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参考】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反思参考1)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第一自然段,我紧紧围绕第一句话设计一个总问题: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让学生从“洗衣、做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从“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体会姐姐的活泼,从而明白姐姐是那样能干、活泼,所以孙中山喜欢自己的姐姐。
教学第二至第七自然段,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想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的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另外,体会母亲也是缠足陋习甚至更多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但他们像母亲一样对封建陋习盲从而无奈,而孙中山却对封建陋习憎恨与抗争,从对比中体会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书中要求学生了解更多的封建陋习,我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有:封建社会女子要做到“三从”,未嫁之前一切听父亲的,包括婚姻,出嫁之后一切听丈夫的,丈夫死后听儿子的,没有自己的自由。封建社会女子如果婚姻不幸福,不能离婚。有的丈夫死后,妻子要陪葬。女子不能和别的男子说话、交往。男子必须留一根长辫子,等等。
第二篇: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的
《孙中山破陋习》讲述的是: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亲眼目睹姐姐被缠足所受的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的陋习。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能历史比较久远,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太能够理解缠足对女孩子的危害,所以在课堂上通过文字和图片的补充来让学生感知当时缠足的痛苦。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到关键句“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和关键词“喜欢”。并能够从下面的句子中找找孙中山喜欢姐姐的什么呢?抓住“不怕吃苦”、“样样活儿都干”来体会姐姐的勤劳能干。抓住“给孙中山唱歌”、“陪孙中山玩”等可以看出这是个活泼开朗的姐姐,再让学生能够读好这两句话。正因为姐姐的勤劳能够,孙中山才如此的喜欢自己的姐姐。
学习第二部分时,能够抓住人物的对话,体会妈妈和孙中山两个人物之间的不同态度,妈妈对于缠足的态度,明明知道不好,却还要去做,因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从中体会妈妈不敢打破封建束缚;而孙中山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敢于反抗的精神,两个人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这部分教学时,让学生不仅要读懂人物的语言,还要读懂提示语,也是表达人物的心情和态度,可以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提示语。
在教学第三部分时,让学生看到这时候姐姐的变化,变成了什么样的,能够用一些词语进行概括,伤心、难过的姐姐,从此没有的笑脸和歌声。再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进行对比,让学生看到前后姐姐的变化,是因为什么而有了现在这样的,是因为缠足,因为缠足这件事,不仅仅影响了姐姐,而且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是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所在。
在课堂上也初步交流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陋习,学生了解的比较多,希望在生活中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创建一个文明的社会。
第三篇: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15、《说勤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让学生懂得 成功= 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2、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二、细读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老师想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个“吹”,见识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2、指名读。
师:有勇气,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
(1)、正音。滚瓜烂熟(shu)、剥(bo)离;远渡重洋(chong)
(2)、生字形近字辨别:期末(己、由)稍微(悄、俏)、社会(杜)、基础(拙)(3)、理解词语并造句:
滚瓜烂熟、名列前茅(首屈一指)、急起直追(换奋发向上的词)、毫不气馁。
3、默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把课文读两遍了,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靠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就读明白了。当然,学语文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体会、发现、疑问、联想,大家彼此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人拥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是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要求高了,读完要谈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思考,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做个批注。会批注吗?
4、师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涉及以下话题:
(1)、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交流:
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文中“警枕”的“警”是什么意思?
(3)、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 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5、师生交流。第三自然段涉及以下话题:(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勤奋)
抓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他学习勤奋吗?(起早贪黑、夜以继日、披星戴月等)。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 ”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和故事?(交流、推荐、出示投影)齐读这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经典事例?(囊萤照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
6、请你用简短的一句话对他们做一个评价。可以是赞美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2、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3、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归纳说理性文章的篇章结构特点:提出观点、举例说明、总结观点。说理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4、质疑后学生共同探究:(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课后在去找资料解决,好吗?)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出示投影)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一定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我们还可以说:勤奋是(阶梯);是(铺路石或成功之母)。
附板书设计:
13、说勤奋
古: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今:童第周(基础较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提出观点
举例说明
总结观点
15、《说勤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的意思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
师述: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怕吃苦,图享受)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你们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齐读。(读得有决心)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换一种说法)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3)老师读第二句:先强调“只有”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再强调“一生”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齐读。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奋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A、司马光的事例(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读课文。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C、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较 投影4:抓紧时间 睡觉时 天刚亮 睡觉前
从这几个词里,你又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投影5: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能比出什么来?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暂时还没有“家”颜老师
10、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还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总结: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附:板书
13、说勤奋 桥梁 理想境界 15.说勤奋(使用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 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 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6、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7、指导朗读
8、齐读这一段
9、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5)指导朗读(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举例说明„„„„„„ 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3)造句 : 只有„„„„才能„„„„才能„„„„(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 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 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 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第四篇: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湖滨新区黄墩中心学校
丁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写好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缠足陋习,知道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感受孙中山的姐姐没有缠足前的样子。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里?老师也喜欢旅游,去过许多地方,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南京的中山陵(出示中山陵图片),在这片苍松翠柏中住着一位伟人,他的名字是?
(1)出示孙中山铜像,他是谁?哪位同学能把他的名字响亮地告诉给我们听?你们一起来告诉我这个伟人的名字。
(2)教学孙:孙中山的孙谁会写,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子字旁+小,左窄右宽)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孙中山的名字。
(3)简介孙中山
2、孙中山一生做过很多伟大的事,其中有一件还改变了中国妇女的命运。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板书:破陋习)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1)课题中的破是什么意思?(废除,破除)陋习又是什么意思?(不好的,不文明的习俗)
(2)课题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孙中山废除不文明的习俗)(3)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陋习是什么?为什么要破陋习?怎么破陋习?)
二、初读课文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2页,自己来读一读课文,在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老师给你们的自读要求。
1、(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老师发现刚才好多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相信课文中的字词,你们一定也能认真读好。(1)出示词语:
挑柴 插秧 妇女 空闲 祖宗 既然 心疼 痛苦 残害 缠足 总统 废除
(2)指名逐行读,说说每一行需要注意的字,跟读或者齐读。(3)说说空闲、心疼、祖宗、残害、废除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词语会读了,现在我们把词语放到课文中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读一读课文,思考孙中山破的陋习是什么?
2、练读第八自然段:
(1)你们知道孙中山废除的“陋习”是什么了吗?你是从第几自然段知道的?(出示第八自然段,指导读好长句的停顿。)
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缠足是一种怎样的陋习吗?(残害、上千年,说明缠足这种陋习对妇女的迫害非常严重。)
(2)缠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资料1:文字资料、配乐播放:
最残忍的“刑罚”
缠足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最多的“刑罚”。
女子缠足从小时候开始。缠足时,先用白矾洒在脚缝,五个脚指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白绫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随后日子还要他人搀扶走动,以活络筋骨。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纠缠,并用药水薰洗,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指腐烂,鲜血淋漓。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流尽后只剩几根枯骨„„
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真切地反映了女子缠足被摧残的痛苦。
资料2:出示缠足图片
这就是一只只被缠后的小脚。她们的脚趾已被弯曲踩在了脚底,已经失去了作用。被缠足的人只能用脚后跟踩着地,一颠一颠地慢慢朝前走。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说:观看一个小脚女人走路,就像在看一个走钢丝绳的演员,使你每时每刻都在被他揪着心。
(3)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难过,心痛„„)孙中山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因此,在他成为临时大总统以后,首先做的就是废除缠足。板书:废除缠足
(4)齐读第八自然段。
3、练读2-7自然段。这种陋习害人不浅,孙中山的姐姐就深受其害。(1)课文的2-7自然段就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请一组小火车来读读2-7自然段。出示2-7自然段。其他同学竖起耳朵听听他们有没有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从2-7自然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词语来形容。(又生气又心疼)板书:心疼姐姐
(3)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孙中山当时又生气又心疼的心情,读好2-7自然段。
4、练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那么姐姐在缠足前是怎样的呢?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找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下来。
(2)反馈中心句: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板书:喜欢姐姐(3)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从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语句。(4)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孙中山的姐姐是一个怎样的姐姐?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因为孙中山的姐姐既()又(),所以()。(5)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 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姐姐的喜欢,读好第一自然段。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不知不觉,同学们已经把每一个自然段通读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完成填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时候很喜欢(),因为亲眼目睹姐姐被迫()所受的痛苦,感到非常(),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后,他首先废除的就是()陋习。(3)那你们现在知道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了吗?
6、孙中山废除的这种缠足陋习是怎样残害姐姐的?孙中山废除陋习的过程又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出示:孙 挑 痛 疼 罪
宗 既 该 统 废
1、请生领读,齐读。
2、拿出习字册,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认真描红、书写,师适时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查找资料,找一找中国的封建社会还存在哪些陋习。
板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
心疼姐姐
废除陋习
第五篇: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同学们还记得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吗?(废除)“陋习”呢?(不文明、不合理的习俗)孙中山破除的是什么陋习?(缠足陋习)你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缠足陋习的?
二、学习第8小节
(1)出示第8小节,指名读第8小节,问:“首先”就是——?
(2)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要废除的陋习有很多,为什么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这一陋习呢?指名说。哦,老师听出来了,这与一个人有密切联系—孙中山的姐姐。板书:姐姐
三、精读课文(一)缠足前
1、师: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出示第一小节
2、姐姐是个怎样的女孩,让孙中山这么喜欢?赶快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找找原因。
出示:姐姐是个 的人。交流:相机出示红字
①“一点也不怕吃苦”“样样活都干” 相机板书:能干、勤劳 ②“陪孙中山一起玩”——姐姐是孙中山最好的玩伴。③“经常唱歌” 相机板书:活泼、开朗 3.出示:因为姐姐既 又,所以孙中山 姐姐。谁来填一填? 交流并读文
师:同学们,姐姐的年纪还很小,在这样贫苦的家庭里,姐姐几乎干了大人的所有劳动,还那么尽心尽责地陪伴、照顾弟弟,难怪孙中山那么喜欢自己的姐姐。这样的姐姐你们喜欢么?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欢一起来读一读缠足前的姐姐吧。
(二)缠足后
但是,就是这样勤劳能干、活泼开朗的姐姐缠足后却完全变了样。变得怎么样了?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看谁找得又快又准。1.出示:姐姐变成什么样了? 2.生交流:姐姐再也没笑过,再也没有唱过歌。(板书:失去笑容、失去歌声)
(三)了解缠足、体会缠足之“陋” A了解缠足:第2自然段
1.过渡:缠足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它会夺走姐姐的笑容和歌声呢? 出示:第2自然段,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二小节。谁来读一读? 2.(1)妈妈是怎么帮姐姐缠足的?(点红:长长的、一道又一道)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缠足的情景吗?
下面就让你们看一看更令人震撼的场面,播放视频。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缠足实在太痛苦了,出示视频(缠足非常痛苦)是啊,缠足是一种非常野蛮、非常残酷的虐待妇女的行为。(2)我们再来看看课本,姐姐缠足时有什么反应?
(3)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姐姐当时痛苦的程度?(点红:极了、直;眼泪是一个劲地流,止也止不住。)
现在你能感受到姐姐的痛苦了吗?(能)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B.体会缠足之“陋”
1.师:孙中山看到如此痛苦的姐姐,是什么反应?生: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6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温馨提示:用直线画出表示孙中山生气理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表示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的句子
2、学生交流。
(1)相机出示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指名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刚刚我们看到视频里面,缠足以后连下地走路都很难受,更何况下田呢。缠足时的痛就如同在受罪、受刑一样啊!孙中山能不生气、能不心疼吗?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
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出示: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师:妈妈明知道缠小脚不好,是一种封建陋习,却依然坚持为姐姐缠小脚,为什么呢?
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然会被人笑话的。有一首千年流传的顺口溜:小脚女人嫁秀才,又吃好的又自在;大脚女人嫁奴才,耕田种地没吃没穿不自在。那个时候如果不缠脚,女孩子就有可能嫁不出去。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
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3.(1)过渡:妈妈为姐姐缠足是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这个理由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出示:第5自然段,“既然(引读)?别?” 出示:从中看出孙中山是如何看待缠足这件事情的?(十分讨厌缠足这种陋习)
那你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妈妈面对这种封建陋习采取的是默默接受的态度,而孙中山却认为。。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人)(2)指导朗读:读出孙中山内心的强烈反抗。4:妈妈的无奈
(1)但是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出示:第6自然段,她只是说:“你年纪小,??”
(2)过渡:妈妈是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对比句子:
①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②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如果没有含着眼泪,那么感情十分平淡,就感觉妈妈对女儿缠足这件事是无动于衷的,是没有什么想法的,而加了含着眼泪这几个词我们感受到妈妈的心疼,妈妈的无可奈何以及妈妈的痛苦,但是又没有办法改变)
(3)小结:所以小朋友在写作时也可以适当加上一些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使句子表意更准确也更生动。(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省略号,你能想象一下妈妈进了房门以后发生了什么,孙中山站在门外又在想什么干什么呢? 5.朗读第3—6自然段
学到这里,我们一起体会一下孙中山妈妈既无奈又心疼的情感和孙中山当时既心疼又生气的心情,出示:第3—6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师旁白,男生孙中山,女生妈妈。
(四)、比较读:
1.师: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2.师:这件事------板书:刺痛心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点出:孙中山幼年时收到这件事打击的程度非常深,当时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
指导朗读:读出孙中山的心痛。此时的孙中山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师:缠足这件事不仅给姐姐带来了痛苦和打击,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就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四、再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第8自然段。
五、感情升华
同学们再想一想,孙中山废除缠足陋习紧紧是为了姐姐吗?
师:孙中山的妈妈、姐姐、妹妹、他的第一位夫人,还有那千百年来的所有女人,都缠了小脚。姐姐、妹妹和别的女孩子被缠足的痛苦,让他感到难过和愤怒。对中国妇女,他充满了同情。所以,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如果没有孙中山,也许我们在坐的女同学正在被缠足,你们的妈妈、奶奶还在承受着缠足带来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写在课本135页铜像旁。(总结孙中山精神: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板书)
六、布置作业: 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4.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
缠足前: 能干、活泼
敢于反抗
缠足后: 没笑脸、没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