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地图,强化记忆。例如:学习非洲的萨瓦纳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萨瓦纳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
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的开始,运用投影配合教师语言可提供一种简捷、直观的导入手段。如讲到“影响气候的因素”时,需要复习的内容较多,如果单靠教师口头归纳总结,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也很枯燥。若运用投影来展示我国气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再结合谈话式教学法,简洁明了,直观性强,效果更好。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借助投影,利用活动投影片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可制作一幅旋转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投影片作为底片,把绘有太阳光线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为旋转片,演示时转动旋转片,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中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难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巧妙插叙,激发情趣。
二、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利用生动的语言、传情的教态和板图结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
1、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1)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2)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3)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
不错。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
2、形象的描述与板图结合。如讲锋面雨带随夏季风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时,一边画略图,一边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年5月份,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趁机登陆,在南岭一带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冷暖两种气团在此交锋,这里首先进入雨季,珠江水流开始上涨。尔后,夏季风的“援兵”赶来,势力增大,于6月份向北挺进到长江流域。冷暖空气又在江淮之间交锋,势均力敌,相持摆动一个月左右,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时恰逢黄梅成熟季节,人们称这时的降水为“梅雨”。“梅雨”结束后,夏季风乘胜北进,势如破竹,于7—8月份连克华北和东北,夏季风一统神州。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冬季风不甘失败,马上气势汹汹,大兵压境。在9月份,夏季风被迫退到长江流域,10月份无可奈何地离开大陆。就这样锋面雨带随夏季风有规律地移动,造成了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而北方则开始晚、结束早的特征。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好地理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更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实践、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地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篇:高效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 科:
高级中学地理
题 目:
高效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单 位:
攸县第一职业中学
姓 名:
谢
超
群
日期: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高效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 要 高效地理课堂是针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就要求老师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那么,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既要从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又要从课内外活动等方面来塑造。课堂教学导入要引人入胜,语言要感染动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内外活动难度适合,走近生活,联系实际。
关键词 高效地理课堂 地理教学 高效 学习兴趣 培养 高效地理课堂的“高效”,指的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学习地理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地理活动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趋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孔子说;“知之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乐知之者”。可见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兴趣培养不起来,就无法是地理教学达到:效果高,效果佳,效益大这一高效地理课堂的“高效”。
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本就存在偏差,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兴趣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球和地图部分内容的认识感到很虚幻,一时难以接受,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认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培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来抓。高效地理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教学语言又是重中之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优化教学设计、巧妙导入课堂,激发兴趣
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新课的导入有很多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导入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语言上力求生动、形象、简炼;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内容上力求新巧。
(一)采用激趣式引入法:如在“地图”一节教学时由猜“容千山万水,纳五洲四海,藏中外名城,装绚丽多彩”打一地理名词引入“地图”这一课题。在“经纬网”教学中,我联系实际,采用实例激趣式引入:“在茫茫的大海中有艘海轮突然发生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邻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上空。而海洋上并没有 其它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已的位置,而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这时学生立刻作出了反应,发出了阵阵的议论声。有的说:“报出所在的地名”,有的说:“报出所在的海洋的名称”。然而这些我都否定了。最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便抢答到“经纬网”这个知识点。由此为教学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的深入铺平了道路,学生主动求知的局面也产生了,唤起了他们的激情,增加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歌曲导入法:唱歌可以说是我的特长,所以我在上地理课时我会常常逮住机会展示一下,想不到却会引起学生无比的兴趣或者说“崇拜”吧。比如在讲授台湾一课时,一首“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能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阿里山;“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寥寥几句歌词,把“东北平原”的地理位置、矿产资源、农产品都作了简单介绍。
(三)板图式导入法:我记得早在八十年代,我在一次全县的教育年会上就写了一篇“浅谈图画式板书设计”的论文,学习地理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地图,老师若能熟练地板书出当节课的地图内容,不仅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先声夺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看地图的兴趣,先入为主;更能很快的进入教学主题。
二、优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兴趣产生连锁反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这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有趣的导入上,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有趣,形成连锁反 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教学。因此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用谜语调剂学生的情绪
谜语虽小,它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却十分广泛。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魅力。同时,猜谜语又是技巧和想象的比赛。课堂上,恰当适时引入谜语,能够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如在教学中国的省级行政中心时,学生对照政区图基本熟悉了各省行政中心名称后,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了,甚至有学生在讲小话。这时我马上让学生进行听谜语猜城市名称的游戏。例如:“圆规画圆” “夸夸其谈”、“久雨初晴”、“两个胖子”、“船出长江口”等等,这些谜语一出,前面单独记图的疲劳一下子消除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猜到谜语的同学自然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未猜到的同学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了很好的启示。当然谜语不在多,在课堂出现要适时,最好教完了一个内容后出现,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学习地理的情绪。
(二)巧借古诗文,引用歌谣谚语,增加感染力
地理教学中,对有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原因,分析讲解时,学生听课时总感到有些疲劳。因此在教学时穿插一些诗文、歌谣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讲到气候受地形海拔高低影响出现垂直变化时,可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去体验。讲到地球的形状和赤道的长度时,引用毛泽东的“坐地日行 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并提问学生这里的“地”是指什么?为什么是八万里?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并且大多数同学能抢答出来。对于我国夏季风的势力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形成季风和非季风区时,便背出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次讲天气的还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哇”。“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歌谣谚语中讲到地形对河流影响时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讲锋面时用“一场春雨一场暧,一场秋雨一场寒”。所有这些诗句穿插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带给了学生平时注意阅读,养成积累知识的喜悦感。
(三)创设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
高效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这也是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情景”是指“问题”指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去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如讲到“中东”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将学生带入课堂。接着阅读一组有关中东地区近十年来战争的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我便直接提问学生:中东地区为什么多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海军是怎样到达中东地区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便自觉 的打开书本,寻找答案,并且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有的说是因为地理位置,有的说是因为争夺石油,有的说是因为争夺淡水资源,还有的也说到了宗教矛盾。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带给学生学习的趣味之外,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再如本期讲我国的行政区划时,前半节课主要是按方位顺序分区域看图认识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在这个基础上我便创设这样一个空中接龙的情节让学生去复习记忆省区。我说:“西藏人说他面积最大,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跨经度最广,内蒙古人笑了„„”然后两个一组,按我设计情景中的模式,互相仿说,学生的活动兴趣很浓,效果也很佳。
(四)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乐趣
直观教学是教师授课时把挂图、地球仪等教具演示给学生看,或者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实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经纬线和经纬度时,如果教师只凭书本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泛味,也理解不清。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动画展示和经纬网地球仪演示,并且让学生分组亲自上台边找经纬线边讲有关知识。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在相互学习中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经线、纬线的定义、形状、长度、表示的方向以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难点的知识得到了解决。为后面章节的学习铺平了道路,让学生轻轻松松走进每一堂地理课。
三、优化地理课堂内外活动,展示地理课的趣味性,彰显学生能力
地理兴趣的培养,还应结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内外 活动。地理课堂活动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进行,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条件自行设计。例如讲完中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复习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幻灯进行省区轮廓动画拼图游戏。没有多媒体的话可让学生用纸剪拼省区图,并且将活动结果中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展览。类似这样的地理课堂活动还有 “小地球仪”的制作、“大洲大洋”的剪拼图、世界三大人种的“模仿秀”等等。
高效地理课堂更应注意地理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诸如:乡土地理观测、调查等,如家乡水质状况的观测,家乡人口状况的调查。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科普知识讲座、野外方向的判读、野外小地形的观察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等等。
在地理课堂内外活动中,学生更应广泛接触,了解纷繁多彩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通过自已动手、动脑去研究这些现象,从而使认识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爱好的支配下积极投入各项地理课内外活动,从而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兴趣的根源来自对困难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对象应该面向全体,重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只有这样学生对地理学习才会逐渐产生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从面使其所教学科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综上所述,要达到高效地理课堂的“高效”,就要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①地理有用;②地理课有趣;③地理老师有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中学地理课程被学生当作礼物一样来接受,从而使中学地理教学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迎来一个全新教育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新编著:简明中学地理学科教育学.2005(2)高俊昌著:试论近十几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3(3)宋明祥著:高效地理课堂深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 9
第三篇: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培养》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课题核心概念界定:(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2)、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地理知识,二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地理兴趣所必需的。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 项家庆主编(2)、《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陈大伟著(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陆芷茗著
3、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我们地理学科在初中不参加中考,所以初中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由于属于偏远地区,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初中的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地理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地理学习兴趣不足甚至厌学的现象。
(2)、研究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地理教育教学策略。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研究目标: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为何对地理学科学习普遍没有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措施。
2、研究内容:通过课堂的关注,实际的研究、走访、调查,找出学生地理学习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的根本原因所在。针对问题有目的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便今后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高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
3、研究重点:第一、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地理学习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的根本原因。写出研究报告。第二、根据研究报告作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写出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论文,并付诸今后教学行动。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思路:(1)、搜集、查阅与地理学习兴趣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通过文献回顾,探讨地理学习兴趣的内涵和特征。(3)、调查我校目前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现状。(4)、分析形成学生地理学习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着重从学生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5)根据以上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地理学习厌学情绪问题的策略。
2、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法,(2)、经验总结法(3)、观察法(4)、个案分析法。
3、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13-5-1至2013-6-1 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关于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差异对地理学习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13-6-1—2013-7-1 设计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厌学原因的调查问卷。在各个班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撰写研究报告、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13-7-1—2013-12-1 整理资料,对调查效果进行评价。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现状调查研究》等调查报告和论文,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地理学习兴趣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研究计划
学 科:地理 主 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调查 主题活动开展情况: 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活动内容:通过走访,课间谈话、提问等方式。时间安排:2013年8月1日至12月1日
活动过程设计:第一步:了解学生地理成绩如何。可以分类为两类。两类分别研究。第二步:分别了解两类学生对地理学习有没有学习兴趣。也可以分为两类分别研究。
第三步:通过查阅资料、相关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期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分析出第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期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分析出第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质量的措施:第一阶段的结论是重点关注地理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帮助其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集体备课研讨课教学设计
学科组:地理组 课题:南亚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上指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通过读南亚地形图,能准确描述南亚的地形特征。(3)、通过读图,能说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4)、能说出南亚主要的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精神。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2、掌握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教学难点:分析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南亚地图册。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通过课件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插曲《天竺少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自然导入新课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亚这片神秘的土地。板书:南亚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展示南亚地形图,学生读图找出南亚的地理位置。板书:
一、地理位置
学生对照问题进行自学,通过读图让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
(2)南亚大体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东西各濒临哪些海域?
教师小结: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在70°E~90°E之间,10°N~30°N之间,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
展示南亚政区图:说出南亚的范围,找出南亚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板书: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活动: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南亚地形图,让学生说出南亚的主要地形特征。教师小结: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地表崎岖,起伏大; 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地势平坦;
南部是德干高原,地形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板书:
2、气候
展示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读图归纳各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小结: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的大部分,西北部为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北部为高山气候。(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展示南亚季风气候直方图: 活动:学生读图讨论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什么?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南亚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展示南亚气温和降水柱状图:
讨论:5月份是印度最热的月份,试分析其原因。教师小结:
5月,该国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雨季没有到达,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东北季风减弱,难以越过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展示南亚降水量分布图: 活动:学生读图讨论
分析乞拉朋齐和德干高原的降水差异及其成因。教师小结:
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乞拉朋齐地处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所以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德干高原西侧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上,西南季风来自海洋,水汽丰富;而东侧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德干高原地形平坦,水汽抬升少,降水少。板书:
3、河流
展示南亚地形和河流图: 活动:
1.读图找出主要的河流,说出南亚主要的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2.通过讨论对比分析印度河和恒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等)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亚三大地形区,三大气候以及三大河流,同学们要重点掌握南亚的地形特征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并能说出南亚河流的特征。课后反思:本节内容主要强调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在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掘学生学习兴趣,在气候学习上主要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图片展示,水旱灾害,自然景观等等,表现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探索的动力,引起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南亚的人文地理学习方面,可以通过南亚的宗教信仰,居民饮食习惯等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对南亚的学习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评课记录:
一:
地点:地理备课组 记录人:谢凯
人员:秦暾、罗春燕、梁永先、余化良、万友书、曾庆南、王洪芹。
秦暾:关于南亚,应该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上描述,重点在于南亚次大陆的形成和人文景观方面进行讲授。罗春燕:南亚的三条大河及南亚的气候类型是重点,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从南亚的风土人情方面入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用大量的地理景观图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值得借鉴。
万友书:抓住主干知识,加强知识间联系,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通过合作谈论参与学习,是本节知识讲授的成功之处。
余化良:关注每一位学生,提升每位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重要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能够取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余化良:在南亚地理教学中,应该抓住自然地理的水、生、地、气、土、岩六要素,在四大圈层的背景下描述南亚,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上多注重南亚的人文地理的特殊性,有目的进行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二:
“问题化教学设计”小组讨论记录 讨论主题学生环境问题学习兴趣培养
主要形式集体讨论地点地理教研组出席成员地理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保护环境意识,以及解决环境问题方法的学习兴趣。议题:
1、环境问题讲授如何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2、培养学生学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性。讨论实录: 余化良:环境问题应该把概念和知识构架阐述清楚,以便学生学习同时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才能有兴趣去探索和研究问题。
秦暾:要联系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身边的环境问题,利用鲜活的事例来讲授效果才好,才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提升。
谢凯:培养兴趣在于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用实用、有价值的生活例子来感染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我反思:
培养学习兴趣,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优势,使学习能力提升取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提升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兴趣情况,以及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从侧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进行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调查旨在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目的是希望了解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并分析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二.调查方式:这次调查采用的是实际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调查主要是在本校内高
一、高二文科、高三文科的在校学生。主要针对酒都高中学生对学习地理方面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了解与看法。总共发出问卷50,其中高一年级30份,高二文科30份,高三文科40份。有效回收80。问卷形式为:
1、你地理成绩是否理想?
2、你经常感觉地理学习很吃力、甚至没有任何学习兴趣?
3、你认为地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4、你遇到有的地理老师是不是学起来就要容易一些呢?
5、你是不是特别反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传授而更喜欢生活中的地理?
6、你学习地理的方法是什么?
7、你对地理老师有什么建议?
三:调查结论:学生地理成绩普遍偏低,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没有兴趣,有待激发。感觉地理学习难度大,但对不同教学具有选择性。反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传授而更喜欢生活中的地理,但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调查分析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认为影响自己的地理学习兴趣方面,认为主观努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毅力是主要因素,因此,学生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并不严重。学习动机基本正常。
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也发现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缺乏主动,在地理学习中,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影响较大,其中认为是“老师讲解”的占54%,占了一大半,而认为“自学”的仅占10%,可见学生倾向于被动接受。从另一方面讲,讲授方式的单一和呆板,是造成学生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课余时间能自觉学习的占44%,有时能有时不能的占56%,课余时间能够经常阅读地理的占44%,由此可见,学生地理主动学习问题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有待培养。兴趣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学习需要克服困难,并且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学习兴趣是高效率完成学习的基础。一方面,学生主观上希望学习地理有所得,他们也意识到为此必须付出相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自控能力、贪玩、不认真,而且为此感到自责。自控能力差,是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的特点。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意志,另一方面,要训练他们的学习习惯,这都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如果考试以选拔为目的,高难度的地理习题资料铺天盖地,在追求考分的压力下,谈不上花费时间精力去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问卷中有几道问题是关于学习对于地理学习中最感兴趣的的研究,在高一,40%的学生喜欢地理,高二45%的学生喜欢地理。在高三文科,75%的学生喜欢地理。这个兴趣比例是让人满意的,但从另外角度讲,对于高三而言,科目较少,受到一些局限,但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兴趣很浓,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欣慰的现象。但要谨防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减弱。这对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将枯燥无味的地理学习内容以学生易接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如何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实验研究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上的灵动。在《南亚》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应该积极参与交流,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生成而精彩,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比如,我让学生回忆印度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习俗,学生踊跃发言,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一点值得以后继续发扬。
学生的独特见解。地理教学中,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由于每个同学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完全不同,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会不同,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可以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比如学生对南亚降水的特点的知识迁移到山脉的迎风坡都实用我觉得值得提倡。
教学中的成功。一堂好课能给学生一种自然、和谐的感受,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感受,思考成功的原因。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谈论来得出结论。比如:在南亚的河流发育特征,我们通过同学们自住找出重要的河流,以及河流对两个大平原的影响及灾害治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兴趣。
教学中的失误。即使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课堂教学近于完美的老师,在某个内容或某个环节上也难免出现疏漏失误,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教学方法不适用、练习设计难易程度把握不准。例如,南亚的黄麻生产的条件,可能还与黄麻制衣产业有一定关联,应该有所涉及。所有这些情况,课后要认真思考、分析,找出原因,再通过与学生交流,与同事交流,甚至向专家请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课题尚在进一步的研究,目的是为学校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不吝赐教,为学生提供更为优秀的地理教育资源,促进仁怀地理教育发展。
第四篇: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论文
一、明确目的唤起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来自各方面的动力。学习的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引起的。如果使学生明确了目的性,培养起间接兴趣,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课,缺乏对地理知识的认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利用绪言课生动具体地揭示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能激发求知欲唤起兴趣。绪言课上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自己的家吗?认识你的妈妈吗?……”我明知故问,使课堂里响起了阵阵笑声。然后,我话锋一转,严肃认真地指着地图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妈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同学们,你们认识她吗?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人口?有哪些名山大川、农产、矿产?从今天起,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畅游我们的国家,去认识我们的祖国妈妈。”这样一讲,同学们豁然开朗,热爱祖国、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油然而生。在这个基础上,再用图片、幻灯等形象材料给学生介绍地理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启发他们联系实际讨论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从最熟悉的春游、秋游,衣食住行一直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卫星上天中明白了这些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具体地感受到地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学习地理是切身的需要,能萌发出学好地理的愿望。
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间接兴趣的培养不是凭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根据材料内容,经常地具体地自然地进行渗透和强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在动力,培养稳定的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我顺应学生的心理,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兴趣的效能。
竞赛内容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课堂纪律(包括课前准备、认真听讲);二是课堂学习(包括回答问题、课堂作业)。竞赛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凡违反纪律或作业不认真者,酌情扣分;答题正确、课堂作业符合要求者,分别加分。一课一赛当堂公布、记录,评出优胜者,学期结束总评出最后的优胜者。这种具有强烈激励性、持久性、制约性的“马拉松”竞赛,给学生提供了竞争的天地,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求知、守纪的内驱力。每当上地理课时,为了课前准备能得满分,同学们相互提醒,超前准备。铃声一响,学生一个个成为紧张、兴奋的参赛者,课堂成为赛纪律、赛学习、竞争角逐的游戏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集体的荣誉、答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同伴的赞赏、老师的表扬,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各项竞赛,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展综合竞赛,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认真把握教材,艺术地做好竞赛和新授知识的组织工作,不断变换竞赛的形式,想方设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施展才华、认识自我的机会。严要求,善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及时评价、强化,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竞赛过程和结果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设问启思提高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浅显,如果学生认知障碍小就难以引起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认识兴趣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教学《黄河》一课,在学生了解了黄河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特点后提问:历史上黄河成灾的祸根在哪里?祸害在什么地方?根治黄河的关键在哪里?假如你是水利工程师应该怎样综合治理?请各位“工程师”提出新的设想,拿出高见。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在教学中,我还常利用直观教具、联系旧知、提出矛盾、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四、动手实践培养兴趣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教学《辨方向测距离》一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太阳、树桩年轮及一些景物的特征来测定学校的方向,并用步测法测出操场的长和宽。学生个个积极踊跃,乐此不疲。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测定的实地方向与指南针相符时,测量的距离与卷尺相差不多时,显得异常兴奋,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再如讲《地球仪》一课,让学生用陀螺、钱币、乒乓球演示地轴的形成并把学生带到操场,利用竿子在日光阴影下测定出学校所在地的经线……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和形成。
五、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兴趣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去感知去体验,触景生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一般采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述,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念中的环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趣。采用色彩鲜明的挂图、画片、图表等再现地理课内容或者运用幻灯、录音的播放使学生心旷神怡。例如《泰山和山东半岛》一课创设的旅游情境:课前,我绘制了泰山名胜和山东风光的幻灯片,录下了列车奔驰的轰鸣声。课堂上,我打开录音机,那熟悉的火车汽笛声、节奏明快的车轮声立刻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随着磁带的转动,幻灯的放映,我首先进入角色,以列车员的口吻开始教学:听,汽笛长鸣,列车飞奔,我们的旅行生活开始了。各位旅客,本次列车是由南京开往北京方面去的66次特别快车。现在,列车正沿着京沪线向山东大地行驰……教室成了“车厢”,学生成了“旅客”。角色的变换,情境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和强化。他们兴致勃勃、入情入境地跟着老师一块儿“登泰山”、“逛泉城”、“畅游山东半岛”,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六、常教常新发展兴趣
儿童的兴趣常常是无意识、不稳定的,根据学生兴趣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师需要常教常新。选择生动的事例充实教学内容,适当变换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不断输入妙趣横生的语言,使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对地理课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稳定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要常新。地理教材是相对稳定的,而地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是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配合教材,把祖国发展变化的新信息和新成就不断地充实到教材中去,使教学内容具有新意。如:“目前,钢都鞍山一年的钢产量相当于1949年全年产量的50倍;大庆一天的原油产量比1949年全国一年的产量还多3。1万吨;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全球‘一号工程’。”祖国的这些伟大成就,具体生动,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要常新。长时间地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兴趣减退,降低学习效果。求新图变,有意识地追求新法的新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教学中,我常采用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分析比较法、质疑法、诗歌谜语游戏法,并注意不同的教法相互配合,互相渗透,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手段要常新。地图是地理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用一张中国地图教遍“中国”,日久天长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我把地图翻新,制作成活动多用的拼板图,使死图变“活图”,并充分运用地理挂图和模型、实物,地理图片、图表、幻灯片和教学磁带等多种直观、新颖的教具,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打算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地理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制作“政区拼板图”、“地理扑克”、“地理棋”,收集“中国之最”和“山水名胜”等,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独具匠心,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实践性、新异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聪明。
第五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 2014-3-4 9:58:09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