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50则及译文 (学生用)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1·3)【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为政》 2·1)(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2·2)注释(1)朱熹《集注》曰:《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2)蔽,概括。(3)思无邪,原是《诗经·鲁颂·駉》中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在此篇本是无意的语音词,孔子在此借用为“思想”解。【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5】子曰:“吾十有(yî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4)
1.十有(yîu)五:十五岁。有,通“又”。2.立:站立,站得住。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3.惑:迷惑,疑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广泛听取各种意见。6.不逾(yú)矩(jǔ):不超越规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â),其何以
/ 9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行之哉?”(《为政》 2·22)
信:信用。其:代词,他。可:可以、行。輗(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軏(yuâ):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何以:以何,凭什么。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7】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3·20)注释:淫,过分。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8)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17)注释: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齐: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子曰:“君子欲讷(nâ)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注释:讷,言语迟钝。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1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5·15)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注释】⑴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考孔文子死于鲁哀公十五年,或者在此稍前,孔子卒于十六年夏四月,那么,这次问答一定在鲁哀公十五年到十六年初的一段时间内。
/ 9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11)
【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注释】⑴箪——音单,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
【1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6·18)
【译文】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注释】⑴文质彬彬——此处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多用来指人文雅有礼貌。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6·20)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6·23)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16】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fú)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6·30)
【译文】子贡道:“假若有这么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道:“哪里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哩!仁是甚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注释】⑴夫,fú,文言中的提挈词。
/ 9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17】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2)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注释】⑴识,记住。⑵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什么”的意思。【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7·16)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
【注释】⑴疏食——有两个解释:(甲)粗粮。(乙)糙米。⑵水——古代常以“汤”和“水”对言,“汤”的意义是热水,“水”就是冷水。⑶肱——胳膊。
【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rǔ)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7·19)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道:“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
【注释】⑴云尔——云,如此;尔同“耳”,而已,罢了。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7·20)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得来的人。”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7·22)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22】子钓而不纲,弋(yì)不射宿。(《述而》7·27)
【译文】孔子钓鱼,不用大绳横断流水来取鱼;用带生丝的箭射鸟,不射归巢的鸟。
/ 9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2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7·37)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24】子曰:“笃(dǔ)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8·13)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政治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注释】⑴危邦乱邦——包咸云“臣弒君,子弑父,乱也;危者,将乱之兆也。” ⑵见:同“现”。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8·14)
【译文】孔子说:“不居于那个职位,便不考虑它的政务。”
【2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9·4)
【译文】孔子一点也没有四种毛病——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子罕》9·17)
【注释】⑴舍——上、去两声都可以读。
【译文】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2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9·19)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呵!”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9·26)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 9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9·28)
【译文】孔子说:“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31】子曰:“知(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9·29)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致疑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3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2·1)
【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33】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wú)。”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2·5)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道:“别人都有好兄弟,单单我没有。”子夏道:“我听说过:死生听之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是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待别人词色恭谨,合乎礼节,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3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2·16)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3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13·6)
【译文】孔子说:“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
/ 9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36】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13·17)
【译文】子夏做了莒父的县长,问政治。孔子道:“不要图快,不要顾小利。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3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13·26)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38】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13·27)
【译文】孔子说:“刚强、果决、朴质,而言语不轻易出口,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近于仁德。”
【39】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 14·10)
【译文】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40】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14·27)
【译文】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为耻。” 【注释】而——用法同“之”。
【4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14·30)
【译文】孔子说:“不着急别人不知道我,只着急自己没有能力。”
【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14·42)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
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上层人物安乐。” 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乐。修养
/ 9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没有完全做到哩!”
【注释】⑴人——这个“人”字显然是狭义的“人”(参见1.5注四),没有把“百姓”包括在内。
【4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15·12)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15·21)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45】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15·23)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4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罢!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注释】⑴恕——“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有积极意义的道德,未必每个人都有条件来实行。“恕”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谁都可以这样做,因之孔子在这里言“恕”不言“忠”。
【4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15·27)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
【注释】⑴小不忍——“小不忍”不仅是不忍小忿怒,也包括不忍小仁小恩,没有“蝮蛇螫手,壮士断腕”的勇气,也包括吝财不忍舍,以及见小利而贪。
【48】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pián bì),友善柔,友便佞(nìng),损矣。”(《季氏》16·4)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
/ 9 初一语文——《论语》选读
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注释】⑴谅——《说文》:“谅,信也。”“谅”和“信”有时意义相同,这里便如此。有时意义有别。如宪问篇第十四“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的“谅”只是“小信”的意思。
【4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17·6)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道:“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人了。” 子张道:“请问哪五种。”孔子道:“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5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19·21)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得见;更改的时候,每个人都仰望着。”
/ 9
第二篇:《论语》68句名句及译文
《论语》名句解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译】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6.朝闻道,夕死可矣【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1.德不孤,必有邻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5.三思而后行
【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27.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3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3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
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3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4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4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 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 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4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4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51.近者说,远者来【原】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叶公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民感到喜悦幸福,使远处的人民来投奔归附。” 5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原】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5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5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5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孔子说:“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5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5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6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一定要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好用。(要实现仁)生活在国家中,就要侍奉那些品德高尚的大夫,结交那些仁义的士人。”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孔子说:“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6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6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64.道不同,不相为谋【译】孔子说:“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6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孔子说:“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6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原】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译】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6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子夏说:“每天都学习一些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或所不懂的道理,每月都不忘记所学会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6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三篇:《论语》68句名句及译文
《论语》名句解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6.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孔子说:“君子做事灵敏、言谈谨慎。”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子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孔子说:“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所以称为‘文’。”
25.三思而后行
【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孔子说:“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
3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
3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孔子说:“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4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 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4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4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5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5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6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6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64.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6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6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0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04、子曰:“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八佾第三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想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就内心省察。"
2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2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一】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译文二】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了。非道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
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47、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4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5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路第十三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宪问第十四
6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64、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6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6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67、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6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70、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72、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76、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8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8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注释:罔:通“惘”。
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译文:(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译文: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34、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译文:子贡说:过错,人们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了,人们都会仰望他。
3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译文: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
43、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论语·宪问》
译文: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实际去做的志向。注释: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惭愧),则为之也难。”即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际去做就困难了。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第四篇:《论语》十二章字词解释及译文
《论语》十二章 翻译练习(背诵)
一、字词解释:
学而时习之:按时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吾日三省乎吾身:多次
吾日三省乎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吾十有五: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越过,超过
学而不思则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一箪食: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学问和事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的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饭疏食:吃饭
饮水:冷水
曲肱而枕之:胳膊
于我如浮云:对于
....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子在川上:河
逝者如斯夫:流逝
逝者如斯夫:这,指河水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仁在其中矣:仁德 ..
二、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疑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方法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无所得;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样困苦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不好的方面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对着滔滔河水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一个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_
第五篇:常见《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
常见《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