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记者训练方法
小记者、小主持人的口才是主持节目的第一要素。如果在教学中要求中小学生对口语表达与交流基本规律的领会和把握好,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并能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这就能对培养学生口才,特别是培养小记者、小主持人的口才,是有很好的效果。就目前中小学生的状况来看,笔者以为,小主持人的口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更新思想,练就说话胆识
由于以前口语交际并非在教学和考试所要求之列,长时间被人忽视,在老师和学生两头都没有形成重视的习惯,更不敢自我表现。因此,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小小记者、主持人的口才素质,首先要师生更新思想,提高学生说话的意识和胆识。要认识到思想胆识应是口才表达的前提条件。
很多小朋友不敢和不愿开口发言,这就难以重点培养和发现人才。因此在开展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初始教学阶段,首先必须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1、改变应试观念,明确训练利得。
长期以来,语文的中考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改变应试观念,首先要向小朋友大力宣传口语训练的利得,让他们真正懂得善于口语表达的好处。如,口语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途径,口语流利,下笔也就通畅;口才是为人处事的诚实招牌,话说得得体有水平,就反映出人高尚的修养、素质和知识水平等,从而获得办事的效率、成果;口才出众,更是有条件被选拔和成为广播电视的节目小主持人„„
2、剔除传统思想,树立长远意识。目睹社会上和电视里的口语竞争场面,特别要让中小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口才的效应。指导中小学生大胆参与广告宣传、竞聘自荐、人才招聘、主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明白眼下竞争的舞台、竞争的社会的人才不仅要会演会干,甚至要的是会说。
3、卸下害羞面子,形成口语氛围。第一次口才交际活动最是关键,要很好地反映出活动的吸引力。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口才交际活动,如“模拟记者采访”“学生焦点问题辩论”“产品推销模拟表演”“外出采风”等。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彻底的卸掉学生口才表现中的害羞心理。
通过有序的阶段性的思想意识的培养,逐步使中小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选拔,特别是广播电视主持人的选拔,是十分注重“口试”的一面。学生阶段,如果还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将来成个“未开口,脸先红”,说话语无伦次,吞吞吐吐的“人样儿”,试想,那样近乎口吃的人,能走进信息竞争,人才竞争的社会吗?
二、加强训练,夯实表达技能
叙事、议论、抒情、说明等方面的口才锻炼无非是培养口才的良好途径,朗读、讨论、交流、演讲、辩论等也是培养的基本训练方式。只有牢固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才能进行系统的触发自己创造性的口才表现。
叙事口才的训练,可从朗读开始。平时有意识的选些简短故事让朗读。朗读虽不能代替叙事,但朗读的准确音调、适度音量对叙述是很有帮助的。文学作品的朗诵,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有助于饱含情感的口才培养。坚持复述文章一段时间后,或对文章故事加以口头续编或改编,或自己口头再创造新编故事,或提供资料再进行创造性的口头叙述,只要情节合理,任凭增枝加叶,浮想联翩,只要能把故事讲完整就好就行。表扬他们口头表达的优秀作品,推荐其上台演讲,再让大家相互评点,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2、议论性口才训练
议论口才训练,可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当口语议论有了基本水平后,再鼓励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解,指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看问题,多角度发表个人见解。结合平时组织的辩论赛,开展专项辩论,主题最好选择少儿自己十分关注的焦点,如“老师与学生是上下级关系,还是朋友关系”“雷锋精神今天还在吗?”“一堂好课应该是怎样子的?”之类的。
议论口才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要做到随口而出,即兴而说,还须要进行特别训练。让每个人“因人悟理”的发表议论。结合讨论或辩论活动,有目的的教小记者进行比较评析,锻炼议论口才。通过讨论性、辩论性、竞争性的议论,不仅了提高了小记者的议论口才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小记者随机应变的口才素质。
3、口语抒情训练
口语抒情能做到“自然”,可先选些精彩的片段朗读背诵。只有背诵多了,口语抒情表达才会自然,感情流露才会真实。而后,可以再设置一定环境加再以训练,如在国旗下抒发爱国情结,在烈士墓前作简短纪念演讲,在交游景点时即兴赞美,在假节日里向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诉说心里话„„训练多了,口语抒情表达才会真正感人。
4、说明性口才训练
说明性口语要求说得准确,让人听得清楚明白。训练说明性口才可从身边熟悉的物体说起,如篮球、羽毛拍、黑板、教学楼„„,开始时允许他们出错出笑话,而后加以纠正。在纠正中要有意识的使小记者认识到说明性口头表达很重要的是准确性和顺序性。训练中鼓励他们作经常性的交流,经常性的互评。零.点时.光
培养和提高小记者的口才综合素质,还必须在以上的基本功训练之后,再引导给他们进行特殊性的口才技巧训练以及附加表演的口才训练,从而能展现出幽默含蓄诙谐等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才风格。平时让小记者人多关注名人的口才表达,设置一定的环境里让小记者模仿和创造性的表达,并在同学中交流表演。
总之,小记者人的素养,口才是关键。培养和加强小记者的口才素养,一定要在训练当中,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努力训练口才表达的基本功,尊重和学习他人优秀的口语表达技巧,提高随机应变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做到说话文明,感情自然,应对敏捷,仪态大方,表演自如。
第二篇:小记者采访
小记者采访
训练目的假如我是一名小记者,我将如何采访,如何提问?
训练方法
采访时记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小记者在采访的时候,首先要学会与采访对象打交道,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会配合采访。其次要学会提问,提问的时候,我们不要一次问很多问题,最好一次就问一个问题。经常做采访练习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实践练习
采访主题:采访一个小朋友的假期计划
采访示范:
小记者:我们认识一下好吗?
小朋友:好的,我是第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xxx。
小记者:你今年暑假有旅行计划吗?
小朋友:妈妈答应暑假带我去黄山。
小记者:这是你第一次去黄山?
小朋友:是的。我总是听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想黄山肯定很美。
小记者:现在很多小朋友暑假都安排上辅导班或兴趣班,你有计划吗? 小朋友:我没有安排针对应试的辅导班,但我有一个口才训练的兴趣班,因为我喜欢演讲。暑假时间很长,把兴趣和游历结合起来对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小记者:谢谢你接受采访。
小朋友:不客气!
第三篇:美术小记者
第十九课美术小记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
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组织采访活动:
1、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用文字形式表达。
2、照片(待冲洗)。
3、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七、课后反思
新《纲要》指出:“活动的开发和创新的基础是对学生需要和兴趣的了解,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现实生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开发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具有趣味性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本活动正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全面的拓展。
第四篇:小记者培训资料
小记者培训资料
第一讲 主要内容:
1、什么叫记者?
记者就是指采访新闻事件和写新闻报道的专职人员。包括编辑、采访、评论人员。
记者可以归类成很多种,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常用的分类标准:
从采访和报道的对象上划分,记者可以分为新闻记者、体育记者、娱乐记者等许多种。
从采访和报道的形式上划分,记者可以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
从采访和报道的范围上划分,记者可分为国内记者和国际记者。
在做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应该始终坚持四个字:“客观拷贝”。简单地说,就是要坚持“三忠”原则——第一要忠于事实,第二要忠于历史,第三要忠于公众。这样,才能够能做到原汁、原味、原样地拷贝事实真相,完全真实地报道被访内容。
2、什么叫新闻?
顾名思义,新闻就是能引起人们重视的新鲜事。但既然身为小记者,我们可就得学会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新闻”哟,因此请大家记住这个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吧。比方说,昨天,我们班级的张小红同学由于见义勇为智擒歹徒,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钦佩。那么,张小红同学智斗歹徒的事不就是“新近”发生的“真实”的“新鲜事”嘛?!因此,大家不难总结出,“新闻”这个概念包含了“新近”、“事实”和“报道”三个最主体内容,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课后作业:
在报纸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则新闻细细地品读。第二讲 主要内容:
新闻中地“五个W”和“一个H”是什么?
记得刚开始学写作地时候,语文老师就乐呵呵地告诉我们说:“其实写作文跟解数学题目一样,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地。”记叙文的三大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基本可以撑起一篇完整的作文。
其实新闻写作也是这样哟!
19世纪中期,由于电信技术不够发达完善,发报经常中断,新闻记者为尽早将新闻的基本内容发往报社,于是发明了一种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集中于导语部分的体裁,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到了1898年,美联社总经理斯通更明确地提出了,新闻包含“五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此外还有“一个H”——How(如何),有了这些基本内容,就能大致构成新闻报道了。
实际上,这六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好像构筑了一个框架,小记者只要在它们的基础上再加些必要的描述,便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至少合格的新闻作品。大家可要记住喽,这六个基本要素事吧事实叙述清楚的最起码的条件,是构成新闻体裁的必需要件,它是新闻规律所决定的。
课后作业:
1、分析报纸新闻中的六要素。
2、写一句话新闻,要求包含六要素。
小记者培训-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三、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小记者去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小记者去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采访,就是了解情况,采集材料,调查访问。怎样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呢?
首先,要掌握采访线索。要知道你去采访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掌握采访线索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学校或班级的黑板报和墙报上寻找;可以从同学、家长或社会一些人的闲谈中发现;还可以从一些材料中获得,等等。掌握了采访线索,才能有目的地采访。
其次,要熟悉有关材料。你有了采访线索,知道采访对象以后,就要尽可能地找些有关的参考材料。例如,你去采访一位优秀学生,要尽可能知道这位学生的年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大概有些什么事迹等。有了这些材料,采访时才能顺利进行。
还有,要制订采访提纲。也就是要有一个采访的计划,包括;需要了解什么情况,提些什么问题,什么地方要追问或详细了解;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还要找哪些人谈话,等等。对这些问题,尽可能拟得细一点,到采访时,可以不断变动,随机应变。
以上的准备工作做好了,采访时就心中有数,采访效率就会提高。怎样做采访笔记
我们每次去采访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在没有录音机的情况下(就是有录音机也要做简要的笔记),光凭自己的脑子是不可能全记得住的。因此,采访的主要内容必须当场用笔记下来。做采访笔记要注意做到--记具体
谓记具体,不是把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像录音机似的记下来,而是要记下他所说的具体内容。譬如人名、地名、数字和事实经过等等。有的内容要当场问清楚,如人名和地名不仅要问音而且要问字,避免写出同音不同字来。有些数字,对方口头谈了,还要反复核对准确。对有关的事情经过也尽可能记具体些。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事实千万不要只记个概况,印象,要不,写成文章就容易出问题。
记原话
采访对象所说的能反映他思想的关键语言,要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不要经过自己改造、概括后再写上笔记本。因为人物的语言大都是有生活气息、有个性的,比我们概括的要精彩得多。记下原话还有助于事后对人物谈话内容的分析和判断。人物谈话时的姿态、口吻和气氛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也可以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时参考。
记疑难点
采访中,总会有疑难之处,这些疑难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要向读者说明的重点,首先要问明白,然后记清楚,事后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如果疑难问题一晃而过,待到写稿时,才发现没有弄清楚,不得不又要去补充采访,这就费时费力了。
另外,采访要做到口到、耳到、眼到、手到、脑到、边问、边听、边看、边记、边想。特别是要边记边思考,不能只顾记录,不开动脑筋。一般在采访时就要开始考虑写作的问题。哪些材料要深挖?哪些细节要多问?哪些数字要核实?哪些观点要反复问证?这些都要在采访时,边记边思考,才能心中有数。
采访笔记要及时整理,时间久了,感觉和记忆就会打折扣,有些当场漏记的,及时通过回忆还可作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采访作用,写好稿子。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深山里,有人发现—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的老师。原来,这个班里举行下一堂别开生面的考试:把试卷改成了写有题目的彩色纸条。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题目,答对了大家为他挥动小红旗,答错了还可以“选题目、;这位小记者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报道《快乐考试》。报道写得好,是因为线索发现得好。
怎样才能发现新闻线索呢?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第一要注意重大事情的预告。比如,校长宣布准备表扬一批优秀少先队员。这就是新闻线索,可以循此追下去。优秀队员是谁?他们有什么动人事迹?深入采访,就可以写出很好的人物典型报道来。
第二要注意周围人们的议论。能引起议论的事,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事,也是尚未被大家了解的事。一位小记者听到有人议论“某某同学被公安局叫去了”,就此追下去,得知是这位同学协助警察破获了一个大案。于是,他采写了一篇很好的报道。
第三要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事出有因,变化标明着发展。变化的背后往往藏着新闻。一个同学上课迟到了,浑身足泥,裤子也撕破了。小记者及时采访,原来这个同学在脏水管道里救出了一个小女孩,他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报道。
作好准备,选好采访对象
有了新闻线索,要去采访,事前要有准备。
首先,要掌握背景材料,就是要把与此线索有关的情况尽可能多的了解到,有文字材料的要用心阅读,这样采访时能够多方面地提出问题。
其次,要列一个采访提纲,就是要把采访哪些人、对每个人提什么问题、观察哪些现场、索取哪些实物和照片等都力求心中有数。
再次,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准备好采访本、录音机、照相机。如果需要当事人签名或寄语,要准备笔和纸。
有了准备后,还要选准采访对象。如果采访一个人物,采访对象就是当事人。如果采访个事件,采访对象可能是几个人。这些人中有主要的,有次要的。
不管是哪一种采访,最好都采用先“外围”后“中心”的办法进行。可以先找那些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再找当事人。这样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比如,采访一位获得科学发明专利的同学,先不采访本人,而是先采访他的辅导老师、好伙伴、家长。评委等。
这些人不是当事人,谈起别人来比较随便,容易把话题展开。小记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事情的概貌,了解到当事人更多的情况,更好地丰富自己对当事人的提问。当然,采访外围只是手段,采访当事人才是目的,应当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采访当事人上。
要有高质量的提问,是采访的主要方式。新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提问得到的。
提问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一,要抓住要害。采访开始,小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采访对象,让对方非常清楚你的采访意图,以便配合。
交谈起来,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应当让他广泛地谈。采访当中,小记者仔细听,发现了重要内容,要在脑子里(或采访本上)记住它,谈到一个段落,再对这些重要内容做进一步采访。如果对方离题很远,扯起许多与主题不相干的事情,小记者可以巧妙地把话题拉回来。第二,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方才好回答,才能讲出细节。比如采访一位数学竞赛冠军,如果你张口就叫:“请问,你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他可能一时很难回答。如果改问:“你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对数学发生兴趣的吗?”他可能回答:“我小时候老去买酱油、醋,一次算帐时……”于是讲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提问中,忌讳问那些”你高兴吗?”“一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话。
第三,要代读者提问。新闻报道最终是要给读者看的,所以小记者要体会读者想知道什么,站在读者的位臵提问。此时,把记者、采访对象、读者三方面交融在一起,仿佛促膝谈心。这是一种“近距离交流”,其境况十分美妙。
第四,深挖细节。细节,是人物思想和品格的生动表现。没有细节,就没有报道。
细节,有时表现在动作上,有时表现在语言上。有时甚至表现在表情上。采访时,要抓住细节多一些提问,甚至请采访对象把当时的情景重新表演一番。
当然,细节不是枝节。不要抓住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枝末叶,当成细节而不厌其烦地提问。
采访是—门很深的学问,小记者要好好地学习研究它。
校园记者培训内容一:做一名合格的校园记者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记者?学生记者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是许多学生记者关心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学生记者,就要做到“五个学会”,才能获取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新闻。
一、学会交往,首先要把人际关系搞好,只有认识的朋友多,新闻线索才多。
二、学会观察,学生记者要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人和物,经过思考、分析、判断是否有有价值的新闻。
三、学会聆听,除了每天看电视、听广播外,还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从中挖掘出能反映人思想动态的新闻。
四、学会欣赏,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欣赏自己,还要去欣赏别人。
五、学会记忆,在生活中要学会运用形象记忆法进行记忆。
不仅要学会这些,还要具有外向的性格、优秀的沟通能力,能以平淡的方式打消对方的戒备或恐惧感,良好的性格也不可缺少,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心比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校园记者也应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是非分明。校园记者是做舆论宣传工作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应该十分鲜明。在学生的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校园记者应该旗臶鲜明地予以反对,大力提倡积极的东西。
二、知识丰富。因为知识就是一个人的通行证,只要有知识,才能克服人生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校园记者所写的新闻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对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报刊、听广播、看电视、收集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校园记者对各方面知识不求专与深,但一定要了解,以免在写稿中出现知识性错误。
三、高度敏感。当今社会的信息很多,但这些信息不一定都能够构成新闻。校园记者要能敏锐地发现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及时发现那些重要的、新鲜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紧追不舍,这样,才能采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四、吃苦耐劳。当学生记者也是非常辛苦的,一分辛苦,才能有一分收获。因为好新闻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需要学生记者自己去挖掘。参加采访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两位学生记者,白天采访会议代表,晚上写稿至深夜,非常辛苦,但他们都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五、广交朋友。学生记者要广交朋友,因为朋友越多,新闻窗口就越多。这些朋友有你的同学、小伙伴,也有老师、家长,还有大记者。有许多新闻线索,朋友会及时、主动提供给你的,缺少朋友是当不好学生记者的。
六、勤奋写作。面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学生记者写出的报道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写作基本功不一样所造成的。学生记者要勤奋学习,坚持写作,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校园记者培训内容二: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新闻是作为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是记者从大量的浩如烟海的事件中筛选出来的,这种选择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是新闻敏感。没有新闻判断和敏锐的观察力,很难扑捉住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碰到好新闻也可能失之交臂,可以说新闻敏感对一个记者来说就是一件必备的常规武器,取胜的法宝。那么如何能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呢?
(一)关心国家大事
作为一名校园记者应该比其他同学更关心国家大事,因为这是由校园记者的职责所决定的。你只有了解国家这一时期的大政方针,才能找出宣传这一方针的主题,挖出新闻线索。比如,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确定了党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等,而你对这些一无所知,只关注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或小型活动,肯定写不出能引起编辑同志感兴趣的文章来。
(二)关注自己身边小事
关心国家大事并不等于不关心身边小事,而且对身边小事更应该关心。这两种事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只有了解了国家大事,你才能知道自己身边的哪些小事值得关注,才能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去挖掘身边小事中的新闻。比如中央下达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通知,那么下边是怎么做的,同学和家长有什么反映,我们很容易了解到,而且也是报社急需了解和反映的,所以你写的稿件就很容易被采用。再如,中央工作重点转移到注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学生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些什么贡献,学校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活动,都是很好的新闻线索。如果你有了宣传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识,就很容易抓到新闻。
(三)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一条好新闻的产生离不开思考。有时同样一条新闻线索,有的人只从表面现象予以一般性报道;有经验的记者或通讯员经过深入调查、思考,会写出很有份量的新闻。比如,《大学生落户小岗村》在安徽省政府广电节目评选以及全省好新闻评选中相继获得了一等奖,它之所以如次成功就在于勤于思考,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紧密贴近当前新农村的形势,也特别符合党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
(四)学会抓住“新闻眼”
我们常说画龙点睛,这里的“睛”就是龙的眼睛。我们写新闻也跟画龙一样,也要有眼睛,有一个最引人关注的点,当学校记者要学会抓住这个新闻眼。光有好的思路并不是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就成功了,有些时候,在采访的过程会有一些新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是事先没有料到的,那么就要有所取舍、有所把握,看它对采制的新闻作品是否有帮助,或者新情况的出现能否成为新闻作品中的一个闪亮的“新闻眼”;接着就是必须要考虑这篇报道如何开篇。拿《小岗村新村民》为例,大学生去小岗村发展,去做农民,这本身虽然是一个新鲜的新闻事件,但是从中央到省里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了,再加上采访是滞后的,需要寻找一个新闻亮点,否则报道就会平淡。他们的采访是从小岗村农民卖蘑菇开始的,因为小岗村的农民以前从来没有种过那么多的蘑菇,更没有品尝过每天能卖1000元钱的喜悦。这样的好事情是怎么来的?他们的蘑菇是怎么种出来的?他们又是怎么卖出一个好价钱的?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体现小岗村来了三名大学生之后的变化。在他们当时看来,小岗村的农民把蘑菇一车车的拉去卖,将大把的钱高兴地装进口袋,这就是“新闻的亮点”,他们把它放在了报道的开篇。
同样,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如盲人运动会、城里姑娘下乡办托儿所、女教师打“的”追捕抢劫犯等等,同学们都能找出其中的新闻眼来。
(五)学会利用新闻线索
作为校园记者,因为活动空间的限制,接触外界的面终究比较窄,更多的时间还是在班里,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班里的同学,所以学会利用新闻线索很重要。比如,课间休息时,留心一下学校的橱窗、校园壁报;广播时间注意聆听学校的通知或表扬的好人好事。同样,学校科技活动中哪位同学又有了什么新的小发明,学校里哪位同学在什么比赛中得了大奖等等,都可以顺藤摸瓜。只要做个有心人,不愁抓不到新闻。还有一个笨方法,就是在发现了新闻线索又怕自己忘了的时候,及时找张纸记个题目,提醒自己,放学后有时间再做调查整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教训,当时发现了新闻线索,因为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后一忙,时过境迁就忘记了,使很多好的新闻线索从自己的眼前溜过去,这是很可惜的。
(六)新闻是“跑”出来的
这里说的“跑”是指深入实际,不辞辛苦地采访。做一名校园记者实际是很辛苦的。每天既要和其他同学一样要学好功课,完成好作业,同时还要时常考虑着自己准备采访的对象。这不像是写作文,都是在课堂上凭着自己的回忆,写一次活动、一件有意义的事。每一条新闻的背后都能看出记者的辛劳。还是举送瞎信的这个例子吧。有一名通讯员为了写好这条新闻,亲自跟着同学们跑了四五个钟头,十几里路,不知爬了多少层楼梯后才写出仅有几百字的小通讯。由于是自己亲自跑出来的,很有切身体会,所以这条新闻使人能够感受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感情交流,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消息、一条新闻,而且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七)学会挖新闻
有些新闻是明摆着的,有人称为是会议新闻、活动新闻,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活动,新闻单位都要派记者去采访、报道。这些对于我们校园记者来说,机会终归很少,而大量的需要我们报道的,也是我们校园记者有着得天独厚条件,是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从那些表面看来似乎毫无新闻价值的线索中挖掘出来的有价值的新闻。前边提到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只有你平时关心国家大事,又了解学校近一时期的工作,把握住各新闻媒体这一时期的报道要点,注意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哪怕只是微小的变化,找出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就有可能挖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八)新闻也需要策划
在实际新闻工作中,经常需要设计、策划一些好的活动,经过实施形成新闻,有些活动策划本身就是新闻,而且是非常有影响的新闻。像同学们都比较了解的“希望工程”、手拉手地球村环保活动、暑假调研活动等,都是设计、策划出来的,后来成为有影响的新闻。
我们同学不管是开个班会,还是开展校园活动等,都要凑到一起出出主意,如果你经过了校园记者的培训,头脑里多少有了一点新闻意识,那么,你一定能给大家出个好主意,然后带领大家去实践,使你策划的活动成为新闻。比如前边举过的例子中:给瞎信找“家”,暑假调研活动,校园记者报道祖国各地新气象等都是策划出来的活动,后来都成了新闻。相信同学们经过校园记者的培训,再加上脑勤、腿勤、嘴勤、手勤,一定能成为一名很有前途的记者。
总而言之,新闻素材是需要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去挖掘的,作为学生记者,只有时时关注校园动态,学会鉴别各类消息的价值性,有一定的预见能力才能拥有“新闻眼”,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校园记者培训内容三:如何做好采访
(一)人物采访时问什么问题好
为一名记者,人物采访是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熟能生巧,从事记者工作多年的人,采访过各种类型人物的人,也能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高质量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包括他的性格和为人,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提问准备,还要尽可能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网络等渠道多获取一些资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确采访主题。记者在采访中要围绕采访主题提问,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那么究竟怎么提问呢?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三、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采访对象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
四、记者在遇到采访对象隐晦的问题时,可以采取迂回式提问的办法,避开正面提问而从侧面深入。比如,一个名模的成功受人注目,她成功的背后更引人关注。但这类问题她们是不会正面回答的。于是在采访时我们不去就事问事,而是从侧面了解她、观察她,从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中看出她的处事之道。人物采访中关于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比如采访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就要比较专业一点,那样才能和被采访对象拉近距离;当遇到被采访对象文化比较低、表达能力比较差时,记者要有耐心;当遇到被采访对象说话跑题时,记者要想办法引导他回到正题等等。总而言之,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素材,记者所有的采访技巧都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
(二)如何写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臵,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三)校园记者采访技巧
从采访同学、老师到采访市长、各种局长,都是需要技巧的。
一、了解被采访人背景
找新闻材料没什么可讲的,下面我们切入正题--想要采访谁,先要了解谁的背景。采访大人物找背景好办,可采访小人物就得自己来了解了。为什么说它重要,因为要是XX刚刚吵过架,你突然问他:“最近心情怎样?”想必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二、选好地点、时间
校园记者由老师带队集体采访时不用担心这个,但如果是私人采访就得考虑考虑了。一般在周末下午,或是上午8-11点左右都可以吧。时间地点同样重要,不要选择人家正困的时候大吵大闹,那样的话你什么也问不到。
三、注意语气!语气!语气!
上面两条都是在采访没有开始的时候进行的,这一条可是在采访中必备的了!采访时一定要语气温柔,给人亲切的感觉;采访大人时要处处表现出尊重、礼貌,这样才能让你获得最想要的内容。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在采访中要掌握被采访人的心理,平和的时候多问,情绪不好的时候少问。
(四)校园记者如何进行现场采访
每次采访的要领。
第一,胆子要大。作为一名校园记者,要牢记,好的文章是“七分采,三分写”,所以你要很好地完成采访任务,一定胆子要大。经常看到一些校园记者第一次采访时忸忸捏捏,看到陌生的采访对象不敢凑上前去。你到外面采访,就代表我们校园记者的形象,你以一名校园记者身份采访,是件光荣而又神圣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表现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第二,要有礼貌。在采访别人之前,先说:“你好,我是某某基地的校园记者,我可以采访你吗?”或者说:“你好,打扰一下,我是某某基地的校园记者,我可以问你一些问题吗?”等等,只要校园记者说了这句话,就是一个采访的突破口,下面的对话就很顺其自然了。在采访的时候,还应该面对着采访人,脸上带着微笑,采访本托在手里写字,表示对别人的尊重。采访结束后,要对被采访人说:“谢谢!”或者说一些客气的话。实践采访过程中,很多校园记者不注意这些礼貌的小细节,往往会有损校园记者队伍的形象,校园记者们要切实在实践中注意这些礼貌问题。
第三,要带着“问题”采访。实践中,我们的记者们都很会提问。比如到麦迪格采访,有校园记者问得很好,比如说:“麦迪格优于其他产品的依据是什么?”“框架镜为什么会比其他产品效果差?”这些问题,既是校园记者写作的热点话题,提的问题质量越好,活动主办方就越满意,我们的活动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在采访前,校园记者们,一定要在脑子里想五个以上的“问题”,这样,你就很自信地、很轻松地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否则在采访对象面前,你就会“冷场”,当然了,这样采访当然是不成功的,你的文笔再好,也写不好采访类的文章;
第四,在写稿时,除了清晰地再现采访的场景,最好融入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百看不厌。
希望,各位校园记者,多主动出去采访,锻炼自己的胆量。相信,如果你做校园记者成功了,那你以后干大事也会成功的。校园记者培训内容四:如何写好新闻稿
第一、积累新闻素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大学生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第二、选好新闻题材。
新闻素材经选择的、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第三、找准新闻角度。
角度,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此外,要写好新闻稿,大学生记者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当然,这些新闻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新闻的注意事项
1.导语要尽量以主句开头
2.导语要尽量以主动语态和直陈旬开头
3.导语既要短粹,又不能失去重大事实和生动的细节 4.导语中出现的意见、批评、指责、威胁、预见、警告、建议、信仰、呼吁等应立即归属于新闻来源 5.客观描绘,避免明显的主观意见 6.避免在导语中给出人物的全名 7.使用具有强烈色彩的富于动感的词汇 9.在导语中强调反常因素 10.尽量使导语地方化和时新化
(消息要考虑到新闻的接近性,一条新闻越有接近性,其新闻价值就越高)
怎样写采访提纲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小记者规章制度
(1)每月必须投新闻稿至少两篇。
(2)多看报纸,多听新闻,多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有好的素材做到及时记录并汇报。
(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每一个小记者都必须做到的,要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撰写成新闻稿。
(4)小记者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后,要协作完成任务。
(5)若所写新闻稿被校及其他报纸或电视台录用,将会获得相应的奖励。
(6)新闻不可编造,篡改,并且一定要保持它的新鲜度。(7)新闻稿一定要以客观的态度去写,不要用主观的个人意见去看待整件事。
(8)开会尽量不缺席,如果实在有事,一定要请假。(9)采访时注意礼貌用语和举止文雅,要及时调节现场气氛。(10)采访时注意佩戴好小记者证,先向被采访人表明身份,不要急着采访。
(11)上课请假必须和老师联系,获得同意后方可。
(12)每名小记者都享有采访校内各级人物的权利,但必须要在被采访人同意的情况下。
(13)每次布臵的作业要认真仔细的完成,尽力而为。(14)小记者要熟练掌握上网,编辑幻灯片等技巧。(15)遇到重要活动,不可以互相推辞,应积极参与活动。(16)每次开会都必须带好笔和笔记本。
第五篇:小记者培训教材
一、指导思想
为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强、自立的人;成为爱好多、兴趣广、有特长的人;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校开办了校园小记者社团,现有成员22名,旨在培养学生对记者的兴趣,引领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二、总目标
校园小记者社团将以活动为载体,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小记者在活动中学习、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和新闻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开阔眼界,增长学识。
三、活动方式
校园小记者社团主要以校园广播台与校刊为依托,以专题讲座和校园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
四、活动安排
第一,召开社团成员会议,提出相关要求,让小记者们尽快进入角色。第二,邀请学校老师开设培训课程,以语言沟通技巧训练、作文辅导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提高小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和新闻写作能力。内容包括文学写作、新闻采编、语言表达等。
第三,关注学校的系列活动,如军训、运动会、篮球赛、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主题班会等,及时写好通讯报道。负责校园各类社团活动的报道工作。
第四,深入学生群体,关注学生动态,挖掘学生身边的新鲜事,宣传报道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介绍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
第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架起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第六、加强与校园广播台和校刊的联系,及时供稿。
第七,组织社区采访活动,拓宽视野,提升社会阅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采访主题由小记者们根据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自己商议决定。
第八,在可能的情况下,邀请大记者来我校与小记者座谈,向大记者学习写作、采访的基础知识。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小记者们与大记者一起外出参加采访活动,锻炼小记者们的综合能力。
一、了解记者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记者呢?用一句话概括的话,记者就是从事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专业人员。
小记者也是记者,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记者,因为小记者都是学生,而不是一种固定的职业。这里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小记者的含义:小记者就是专门为少儿报刊、少儿电台或电视、校黑板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等进行采访报道的学生记者。
据说是在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城。当年在威尼斯的商人特别多,由于商业的发展和生意上的竞争,出现了专门采访和出售政治、行情、船期等手抄新闻信息的职业,这就是最早的“新闻记者”。在我国,1872年《申报》创刊后,才有了记者这个职业,到民国初年,职业记者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以黄远生、邵飘萍为代表的优秀新闻记者。“五四”运动以后的现代的著名记者还有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他们为我国当今的新闻记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000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把11月 8 日中国记协成立日确定为“记者节”(1937 年11 月 8 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国记协的前身)。
二、对小记者能力的要求 能力一:观察能力强
学会观察,是采访和写作的基础。通过观察,小记者可以发现许多事物的真相,为接下来的采访和写作铺垫基础。一个秋日,一位老师问大家,在来学校的路上发现了什么。有说发现落叶的,有说发现蚯蚓的,还有说发现了雨中的伞格外美丽。一位同学与众不同,说发现在来的路上,一边是正在拆除的低矮平房,一边是正在施工的摩天大楼。同样是发现,后者的发现更具有意义,可以为将要进行的采访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能力二:分析能力强
小记者在与人们打交道的时候,随时随地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遇到问题要学会分析,学会解决。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一路上,大家观察到好多的事物,但是如何区分哪些内容可以去采访写成稿件,哪些内容不能去采访写成稿件,哪些内容不能去采访,更不能写成稿件,这就需要很好的分析和
判断了。缺乏分析的能力,就不知道要写什么,而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记者呢?
能力三:写作能力强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同学常为不知道写什么而苦恼。其实要改变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你有一双记者的眼睛,就永远会有写不完的东西。频繁地采访,频繁地写作,时间长了,遇事就要写,不写手都“痒痒”。这样坚持下去,写作的能力肯定是能提高的。过去是没题材可写,是老师“强迫”自己写,而现在当了小记者,了解的事情多了,总有写不完的题材,这是不当小记者的同学永远无法想象的事情。
能力四:社交能力强
同学们通过书本学习知识,了解社会,而做小记者可以直接了解社会,锻炼社交能力。在所有课外培训活动中,只有小记者培训是最具综合效益的培训。小记者活动不仅教你怎样动口、动脑、动手,还教你如何与人打交道,当小记者是了解社会的最佳途径。因此,当了小记者,就要主动和人打交道,要会说话,懂人的心理,这样才能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有一次,一名叫童心的小记者去北京科技馆采访,身上只带了20元钱,连买门票都不够。怎么办?是回家去取钱,还是想办法进去,完成采访任务?他灵机一动,忽然想到身上带的小记者证。于是,他把它亮给了看门检票的阿姨,没想到阿姨一看乐了,说:“进去吧,好好报道一下我们科技馆,让更多的孩子来长知识、受教育。”
三、小记者的任务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分两部分谈一谈。(一)采访
1、有了新闻线索,要去采访,事前要有准备。首先,要掌握背景材料,就是要把与此线索有关的情况尽可能多的了解到,有文字材料的要用心阅读,这样采访时能够多方面地提出问题。
其次,要列一个采访提纲,就是要把采访哪些人、对每个人提什么问题、观察哪些现场、索取哪些实物和照片等都力求心中有数。
再次,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准备好采访本、录音机、照相机。如果需要当事人签名或寄语,要准备笔和纸。
2、有了准备后,还要选准采访对象。
如果采访一个人物,采访对象就是当事人。如果采访个事件,采访对象可能是几个人。这些人中有主要的,有次要的。
不管是哪一种采访,最好都采用先“外围”后“中心”的办法进行。可以先找那些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再找当事人。这样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比如,采访一位获得科学发明专利的同学,先不采访本人,而是先采访他的辅导老师、好伙伴、家长。评委等。
这些人不是当事人,谈起别人来比较随便,容易把话题展开。小记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事情的概貌,了解到当事人更多的情况,更好地丰富自己对当事人的提问。当然,采访外围只是手段,采访当事人才是目的,应当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采访当事人上。
要有高质量的提问,是采访的主要方式。新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提问得到的。
3、提问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一,要抓住要害。采访开始,小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采访对象,让对方非常清楚你的采访意图,以便配合。
交谈起来,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应当让他广泛地谈。采访当中,小记者仔细听,发现了重要内容,要在脑子里(或采访本上)记住它,谈到一个段落,再对这些重要内容做进一步采访。如果对方离题很远,扯起许多与主题不相干的事情,小记者可以巧妙地把话题拉回来。
第二,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方才好回答,才能讲出细节。比如采访一位数学竞赛冠军,如果你张口就叫:“请问,你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他可能一时很难回答。如果改问:“你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对数学发生兴趣的吗?”他可能回答:“我小时候老去买酱油、醋,一次算帐时„„”于是讲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提问中,忌讳问那些”你高兴吗?”“一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话。
第三,要代读者提问。新闻报道最终是要给读者看的,所以小记者要体会读者想知道什么,站在读者的位置提问。此时,把记者、采访对象、读者三方面交融在一起,仿佛促膝谈心。这是一种“近距离交流”,其境况十分美妙。
第四,深挖细节。细节,是人物思想和品格的生动表现。没有细节,就没有报道。
细节,有时表现在动作上,有时表现在语言上。有时甚至表现在表情上。采访时,要抓住细节多一些提问,甚至请采访对象把当时的情景重新表演一番。
当然,细节不是枝节。不要抓住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枝末叶,当成细节而不厌其烦地提问。
(二)写作
1、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2、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3、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4、新闻写作遵循“五个W”和“一个H”原则
记得刚开始学写作地时候,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其实写作文跟解数学题目一样,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地。”记叙文的三大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基本可以撑起一篇完整的作文。
其实新闻写作也是这样。
19世纪中期,由于电信技术不够发达完善,发报经常中断,新闻记者为尽早将新闻的基本内容发往报社,于是发明了一种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集中于导语部分的体裁,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到了1898年,美联社总经理斯通更明确地提出了,新闻包含“五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此外还有“一个H”——How(如何)
为了及时向同学们反映校园最新动态,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学习部特此成立了小记者社团。由于工作需要,现对小记者工作计划作了初步安排,具体内容如下:
1、小记者负责采访工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报道学院及系的各项活动。
2、针对各项活动提前做好采访准备,做到采访有针对,有重点,以同学们所关注的话题为主。
3、每周三中午1:00为小记者例会,进行一周的总结和工作安排。
4、每次采访完毕后,及时地整理采访记录,在校园内进行报道。
5、有采访任务时必须按时到,有事提前请假,无故三次不到者取消小记者资格。
6、每周二晚收看校园生活,总结经验,从中及时发现并改正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
作为一名小记者,应及时反映校园新闻,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报道。所以要求所有小记者要以身作则,以一种认真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来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xx中心小学的办学宗旨及精神指标,丰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扩大文学视野,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促进全校学生文学素质和个性特色的发展。
二、活动目的
1、激发我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研究问题的热情、习惯与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展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语文素养;
2、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知识的宽松环境,使他们的个性不受压抑,能够充分展示出过人的才华,并促使他们在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进步,为终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作文方法技巧,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
三、任务要求
1、定期开展各种对每个小记者(社员)有益的专题知识讲座(如请《晋江经济报》的专业记者进行专题培训,请具有文学专长的专家、老师开展文学类讲座)。
2、通过记者站(文学社)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文学新秀。
3、把读书、文学欣赏、练笔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
4、创办社刊《雪莲花》,每学期出版一次。
5、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体编委会成员指导下开展好各项文学活动。
6、积极吸收和扩大记者站(文学社)成员队伍,定期召开小记者(社员)大会。
7、记者站(文学社)建立Q群,每个成员每个礼拜务必上Q群一览,关注相关通知,并积极配合各项活动。
8、无特殊情况,每学期安排一次记者站(文学社)的采风活动
9、表现优秀的成员,期末将荣获“优秀文学之星”的称号。
四、活动主要内容:
1、经典诵读:以《论语》《孟子》《陋室铭》《唐诗宋词》《世界名著》等经典文学名著为主,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下扎实的古文底子。
2、文学欣赏:推荐一些优美的古今中外的名篇,学会欣赏其中的意境,学习其表达方法。
3、指导阅读:相比大阅读而言,对小记者(文学社成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建立精美的读书笔记本,借此带动班级的读书活动。
4、写作指导:在Q群里进行各种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小说、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5、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社会实践中寻找源泉。
以上活动大部分都会在雪莲Q群里进行,所以每个小记者(社员)都要定时关注Q群里的相关消息。
小记要懂得知识:
教学目的:
1.让小记者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
2.学会播报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训练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掌握选材的技巧。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
记者,很多同学都很羡慕的职业,自已也想当个记者,好让自己写的文章、拍的照片登在报纸上,让自己的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看到,那该多神气呀。可是,当个记者并不简单,除了日常的学习任务外,还有参加社会活动、发现和报道新闻的责任,而且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写的文章要经得起千百万读者的审阅,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所以,你如果有这个美好的愿望,从现在就要努力,了解当一名记者的职责和应具备的条件,培养自己的新闻意识,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你才能从今天的小记者,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这一课将向你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即什么是新闻,新闻的体裁、基本要素和如何积累写作材料、选材等。
二、学习新课。
一、什么是新闻
(一)、什么是新闻
大家好!今天我首先和大家来讨论关于“新闻”的概念。有人说——“新闻就是新鲜事。”
有人说——“人们最想知道的新鲜事就是新闻。” 也有人说——“被报纸报道出去的就是新闻。”
西方人才逗呢——“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对“新闻”下过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其中美国《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博加特曾有趣的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但最简洁概括普遍认可使用的是陆定一下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新+事实+报道)这里有三个“要点”,一个是“新近发生”,一个是“事实”,一个“报道”。这是把握什么是“新闻”的关键。
1、新闻首先应该是“新鲜事”
新鲜事一定要新奇,要是过去大家从来没听说的事情。如果都发生过许多次了,人家再听起来就不会感到新鲜了。大家可以看下面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新闻:
1、上学路上,我看到了一个老爷爷领着一只狗走过。
2、昨晚的月亮格外亮。
3、今天上午学校来了许多成人记者,来采访一个36岁还来补小学课程的阿姨。
4、我爷爷小时候经常爬树。
5、从昨天开始,我校学生课间可以喝上一碗热豆浆了。
第一件事不是新闻,如果老爷爷领着一只大老虎那就是新鲜事啦;
第二件事也不是,除非连续数个月人们都看不到月亮,此时月亮出来格外亮可以说是新鲜事;
第三件事是新鲜事,因为36岁的阿姨还来补小学的课程,又吸引了那么多的记者来采访,肯定不一般;
第四件事不是新闻,爬树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新鲜事的,除非他爷爷现在每天还爬树; 第五件事应该是,因为据我们小蜜蜂侦察到的情况,过去小学生课间能喝上热水都不简单了„„
2、新闻还要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 “新近发生”,是说新闻发生的时间,表现在事实发生或被发现的时间上要新,而不是历史,一般来讲,新闻越新越好。
新闻还要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记住,越是新鲜的事情,越是早一点告诉读者或是听众、观众、越能吸引他们。
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让大家判断一下哪个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哪个不是?
1、天上正在下雨,并且还伴随着5级的风。
2、路上的车跑得飞快。
3、昨天我们班得了8面流动红旗。
4、我们学校正在铺塑胶跑道。
5、去年的这个月我家买了小汽车。现在,让我来看看你的回答是正确呢?
第1件事,虽然是正在下雨刮风,是正在发生的事,可是这不属于新鲜事啊; 第2件事,路上车跑得飞快,只要是没有超过标准时速数倍,也不属于新鲜事; 第3件事虽然是昨天发生得,但距今天并不遥远,也可以看作是新近发生得事情;
第4件事是正在发生的新鲜事,铺塑胶毕竟是从来没有的事,又是正在进行的工作,所以这是标准的新闻;
第5件事如果发生在最近,在一定的范围说应该算是新闻,在更大范围内就有算不了什么了。因为现在家庭买车的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正确答案:第3、第4件是,别的都不是。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它们都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
“新闻是事实”不是我们写作文,更不是自己随意编纂的故事,它必须是客观事实,而且不能都是鸡毛算皮,应该是社会共同关注的事情。我们新闻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3、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是新闻,必须经过报道出来的才能称之为新闻,即“报道”,指选用恰当的新闻体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传播。
以上三个方面是构成新闻定义的基本内容,缺一则不能构成新闻。作为一名小记者,因为受到年龄和校园环境的限制,所以,报道的内容常常是发生在校园内的新闻,是大多数同学都关心的新闻,也有人管这们的新闻叫做校园新闻。
例如:北京××小学的小记者就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的问题专门采访了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爷爷。这一消息很快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小记者报》和《北京教育报•小学生专刊》等多家新闻媒体上见报。在当时,这条消息是新近发生的,是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这条消息是事实,不是虚构的事情;而且,以新闻形式报道了出去。所以,符合新闻的条件,是一条新闻,而且是一条好新闻。
(二)、新闻的几种写作体裁
前面提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发生后,要选择恰当的新闻体裁加以报道。那么新闻体裁有哪些呢?如何选择这些新闻体裁呢?这些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里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在这里只简单地告诉大家,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来信来电、特写、综述、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
我们知道了新闻的定义和几种写作体裁,还要了解一条新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简单概括起来,新闻的要素就是五个W和一个H。即“什么时候”(when)、“哪里”(where)、“谁”(who)、“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这跟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一回事的。写新闻必须具备这六个基本要素,否则就不是完整的新闻。
三、学会播报身边新闻。
1、每天都在发生,生活中到处都是采访线索,只要我们小记者擦亮双眼,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很多现有的新闻。下面请同学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与人以新闻的形式进行简单播报。但有个要求必须围绕今天学的新闻的定义及六个基本要素进行播报。
2、学生播报,集体纠正,教师指导。写 作 材 料
一、写作材料的来源
1、在读书中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章、积累写作技巧)
2、自己的生活经历。
3、诗句、名言、歌词、故事、童话、谚语、歇后语等
二、积累素材主要方法有三条:
1、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做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2、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3、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我们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
三、如何选材
1、选熟悉的材料
2、选真实的材料
3、选典型的材料
4、选新颖的材料
5、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课后跟踪训练
一、下面你认为是新闻的在括号里打“√”,并说说理由。
1、上学路上,我看到了一个老爷爷领着一只狗走过。()
2、昨晚的月亮格外亮。()
3、今天上午学校来了许多成人记者,来采访一个36岁还来补小学课程的阿姨。()
4、我爷爷小时候经常爬树。()
5、从昨天开始,我校学生课间可以喝上一碗热豆浆了。()
6、天上正在下雨,并且还伴随着5级的风。()
7、路上的车跑得飞快。()
8、昨天我们班得了8面流动红旗。()
9、我们学校正在铺塑胶跑道。()
10、去年的这个月我家买了小汽车。()
一、新闻采访时提问的三种方式
一般说来,提问可分为三种形式:开门见山、启发引导和激将法。
(一)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就是单刀直入地提出想要问的问题,直截了当的说明自己的要求。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外事人员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顺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
(二)启发引导
不同的采访对象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遇上因口才、性格等原因采访时常卡壳时,记者可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侃侃而谈。它不从正面直接发问,而是从侧面或其他方面绕一下,然后再回到中心上来。这种形式适合三种不同的人,一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二是不习惯于接受采访的采访对象,三是有特殊隐衷不便谈的采访对象。
(三)激将法
激将法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提出刺激性问题引起采访对象重视,并且让对方无法回避,非要你马上说出清楚不可的方法。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这个提问方式,在校庆采访中最好不用,因为一旦把握不住分寸,容易招来校友反感。
运用上述三种方法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有:
(一)创建良好的氛围
气氛融洽的采访,对双方来说是一种乐趣。因此,和访谈对象沟通前,记者应当准备一些幽默开心的事情,问些你知道采访对象很喜欢谈的问题——提问时从对方的兴趣着手,能更快打开话匣子。另外,提问尽量适应采访对象的职业特征,不说外行话。
例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杨淑英有一次去采访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李健吾先生。李老却以“我这个人不求名,不要人宣传”的冷漠态度拒绝了她。尴尬中杨淑英猛想起李老是法国文学的研究专家,当时北京正举办的法国电影周里恰恰有部传记片《莫里哀》,她马上转变话题,向李老请教莫里哀的有关问题。李老的兴趣顿时来了,从而谈起了他的译注、工作等情况,在和谐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中,使采访圆满完成。
(二)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采访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要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和不同的被采访对象,事先想好有哪些问题要问,哪些问题必须问,哪些问题可问可不问,该如何问,事先设想好采访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准备好应对的预案。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始终以我为主。
有一定采访经验的人都知道,不管你事先准备有多充分,到真正采访时,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出乎我们的意料。这种时候,我们就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善于抓住对方回答中的新线索、新疑问,继续提问。有人说,好记者都是穷追不舍的人,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三)简洁、通俗、具体
记者对每个要提问的问题,事先应当精心设计、推敲,宜短不宜长,宜通俗不要复杂艰涩。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结果好不容易获得的提问机会就此溜走。
提问要做到具体,有逻辑性。具体是指问题要“小”,有细节,可答复;逻辑性是指问题都要说到点子上,提问的前后要有连贯性,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在采访过程中,最忌说套话、空话、大话,问题切忌笼统、含糊、无思考价值。
小记者培训教材
多读课外书,多和陌生人交往,多写作文,开阔视野,了解社会„„”
当小记者应具备的条件
一、是非分明。小记者是做舆论宣传工作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应该十分鲜明。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小记者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大力提倡积极的东西。
二、知识丰富。小记者所写的新闻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对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报刊、听广播、看电视、收集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小记者对各方面知识不求专与深,但一定要了解,以免在写稿中出现知识性错误。
三、高度敏感。当今社会的信息很多,但这些信息不一定都能够构成新闻。小记者要能敏锐地发现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及时发现那些重要的、新鲜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紧追不舍,这样,才能采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如有位小记者采写的《小白露打赢了官司》,就是从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这一角度写出的新闻稿件。
四、吃苦耐劳。当小记者也是非常辛苦的,一分辛苦,才能有一分收获。因为好新闻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需要小记者自己去挖掘。开封市参加采访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两位小记者,白天采访会议代表,晚上写稿至深夜,非常辛苦,但他们都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五、广交朋友。小记者要广交朋友,因为朋友越多,新闻窗口
就越多。这些朋友有你的同学、小伙伴,也有老师、家长,还有大记者。有许多新闻线索,朋友会及时、主动提供给你的,缺少朋友是当不好小记者的。
六、勤奋写作。面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小记者写出的报道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写作基本功不一样所造成的。小记者要勤奋学习,坚持写作,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培训活动内容:
按照全国青少年小记者培训活动指定教材培训大纲,对小记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了解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办报及摄影的基本知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小记者冬、夏令营活动;采访科学家、名人、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与各界成功人士对话;走进军营;征文、演讲、摄影、小主持等比赛。培训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创业精神;
2、培养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5、培养孩子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6、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能力;
7、培养孩子策划、组织能力和责任感;
8、培养孩子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培训活动方式:
1、以金水杉、阳光社为阵地指导学生采访、写作、编辑、办报、摄影等;
2、学生集中培训,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教学,组织学生开展采访活动。
3、组织优秀小记者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
4、每个小记者按培训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
04-11-19
与人的交往
与人初次结识,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你必须把握好你的言谈举止。
一、平等与尊重
在美国,工作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例如,为开车的司机JIM有咨询方面的硕士学位,一个教师助理是市长助理,校长秘书还到餐馆里端盘子,他们都并不认为有
失面子。在美国,人与人之间是非常平等的。03年12月16日晚上,学校校董请来自中国的学生到他家作客,校董和他的夫人非常友好、客气,平易近人。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了美国人与人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二、表达与倾听
你去拜见某人,又不知他是否会理睬你,你可以对他讲第一句话:“很抱歉来打搅你!”或“我想占用你的一点时间,行么?”对方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倾听你的谈话,尊重你的意见。
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联系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
与人交谈时尽可能地推销自己。当别人想要与您建立关系时,他们常常会问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你的回答平淡似水,比如只是一句“我是一位电脑公司的一名职员”,你就失去了一个与对方交流的机会。比较得体的回答是:“我在一家电脑公司负责软件的开发工作,主要开发一些简单实用的软件程序。平时闲暇时,经常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并且热爱写作。”在短短的几秒钟的时间里,你不仅使你的回答增添了色彩,也为对方提供了几个话题,说不定其中就有对方感兴趣的。
在社交活动中,如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作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如:“我是李海星,是新兴文化公司经理,我和您一样也是个球迷
你非常活跃,喜欢表现自我,有时会显得说的太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关注他人,因此在沟通时应当少说并且要学会倾听,多考虑别人的兴趣与需要,这样你才会更受欢迎。
聆听别人讲话,必须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同时还要辅以其他的行为和态度,不少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人际关系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聆听技巧:
1.注视说话者,保持目光接触,不要东张西望。
2.单独听对方讲话,身子稍稍前倾。
3.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频频点头。
4.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他把话说完。
5.适时而恰当地提出问题,配合对方的语气表述自己的意见。
6.不离开对方所讲的话题,但可通过巧妙的应答,把对方讲话的内容引向所需的方向和层次。
三、主动与真诚
根据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别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对自己感兴趣的。因此,要想赢得别人,与别人友好相处,就应做交往的始幼者,处于主动地位。增强与人交往 的自信心。态度与行为。
多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因为重要的场合可能会同时汇聚了自己的不少朋友,利用这个机会您可以进一步加深一些印象,同时可能还会认识不少新朋友。
四、理解与宽容
好出风头”、“好表现”,这是最常见的非议。当别人不理解时正确的态度是:”理解万岁",先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这是从我做起的第一步。具体而言,遵循如下次序来解决问题:
一.承认别人不理解的现实。
二.尊重别人的不理解,认为它总有一定合理性。
三.尽可能了解别人为什么不理解。
四.采取让别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让其理解。
五、态度与行为
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你不要过于谦卑,不要总以为只有谦虚才会给人好感,过分谦虚既会叫人感到别扭,也会不知不觉地让自己置于卑下的地位。
人际交往的绊脚石:人与人交往,并非处处是坦途。有时候,你会被你亲手搁置的“石头”所绊倒。一个人,要想赢得人际关系的绿色环境,就应时时处处反省自己,摒弃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从而使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心胸狭隘——让你郁郁寡欢 目中无人——随时会跌倒 轻信他人——让你懊悔不已
眉毛能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如舒展眉毛,表示愉快;紧锁眉头,表示遇到麻烦或表示反对;眉梢上扬,表示疑惑、询问;眉尖上耸,表示惊讶;竖起眉毛,表示生气。
眼睛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在社交场合交谈时,目光正视对方的两眼与嘴部的三角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但凝视的时间不能超过4、5秒,因为长时间凝视对方,会让对方感到紧张、难堪。如果面对熟人朋友、同事,可以用从容的眼光来表达问候,征求意见,这时目光可以多停留一些时间,切忌迅速移开,不要给人留下冷漠、傲慢的印象。
嘴巴可以表达生动多变的感情。如紧闭双唇,嘴角微微后缩,表示严肃或专心致志;嘴巴张开成O形,表示惊讶;噘起双唇,表示不高兴;撇撇嘴,表示轻蔑或讨厌;咂咂嘴,表示赞叹或惋惜。
人们交往时,手势是语言的最好辅助,如翘起拇指或鼓掌表示钦佩、赞扬;连连摆手表示反对;握紧拳头表示愤怒、焦急;招手叫人过来,挥手表示再见或叫人走开;搔头表示困惑,用力挥手或拍额头表示恍然大悟。
一般说,表达感情时,脸部和手脚动作总是密切配合的,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学会察颜观色,又要善于利用体态语言表达情感,那样不必多说话,也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