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自主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升华 -
让自主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升华
单位:古龙三中
姓名:吕志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
现代理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的转变,从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的转变。重视科学过程构成了现代理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课题,也是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对演示实验实施“三自主”
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是老师做,学生看。由于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积极性,发挥不了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充分培养。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从而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加强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验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按照思维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的就是学生的创造体验。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设计关键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目的、原理。在研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先向学生出示了这节课的课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才能看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要用到物理研究的转换法)。学生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再经过他们认真思考,自愿组合的小组讨论,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有的方案效果特别好。例如:取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在每段电阻丝上用凡士林粘上若干根火柴梗,通电后会发现阻值较大的电阻丝上的火柴梗依次掉下来;有的学生让烧瓶中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红水柱移动;有的学生想到使木条吸收电热升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这样变限制性的演示实验为开放性探究性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得到提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实践。
2.学生自主选制实验器材
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可以向实验室借一些仪器,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器材。如:一些同学把废电炉丝制成电热丝研究焦耳定律,把废干电池中的锌片取出作电极,制作水果电池;用废弃的可乐瓶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用家里废弃的花线与大铁钉做成电磁铁,研究电流的磁效应;用废弃的薯片筒和薄膜纸模拟照相机等等。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废物,减少对环境污染,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构建能力,还开阔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对于物理小实验制作,学生激情高涨,意犹未尽,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激情得到点燃,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励。
3.学生自主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
同学们把实验设计出来,都想主动地把实验演示给大家观摩,每个同学都希望得到大家赞许而得到满足成功感。当演示实验成功时,会得到同学的掌声与敬慕;当演示实验失败时,虽然没有掌声,同学们会伸出友谊之手,在精神上鼓励他们,在设计实验中会辅导他们,在操作上帮助他们。学生演示的实验可以相互探讨、相互磋商,相互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成功、共同提高的愿望。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可以增加学生知识与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好处之二:可以展示学生成功喜悦感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好处之三: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数据的处理能力,现象分析能力。同时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对学生实验采取“三开放”
1.实验方法开放
就以测导体电阻为例,上课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至于实验方法由各小组讨论决定,并要求同学们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研究后,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如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极端法等等,有成绩好的学生还采用了单表间接的测量方法。通过老师要求不限制实验方法设计测电阻活动,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挖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真正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荣的气氛。学习上主动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就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气氛油然而生,真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在乐学环境中锻炼了能力。
2.实验步骤与目的开放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进入物理实验室只带课本,不要求带实验报告手册。学生动手前老师只强调各种电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分别用内接法和外接法,让学生体验实验方法的多样性,使同学们达到了测电阻如期的目的。有的同学还用该电路图验证了影响电阻大小大的因素,取两段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铁导线;或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铁导线;或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铜和铁导线分别测出它们的电阻并进行分析。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实验中的应变能力,也熟练了学生实验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3.实验归纳开放
实验后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A.伏安法测电阻时,用内接法测量值偏大,用外接法测量值偏小;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C.影响电阻的因素除了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外,还与温度有关。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归纳与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三、对于课外实验,引导学生“三重视”
物理的课外实验活动是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由于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而深受学生的喜欢。学校应尽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使之成为实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延伸和扩展。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这些都是课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几道习题就能替代的。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但知识的运用、扩展却是在课外。所以,物理的课外实验活动是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以弥补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教师只有把实验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1.重视课本上的小实验
比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教者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将小试管套在装水的大试管中,口朝下倒过来,小试管上升,看到这样的现象,同学都非常惊奇,原以为会掉下来的小试管居然向上运动,到底是什么力使小试管上升呢?同学们都希望揭开其中的奥秘。接着引导大家分析小试管的受力情况,小试管受到一个向下的重力,而现在的小试管正在向上运动,说明小试管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使谁施给小试管一个向上的力呢?同学们互相讨论,我们没看见施力物体,那么是不是我们看不见的空气给小试管一个向上的力呢?如果空气是施力物体,那么它一定能给其它的物体也施加类似的力。按照以上的猜想,学生根据老师的启发作了不少实验:①用注射器吸水实验;②吸管吸饮料实验;③(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带吸盘的挂衣勾对齐并用手捏紧各处,然后两个同学拉挂钩实验;④在杯中装满水,盖上一个硬纸片,把杯倒过来,纸片不往下掉实验;⑤瓶口吞蛋实验;⑥拔火罐的实验等等。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和压力存在。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扩展了学生知识视野,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2.重视引导学生巧用器材、演示各类型物理实验
在九年级的物理教学中,有关摩擦力的方向问题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因此我利用牙刷作了一个小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把两把型号相同的牙刷的刷毛适当去掉一些,使其能在投影仪刷的手柄,采用推、拉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用力方向与刷毛弯曲方向来演示几种情况下摩擦力的方向,其效果既直观又形象。真正使抽象内容变得逼真、具体、便于理解,起到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模糊为直观的效果。又譬如:自行车是同学熟识的交通工具,当你骑自行车向前时,由于前轮受向前推力作用,其摩擦力就向后,后轮在动力作用下将顺时针转动,则摩擦力就逆时针方向阻碍车的前进,综合以上现象,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就触类旁通,迎刃而解了。
有的同学用废弃的饮料瓶做了以下几个物理实验:1.将一个空雪碧瓶截去上部并装入适量水,然后盖上一张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快速拉去硬纸板后,鸡蛋并没有随纸板一起移去,而安然落入杯中,显示物体具有惯性实验。2.又取一雪碧瓶,在其侧壁钻三个上下高度位置不同的小孔,用橡皮塞塞住,给瓶里充满水,将瓶放在足够高的桌面上,然后同时拔掉橡皮塞观察发生的现象,显示了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实验。3.取一个截去下段的雪碧饮料瓶倒立,把乒乓球放在饮料瓶瓶颈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流出,乒乓球不上浮,接着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这个实验有力证明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些都是让学生养成研究物理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巧用器材做实验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同与理解。
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器材做实验,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的利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和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物理知识与生活接近的实验内容
学了阿基米德原理后、要求学生学而致用,引导学生用家里常见物品(杆秤、水桶、茶杯„„),测一些物体的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或间接测物质的密度实验;学习了电功率后,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用电能表测量、手表测量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实际功率的实验;学了压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后,引导学生用铅笔与手指研究压强跟压力关系、受力面积的关系的实验;学习机械效率后,引导学生用自己书包背着书本登楼梯时的机械效率;学习杠杆知识后,引导学生用人的身体做体操或推实心球时分析哪些是费力杠杆?家庭用的扫把、筷子、羊角锤、剪刀分析是什么的杠杆等等。如果让课外小实验持续的开展下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到了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学习物理的兴致得到激励,自主探究的思想得到陶冶,何乐而不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为动力。发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物理教师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
让自主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升华
单位:古龙三中
姓名:吕志峰
第二篇: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能力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能力
【摘 要】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实验;创新;学生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传统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 “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的困惑,破除“传统教育”的许多观点,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在物理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看等活动都应如此。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得出的结论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日久天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测定盐水的密度。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因为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体现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多动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同时让学生都动手。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老师只注意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因此,老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以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根据实验所提供的信息、实验使用的器材、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来指导实验,寻找实验的多种方法。例如: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是该实验装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这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地缩小呢?答案是否定的。接着再问:管长减短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能否用其他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较装满水的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总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小东.新理念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07(18):226.[责任编辑:许丽]
第三篇: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1.物理实验课程按照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科学小实践、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基本实验。其中基本实验是最低层次,主要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属于一级基础物理实验体系。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属于二、三级的物理实验等级,从接受知识发展到运用知识创设实验。最高级的是科学小实践,指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新型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只是简单的重复和验证。不同级别的物理实验代表着实验技能发展水平是由低到高不断进步的。每一级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最终走向科学的高峰。
(1)基本实验是普及实验,能够满足理、工、文、商等各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需求。它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基本测量方法以及对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认识,如力、热、电、光等。一级物理实验是进行更高级物理实验的基础和前提,絮叨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全面的掌握。
(2)
二、三级物理实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大于基本物理实验,但它们也更具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物理实验是由教师提前摆好实验设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只是单纯的做实验,往往对实验原理却不求甚解,背离了物理实验的初衷。新型的物理实验体系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和操作实验。在摸索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二、三级物理实验课程适于理工科学生对物理学的进一步学习。
(3)四级物理实验以科学小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开发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自己开发课程来进行深入研究,难度比较大。因此,四级物理实验课程一般作为物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对非物理类专业的理科学生来说则可作为选修课。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环境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随着物理学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各级物理实验课程中,都应该采用新的现代科技,与社会接轨,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对全校工、商、文科学生一、二年级所开设的物理实验中,已涉及光谱技术、真空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光衍射的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等。这些实验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实际、直观了解物理新科技的原理,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物理思维高度。目前,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多元化的实验类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包括公共必修实验、选修实验、仿真实验、远程网络实验、开放实验等。首先,学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远程教学”,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甚至随时随地地展开物理实验学习。
教师在这里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辅助和启发,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总结,并找出自己的创新点,加以论证。最后,学校为学生开设各类仿真实验室,充分运用虚拟实验技术,把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实际试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试验操作,而且能够提高那些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高的物理实验的成功率。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中,改变了通常学生与实验室设备单纯的使用与被使用关系,使我们在自主进行实验的同时,也是参与到实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中,这不仅实现了实验设备维护的常态化管理、减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学生自觉维护实验室设备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实验准备、网上实验预约、现场实际操作、设备自动管理、过程全程监控。我们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等方式完成各种实践训练,有效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实践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及工作责任心。
2.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由于开放实验室允许同学们根据各自所需自主地选择时间和方式进行科学实验,这样显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形式多样,我们既可以做实验,也可以讨论问题;既可以对上次实验进行再做或者选做一些新实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课外实验,这样学生自主实验,不仅可以消除传统学习中因实验时间不足而引发的问题,补充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更为系统。通过开放实验室让部分实验放入学生自由时间中完成,不仅可以弥补理论课和实验课时的限制,也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消除理论授课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2依托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3创新型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创新型实验计划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项目实施为主线,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过程训练和自主设计,激发我们的科学研究兴趣,着重培养我们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创新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在对各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以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及工程管理四大主线,分层式、模块化、构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新体系。
2.4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团队增益良多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实践计划,可以锻炼团队成员的默契度,以及团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对提高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水平,培养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5大学生科技竞赛着眼于工程化项目训练成效创新型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可以使我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练习。根据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要求,我们可以模拟出基于特定工程场景的个性化训练项目,从材料准备、节奏控制、战术策略、时间把握、心态调整五个方面进行训练,模拟比赛和工程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对培养我们的应变能力,提高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的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3.结语
我们应该进一步开展创新实践技能训练,开发、设计出代表楼控领域先进技术的、具有实用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化训练项目。该创新型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实验教学模式,顺应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对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以实验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物理教学特点的充分体现。
一、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通过观察、分析与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结论,或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物理学所涉及的定义、定理、规律等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之中,包括学生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进行;可使用实验室现成的仪器,也可以自制教具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垂手可得的常见物品,提倡用学生身边的常见物品做实验,如用矿泉水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一端削尖的铅笔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糖块和水做扩散实验等等,这些会使学生更熟悉,更加有利于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而且借助这些课本上没有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刻提醒学生们动脑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要知道的内容?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来解决哪些其他类似问题?等等。培养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开拓精神。
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大胆提出合理化猜想,科学设计实验方案,掌握观察、读数和处理结果的技巧,能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进行电学实验前,教师要反复强调改接电路前断开开关、将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连接要求等。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才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获取理解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各种技能。
二、在实验观察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要让学生明确,认真观察是获取大量事实和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前提,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加热过程中,能看到哪些现象和变化?进而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教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列出,再让学生去对照实验。那样会限制到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些新奇的、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引导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新奇的想法,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时,要提示注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与实验,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技能与创新精神。
三、变演示实验为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把某些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小组探究性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操作完成,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教师预先设计好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各个实验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让每一名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例如,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用饮料瓶、塑料方便袋、气球等常见器材,设计方案验证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历自主设计方案、选择器材、探究操作、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对实验所揭示的方法规律以及实验的设计思想均留下了深刻认识。
四、通过开展课外小实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物理课堂实验教学因受时间、空间与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研究更多的物理现象,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带有较大的局限性。课外实验充满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它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分组实验,既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现场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独立设计、动手完成,出现故障需要自己设法排除。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学生自制电铃,首先要设计好电路,自制出电磁铁、开关、电池夹、衔铁、铃锤等零部件,然后合理安装正确操作,才会听到正常发声。教师要注重课外创新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可以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如课本中“自制潜水艇”、“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会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通过小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综上所述,无论是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还是进行各种实验,都是发展创新思维,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创新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收稿日期:2014-04-15
第五篇:让青春在奉献中升华
让青春在奉献中升华---建党90周年演讲稿
李晓敏
九十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她,她象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她为人民拼下了幸福的今天。一把镰刀,一把锤头交织在一起,看上去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图案,可它贴到鲜艳的旗帜上,它代表的就是我们伟大而神圣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前,当最早的一匹播种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的党旗时,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九十个风雨春秋,九十年的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共产党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历史性的抉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顽强的孩童,一步步走向了今天,一点一滴积累自己的力量,只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幸福!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中国共产党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走来,驶向新世纪的未来!
正所谓多难兴邦,远离了战乱的和平年代,我们这个民族却遭受着巨大的考验——雪灾,地震,矿难,金融危机。灾难和困境无法预期,悲伤无法避免,但我们却可以众志成城的去战胜灾难给我们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我们,在党旗下成长,也见证了党的巨大的力量——无论是快速的组织救援,运送药品及救灾物资,还是灾后的数以亿记的赈灾捐款,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民族责任感和凝聚力,这一切都是华夏儿女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会一同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在大的灾难与困境面前,我们也一定可以无所畏惧,安然度过!
作为一名在新时代下成长的党员,我和身边的普通党员都觉得作为组织的一员是那么的光荣而自豪。在党的旗帜下成长,让我更丰富的了解了党的过去及现在,让我可以在这样宽松,和平的环境下成长,让我可以明白要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90年弹指一挥间,顾盼往昔,岁月如歌,忧思难忘——慷慨,豪壮,委婉,悠扬,哀怨,悲伤,奋进,图强。我在党的光辉下成长,我会一直奋斗,一直追求,让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