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有理数

时间:2019-05-15 04:1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有理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有理数》。

第一篇: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有理数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有理数

初一是初中三年的一个基础年级,打好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文为大家推荐了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

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

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 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应 用 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 , ,0.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十二、课后练习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的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更多参考内容请及时关注本网站。

第二篇: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之一,《标准》中强调: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 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本节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虽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5、—9(6);(—11)—7

(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讲评(—9)(6)—(—11)—7

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 6 11—7

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 6 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教师纠正)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负9正6正11负7的和或负9加6加11减7)

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2、判断式子—7 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二)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9 6 11—7

(三) 巩固练习

1、—4 7—4=—___—___ ___

2、6 9—15 3=___ ___ ___—___

3、—9—3 2—4=___9___3___4___2

4、— — = ___ ___ ___

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学生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

2题抢答

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讨论后回答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 7 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教案中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吸取经验。-

四、学情分析

702班学生:61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5人。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小学六年,使用的是原来的教材,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五、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六、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制定了初一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仍然以伊春市“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打个翻身仗”的总体工作目标为指针,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为工作中心,力争让已经经历了一个学期中学生活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力争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有所提高,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培养数学尖子,尽量控制不及格人数。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经常性的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经历了一个学期的中学生活,在其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已经初步拥有。但是有一部份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鉴于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继续做到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仍然按上学期的分组方式,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继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继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3.3角的度量 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习1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同年级同学科前列。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

(—2)×3=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

(—3)×2= ,

(—3)×1= ,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

;(2)

;(3)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投影)

(1)乙数比x大5;(x+5)

(2)乙数比x的2倍小3;(2x-3)

(3)乙数比x的倒数小7;(-7)

(4)乙数比x大16%?((1+16%)x)

(应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解答本题)

2?在代数里,我们经常需要把用数字或字母叙述的一句话或一些计算关系式,列成代数式,正如上面的练习中的问题一样,这一点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在代数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叙述的一句话或计算关系式(即日常生活语言)列成代数式?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例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

(1)乙数比甲数大5; (2)乙数比甲数的2倍小3;

(3)乙数比甲数的倒数小7; (4)乙数比甲数大16%?

分析:要确定的乙数,既然要与甲数做比较,那么就只有明确甲数是什么之后,才能确定乙数,因此写代数式以前需要把甲数具体设出来,才能解决欲求的乙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的代数式为

(1)x+5 (2)2x-3; (3)-7; (4)(1+16%)x?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最后,教师需指出:第4小题的答案也可写成x+16%x?

例2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和的2倍;

(2)甲数的与乙数的差;

(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

(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5)乙甲两数之和与乙甲两数的差的积?

分析:本题应首先把甲乙两数具体设出来,然后依条件写出代数式?

解:设甲数为a,乙数为b,则

(1)2(a+b); (2)a-b; (3)a2+b2;

(4)(a+b)(a-b); (5)(a+b)(b-a)或(b+a)(b-a)?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此时,教师指出:a与b的和,以及b与a的和都是指(a+b),这是因为加法有交换律?但a与b的差指的是(a-b),而b与a的差指的是(b-a)?两者明显不同,这就是说,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句子里应特别注意其运算顺序?

例3用代数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数;

(2)被5除商m余2的数?

分析本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被3整除得2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3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n的数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数是几?如何表示这个数?商2余2的数呢?商m余2的数呢?

解:(1)3n; (2)5m+2?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接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自我提高

首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材料,完成自己的教研课题。在备课、讲课,还是在讲评练习中,发现问题及闪光点要及时进行小结。有机会多到外校去听课,学习其优点及新理念。经常与教研员及三中、安林的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信息。

其次,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应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激励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注意扬长避短,坚持岗位练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必然落实于热爱学生。

爱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理解信任他们,并严格要求他们,勤奋学习。

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别的教师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阅读有关的书籍与刊物,了解先进的教育方法,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加强理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并在学习的同时,要做好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自身素质。

总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设计理念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2)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各种概念并合理运算。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2×2=22

第4格: 8=2 ×2 ×2=23

第5格: 16= 2 ×2 ×2 ×2=24

……

63个2

第64格=2×2×······×2=263

二、乘方的意义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为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质量兴校,素质强校的目标,特制定了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特别是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从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习近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平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平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1、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共有学生36人。本届学生刚刚完成小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本届学生上学期数学成绩不甚理想。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我认为本学期最主要的工作是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他们可能还固守之前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长此下去将会对后继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学法上的指导。其次,我们知道七年级的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学生往往不会适应,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这学期我要重视我讲课的方式,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向其他教师学习。

二、教学常规

这学期我将积极学习,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学案的实用性设计,并积极地使用电子白板使学生更加形象化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在课堂内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特别是前几天听了张老师的一节八年级的数学课,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七年级的课程不能像小六那样细到每一个小细节,应该讲求精讲多练。

三、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第三篇: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设计理念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2)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各种概念并合理运算。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2×2=22

第4格: 8=2 ×2 ×2=23

第5格: 16= 2 ×2 ×2 ×2=24

……

63个2

第64格=2×2×······×2=263

二、乘方的意义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1、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律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5)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通过由数的加减过渡到整式的加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

(2)难点: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四)单元教学思路及策略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3)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抓住重难点、加强练习。

(五)学生学习易错点分析:

(1)忽视单项式的定义,误认为式子 是单项式。

(2)忽视单项式系数的定义,误认为 的系数是4.

(3)忽视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误认为3a的次数是0.

(4)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是单项式。

(5)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的次数是7.

(6)忽视多项式的项的定义,误认为多项式 的项分别为 .

(7)把多项式的各项重新排列时,忽视要带它前面的符号。

(8)忽视同类项的定义,误认为2x3y4与-y4x3不是同类项。

(9)合并同类项时,误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

(10) 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

(11)两整式相减时,忽略加括号。

(六)新教材和原教材的知识体系区别:

原教材:

新教材:

由图表可以知道新旧教材一些不同的地方: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

旧教材大概用三个课时完成“列代数式”的学习,而我们新教材淡化了“代数式”的概念,用小半节课回顾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然后直接引入单项式的概念,对于生源不太好的学校,用字母表示数的掌握可能要花多一点的时间教学。

添括号的知识;

新教材直接把这方面的知识删除,我觉得我们学校可以适当补充。

升降幂排列。

新教材是在讨论合并同类项时,以一个旁注的方式给出,我认为这个知识点还是有必要详细讲解。

(4)新教材增加“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或者学生小组动手合作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式子比数字更具一般性。

(七)教学建议:

(1)了解整式并学好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法,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而同类项及其合并是以单项式为基础的,所以,单项式的概念或意义是完成合并的关键。

(2)单项式与多项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材中先讲单项式、后讲多项式,然后概括为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对于单项式的系数,仅限于数字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这点务求仔细体会,切不可加以引申,而多项式没有系数;对于次数,单项式的次数指,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单项式)的次数,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是: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不要把常数 作为字母,单项式x的系数是1,且单独一个数(零次单项式)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对于0也是一个单项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包含它前面得符号;单项式和多项式得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3)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先把同类项分别作上记号,然后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合并后把多项式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当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后为0;

(4)什么是合并同类项中要加以注意的“两同”?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深入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又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教材中通过一个探究问题(三个填空题)的引入,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出判断同类项的 “两同”标准: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同类项至少有两个,单项式不叫同类项。

(5)其它注意事项:

①整式中,只含一项的是单项式,否则是多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当然也不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③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④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形。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

(—2)×3=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

(—3)×2= ,

(—3)×1= ,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

;(2)

;(3)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为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质量兴校,素质强校的目标,特制定了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理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经历从整数和分数扩充到有理数,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数的扩充,体会数的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正负数,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有理数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有理数的分类,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问 题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备注

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已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名学生板演

(1)把他们写出的数进行分类:1,2,3,0,-1,-2,-3,5,8,26,29,-0.5,-150.25

…………

(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3)我们所学过的整数(0除外)能否写成分数的形式?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对数进行分类吗?

问题三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书(π除外)都是有理数。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分类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先看书,回顾思考得出结论: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 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

5可以写成 ;0.3可以写成 ;0. 可以写成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不重不漏.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

如:按整数和分数分;或按正负数分等。但是要注意遗漏0的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学生通过概括得出有理数的概念.

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理解.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平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平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投影)

(1)乙数比x大5;(x+5)

(2)乙数比x的2倍小3;(2x-3)

(3)乙数比x的倒数小7;(-7)

(4)乙数比x大16%?((1+16%)x)

(应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解答本题)

2?在代数里,我们经常需要把用数字或字母叙述的一句话或一些计算关系式,列成代数式,正如上面的练习中的问题一样,这一点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在代数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叙述的一句话或计算关系式(即日常生活语言)列成代数式?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例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

(1)乙数比甲数大5; (2)乙数比甲数的2倍小3;

(3)乙数比甲数的倒数小7; (4)乙数比甲数大16%?

分析:要确定的乙数,既然要与甲数做比较,那么就只有明确甲数是什么之后,才能确定乙数,因此写代数式以前需要把甲数具体设出来,才能解决欲求的乙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的代数式为

(1)x+5 (2)2x-3; (3)-7; (4)(1+16%)x?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最后,教师需指出:第4小题的答案也可写成x+16%x?

例2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和的2倍;

(2)甲数的与乙数的差;

(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

(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5)乙甲两数之和与乙甲两数的差的积?

分析:本题应首先把甲乙两数具体设出来,然后依条件写出代数式?

解:设甲数为a,乙数为b,则

(1)2(a+b); (2)a-b; (3)a2+b2;

(4)(a+b)(a-b); (5)(a+b)(b-a)或(b+a)(b-a)?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此时,教师指出:a与b的和,以及b与a的和都是指(a+b),这是因为加法有交换律?但a与b的差指的是(a-b),而b与a的差指的是(b-a)?两者明显不同,这就是说,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句子里应特别注意其运算顺序?

例3用代数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数;

(2)被5除商m余2的数?

分析本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被3整除得2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3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n的数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数是几?如何表示这个数?商2余2的数呢?商m余2的数呢?

解:(1)3n; (2)5m+2?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接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自我提高

首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材料,完成自己的教研课题。在备课、讲课,还是在讲评练习中,发现问题及闪光点要及时进行小结。有机会多到外校去听课,学习其优点及新理念。经常与教研员及三中、安林的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信息。

其次,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应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激励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注意扬长避短,坚持岗位练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必然落实于热爱学生。

爱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理解信任他们,并严格要求他们,勤奋学习。

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别的教师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阅读有关的书籍与刊物,了解先进的教育方法,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加强理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并在学习的同时,要做好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自身素质。

总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之一,《标准》中强调: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 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本节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虽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5、—9(6);(—11)—7

(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讲评(—9)(6)—(—11)—7

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 6 11—7

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 6 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教师纠正)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负9正6正11负7的和或负9加6加11减7)

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2、判断式子—7 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二)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9 6 11—7

(三) 巩固练习

1、—4 7—4=—___—___ ___

2、6 9—15 3=___ ___ ___—___

3、—9—3 2—4=___9___3___4___2

4、— — = ___ ___ ___

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学生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

2题抢答

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讨论后回答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 7 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3.3角的度量 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习1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同年级同学科前列。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制定了初一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语文”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有可为,语文教学重之又重,语文教师责任重。因此,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学之前,我一定会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与分析,对所洁级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所洁级学生现状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方针,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三、教学设想

1、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3、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参与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书看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积累,定期在班上举办摘抄本展览,并从中推选出优秀的文章、摘抄和积累本。

2、在各课时中,把学生活动做为重点内容来安排落实,使学生限度处于动态之中,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动眼看,动耳听。

3、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讲评中来。让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广泛地征求同学的意见,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使学生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课后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样,建立的教学风气,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4、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成立互互学小组,对古诗文无法过关的学生采用“一一”,“人盯人”的办法,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筛选作业,及时馈每一次作业与考试。注重学法指导。

五、培优辅差措施

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发挥优生的优势,以优带差,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力气。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本期教学进度如下:

章 节周数安排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第1周
第二章有理数第1至5周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第6至7周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第8至13周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14周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第15至18周
期末考试第19至20周

第四篇: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本期教学进度如下:

章 节周数安排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第1周
第二章有理数第1至5周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第6至7周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第8至13周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14周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第15至18周
期末考试第19至20周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投影)

(1)乙数比x大5;(x+5)

(2)乙数比x的2倍小3;(2x-3)

(3)乙数比x的倒数小7;(-7)

(4)乙数比x大16%?((1+16%)x)

(应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解答本题)

2?在代数里,我们经常需要把用数字或字母叙述的一句话或一些计算关系式,列成代数式,正如上面的练习中的问题一样,这一点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在代数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叙述的一句话或计算关系式(即日常生活语言)列成代数式?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例1 用代数式表示乙数:

(1)乙数比甲数大5; (2)乙数比甲数的2倍小3;

(3)乙数比甲数的倒数小7; (4)乙数比甲数大16%?

分析:要确定的乙数,既然要与甲数做比较,那么就只有明确甲数是什么之后,才能确定乙数,因此写代数式以前需要把甲数具体设出来,才能解决欲求的乙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的代数式为

(1)x+5 (2)2x-3; (3)-7; (4)(1+16%)x?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最后,教师需指出:第4小题的答案也可写成x+16%x?

例2 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和的2倍;

(2)甲数的`与乙数的差;

(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

(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5)乙甲两数之和与乙甲两数的差的积?

分析:本题应首先把甲乙两数具体设出来,然后依条件写出代数式?

解:设甲数为a,乙数为b,则

(1)2(a+b); (2)a-b; (3)a2+b2;

(4)(a+b)(a-b); (5)(a+b)(b-a)或(b+a)(b-a)?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此时,教师指出:a与b的和,以及b与a的和都是指(a+b),这是因为加法有交换律?但a与b的差指的是(a-b),而b与a的差指的是(b-a)?两者明显不同,这就是说,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句子里应特别注意其运算顺序?

例3 用代数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数;

(2)被5除商m余2的数?

分析本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被3整除得2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3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n的数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数是几?如何表示这个数?商2余2的数呢?商m余2的数呢?

解:(1)3n; (2)5m+2?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设计理念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2)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各种概念并合理运算。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2×2=22

第4格: 8=2 ×2 ×2=23

第5格: 16= 2 ×2 ×2 ×2=24

……

63个2

第64格=2×2×······×2=263

二、乘方的意义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教案中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吸取经验。-

四、学情分析

702班学生:61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5人。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小学六年,使用的是原来的教材,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五、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六、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制定了初一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本学期我接受了学校交给的工作——初一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教案中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吸取经验。

四、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本期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七章:可能性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矗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

(—2)×3=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

(—3)×2= ,

(—3)×1= ,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

;(2)

;(3)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理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经历从整数和分数扩充到有理数,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数的扩充,体会数的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正负数,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有理数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有理数的分类,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问 题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备注

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已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名学生板演

(1)把他们写出的数进行分类:1,2,3,0,-1,-2,-3,5,8,26,29,-0.5,-150.25

…………

(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3)我们所学过的整数(0除外)能否写成分数的形式?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对数进行分类吗?

问题三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书(π除外)都是有理数。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分类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先看书,回顾思考得出结论: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 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

5可以写成 ;0.3可以写成 ;0. 可以写成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不重不漏.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

如:按整数和分数分;或按正负数分等。但是要注意遗漏0的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学生通过概括得出有理数的概念.

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理解.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为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质量兴校,素质强校的目标,特制定了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平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平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学内容

本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轴对称。

二、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学进度

第六章第一周---第三周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第一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二周---第三周

复习与考试第三周

第七章第四周——第六周

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第四周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四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五周---第六周

4、复习与考试第六周

第八章第七周——第九周

1、认识不等式第七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七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八周——第九周

4、复习与考试第九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第九周——第十周

第九章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1、三角形第十一周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十二周

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二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三周

第十章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生活中轴对称第十四周

2、轴对称的认识第十四周

3、等腰三角形第十五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五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语文”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有可为,语文教学重之又重,语文教师责任重。因此,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学之前,我一定会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与分析,对所洁级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所洁级学生现状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方针,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三、教学设想

1、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3、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参与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书看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积累,定期在班上举办摘抄本展览,并从中推选出优秀的文章、摘抄和积累本。

2、在各课时中,把学生活动做为重点内容来安排落实,使学生限度处于动态之中,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动眼看,动耳听。

3、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讲评中来。让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广泛地征求同学的意见,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使学生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课后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样,建立的教学风气,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4、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成立互互学小组,对古诗文无法过关的学生采用“一一”,“人盯人”的办法,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筛选作业,及时馈每一次作业与考试。注重学法指导。

五、培优辅差措施

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发挥优生的优势,以优带差,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力气。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第五篇: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为了适应新学期工作的需要,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呈现出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做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为了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科书力图突出如下特点:

1. 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 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 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 立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即“试一试”中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完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四.教学措施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布置作业做到精炼,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同时注意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规律,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010年9月

李家强

下载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有理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有理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有理数乘法法则。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经历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乘除法练习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乘除法 一、 计算 11124111、 (1.5)42.75(5) 2、 ()()() 4223523 115723113、 484、 13 1268248246665、 (81)(2.25)()16 6、 (5)(3)3(7)123 9777 11113......

    初一数学辅导有理数

    初一数学辅导有理数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初一数学辅导有理数,以备借鉴。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