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范文模版]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上传: 邹福娣
更新时间:2012-5-19 18:57:1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教学案例 探究“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
生物新教材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但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还包括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等。新教材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地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一、设计思想
生物教材中有一些探究活动课,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上好生物探究活动课,能够很好地体现新教材改革精神。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受到这种课型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这一思想,我们生物组在学习新教材的同时,继续搞好集体备课环节,做到同伴互助。讨论怎样设置知识的思维激发点,怎样发掘思维的展开点,如何总结知识的停靠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如何展开心灵的交流点。老师们还要讨论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怎样对待处理等问题,做到尽可能地把大家的智慧汇集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有了自己基本的教学思路。
现展示这一探究过程中的片段: 师:[课件展示]
二、你在捕捉黄粉虫时,细心观察过黄粉虫的生活环境吗?小组交流归纳。说明自己的观察结果。
师:让各小组交流归纳,向全班同学说明本小组的观察结果。
生:讨论(学生争相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气氛活跃)
小组代表发言:
1、我们是在粮仓的粮堆底下捕捉到的,下面很潮湿,很暗。其它小组的意见基本上也是这些。
师:同学们的细致表述,可见经过采集黄粉虫,大家对它们的生活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黄粉虫的生活环境发现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可能是什么吗? 生:讨论。提出问题。
师:课件展示
三、提出问题: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可能是什么? 师:组织小组先讨论,由一名同学说明本小组的分析结果。
生: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有几个不爱说话的同学也被感染,说起自己的观察结果,脸上露出开心地笑。(看着学生天真开朗的个性的展现,老师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生发言:
1、可能是光、水分、2、可能是光、温度、食物、人
3、可能是光、水分、其它小生物、食物等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见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先验证光、温度、湿度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
四、作出假设
师: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下列问题作出假设:
1、黄粉虫喜欢光亮还是喜欢阴暗?
2、黄粉虫喜欢潮湿还是喜欢干燥 生:讨论。回答(作出假设)。
1、假设:黄粉虫喜欢潮湿的环境。
2、假设:黄粉虫喜欢阴暗的环境。
师:[课件展示] 自己动脑,设计实验,探索思考
五、小组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所作的假设呢?(可利用准备好的器材来考虑)
师:为了实验的条理、准确,每验证一个环境因素,要使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了这个变量,其它因素保持一致。我们要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及证据,力求得出正确结论。师: [课件展示]
1、黄粉虫喜欢潮湿的环境还是喜欢干燥的环境? 师:小组同学讨论,提出本小组的探究实验设计,说明你们的设计理由。生:开始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争论得很激烈。
生发言:(1)、我们小组准备用水槽,在水槽的一边放上干土,一边放上湿土,看黄粉虫往哪边跑。(表扬:很好)(2)、我们小组准备用培养皿,在培养皿的一边放干土,一边放湿土,用一张纸盖严培养皿。(表扬:很好)(3)、我们小组想用小纸盒,在一边放上干土,一边放上湿土,盖上盒盖,每隔一分钟观察一下结果。(表扬:这一组的同学说得比较详细一些,很好)
师:每个小组的观点基本上是使用干土和湿土来对照实验。只不过使用的器材不一样。下面就根据自己的设想开始验证。
生: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迫不急待地开始做实验。有的动手做,其它同学都观察得很认真,有的同学拿着笔准备做记录。
验证这个因素时间较长一些,大约用了8分钟。师:巡回看一看,有必要时做一下指导。
师:我看同学们都验证完了,并做了记录,下面每一小组请一名同学来说明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注意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现一下。
生:(1)、我们在干土的一边放了六只黄粉虫,有五只反应很快,不一会儿就跑到了湿土边。有一只黄粉虫反应迟钝一些,呆了好长时间才跑到了湿土边。(表扬:好,观察得非常细心。)(2)、我们把七只黄粉虫放在了中间,有四只马上跑到了湿土边,有三只跑到了干土边,而且直往下钻。后来感觉不对劲,又顺着培养皿的边转,一会儿就转到了湿土边。(表扬:表述得很好)(3)、我们在小纸盒的干土边放上五只黄粉虫,有四只经过摸索,跑到了湿土边,有一只跑到了干土边的一个角落里,蜷缩成小圆球不动了。(这一小组的结论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想一想为什么?)
师:除了特殊情况,其它小组的结论差不多都是跑到了湿土边。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很仔细,观察得很详细,老师真没想到同学们能做得这么好!
师:根据实验结果,同学们讨论一下湿度对黄粉虫的影响,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开始讨论
生发言:(1)、黄粉虫不喜欢干燥的地方(2)、黄粉虫喜欢潮湿的地方(3)、黄粉虫喜欢阴雨天气
师:同学们很善于总结问题。通过探究证实了大家的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师:课件展示
2、黄粉虫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喜欢阴暗的环境?
生:根据假设开始讨论、争论,设计探究方案。气氛活跃。
师:讨论好的小组请举手(全部举手)
生发言:(1)、我们小组想在培养皿里放上湿土,放上黄粉虫,然后用一张纸把培养皿的一边遮盖住,看它们往哪边跑。(表扬:很好。方法很简单)(2)、我们小组用手电筒照它们,看它们往哪边跑(老师发问:另一边遮阴吗?学生:遮阴)(3)、我们组用小纸盒,在里面放上湿土,拉开一半盒盖,在拉开的这边点上一只蜡烛照它们,看它们往哪边跑。(表扬:很有创意)。(4)、我们准备用牛皮纸信封遮阴,把培养皿装进一半,然后转动培养皿观察。(师:这一小组的同学很有创新精神,用这种方法很简便而且遮阴效果好。)
其他小组用的方法基本上一样。
师:同学们想得办法非常好。下面根据自己的设计开始验证。(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动手做了,说明同学们对实验很感兴趣)
生:动手做实验验证。所用时间不长。(5分钟内完成该项探索)。
在同学们做实验时,我在实物展示平台上同时来做。以和学生的结果相对照。师:巡回看一看。大部分小组已验证完了。每个小组来说明结果。
生:(1)、我们用培养皿放上湿土,一边遮阴,黄粉虫转来转去最后跑到了纸的下面。(师:很好)(2)、我们在小纸盒里放上湿土,放上了六只黄粉虫,让盒盖盖住一半,用蜡烛光照它们,有四只黄粉虫很快跑到了盒盖下面,有一只跑到纸盒边上直往土的下面钻,有一只黄粉虫被滴落的蜡烛水烫死了(老师:观察得很详细。但是有一点做得不太好,就是没有注意保护好黄粉虫,以后一定要注意)
其它小组的结论基本上都是跑到了遮阴处,实验结果很明显的。快的黄粉虫不到一分钟就可跑到暗处,慢的二分多钟也可跑到暗处。光线越强跑到暗处所用的时间越短。师:同学们讨论光对黄粉虫的影响。生:讨论总结,归纳结论。
生发言:(1)、黄粉虫不喜欢光亮(2)、黄粉虫喜欢阴暗的地方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师:这些因素对其它生物有影响吗? 生:也会影响其他生物。
师:影响黄粉虫分布的两个环境因素我们验证了,同学们也作了记录,小组交流一下,课后总结好实验报告。
师: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其它的吗?你能验证一下吗?结果和你的假设一样吗?有没有兴趣验证呢? 生:有
师:课余时间可以进一步探究一下其他因素对黄粉虫的影响。探究结束后,应该怎样做呢? 生:把黄粉虫放回环境中。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的仅仅是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吗?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探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方法。师:那么你们总结出探究的方法步骤了吗?
师生总结:发现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 探究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师: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有些同学的各方面的能力,让老师感到很惊讶。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这些同学,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探究的一般方法,而且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了观察力、动手设计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并培养了实事求是、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这对学生各类素质的提高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验,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鲜活的案例,体现了新教材的特色。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胡秀芝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初步探索了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信息阅读、反馈评价。下面以五个环节中的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案例1 七年级《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生物课上,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份问题表格:
生物体的结构由什么构成的 1 如何使用显微镜? 2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差异? 4 细胞中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5 什么是dna?
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欲望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 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 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 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
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活了课堂的活力。
2、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案例2 七年级《植物体的组成》
生物课本p25页有一个讨论题:通过观察,你发现叶片是由哪几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的功能一样吗?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接着我们师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如果一棵树的树皮被剥了,这棵树能活吗? 生:不能活了。师:你有什么依据吗?
生:树皮是植物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这种保护和物质交换,树的生命就会衰竭,最后死亡。师:真聪明。
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3、情境探究:在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情境刺激,引起学生对这一情景的好奇,充满探究的欲望,教师要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的刺激,如:语言刺激、媒体刺激、演示刺激、情境刺激、情感刺激等,强化学生的观察、探究,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情境刺激时,一是要“适时性刺激”;二是要“针对性刺激”。
案例3:七年级《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生物课上,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草履虫的活动形态,让学生对草履虫有鲜明的直觉认识,然后播映草履虫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其生物体有清晰的认识。接着我问学生一个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作出反应吗?
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会有反应。我马上追问:你怎么知道?学生:刺激它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很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我肯定了他们的主意。
“那我们怎么来证实呢?”接着我告诉学生要科学验证一个想法需要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从而保证验证的科学性。我设计了下面的探究计划: 计划1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计划2
刺激物
草履虫
食盐 白糖 二氧化碳
反应记录
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不能
实验求证、记录观察结果 结论:
通过这样探究活动,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得方法,知道了实验计划的步骤,从而让学生形成严谨的探究习惯,这也真是我们生物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一种科学素养。
生物课堂的“五环节范式”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包含与相互融合的关系。其中,“探究、观察、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五环节范式”是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个范式,它是基于生物教材的特点而设计和实践的,这一范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应。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改的一个闪光点。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能更加深入了解别人对课程的理解角度,以及思想认识。从而更全面掌握知识,合作中以沟通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并且,小组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提高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
第一,问题呈现: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欲望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 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 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 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活了课堂的活力。
第二,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新课堂教学模式中各环节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包含与相互融合的关系。其中,“探究、观察、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环节的功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6)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初步探索了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息阅读、反馈评价。
下面以五个环节中的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案例1 七年级《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生物课上,我首先出示问题表格, 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欲望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 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 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 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
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 活了课堂的活力。
2.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案例2 七年级《植物体的组成》
生物课本有一个讨论题:通过观察,你发现叶片是由哪几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的功能一样吗?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接着我们师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如果一棵树的树皮被剥了,这棵树能活吗? 生:不能活了。师:你有什么依据吗?
生:树皮是植物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这种保护和物质交换,树的生命就会衰竭,最后死亡。
师:真聪明。
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3、情境探究:在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情境刺激,引起学生对这一情景的好奇,充满探究的欲望,教师要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的刺激,如:语言刺激、媒体刺激、演示刺激、情境刺激、情感刺激等,强化学生的观察、探究,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情境刺激时,一是要“适时性刺激”;二是要“针对性刺激”。
案例3:七年级《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生物课上,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草履虫的活动形态,让学生对草履虫有鲜明的直觉认识,然后播映草履虫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其生物体有清晰的认识。接着我问学生一个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作出反应吗?
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会有反应。我马上追问:你怎么知道?学生:刺激它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很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我肯定了他们的主意。
“那我们怎么来证实呢?”接着我告诉学生要科学验证一个想法需要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从而保证验证的科学性。我设计了下面的探究计划:
计划1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计划2 草履虫 刺激物
反应记录
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不能
实验求证、记录观察结果 结论:
食盐
白糖
二氧化碳
通过这样探究活动,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得方法,知道了实验计划的 步骤,从而让学生形成严谨的探究习惯,这也真是我们生物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一种科学素养。
生物课堂的“五环节范式”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包含与相互融合的关系。其中,“探究、观察、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五环节范式”是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个范式,它是基于生物教材的特点而设计和实践的,这一范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应。
三中
丁秀荣
第五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基本程序
1、揭示教学目标。(2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步骤】
(1)板书课题
(2)讲述教学目标
(3)出示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制定目标要准确简明,要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方面去把握。
(2)讲述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便于领会教师的意图。
2、指导学生自学。(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自学的时间,自学的方法,以及届时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
【步骤】
(1)布置自学的思考题;
(2)布置自学的范围;
(3)指导自学的方法;
(4)明确自学的要求;
(5)规定自学的时间及检测的手段。
【注意事项】
(1)要根据自学的内容确定自学的方法;
(2)要让学生清楚的将思考题的大从书中找出来;
(3)要指导学生在疑难的地方做上适当的记号。
3、先学。(10分钟左右)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自学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学生的口答、板演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为后教做准备。
【步骤】
(1)学生阅读理解
(2)学生完成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自学活动,不要流于形式。
(2)对认真自学的学生及时表扬,对态度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
(3)特别要注意了解,中差生的自学情况,必要时给予指导。
4、后教。(10分钟左右)
【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更正、补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品质。
【步骤】
(1)提问
(2)学生回答
(3)教师点拨、补充、更正
【注意事项】
(1)教师的“教”应教学生不会的地方,会的就不教。
(2)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要讲规律性的东西,要培养学生获取
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5、巩固复习,当堂训练。(15分钟以上)
【目的】
(3)通过训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
(1)学生自读,互相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
(2)学生完成老师的检测。
A. 布置检测内容
B. 明确作业的要求
C. 教师巡视
D. 同桌互阅
E. 信息反馈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互相检查和作业情况。
(2)要重点了解中、差生的情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确保人人达标。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各种课型中的应用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初中生物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三类课型。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新授课型是生物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教学时,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的形式,即集中自学、集中检测、集中教授的“一学一教”法。其基本应用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出示目标达成思考题。
(1)出示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学生
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否则教学就会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揭示教学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 目标的确定要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指定目标时必须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防止学生中存在“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讲的目标的层次性,并非一定要在目标中写明好、中、差生所要掌握的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去确定学生所要掌握的目标层次,必要时,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原目标进行补充和完善。
B. 叙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准确。
目标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看便知,心中有数;目标的语言必须准确,对知识点如何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表述一定要精确,防止乱用概念,造成混乱,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出现困难。
C. 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要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设计教学目标。
D. 目标的达成要具备可行性。
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依纲扣本,保证不超纲,不超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
E. 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注重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F. 示标方法要多样化。
示标方法不能单一化,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家学效果。示标可以用小黑板显示、放幻灯片、教师出示卡片和教师直接口授等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模型、挂图、标本、实物,为学生自学创设情境,提供线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达标信心。
(2)精心设计目标达成思考题。
思考题是达标的主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便于学生掌握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目标达成思考题阅读教材,观察有关的生物标本模型和挂图。通过自学实现识记及部分理解层次的基础目标的达成。
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1)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观察的生物标本、模型和
挂图,所使用的时间,届时检测的方法。
(2)交代自学的方法。如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寻找解疑途径;
观察小实验;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3]、学生先学
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初步达标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
(2)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大面积交流、讨论
等方法进行调查,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同时认真分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做准备。
(3)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品质和习惯的
培养,特别是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4]、“后教”阶段
学生自学结束后,进入“后教”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叫学生自己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不必重复;
学生讲得不对或不完整,教师给予更正、补充。注意保护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积极性。
(2)教师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学生已会的坚决不教。
(3)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内在的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4)教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时要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
降低适当要求,又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树立其信心,使他们逐步进步。
[5]、巩固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速度由快到慢。所以“先学后教”阶段结束后,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就必须进行当堂巩固复习。教师布置复习内容和方法,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行间巡视,督促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复习;学生复习一般采取自渎、相互检查、相互讨论的方法。
[6]、当堂训练阶段
经过学生自学,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技能,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达标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全面的让学生练习,实际上就是达标检测,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求得全面的达标。在达标练习中,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启迪思维,加深理解。
设计达标训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题型要灵活多样。(2)训练体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要依纲扣本,不超纲,不超教材。(4)对知识点要全面检查。(5)注重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保证训练的方式是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只注意端正学生不良习惯。
(3)在学生训练时,教师要行间巡视,调查学生(特别是中
等生和困难生)掌握的情况。
(4)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互阅,作出评价,教师收集评价信
息进行总结。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
1、构建复习目标。
复习课主要有阶段性复习课和总复习课,无论是阶段性还是总复习课,教师在复习前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教师应分阶段分课编制全面复习讲义。复习讲义中必须明确双基目标从识记、理解、运用上去设计课堂复习内容,复习目标不是原有教学目标的简单重复,而是“温故而知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提高。
2、指导复习方法。
(1)理解基础上记忆。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先作理解,然后通过阅读、尝试回忆,达到长久的记忆。
(2)归类比较复习。在总复习过程中,通常将相似知识点归类,然后通过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达到良好复习效果。
(3)识记比赛法。每一节课中大部分时间开展学生之间识记比赛,规定复习范围,范围可适当放宽,学生进行识记活动,在已熟题序上打“0”以备教师调查,这种方法实际使用效果很好,因为学生在自我复习中不仅是和别人比,同时也是和自己比,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4)运用图表进行感性的、条理性的复习。不如在复习青蛙血液循环系统时,通过看课文中的示意图和绘制简单的血液循环图来进行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复习活动。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回答学生提问,帮助纠正学生复习时的不良倾向和习惯,发现倾向性问题,集体讲解或学生集体讨论。
4、拉网式训练。
教师设计15分钟以上的拉网式训练提供学生训练,检测复习效果。
设计复习训练题要求:
(1)全面性,覆盖知识点的全部。
(2)精练,题型一般以耗时短的题型为主,突出重点和难点,以节省学生训练时间,主要有图表、选择、填空、问答,问答题只要求说明要点即可。
(3)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4)注重能力,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迁移性和综合性强。
(5)对于困难生可以采取反复训练法,即同样题型内容让困难
生再做一二次。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生物课中,小实验一般在新授课中进行,主要是教师演示;综合实验要专门安排课时在实验室进行。这里谈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综合实验课中的运用。
生物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直观性强,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课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但学生“学”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其教学程序是:
[1]、揭示实验目标
该课型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根据学生如何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立的。
[2]、指导学生做实验。
(1)若是简单的实验,可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
(2)若是复杂的实验,可制导学生先看书,让学生说出实验原
理和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再去做实验。
[3]、学生做实验。
(1)教师要认真巡视学生每一步的操作是否正确,有没有关
注到注意事项。
(2)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3)给学生特别是困难生活适当辅导,顺利完成实验。
(4)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
指导,倾向性问题留在“后教”阶段指导。
[4]、“后教”阶段
对学生实验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进行点拨、更正、补充。若
是步骤错了,更正,指出这样做的后果;若是操作不规范,则示范指正。
[5]、完成课堂作业
实验课型的作业主要是:
(1)练习基本操作技能;
(2)填写实验报告;
(3)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冲破了传
统的教学结构,抛弃了重教轻学“满堂灌”的老模式,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新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推荐人:孟西治
关键词: 洋思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基本程序
1、揭示教学目标。(2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步骤】
(1)板书课题
(2)讲述教学目标
(3)出示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制定目标要准确简明,要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方面去把握。
(2)讲述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便于领会教师的意图。
2、指导学生自学。(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自学的时间,自学的方法,以及届时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
【步骤】
(1)布置自学的思考题;
(2)布置自学的范围;
(3)指导自学的方法;
(4)明确自学的要求;
(5)规定自学的时间及检测的手段。
【注意事项】
(1)要根据自学的内容确定自学的方法;
(2)要让学生清楚的将思考题的大从书中找出来;
(3)要指导学生在疑难的地方做上适当的记号。
3、先学。(10分钟左右)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自学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学生的口答、板演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为后教做准备。
【步骤】
(1)学生阅读理解
(2)学生完成达标思考题。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自学活动,不要流于形式。
(2)对认真自学的学生及时表扬,对态度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
(3)特别要注意了解,中差生的自学情况,必要时给予指导。
4、后教。(10分钟左右)
【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更正、补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品质。
【步骤】
(1)提问
(2)学生回答
(3)教师点拨、补充、更正
【注意事项】
(1)教师的“教”应教学生不会的地方,会的就不教。
(2)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要讲规律性的东西,要培养学生获取
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5、巩固复习,当堂训练。(15分钟以上)
【目的】
(3)通过训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
(1)学生自读,互相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
(2)学生完成老师的检测。
A. 布置检测内容
B. 明确作业的要求
C. 教师巡视
D. 同桌互阅
E. 信息反馈
【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互相检查和作业情况。
(2)要重点了解中、差生的情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确保人人达标。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各种课型中的应用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初中生物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三类课型。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新授课型是生物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教学时,教师采用“先学后角、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的形式,即集中自学、集中检测、集中教授的“一学一教”法。其基本应用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出示目标达成思考题。
(1)出示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学生
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否则教学就会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揭示教学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 目标的确定要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指定目标时必须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防止学生中存在“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讲的目标的层次性,并非一定要在目标中写明好、中、差生所要掌握的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去确定学生所要掌握的目标层次,必要时,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原目标进行补充和完善。
B. 叙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准确。
目标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看便知,心中有数;目标的语言必须准确,对知识点如何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表述一定要精确,防止乱用概念,造成混乱,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出现困难。
C. 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要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设计教学目标。
D. 目标的达成要具备可行性。
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依纲扣本,保证不超纲,不超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
E. 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注重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F. 示标方法要多样化。
示标方法不能单一化,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家学效果。示标可以用小黑板显示、放幻灯片、教师出示卡片和教师直接口授等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模型、挂图、标本、实物,为学生自学创设情境,提供线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达标信心。
(2)精心设计目标达成思考题。
思考题是达标的主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便于学生掌握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目标达成思考题阅读教材,观察有关的生物标本模型和挂图。通过自学实现识记及部分理解层次的基础目标的达成。
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1)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要求,观察的生物标本、模型和
挂图,所使用的时间,届时检测的方法。
(2)交代自学的方法。如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寻找解疑途径;
观察小实验;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3]、学生先学
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初步达标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
(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
(2)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大面积交流、讨论
等方法进行调查,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同时认真分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做准备。
(3)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品质和习惯的
培养,特别是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4]、“后教”阶段
学生自学结束后,进入“后教”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叫学生自己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不必重复;
学生讲得不对或不完整,教师给予更正、补充。注意保护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积极性。
(2)教师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学生已会的坚决不教。
(3)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内在的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4)教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时要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
降低适当要求,又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树立其信心,使他们逐步进步。
[5]、巩固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速度由快到慢。所以“先学后教”阶段结束后,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就必须进行当堂巩固复习。教师布置复习内容和方法,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行间巡视,督促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复习;学生复习一般采取自渎、相互检查、相互讨论的方法。
[6]、当堂训练阶段
经过学生自学,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技能,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达标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全面的让学生练习,实际上就是达标检测,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求得全面的达标。在达标练习中,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启迪思维,加深理解。
设计达标训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题型要灵活多样。(2)训练体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要依纲扣本,不超纲,不超教材。(4)对知识点要全面检查。(5)注重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保证训练的方式是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只注意端正学生不良习惯。
(3)在学生训练时,教师要行间巡视,调查学生(特别是中
等生和困难生)掌握的情况。
(4)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互阅,作出评价,教师收集评价信
息进行总结。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
1、构建复习目标。
复习课主要有阶段性复习课和总复习课,无论是阶段性还是总复习课,教师在复习前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教师应分阶段分课编制全面复习讲义。复习讲义中必须明确双基目标从识记、理解、运用上去设计课堂复习内容,复习目标不是原有教学目标的简单重复,而是“温故而知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提高。
2、指导复习方法。
(1)理解基础上记忆。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先作理解,然后通过阅读、尝试回忆,达到长久的记忆。
(2)归类比较复习。在总复习过程中,通常将相似知识点归类,然后通过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达到良好复习效果。
(3)识记比赛法。每一节课中大部分时间开展学生之间识记比赛,规定复习范围,范围可适当放宽,学生进行识记活动,在已熟题序上打“0”以备教师调查,这种方法实际使用效果很好,因为学生在自我复习中不仅是和别人比,同时也是和自己比,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4)运用图表进行感性的、条理性的复习。不如在复习青蛙血液循环系统时,通过看课文中的示意图和绘制简单的血液循环图来进行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复习活动。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回答学生提问,帮助纠正学生复习时的不良倾向和习惯,发现倾向性问题,集体讲解或学生集体讨论。
4、拉网式训练。
教师设计15分钟以上的拉网式训练提供学生训练,检测复习效果。
设计复习训练题要求:
(1)全面性,覆盖知识点的全部。
(2)精练,题型一般以耗时短的题型为主,突出重点和难点,以节省学生训练时间,主要有图表、选择、填空、问答,问答题只要求说明要点即可。
(3)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4)注重能力,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迁移性和综合性强。
(5)对于困难生可以采取反复训练法,即同样题型内容让困难
生再做一二次。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生物课中,小实验一般在新授课中进行,主要是教师演示;综合实验要专门安排课时在实验室进行。这里谈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综合实验课中的运用。
生物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直观性强,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课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但学生“学”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其教学程序是:
[1]、揭示实验目标
该课型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根据学生如何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立的。
[2]、指导学生做实验。
(1)若是简单的实验,可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
(2)若是复杂的实验,可制导学生先看书,让学生说出实验原
理和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再去做实验。
[3]、学生做实验。
(1)教师要认真巡视学生每一步的操作是否正确,有没有关
注到注意事项。
(2)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3)给学生特别是困难生活适当辅导,顺利完成实验。
(4)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
指导,倾向性问题留在“后教”阶段指导。
[4]、“后教”阶段
对学生实验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进行点拨、更正、补充。若
是步骤错了,更正,指出这样做的后果;若是操作不规范,则示范指正。
[5]、完成课堂作业
实验课型的作业主要是:
(1)练习基本操作技能;
(2)填写实验报告;
(3)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总之,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生物教学中,冲破了传
统的教学结构,抛弃了重教轻学“满堂灌”的老模式,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实践证明,这种新模式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