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臣曾国藩论文
修齐治平,千古完人-------曾国藩
葛田雨 国际高中三(1)
摘要:他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是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他是网罗培育和善用人才的第一高手;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他是深刻影响数代人的精神偶像。他,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谓千古完人的曾国藩。
关键词:做人、官场、栋梁、家教、用人、争议
引言: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去世已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无论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清朝末年,还是现在21世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界,曾国藩这个名字被提起时总会迎来一阵嗟叹或敬仰。曾国藩,这个功高可以盖主,问鼎一时的人物是怎样得到如此高的声誉呢?
正文: 1.修身做人
曾国藩一生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深知宽宏大量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不因琐事而烦心。为人处世,宁可吃亏也不赚便宜,不会轻取人财。他表里如一,没有不可言之事,因此容易为人信服;他心中没有邪念,一身正气,端庄严肃,威仪天下;心平气和,心情安静放松,不会为琐事劳心;规律的生活作息使他处事效率极高,做起事来也总是得心应手。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后世广为传颂,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曾国藩每日写日记,都会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反省,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把自己打造成为当时的圣贤。据说,蒋介石每日记日记的习惯就是向曾国藩学习的。
人格修养说来只是一个辅助自身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但在于曾国藩,则是一生事业成功的关键。
2.官场楷模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官场的成功绝非幸运与偶然。自幼年起就认真读书,他天资平平,但凭借自己的超乎常人的努力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在官场之中,他十年七迁,靠的是自己为人谨慎、待人真诚以及心胸豁达的人生智慧。
3.晚晴中兴栋梁
在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正旺之时,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难以保全即将被推翻的清政府。而作为清末重要的军事力量,曾国藩亲手创建的湘军是清政府最后一道保命屏障,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身处晚清,他对当时社会的腐朽洞若观火,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良措施。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他是坚定的改良派,一心扶持清政府。他认为国家财政,重在清正廉洁,打击腐败,克己奉公。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他不断强调农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农业发展。
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曾国藩,对西方列强恨之入骨,但他却不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修建军工企业,创建西式学堂,有力的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的速度。他是传统文化的坚定支持者,却不排斥接触新生事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识人用人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
曾国藩最看重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 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举荐过的人才,有西北第一人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刚正不阿称之为“雪帅”的彭玉麟,也有“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的李鸿章。这些人物,都尽力为清朝的复兴付出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说,没有曾国藩,奄奄一息大清朝绝不可能在世界的版图上继续存在半个多世纪!
5.千古最好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多方面的问题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讨论最多的还是家事。“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深受理学熏陶的曾国藩把孝道作为修身的准则,同时把它作为家族兴旺团结的动力。在他眼中,仕宦家庭在荣华富贵中容易没落,只有谨朴耕读、孝顺友爱之家才能长期兴旺。
他经常教育子侄兄弟们敬爱长辈,与同辈和睦相处,在晚辈面前做出榜样。在他的家教中,子侄辈除了要读好书之外,还被要求亲自参与到躬耕之中,兄弟姐妹之间必须患难与共,和睦团结,“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曾国藩自身也践行着这个宗旨,与同辈兄弟姐妹们书信往来,尊卑严缓均十分得当,使得同辈中人无不对他的话俯首帖耳,后辈更是谨遵教诲。
曾国藩已逝世多年,但曾家的后代却人才辈出,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治家有方的结果。当今世界,时代不同了,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风气不应该失去,只有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才能为个人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6.毁誉参半
要说中国近代以来最受争议的人物,曾国藩可数其一也。贬曾国藩,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镇压太平天国和处理天津教案的不当。
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在他那个时代,“忠君”思想在曾国藩心中根深蒂固。推翻太平天国,只是一名臣子去帮助自己的君主平息叛乱而已。况且太平天国基督教的思想要去推翻孔孟之道,作为一名从诗书之中成长起来的儒家弟子,没有理由不去镇压。
天津教案虽说有辱国家尊严,但处理方式是经过曾国藩深思熟虑之后才做下的。当时的中国,实在无力抵抗法国那样先进的国家。天津民众以并不真实的原因打死打伤法国人,曾国藩也是在查出真相之后才做出赔偿和抓捕中国人的决定。甚至到现在,天津教案的历史评价仍然是“饱受争议”,而不是“丧权辱国”。
天津教案,让盛名远播的曾国藩名声扫地,一夜之间沦为卖国贼。但他真的卖国吗?他大兴洋务,为与西洋匹敌;他在西北告急之时力荐左宗棠并为其提供大量军资粮草,只为扬我国威;他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愿使中华后继有人!在天津教案后,家中并无多少银两的曾国藩借钱补贴给因天津教案而受到处置的中国人。他在去世前口中仍然念着“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而他也在无助和纠结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总结:
李鸿章说:“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毛泽东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一生学习的典范,他的起居作息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完全按照曾国藩的行为规范。从这两位政党领袖的角度看来,无论是封建主义者、资本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者,曾国藩的影响力都极其深远。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尽管曾国藩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犯过错误,甚至被称为“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但是就其功绩与过失而言,可谓功过相抵。然而,就其个人的人性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留给我们的是一座精神雕像,是万世皆可效法的精神楷模。
参考文献: 1.《曾国藩传》 2.百度百科
第二篇:韩己臣论文
我国核能发电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环境治理与能源紧缺,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亟待发展一种新的清洁能源。作者首先从核能发电的意义入手,指出大力发展核能发电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之后将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进行了比较,在世界大环境下全面看待我国的核能发电情况,再根据我国目前的进展以及国家政策,分析了我国核能发电的前景。最后,对希望以后从事相关行业的大学生提出了建议。关键字:核电行业,比较分析,节能减排。
一、专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核能是解决未来能源供给问题的重要支柱
国际能源署《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指出,假设2006~2030 年,中国GDP 年平均增长6.1%,对应电力需求量年平均增速为 4.6%,那么到 2030 年中国需要的电量为 82410 亿度,占世界发电量的 25%。如此大的电力需求,是否能够通过所谓的“仅大力发展其他清洁能源,而不发展核能”实现?假以估算:
(1)2030 年全国水电基本开发完毕,装机量为4亿千瓦。
(2)2030 年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分别为2010年的10倍、200倍,达到3亿千瓦和2亿千瓦,提升规模非常巨大。
(3)火电厂由于受煤炭资源开采科学产能的限制,到 2030 年开采不会超过 40 亿吨原煤,但是煤电发电效率有所提高,从2010 年的“每发1 度电需要335 g 标煤”可以进步到 2030 年的“每发 1 度电需要310 g 标煤”。
(4)除核电外,其他能源系统装机量也都按《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最大值进行估计,而核电装机容量则一直按照 2010 年的 1082.4万千瓦计算。
若仅仅大力发展其他清洁能源,到 2030 年,电力缺口将达 9950 亿度,需要 140座百万千瓦级核电厂的装机容量来补充。可见,核电对于满足我国的电力需求很有必要。
(二)核能对低碳减排起到关键作用
核能对低碳减排会起到关键作用。从国际环境来说,碳排放空间的不足将成为中国长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刚性约束。当前中国能源发展既受到国内资源供应能力和环境容量越来越强化的制约,也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国能源战略的中近期重点在于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实现能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长期则必须发展并逐步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使CO2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并逐渐实现绝对减排。
计算表明,如果核能发展就此停滞,CO2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将推迟至少10 年。
(三)核能资源丰富,开采前景好
目前,我国公布已查明地质铀资源量 17.14 万吨,潜力初步预测在 200 万吨以上,每年预计新探明资源量1~1.2 万吨,勘查前景较好,且勘探程度较低。今后,应着力加大国内铀资源的勘探力度,保证铀资源的稳定供给。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美国
美国在核科技研究领域与开发方面,始终保持着世界主导地位。美国目前运行的核电机组为104台,装机容量达970GW,占世界核电装机容量的29%,为美国提供了20%的电力。最近几次民意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支持核电。
能源信息局的预测表明,2030年美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将在目前的970GW的基础上新增345GW以上。美国能源部2006年2月6日提出了新的核能发展战略——“全球核能伙伴”(GlobalNuclearEnergy Partnership,GNEP)倡议。GNEP计划有四大目标:(1)减少美国对国外化石能源资源的依赖;(2)采用新的防核扩散技术,获得更多的能源,产生更少的废物;(3)鼓励全世界发展洁净能源;(4)采用新技术,降低全球核扩散风险。其中心是发展核能和防止核扩散。
2005年,布什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EPACT2005),授权为实施2010年核电计划提供资金。在资金提供方面,即使在2010年核电计划开始之前,美国能源部每年给所属单位下拨的经费就达260亿~270亿美元,其中十大核研究中心的拨款。
(2)欧洲
目前欧洲有近135个核反应堆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125GW,占欧洲总发电量的35%。其中英国和法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英国目前有12座核电站,大部分建于上个纪六七十年代,其核电提供了25%的电力份额,天然气发电的比例为40%。法国是世界上核电占电力比例最高的国家,核电约占总发电量的80%,并向周边国家输出电力,但法国仍在积极发展核电。法国电力公司2004年10月公布了弗拉曼维尔(Flamaville)核电3号机组(欧洲压水堆EPR,160万kW)正式列入建设计划,预计2007年动工建设,2012年投入使用。如果计划进展顺利,能成为继2002年投入运行的希波核电站2号机组(压水堆,156.1万kW)之后法国的又一新电站。法国总统希拉克2006年1月5日宣布法国将扩大核能和再生资源,其中包括在2020年建成球床式反应堆(核电站的一种反应堆堆型)。
(3)俄罗斯
近年来,俄罗斯克服了切尓诺贝利核事故后公众强烈反对核电建设的障碍,并且继续实行其强大的核工业发展计划。俄罗斯2004年有10个核电站的30座反应堆在运行,总功率为22.242GW,目前核电占全国发电量的16%。俄罗斯官员在2005年2月称:俄罗斯计划在今后5年新建3座反应堆。俄罗斯联邦原子能机构准备在2030年之前建成40套新的核电机组,以维持核电在俄罗斯总发电量中的份额。如果要增加份额,则将开发更多的机组。
(4)韩国
韩国核电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40%。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核电站建成后,韩国核电一直稳步发展,丝毫不受20世纪80年代核电缓步的影响。至2005年1月7日的100万kW蔚珍核电站6号机组并网发电,韩国已有20台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达1 677万kW。韩国核电的中期规划提到至2015年还将建12台新的核电机组。
(5)日本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院(IEEJ)的一份报告称:2030年日本核电在一次能源中的份额将从2004年的11%上升到20%,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将从2005年3月31日的47.12 GW增加到62.86 GW,计划将有7座反应堆在2006年到2020年期间投入运行,另外3座将在2020年到2030年期间投入运行。
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导致日本公众对核电安全性产生怀疑,日本不得关闭大部分核电站进行事故检查。福岛核泄漏后,日本停止了全部新的核电站的审批。2011 年8 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五年科学与技术计划,新计划没有提及包括促进下一代核技术的先前草案,反映了日本政府在福岛核危机后对核能政策的调整。日本将采取分散式的发电模式,以取代过度依赖核能发电来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政策取向。从目前看,如果马上停运全部核电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毕竟核能占日本电力的近30%,全部停止运转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6)印度
印度计划在下一个十年,进口总装机容量为800万kW的轻水堆,其中包括正在建的印度南部库旦库拉姆的2台俄罗斯100万kW的核电机组。印度按照优选方案计划到201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为1100万kW,到202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为2900万kW,到203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为6300万kW,到204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为13100万kW,到205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上升为27500万kW,该优选方案是建立在快堆技术能在目前的泰米尔邦建造的50万kW原型快堆示范工程获得成功的假设上。
(二)我国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目前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2%,超过75%的电力来源还是火电,而世界平均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为14.2%,火电发电量约为67%。
(1)机组数量.中国目前有11台核电机组,而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41台,核电机组已累计运行超过1万堆·年.前5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103台、法国59台、日本55台、俄罗斯31台、英国23台。
(2)装机容量.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为885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1.2%左右.而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平均水平为17%,其中法国最高,高达77%(3)核电成本.核电成本与火电成本比较,中国核电大约是火电成本的1.18倍,而国外核电成本普遍低于火电成本,其中法国最低为0.57倍,所以法国的核电装机容量特别高。
(4)核电机组设备国产化率.目前中国的核电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平均约45%,特别是一些关键的浇铸零件、泵、阀门等部件几乎全部进口。
从核电的机组数量、装机容量可以看出,我国核电行业和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核电发达国家差距悬殊.中国核电成本较高,只有中国的核电成本大于火电成本,这与我国核电站的建造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核电发电技术都有较大的关系.成本是目前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
三、工作原理与特点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能发电。根据核反应堆型式的不同,核裂变能电站可分为轻水堆型、重水堆型及石墨冷气堆型等,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 60%以上都是压水堆核电站,其主要由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发电机及有关系统设备组成。在核电站中,反应堆的作用是进行核裂变,将核能转化为水的热能。水作为冷却剂在反应堆中吸收核裂变产生的热能,成为高温高压的水,然后沿管道进入蒸汽发生器的 U 型管内,将热量传给 U 型管外侧的汽轮机工质(水),使其变为饱和蒸汽。
被冷却后的冷却剂再由主泵打回到反应堆内重新加热,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封闭的吸热和放热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回路称为一回路,也称核蒸汽供应系统。一回路的压力由稳压器控制。由于一回路的主要设备是核反应堆,通常把一回路及其辅助系统和厂房统称为核岛。汽轮机工质(水)在蒸汽发生器中被加热成蒸汽后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将蒸汽焓降放出的热能转变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汽轮机转子与发电机转子两轴刚性相连,因此汽轮机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作完功后的蒸汽(乏汽)被排入冷凝器,由循环冷却水(如海水)进行冷却,凝结成水,然后由凝结水泵送入加热器预加热,再由给水泵将其输入蒸汽发生器,从而完成了汽轮机工质的封闭循环,我们称此回路为二回路。二回路系统与常规火电厂蒸汽动力回路大致相同,故把它及其辅助系统和厂房统称为常规岛。
特点:(1)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核燃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
(2)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据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核电运行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相比其他发电形式,更加清洁。
(3)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四、目前的理论和实验成果
(一)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的开发
2000年1月,在美国能源部的倡议下,10个有意发展核能利用的国家派专家联合组成了“第四代国际核能论坛”于2001年7月签署了合约(Charter),约定共同合作研究开发第四代核能系统(Gen Ⅳ)。GIF于2002年5月在巴黎举行研讨会,选定了六种反应堆型的概念设计,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优先研究开发的对象。这6种堆型中,3种是热中子堆,3种是快中子堆。属于热中子堆的是:超临界水冷堆、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堆,属于快中子堆的是:带有先进燃料循环的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
(二)可控聚变热核反应的研究
自然界的轻核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实现可控聚变热核反应的难度非常之大。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极高温(至少几千万℃以上)的轻原子核约束到一起,使它们产生聚变。我们知道,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反应堆,它的中心温度约1 500万℃,压力约3 000亿个大气压。太阳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高温高压,是因为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所以它的物质之间的相互引力特别大,足以克服带正电的氢原子核之间的正电斥力,使四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就放出了能量。但是,在地球上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由于原子核都带正电,它们相互间的正电斥力远远大于质量引力,所以在地球上只能靠人工条件来实现聚变。多年的研究说明把原子核约束到一起的主要途径有两种:磁约束和惯性约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已建成多种类型的试验装置200多台,向上述目标前进。80年代以来,一些大型托卡马克(磁约束)装置取得的试验成果证明了这些聚变装置的输出能量能大于输入能量,宣告了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已被证实。
五、工程实例
(一)秦山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00%控股,秦山核电公司负责运行管理。
秦山核电站采用目前世界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核岛内采用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3道屏障,能承受极限事故引起的内压、高温和各种自然灾害。一期工程1984年开工,1991年建成投入运行。年发电量为17 亿千瓦时。二期工程将在原址上扩建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1996年已开工。三期工程由中国和加拿大政府合作,采用加拿大提供的重水型反应堆技术,建设两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2003年建成。
2015年1月12日17时,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2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至此,秦山核电基地现有的9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成为目前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
(二)大亚湾核电站
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大亚湾核电基地,是中国目前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两座核电站共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能力约450亿千瓦时。其中,大亚湾核电站所生产的电力70%输往香港,约占香港社会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30%输往南方电网;岭澳核电站所生产的电力全部输往南方电网。据2011年统计数据,两座核电站输往南方电网的电力约占广东省社会用电总量的9%。
六、国家政策和行业前景
2007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积极推进”核电发展,从此我国核电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纵观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历程,其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 发展慢、差距大、技术多样。
2015年中国核电建设发展趋势分析到2020年将带动投资1.2万亿元。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将以每年6~8座的速度新建核电站,并为引进自主开发的新型核电站将投入共5000亿元资金。照此速度,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建设预计投资上万亿元。中国政府已决定在2016年开始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以每年6~8座的速度新建核电站。
我国核电已具备规模发展的能力。我国在核电总体设计、核岛设计、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先进燃料元件制造、数字化仪控系统开发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6]。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已开工建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出口巴基斯坦2 台。在引进消化吸收AP1000 核电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CAP 1400 示范工程也即将开工建设。
通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提高了核电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设备和关键设备大部分由国内供货,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5%。设备制造商的装备水平属国际一流,三大动力集团均具备年供应3 ~ 4套核电装备的能力,加上近年来,火电发展减速,腾出更大的产能,可以说我国完全有能力每年建设6 ~ 8 台核电机组,设备行业的发展为核电大国奠定了基础。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成功实现U 浓缩离心机国产化,我国已建成完善的核电用锆材生产体系,自主研制的CF2、CF3 核燃料元件,正在进行随堆考验。我国核电厂的核燃料供应完全立足国内。核电的规模化发展不仅将促进能源发展,而且将拉动装备业、建筑业、仪表控制行业、钢铁等材料工业的发展,促进高科技及高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转型。
七、知识与兴趣
需要掌握现代、大型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即核岛部分)主辅系统和设备、专设安全设施的组成、设备,及其运行的基本知识(以核岛部分为主),使对大型压水堆核电厂的总体组成有基本的了解。
核电站工作适合对核能发电有巨大兴趣,希望生活简单稳定的人从事
八、总结
总体来讲,我国的核电事业由一开始的飞速发展,到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减速期,我国发展的速度在缓慢恢复。核能发电相较于其他的发电形式,发电污染小,运营成本高,资源丰富,在节能环保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下,发展核电是我国必不可少的选择,而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还只是处于整个发展的初级阶段,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还是落后,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核电还算是比较有前景的一个行业,我们要珍惜现有的时间,努力学习,打牢基础,为自身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薛广彬,陈雪芹.核电站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J].科技展望,2013,(6):100 [2]史永谦.核能发电的优点及世界核电发展动向[J].[3]关根志,左小琼,贾建平.核能发电技术[J].水电与新能源,2012,(1):7~9 [4]王俊,陈柳钦.日本是否会放弃核能[J].中外能源,2012,(5):25~31 [5]朱益飞.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前景分析.变频器世界,2016,(4):55~58 [6]李小萍.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政策分析.企业经济,2012,(5):164~167 [7]王博.我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4):179~182,196 [8]杨辰,房超,童节娟.中国发展核能的必要性.核动力工程,2014,(4):200~202 [9]高子倩, 李先柏.核电的优势及我国发展核电的政策.法制与经济,2010,(3):94~95 [10]叶奇蓁,我国核电及核能产业发展前景.南方能源建设,2015,2(4):18~21 [11]百度百科,百度知道。
第三篇:论文:曾国藩家书的影响
绪论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生活在清朝由盛而衰,内忧外患交困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作为一代清臣,他在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是非功过至今难有定论;但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却一直受到大家的推崇和认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不与其他官吏同朝合污,一生光明磊落。《曾国藩家书》虽然旨在教育家中子弟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学习的重要性,但却在继承传统家书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内涵、广博的知识、深邃的见地自成一家之言,形成曾国藩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教育者和学习者抱着“功利”的心态,忘却了对语文本质的学习。写作本文,旨在告诉大家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者的文学素养,建设学习者健全的人格,挖掘语文最本质的学习。从语文教育的角度阐述曾国藩家书所传达的教育思想,在审视现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阐述《曾国藩家书》语文教育思想所提供的现代启示。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曾国藩家书》进行简单介绍,介绍家书的意义、地位以及《曾国藩家书》受到的儒家思想影响和他刊行的环境。第二部分,详细论述曾国藩家书的内容特点和蕴含的语文教育思想。从曾国藩以身作则的学习态度、具有操作性的教育理论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上进行论述;从语文教育最本质的读书、习作、书法角度阐述曾国藩家书蕴涵的语文教育思想。第三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语文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语文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家庭教育的角度,论述曾国藩语文教育思想在这些方面的给予现代的启示。
一、《曾国藩家书》简介
(一)、《家书》概述
家书,也叫家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里的解释是:“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往来的信件”。家书首先是写给家人看的,大多数家书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它可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信息。比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作为家人,在看到家书的内容时会去解读作者当时的心态和最近的生活状况。但有时,家书却可以超越个人和家庭的局限,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大众传播,从而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的缩影被蕴含在家书文化中,而很多家书也因文学和思想的高度成为千古名篇,马援《诫兄子严敦书》、诸葛亮《诫子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就是其中的典范。这些家书在充满感情的文字里,反映出为人处世的准则、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力量,因而被人广为推崇和认可。一部家书,往往会涉及多个方面,因而又可以作为这个家庭乃至家族文化代表。可 以通过一部家书,看到其闪光面,形成一个家族的文化名片。优秀家书最突出的作用是传承家族文化的精华,蕴含传统家庭教育的光辉思想。因而,阅读家书可以帮助现代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甚至可以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曾国藩家书》成书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1、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我国的儒家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创立儒家学说后来并逐步发展为儒家经学,成为封建时代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指导力量。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形成了官方儒学思想。佛教传入后,与道教合流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兼容佛道的新儒学,宋明两代又发展出程朱理学。到了曾国藩时期儒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变成了一种道德实践和行动指南。
曾国藩一生尊行儒家思想,用儒家思想文化要求自己和子弟,使得一百多年来在曾氏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败家子”,还成为一代侯门望族,这是曾国藩在教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3],说明曾国藩一生都在勤奋学习,坚持不懈,讲求学以致用,而非死读书;曾国藩的这种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是把前人的儒学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继承并发发展了儒家思想。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评价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4]从梁启超这段话中可见,小时候的曾国藩已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就已经表现出来。曾国藩祖父曾玉屏读书不多,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自然让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从小就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此曾国藩的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太下”正是脱胎于“所谓修行在正其心者”,“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大学》)”的儒家思想,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曾国藩家书》的思想高度。
2、为表忠心,发行家书
前面已经说过,家书可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信息,曾国藩写作家书除了向家人诉说自身情况和教导子弟外,另一个信息就是向大清王朝表明自己的忠心。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事业上达到了顶峰,权势很高,而且有一批得力的心腹战将,这难免让清王朝感到不安。咸丰帝曾在湘军攻克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军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他借《家书》塑造出一个饱读诗书严于律己的曾国藩,长期在外,不能亲自对自己的子弟进行教导,写家书是 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和自己一样自省、自律,遵守“君臣之道”。
二、《曾国藩家书》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曾氏家书的特点
1、治学有恒,以身作则。
曾国藩一生阅读了大量书籍,对于治学有着自己的见解。曾国藩认为,凡事,尤其是读书必须要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就。“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5]所以,曾国藩要求他的子弟们在看书的时候不能半途而废,不能“一曝十寒”,而要持之以恒。曾国藩写道:“男今年以来,无日不看书,虽万事丛忙,亦不废正业。”[6]可以看出,在读书学习上不仅严格要求子弟,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坚持看书习字。
2、教育理念具有可操作性
《曾国藩家书》阐述的学习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他的一些教育观念虽然只是在书信里面阐述,但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教育上。他要求孩子们用理论联系实际来处理日常生活琐事和日常事务,为平时解决和处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他教导孩子们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而不是变成书本的跟随者,成为一个书呆子。曾国藩教育子女勤奋学习先哲的典范作品,在作品中去感悟先哲的写作技巧。在书法教育上,他做了一些阐释,包括门径,执笔技巧,临摹以及书法的审美等等。曾氏家书关于书法的教育的这些观点并不是空谈理论,值得教育工作者对其认真研究,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3、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端正态度,重视读书,这是曾国藩在家书中教导子弟读书的重要内容。曾国藩强调,读书先要端正态度。曾国藩对众多子弟谈到读书的重要性,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端正态度的重要性。他说:“子贞现临隶字,每日临七八页,今年已千页矣。近又考订《汉书》之讹,每日手不释卷”[7],曾国藩对于子贞的这种学习态度是相当认可的。而且,曾国藩常年在外,对子弟不能亲自监督面授,但是却也在书信里对各位子弟的学习提出要求,并且要求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向自己汇报一次:“十一月前八日已将日课抄与第阅,嗣后每次家书,可抄三页付回。”[8]可见,曾国藩虽在外,但是对于子弟的监督时刻没有松懈。
正确指导,因材施教。这是曾国藩在教育方法上的一个新方法。曾国藩根据各个子弟的学习能力,给他们安排不一样的学习任务,在“八股文”的年代这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方法。曾国藩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要求各个子弟在端正学习态度和自学勤勉中成就自己,并且适时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不至于感到焦虑和不安。
(二)、读书、习文、书法的教育理论
1、读书方法
曾国藩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但却不是单纯的、不加变动的照搬思想,这是曾国藩在思想继承上的高明之处。他在读书方面讲求“格物致知”,在《与诸弟书》中指出:“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格者,即物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9]但是曾国藩也强调读书不能带有功利和急躁之心,要潜心读书,讲究日积月累。
“看书不可不知择,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柳宗元自述其所得亦不过十数余种。”[10]曾国藩教导子弟读书,不能贪多,而要选择那种有益的,自己喜欢的,要有的放矢的去选择,而非随意读书。讲究读书要有选择性,读书在精不在多。一本好书蕴含着先哲的智慧,凝聚了先哲的汗水,从书中读书者可以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不息。对于那种有价值的书,一定要熟读成诵,去体会书中的意思。这是曾国藩在读书上的第一个思想——要有选择性的读书。
“杂家”是曾国藩在给子弟的读书标准,就是要求读书不能专攻一样,不能只学一种,古代的先哲大多数是学富五车的,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优秀书籍,用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在拥有足够的知识面后找到自己擅长的一面,然后再进行精读、精学。曾国藩曾说“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11]很显然,曾国藩的意思是说不仅要广泛涉猎而且要做到一门精,要在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领域深入阅读和研究,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大家。所以,曾国藩在读书上的第二个思想是要在广博的基础上精读。
“虚心涵泳,切记体察”[12]是朱熹的读书方法,曾国藩认可这种方法,他认为,这八个字切中读书要害。曾国藩在家书中常常教导子弟:“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则读书何用?虽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耳,安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13]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书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该去体会书中的意思并将书中知识联系到自己身边的事。在曾国藩那个八股文盛行的年代,不得不佩服他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读书方法,佩服他独到的眼光。
读书贵在坚持,凡事坚持一定会有成就。这个是《曾国藩家书》在读书上的另一个观点。“人生唯有恒心是第一美德”
[14],曾国藩一生阅读了很多书籍,其秘诀在于具有恒
心,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可以说,恒心是曾国藩读书的重要法宝,他用自己的读书经验告诉子弟,读书有恒心很重要,不可半途而废。
2、作文讲究
《曾国藩家书》最让人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他日理万机且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坚持给家里写信,而在这千余封家书中,让我们看到了写作在语文学习上的重要性。曾国藩运用他自己的写作经验教导子弟们。
首先,作为湘乡代表的曾国藩很喜欢古文,不仅喜欢阅读更喜欢写作,他很认可那种 气势磅礴、排山倒海、恢宏博大的文章,认为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人生的豪放里面。他明确指出:“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东坡所谓蓬蓬勃勃如釜上气”、“行气为文章第一义” [15]。自古以来,气势都是作文者极为讲究的,也把气势作为重点狠狠的下功夫练习。曾国藩认为:“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 [16],文章写得洋洋洒洒,纵横肆意,具有峥嵘之气,才算得上是一篇雄奇的文章,意思是说如果子弟的文章具有气势,才算得上是在学业上有了进步。
其次,“看、读、写、作”要同步进行,才能去培养出文章的气势。曾国藩认为通过多“看”,可以看出前人作文时的浩然正气。曾国藩说的“看”,并不是指随意的翻阅,而是有目的的去看,看文中的气势,语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去领悟作文的气势。一个人如果没有看过足够多的文章,写作起来,自然就会缺乏气势。
3、书法练习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二月以来,日日习字,甚有长进。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17]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深知习字对于考试的作用,能不能写一手好字,也是考试的一个内容。同时,在给子弟的书信里也写道:“前二月间,因其初愈,每日只令写字养神。三月以来,仍理旧业,依去年功课。”[18]这里说明,书法不仅可以为考试之用,还可以作为养神的一大利器。在书法的教育上还作了一些诠释,比如执笔技巧,书写门径以及书法的审美角度等比较基础的学习理论。
三、《曾国藩家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新教学目标下的语文教育
1、语文的定义
“语文”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在第六版里面仅仅解释为“语言和文字”。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它在小学被称为“国语”,中学称为“国文”,1949年合并改称“语文”。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做过一段解释:“‘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19]。此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讨和实践,学术界对“语文”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解释:“从广义上讲,语文是在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下对知识经验进行认识加工形成思想,在经过说写听读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行为,而从狭义上讲,语文是在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下对以综合性人文特征为主体的知识经验进行认识加工形成思想,再通过说写听读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行为。”[20]从狭义和广义的比较来看,狭义更倾向于“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更强调人文的综合性特征体现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有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任务。因此,对语文的定义和诠释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和语文教学的内容。
2、语文教育新课标下的基本特性
2011年修订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前言》对语文课程是什么做了回答:“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1]。可见,语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所以,它是“基础人文学科”,正因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在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还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它是至关重要的。而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与功能是需要研究的。叶圣陶40年代的多篇文章中谈到国文课的文化价值,并要求通过国文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固有文化”。他谈到学校设置课程,通常根据三种价值观:“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22]而语文的文化价值包括了“固有的”文化价值和“现代的”文化价值,而“了解固有文化”的价值在于“增强民族意识”和“发扬民族精神”。所以,语文蕴含着人文价值和传统人文教育思想。
(二)、《曾国藩家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启示
语文课程目标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的改革,提出语文课程目标要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这三个维度互相融汇,互相整合。新课标把美育和德育限定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使目标指向具体开阔,不仅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而且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状况的实际。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恪守的一些封建伦理道德,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教导子弟长大成人,培养为人处世原则还是有很大的帮助。他教导子弟须要勤俭厚道、孝悌友爱、一心向善,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标准。在封建王朝下的道德品行教育,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子弟大都勤俭节约,孝悌友爱,洁身自好,几乎没有道德败坏的名声。可以说,这是《曾国藩家书》给予他们在价值观上的教益。
现代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健全人格最本质、最具有活力的因素。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对生活不消极、不悲观、不懦弱,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勇于进取,勇于克服困难,勇于创造。积极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要求,通过积极的学习,在学习中认知自我,认知不足,最后达到自我完善。所以,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建立健全的人格。所以好的学习态度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的。
2、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启示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曾国藩家书》中,阅读写作的教学占了很大比例。曾国藩主张的看读写作对现在的教学都有借鉴的地方,在《曾国藩家书》中,教导子弟读书习文,倡导“修身”,获取知识,要求“读”“写”结合,培养出具有道德规范的子弟。因此,阅读与习作是联系在一起的,多读多写才能更快的提高语文能力。多读,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多写,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要选择恰当的书籍,从中获取知识。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文化知识,也要“实用”,让学生能够有能力表达清楚、流畅。在习作上要选取有教育意义的题目,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从气势,行文上进行讲究。读书是积累,写作是目的。“一个人不和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他的眼界一定不会开阔。”[23]当然,对于古人的作品,有着很多智慧但也有其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把握,真正地创造、自由和教养才会出现。3、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家庭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担负着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幼年时往往以家长的行为规范为准则,因而,正确的家庭教育导向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部分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家庭教育意识变得浅薄,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才是教育,学校的责任就是教育孩子,而忽略了作为父母的教育义务。这种类型的家长大多认为管好子女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越富足的物质条件才是他们的责任,缺乏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孩子们在成长中分辨是非曲折的能力缺乏培养,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有甚者,用自己有限的是非观念来要求孩子,甚至打骂,使得家庭教育偏离真正目的。要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虽然《曾国藩家书》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是书中的教育方式却值得现代家庭教育借鉴。《曾国藩家书》蕴含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指导父母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义务,与学校相链接,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结论
本文对《曾国藩家书》的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思想、现代社会下的语文教育和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做了论述,《曾国藩家书》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并给语文教育和学生家长以启示。《曾国藩家书》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尤为重要的。曾国藩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学者之一,他的书信集《曾国藩家书》也受众人推崇,近代以来,研究《曾国藩家书》的学者数不胜数,各种角度也是也有所涉及。笔者只是从语文学习的微观角度,即读书、习作、书法角度论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并且作为一部《家书》,对家庭教育是有积极作用的。
第四篇:近代史论文评价简述曾国藩事迹
简述曾国藩
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姓名:博格李
学号:201150692 他是智慧的代名词,他是思想引起无数人深思学习,李鸿章说——有大人如糟糠,我一扫之,但他不然;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其人。他虽生在晚清,但力挽狂澜,使晚清基业得以延长。勤学励志,饮誉士林,他的智慧、他的处世之道、他的思想都让后人连声叫绝。他就是曾国藩。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人(今湖南省双峰县)。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曾国藩堪称完美。从荷叶塘的湖南湘乡农家走出,一生热爱文章、热爱理学,自律严谨的道德楷模傲立于世,“不做圣贤,变为禽兽”是他的自勉词,获得当时和后人的肯定。会读书、会做人、会做官,赢得了后人的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我认为提起曾国藩,不能不提他的成功的原因。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人愿做一个失败者。而想做一个成功者,曾国藩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其真谛。
1、德智修身,前瞻蓄才,为以后打好基础。
修、立、蓄、养,是他的早期的有力奠基。修身。诚、敬、静、谨、恒是其必修课。诚恳,所有想法都可以展现给世人。敬畏,胆小的人往往都能成功,因为他们的细心能想到你所想不到的。心静,全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谨慎,谨慎的做事冥冥之中增大了事情的成功率。恒心,一天做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不难,但是好几年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很不易。立志。曾国藩立的“澄清宇内”之志,便是安邦、治天下。蓄才。翰林院清闲,他发奋苦读先辈大家之作,为以后储备大量的知识。
养声望,做诗文和上书是来养望的主要方式。曾国藩的修、立、蓄、养的努力,使人格、才干、声望得到了明显的升华,充分的准备,才有以后的成功。
2、抓机遇,固本增实。咸丰二年底,曾国藩看到了绝大机遇,这就是太平天国。东南多省饱受战乱之苦,朝廷在其省任命了四十三位大臣来配合作战。四十三个大臣,敷衍了事,只有一个脱颖而出,他就是曾国藩。他看清了形势,抓住机遇,一战成名,平定太平天国。曾国藩充分利用机遇的一个主要的手段,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抓机遇,固本增实。回过头来看,他的固本增实有两个步骤。后来的民兵,定时训练,打仗和农活时常交换。毫无组织性,而且各乡都有,人员分散。曾国藩则不然。他一到长沙做大臣,便上奏请求建一大团,1000人马调进省城,分为三个队,派遣到各地镇压匪乱。这个大团虽不是正规军,但它一天到晚练兵打仗,住在营房,实际上已经是军队,湘军便这么出来了。这是第一步固本,做好基础工作,耳目一新。与太平军发生冲突后,曾国藩巧妙的扩大为5000人,增加水师,共10000人。水陆齐头并进,声势浩荡,达成了一支当时强有力的部队。这是第二步增实。试问:曾国藩的良好基础和名声,以后怎能不取得成功?
3、不惧失败,勇敢向前,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衡阳到武汉,八个月里,湘军多次溃逃四散,受朝廷讥讽。多处伤痛使曾国藩蒙羞,但其不自暴自弃,终于取得武汉。来到江西,从咸丰五年到咸丰十年的五六年里,战势一直低迷。这期间,曾国藩又受到多处的责骂,被朝廷冷落了一年多,身心俱疲,简直都要自杀。面对一切,曾国藩坚持住了!一切痛苦自己担当,把所有的痛苦变成复仇的动力。决不屈服,倒下了再爬起来。能忍常人难忍之事,必然有非常人的雄心。怎能不获得最后的胜利?
4、减少人为的阻碍,向目标迈进。朝廷很难调动湘军,但曾国藩一纸手令,部属千里驱驰。湘军的私人化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防因此产生的负面影响。1,满人统帅湘军。让满人当政,满人的私家军队,必然会消除朝廷的想法。
2,对待下属同僚要友善。当做下属的时候,要有上级扶持;当做上级的时候,要有下级拥护。曾国藩正是抓住了这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取得了下级的一致好评。3,安定后勤,使家人不添麻烦。普遍的现象就是,做了大官,家人以公谋私,曾国藩叫人家杜门谢客、莫管闲事。
4、不居功绩,淡化光环。功高震主,自身难保。曾国藩多次对家人说,自古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人不多,因此他写下了曾国藩家书。他的家信,为什么公告于世人?为什么家信中总是他希望衣锦还乡,向往田园?曾国藩看得透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亡、走狗烹。曾国藩身居高位,不被权势迷惑,才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三、曾国藩对后人的启迪 分析历史,看望未来。读史以明智,以史为鉴,可以正得失,曾国藩的事迹发人深省。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从前曾国藩被伟人论,如今曾国藩被百家讲坛等等权威媒体论。为什么提起曾国藩人们总是津津乐道?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该从中学习些什么呢? 1出身高低并不影响以后的成功。曾国藩生在农村,却不能掩盖他的光芒。而曾国藩的行为也激励了毛泽东,杨昌济曾对他说——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为勉之。对其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当代大学生更要向毛主席一样,无论出身高低贵贱,我们都要坚持不懈,朝着梦想迈进。2全面的修身提高修养是很重要的。曾国藩五岁读书,二十二三年应试教育,从道光二十一到道光二十七年,这六七年的时间里,曾国藩更是在翰林院,遍读先辈大家著作,学问和人格的提升,为他日后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每个时代都不乏出类拔萃的人物,或天赋禀艺,或绝顶聪明。我们总是为看到身边器宇不凡之辈而倍感欣赏。而不论是谁都有一定的经验、知识的奠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好本职工作,修身养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学曾国藩的一生,让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3低调做人,开放做事。曾国藩一生,做事从不遮遮掩掩,让人心服口服。而他更是低调做人,谦卑退让,不露锋芒。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浮夸炫耀。他的行为别人称赞。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事物发展总是沿着正弦式曲线变化,不会用永远的在基准线上,也不会永远的在基准线下。也就是说当事物达到最高点时,必然会下降的自然规律。因此,曾国藩总是低调做人,总接近至高点,而又不走进禁区。这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无论做人做事,当我们在最低谷的时候,不自暴自弃,排除万难,力争向上;当我们在最高峰的时候,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谦卑低调,游刃有余。不以物喜,不以自悲,也还是我们大学生应该磨练的。修身储才、看准机会、不惧失败、勇敢向前,曾国藩用他的一生塑造了其真谛。他虽然出身贫贱,但并不自暴自弃,二十多年的读书生涯,所造了他左右逢源的人格特征,低调做人,光明做事,更是他延续成功的良好方式。他曾国藩,虽不是伟人,但确有一位伟人的美好品德。曾国藩虽死一百三十多年,但今天提起他,人们还是津津乐道,更值得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各方面的才华,修身养性。上天只会把机会赐予有准备的人!在充实了自己之后,步入社会,不求抓住所有的机会,但求抓住最适合的机会。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抓住适合的机会,展现自己。冥冥之中,你就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人生的失败有很多,一次的失败,不代表永久的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自己,成功近在咫尺!学曾国藩故事,报己一生长志!
唐浩明,主要著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湖南文艺出版社、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台湾黎明文化公司出版
《朴素——庄子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载《华中师范学报》1984.4.
第五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论文材料
三、关于仕途。曾国藩对于仕途之体验,可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他从四品直至封侯,是清代以文人身份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仕途顺畅,应该说是人生得意之事,难免有为保持既得利益和位置而有结党营私之事。但读他的家信,他认为宦海艰险,应及早登岸,结交的朋友也宁缺毋滥,逢年过节,每日只去一家赴宴,不像他所说的有些官员每日赴宴四至五桌。在军中时,从开始带兵就立志不私吞一分军饷,在那样的年代和氛围中,难能可贵。在书信中也教予弟弟如何以宽严应对悍将。真是中国传统的内方外圆之人啊。
换做一个时代,曾国藩的高度达到者寥寥,学习他的志趣、做人、韬略,使自己在大千世界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另外信中提到对兄弟们的要求中的“研几”也令人感触之深。曾公提到的研几的意思是认真对待瞬间的念头,细微小事,好的记下来,不好的也记下来用来批判自己,来达到灵魂的净化。身居要职事务繁忙的曾国藩几乎每天写这样的日记,这真让我深感惭愧。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从小发愤图强,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对人对己坦坦荡荡,每日自修、自正、自省、自律,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贵有志,但“志”对于人来说,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目标,要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要切实去践行它。
《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到了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悟到一个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码,更触摸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他认为读书要“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讲究“志、识、恒”,鼓励其弟“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教育家人“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悉心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勤劳、谦逊、戒骄、宽容、节俭、坚忍、自强,在其家书中屡屡可见,言之切切、诲之谆谆。人们常说,子孙有用,留钱没有用;子孙无用,留钱也没有用。令人感慨的是,曾国藩身为朝廷重臣,手中实权在握,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再三叮嘱家人要力行节俭以不致亏空,可谓用心良苦。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
无意中看到一本好书---《曾国藩家书》。反复阅读后深有感触。借此处,对照日前流行的西方传来的领导学做一个简单对比。
管理中的领导学,一般来说企业的领导者有三项关键任务:战略、人和组织。战略,决定一个企业要做什么,如何做;组织,决定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架构;人,具体实施战略。现在,企业领导者都醉心于战略,却忽视了人,而实际上,“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这就是曾国藩之道的核心。
修身立志:
曾国藩强调的领导之道大多目光向内,即自我管理,是中国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修身与气势庞大的治国、平天下相比显得简单,事实是一旦真正实行起来,它远比战略困难得多。正人先正己,曾国藩上承三省吾身的教诲,下启自我批评的风气,时刻不忘修身养德。他的修身功课主要为诚、静、谨、恒。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他从三十一岁起,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称为《过隙集》,“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不但内心反省,而且努力改正。《过隙集》刚写到第九天,他便猛省从前与某人结仇怨,错在自己当初“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当晚他即到某人住处“登门谢罪”。长谈之後,又请吃饭。从此前隙尽释。自此曾国藩时时反求诸己,处处修德养望,在人格、声望等几方面,为日后的绝大事业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推恩施惠
从管理的角度来思考曾国藩。曾国藩的领导方式有着更多的传统智慧,有很多朴素的真理蕴涵其中。他常说,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己想建功立业,则先让别人建功立业;自己想兴旺发达,则先让别人兴旺发达。这样的说法也许太过世俗,但却是真理。中国社会中的成功之道是合理的上下之道。上即“向上推恩”,下即“向下施惠”。,向上推恩,意即:有功劳的时候,要懂得将功劳往上推;才能获得上司的信任。上司会认为你不贪功,是可辅佐他的可用之才。他就会认为你是他培养出来的。从此容易信任有加。同时领导人士也要懂得“向下施惠”,将恩惠布施给下属。把功劳让给下属,他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必然会助你成功。因为你的下一步成功,也就意味着他下一步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曾国藩对待资深下属,做法就很独特。在创办湘军之初,他为维护内部完整统一,对另立门户者坚决抵制,但等他做大了,天下人才趋之若骛时,倒对“另谋发展”者予以支持了。这种情况下的“推恩施惠”的做法很值得今人玩味。
育才识才:
管理学者曾总结,“领导即教育”。很多成功的领导者,譬如韦尔奇和格罗夫,无不把教育当成他们的主要工作,并投入大量的时间从事这项工作。在教育上,曾国藩无疑是个杰出的领导者。他的幕府就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他既是军政长官,又是业师;幕僚既是工作人员,又是学子。他的弟子回忆道,“在营中时,我老师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在幕府中,一般幕僚都尊曾国藩为师,从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到学术观点、文学理论,以至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曾国藩的影响。关于识才,曾国藩说,选将才必求智士、严士、劳士。也就是说,挑选将才,必求智略深远之人,而且必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他还认为,人才靠奖励而出,即便中等之才,若奖励得法,亦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则往往停滞于庸碌不能自拔。种种事实证明,曾氏的人才观是成就大业的基础。
事过境迁,虽然百十年过去了,但是曾国藩文集中反映的文化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依旧具有顽强的活力。曾氏用入世精神以办实事,体老庄以寄闲情,由中国文化中培养见地,从传统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凭自我奋斗,立大志,修炼人格,以大气度做事,以收敛态做人,认准目标,时常保持一种宁静如水的心态。这些积极的处事之道,时至今日,仍然会有借鉴意义。
曾国藩一个书生带兵,却打败了不可一世号称百万之众的太平天国,成为晚清中兴之名臣.纵贯曾国藩的一生,真的是坎坷啊.他说提倡的治心说为后世人所收益,刚柔相继.咸丰皇帝委任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练民团以剿灭当地的匪患.可是曾国藩却募勇成兵,并最终出省参加剿灭太平天国.曾国藩白手起家,到手握数十万湘勇,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曾国藩可以明白了.在曾国藩刚刚起兵,就有了岳州之败,靖港之败,岐山被围.在岳州战败后,曾国藩兵率兵5000余偷袭靖港,差点全军覆没。曾国藩兵败跳水自杀,结果被自己的幕僚李元度所察,派人救之.此后湖南舆论迭起,有上奏弹劾曾国藩的,有上书建议遣散湘勇的,个中流言纷纭不止。栖身与高霞寺的曾国藩.觉得时世太乱,而人性有太坏,要成就一点功业却要这么的难。而就在此后不久,曾国藩的好友,也是湘军系统的高级将领胡林翼在湖北六溪口战败,独身漂泊于六溪口的孤舟上,其中的凄凉只有他们才能体会.曾国藩在面对咸丰的不信任,依然忠心效力。进入江西后,湘军数年处于客军虚悬的地位,军饷粮草得不到正常的供应,与地方藩司督抚的摩擦时有发生。
就在湘军渐渐步入佳境,步步告捷的时候.湘军高级将领劝进曾国藩自立为帝也在点到为止的进行.一天胡林翼前来拜访曾国藩,并赠送一联: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大叫好.就在胡林翼该别时留有一纸条于几上,赫然写着:江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呼?曾国藩发现后,惶惶将此撕成碎末.左宗棠更是写联劝进,曾国藩却改了左宗棠的联,使其意思大变.就在攻破南京后,一天晚上,湘军三十多的高级将领纷纷涌入帅帐,曾国藩明白他们的来意,就问九帅到了吗?曾国荃到后,曾国藩端坐在帅位,黑着脸不说话,湘军将领看到主帅如此,也是不敢说话.过了很久,曾国藩写了一联后退到内室.联上写着: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众将看了有摇头的,有点头的,有叹气的,有流泪的,表情不一.曾国荃看到大家如此说,今天的事就到这吧,以后大家都不要再提了,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我曾九顶着.在众多劝进派里,劝进最厉害的要数以为姓王的经学大师了,他认为<春秋公羊传>主在于拨乱,经术结合当以纵横天下.恰恰太平天国的起义给了他机会.他在寻找能拨乱之人.而曾国藩就是他最佳对象.结果次次曾国藩都是礼仪有加,却不听其劝进.他在他第三次使纵横计失败后大骂曾国藩不识抬举.民国后,这位王老先生在经历了清亡,袁世凯复辟败亡等重大历史事件后,终于对当年曾国藩不自立为帝的决定有了变化.后来有位珍藏了曾国藩的: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的朱老夫子前来要王老先生写注评.“难道真的有这联吗?今日以前我只知一半,今日以后乃全知,吾老矣.微君相似,几不知文正之所以文正,左老三之所以左老三.”沉思片刻,既欣然命笔,另书一联曰:花鸟总知春浩荡,江山为助意纵横.书毕,对朱老夫子说:“吾不敢著磨于文正联上,以重污文正.另书一联,记文正之大,且以志吾过.”这就是当年那个以霸才自居的王老先生最垂老始悔的一幕.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显赫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身后,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曾剃头”“卖国贼”的恶名。每当读到曾国藩被太平天国的将士们打得一败涂地溃不成军,作为湘军最高统帅的他,两次跳入长江欲为满清王朝“殉节尽忠”时则喜出望外。读到湘军攻破天京(南京)城大肆屠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又蹙眉拍案、余恨绵绵。由此对曾国藩的形象,正如历史教科书上说的那样,是个双手沾满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鲜血的刽子手。后来又翻阅了张笑天先生撰写的章回小说《太平天国》,觉得曾国藩治军很严,对部下对被俘的太平天国将士,有礼贤下士、屈己待人的一面,在和农民起义军多次战场正面交锋中,运筹帷幄的战略战术超过太平天国的很多将领。他属于大清朝的中兴良臣贤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儒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中国衰朽的过程,后人多半想不明白曾国藩如何由一个文人变成一个有赫赫军功的湘军统领;为什么在湘军盛世时却要解散;为什么一个传统的理学家却开拓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先河;为什么在“天津教案”中要如此做法,使自己处于沦落的境地。
掩卷长思,近来对这位历史人物反复研究与推敲,我对曾国藩的人生及其功过有了新的、属于自己的认识。把他看作是一个自律甚严、有社会责任感、有理想、有抱负、忠于朝廷、思想开明的“马上书生”,可能更接近于真实的曾国藩。“应变而起,唯变而生”。以42岁的不惑年龄,曾国藩组建湘军时表现出了“治国平天下”的强烈信心。人处天地之间,生逢乱世,当有所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曾国藩身上,我还看到了这句名言。今天,我再一次看到了曾国藩的忍与坚持。什么是可变之变呢?曾国藩解散湘军时,我想他真正明白的楷模,在其任黄埔军校校长时,就把《曾胡兵书》列为必修科目。
《曾国藩家书》,细细阅读很觉有味,可圈可点处很多。全书分四卷九个内容,分别为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军和为政。纵观全书,隐隐约约、星星点点地透视出这位从湖南湘潭偏远的小村荷叶塘出来,通过科举入仕,以良吏的才干闻名于世,他致力于强盛国家之业,同时更是一位克己复礼的孔孟理学名士。虽然官至湘军统帅,后又任两江直隶总督,位居武英殿大学士高位,却终身崇尚俭朴、温良谦恭,教育家眷勿忘劳作、常思一丝一缕来之不易《曾国藩家书》,细细阅读很觉有味,可圈可点处很多。全书分四卷九个内容,分别为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军和为政。纵观全书,隐隐约约、星星点点地透视出这位从湖南湘潭偏远的小村荷叶塘出来,通过科举入仕,以良吏的才干闻名于世,他致力于强盛国家之业,同时更是一位克己复礼的孔孟理学名士。,在家书的字里行间他提倡黎明即起、每天读书、学习、静坐做学问,夜不出门并身体力行,处世确实不同凡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戎马倥偬、异常动荡的环境下提出了做人的“八本”“三致祥”,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和老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教育部下、家人用平常心态面对生活,以积极心态看待事物,以从容有序的在家书中一再教育和告诫子弟立德、立业与立言的三者关系,其中着重强调立德最难,而曾国藩本人却做到了立德的一个相当高度的境界。心态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