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 教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波的干涉现象是特殊条件下的叠加现象;知道两列频率相同的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知道干涉现象的特点。
(3)知道衍射和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现象。2.通过观察水波的干涉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通过观察波的独立前进,波的叠加和水波的干涉现象,认识波的干涉条件及干涉现象的特征。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波的衍射、波的叠加及发生波的干涉的条件。2.难点是对稳定的波的干涉图样的理解。
三、教具
水槽演示仪,长条橡胶管,投影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我们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个小石子,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水波形成圆形的波纹,并向周围传播。当波纹遇到障碍物后会怎样?如果同时投入两个小石子,形成了两列波,当它们相遇在一起时又会怎样?本节课就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以上现象进行初步解释。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思想是:遵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按“观察现象,归纳特征,而后得出结论”的大顺序进行教学。观察中注意引导,分析中注意启发。
1.波的衍射(1)波的衍射现象
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
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屏,观察水波绕过障碍屏传播的情况。由此给出波的衍射定义。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再引导学生观察: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屏,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衍射现象。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绕过障碍物”的含义。(2)发生明显波的衍射的条件
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观察:①在不改变波源的条件下,将障碍屏的孔由较大逐渐变小。可以看到波的衍射现象越来越明显。由此得出结论: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②可能的话,在不改变障碍孔的条件下,使水波的波长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可以看到,当波长越小时,波的衍射现象越明显。由此指出:当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波的衍射现象较明显。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最后告诉学生:波的衍射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在生活中,可遇到的波的衍射现象有:声音传播中的“隔墙有耳”现象;在房间中可以接受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
2.波的干涉
观察现象①:在水槽演示仪上有两个振源的条件下,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再单独使用另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现象的结论:每一个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质中产生振动,并能使介质将这种振动向外传播。
观察现象②:找两个同学拉着一条长橡皮管,让他们同时分别抖动一下橡皮管的端点,则会从两端各产生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个波包向对方传播。当两个波包在中间相遇时,形状发生变化,相遇后又各自传播。现象的结论:波相遇时,发生叠加。以后仍按原来的方式传播。
(1)波的叠加
在前面的现象的观察的基础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波的叠加。
两列波相遇时,在波的重叠区域,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结合图1,解释此结论。
解释时可以这样说:在介质中选一点P为研究对象,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峰,则引起P点向上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也传播到了P点,若恰好也是波峰,则也会引起P点向上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上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被加强了。(当然,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谷,则引起P点向下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传播到了P点时,若恰好也是波谷,则也会引起P点向下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下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还是被加强了。)用以上的分析,说明什么是振动被加强。
波源1经过半周期后,传播到P点的振动变为波谷,就会使P点的振动向下,但此时波源2传过来的振动不一定是波谷(因为两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时P点的振动可能被减弱,也可能是被加强的。(让学生来说明原因)提问:如果希望P点的振动总能被加强,应有什么条件?
提问:如果在介质中有另一质点Q,希望Q点的振动总能被减弱,应有什么条件? 结论:波源1和波源2的周期应相同。(2)波的干涉
观察现象③: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对水波干涉图样的解释中,特别要强调两列水波的频率是相同的,所以产生了在水面上有些点的振动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减弱的现象,加强和减弱的点的分布是稳定的。
详细解释教材中给出的插图,如图2所示。在解释和说明中,特别应强调的几点是:①此图是某时刻两列波传播的情况;②两列波的频率(波长)相等;③当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时,这点的振动位移是正的最大值,过半周期后,这点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则这点的振动位移是负的最大值;④振动加强的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总是减弱的。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干涉的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波的干涉图样。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反复观察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分清哪些区域为振动加强的区域,哪些区域为振动减弱的区域。
最后应帮助学生分析清楚: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加强,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大的振幅振动;而某点的振动减弱,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小的振幅振动,这与只有一个波源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各质点均按此波源的振动方式振动是不同的。
(3)波的干涉与叠加的关系
有了前面的基础,可以启发学生说一说干涉与叠加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干涉是一种特殊的叠加。任何两列波都可以进行叠加,但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叠加,才有可能形成干涉。
最后指出: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波特有的现象: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请同学再表达一下:什么叫波的衍射?什么叫波的干涉?什么条件下可能发生波的干涉?
课后的任务是认真阅读课本。
五、说明
教学中,教师应知道:(1)“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是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而不是产生衍射现象的条件。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衍射,只是在上述的条件下可以明显观察到。(2)波的干涉的条件是:同一类的两列波,频率(波长)相同,相差恒定,在同一平面内振动。当它们发生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由于课本中没有提出相和相差的概念,并且只讨论一维的振动情况,所以,教学中只强调“频率相同”的条件就可以了。更多的时间,应放在认识干涉与一般叠加相比的特殊之处上。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练习题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练习题
1.1.光传感元件可用来测量光屏上光强分布。分别用单缝板和双缝板做了两组实验,采集到下列两组图像,则甲图所示为现象;乙图反映了现象的光强分布。(09市)
2.用a、b两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a)是a单色光束照射时形成的图样,图(b)是b单色光束照射时形成的图样,则下列关于a、b两束单色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在真空中具有相同大小的传播速度。
(B)若a光束照在某金属上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束照在该金属上不能发生光
电效应。
(C)若两束光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束照射到金属表面至有电子逸出的时间间隔明显比b光束长。
(D)在相同的条件下,a光束比b光束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09市)
[]
(a)(b)
3.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用导线相连,现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停止照射后,验电器指针保持一定的偏角,进一步实验,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10市)
(A)将一带正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验电器指针偏角增大
(B)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验电器指针偏角保持不
变
(C)改用强度更大的紫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偏角增大
(D)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偏角保持不
变
4.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杨第一次在实验室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图中M为光源,N是有一个小孔的屏,O是有两个非常靠近大小相同的小孔屏,两小孔与N上小孔的距离相同;P为像屏.
紫外线灯
(1)该实验设置O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呈现在P屏上的光的干涉图样应该是图2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
1043.(a)(b)甲
5.(a)、(b)两幅图是由一束单色光分别通过两个圆孔而形成的图像,其中图(a)是光的________(填“干涉”或“衍射”)图
像。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_______(填“大
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10415)
6.如图18所示,下部是在实验室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的实验装
置,上部是通过该装置获得的红光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图样,可以看出,干涉图样与衍射图样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请通过比较各写出其中的一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衍射的中央条纹特别宽、特别亮,而干涉条纹宽度相等、亮度相等。)
7.(多项选择题)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光换成其它色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将入射光换成红光,则在O点将出现红光的亮条纹.
B.若将入射光换成紫光,则在O点不可能出现紫光的亮条纹.
C.若将入射光换成红光,则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D.若将入射光换成紫光,则紫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10429)
图案中央线光屏 双缝 激光器 图18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a、b两束单色光照射同一双缝,在距双缝一定距离的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单色光束a照射时形成的图样,图乙是单色光束b照射时形成的图样,则()
(A)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若光束b照射某金属恰能发生光电效应,则光束a照射该金属
也能发生光电效应乙 甲
(C)若两色光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光束a照射逸出的光
电子数量更多
(D)在相同条件下,光束a比光束b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10458)
9.如图甲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m,屏
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
(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7m的激光进行上
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选填“变宽”、“变
窄”或“不变”).(江苏10)
10.如图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洁净鋅板连接,触摸鋅板使验电器指示
归零,用紫外线照射鋅板,验电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接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鋅板,发现验电器指针张角减小,此现象说明鋅板带_________电(选填“正”或“负”);若改用红外线重复以上实验,结果发现验电器指针根本不会偏转,说明金属鋅的极限频率_________红外线的频率(选填“大于”或“小于”)。
1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
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线圈,将金属线圈在其所在的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A)当金属线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线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线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不变
(a)(b)
12.部分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如图所示.若要利用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的缝获得明显的衍射现象,可选用___________波段的电磁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5上)
13.(1)如图所示利用激光完成“双缝干涉”实验,双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该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0942)
A. 曝光时间不长时,到达光屏光的光能太少,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迹;
B. 单个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没有确定的轨道,故出现不规则的点迹;
C.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所以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
D. 干涉条纹中亮条纹处表示有光子到达,暗条纹处表示没有光子到达。
14.如图所示为“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实验的装置。关于该实验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用某单色光实验,光屏上中央条纹最亮、最宽,两侧条纹对称地逐渐变
暗、变窄
(B)用某单色光实验,保持双缝间距不变,光屏到双缝距离越大,屏上条纹的间距就越大
(C)用某单色光实验,保持光屏到缝的距离不变,双缝间距越小,屏上条纹的间距就越小
(D)保持双缝间距和光屏到双缝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用紫光实验得到的条纹间距小于红光实验得到的条纹间距(09413)
16.光电管是应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光电元件。如图所示,当一束单
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中无电流通过,这可能是因为:
()
A、照射时间太短
C、光的波长太短B、光的强度太小 D、光的频率太低(09416)
15.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a.若狭缝与灯丝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
b.若狭缝与灯丝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
c.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宽度有关
d.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无关
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09422)
16.如图所示是用激光器、缝间距可调节的双缝屏、光屏等器材研究光的干涉现象的装置.
(1)实验中用激光通过双缝,其目的是()
光屏A.单色光容易发生光的干涉
B.激光的能量强,容易发生光的干涉
C.产生频率相同的两束光
D.产生频率之差恒定的两束光
(2)在本实验中为了增大光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激光器d双缝屏S
采用其它条件不变只调节双缝间隙△s的方法,应使得△s 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
(3)在实验中,如果将红光换为黄光后通过同一双缝装置,会发现光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小的现象,根据干涉理论中关于“在d与△s相同的情况下,条纹间距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可以说明红光的波长比黄光的波长_______(填“长”、“短”).(09428)
17.从人类第一次使用光来驱赶自然界的黑暗以来,许多研究物理科学的巨匠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去研究光,研究光是什么。牛顿认为光具有粒子的性质,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请你按人类对光的认识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__。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
B.托马斯·扬在实验中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C.麦克斯韦根据他的电磁理论提出光是电磁波
D.伦琴发现X射线
光究竟是什么?今天你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9435)
20.如图所示,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能证明
(1).弧光灯发出的光具有波动性
(2).锌板上带电
(3).光通过狭缝时发生了衍射
(4).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
A.(1)(2)(3)B.(3)(4)C.(1)(3)D.(2)(4)
(09440)
18.如图所示,图甲、图乙是物理史上两个著名实验的示意图,通过这两个实验人们对光的本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单双验电器 缝缝图甲 图乙
(1)图甲是英图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做的______________实验的示意图,该实验是光的_________说的有力证据。
(2)图乙是______________ 实验的示意图,该实验是光的_________说的有力证据。
22.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图所示的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
19、(4分)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此核反应方程是
。24.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可在圆周轨道上转动,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屏可观察粒子在各个角度的散射情况。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的A、B两位置分别进行观察,相同时
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
(B)在图中的B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
闪光
(C)卢瑟福选用不同金属箔片作为粒子散射的靶,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
(D)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粒子撞击到金原子后产生的反弹
(2)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的实验结果提出了_______________模型。
第三篇: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波·教案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2)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3)了解机械波的种类极其传播特征;
(4)掌握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包括波长、频率、波速)。
2.要重视观察演示实验,对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本的插图。
3.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要重视引导和自觉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2.难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三、教具
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 2.横波、纵波演示仪; 3.描述波的形成过程的挂图。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过的机械振动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的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例子——水波:向平静的水面投一小石子或用小树枝不断地点水,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
(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由于相邻质点的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例如:
图2表示绳上一列波的形成过程。图中1到18各小点代表绳上的一排质点,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图中的第一行表示在开始时刻(t=0)各质点的位置,这时所有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第二行表示经过T/4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已达到最大位移,正开始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4。第三行表示经过T/2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又回到平衡位置,并继续向下运动,质点4刚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动传到了质点7。依次推论,第四、五、六行分别表示了经过3T/
4、T和5T/4后的各质点的位置,并分别显示了各个对应时刻所有质点所排列成的波形。
3.对机械波概念的理解
(1)机械波是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一种共同运动形式;
(2)当介质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演示横波演示器);
(3)波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4.波的种类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1)横波
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点:凸凹相间的波纹(观察横波演示器),又叫起伏波。如图3波形所示。
(2)纵波
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波形特点:疏密相间的波形,又叫疏密波。如图4波形所示。
例:声波是纵波,其中:振源——声带;
介质——空气、固体、液体。
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叫做水纹波。
5.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 定义: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单位:米 符号:λ
演示:观察演示仪器,从中可以看出:
①在横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在纵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
②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振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恰好等于一个波长,即: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
定义:波的传播快慢,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并不相同。
单位:米/秒 符号:v 表达式:v=λ/T(3)频率质点振动的周期又叫做波的周期(T);质点振动的频率又叫做波的频率(f)。波的振动周期和频率只与振源有关,与媒质无关。
6.思考题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关系。
第四篇: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波·教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2)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
(3)了解机械波的种类极其传播特征;
(4)掌握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包括波长、频率、波速)。
2.要重视观察演示实验,对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本的插图。
3.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要重视引导和自觉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2.难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三、教具
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
2.横波、纵波演示仪; 3.描述波的形成过程的挂图。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我们学习过的机械振动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的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例子——水波:向平静的水面投一小石子或用小树枝不断地点水,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
(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由于相邻质点的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例如: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图2表示绳上一列波的形成过程。图中1到18各小点代表绳上的一排质点,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图中的第一行表示在开始时刻(t=0)各质点的位置,这时所有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第二行表示经过T/4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已达到最大位移,正开始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4。第三行表示经过T/2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又回到平衡位置,并继续向下运动,质点4刚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动传到了质点7。依次推论,第四、五、六行分别表示了经过3T/
4、T和5T/4后的各质点的位置,并分别显示了各个对应时刻所有质点所排列成的波形。
3.对机械波概念的理解
(1)机械波是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一种共同运动形式;
(2)当介质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演示横波演示器);
(3)波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4.波的种类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1)横波
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点:凸凹相间的波纹(观察横波演示器),又叫起伏波。如图3波形所示。
(2)纵波
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波形特点:疏密相间的波形,又叫疏密波。如图4波形所示。
例:声波是纵波,其中:振源——声带;
介质——空气、固体、液体。
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叫做水纹波。
5.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定义: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单位:米 符号:λ
演示:观察演示仪器,从中可以看出:
①在横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在纵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
②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振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恰好等于一个波长,即: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
定义:波的传播快慢,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并不相同。
单位:米/秒 符号:v 表达式:v=λ/T(3)频率质点振动的周期又叫做波的周期(T);质点振动的频率又叫做波的频率(f)。波的振动周期和频率只与振源有关,与媒质无关。
6.思考题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关系。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五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创新设计】高中 2.6 波的干涉、衍射题组训练 教科版选修3-4
2.6 波的干涉、衍射
题组一 多普勒效应
1.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B.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C.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D.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解析 当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但距离不变时(如圆周运动),则不会出现多普勒效应,选项A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二者的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选项B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故选项C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D正确. 答案 CD 2.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解析 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远离的速度,故A选项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故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故不正确;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故D选项正确. 答案 ABD 3.如图2-5-8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
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2-5-8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解析 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正确,B、C错误. 答案 AD 4.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超声波,结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低.(1)此现象属于 A.波的衍射 C.多普勒效应
B.波的干涉 D.波的反射
()(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该轿车是否超速?
(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
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生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
(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警车车速恒定且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该轿车超速.
(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时,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偏高. 答案(1)C(2)超速(3)偏高 题组二 波的衍射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的衍射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可能发生衍射现象 B.要观察到水波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狭缝的宽度远大于水波波长 C.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 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解析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任何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存在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而已,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C、D正确. 答案 CD 6.如图2-5-9所示,S是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自由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无明显振动,为使A点能发生明显振动,下列采取的办法可行的是
()
图2-5-9
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C.将N板向右移 答案 BD 7.如图2-5-10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
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 D.将N板向左移
图2-5-10
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 D.上述答案均不对
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正确. 答案 B 题组三 波的叠加
8.如图2-5-11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
()
图2-5-11
解析 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 答案 BC 9.如图2-5-12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10 m和x=12×10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 m和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1-1
图2-5-12 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 B.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4
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解析 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两列波波速相等,经过t=0.75 s,两波传播的路程都为30 cm,但P、Q两质点并不沿x轴运动;t=1 s时刻,左边波传到x=60 cm处,右边波传到x=40 cm处,两波的波谷相遇在M点,叠加后质点M的位移为-4 cm.答案 AD 题组四 波的干涉
10.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2-5-13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
图2-5-13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 C.P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P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λ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B正确;因为不能发生干涉,所以虽然此时刻P点的振动加强,但不能始终加强,当然也不能始终减弱,所以本题选B.答案 B 11.当两列相干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
解析 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说明P点是振动加强点,P点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质点P的振幅最大,质点P振动加强,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位移有时为零,有时最大,选项A、B、D正确. 答案 ABD 12.图2-5-14所示为t=0时刻简谐横波a与b的波形图,其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下图画出的是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
图2-5-14
1解析 由题,两列波的波速相等,波长相等,则频率相等,能发生干涉.过周期后,4两列波的波峰同时到达x=2 m处的质点,则此质点振动总是加强,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3 cm,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所以图像B正确. 答案 B 题组五 波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的比较
13.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2-5-15甲、乙所示,则
()
图2-5-15 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 同图可以看出,图甲是水波通过小孔的情况,属于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叠加形成的干涉图样,属于波的干涉现象,选项D正确. 答案 D 14.在同一地点有两个静止的声源,发出声波1和声波2.在同一空间的空气中沿同一方向传播,如图2-5-16所示为某时刻这两列波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5-16 A.波1速度比波2速度大 B.这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C.在这两列波传播方向上,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相对于同一障碍物,波1比波2发生衍射现象更明显
解析 在同一种介质中,各种频率的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波1的波长大于波2的波长,由公式v=λf可得,波1的频率小于波2的频率,选项B错误;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两列波不能发生干涉,选项C正确;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衍射越明显,选项D正确. 答案 CD 15.如图2-5-17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S1,S2是两个狭缝(SS1=SS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
图2-5-17(1)若闭上S1,只打开S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1、S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
(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B、C、D各点中,哪些点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
解析(1)只打开S2时,波源S产生的波传播到狭缝S2时,由于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
多,于是水面波在狭缝S2处发生衍射现象,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因为SS1=SS2,所以从波源发出的水面波传播到S1,S2处时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S1,S2都打开时产生相干波,它们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一些地方振动加强,一些地方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开,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质点D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振动最强点;质点B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振动最强点;质点A、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这两点振动最弱. 答案(1)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
(3)B,D点振动最强,A,C点振动最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