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上册第13课春教案
初一上册第13课《春》教案
第八周第40、41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得多,读得熟,可以领会得深切。为使学生加深对写景抒情的散文的理解。
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朱自清,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可删去,不通顺)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2、范读课文。
(1)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③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 ④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1)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2)全班交流。
①《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②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③盼春 盼望 来近。
④赞美 像刚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壮的青年。
4、检查预习:(注音)捉迷藏 散在草丛 酝酿 应和 黄晕 披蓑戴笠 抖擞精神 繁花嫩叶 朗润
三、研读与赏析
1、小组学习l、2、3,小节。小黑板出示:
(1)第1节写什么? 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 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
(1)写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盼望”连用,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2)“朗润” 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山色由暗变亮,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涨”写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点。
“红”形象的写出了春日融融、给人温暖的特点?(3)“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4)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 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
四、拓展提高:
联想运用: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写下来,不超过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字词。
2、背诵课文。
二、研读与赏析
(一)春花图
1、默读课文,完成:(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致的观察,说说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哪些情况。
2、讨论、交流:(1)明确: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
(2)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二)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1、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1)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风是无形的,可作者调动了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2)春雨图:
①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谁能说说杜甫是怎样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由(错字)近写到远。)
③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3)迎春图: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2、再读课文,仔细揣摩,试着背诵。
3、这五幅图,你最喜欢哪幅,说说理由。
4、学生自己谈看法,全班交流。
三、比较五幅图
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
名称 特征 角度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侧 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香、甜 从高到底 虚实 结合 排比、拟人、比喻
春风图 温暖、轻柔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多感官 描写 比喻、拟人 春雨图 细密、轻盈 从物到人、由近及远 动静 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四、探究质疑:
(一)最后三节是赞美春天,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二)综观全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3、“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热烈开放时绚丽的色彩。生动感人,富有生气。
五、拓展提高
1、《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春的诗句。
2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特点,抓住特征,以“秋到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板书设计:
春
盼春
春草图:质地、色泽、范围广
春花图:多、艳、香、甜(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绘春
拟人、比喻)
春风图:温暖、轻柔(触觉、听觉、视觉、嗅觉)
春雨图:细密、轻盈(由静到动、由远及近、由人到景)
迎春图
赞春:新、美、力(理由: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第二篇:初一上册《春》试讲教案
《春》教学设计
作者:朱自清 体裁:散 文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这册书中唯一一个以写景为主题的散文题材的单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中的真情以及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的地位。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2.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为文的写作观。
2.引导学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对于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教学重点:
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运动后为创作白话文学的典范作出的历史贡献。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
1.力求从朱自清写作的初衷──为中学生学习白话文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白话文学兴起初期,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语言修辞、感悟生活、付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画面一所得,从不同画面中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他为创作典范的白话文学的匠心。2.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以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大概更多的是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今天我们来了解你不知道的国文教师──朱自清。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为《中学生》杂志和开明出版社的教材提供的大量语文学习的文本,比如《春》《背影》等,主张真挚的情感、美好的语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供了现代白话文学的优美典范!对我们今天的母语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设计意图】此导入以新视角切入,增强学术性,以国文教师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体会作品的用意绝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引导学生体会今天所读到的白话文学,典范美丽的语言,有朱自清先生的心血。
(二)感知学习关于写景:
1.播放《春》朗诵视频,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2.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春”的美表现在几个方面?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喜爱”与“赞美”之情的地方,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春──喜爱)【设计意图】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领悟力。
(三)内容探究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他的每篇散文都有实验的目的,怎么抒情、怎么叙事、怎么创作,核心是创造一个现代的中国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下面我们就从结构方式、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细细揣摩,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结构。
【设计意图】学习情景交融的递进式结构。2.体会并学习精美的语言表达。
(1)精读课文,在文中描写的几幅春之图中,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以春花图、春风图为例引导学生。)
讨论后以“春花图”的选材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注重一毫一厘,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时之细,都不轻轻放过,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是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朱自清(2)“春花图”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通感,写春花气味的香甜。
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3)讨论:在“春花图”中,作者与众不同地观察体现在哪些景物、哪些词语中?
景物:流连花下的蜜蜂与欢乐。词语:“闹”。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不仅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且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花的繁多、香甜。
景物:野花映衬的阳光与春风。词语:“眨”。
写野花:这里运用比喻写出了野花遍地都是,在春天的阳光下晶莹发亮、轻轻摆动,格外招人喜爱。野花是杂样的,又“散在草丛中”,星星点点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的微风中不断地闪烁。正因为野花有这些特点,才和星星的闪烁、眼睛的眨动有了极为相似之处。“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之美。“眨呀眨的”显然是因有了徐徐微风,野花才会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此处也为下一段春风的描写作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有如下要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观察其细微的不同,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 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4)春花和春草,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春风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会如何写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写呢?
精读春风图,讨论后以春风图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要充分调动人的一切感觉,从多种角度描写景物。
朱自清先生教给我们恰切运用修辞,调动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暖、轻柔和清新的特点。
“母亲的手、鸟儿、繁花嫩叶、清风流水、牧童短笛”一系列清新婉约的意象,明媚了作者的心情,“高兴、卖弄”歌喉的岂止是小小的鸟儿,还有可爱的人儿,还有整个绚烂的春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气息有温度,让人感受春风的神韵,画面美妙动人,秀雅温婉,意境清新明媚。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这样的描写叫人怎能不爱春风,陷入浓浓的春色中,又怎能不爱上如此细腻婉丽的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母语。
【设计意图】学习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运用通感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会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欣赏、热爱甚至陶醉。
(四)作品风格
如此典范的作品,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需要一颗温柔的心灵。同时需要优美典雅的语言积累,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和他人获得美的感悟。
1.“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情景交融。
2.准确地运用词语写出景物的特征。如文中的“钻”“逼”,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和春雨沐浴后的“青”直送眼前的特点。3.有层次的描写景物,运用动静交错、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写景。
一幅春花图从树上写到地上、从实景写到想象等。
4.大量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拓展阅读
赏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部散文作品《白马湖》,进一步揣摩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六)布置作业
1.从推荐阅读篇目《冬天》《白马湖》《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任选一段你最喜欢的优美语言抄写下来,并从用词、修辞、诗画意境、真情实感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200字)
2.观看纪录片《大师──朱自清》。
【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参考书目:李广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杨振声《朱自清研究资料》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 其中红色字体为第语言分析,蓝色字体为第写法题。
春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写出殷切盼望春天的来临)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表达内心的喜悦)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先描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情态,接着写出了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人的特点。)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嫩嫩的”说春草柔软纤嫩,“绿绿的”指春草青葱嫩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春草分布之广,绿满大地。从春草的情态、色泽、长势显示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一系列的动词,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人的活动,表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叠词,写出了初春风草软的特点。顺序:由物及人。)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赶春天,赶春光,百花争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花多,开得热烈,争奇斗艳,生动而有人情味。把花写活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写出花娇美动人的颜色,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产生联想和想象,春花是实写,秋实是虚写,虚实结合。)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不仅写出了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烈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句式上多运用短句,加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因为有阳光,所以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有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所以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 本段高低结合、色味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写野花,暗写了风,明暗结合。使人仿佛置身于绚丽的春景之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嗅觉,写出春风的香甜、醉人。)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拟人,“卖弄”贬义词褒用,写出春天带给万物的快乐。借助听觉写春风的和悦,还有视觉。本段从多角度写春风。)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雨多、细、密、斜、薄的特点。)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逼”,是强调小草雨后青得鲜活和生机勃勃。)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夜色宁静而优美,安静而温馨。本段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儿的,(和前面写春天的果树“赶趟儿”争相开花相照应。)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叠词连用,充满了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写了人的思想,“一年之计在于春”,表现出人们正趁大好春光为创建美好生活奋发进取的精神。这幅“迎春图”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组有力的排比和比喻句,写出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全文结构总—分—总。
小结:本文语言以口头语为主,也用书面语,叠词叠句的运用、动词的运用、短句的运用、倒装句与“的”字句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等,使文章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百读不厌,表现出作者真挚的感情。)
第三篇:初一语文 《春》教案1
《春》教案1 创意说明:《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又因该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的美感,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读赏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初步奠定初一学生的鉴赏基础,通过对《春》示范性的阅读教学带动其他篇的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1.由朱自清的配乐散文《匆匆》引入,让学生简单概括作者的写作风格,如:清新淡雅,语言优美。由此引入另一篇具有此种风格的写景抒情散文《春》。
2.亦可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音乐CD、图片、flash欣赏等。
如:可播放班德瑞的CD《寂静山林》,音乐声响起,伴着溪水淙淙、小鸟啁啾。微风拂过树林哗哗作响,画外音:春来了。引入课文。
二、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尝试欣赏本文,此处可分小组进行。
1.轻声读课文,熟读后,放声朗读。
借助工具书读准全文,散(sàn)在草丛里,跟轻风流水应和(hè)着,在空气里酝(yùn)酿(niàng)。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读全文,注意语速、语气、语调、重音等。
(1)指导朗读开头部分,学生轻声吟诵,然后说出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朗读时,要表达出“盼”的感情。“盼望着”“盼望着”用渐强的语气、渐快的语速。“来了”“近了”用重音强调。
(2)指导学生结合朗读,边读边鉴赏春草、春风、春雨、春人等画面,不拘泥诵读,读中赏,赏中读,以读代赏,读赏结合。让学生在充分领会作者意图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细描部分。
例如:①“钻”“嫩嫩的”“绿绿的”写出春草怎样的特点?应当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些词语?②“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怎样的特点?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③写孩子们草地上嬉戏与写春草有什么关系?朗读时应当强调哪些词语?④写风与写草有什么关系?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两句?
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学生放声朗读。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头脑中映现出作者描绘的画面,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其余几幅画面的朗读,鉴赏的过程也大体按如上安排。亦可让学生自己有创意地朗读。
(3)结尾部分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讨论下列问题:
①结尾三段各赞美了春天怎样的特点?②这些特点通过哪些词语来表现?③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三段话?④朗读时,哪些词语应当用重音强调?在讨论解决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反复放声朗读。
三、熟读全文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整体风格——柔性之美,而“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臂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的刚性结尾,与全文的整体风格颇不谐调。因此,出示探究练习:你能用另外一种表达方法为文章写一个结尾吗?
此练习可分小组进行,每小组选出最佳的两三个结尾在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四篇:初一语文《春》教案
《春》
一、教学目标
1.赏析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技巧,学会并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赏析其对称排比的短句短语和叠词的运用;
2.品味语言,感受其轻巧,活泼,清新,童趣的语言特色;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赞美春,热爱春的情感; 4.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景物图;
5.学习本文写景的方式,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触嗅听觉结合的手法 6.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赏析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技巧,学会并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赏析其对称排比的短句短语和叠词的运用
2.学习本文写景的方式,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触嗅听觉结合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感受其轻巧,活泼,清新,童趣的语言特色; 2.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请同学们赏析
师:同学们,在欢快的儿童歌曲中,我们走进春天。每个人对春天都有不同的印象,在老师眼里呀,春天就是烦人的牛毛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好久不见阳光,天气的糟糕甚至影响心情的舒畅。你们说说,在你们印象当中,春天是怎样的呢?
生:······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作者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请同学们带着开头咱们欣赏的歌曲那种欢快的童心一起大声地朗读文本。
(二)整体感知,明确情感基调 1.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欢快么?开心么?高兴么?是不是像春游一样让人激动呢?没错,这就是朱自清笔下的春。你们看看(出示朱自清的头像),这么一个大孩子,竟在心里藏着如此可爱的童心呢!
朱自清,咱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他,大家来说一说。
生:······
明确: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名)
浙江绍兴人(地)
1898-1948(时)
作家、诗人、学者、教授、民主战士(评)
参加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事)
《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作)
师:是的没错,这就是大文豪朱自清。本文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写于1932年,这个时候的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非常愉悦,所以,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轻快活泼的气息以及作者内心乐观向上的情绪。2.听读课文,感知情感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想象着小学时候大家春游的场景,认真地聆听课文录音。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学校组织一场春游,同学们可开心了。闹的闹,笑的笑,不等老师宣布组织队伍,就聒聒躁躁地嚷起来,想着带什么零食去,带什么手游去。春天可真让人激动呀!
(播放课文录音)
(1)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欢快、活泼、轻盈、清新、童趣 感受到朱自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文本,感受语言
(1)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等会大家来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欢快、活泼和童趣 明确关键词:
① 盼望着(引导学生们联想小时候对春游的渴望,春游前一晚睡不着的激动)
② 脚步,睡醒(运用拟人,从孩子的视角写春天)③ 欣欣然(心情愉悦,充满期待地张开双眼)(拓展美剧西部世界主人公醒来的瞬间,满脸对世界满是期待享受的表情“有些人选择看到世界的丑恶,我选择看到美”)
④ 朗润,涨,红(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三个简洁的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景色特点,紧凑的排比句更表达内心向上昂扬的心情)
(2)自由读三、四、五、六自然段,说说哪些语言最使你感到春的愉悦,应该要怎么读,更能表达出愉悦的情感? 指名学生自由回答,注意如下朗读指导 明确:
① 排比短语的节奏要读的紧凑,增加情绪的活跃感和欢快感
② 排比短语的语音语调要逐步加重,表现情绪的向上昂扬,欢快激动 ③ 拟人字词要读出生动活泼,稍微重音,带有感情,读出字词的含义(如:钻、抚摸)
(3)哪些关键词让你觉得写的特别好?
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小草儿也清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的青。(4)大家觉得这段写景的语言描写有哪些特点?思考一下 明确:
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
运用大量的叠词,欢快,活泼,灵动
运用大量对称或排比的短句、短语,节奏欢快、活泼
(5)大家有没有发现文中哪个虚词用的特别多?删去好不好?加入中心语好不好? 明确:的
嫩嫩的、绿绿的(删去,体会表达效果不同,明确节奏的停顿和强调意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删去,体会表达效果不同,明确节奏的停顿)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删去,体会表达效果不同,明确节奏的停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加入中心语,“花”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明确排比中的字短语省去中心语,强调突出的重心在花色,简洁轻快的节奏)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加入中心语,“花”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明确简洁轻快的节奏)
(6)用上老师指导的朗读技巧,再次朗读课文,表达出春天的轻快、活泼,感受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
师指名学生朗读,点评,再读,评出优秀朗读之星。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带着春游的心情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来一场美好的邂逅,我们感受到春天里的欢快,春天里的愉悦,春天在哪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句话说的特别好,当我们怀着一颗纯真美好的童心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就像在朱自清笔下的雨,他叫你别恼,叫你用孩子般的好奇心去体会,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下节课呢,老师与想与大家一起,带着这般童心,架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看待世界。
第二课时
(一)旧课导入 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品味了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了朱自清清新、活泼、轻盈、童趣的笔调下描绘的春景。那么老师说了,这节课,想和大家继续带着这般童心,插上想象的翅膀。谁能猜猜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 比喻拟人句
(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
(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5)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7)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春雨的细密。
(三)即学即练
改写下面“老掉牙”的比喻句,使它有创意。1.那些树像一排士兵。
(那些树孤独地守候在村口,如一位慈祥而又温和的长者,怀着旧,默默地等待着人们的归来。)
(那些树犹如奇妙导弹爆炸后的一朵朵绿色的蘑菇云。)
(那些树像一群小学生,站得端端正正的,原来它们被“老师”叫罚站啦!)2.太阳像个大火球。
(太阳是天空的伤口,过于灼热,而久久无法愈合。)
(太阳是蓝天送给我热情的吻,被它亲了一下,我害羞得整个脸都红了。)(太阳像不停转动的轮子,每天都在为下一个明天不知疲倦地奔波着。)3.花儿在向我招手。
(花儿伸展着四肢,从花苞中害羞地探出头来。我来到花旁,花儿发现了我,不好意思地对我笑了笑。)
(花儿被风吹得无可奈何,有气无力地对着我苦笑。)(花儿仰目朝天,在向天空许愿。)
(四)分析写景角度
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一句是从“点”上描绘;第二句是从“面”上描绘;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3.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4.作者绘“春雨图”时,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概括总结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五)教师板书总结
春草图
春花图比喻
点面 春
(二)绘春春风图春回大地 生机勃勃 拟人
虚实
反复
触嗅听觉 春雨图
排比
动静 迎春图
(三)赞春——新、美、力
(六)布置作业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一)盼春——东风报春
第五篇:人教版初一语文《春》详细教案
《春》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教学重点:
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
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导入: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春天给人以温暖,春天给人以力量,春天更给人以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通过预习,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朱自清呢?好,希望同学们能记住。
接下来呢,请同学们把你在预习环节当中向同学们提示的字词准备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下,看我们这节课要积累哪些字词。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多音字、形近字、难理解的词语注释等等)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提示?(酝酿 散多音 混一种读音 嘹亮-獠牙-撩拨-潦草-缭乱 蓑衣-衰 静默 呼朋引伴)
那么大家在家里面读了几遍课文?
接下来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条:
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准备好了吗?谁先来?这一部分写得是作者对春天的?那你能不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描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图景呢?(概括、起名字)
大家看题目,本文以“春”为线索,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盼望、描绘、和赞美。
在读的时候,大家也可以感觉到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那么除了刚刚这些大家看看还有什么图面?
这部分作者用了五幅图来描绘美丽的春景。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进一步思考,刚刚你们已经读出喜欢的段落,再讨论一下,你喜欢这些段落的理由,和同学也和老师一起交流交流。(把语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其实风是最难写的。风有什么特点呢?没有特点。无形、无色、无味,那你看作者怎么把这一段写得这样的完美?他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的?直接写风,风有特点吗?所以你看作者在这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来表现,借助其他的事物把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温暖而又和悦。大家看第一句,„„哪种感觉器官让我们感觉到的?母亲的手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温暖而又亲切是吧?这里也用了诗句。还有„„是从?的角度来写的。大家在春天的时候尤其去原野上有没有感受过这种体验,一种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除了这些,还写了鸟儿,这一部分作者是从„„角度来写的,这样子就先前的宁静一下子增添了一种热闹,通过春风中景象的描写,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那么通过刚才老师这种示范性的分析,同学们想一想,再去分析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入手?
从不同的感觉器官,还可以从修辞方法,生动的词语的角度去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等等,那么这一类的写景的散文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如果我们每个段落都用同一种方法来表现,你们觉得好吗?你读起来是不是就觉得比较单一了?那刚才这一段老师帮你们分析了春风图当中作者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各种感觉器官来把置身于春风中的景物描写得有声有色,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无声无色的春风也是那样的温暖、和煦、可人。
那么我们现在看看春草图好吗?你看看作者在写它的时候抓住它怎样的特点?
(钻)在哪里体现的? 多软 覆盖面是非常广的,既写出质地又写出颜色,那整个这一段你读起来是不是非常的轻快而活泼呀,因为他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写出了小草生机勃发的特点。那么运用这些词语来描写写作的对象可以表现得更加生动,比如说写草生机勃勃,写人写出内心的喜悦和高兴。
接下来我们来看春花图,春花图中作者最突出的是从全方位来描写春花,可以说写得非常立体而有层次,大家看看这四个结合,„„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出他是怎么表现这四个方面的特点的?首先来看看高低结合,„„从高到低,中间有没有写?介乎他俩之间有没有描写?显得比较有层次了。虚实结合,哪些是实写?„„这些是实写,睁开眼睛能看到的是吧?那闭了眼呢?作者的一种想象,在盼望着。由春花想到了秋实,是吧?在这里面融入了作者的想象,由眼前花的争春到想象中的果实的累累,这是虚实结合的描写。来看下一部分,色味结合,有事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颜色,大家一起说哪一句?味道呢?„„这就是花的味道。最后一个最难,明暗结合,这里的明指的是明写,暗指的是暗写,字面写出来的东西,除了字面之外还写出来字面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解释一下这里怎么体现了明暗的结合,首先看描写对象,是在写野花,明写的是野花,暗写的是什么就是说小草挡住了花,那怎么还像星星呢?亮在哪?通过这句的分析,虽然没有写风却暗含了风,有层次,立体。
刚才呢,我们通过对春风图的分析,提示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感觉,抓住景物的特点
春雨这幅图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时间绵长,细密中的亮晶晶,一层薄烟,除了写雨,还写了雨中的人,„„人们珍惜大好的春光,即便下了雨,也不忍心误了农时依旧在劳作。正面与侧面的描写,景物的变化,在时间的推移下把景物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副连续的画面,写出了春雨当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给我们一种美好的感受。
最后一幅,迎春图。哪些体现人精神气儿的词?„„写出了人们在春天当中的喜悦。那么通过以上文章主体部分“绘春”的描写,我们掌握了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在以后的作文当中呢大家可以运用:
1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可以是景物描写更加细腻
2选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生动化、形象化。(点亮你的文章)3细心观察景物的特点,选用准确体现景物特点的动词、形容词。
文章的最后三节,连用了三个排比句,写出了春天什么样的特点?最后在赞春部分作者写出春天的新、美、力。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就像是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写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景。作者就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感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力量和无限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