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4: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孙中山,哪位同学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这篇课文写了他的什么事?(破陋习)说成一句话就是——就是题目,大家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破”的意思是——(破除、废除)。陋习指怎样的习俗?(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这儿的“陋习”指什么?(缠足)。很好,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听得非常认真,这节课要继续保持。

3.还记得图片上的这位姑娘吗?她是孙中山的----姐姐。你想象中他是怎样的姐姐呢?(勤劳能干,活泼开朗)。这样勤劳能干活泼开朗的姐姐孙中山非常喜欢,你们喜欢吗?

4.可是几个月以后姐姐却发生了变化

2.你发现了吗?(指名)出示,这里面两个再也没有表明变化非常大。以前爱说爱笑的姐姐没有了——笑容,以前爱唱歌的姐姐却没有了歌声,微笑和活泼的姐姐从此消失了,那这两个词语要怎样读?(重读)齐读

6.是什么事情让姐姐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哪位同学知道?(妈妈给姐姐缠足),正是这件事造成了姐姐的痛苦,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首先,妈妈是怎样给姐姐缠足的?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同学们想想,这说明过得怎么样?裹得非常紧。这样的缠足让姐姐觉得———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落。是普通的痛苦吗?—不是,是非常非常痛苦,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都没有停过。竟有这么痛苦吗?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想象这样的情景,妈妈用手使劲按住你那嫩嫩的小脚,把四个脚趾压到脚底,抖开足足有四到五米长的裹脚布,紧紧的将你的脚缠起来,一道、两道、三道。。就这样,你的脚掌慢慢的弯曲了,变形了,但妈妈仍一道又一道的给你缠紧,在缠紧。

听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什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同学们你们想的正是小姐姐想的啊?而且这种痛还不是只痛一次(会一直痛到成年,直到骨骼不再生长。有的甚至还要在脚底垫上打碎的碗片,让自己的脚腐烂,不长肉。)经历过这些,如果是你,你还会唱歌?还会欢笑吗?(不会)同样的,身体的痛苦给姐姐的心灵也带来了沉重的伤害,他再也不笑,再也不唱歌了)齐读,读出姐姐的痛苦。

我们在来看看痛苦的缠足带来的所谓“三寸金莲”,你觉得这样的脚美吗?一点都不美,简直就是畸形,缠足就是一种野蛮、残酷的虐待妇女的陋习。

这样的缠足让姐姐痛苦不堪,又带给孙中山,妈妈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默读3~6自然段,画出孙中山和妈妈的话,体会一下,注意是默读,默读时要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看到喜爱的姐姐这样痛苦,孙中山有怎样的反应呢?你找出来了吗?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孙中山心疼什么,又生谁的气?(心疼姐姐要经历这样可怕的事情,生气妈妈竟然忍心让姐姐这么痛苦。)你理解孙中山此时的心情吗?能把孙中山的话读好吗?老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走进了孙中山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感受孙中山当时的心情。谁再来读一读。重点强调了“为啥、还能”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孙中山的气愤。从这里看出孙中山对缠足抱有怎样的态度呢?(憎恨,厌恶,不认同,反感,不认同,反对)。

面对女儿的痛苦,妈妈难道不心疼吗?面对儿子的质问,妈妈又是怎样的反应?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从妈妈的口吻中可以看出妈妈对缠足陋习的态度怎样?(妈妈也是无可奈何,被逼无奈,不乐意),可是缠足是祖宗传下来的,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笑话、歧视,甚至嫁不出去,(出示谚语)妈妈也是为了姐姐好啊,所以哪怕知道缠足不好妈妈也只能顺从,这也是无奈之举。(板书:无奈。)

你能读出妈妈的无奈吗?把叹气的动作和声音放进去读,那就更逼真了。谁再来试试? 很好,我们读书时,可以把一些动作形象化,这样可以让朗读更加精彩,让形象更加鲜明,让我们的感受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

妈妈的理由孙中山接受了吗?他是怎样反驳的?(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他怕不怕?把那种不怕无畏给读出来。读得非常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填空,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即使是(祖宗传下来的),即使不缠小脚会(被人嘲笑),也不该去做。

对于缠足这一封建陋习孙中山表示出坚决的——反对。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孙中山一个(大胆提出抗议,勇敢,令人佩服,敢于反抗,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有独立人格)的人。大家能把孙中山的这些特点读出来吗?齐读。

但在封建陋习面前,妈妈还是选择屈服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请大家小声读读,看这两句哪句更好,好在哪儿?

一个“含着眼泪”让我们体会到妈妈的不忍与无奈,心疼与难过。妈妈也是无可奈何啊,这是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习俗,妈妈也缠了足,他知道姐姐多么痛苦,他也知道孙中山说的有理,他也不忍心,但是妈妈无力反抗,只能屈服于封建陋习,妈妈的心情十分复杂,再齐读。

(这段末尾有个省略号,省略一些内容,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屋内是怎样的景象,屋外的孙 中山又会怎样呢?(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补充完整:

屋内,妈妈还在一道又一道地缠着,她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一边对女儿说:(孩子,妈妈知道很痛,忍忍,不缠小脚就会被嘲笑,会嫁不出去啊)”而姐姐已经满脸是泪,不停地哭着、喊着“(妈妈,不要再缠了,我痛)“门外的孙中山听着,心里想:(这万恶的缠足陋习,就不应该存在,就应该废除掉)。)缠足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痛苦。我们想想到底是谁害了姐姐?(妈妈?妈妈虽帮姐姐缠足,本意也是为了姐姐好啊。祖宗的规矩?缠足这个万恶的封建旧陋习)仅仅残害了姐姐 一个人吗?还有谁? 妈妈年幼时被残害,一辈子都生活在缠足的痛苦中,如今她亲手给自己的女儿缠足,将女儿也推进痛苦的深渊,缠足的痛苦 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残害人的身体,还残害人的心 灵。这陋习真是可怕至极!千百年来,中国妇女就是被缠足陋习折磨着、残害着,虽然痛恨却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地忍受。所以说,缠足是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姐姐的缠足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出示两句话对比,哪句好?于是他的 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从小就有一个决心,那就是—— 破陋习。长大以后,孙中山不断与封建势力作斗争,最终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时他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从首先可以看出缠足这件事对他的刺痛太深了,这 个丑陋的习俗残害了中国妇女上千年,他对这个陋习深恶痛绝。

孙中山废除缠足陋习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 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定欣喜若狂。让我们也带 着这种愉快的心情来好好读这段。

拓展思维,迁移想象写话。

孙中山废除了这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姐姐会说:“”

正要缠足的小姑娘纷纷高兴地说:“” 此时的我想说:“”。

7.缠足陋习带给姐姐无尽的痛苦,让 妈妈充满无奈,又深深刺痛了孙中山的心,这其实是封建社会无数家庭的缩影啊,他们都因缠足而痛苦,不同的是其他人选择屈服,而孙中山坚持抗争,并最终 破除了陋习。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文——再读一 遍题目。

五、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给家长讲述这个故事,特别要问问 奶奶和妈妈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回家去问问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了解以前生活 中还有哪些陋习?

第二篇:《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叫“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什么?(陋习是指坏的、不好的不文明的习惯。课文指缠足。)

2、昨天我们还细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从中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填空: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

(又勤劳又活泼 既爱劳动又爱唱歌 又活泼又能干)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交流,强调两个“再也没有”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指什么事?

(3)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 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板书:姐姐缠足

四、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妈妈是怎样给姐姐缠足的,指名读一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从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此时孙中山的姐姐怎么样?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3、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1)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4、出示图片和说明文字,自读体会。

5、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引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孙中山心疼什么?他又生气什么?

3.同学们看,这就是当时缠足的女子穿的小鞋,看着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4、你能用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来读读孙中山的话吗?

5、师生评读。

6、齐读这一小节,读出孙中山当时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

六、学习第四-六小节

1、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名读课文的第4小节。

2、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呢?

3、你知道封建社会的妇女为什么要缠小脚吗? 课外我请同学们搜集了资料,现在我们交流交流。

(缠足之风开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从宫廷传入民间,后来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以至于小脚女子成为当时男人择偶的标准,说什么“娶妻要娶小脚妻”。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婆家,做母亲的往往在女儿七、八岁的时候给她缠足。在小脚盛行时期,大脚女子往往被视为没有教养,会被人家耻笑,甚至难以出嫁。)

4、难怪妈妈在说的时候先——叹了口气,你从这声叹气声中读懂了什么?

5、谁能把第四小节读好? 指名读——评读——齐读

6、孙中山能接受这种理由吗?

(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但妈妈只是说:(引读)你年纪„„妈妈边说边„„

7、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妈妈含着的“眼泪”中你读出了什么?(无奈、心痛、对女儿的爱)

8、你能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9、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这节的末尾有个省略号,你知道这个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妈妈„„姐姐„„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想像的余地。)

9、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站在门外的孙中山,此时他听到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0、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天发生的妈妈为姐姐缠足的事吧。分角色朗读。

11、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师:看来缠足的陋习不仅伤害了姐姐的身体,更伤害了姐姐的心灵。

12、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指名读,想想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为什么?抓住“深深地”、“幼小的”进行感悟交流。(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板书:刺痛了心。

13、检查刚才提的3个问题。

七、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姐姐的悲剧再也不能在千千万万的妇女身上重演。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后来孙中山有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3、师小结。

有谁了解“辛亥革命”吗”?(“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而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当了临时大总统。)

板书:革命成功

那时候,要废除的陋习有许多,孙中山却把废除缠足这件放在了第一,这是为什么?(姐姐缠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相机理解“残害”。他从小立下了志愿。)板书:首先废除

“废除”就是题目中哪个字的意思?(破)

4、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呀!让我们来欣喜地齐读这一段。

八、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而无法工作;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来老师也许早已缠足而无法给你们上课。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无法上学读书、开心地游戏;此时此刻,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示铜像。

2、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3、是呀,中国妇女能走出 “三寸金莲”的千年痛苦,这都得感谢——,让我们记住这位伟人的名字——

九、作业

1、啊,孙中山爷爷的确很伟大,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废除了许多封建陋习,你还想了解他更多的事吗,请课外搜集他的资料,在自主晨会上交流。

2、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缠足 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 首先废除 大快人心

第三篇: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案

孙中山破陋习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赵琰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了解什么叫陋习,能讲一讲自己身边有哪些陋习。

3、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难点:

了解陋习难以破除的社会原因。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活泼

能干)

2、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有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体会“再也没有„„再也没有„„”

及“刺痛” 相信同学们看到姐姐前后这种天壤之别的表现,心中一要许多疑惑。学习知识贵在质疑,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是哪件事带走了一个纯真少女的笑脸,天籁般的歌声,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妈妈要姐姐缠足。)

2、同学们从你们刚才一遍的默读中有没有体会到这件事给姐姐带来的是什么呢?(痛苦)

3、你从课文哪儿感受到的姐姐的痛苦?,动动脑找找,动动手划划。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脱掉小鞋的脚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小鞋、正常脚与小脚的对比)

5、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6、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是那个疼爱姐姐的孙中山,你的心情如何呢?(生气 心疼)指名学生读孙中山,老师读母亲。(分角色朗读3—6节)

7、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孙中山心中的心疼和生气吗? 学生交流。

(1)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8、那你们能懂得我这个做娘的心里是怎情如何?

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9、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毫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0、读2-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1、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体会姐姐不但在身体上受到了巨大的痛苦,而且在心灵上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

12、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吗?(孙中山破陃习)

3、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4、师小结。“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而这次革命的创始人是孙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当了临时大总统。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5、读题目,题目的哪个词就可以用“废除”来解释?(破)

(板书:首先废除)

6、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示铜像)

7、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赵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8、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五、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

2、并再列举几个身边的陋习。

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大快人心

姐姐缠足

革命成功

刺痛了心 首先废除

第四篇: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生字“孙、痛、疼、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题,整体感知课文。3.感受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前的活泼与能干,了解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一波三折,理解文题。1.师范写生字“孙”,边写边提示:“子”的横变提,礼让“小”的点!指名读生字。2.师: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伟大的人,他叫孙中山(师继续板书:中山)一起叫他的名字,(齐读)师:孙中山一生做过很多伟大的事!

幻灯1出示(孙中山铜像)配上文字: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他建立了中华民国,并担任了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再次叫他的名字,感受肯定有所不同。(生再齐读:孙中山)3.师:他当了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做了一件改变中国妇女命运的事。(师完成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指名读题,齐读课题。)(1)“陋习”是什么意思?(师:“习”就是习惯、习俗;“陋”在词典中有这样三个义项)

幻灯2出示:

陋:1.不合理的,不文明的;2.狭小;3.少,简略。(生选择正确义项)(指名汇报:那么,陋习就是——不合理的,不文明的习惯、习俗。)(2)课题中的“破”就是?

(指名汇报后)板书:废除(师:“废”半包围结构,半藏半露)

(3)课题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指名汇报:孙中山废除不文明的习俗)(4)理解了课题以后,你的头脑中一定有问号?(指名生质疑,师画问号)师:什么陋习?孙中山为什么要废除这个陋习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好好的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过渡: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132页,自由读一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做到不漏字、不丢字、不读破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初读了课文,你知道孙中山废除的是什么陋习?(指名汇报后板书:缠足)

幻灯3出示句子: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1.指名读句子。

2.这个长句子特别难读,注意停顿,再读读看。

幻灯4出示: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3.再指名读。

4.“缠足”究竟是怎么呢一回事呢? 幻灯5资料1:

最残忍的“刑罚”

缠足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最多的“刑罚”。

女子缠足从小时候开始。缠足时,五个脚指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白绫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纠缠,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指腐烂,鲜血淋漓。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流尽后只剩几根枯骨„„

幻灯6资料2:出示缠足图片 师叙述:这就是一只被缠后的小脚。你们看,脚趾已被弯曲踩在了脚底,已失去了作用。被缠足的人只能用脚后跟踩着地,一颠一颠地慢慢朝前走。

5.师:这就是“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以后,首先做的就是——(师指板书,生齐:废除缠足)

6.齐读课文第八段。

师:缠足前的妇女可以——

幻灯7 出示1: 烧饭 插秧 挑柴

样样活儿都干 7.师:这组词语放到句子中,我们再来读一读。

幻灯7出示句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

8.指名读,指导读好顿号的停顿。

幻灯8出示:一根长长的布条 一道又一道(先出示)9.指导读出:布条很长 很多道

幻灯8出示:痛苦极了 眼泪直往下流(后出示)幻灯8出示:又是生气又是心疼 深深地刺痛

师:把这些词语和句子都送回课文中,还能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读文第一段。

师:小时候,孙中山的姐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名汇报(预设:能干、勤劳、快乐、活泼„„)2.指名读文2—7段。课文读到这里,姐姐留给你的印象还是活泼能干吗?她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让姐姐有了恁么大的变化?

3.默读课文,画一画描写姐姐变化的句子,想一想。(交流汇报)幻灯9出示:

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预设:缠足前姐姐活泼能干,缠足后姐姐很痛苦„„

4.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姐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5.孙中山又是什么态度呢?

幻灯10汇报后出示:又是生气又是心疼 深深地刺痛 废除

这里有三个生字,红字出示。又是生气又是心疼

深深地刺痛

废除

四、教写生字。

出示:田字格中的 痛 疼 废 1.观察 2.范写 3.生仿写.4.展评。

第五篇: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15、《说勤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让学生懂得 成功= 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2、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二、细读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老师想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个“吹”,见识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2、指名读。

师:有勇气,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

(1)、正音。滚瓜烂熟(shu)、剥(bo)离;远渡重洋(chong)

(2)、生字形近字辨别:期末(己、由)稍微(悄、俏)、社会(杜)、基础(拙)(3)、理解词语并造句:

滚瓜烂熟、名列前茅(首屈一指)、急起直追(换奋发向上的词)、毫不气馁。

3、默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把课文读两遍了,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靠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就读明白了。当然,学语文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体会、发现、疑问、联想,大家彼此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人拥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是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要求高了,读完要谈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思考,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做个批注。会批注吗?

4、师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涉及以下话题:

(1)、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交流:

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文中“警枕”的“警”是什么意思?

(3)、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 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5、师生交流。第三自然段涉及以下话题:(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勤奋)

抓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他学习勤奋吗?(起早贪黑、夜以继日、披星戴月等)。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 ”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和故事?(交流、推荐、出示投影)齐读这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经典事例?(囊萤照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

6、请你用简短的一句话对他们做一个评价。可以是赞美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2、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3、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归纳说理性文章的篇章结构特点:提出观点、举例说明、总结观点。说理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4、质疑后学生共同探究:(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课后在去找资料解决,好吗?)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出示投影)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一定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我们还可以说:勤奋是(阶梯);是(铺路石或成功之母)。

附板书设计:

13、说勤奋

古: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今:童第周(基础较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提出观点

举例说明

总结观点

15、《说勤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的意思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

师述: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怕吃苦,图享受)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你们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齐读。(读得有决心)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换一种说法)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3)老师读第二句:先强调“只有”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再强调“一生”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齐读。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奋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A、司马光的事例(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读课文。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C、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较 投影4:抓紧时间 睡觉时 天刚亮 睡觉前

从这几个词里,你又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投影5: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能比出什么来?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暂时还没有“家”颜老师

10、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还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总结: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附:板书

13、说勤奋 桥梁 理想境界 15.说勤奋(使用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 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 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6、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7、指导朗读

8、齐读这一段

9、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5)指导朗读(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举例说明„„„„„„ 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3)造句 : 只有„„„„才能„„„„才能„„„„(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 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 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 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下载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湖滨新区黄墩中心学校丁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同学们还记得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吗?(废除)“陋习”呢?(不文明、不合理的习俗)孙中山破除的是什么陋习?(缠足陋习)你从课文......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刘口小学夏庆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24 孙中山破陋习执教:蓝凤玲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朗读方面: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姐姐的痛苦、妈妈的无奈和孙中山的心痛。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24课。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

    24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读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3、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