事业单位开展抽检工作。
(三)切实抓好监督执法工作,努力防止疫情跨区传播。切实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饲养、屠宰、经营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动物防疫条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检疫监管,重点抓好活畜禽交易市场管理和跨省调运动物监管。进一步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法力度,严格查堵病害动物及产品流动。对病死动物及产品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措施,防止流通环节传播疫情。
(四)切实抓好应急工作,及时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各地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庆、元旦、春节期间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和防控机制,规范应急程序,加强应急预备队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做到常备不懈。节日期间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在突发疫情处置上,要及时报告,按规定完整准确地上报有关数据和信息,按程序迅速、规范采样送检,坚持早、快、严、小原则,力争在最短时间彻底拔除疫点,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要做好疫源追踪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追踪溯源。
(五)切实抓好边境防控,努力做到内防与外堵并重。关于边境防控工作,去年以来部里已经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和康震、仲秋同志也多次带队到各边境省份检查指导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内防外堵”的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加强边境地区免疫工作,建立免疫保护带,构筑免疫屏障。要切实加强边境地区巡查和排查工作,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态。继续加强口岸、非口岸通道管理,组织边民联防巡查,加大查验和检疫、消毒力度。继续强化部门协作,加强联防联控,与质检、林业、海关、边防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边境防控长效机制。
在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要统筹做好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以及仔猪腹泻等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对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要在继续落实各项常规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组织实施好布病防控攻坚计划、防控包虫病行动计划和农业血防综合防控规划。对仔猪腹泻等常见病防控,要组织专家及时进行诊断,推广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努力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同时,要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加强养殖场防疫管理,健全卫生消毒制度,增强养殖者自主防疫意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各地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的要求,认真落实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迅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秋季集中免疫工作结束后,我部将组织对各地进行全面检查。要加强与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防疫资金、物资和体系建设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形成防控工作合力。
三、着眼未来,不断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从战略全局谋划未来,努力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第一,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客观总结历史经验。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畜牧兽医等有关部门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切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动物防疫工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做出重大贡献。从近年来的工作看,动物防疫法律体系基本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动物防疫策略初步建立,动物防疫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体系逐步健全、条件明显改善,我国兽医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为谋划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准确判断面临的发展环境。展望未来,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总体上将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局面,但防疫工作的基础依然薄弱。特别是受人口增长、消费升级、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疫病流行态势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动物防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畜产品供给的要求必然不断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承载的公共服务任务越来越重。二是国际兽医工作形势深刻变化,将给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兽医工作发展和定位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动物防疫策略的调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等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兽医工作将更多地融入国际兽医体系,参与全球或区域防控计划的任务越来越重。三是与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防疫任务更加繁重。我国是世界上养殖单元最多的国家,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仍将长期存在,加之活畜禽大规模跨区域长途调运等问题,将对动物防疫工作带来持续影响。四是多种制约因素客观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仍面临很多困难。在条件保障、机构队伍、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协会、养殖者、执业兽医等相关防疫主体的防疫义务尚未充分履行,难以形成合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协调性、计划性、持续性需要加强。
第三,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全面掌握动物疫病防控基本规律。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动物疫病防控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动物疫病防控总体方针,坚持以促进动物疫病科学防控为主题,以转变兽医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国家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防疫策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立足国情、适度超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充分利用动物疫病防控资源,确定国家优先防控病种,加强引导示范,统筹推进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协调开展。
第四,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实事求是设定动物疫病防控目标。我国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外疫威胁持续存在。目前纳入我国动物疫病名录的共157种,其中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超过40种。必须科学设定动物卫生水平,动员和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实事求是地设定防控目标和任务。我们希望,到2020年,能够有效实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病种控制、净化和消灭计划,逐步达到控制、净化或消灭标准;有条件的区域和养殖企业,实现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外来动物疫病防范能力和突发疫情处置能力明显提高,传入和扩散风险明显降低;兽医基础设施、机构队伍、科技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更加稳定有效,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动物防疫能力,为未来较长一个时期逐步消灭重点疫病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谋划未来发展,必须理清总体防控思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必须统筹安排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统筹安排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动物疫病防控模式,着力破解制约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性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高保障条件水平。要着力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控策略。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过渡。要着力实施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健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行动,对危害严重的垂直传播疫病限定净化时限。推行无特定病原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计划。要着力实施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对尚未传入我国的重点外来动物疫病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理念,建立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屏障。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养殖环节抗生素滥用的监管问题。为防止发生疫病、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在养殖环节按规定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最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养殖环节盲目用药、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比较突出,饲料生产企业非法添加的现象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滥用抗生素危害动物食品安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媒体也高度关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同志们务必高度重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一要切实加强抗生素经营环节监管。要求各地兽药经营单位,严格按照《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从事经营活动,防止假劣兽药流入市场。二要引导养殖户科学合理用药。要落实生产者是动物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要普及抗生素使用知识,强化宣传教育,督促建立养殖档案和兽药使用记录,特别是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引导养殖场(户)实施健康养殖。三要切实抓好抗生素残留监测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进一步扩大监测的覆盖面和抽检频率,及时发现抗生素使用中的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从源头控制抗生素残留超标。
同志们,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上半年取得很大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坚决实现全年防控目标;要着眼未来,超前谋划,凝聚智慧,不断创新动物防疫机制,提升防控能力,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1-12-08 09:46 来源:农业部兽医局
在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部副部长 高鸿宾 2011年9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围绕部党组确定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中心任务,对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部署,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下面,我就秋冬季防控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的疫情形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确定的总体防控目标,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疫情态势,坚持依法防控、主动防控,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目前全国动物疫情总体平稳。到现在为止,已连续两年多未发生家禽禽流感和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仅在部分地区零星散发,猪瘟、新城疫等疫情保持稳定,确保了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可以说,前一阶段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动物产品有效供给、防止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赢得了主动。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总结国内外防控经验,创新工作机制,狠抓责任落实,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湖南省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多层次的防控工作责任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针对高温季节常见猪病,及时制定实施专项防控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浙江省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科学防控年”主题活动,有序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广西自治区一些县市积极探索免疫工作的有效实现方式,建立动物防疫合作社,大大调动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确保了免疫密度和质量。广东省印发了《主要动物疫病免疫程序指引》,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科学规范开展免疫工作。云南省全面推行“集中免疫、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江苏、河南不断完善动物免疫公开承诺制度,设定固定免疫日、服务明白栏、服务合同,公布监督电话,提升了兽医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诚信度。新疆切实抓好免疫效果监测,统一检测方法,统一评定标准,积极推动监测工作向基层延伸。内蒙古等地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成立应急预备队,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随时待命,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第一时间扑灭疫情。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对当前的防控工作和目标任务保持清醒的认识。
从全球疫情态势看,周边国家疫情频发,我国边境防堵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全球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或从野鸟中检出病毒,大部分都是我们周边的邻国。有34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口蹄疫疫情,仍然集中在亚洲、非洲。韩国扑杀家畜348万头,直接经济损失27亿美元,疫情损失及社会影响都达到了历史之最。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继续扩散蔓延,已有11个地区发生32起疫情。蒙古国自2008年后再度发生马流感疫情,7万多匹马感染。泰国、缅甸猪蓝耳病疫情不断。此外,部分国家相继发生疯牛病、蓝舌病、新城疫等疫情。我国陆路边境线长,非口岸通道多,边民过境频繁,防堵难度大,对外疫传入的风险决不可低估。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上,我们综合各方面专家意见,对全国边境防控进行了深入认真的分析研判,认为防控的重点、难点在东北和西南边境,特别是中俄边境威胁最大。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边境省份务必高度重视。
从国内疫情状况看,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一是口蹄疫。据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检测,今年发生的5起O型口蹄疫疫情中,新疆、新疆兵团两起疫情的病原是缅甸98谱系病毒,贵州、西藏的3起疫情则为新型泛亚毒株引发。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新型泛亚毒株与2010年东南亚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初步判断为外疫传入。从前一阶段部里组织的南方7省口蹄疫监测看,5个省份检出27份病原学阳性样品,血清型包括O型、亚洲I型、A型,畜种涉及猪、牛、羊,样品分别来自散养户、规模场、屠宰场和交易市场,说明目前国内口蹄疫病原依然十分复杂,病毒污染面依然很广。近期部分地区出现散发疫情的可能性较大。二是高致病性禽流感。虽然国内已两年多未发生家禽疫情,但从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春季、夏季两次活禽市场抽检结果来看,病毒污染面依然较大,水禽免疫率较低,带毒情况普遍,病毒有变异的现象。活禽市场家禽来源复杂,交易量大,存在病毒循环条件,一旦家禽漏免或免疫抗体水平下降,就可能发生疫情。三是生猪重点流行病。今年全国仅散发两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猪瘟疫情也比较平稳。但是年初以来,部分省份发生仔猪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在局部地区,特别是饲养条件差、防疫不到位的中小规模场和散养户出现一定流行,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四是重点人畜共患病。布病、狂犬病、炭疽、包虫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影响依然很大。8月份辽宁鞍山发生的炭疽疫情,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部分地区人畜共患病持续上升,牲畜感染数量大,人间疫情也呈现上升态势,这已严重威胁了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
从防控工作自身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秋冬季正值重大动物疫病高发时期,防控形势趋紧。个别地区仍然存在免疫监测工作不到位,综合防控措施不落实等情况;一些地方基层队伍不健全,防控工作较为薄弱;疫情报告不及时,个别地方有瞒报缓报疫情现象;甚至有极个别地方,发生疫情后不按规定采样送检,扑疫工作不彻底,严重影响疫情处置。加之活畜禽交易、长途调运频繁,以及带毒候鸟迁徙等不利因素,秋冬季国内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的隐患较大。
综合分析国内外疫情形势,结合各地防控工作进展,我们认为,经过各地共同努力,秋冬季全国重大动物疫情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但是点状散发、持续多发的风险依然存在,防范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任务十分艰巨。所以,对当前的防控形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坚决完成部党组确定的全年防控目标。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最近一个时期,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发生流行。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抓好秋季集中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强制免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基础,各地要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切实抓好。要继续推行规模场常年按程序免疫、散养畜禽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做法。今年秋季集中免疫的时间要求是,9月15日全面启动,力争10月底前全部完成。各地要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免疫责任,对应免畜禽要切实做到全覆盖,对新生畜禽、免疫抗体水平下降的畜禽要及时补针,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要根据畜禽养殖方式和生产规模,结合各地实际,对不同地区、不同畜禽、不同病种、不同疫苗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加强免疫技术培训,规范免疫操作和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档案和记录。部里对强制免疫疫苗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前段时间专门下发文件,对疫苗生产供应、采购、发放、使用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并对疫苗质量监管工作,以及规模场使用疫苗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各地要切实加大疫苗监管工作力度,组织好疫苗生产供应,满足免疫需要。要加强免疫效果监测,确保免疫质量,构筑有效免疫屏障。要进一步加强对免疫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真苗、真打、真有效”,对因免疫工作不到位引发疫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切实抓好疫情监测报告,确保监测效果。各地要根据国家监测计划的要求,坚持国家监测和地方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相结合,切实抓好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按照我部下发的动物疫情测报站管理规范,切实加强“两站”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两站”固定监测点的作用,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预警预报。要紧密结合防控实际,重点强化种畜禽场、交易市场、屠宰场、养殖密集区、候鸟栖息地等重点地区监测。要根据监测结果,科学评价免疫效果,打牢防疫基础。要进一步加强病原学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对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各地要积极配合国家参考实验室和部属事业单位开展抽检工作。
(三)切实抓好监督执法工作,努力防止疫情跨区传播。切实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饲养、屠宰、经营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动物防疫条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检疫监管,重点抓好活畜禽交易市场管理和跨省调运动物监管。进一步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法力度,严格查堵病害动物及产品流动。对病死动物及产品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措施,防止流通环节传播疫情。
(四)切实抓好应急工作,及时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各地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庆、元旦、春节期间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和防控机制,规范应急程序,加强应急预备队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做到常备不懈。节日期间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在突发疫情处置上,要及时报告,按规定完整准确地上报有关数据和信息,按程序迅速、规范采样送检,坚持早、快、严、小原则,力争在最短时间彻底拔除疫点,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要做好疫源追踪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追踪溯源。
(五)切实抓好边境防控,努力做到内防与外堵并重。关于边境防控工作,去年以来部里已经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和康震、仲秋同志也多次带队到各边境省份检查指导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内防外堵”的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加强边境地区免疫工作,建立免疫保护带,构筑免疫屏障。要切实加强边境地区巡查和排查工作,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态。继续加强口岸、非口岸通道管理,组织边民联防巡查,加大查验和检疫、消毒力度。继续强化部门协作,加强联防联控,与质检、林业、海关、边防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边境防控长效机制。
在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要统筹做好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以及仔猪腹泻等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对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要在继续落实各项常规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组织实施好布病防控攻坚计划、防控包虫病行动计划和农业血防综合防控规划。对仔猪腹泻等常见病防控,要组织专家及时进行诊断,推广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努力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同时,要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加强养殖场防疫管理,健全卫生消毒制度,增强养殖者自主防疫意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各地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的要求,认真落实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迅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秋季集中免疫工作结束后,我部将组织对各地进行全面检查。要加强与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防疫资金、物资和体系建设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形成防控工作合力。
三、着眼未来,不断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从战略全局谋划未来,努力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第一,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客观总结历史经验。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畜牧兽医等有关部门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切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动物防疫工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做出重大贡献。从近年来的工作看,动物防疫法律体系基本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动物防疫策略初步建立,动物防疫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体系逐步健全、条件明显改善,我国兽医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为谋划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准确判断面临的发展环境。展望未来,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总体上将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局面,但防疫工作的基础依然薄弱。特别是受人口增长、消费升级、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疫病流行态势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动物防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畜产品供给的要求必然不断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承载的公共服务任务越来越重。二是国际兽医工作形势深刻变化,将给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兽医工作发展和定位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动物防疫策略的调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等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兽医工作将更多地融入国际兽医体系,参与全球或区域防控计划的任务越来越重。三是与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防疫任务更加繁重。我国是世界上养殖单元最多的国家,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仍将长期存在,加之活畜禽大规模跨区域长途调运等问题,将对动物防疫工作带来持续影响。四是多种制约因素客观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仍面临很多困难。在条件保障、机构队伍、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协会、养殖者、执业兽医等相关防疫主体的防疫义务尚未充分履行,难以形成合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协调性、计划性、持续性需要加强。
第三,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全面掌握动物疫病防控基本规律。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动物疫病防控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动物疫病防控总体方针,坚持以促进动物疫病科学防控为主题,以转变兽医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国家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防疫策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立足国情、适度超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充分利用动物疫病防控资源,确定国家优先防控病种,加强引导示范,统筹推进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协调开展。
第四,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实事求是设定动物疫病防控目标。我国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外疫威胁持续存在。目前纳入我国动物疫病名录的共157种,其中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超过40种。必须科学设定动物卫生水平,动员和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实事求是地设定防控目标和任务。我们希望,到2020年,能够有效实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病种控制、净化和消灭计划,逐步达到控制、净化或消灭标准;有条件的区域和养殖企业,实现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外来动物疫病防范能力和突发疫情处置能力明显提高,传入和扩散风险明显降低;兽医基础设施、机构队伍、科技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更加稳定有效,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动物防疫能力,为未来较长一个时期逐步消灭重点疫病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谋划未来发展,必须理清总体防控思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必须统筹安排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统筹安排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动物疫病防控模式,着力破解制约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性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高保障条件水平。要着力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控策略。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过渡。要着力实施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健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行动,对危害严重的垂直传播疫病限定净化时限。推行无特定病原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计划。要着力实施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对尚未传入我国的重点外来动物疫病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理念,建立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屏障。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养殖环节抗生素滥用的监管问题。为防止发生疫病、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在养殖环节按规定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最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养殖环节盲目用药、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比较突出,饲料生产企业非法添加的现象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滥用抗生素危害动物食品安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媒体也高度关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同志们务必高度重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一要切实加强抗生素经营环节监管。要求各地兽药经营单位,严格按照《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从事经营活动,防止假劣兽药流入市场。二要引导养殖户科学合理用药。要落实生产者是动物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要普及抗生素使用知识,强化宣传教育,督促建立养殖档案和兽药使用记录,特别是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引导养殖场(户)实施健康养殖。三要切实抓好抗生素残留监测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进一步扩大监测的覆盖面和抽检频率,及时发现抗生素使用中的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从源头控制抗生素残留超标。
同志们,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上半年取得很大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坚决实现全年防控目标;要着眼未来,超前谋划,凝聚智慧,不断创新动物防疫机制,提升防控能力,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全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全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3月6日,农业部召开全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分析当前防控形势,安排部署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强调,要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春防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
要因素,部分地区防控工作仍有一些薄弱环节,疫情形势更加严峻,防控任务更加艰巨。
于康震强调,今年春防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基础免疫。继续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进行强制免疫。对小反刍兽疫实行分区免疫政策。3月6日全面启动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力争5月上旬完成。二是突出抓好监测预警。按照国家监测计划,围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优先防治病种开展监测,提高监测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三是突出抓好监督执法。进一步强化活畜禽调运监管,建立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将监测和风险分析结果作为畜产品调运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屠宰检疫规程实施检疫。全面提高兽医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四是突出抓好边境防疫。坚持“内防外堵”,努力构建边境地区防疫屏障。推动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积极支持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合作试点,坚决防范外疫传入。五是突出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进一步完善预案,做好应急准备,严格执行24 h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六是统筹做好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和生猪腹泻等常见多发病防控,强化综合防疫管理,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同时,还要切实抓好H7N9流感和小反刍兽疫防控。
于康震强调,各地要创新思路,在切实抓好春防工作的同时,着力做好其他几项重点工作。一要全面推进兽医领域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积极稳妥地推进兽医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二要全面加强畜禽屠宰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全面开展专项整治,有效保障上市肉品质量安全。三要全面抓好兽药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兽用抗菌药经营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和兽药产品标签说明书规范行动,综合治理兽药残留问题,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平。
(摘编自:农业部网站2015-03-06)
第五篇: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02-09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年农垦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明年重点任务,研究推进农垦科技进步、增强农垦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昨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家宝总理、良玉副总理以及长赋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今年“三农”工作成绩,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科学阐述和系统部署,对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和韩部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农垦实际全面加以贯彻落实。
关于2012年的农垦工作,伟国同志上午已作安排。下面,我再讲五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谋划明年农垦工作
今年以来,全国农垦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开了个好局,实现了开门红。
——农垦经济快速高效增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70亿元,增长13.2%,连续九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全年实现企业利润1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3.5亿元,增长9.4%。
——保障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总产突破600亿斤大关,达到638亿斤,增产48亿斤,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粮食单产达到460公斤,比上年提高近3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多公斤;棉油糖奶肉蛋等主要农产品数量稳定增加、质量安全可靠。
——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农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5%,高于全国30多个百分点;全年对农村机械作业面积突破5000万亩,培训农民100万人次以上,输出先进技术近200项,供应良种近10亿公斤,带动农户加入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达11万户。境外农业合作开发达210万亩,农垦“走出去”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民生改善呈现新亮点:预计农垦人均纯收入8980元,增长9.1%,连续八年保持8%以上增长速度。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道路、饮水安全、职工居住环境继续改善,危房改造开工44.9万户,竣工25.3万户,场容队貌明显改观,居民小区、小城镇建设成为亮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工作在垦区一线的农垦系统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农垦发展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农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科学谋划明年工作,努力推动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总的看,当前农垦发展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完善、民生改善力度的不断加大,农垦发展仍将面临重大机遇,并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从外部经济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对农垦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特别是将对农垦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从内部发展现状看,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依靠扩大规模、调整结构的空间在逐步缩小,应对极端天气、抗灾减灾的工作难度在逐步加大;受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农垦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发展速度和增效能力减弱;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以及垦区发展不平衡、民生建设欠账较多等问题依然存在。
要缓解外部经济环境的压力、激发内部经济运行的活力,农垦系统必须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把加速科技进步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干部的执行力,激发职工的创造力,继续扎实推动垦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特别是要结合各垦区实际,认真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科学研判宏观经济走向,趋利避害,提前谋划应对措施,做好企业风险防控,抢占工作的主动权,实现农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继续深化和完善农垦改革,不断强化农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
当前,农垦改革仍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一些领域的改革难度很大、制约因素很多。我们一定要坚定方向,增强信心,加大力度,不断深化和完善农垦各项改革。
改革仍然是促进农垦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各垦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垦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农垦特点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为促进农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垦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影响农垦发展的难点问题还没有实质性突破,一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能依靠继续深化改革。面对农垦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我们必须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改革任务已经完成的错误认识,坚定不移地深化农垦改革,把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放在农垦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抓紧抓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垦改革关键要在深化和完善上下功夫。深化和完善农垦改革,必须始终把握几个问题。首先,要把握农垦的基本定位。农垦的基本定位是企业,是国有农业企业,是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力量。谋划农垦改革必须强调农垦的企业化、市场化改革取向,强调农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通过改革,构建有利于农垦承担责任、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农垦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其次,要把握改革有利于农垦做强做大的战略基点。要通过改革,使农垦企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使农垦的企业化、组织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等优势进一步增强,而不是削弱业已形成的优势,更不是一提农垦改革就是体制下放。要坚决反对改革就是下放的想法和做法。再次,要把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农垦情况极为复杂,各地垦区类型、现行体制、区位条件、职责任务、生产力水平等差异很大,深化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的具体思路、方式和方法,而不是一刀切、一个模式。要允许和鼓励各垦区、农场在改革上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改革经验和做法。最后,要把握农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职工群众得实惠的根本要求。改革中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以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个问题过去经常讲,今天再特别加以强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因为个别地方和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处理好三者关系,在推进改革的具体方式方法上、甚至在改革的思路上出现偏差,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发展和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垦区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定要紧紧抓住职工利益这个核心,切实把改革、发展和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毫不放松地加快发展,积极有效地维护稳定。特别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难点问题,不断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绪,尽可能减少改革带来的震荡。尤其要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垦区社会管理,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为促进农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垦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农垦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作为明年“三农”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应该说,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农垦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农垦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有的垦区对科技重视不够、投入不大、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速度已经滞后于地方。不加快发展,我们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各垦区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科技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显著增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突出先行先试,在新技术、新成果的率先应用推广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挥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农垦要作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首先要作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行者和试验田,率先在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只有比农村应用得早、运用得好,农垦的示范带动作用才能立得住、靠得牢。现在,技术
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就可能带动产业革命性的变化。要充分发挥农垦的规模化、组织化和职工素质高的优势,重点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作物和关键环节遴选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展试验示范,确保农垦在我国农业科技应用中的领先地位。要围绕加强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高产优质技术统筹开展集成应用研究,构建适合农垦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特点的技术体系,着力组装配套一批抗灾增产和轻简化节本增效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
突出机制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一体化和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针对农业科技普遍存在的产学研脱节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农垦科研、推广、教学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联合协作的机制,通过对系统内部科技上中下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系统谋划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核心内容,解决现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要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强与社会科研教学单位的研发和推广合作,探索建立农垦与社会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走出一条市场引导科研、科研带动产业、产业振兴经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促进先进科研成果在农垦企业的吸收与转化。要结合农垦的实际,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既要积极争取财政对公益性推广工作的支持,也要发挥农场和企业等推广主体的积极性,切实加强自身的科技投入。要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新要求,发挥农垦的优势,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型产业。特别是农垦种业要通过资本重组、并购收购等方式整合资源,不断健全种业的研发、推广、应用体系,创新良种扩繁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农垦种业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突出队伍建设,在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培养职业农工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各垦区必须高度重视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垦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优先推进。农垦现有的3个省级农业科学研究院、77个地级农科所、800多个农场试验站和7800多名科研工作人员,是我们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运用好。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着力引进、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加快科技成果创新。要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农垦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和学习培训活动,着力提高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以家庭农场经营者、承包大户、农机手等为重点,以“阳光工程”、“科技之冬”、“农广校”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为手段,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逐步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工。
四、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垦区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垦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三化”,就是要在国家同步推进“三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探索具有农垦特点的“三化”发展道路,实现农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农垦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发展的升级时期、城镇化发展的爬坡时期,统筹好三者关系,必须统一思想,以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以工业化为重点,以城镇化为载体,通过“三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来保持农垦经济的发展速度、体现农垦经济的特色。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始终保持农垦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领先地位。农业是农垦的主业,是体现农垦保障作用和示范能力的主要领域,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农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垦农业现代化,要以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幅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农垦大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以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步伐,加快促进农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幅提高农业效益。要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场建设,继续抓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扩大示范影响,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推进垦区工业化,不断壮大农垦企业整体实力。工业化是农垦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垦区工业增长速度较快,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效明显,产品竞争优势和产业主导作用逐渐显现。工业化也是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农垦发展工业必须立足垦区实情,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现代农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要以科技创新突破带动产业突破,推进农垦企业由初级产品加工向高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利用转变,由低附加值生产向高附加值生产转变,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容量大的优势产品、名牌产品;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对外合作,逐步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企业。有基础、有条件的垦区要继续围绕医药、机械制造等核心产业,加快优势资源积聚,培育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稳步推进垦区城镇化,加快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城镇化是垦区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的基础,是垦区职工提高生活质量、转变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近几年各垦区千方百计增加投入,积极推进以农场场部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但重建设、轻规划,重硬件、轻软件,产业支撑能力和吸纳辐射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是“建房盖楼”,要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上。要结合经济区位、资源环境和管理体制的实际,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功能、相对集中的原则,以农场场部为重点实现集约发展和要素聚集,走低成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要在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和服务业,注重构建绿色生态环保的城镇化建设机制,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实现垦区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衔接,营造宜居环境。继续深化垦地合作,加强垦区和地方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合作,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增强农垦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五、加强农垦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农垦系统的凝聚力
农垦文化根植于农垦事业的广袤沃土,不但底蕴深厚,而且内涵丰富,在垦荒创业、开拓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农垦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垦区内部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社会各界对农垦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迫切需要加强农垦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为推动农垦文化建设、促进农垦文化繁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注入了动力。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同步推进农垦文化建设,为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推动农垦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垦区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领域,体现到农垦文化建设各个方面。以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为核心,进一步坚定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不断丰富农垦精神内涵,建设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农垦特色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凝聚人心,夯实农垦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农垦的“凝心聚力工程”来抓,用文化包装农垦、宣传农垦、推销农垦,增强垦区广大干部职工对农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文化软实力成为农垦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推动农垦文化建设,必须以满足垦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农垦公益性文化事业。要积极争取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垦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职工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创新文化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要积极培育企业文化,用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要充分挖掘军旅文化、知青文化和农耕文化等资源,探索发展具有农垦特色的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同志们,让我们以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全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稳定和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