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
河南省骨干教师课题计划书
课题名称 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冯改群 所在单位 河南省登封市商埠街小学
填表日期 2016年11月29日
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那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与启示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着有效的探索。首先有效的备课保障课堂;其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握课堂;三是大量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实践、听课、习作指导、同课头教师交流,最后经过我们自己分析、反思、归纳总结,形成下文。
一、现状分析
(一)不少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我们发现影响阅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尚未养成。又因为各班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所以,在实际操作当中,效果也不一样。爱阅读的孩子,在读书过程中能够积极的思考,另一部分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却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二)孩子们喜欢阅读,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阅读的好处:
1.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
2.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
3.阅读时,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流,就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己; 4.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增长见识;
5.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意见或建议:
1.缺少指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有益的指导。比如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学生手中的“常客”。
2.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3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数量少,已成为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
二、原因探究
(一)课内阅读探究
1.学生个性体验不够。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到教学设计,可以说近乎完美。似乎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似乎也指导学生进行了感情朗读,学生似乎也读得很有感情。但是当课堂巩固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生,对课文的朗读回复到初读时的水平。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对文本缺乏自己的个性体验。无论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是朗读时情感的把握都是教师强加的。没有内化的东西,自然就会当堂回生。
2.教学形式单调。有的课讲讲读读,问问答答,从头至尾一直 处于窜讲的单调状态。好象除了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就想不出招数了。即使偶尔用上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也显得力不从心。撒开了场子,收不拢摊。不象名家上课,或讨论或论辩或打擂台,一切方法的运用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恰倒好处。没有刻意斧凿的痕迹。让人感叹山是山,水是水,山山水水都是绝美的风景。
3.没有尊重个性差异。表现为教师不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有的问题设计过难,没有化难为易的坡度;有的问题设计偏简,没有思考的价值。不能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做法和措施,没有鼓励全体学生人人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往往是好学生剃头挑子一头热。还有对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不能表现出尊重的态度。
(二)课外阅读探究
1.电视、电脑抢占了大量阅读的时间
现在的孩子爱看电视,爱玩电脑,跳动的画面、闪烁的荧幕不断的刺激着他们的视觉神经。从电视节目的分类来看,适合学生看的不多,科普类寥寥无几,而偶像剧却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为让学生尽快地从电视、游戏中挣扎出来,营造读书的氛围,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不但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多给他们介绍一些好书,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2.许多家庭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家中,许多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工作之余,家长忙于娱乐,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同时,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也较小,在家长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给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可惜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3.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缺乏指导和验收,以至于使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降低。
4.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可是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一遍即是阅读。在读过一本读物后,很少思考,也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我们的建议是:
1.树立正确的现代阅读教学理念。
2.善于提出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思考。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4.善于加强课内外联系,扩大阅读量。
总之,新课程是一种教育理想,新课程下,人人平等。只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吃透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现代阅读教学理念,新课程也一样能使阅读精彩纷逞,理想变成现实。
三、课题实施
(一)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
2.通过对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善阅读,亲近母语,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3.开展以整本书阅读为目标的推荐阅读型、阅读指导型、阶段交流型和汇报总结型等课型的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1.活读整本书,了解内容,学会思考,让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2.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养成阅读习惯。3.探索不同童书的阅读指导方案。4.形成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几种基本课型。
(三)研究方法
1.因势利导,不断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表扬和批评。
2.加强阅读指导。加强学生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四)研究过程
1.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并按照兴趣和范围进行分类,为研究提供借鉴。
2.调查少数学生不愿意阅读的原因。通过此方法去了解少数学生不愿意阅读的原因:是阅读兴趣不浓;是阅读习惯未养成;是阅读法不当。研究者根据各种原因寻求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3.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阅读,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
4.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一要定书。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生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
其次要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①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②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课题组主要成员和分工 冯改群:主持本课题的全面工作 刘金红: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 梁桃: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吴超霞:研究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丁爱霞:课堂上阅读能力调查
第二篇:如何指导整本书阅读 2
如何设计一堂精彩的阅读交流课
各位老师,上午好!
两年前,我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分享了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当时引用了吉姆催利斯的话作为开头,今天,我依然想用他的话开启话题。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
上一次,和老师们交流了如何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今天,借彭老师这堂《红色羊齿草故乡》阅读交流课,来跟大家谈谈如何设计一堂孩子们有话想说,有话能说的阅读交流课。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是美国作家威尔逊罗尔斯的成名作,也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两次被搬上银幕,成为美国经典青少年动物小说。故事讲了小男孩比利通过自己的劳动花费了两年时间,买下了一对红骨浣熊猎犬老丹和小安,从而成为一名梦想中的浣熊猎人。后来老丹和小安在奥莎克山区捕猎大赛中胜出,帮助比利全家人实现了搬到镇上生活的梦想,而老丹和小安在一次捕猎中遭遇山狮,老丹为了保护主人献出了生命,小安为了表达对老丹的情谊也绝食而亡。这本书是我们四年级共读书之一。目前,整个年级的学生都已经读完了这本书。我们为这本书设计了两次阅读交流课。彭老师今天这节课是其中的第二节。
目前,国家基础教育司正在提倡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阅读素养属于文化基础这一块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关于阅读素养,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这样定义的:
◆ 阅读素养关注的是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使用书面信息的能力。在PISA中,阅读素养是指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这个定义超越了对书面材料的信息解码和字面上的解释这样一些传统的概念,趋向于更加应用型的任务。
——《面向明日世界的学习》 其实从语文课程标准里能找到段话的影子,那就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PISA把学生阅读能力分为5个等级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材料的形式、阅读任务的类型或角度、组织文本材料的情境或用途。第二个维度就是分为三个层面:提取信息、解释、反思和评价,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阅读能力。
请大家回顾一下上一堂的教学环节,分别是:快速抢答、精彩回顾、人物赏析、思考的轨迹、精彩书评、反思与批判、文学与电影、如何评价一本书。
这八个环节分别对应了PISA中的这些能力水平。◆提取信息 “快速抢答”“精彩回顾” ◆解释
“人物赏析”“思考的轨迹” ◆反思与评价
“精彩书评”“反思与批判”——3级 “文学与电影”“如何评价一本书”——4级。
在快速抢答和精彩回顾,通过简单的问题设置和对故事情节的回顾,考察学生从书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这是一个浅层次的能力训练,它能帮助学生找到与文本的连结,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预热的过程。
接下来的人物赏析和思考的轨迹,我们设置了几个开放式问题: 大家请看大屏幕
比利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他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哪些人帮助了他?爸爸刚开始时是反对比利买猎犬的,后来却支持。你认为是什么改变了爸爸的态度?
梳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将各章节中有关联的部分前后联系、比较、对比、分类、整合,学生只有很好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出结论。
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我们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还要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那就是反思、批判、评价,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创新力。所以,我们把这个部分作为本次阅读交流的重点。
在这个部分,我们设置的问题很有层次性,每个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
1.我们常常也会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尊重自己的想法,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得到尊重?
2.文学跟电影的比较 3.如何评价一本好书。
第一个问题从学生的生活视角出发,引发思考。第二个问题,学生读完书,看完电影后,有了一个直观的对比,从这种直观感受中去观察比较,符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最后,在对比的基础上,得出如何评价一本书的结论,体现了学生对阅读的一种概括和提升。阅读交流到这里,学生已经走过了一个“走进文本、跳出文本、回归文本”的过程,但这时,学生带着一些新的东西重新认识文本,已经不再是那个刚读这本书的孩子了。他的视角、体验、深度都有了不同,也可以说他已经高于先前的那个自己了。
这堂课,我们希望为学生搭一个梯子,在爬梯子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一本好的书,不仅仅是一个提升阅读能力的材料,它还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得到净化。所以一堂好的交流课还需要一个灵魂,那就是主题。如何选择一个学生有话能说的主题呢?我们利用课外做了充分的调查和准备。
1主题选择,要基于师生的阅读现实
每一次整本书阅读,老师们都会通读全书,思考:这本书打动我的是什么?只有了解我为什么心动,我才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为什么心动。
为了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确实也花了不少的功夫。
(1)指导和批阅学生写的阅读感受。学生从开始读这本书,每天都坚持写一篇阅读百字文,我们也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进程和喜爱的程度。
(2)为了解学生理解的深度,我们会设计不同问题的书香卡。其实,我的班和彭老师班上用的是同一张书香卡,但是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的反思与批判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我将交流重点放在了“思考的轨迹”这个环节上,重点讨论比利如何实现梦想,他的家人如何帮助他实现梦想以及我们自己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阻力该怎么办。而彭老师结合他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深度,则将交流的重点放在了文学与电影的比较这个环节,最后发现,两个班两堂课,呈现了不同的精彩。
2在阅读课设计中,我们还会借助阅读指导手册、书评等具有指导性的资料,取众家之长。
3好的交流主题,一定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红色羊齿草的故乡》是一部经典之作,它的主题有很多,爱与信任、勇气、梦想、死亡等等,两年前我面向五年级的上了一堂以“爱与信任”为主题的阅读交流课。这个学期,我面临的是四年级学生,我重新阅读了红色羊齿草的故乡阅读指导手册,结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充满着向外探索的欲望的特点,选取了“梦想”这个主题,课后也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恰当。在指导整本书的阅读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在主题选择上既有阶段性又能保持连贯性?如何找到教材单元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点?这一次,通过组内教师的研讨,集众人之智慧,我们有了新的突破。《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还有一个关于“死亡”的主题,文中直接描述“死亡”的有两个情景:第一个在捕捉浣熊鬼的过程中,鲁宾意外死亡,比利因此而自责,甚至不再愿意捕猎。第二个情节是老丹为保护比利而献出了生命,小安绝食而亡,比利非常伤心。我们从学生的阅读百字文了解到,很多孩子读到这里都伤心地哭了,这让我们多多少少感觉总有个尾巴没有处理,为此,我们选择了《天蓝色的彼岸》作为下一本共读书。希望能够借助阅读来处理学生哀伤情绪。另外,教材上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学生大量地接触到战争给生命带来的伤害的故事。我们也希望借助这本书帮助学生认识死亡、理解分离,了解生命的意义,同时,也为教材第五单元热爱生命的主题做了一个很好的过渡和铺垫。
在整本书的阅读交流中,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深入交流,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整本书?设计一堂好的阅读交流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海量阅读,功夫在课外。
我把上一次的分享的主题整理成了一个微视频,请大家观看,作为第二个部分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参考书目。
我从2008年开始尝试建立班级书社,到现在,已近十个年头,很多时候,我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世界,很多灵感和方法,得益于名家之作,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陈之华著 《阅读不等于看书》李希贵著 《种子的力量》帅晓梅著 《朗读手册》
吉姆·崔利斯著 《五二班的语文故事》薛瑞萍著 《童书教学设计与评论》王林著 《学校是一段旅程》托灵·
M ·芬瑟 《会思考的文学书》 《爱心树文学馆》阅读指导 《面向明日世界的学习》
书香十年,我经历了三个年级组。令我开心的是,每到一个年级组,都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姐妹们,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热血满怀,积极投身书香班级的建设,带领孩子们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在书香班级建设的路上,也遇到了许多全意全意致力于推广儿童阅读的有心人,有文校长、周静老师,还有帅老师,丁院长,有他们的引领,我们的行走更有力量。最后我想借用正面管教的一句广告语作为今天发言的结束: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让我们一起来做阅读点灯人。
谢谢大家!
第三篇:《小学生深度阅读指导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小学生深度阅读指导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深度阅读指导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深度阅读:
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理解文本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能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及即能对文本加进个性化的、合理的理解、感受或推测。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走出文本,深悟、深思出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进而更加有效地阅读感知。深度阅读指导:
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停留在对个别字词和文章表层及片面信息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把握住文章中的深层实质内涵,并能进行深度感悟。阅读层次: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简单划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阅读的表层理解是指仅停留在读懂文章字面意思的层面上。而深层理解,则是指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感悟出文章背后所蕴涵的意义。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意义具有双层结构,即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在国外,研究者们对学生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如: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指导模式。他认为阅读从字母的解码开始,而后是词、短语和句子的加工,最后达到获取文章的意义。古德曼提出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指导模式又强调在阅读中预期那些没有看到的东西的能力最重要,即深度的阅读。在国内,莱州市的张赵辉老师提出了“层进式”阅读教学结构。他指出:研读文章,要先通过全篇,得其大体;再重点研读,品其精华;最后还得通览全文,悟其所以。这样方能透彻阅读文本。而安徽的陈运琰遵循思维的由“疑”到“无疑”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四层次”质疑教学法研究,即表层质疑、里层质疑、深层质疑、联想质疑。引导学生精读深究课文,来提高其阅读效率。所有这些使我们对深度阅读指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他们多数研究者只是强调了阅读过程中阅读理解的结果,而不注重对学生如何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方法、策略研究。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学生深度阅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研究价值:
1、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指导有利于改变目前阅读教学浮躁的风气,使阅读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 能力全面有效的提高,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语文深入阅读教学的实施,使阅读更深入地走向文本、生本。
2、探索出深入阅读指导的方法、手段,形成教学的策略。
3、确立学生深入阅读的评价标准、原则。
4、以培养学生深入阅读能力为契机,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研究内容:
1、学生阅读层次的现状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深度阅读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3、深度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4、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5、深度阅读评价标准、原则研究。研究重点:
1、深度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2、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层次及影响因素,促进师生对深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深度阅读进行系统探索与指导,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与策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研究过程:
(一)、研究启动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学习该课题当前已有成果、调查学生深度阅读现状,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组成人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2007年1月-2008年7月。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引导学生了解“深度阅读”的内涵;广泛搜集有关深度阅读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文献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影响学生深度阅读的相关因素,提出深度阅读指导的策略、方法、原则、内容;选取实验班,在实验班级进行深度阅读指导;边实践探索边自我总结,提炼出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 2 情况修改、调整研究的策略。
(三)、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制定深入阅读的评价的标准或原则,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调查目前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了解师生对深入阅读的认识状况,为研究找准起点。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解决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方法或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形成一套理论与操作体系。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深度阅读指导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深度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指导思想。
2、深度阅读指导研究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同步提高,促使教师形成个性化语文教学风格。
3、深度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创新之处:
1、深度阅读教学研究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研究思想,开拓了阅读教学研究的思路。
2、对深度阅读的本质进行系统研究,丰富了阅读教学研究的内涵。
3、通过研究,形成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能力:
参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是一批基本功扎实、富有吃苦、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有六位高级教师,三位一级教师。一人获省科研优质课一等奖,三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五人获县优质课一等奖。有 “学科优秀教师”、“ 教学能手 ”、“ 教坛新秀 ”。如既是高级教师又是校教科室主任刘燕老师和县教学骨干教师王锦玉主任参与本课题,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参与研究的教师中有五人参与或主持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仅省、市级论文发表就20余篇。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地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主持人曾参与研究过省级规划课题《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本课题又是在我校前几年的实践基础上的一次再深化、再提升、再总结。我校不少语文教师在 语文阅读指导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前期的研究还仅局限于个人化、单打性、分散型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对我校阅读实践活动进行深化研究与反思总结,我们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后确立了该课题为研究方向。我们又与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一同搜集研究所需资料,反复、认真地研究课题方案,商讨课题研究计划,并数次邀请专家指导、修改。现已形成具有指导价值的、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案。保障条件:
我校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是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学校领导在听取了申报课题工作汇报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保障,以确保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还为研究组教师购买了大量相关研究的书籍、资料,提供电脑等现代化的设施,以供研究教师的搜集和研究之需。学校教导处还将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定期举行“教师阅读指导课”研讨活动及“阅读指导经验交流”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
第四篇:煤炭行业深度研究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政策引导毁灭供给,中国煤炭去产能必由之路
供需错配是产能过剩的原因,创造需求与毁灭供给是产能去化的两条出路。产能过剩从根本上说是供需之间的错配带来的动态不均衡。因此,解决产能过剩只有两条途径:创造需求或毁灭供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存在两类不同的产能去化路径:一类是创造需求视角下,追求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的相对去产能;一类是毁灭供给视角下,产能绝对规模收缩的绝对去产能。
美国煤炭行业产能去化经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供需短期错配,提升产业集中度收窄供给弹性,支持出口创造需求,实现供需关系修复。美国煤炭行业的产能去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且产能去化阶段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阶梯型特性相互匹配。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期,燃气机组对燃煤机组的替代过程中,小煤矿逐渐退出煤炭行业,市场与政策的双重调节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从而降低了供给弹性,从中长期解决了需求略有好转情况下产能的过度释放。在平台期,受欧洲高气价影响,美国煤炭积极扩大出口欧洲市场,同时谋求向亚洲地区输送。创造出口需求承接供给弹性收窄,美国煤炭行业成功实现产能相对去化,ROE水平回升至15%。
美国钢铁与日本钢铁产能去化经验:经济转型导致长期错配,毁灭供给实现产能绝对去化。美国钢铁与日本钢铁业产能去化均以经济转型为背景,美国工业化的完成与日本的结构性萧条构成产能去化的趋势性条件,毁灭供给成为行业产能去化,修正长期供需关系的唯一路径。同时,美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日本低成本钢材进口冲击与日本钢铁行业面临的石油危机和尼克松冲击,成为产能快速去化的催化剂。但产能去化过程中政府态度的差异性导致二者产能去化的效果差异:美
国政府采取阶段性贸易保护扶持钢铁,导致行业产能去化不彻底,行业盈利能力始终在低位徘徊;日本钢铁行业通过“减量经营”政策督促产能淘汰,日本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在产能的快速淘汰后很快出现回升。
中国长期经济转型叠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双重压力推动煤炭行业去产能,进口煤冲击或为去产能的催化因素。我国经济面临长期转型压力,经济增速下台阶与投资拉动贡献的降低导致中上游供需长期错配。同时,本届政府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导致能源消费结构进入调整期。经济结构转型叠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产能面临绝对去化压力。
沿海大量进口煤的冲击将有望加速产能规模去化进度。
借鉴美国经验,我国产能去化需要政策干预,但各省方式略有差异。
1、我国煤矿投资回收期较长导致退出难度加大,产能去化需要政策推动。
2、供需区域半径影响去产能方式,距离消费地越近越需要使用行政手段。因此,安徽河南需强制小煤矿关停,内蒙可以更多通过市场手段。
3、温和税收政策仅能改变产量增速,不能改变产量变动方向,因此,行政命令与财税手段需要高力度,从而促进行业产能快速去化,从而实现盈利能力和景气度的回升
第五篇:浅析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
浅析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及基本方法
摘 要: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要求语文教学打破以往的课堂篇章教学的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锻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存在那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的。
关键字: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基本方法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和价值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属性定位,李卫东认为,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冲破语文教学狭小格局的深阅读、深度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结合,正
①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既是对全书的脉络的全面把握,也是对全书内容深度思考;“本”不仅仅是指单独的一本,也是指相关的许多本;“阅读”是指包含多种方式的阅读过程,可以说泛读、精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等。由此可见,②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动态的、综合的和开放的。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整本书阅读,是包涵在语文课程中的,作为一种正式的学习活动的整本书阅读。因此,它应该符合语文课程的特性。第一,整本书阅读在书目的选择上,首先应该选择经典作品。由于可供阅读的古今中外的作品数量众多,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课余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整本书应该对学生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都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第二,整本书阅读还应该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应该通过各种言语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
第三,整本书阅读还应该突出教学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作品本身的特性,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来挖掘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
综上,我们对整本书阅读做这样的界定: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法,根据整本经典作品而展开的,与文本、教师、作者和同伴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是多样的,阅读的过程是综合的和实践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探寻阅读的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1、现实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和高考的改革,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被重视起来。然而,目前中小学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阅读的碎片化和浅显化。学生的阅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主要是因为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已经不仅仅是来源于书本;不能深入理解,只是大概地略读一些皮毛,只追求阅读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意识不强、指导方法欠佳等,教师更注重课内阅读而相对忽视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指导方法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兴趣等因素,导致阅读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口号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针对以上的现实状况,我们有必要大力提倡整本书阅读,并且不仅高喊口号,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质量。
2、教学价值
21世纪以来,新课标又一次把整本书阅读提了出来,继续 肯定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多的是学习单篇课文阅读,相比之下的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要求更高。尤其是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一本书中遇见各类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议论、抒情等,而且交替变换着出现,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辨识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的精妙之处;其次,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心阅读,既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再次,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从作品中亲身感受更多的人文熏陶,获得审美感受,这就使得整本书阅读最终回到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整本书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自身首先应该阅读整本书,不仅要读,而且还要精读细读,运用各种方法理清该书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选择与我们课内单篇课文教学方法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对整本书的研读过程,也是对自身的文学素养、学科知识的提升过程,对整本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定过程,也是一位教师教育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来更好地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促进③反思性实践。
(3)整本书阅读对语文课程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如今在大力提倡的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还在继续倡导整本书阅读,进一步表现出对单篇阅读教学的担忧。我们不仅要思考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教师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更要探讨它对语文课程本身的价值。“整本书阅读的定位要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 要服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整本书的阅读应该
④定位在对以母语为载体的优秀书面语言作品的学习上”.目前语文课程内部的各个学习模块之间的整合还不紧密,提倡整本书阅读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师生可以根据阅读情况开展各种经验交流会来听说读写整体得到发展。其次,阅读一整本书,有助于学生跨学科跨领域涉猎更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文课仅仅阅读文学类作品的狭窄范围,促进语文课程内部学习与
⑤ 外部其他学科的相关整合。
二、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指导和实践:
(一)就学生自身而言
1、阅读过程中要坚持眼口手心并用。朱熹提倡读书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它认为如果心思不在读书上眼睛就不会看的仔细;思想如果不集中,就不会进行深入的阅读,这样就不会记住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即使记住的,也不会记的长久。通过诵读,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能够理智的了解,而且还能亲身体会,把这些内容和理法化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阅读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手到,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学习语文学科,只有达到
⑥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2、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对于而不学则殆。对于阅读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你只是一味的阅读而不去思考,说明你并没有进行真正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学会
⑦分析和质疑。整本书的阅读要坚持原生态阅读,批判性理解和转化性写作三条基本策略。所谓原生态阅读,就是读者直接对文本进行解读,理清文章的关系脉络等;批判性理解是在读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提出疑问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阅读来解决疑惑的过程。
(二)就教师而言
1、要正确指导学生的整本书阅读
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方法的阅读。首先,在书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课标要求的,适合学生发展的书目,在教师推荐的基础好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整本书进行阅读。其次,不同的书由于其内容和题材的不同,对于阅读的指导方法要求不同。教师要明确这些不同之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选择在阅读前指导、阅读中指导还是阅读后指导,根据具体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方法,不可用一种方法贯穿所有阅读。
2、区别对待阅读整本书和单篇课文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二者的不同,并采取与单篇课文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整本书的阅读中,需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读后的交流中来,都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爱好和感受,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
3、明确要求,监督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师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时,不能仅仅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限时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读完一本书,每读完一本书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三)就家庭而言
目前在大力倡导家校合作的大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可要依靠家庭的力量。教师只是在学生课内阅读方面监督指导的更多,而整本书的阅读有相当部分时间是课外进行的,这就需要广大家长的支持、配合与监督。同时。留给孩子时间让其进行阅读。
三、不同文类的整本书阅读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既要考虑学情,也就是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外,也要考虑学生所阅读的文本的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文本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不尽相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指导方法 实用性书籍是指阐述规则或者规则背后的原理的书,像各种操作手册、说明书、游览
⑧指南、科普或者社科等都属于这类性质的书籍。实用性文本的最大特征是具有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某方面的需求,由于实用性文本具有这种特征,因此在这类文本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1、改变以往的阅读习惯,重在理解
学生更多接触的可能还是文学类的文本,思维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拿到一本书,可能过多关注文章的语言、写作方法、挖掘作者表达的深意等等。但是对于实用性文类,则不需要这种仔细的推敲。实用性文类的阅读只需要学生理解和消化其主要信息,明白具体的操作步骤就可以了。
2、端正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
虽然实用性文本的最大功能就是实用,但是并不是说它就是万能的。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书中所提供的方法、步骤或者是措施的借鉴和使用,读者还需要加以甄别和选择。既不能完全不认同也不能全然照搬书中观点。这就需要广大读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和所需情况合理进行选择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指导方法
文学性书籍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类型,主要是与文学相关的书籍,主要特征是体现人文性。此类书籍的阅读对读者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仔细推敲和揣摩,需要创造性的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上,应该是对文本的深层挖掘,上升到对文本的深度挖掘,感受其艺术表达效果和写作特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诗歌类书籍的阅读方法
从文体特征来看,诗歌具有抒情性、想象性、音乐性的特点,有特殊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如起兴、象征、隐喻、意向等等。这就决定了对诗歌的教学也应该有其特定的方法策略:
(1)反复诵读,体味诗歌情感美
由于诗歌具有抒情性的特点,因此诗歌的阅读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对诗歌的鉴赏,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形式美,诗歌语言凝练生动,语言优美舒畅,但若剖筋拆骨一一细究,则韵味全失,不如舍末逐本,直击性
⑨灵,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美。其次,诗歌具有音乐性特征,它的音乐性是通过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来的,在指导学生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提示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训练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注重日常积累
诗歌不同于一般的叙事类文章,平铺直叙使读者一目了然文章的脉络和主要思想内容。诗歌运用大量意向、想象和典故来表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具有隐晦性,需要学生在读诗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分析诗歌中的意向,体会作者的情感;其次,教导学生注重积累,对于一些常用常见的意向及相关典故,明确它的象征意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教给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 对诗歌的理解与其他文类书籍相比,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应该交给学生相应的阅读诗歌的方法,一方面学生的面对诗歌阅读上也有了一定的方向,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常见的诗歌阅读方法有:首先,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作品、作者的相关背景才能明确这首诗的背景环境,能更精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其次,诗歌应该注重诵读,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诗歌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次,寻找诗歌的诗眼,诗眼是一首诗的眼睛,从它我们能看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最后,指导学生运用参考书和文下相关注释,增进对诗歌的理解。
(4)注重对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培养
由于诗歌固有的特征,学生在诗歌阅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害怕阅读诗歌,不愿意读诗歌,这对于我们进行诗歌阅读教学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设计开展一些诗歌阅读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兴趣。比如,上课前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诗歌朗诵,并且交流选择这首诗的原因以及自己在朗诵之后的感受;也可以在班级内定期不定期开展小型诗歌朗诵大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营造诗歌阅读环境。
2、小说的阅读方法
相比与诗歌阅读,小说更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小说都是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展开来叙述,然而,学生阅读小说,多半只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小说阅读的价值。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我们都要在阅读后有所感受,因此,在指导学生小说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该:
(1)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读”
小说阅读,尤其是长篇小说,篇幅较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磁能读完一本小说。因此,在指导中教师应该提示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小说。所谓的“快”,一方面是说读的速度要快,一口气读完。小说阅读不需要字字落实,不必仔细推敲,所以速读。另一方面,是说不要断断续续的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会遗忘故事的情节,混淆文中的相关人物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展开想象,将自己置身于文中的故事情节中,与文本产生共鸣。
(2)教会学生小说阅读“读什么”
面对一本小说,首先应该清楚这篇小说应该读什么,也就是读完后应该有哪些印象,应该从小说中学到什么。首先,应该抓住主要人物,了解。给读者刻画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小说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次,理清小说中的故事发展脉络,即故事情节,可以通过列提纲、做读书笔记的形式来进行梳理,了解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最后,注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这个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了小说主题和人物特征。
(3)指导学生尊重文本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对于书中的故事和人物,难免读者会产生自己的看法,这是阅读小说的大忌。对于书中主要人物,不管是你喜欢的抑或是讨厌的,都不能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走进文本,要尊重文本,不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或者想法读小说,而应该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中,与文中故事和人物融合,体会作品的感染力。
3、散文的阅读方法
散文也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其叙事性很强,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事,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及常见之景。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来打动读者,然而学生对于散文的阅读往往还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刻领会其要旨。散文阅读最紧要的无外乎就是要“体味精准
⑩的语言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经验。”通过对散文精美的语言的仔细品读,来体味其意蕴,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指导散文整本书阅读,教师应该:
(1)带着心阅读,精读而非略读
散文阅读不同于小说,因为它所特有的语言特色以及比较隐晦的情感表达,要求学生精读而不是略读,切记粗略浏览,一目十行。要用心阅读,仔细推敲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细腻的情感。
(2)勿以己之心,来度人之心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认清自己是一个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来体会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怀。切记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主观情感走进文本。文章中的感受和体会只是作者的自身体会而非他人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走进文本,尊重文本,而非以自己的经验去同化文本内容。
(3)反复诵读,注重积累
散文已经优美,语言凝练,因此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其优美之处。其次,通过反复的诵读,不仅能培养学生语感,而且对学生的写作也有一定的作用。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4、戏剧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提出了阅读学习戏剧文本的要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⑾中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一个目标是能够了解戏剧、小说、散文等的文学样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页明确指出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因此,戏剧类的整本书阅读,也应该引起重视。
(1)阅读与想象相结合
戏剧类书籍,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影视作品的剧本,极具表演性和直观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妨想象自己置身于作品当中,亲身体会。这样在了解了基本内容之后,学生能够大概串联主要的情节,并且对其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形成自己的感受。
(2)阅读与表演相结合
阅读完一本戏剧类书籍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表演书中的主要情节。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确定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和特征并表演出来;另一方面,通过表演,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以及交际能力;通过表演,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增添阅读戏剧类书籍的兴趣。
①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9),12-15.②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4-7.③黄静.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2),38-40.④管荣然.陈金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冷”思考[J].语文建设.2017(10),65-69.⑤同2.⑥刘千秋.董小玉.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调查及方法研究[J].语文建设.2017(10),21-24.⑦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J].语文学习.2016(7),12-17.⑧胡圆.初中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以初一学生为例[J], ⑨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0-81.⑩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