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问答

时间:2019-05-15 04:1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传统文化问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传统文化问答》。

第一篇:学习传统文化问答

问:我想向蔡老师请教一下您学习的秘诀,能不能传授给我?

答:常常会有朋友提到,哪一个学习方法最快?其实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最快。所以很多方法还得自己用心去体会,这么多方法哪一个最适合我?当然在修身修学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原理原则很重要。比方第一,学贵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人对家庭、对家族、对社会、对民族,以至于对世界,你要立一个远大的志向。而其实我是因为在学校任教,那个时候看到这些小学的孩子,一般是说一代不如一代,可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所以刚好被我们碰上。打个比喻,有一个人淹水快要溺死了,那我们会做什么动作?救,是吧?那得先确定我们会不会游泳。你不会游泳,扑通跳下去,「啊,我也不会。」所以救人要先救自己,助人要先助己,这个就很重要。所以《大学》讲「格物致知」,先要去除自己的物欲习气,才会有智慧能去帮人。

那刚刚讲到的,我其实是因为整个教学的过程感觉到下一代的情况恶化得太严重,我是一个小学老师,我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的学生继续沉沦下去。而深入了解,是伦理道德教育缺得比较厉害,德行没有基础。那很自然的,我应该去尽这一份责任。既然知道是德不足,当然我得要去提升我的德,提升对伦理道德的认识跟实践,不然我就没有办法去帮学生。所以我辞了工作,到澳洲去学习传统文化。后来就接到大陆的缘,二00三年九月五号就过来了。

之后因为接触的大众非常多,所以感觉到现在的父母很苦,很多夫妻很苦,又接触到那些服刑人员很苦。常常观想祖宗在天之灵,看到我们这些子孙变成这样,祖宗在流眼泪啊、圣贤人在流眼泪啊!所以我怎么回报圣贤人的恩德,怎么回报祖先的恩德?他们的心愿就是后代子孙能赶快恢复伦理道德,不沉沦,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我们「以祖宗之心为心」,那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是我们的兄弟。我们有这样一份责任感,去尽这一份道义。这是第一点,学习首先要立志,要有责任。

其实说实在的,没有责任,学起来就进进退退。年轻人在学,可能不容易前进。为什么?好像有也好,没有也好。但是父母学就不一样啦,他得给孩子当榜样,因为他有责任。当然年轻人也可以学得好,其实我也挺年轻的。那年轻人怎么办?期许自己,给年轻人做榜样。你读大学就给大学生做榜样;你读专科就给专科当榜样,都是一种立定的志向。

所以立了志向,从本分开始做,不好高骛远。尽我为人子的本分,尽我为人父的本分。因为人德行的提升,要透过「解行相应」。「解」是理解经典,听老师们的这些课程或看光盘,了解多少就要赶快去落实。一个人的智慧能不断提升,一定从他依教奉行当中来,所以「学贵立志」。

第二「学贵力行」,学一句要好好的去做一句。比方说我们体悟这个「忠」,忠臣的「忠」很重要。凡事尽心尽力就是忠。学一句做一句,比方我们今天听到了「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那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句做到。一有情绪上来,马上提醒自己:啊,不能又重蹈覆辙,又犯错了。

而学习从根本学。什么是根本呢?孝悌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用功一定在念头当中用功。念头是贪瞋痴慢的,赶快转。贪心要转成付出的心。计较的心要转成付出的心、为人着想的心。瞋恚心要转成宽容的心、包容的心,甚至反省的心——不止不生对方的气还先找自己的问题。愚痴要转成智慧的心,不能迷迷糊糊的顺着自己的习气走,那这个是愚痴啦。有智慧的话,念头也好言行也好,一定要跟经典相应,这个就是转愚痴的心为智慧的心。转傲慢的心为谦卑的心,谦虚,时时谦虚绝对不傲慢。这个是从起心动念去转,这从根本修。不然我们修了老半天,鞠躬也鞠了,事也做了,心里面还是这些坏习气,那就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转怀疑的心为信任的心,不能对人疑心,这样自己的心就不清净。这个是从根本,起心动念修,从孝悌德行的根去修。那孝悌最重要的,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整个家庭的和睦,从我带头来做,去力行。

再来,学习还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我最难的是哪个习气」,得真干吶!这种使命感对人太重要啦!我从事教学的时候,不用人家推,我们积极地去学习。为什么?因为我的学生并不等我,他们跟我的缘就是这一年、两年。我早一天有智慧,他们就早一天得利益,他们不会等我的。所以我真爱这些孩子,我就要有鞭策自己的这种心,主动的去跟教学三十几年、四十几年的老师请教学习。不能误了孩子,不能耽搁了孩子。所以父母有一份对孩子的责任,他就肯把他的坏习惯放下;老师有这份使命,也能够「德日进,过日少」。

相同的,我们这里有使命成为全国的示范市乃至全世界的榜样,那大家走路的时候都有不一样的pose,不一样的水平。我们是要做全国的榜样,其实这不是给大家压力,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领导来成就我们这个地区传统文化的弘扬学习,这也是大家的祖宗感来的、大家的善心感来的。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人有这一份责任,他就有志气。有这个机会了,一定要当最好的榜样。而我们城市要把中华文化复兴起来,各行各业都很重要,所以每一个行业都要有榜样出来。刚刚遇到一些朋友做营销衣服的,那就要当服装的榜样、当卖衣服的榜样,而且他们不仅卖衣服,还把这些传统伦理道德书籍统统免费送给人家,服务人家的物质生活又服务人家的精神生活,这是功德无量。还有刚刚遇到一位诗人,那诗人也要做诗人的榜样。老师,在座有学校的老师,也要做老师的榜样。我相信大家都发这样的心愿,老祖宗都会保佑大家。

而学习就怕会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怎么不退呢?其实《弟子规》就教我们怎么不退了。「见人善,即思齐」,每天遇到的人事物都是我们的老师,这个心态非常重要。再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所以要解行并进,「学文」加「力行」并进,学一句做一句,这个心态很重要。我们看《弟子规》哪一句我们最不容易做到,就挑那一句先做。你们不要:「哦,好难哦,不行。」可以积极、但是不要着急,稳扎稳打,「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熏习不能间断。

不进则退,这个是很现实的。所以我们问问自己,这一天的念头,好的念头占多少?有没有一半?没有一半的话,那还是在退呢。「不进则退」。好像有个飘出去的念头,一飘出去五分钟才拉回来。所以还是得要不断熏修,慢慢的正念随时可以提得起来。所以这个很正常,修身的过程当中没有很复杂。陌生的变得很熟悉,熟悉的变得很陌生。比方「常生气」,很熟悉,慢慢变得离它远了,陌生,越来越不生气了。比方说,「处处为人着想」,很陌生,现在变成时时提醒自己能为人着想,自私自利就慢慢的淡了。所以熏很重要。用功就像钻木取火。大家钻过木没有?有没有钻到三分钟说,「哎哟,手好酸,休息一分钟再钻。」一分钟过了再来,「哎哟,又酸啦,两分钟再休息一下。」请问大家钻到什么时候才会出火?出不了。得要不间断,要精进,要不断熏习。

所以我给我自己的期许,一天只做什么事呢?听经,读经,为大众服务,然后每一个正念分明。除了这些事其它的事不干。这样就时时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念头里,慢慢的就定在这些正念中,就不会被妄念、不会被习气牵着走。那自己不被习气牵着走,能时时保持觉悟了,慢慢的就能够去引导、帮助别人。而我们也时时提醒自己,为祖宗、为伦理道德的承传、为所有的圣贤人,回报他们的恩,也为所有大众对我们的信任。真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人信任我们,我们不愿意让他们失望啊。还有也要对得起国家这么好的政策。其实我这一路走来,都是国家护佑的。二00三年底国家出台「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后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八荣八耻」,还有十七大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没有国家这么好的政策,那我可能已经回台湾去卖鸭蛋了,是吧?

当然还有,当初我到海口的时候就是因为李越老师收留我,我才能做得下去。当初就是到她的那个艺术学校,我才能开始讲学的,不然我真的已经快要打包袱回家去了,所以李老师是一开始帮助我的。这个过程当中有太多人帮助我,我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付出。而且我自己,特别不愿意看到老人伤心。老人太仁慈、太可爱了,他们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啊,为了家为了社会,可是他们的晚年看到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变成这个样子,他们特别忧心。所以很多老人握着我的手在流泪啊!我都赶快把他这份至诚的心留在我的心里,督促我不可以懈怠。

问:您好!感谢您的教诲改变我们的人生和家庭,您播下的火种我们一定会传续下去。老师健康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老师请对我们想弘扬传统文化的老师提点希望和建议吧,这是对大家最大的鼓舞。

答:对不起让大家担心了,我挺好的只是瘦一点而已。好,敦伦尽分。学一句做一句。时时与人相处诚敬谦和,决不傲慢,一定真诚,一定和气。志向要坚定,绝对百折不挠。心要细,时时体恤,时时注意事情的规划,不能做得手忙脚乱。心细就能体会别人,就能凝聚众人之心。而且我们要注意到,不要弘扬文化对别人好,对自己身边的人不好,就有点颠倒啦。心要细,气要和,和气的广结善缘。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包含、多指教。谢谢。

孩子叛逆,行为出问题,该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作者/演讲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1日

文章梗概:

问:我有一个中一(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我一直在自责自己没有把孩子教好,以致孩子行为出问题。孩子喜欢做他喜欢做的事,如爱上网玩网络游戏,对人没礼貌,自己的东西乱七八糟!对学习也漠不关心,懒散,不守规矩!身为母亲的我非常苦恼,用打、用骂、用好言劝,都用过了,不见成效!用打骂的方式更是行不通。他在被我骂时勉强答应我们的要求,过后又故态复萌,且变得更叛逆!老师,我该怎么做?我该如何引导我的孩子走出困境?孩子向来(小学阶段)成绩不错,但一上了中学,行为大大转变,屡劝不听。这也导致他学业成绩欠佳。老师,我祈望您给我指点迷津,帮孩子摆脱困境,去除他的恶习性。《弟子规》或德行教育如何在家落实?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要采取严格的方式,行得通吗?往往我们太顾及他的感受而妥协了。苦恼的妈妈上。

答:这个问题可能要两个小时来回答。不过,我们感觉到面对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我们的心态对了,慢慢这些情况会改善。所以真正要下功夫,不是孩子,而是哪里?而是自己的心。比方说,刚刚所有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剖析一下。比方我一直自责,这个心对不对?不对了。心自责,就是陷在消极的情绪了,那我们的孩子会不会陷在消极的情绪?什么时候在教育孩子?不是说他听你的话,才是你在教育他。我们现在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能平静不生气,百折不挠,无怨无悔?我们能表现出来,孩子一点一滴受我们这样的德行感染,自自然然慢慢就会转化了。所以首先我们不要自责,「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而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孩子的行为会变成这个样子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解决问题,第一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用智慧,要用理智。再来,要把原因找出来,看结果只会愈来愈紧张,愈来愈担忧;从原因上解决,那些不好的现象,慢慢就少了,种下正确的因,种子,慢慢好的就会呈现出来。

那我们可能要思考一个问题是,我们父母有没有陪伴这个孩子?这些问题都得我们去思考。不是今天哪位朋友给你一个方法,问题就解决了,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个可能是三年,五年的问题,甚至更久。哪有可能一包药吃下去全好了,有没有可能?可是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想要吃一包药就全好了,是不是这样?所以你看中医生意好还是西医生意好?「万法由心生」。你看人的心都不负责任,明明这个问题自己造成了这么多年,他都想要一包药就给我解决,其实哪有可能,那变自欺欺人了。所以陪伴他够吗?我们只看到他小时候成绩不错,那他为什么上初中变成这样?请问他是一天之内变成的吗?不是。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一个乖的孩子,变成这么不好的行为,这个过程当中,父母为什么体察不到?

我自己,我母亲是小学老师,等于是从小只要回到家了,都会看到妈妈,感觉心很安,回家又有红豆汤可以喝,绿豆汤可以喝。我只要做错什么事,不跟我妈讲,我就睡不着觉,很难过,跟妈妈没有秘密。所以其实当孩子第一次做那一件错事的时候,只要妈妈的心在孩子身上,马上可以感觉得到。你孩子第一次跟人家打架,你看不看得出来?看不看得出来?那个孩子脸上马上写上「我打架了」,「我做坏事了」。那妈妈再很温柔的去引导一下,他就全部招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藉由这个机会点去矫正他,调整他。因为我们的心假如太忙了,而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成长跟他的心态行为偏颇,等发现的时候,都偏离比较久了,你不可能一下把他拉回来的。所以教育,这个「教」字,真的把这个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点出来了。「教」的古字,左边两个叉一个小孩,代表这个孩子,看着父母、老师、长辈画第一个叉,他效法学习的能力最强,他跟着画一个叉,叫上行下效。所以「教」字有没有嘴巴?这个字有没有嘴巴?没有,所以不是用嘴巴哦。我记得第一年教书的时候,有位家长很生气说,「我都给他讲多少次了,这个孩子就是不听!」光他这句话,我就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他觉得什么是教育?「讲了多少次了」,他连教育的认知都错了,怎么可能孩子会教好。所以这个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就把身教点出来了。

而刚刚我们在念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念到了这个孩子没礼貌,东西乱七八糟,学习漠不关心,懒散,不守规矩。请问,我们身教做了吗?我们有陪伴他养成这些好习惯吗?孩子的好习惯是陪出来的,不是要求出来的。我们从小读书,妈妈爸爸没有叫我们读,都是爸爸妈妈在自己房里面看书,从来不看电视,所以我们就养成习惯了。反而每一次十点多、十一点,都会听到脚步声,我们家三层楼,妈妈来了。我两个姐姐一听到妈妈的脚步声,就开始学我妈讲话,「睡觉了,不要读了。」然后妈妈跟三个孩子就笑成一团。对啊,那这个习惯,父母没有说,「读书,养成好习惯,不能看电视」,我没有听过我父母讲这种话,他们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言教不如身教。

然后再来,「教」字的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支树枝,代表什么?耳提面命,不厌其烦的耐性。今天我们对孩子,对我们的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只要我们能反思这两个角度,绝对还有我们不足的地方。要不是身教做得不彻底,要不就是我们的耐心不够了。只要找到不足,赶紧再下功夫,情况会愈来愈改善。好,那当然,其实我们也体恤到这位母亲,她也是爱子心切。现在的社会诱惑还是比较多,但是它是一个存在的现象,我们在那里抱怨指责,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学校跟家长要好好配合。

再来,还有一个重点,孔子说到「里仁为美」。教育当中,有身教,还有善巧的机会教育的言教,还有一点叫境教。整个环境的力量其实是非常大的。比方诸位朋友们,诸位同道们,大家现在鞠躬习不习惯?习惯。现在会变成不鞠躬很不习惯。可是我们还没有这几天大家互相的促进以前,在学校鞠九十度躬,习不习惯?为什么?它整个环境的氛围,无形当中就让人在改变。比方我们今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到佛教的道场去的经验?你走进去之后,讲话会不会像那个大嗓门?但是你进去的时候,那里的人有没有人跟你讲,「嘘」,有没有?没有。那为什么有力量?境教,是吧。

我听说,科学家做实验,让人的脑波做实验。结果他们实验,人在看到一位他最崇敬的人的时候,那个脑波接近得道者的脑波,他们是真的去做实验。曾经有一次实验是,特里萨修女得了诺贝尔奖,这位科学家也够天才,他居然能抓住这个机会,然后去测那个颁奖现场。当特里萨修女讲话的时候,这么多人在听,这个科学家一测说,那个时候人的脑波没有其它的杂念,都是非常崇敬的善念。

诸位朋友,假如您住的小区,就有这么无私的人,那您那个小区是有仁慈之风气的地方。这个「里」就是我们住的地方。在台湾有一个小区,叫做耕心莲苑,这个大家可以上网去查数据。有两位老师在这个小区照顾孩子,它是安亲班,但是它跟一般补习班不同,她们两位就无私的来照顾整个小区的小孩。因为她们体察到有些孩子单亲,一下课了七八点还在巷子口游荡,她们身为老师看了很不忍心,就在这个小区办了安亲班。很多家长八点、九点才下班,孩子都放在她这个安亲班里,受的都是中华文化的教育,还辅导他们的功课,然后不收学费,家长能支持多少,她们就收多少。

结果做了十三年之后,这个小区统统被她们感动了。整个小区像一个大家庭,她们还用了一个餐厅。有位父亲失业了,三五个月都找不到工作,结果都是在这个餐厅吃饭。突然有一天,这位父亲拿了一个红包,装了他找到新工作的第一个月薪水,「就是因为有这个餐厅,这个大家庭,让我度过了我家庭里面的难关,谢谢你们。」以前大家族很好,以前大家族,少则七八十人,多则好几百人,谁照顾孩子?几百个长辈,这么多长辈教育孩子。所以现在很多单亲,很多隔代教养,孩子都缺乏关心。

我上个礼拜刚好到这个小区去,令我感动的是什么呢?那个小区的主委,我在那里跟他谈话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他们安亲班里面的孩子有一百九十七个,结果每个孩子走过来,那个小区的主委叫出了每个孩子的名字,让我非常吃惊,每个孩子他都叫得出来。而且那个眼神,都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的关爱跟喜悦。还有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七公分的小孩,我看到他说,你有没有一百九?然后那位主委说,一百八十七。他摸摸那个孩子的头,然后等那个孩子走了以后,他小声跟我讲,这个孩子十年前是什么样子什么样子。这个孩子的情况,他如数家珍。他跟这些孩子都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你看两位老师的爱心,带动了整个小区的长者,胸怀特别大。「福地福人居」,整个小区的善心都带动起来了,孩子一回到这里,都有很好的爱护跟安全感。大家希不希望自己的小区是这样?学校又教《弟子规》,小区又教伦理道德,那这个孩子就会转变得愈来愈好了。好,小区谁来做?自己。其实人都有善心,你无私付出的时候,慢慢的日久见人心,他们的善心就被唤醒了。

那个主委讲得很有意思,他说当初反对最严重的那些妈妈,因为怕这个安亲班进来会吵到小区,后来了解了,支持了。他说反对最严重的,最后都是一大早就去帮忙摘菜的。所以大家注意,愈反对的人,以后可能是最投入的人。闽南话有说,嫌货才是要买货的人。你看买东西,这个哪里不好,那个哪里不好,他挑得愈厉害的,可能就是真的要买的人。你不要被他挑一下你就不高兴,「我做好事你还给我挑那么多毛病」,不要这样。他是要试试你是不是真心,你是真心的他就支持你。所以物理告诉我们,作用力跟反作用力是一样的。愈反对的人一转过来,就是很支持的人,看你会不会借力使力。

所以这些社会的情况,我们也不要去指责,要陪伴。假如你真的忙到没有办法陪孩子,钱宁可不赚,真正要扭转家庭的这个问题。说实在的,人真懂道理,该是你的钱,跑都跑不掉!你假如为了赚钱而忽略了教育孩子,你的人生就全盘皆输了。孩子教不好,你以后有钱干嘛?有钱每天害怕孩子来要你的钱,「人算不如天算」。

我的姐姐,我常跟她沟通这些教育孩子的观念,后来她怀孕到后期就辞掉工作。结果她不工作,她婆婆还很紧张,就常常:「我帮你带孩子,你去工作啦。」不过她也委婉的跟婆婆讲,还是坚持下来了。请问大家,妈妈把孩子教好了,健康省了多少钱?成绩省了多少钱?健康的人格省了多少钱?这些东西钱买得到吗?买不到。所以最珍贵的东西,都不是用钱买得到的。这是一个角度让我们去思考,我们给孩子健全的人格,那是影响他一辈子,那是用钱买不到的。而我的姐夫愈赚愈多,所以我姐姐是我们三个姐弟最有钱的,虽然她不工作。该是她的还是她的。为什么?一个人有没有财富,是看他修的福报。我姐姐很慷慨,有钱就送,那个时候她有钱,她说我家庭主妇又花不了钱,拿钱让我去印《论语》,印《孟子》,让我去印书。结果有一次去大商场,刚好那个商场举办抽奖,她就写了一张单子。过没几天打电话来,「您抽到特奖,一台汽车」,我姐开一台汽车回来。所以人要「理得心安」,该是你的跑都跑不掉,守分安命,尽本分,后福无穷。

小学如何开展《弟子规》的教学?

作者/演讲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5日

文章梗概:

问:小学如何开展《弟子规》的教学?

答:教育,我们分三个方面:言教、身教、境教,教育不会跳出这三个范畴。这三个教育其实以身教为核心,老师、校长自己带头做的时候,起的效应就很大。我们曾经跟一个学校有交谈,学校的学生都常常乱丢纸屑,操场都是纸屑怎么解决?诸位长辈朋友们怎么解决?假如那个校长肯带头来捡,可能五天就起作用了。我们很多当老师的人真正去做了,一有好的榜样,他的心就触动了。

我们常常在要求学生的时候,首先要看我们有没有做到。假如我们自己没做到说话算话,要求孩子「凡出言,信为先」就很难。我曾经看过一个调查资料说,所有的小孩对父母最不满的三点,第一点,说话不算话。所以这个身教很重要,我们所有的同仁老师们,互相恭敬,见面都点头微笑,很有礼貌,那个风气一下就带起来。

我自己带的那个班,学生跟老师形成很大的对立,看到其它老师也不打招呼,因为他们内心有怨。后来带了以后比较好转,我是也费了很大的劲。我第一天到教室去,前面第一排那个女孩眼睛很大,瞪着我,「老师你会不会打人?」我一听问这个问题,可能以前跟老师心里有一些隔阂,居然先不问我姓什么,先问我会不会打人。后来要除去这个隔阂,我还给他们吃香喝辣的,所以前天讲到的要多请客,多送礼。开始煮红豆汤、煮汤圆给他们吃,建立好关系才能跟他们讲话啊。而且很奇妙,我第一次煮红豆汤圆,特别香对不对,结果闻到香味只有一半的人过来吃,还有一半的人,没有被我收买。哦,我对那些人肃然起敬,这些学生有气节。那个胖嘟嘟的:「老师,可不可以吃第二碗?」赶快让他吃,他就把其它人的情况全都告诉我了。诸位朋友,我不是奸诈的人,凡事要看存心,虽然做地下工作,是为了多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最重要的还是这一颗心啊。那时候因为常常出去排队,看到其它同事,我就会:哎,早,陈老师、李老师。学生们不习惯跟老师打招呼,可是每天都这样跟在我后面,无形当中受影响。所以后来我的同事说,你的学生挺有礼貌,我说没有啊,都像脱缰野马,自己还是觉得自己教得不好。他们说不要说别的,你的学生之前遇到我们都不打招呼的,现在远远的就「老师好」。因为我煮那些汤圆给他们吃,他们都端出去请那些老师吃,亲得很。所以很多班级都知道我们班今天煮什么东西吃。

机会教育,言教,这个言教不是你每天很啰嗦,有时候机会不到,你讲他会说:「老师不要说了,我知道啦。」机会点要抓好。其实这个也是人同此心,我们今天不觉得有问题的时候,人家一直讲,你就觉得啰嗦。可是当你刚好有那个情境思考的时候你就觉得,啊,对。比方东西煮好了,学生端来:「老师请你吃。」这个时候怎么办?「好,我成全你」,不对啊。你吃下去就没了,是吧?当好一个老师,还要在美食前面忍得住,当老师不容易的。所以美食在前面忍住,不要自己先吃。「除了想到老师之外,还要想到谁啊?」就看他端着,眼睛思考了一下,「哦,我知道啦」,就冲出去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因为我也不知道他想到谁,他就想到他一年级、二年级是哪个老师,三年级、四年级是哪个老师,还是哪个他最喜欢的老师,他就端去了。这个时候机会点,「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其实哪一句《弟子规》不能用自己的身教来教呢?学生最喜欢听的就是老师的故事,当一个孝子当老师的时候,他侃侃而谈,把他孝顺父母的这些生活情节讲给学生听,学生眼睛瞪得多大啊。甚至于老师哽咽的时候,孩子陪着他掉眼泪啊。身教的人有所感,那个言教很自然就出来了。

而且这个言教形成境教以后,同学跟同学之间互相规劝。每一句就像肖老师讲到的,她很注重班级的规矩,这些桌子都整理得很好,那就形成整个班级的氛围。他在这种氛围当中只有他的不整齐,他自然而然就摆好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你到一个好的环境,耳濡目染之下就受感染了。所以每一句从自己身教然后变成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风气、氛围,境教。相信,孩子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成长。

问:怎样才能引起青少年对父母的孝心?我总相信孩子一定要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与沟通,首先是要他们先孝顺父母。

答:「首先就是要他们先孝顺父母。」大家要了解,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它都会有一个结果。但是我们的心态就像一颗种子,心态对了,这个开好花,结好果;心态错了,可能开恶花,结恶果,会事与愿违,然后会愈做愈无奈。「我都做了这么多了,怎么孩子反而愈来愈不好?」却没有观照到其实自己的心态不对。首先要孩子先孝顺父母,这个就已经是先要求了。一有要求,就有控制。你控制他,你就是要这样,他就愈偏不要,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所以我们很清楚,教育,大家有没有印象,那个「教」字,有两个很重要的精神。左边两个叉,上行下效;右边,手拿着竹竿,要有耐性、要陪伴。所以左边是以身作则,上行下效,那应该是我们自己先落实孝道,孩子自然看了以后感动他的本善,他就开始调柔了。人的善心一起来,就不会那么硬了。曾经,我们听到一位母亲她讲了一个真实的例子,就是以前她孩子对她很叛逆。刚好有一次,她的公公生病,比较严重,而母亲那时候已经学传统文化,她就去照顾公公,而且还掏了不少钱出来。她说突然她的儿子对她的态度就没有那么硬。过了几天,她的儿子跟她讲,「妳以前对爷爷很不好,所以我心里对妳很不满。」你看,孩子那种硬从哪里来的?从那个不能理解父母,「你怎么可以对我爷爷奶奶这个样子。」 我们曾经面对四五岁的孩子,幼儿园的孩子,我们问他们:你们觉得一个好妈妈,好媳妇的条件是什么?大家猜一猜,四五岁的孩子讲出来最多的一个好妈妈的条件是什么?「要对爷爷奶奶好。」这个比例是第一名。我们有没有从这句话读出孩子的心灵?因为爷爷奶奶跟他是血缘关系,也是天性。当他看到父母跟爷爷奶奶处不好,他的心非常的难过、挣扎。所以老祖宗强调的身教,老祖宗强调的「父慈,子孝」。当父母的不是先要求孩子,是自己要先做到,我有没有慈爱,有没有榜样。父慈,子自然就孝。「君仁,臣忠」,当老板、当领导人,假如学了传统文化,回去之后马上全部要求员工,适得其反,是吧?君要仁了,就感得臣会尽忠。所以做领导、做父母、做老师的人反而要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好。

所以我们提醒自己要做出榜样来,然后不要高高在上。跟孩子沟通问题的时候,让他感觉到你不是要批判他,不是要要求他,不是要修理他,而是要利益他,而是很尊重他,就很好跟他沟通。而且孩子的心敏锐,你要让他的心很自然的贴近过来,不是硬把他拧过来。贴心,贴心,要让他的心自己贴过来。

所以人不要想要让学生跟孩子怕我们,有没有老师觉得,我就是要让学生怕我?他怕你就不敢跟你讲话了嘛,那你就更不了解他的心了。不要让孩子怕我们,要让孩子敬畏我们。那孩子怎么敬畏我们?从我们的榜样、德行让他们敬畏。敬畏同时很仰慕我们,当我们在上课当中,都是爱心,包含我们也很用心的深入经典,深入一些知识,讲出来让孩子觉得老师懂很多,引人入胜,孩子自然就恭敬仰慕了。

问:家长力行《弟子规》带动孩子,有时孩子不听话,请问怎么用《弟子规》教育孩子?尺度怎么掌握? 答:家长力行《弟子规》带动孩子,这个带动孩子,假如我们常常心里想着「我做就是要做给他看的」,那太刻意了。一来,你做得越刻意,对方越怪怪的。比方有一位太太学了以后回去很用功,干家活干了一个礼拜,然后每次干的时候就看看先生看到没,我先生看到没有?结果终于一个礼拜过去了,她先生没什么动作,坐在沙发上看着他的报纸。最后她干一个礼拜终于受不了了,把那个手上的抹布,「呵」,丢中了她先生的报纸,「我干了一个礼拜你都没看到吗?」先生很有风度的把报纸放下,「你看还说学《弟子规》的,受不了了吧?」

传统文化是道法自然。我们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力行《弟子规》的教诲?《中庸》讲「正己而不求于人」,都先要求自己,不要求丈夫,不要求太太,都从自己开始做好。人做出来都是发自内心的时候,自然就感动身边的人。刻意不行。我们有没有真正觉得,「我做孩子我就应该是这样,做人就应该是这样!」发自内心做出来的。

有位爸爸他就看了,「哦,我假如孝顺了,我儿子就能孝顺我了。」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不是觉醒了为人子的本分,他是觉得,哦,我得孝顺我爸,我儿子才会孝顺我。那还是什么心啊?功利心嘛!所以回去以后,那天早上就跟他爸讲,「爸,我学了《弟子规》,要让儿子孝顺我,首先我要孝顺你。所以我待会儿要出门的时候会先跟你鞠躬。」他爸心里想,哎呀这个人活了三四十岁,终于有点开悟了。当然父母都是很慈爱的,只要我们能回头了,他们都高兴。真的他带着他的小儿子,给他爷爷行了礼,「出必告,反必面」嘛。行完礼他就带着孩子去上学,他要去上班。走了没几步路,孩子就停下脚步,对他爸爸讲:「爸爸你刚刚给爷爷鞠躬,是要做给我看的。」孩子感觉不感觉得到你做真的还做假的?你是发自内心的孝心,还是有目的的,要他改?真心才能感人吶!带有目的就不是真心啦。

而且大家要相信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你是真心去做的,孩子迟早会变好。你不要五分钟就看他一遍。这跟煮饭一样啊,诸位长辈你们应该都有煮饭的经验。那个饭还没开,「怎么还没熟」,没两分钟就揭一次盖,最后这个饭还煮不煮得熟?就煮不熟啦。对呀,所以学习,「为学第一功夫,先降得浮躁之气定」。首先的功夫,要降伏自己急躁的心,这个浮躁就是急于求成。想要要求别人,这个浮躁就上来了。我的父母没学一本《弟子规》,他们是因为上一辈透过身教很自然传下来的家道,我们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会了。所以《弟子规》是家长做的,不是要求孩子做的。是父母长辈力行《弟子规》自自然然身教影响孩子,不是要求孩子。我们要求他,我们自己没做到,他不服气啊。

我这个感受其实是在遇到孔子的后代,她给我的一番话我记忆深刻。这是一位女老师,她刚读《弟子规》,刚接触没多久,几个礼拜而已。她说她第一次读《弟子规》,就觉得非常亲切。为什么?每读一句,就想起小时候在家庭里面的种种情景。她一读「父母呼,应勿缓」,她爸爸妈妈整个长辈就是这么做的。「冬则温,夏则凊」,「朝起早,夜眠迟」,「置冠服,有定位」,「凡是人,皆须爱」,她们孔氏家族都是这么做。所以虽然她第一次读《弟子规》,可是事实上在她的心里面这些榜样都映在她的心上。

所以首先父母要带头来做。而孩子不听话,说实在的孩子已经好多年啦,我们现在教他,绝对不可能要求他明天就改,这也不自然。「冰冻三尺……」你看我们往往急躁的心就上来了。你看一个人去看中医,都问那个中医师说,「你可不可以三贴药把我的病治好?」假如这个中医说可以,你相信他吗?对呀,所以教育是百年树人,我们得有耐性啊!教育三个核心:境教、身教、言教。我们看境教。在目前这个会场,不是很了解我们在干什么的人,走进来他都不会讲话。有没有人告诉他不可以讲话?没有。但为什么他不讲话?在这种氛围中他感染到了,他不讲话了。所以环境影响人是无形的。你让一个孩子到推展《弟子规》的环境去,他很自然的就帮人家拿椅子坐啦。他看着看着反而很自然,去融入了。所以有一位老师他抽烟抽了十几年,结果有一次课程上五天,他一根烟也没抽。后来他就把烟戒掉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没抽烟。」这个环境(的力量)哦。我们现在看看《弟子规》每一句都是境教。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级,有没有「父母呼,应勿缓」?有没有老师呼,应勿缓?我们在单位里面有没有校长呼,应勿缓、领导呼,应勿缓?这个没有做出来,然后一直在那里:「《弟子规》好,《弟子规》好!」那人家一看很不能认同。有一个学校抓那个学生染头发,结果抓了好长一段时间没什么效果,所有的老师累得够呛,坐在那里:「哎呀,这个学生太不听话了。」其中有一位老师在那里叹气的时候,突然抬起头来一看,哎呀,老师染发的超过一半。你说没那个环境,不让学生们染发,老师染发,你看你怎么教他? 我们教孩子重整洁,东西要摆好。那我们的家是不是「置冠服,有定位」,是不是「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诸位老师、家长,《弟子规》就是你的家道。境教形成了,你的孩子不用讲他就学会了。「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孩子指出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高兴的表情?还是一指出来,脸色很臭。那你看脸色很臭,孩子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他服不服?我们常常跟兄弟姐妹计较来计较去的,那你怎么跟孩子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所以《弟子规》是生活教育,每一句都可以变成我们的家风跟班风,跟企业的氛围、企业的文化。这叫真干吶!只要我们的言行完全跟经典相应,这种感人的力量特别强。

说实在的,在成人的世界里,人们不会看你说什么,人们只会看你做什么,都在观察你。所以我连吃饭都很谨慎,人家看我有没有「龙含珠、凤点头」,吃饭有没有文雅,还是狼吞虎咽。假如我一狼吞虎咽被他看到了,他就说,哎呀,蔡老师说的跟做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当老师有一个好处,被学生逼得不得不干。好事坏事?好啊,感谢学生啊!是压力还是动力,在我们一念之间。我那时候带三十五个孩子,每个人盯着我。我所说的话,他们都盯着看我。我不觉得是压力,我感觉是太好的机会、动力,因为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榜样。所以这个是境教、身教,每一句由我们先去做。

再来言教。因为它是生活,所以很可能孩子在生活当中遇到那个情境了,就是「事虽小,勿擅为」,这件事你要先找谁商量?找父母商量。「你这么做可能不恰当」,当他刚好出现那个状况,你一指导,他印象很深刻,就不会变成一种说教、啰嗦。所以这些机会点可以掌握好。只要我们掌握身教、言教还有境教,而言教是多掌握一些机会教育,然后也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学习《弟子规》的团体氛围。这个「易子而教」很好,谢谢。

问:推动《弟子规》会不会涉嫌鼓吹、执着呢?

答:好像之前一些问题,都用了「推动《弟子规》」、「推行《弟子规》」的字眼。我们不能把《弟子规》当一个活动来做,《弟子规》其实就是家教,应该是父母很自然的落实在家庭中、处事中,孩子潜移默化就学会了。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要去弘扬?因为它断了两、三代,人不懂了,成人也刚学,他没有办法一下子当孩子的榜样。但是身为父母、老师、长辈的人,就要更下功夫,改掉习气,符合《弟子规》,这样才能早一天利益孩子。所以有这样的认知,不是去推动,去赶紧介绍给别人,然后自己不做。反而是自己要先利益自己,改正自己,让身边的孩子、亲戚朋友看到你的转变,他就觉得《弟子规》这些教诲真能利益人,真能让人改过迁善。你是表演出来给人家看。

所以推动的过程中,是让人知道有这个东西,但是要长远的让人认同,进而仰慕圣贤教诲,得靠人把圣贤教诲自己先做出来。而我们自己做出来之后,触动身边人的本善,他就肯来学了,这叫为人演说。所以「人能弘道」是人把经教做出来才能弘道,不是我们今天把《弟子规》介绍给很多人,然后《弟子规》就弘扬开来了。假如你介绍给很多人,结果大家看你都没什么转变,甚至最后变成拿着《弟子规》去要求别人,强迫别人要学,这就变执着了。那慢慢人家说,学都学成这样,不敢学了,那您就推展不开来了。

所以「知所先后」,弘扬圣教的「先」,还在以身作则,还在立身行道,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大众对圣贤教诲的信心。执着都来自于有急于求成、贪求、控制的念头,假如我们体解到《弟子规》、经典的教诲都是从自身做起,应该不会造成执着的现象。

问:要如何用《弟子规》教叛逆期的中学生?

答:因为我们之前的课程里有分享如何把《弟子规》教给小朋友,我想这些原理原则应该有一些是可以相通的。首先我们了解到,孩子他叛逆是一个结果,原因出在哪?所以很多现象、很多状况都是结果,我们不把原因找到就不好解决。所谓对症下药,都不知道根本原因,不能乱开药。包含,奇怪了,这个学生怎么不被别人遇到,偏被我遇到?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老天爷知道你有爱心。知道这个孩子跟你有缘分,你能够爱护他,能协助他。所以遇到叛逆的孩子,首先感谢上苍的信任。

孩子叛逆,很可能是他不明理。孩子叛逆可能是他内心有很多的情绪、怨恨没有放下。孩子不明理,我们得帮他明理。要帮他明理,首先谁要明理?自己啊。不然有时候看得自己气得半死,连话都讲不出来,连道理也讲不清楚,「你你你,你气死我了。」

所以《大学》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皇帝天子到一般的老百姓,他的人生都要以修身为最重要的根本。比方一个人他有哪些角色要扮演?在家庭里面他要当好孩子,他可能是人家的父亲,可能是人家的母亲,他到学校去教书他是人家的老师,是人家的同学,甚至是人家的领导、同事都有可能。我们要扮演好每个角色,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修身、修养,才有可能做得好。所以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拉回来,我们自己的修身,我们的基本功夫好不好?

我们要教孩子《弟子规》,首先我们自己要先落实《弟子规》,这个很重要。让孩子在我们身上看到《弟子规》,第一个,他就对我们会信任跟佩服。他有信任跟佩服的基础了,我们讲的话他容易接受。假如这位老师学生都不信任,那要听他的话就很困难。孔子说,「君子信而后谏」。信了以后才好去劝谏这个人,而信任一定建立在我们的行为让学生能佩服。这个是谈到我们的基本功上,我们自己要落实《弟子规》,让孩子信任。这个基本功里面还要不被学生激怒。叛逆期的孩子,讲话很厉害,是不是这样?你们有没有接过招?我从很多朋友的回答当中听到,你们还没有把那些话放下。还没有放下,内心就会有情绪,可能遇到一些境界,火也会上来:「我受不了你们了!」所以要面对叛逆期的孩子,调伏自己情绪的功夫要很强。不管孩子讲任何的话,不要把他放在心上,反而要觉得他很可怜。为什么?一个人讲非常伤害人的话出来的时候,还没伤害别人以前,首先伤害谁?伤害他自己。所以假如我们是感觉到孩子在自我伤害,而不是说你怎么可以对老师讲这种话。其实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的情绪来自于「我」的执着,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请问那个情绪从哪里来的?从自己看自己看得太重产生的。所以这个学生是在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我执、自我中心很重,他也是我们修养提升当中的贵人。转一个弯,心境就不一样,是他在提醒我们修养还不够。

我曾经有一个经验就是大年初一,我们刚好跟当地父老乡亲拜年。结果在拜年的过程,我们遇到人就鞠躬:「新年好!恭喜恭喜!」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第一种,你给他鞠躬之后,他拼命往后看:「这跟我打招呼吗?」我记得一个真实的例子,他看后面,确定是跟他打招呼,他就说:「哦,你好!你好!」然后一讲完,这个人就突然以最快的速度冲进他们家。我们也不知道他干嘛跑进他们家,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没几秒钟,听到后面有人说「等一下,等一下」,他把他们家的糖果端出来请我们吃。「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善的风气由我们自己来带动。但是有一个情况,有一个人,我跟他鞠了三次躬,从他走过来到走过去,连续三个躬,他连看都没看我。请问大家,我的心情怎么样?怎么样?难不难受?请问,假如我很难受,谁让我难受的?自己。我们当初跟人家拜年鞠躬的时候,是觉得我想送祝福给人。有没有人去跟人家拜年的时候说:「我就是要他给我拜回来,不拜回来我就很不高兴。」不是为了这个去做的吧?请问大家从事教育工作,有没有人说,「我就是要来让学生尊重我的?」这不是我们的目的吧?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来利益学生,是吧!

人有时候人生走着走着,就跟目标岔开来了,是吧?我跟他鞠躬,他没跟我回礼,这回礼也不是我要的啊。所以所有的生气、情绪,其实都来自于我们本身有执着点出现。但是我假如把这个我放下了,我没有要他回报给我,而我只是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请问大家,一个人面对这么和善的脸,还算和善啦,你们姑且相信这样的预设。面对一个和善的脸跟你鞠三个躬,跟你说恭喜恭喜,然后他完全没有反应,请问他苦不苦?你看他的人生是不是已经快接近万念俱灰、了无生机?

假如我站在他的立场,我不会难过。我会觉得他很需要友情,很需要有人告诉他,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温暖的,是不是这样?那谁来做?是吧,赶紧去调查,那户人他是住在哪里?然后每天都去跟他:「你好,我们家种的西红柿送你吃。」我就不相信十次他不会笑,然后我就证明「人之初……」人透过自己去证明真理,是很痛快的事情。

我记得我第一年教书的时候,要送孩子过马路,我们轮流都是站岗。看到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妈妈坐前面,儿子坐后面。那位妈妈一点笑容都没有,结果他的儿子跟她是一模一样,真的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然后对着这位母亲,我给她鞠了三天,她都没有反应。可是当她没有反应的时候,我们要有定力,不能被人家的态度给转。甚至什么?他儿子下来,赶紧从她车子前面的那个篮子,把他儿子的书包拿起来,帮他儿子背上,摸摸她儿子的头,「来,读书啦。」她看了三天。第四天,我还没笑,她先对我笑一下。所以我们人生不管遇到任何境界,都不要怪任何的人,都要先反思,我有什么基本修养的功夫还不够?人能这样去反思,每一天都会发觉自己的不足,而不断提升自己。一个人有这样的心境,他的行为会感动人,而且他会很有魅力,学生会服他。

所以我们首先设身处地为这个孩子着想,他在讲这些生气的话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伤害自己。而我们是体恤他、怜惜他的时候,那个言语他可以感觉得到。诸位老师,我们设想一个问题,一个愈缺乏爱的人,是不是同时是对爱最敏锐的人?是,事物有两面。而这个时候我们是真心的,反而这些叛逆的孩子他很敏感,可以感觉得到。

那我们跟孩子讲:「孩子,你讲这些话,你内心有苦。你讲出来的时候,首先已经伤害你自己了,老师看了很不忍心。老师曾经跟你们讲过,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试验。大家知道这个例子吗?你看,我们对水讲话,水的结晶不一样。你对它讲感恩的话,它结晶很漂亮。你对它讲愤怒的话,它结晶很丑陋。而你讲出来的话已经伤害了你全身的身心,你的身体光是水就占了百分之七十多,所以你要懂得爱护自己,不要再伤害自己。那老师感觉到你是不是内心有对什么人的怨、有对什么事情的怨都一直放在心上。你要懂得爱自己,要把它放下来。这样你的身心才能够舒缓。」那至于在讲到他对哪些人、事有怨的时候,正是我们可以引导、开导孩子的时候。

也要教导孩子怎么具体来爱他自己。你首先要懂得祝福你自己,常常自己心里很痛苦的时候,可以比方讲讲,因为人发出好的意念,他身心就会调整,其实古圣先贤的教诲,包含宗教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爱的教育,我们就谈,让他讲「谢谢你、感恩你、我爱你」。「谢谢你,感恩你」,就是懂得珍惜被爱;「我爱你」,就是把自己这份爱心提起来。也可以讲「对不起,请你原谅我」。常常对自己讲这些话,他的心就慢慢会调柔。

再来,教导孩子常常用充满爱的心拍拍自己。大家有没有回想到小的时候我们吓到了,还是很难过的时候,妈妈把我们抱过来,怎么样?妈妈疼,妈妈疼,是吧?拍一拍自己,而且这个拍的时候,会疏通人身体的经络,会舒服多了。大家有没有经验,突然遇到一件事情,然后胸口发闷,有点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怎么办?你慢慢拍,慢慢拍。还要想好的事情,老天爷很爱我,一直想一直想。或者你有宗教信仰,上帝放光芒照我,佛菩萨放光芒照我,慢慢你的身心就调整过来,让他学习爱护他自己。

再来,学习引导他,就他目前遇到的这些怨,怎么放下之后去融入他自己的家庭跟学校的团体。

老师还要有一个重要的心态,就是不能急。我们也曾经看过老师,「他今天变得很好!」结果三天以后又垂头丧气:「他又变回去了。」大家要了解,他已经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解决这种事情,要有耐性,「事缓则圆」,急不来。

而且,不要把孩子又出现新的问题当作坏事。他浮现出问题,我们才知道怎么治,是吧?而且告诉大家,一个人在调身体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可能愈调症状愈严重,有没有?有啊,那个叫瞑眩反应,你们没听过吗?比方说,你吃一个食疗的过程,你可能有一段时间症状会更严重,因为它在把你更深层的毒素往外排。所以您在辅导一个孩子,在协助一个孩子的过程,有可能他更深层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会浮出来。这个时候你假如能够更有耐心、爱心去应对,不要把它当坏事,那我们心愈平和,愈能够稳定的去协助孩子。这是跟大家交流几个心境。

问:是否可能通过学习《弟子规》解答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答: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对家庭有责任就是做人的意义。人的责任心从家庭出发,延伸到对社会、对人类,所以《弟子规》后面有「凡是人,皆须爱」。对家、对社会、对人群,都有益处,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跟价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知命,就是知道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使命。如何成就自己的慧命,成就自己的家族,利益社会、国家、民族,这就是人生的目标意义。

问:孩子常迷恋网吧,做父母的很痛苦,该如何把孩子从网吧唤回来?

答:爱。我们凡事要把原因找出来,孩子为什么去网吧?因为没有爱,内心空虚才会去那个地方麻醉。真爱他、真教他、真把心放在他身上,没有人不喜欢亲情的。我自己在大都市成长,那些诱惑其实我都遇过,可是我就觉得很无聊。就在那里开台战车,一直发子弹,咚咚咚咚……然后很多人,啊,死掉了。然后咚咚……重来,那有啥意思?我就觉得很无趣啊,不想去玩那些东西,在家里很温暖。

问:儿子今年就读初中二年级,无法和班上同学有话题沟通,其一是性格内向,其二是没有接触电子游戏机,因此他甚少朋友。过后他有机会接触游戏机,和同学的话题多了。该如何去纠正这种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呢?

答:这个问题一开始有讲到孩子性格内向。他不是走到学校性格内向,他可能在家里就比较内向,所以父母跟孩子在家庭里面就要形成一个常沟通的氛围。甚至自家没有秘密,孩子一见到父母,很自然什么事都会跟父母讲,就不会有这种状况。我的成长过程,任何事情哪怕是做错的事,不跟母亲讲好像心里就有个事,放不下,讲了反而舒服多了。跟父母之间没有秘密,就不会有这种性格内向的问题。

而这个事情当中提到玩游戏机,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在他们这种年龄,还是内心里需要被认同,所以首先家里要常常认同孩子。再来,我们处理青少年问题要顺势而为,他现在跟同学有话题,你不要否定他,一否定他,他觉得好像他什么都不对。你说,「你现在跟同学比较能沟通了,比较能相处了,进步不少。而你交朋友不能只交玩游戏机的朋友,你还要交很会读书的朋友。那你学到他们的方法、态度了,你成绩会愈来愈好。你还要交会爬山、会运动的朋友,因为身体健康对一个人很重要。你看你那些同学动作敏捷、体力这么好,那你也要多交这些朋友。」引导孩子要交这些可以让他的学习、让他的健康更提升的朋友。接着提醒孩子,因为他交这么多好的朋友,他的见识会广,他也不会好像很孤僻,只有哪一方面的朋友。然后举一些发生的事情,现在这个打游戏机,打得太着迷了,会变成陷入一个虚拟世界,尤其现在很多杀人游戏。美国有一个实际的例子,也是一个初中生,拿枪把他全家都杀了。结果警察问他,他一点都不着急,因为他长期在虚拟,精神有点不是很正常。他的回答是:「有什么大不了,他们待会儿就起来了。」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不是假设的。用这些情况让孩子知道,沉溺对自己有很大的身心损伤。有这些例子,慢慢孩子他就知道这个东西不能沉迷。然后又有接触到一些爱读书、有好的生活爱好的朋友,甚至于你家庭里面这些生活的,包含读书的风气、这些娱乐都是非常正向,慢慢透过这些家庭、学校把孩子引导到更好的方向去。

问:现在孩子课业很重,每天作业要写得很晚,找不到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学《弟子规》,怎么办?

答:学《弟子规》最重要的是境教。我们整个环境让他感觉就是《弟子规》。我有一次到马来西亚去,遇到一位孔子的后代,她在韩国长大,是一位女士。她说她没读过《弟子规》,可是她一翻开《弟子规》,长辈的一幕一幕都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全部是《弟子规》。她看《弟子规》的时候,统统是她小时候的影像。你看孔夫子的后代家教多好啊,她没读过,可是全领会得了。

所以《弟子规》不是小孩学的,《弟子规》是大人做给小孩看的,让他觉得做人应该就是这样。我们这两、三代失教了,变成那么大才开始学《弟子规》,不然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就学会了。所以我们应该是「朝起早,夜眠迟」,我们有没有做到?「置冠服,有定位」,我们有没有做到?「凡出言,信为先」,我们为人父母有没有做到?自然而然孩子在整个家庭当中,无时不刻在学习《弟子规》。而不是说一定要抓住他:「来,每天半小时,我来给你讲《弟子规》。」当然有时间可以,没有时间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都是《弟子规》的呈现。「步从容,立端正」,每一句不可能离开孩子的生活。

而老师真正体会到孩子懂事了,他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内在的孝心跟使命感的时候,孩子不需要写作业、读书到那么晚,他的悟性会起来,他学习状况会好。我自己学传统文化以后,记忆力没有下退,还努力在保持。所以我都想,我现在假如去考博士,可能还可以考得上。人的潜力很大,有万德万能,可是人的潜力要从内在的本善引发,而不是从外在的压力压下去。压下去,他总有一天受不了。所以很多人读书读书……读得很高,到最后崩溃或者反弹了,或者结了婚以后从此不再听妈妈的话,那个就是压抑的副作用。而我们当老师的要了解,如果一直压一直压,一直考试,到最后会有疲乏感,不见得一直考试,成绩就好。反而是身心很放松,他的悟处、记忆力都好。我们应该去研究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孩子是最佳情况,这样来得好。

我在念初、高中的时候,尤其初中的时候,一天考四五科是正常的,考七八科也正常,可是那样考过来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厌学。我很多的同学智商都一百五十几,可是老师常打他们,打到最后他厌学,一百五十几,最后连高中没毕业,不想读书了,反效果。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孩子好,打他也是为他好,但是我们要顾及到孩子的感受。他已经不能接受的时候,可能到最后,互相之间反而不愉快。我自己的智商只有一百一十八,但是感觉到真正有一股内在动力的时候,潜力是可以不断发挥的。

问:我经常跟孩子玩,玩就像他同龄人玩的游戏,就希望他开心,在他开心的时候,他很听话。请问我的做法会不会让他不尊重我?

答:其实孩子在玩的时候,他心的状态我们要清楚。比如说玩的时候都打妈妈了,做那些不恭敬的动作,那当然就不恰当。建议大家学孔老夫子,可以买一些祭拜的玩具回去,然后他从小就开始祭拜祖宗。「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圣人小时候就是玩这些东西。而我们常常带孩子到这些有文化氛围的地方,让他了解。比方说夫子在旅游的时候,看到有个金人,嘴巴贴住了,就是告诉我们言语要谨慎,三缄其口。到一些旅游名胜,我们自己先做一些补习,吸收一些很好的文化知识。去的时候,行万里路,带着孩子去学习这些文化的意义,让孩子根深蒂固。包含做家务,其实孩子很勤劳,他很愿意做的,他会觉得我在家里很有价值。让他形成这些做事的能力,这个都可以的。

问:我深知以身作则的重要,平日也尽力做好人,严以律己,以身示范。可是面对叛逆的青少年却无法影响,更不知该如何引导他来接受《弟子规》,虽然背诵对他来说并不困难。青少年的茫然与痛苦,我尝试理解却因爱莫能助而暗暗伤心自责。看着他们毫无动力、没有目标、放弃生命的态度令我痛心万分。请问应如何引导孩子、青少年走出死胡同呢?

答:我们刚刚有回答,你先理解他,针对他的问题引导他,让他感觉原来这些经典都可以解决帮助他现在的问题,他学习的积极度就调动起来。其实我们看到这些情况,还是要很有耐心,冰冻三尺都非一日之寒。所有面对这些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首先不要责备任何人,内心不要带着情绪。要带着信任每个人本性本善的心态,去珍惜这个缘分,引导他们来深入经典来明白道理。而这位老师在叙述的过程,我们感觉到这位老师很可贵,很有爱心。看到孩子放弃,他比他们还着急。而如何让孩子他人生的缘分能愈来愈好?首先,孩子的行为是一个结果,原因可能跟他的家庭有关系。所以要花一些功夫跟他家里的人做沟通,这样比较能解决问题。

可能我们就会说到,他的父母不愿意来,那我们的专注力不要摆在不来的,先摆在能来的父母身上,这缘成熟。能来的父母慢慢的亲师合作,他的孩子改变很多,其它家长听到了以后,他会觉得这个老师很不简单、很用心,大家对您的信任就提高了,可能那个本来不来的,慢慢就来了。缘分它总有个发展、渐进的过程。我们先把成熟的好好经营,不要看着那些不来的气得要死,把这些愿意听的都忘记了。不来的,我们还是可以跟他沟通。人的心念力量很大,我们可以念圣贤的这些经典,或者有宗教信仰的,就念我们宗教的经典,来祝福他的家庭,这个力量不小。祝福家长,祝福学生,这样家长跟学生跟我们相处,无形当中就会比较认同,觉得接触我们不陌生,因为那些无形的祝福都在沟通。我们当老师纵使遇到这个情境,也多反思自己能否再提升,能否更有魅力、更有智慧。既然我们走了这条路,社会的现实如此,我们不求人,期许自己有更高的德行跟智慧,来协助孩子人生这些问题。当然,您善巧的教导这些孩子,孩子行为一变,也会让他的父母有感受、有感动。所以多管齐下,缘成熟的,尽心尽力去做,不成熟的,祝福,这样应该情况会愈来愈改善。

问:尊敬的老师们:我是一名会计,有三个孩子。学习《弟子规》一年多,现在每个星期五的晚上,在增江南区做助教,负责教六年级和中学。因为学校规定家长必须陪同孩子一起上课(家长在家长班上课),所以大部分中学生是被迫来上课。学生们上课时都摆一副「扑克」脸,忙着私下回复SMS(短讯),上课神情、眼神总是很茫然。我的正教老师(应该就是带班的,主负责的)常很用心的教,讲很多古圣先贤的故事。但我总觉得学生没有feeling。(就是上课的时候好像没感觉,不是很入状况的样子。)是否因为我们讲课都用五千年前的例子,所以现代学生不能感受到?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认为待人礼貌友善会没面子,「扑克」脸才cool。请问我们应该怎样改善教学方法?可以引用现代故事会比较贴切吗?

我们也有给一些功课学生做,要他们写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不配合。其实我们和学生一星期只见一次面,每次一个半小时,所以很难见到学生的进度。有些学生则来了几次就不见踪影。我们总感觉到很挫折、无奈,又不知该怎么下手帮助那些可怜的孩子。敬请老师们多多指导,无言感激,谢谢。

答:这个问题,是一位家长,她也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推广工作。我们在这里看到,她是一名会计,然后还有三个孩子,所以在家庭、在工作上,其实负担就已经很大了,但是她还能投入《弟子规》教学的奉献工作中,所以这位家长非常令我们佩服。

确实这个时代,传统伦理道德的复兴,是我们这一代成年人应尽的责任。这些教诲没有传,那下一代不知道会变成怎么样?那往后的子孙,那真的就见不到光明,不明是非了,那整个家庭、社会就不堪设想。所以这个时代,我们要有这个使命,「舍我其谁」,共同来承担。而这一位母亲在家庭、工作这样的状况,都能够义无反顾的来帮忙。尤其我们从她的问题当中,可以感觉到她对这些孩子们非常有爱心跟使命。所以当下这样的心境,以至于这样的付出,就是给她的孩子最好的身教。她心量大,我相信她的孩子心量也会大,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问题中提到,她负责的是青少年:六年级跟中学生。而参与课程的孩子,她提到,大部分是被迫来上课。这个被迫来,说实在的,因为中学生、青少年,忽略伦理道德教育比较久,一开始带点强迫,这个也很正常。他肯来了,能听懂几句话对他的做人做事有所启发了,都是好的。因为中学年龄,对传统文化不是很了解,你说孩子一下子就能够认知到,也不容易。所以家长能带着他一起来,也等于是家长他有这样的认知。家长能来,家长在上课当中,他就慢慢懂得要以身作则,要循循善诱;而这些中学生在听课当中,能几句听进去、故事能记住,应该对他的心性也会有帮助。我们不可能期待他一下子就完全接受,认真听课。有这个期待,可能就会有失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十三四岁了,一下子能够完全认同,完全专注来学习,不大可能哦。

第二篇:学习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不怨人》心得体会

海伦长发中心小学 王久凡

志、意、心、身四个界。一个人必须把四大界分别清楚。究竟怎样算分清呢?若能本性如如不动,把世间的愚人都托起来,使他们成为大智慧人,便是志界,就是佛国的境界;若能心无一物,常乐无忧,便是意界,就是天堂的境界;若是贪得无厌,多忧多虑,便是心界,就是苦海的境界;若是为名为利,争贪搅扰,花天酒地,流连忘返,好勇斗狠,便是身界,就是地狱的境界。所以说,志界是佛国,意界是天堂,心界是苦海,身界是地狱。

志界人没说,意界人知足,心界人好贪,身界人好斗。没说的叫做无心人,好贪的叫做操心人,好斗的叫做糟心人。糟心人是鬼,操心人是人,净心人是神,没心人是佛。

身界人只知为身子作打算,有己无人,横不讲理,见着东西就想占为已有,占不到便宜就生气打架,总是发愁,所以是个鬼;心界人贪得无厌,总是不知足,满脑子妄想,好用机谋巧算,所以是个小人;意思人知足常乐,乐就是“神”,志界人一切没说,看透因果,不找循环,没说就是“佛”。人要想超凡入圣,得会挪界。身界的人互相揭短,心界的人互相争相,意界的人“求”才能得,鬼界为“争”才能得。

志有志的性,他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有意的性,是信着人的,遇着好事就愿意让给别人;心有心的性,他是贪而无厌,一心为已,总想占人的便宜;身有身的性,他是破坏成性的,人己两份也不知悔。所以说,心身两界,绝不可叫他为主,只可叫他听命。

佛说有三千大千世界,我说的四个大世界,得道的人一眼就看出是哪一界的人。以身当人的,不论做到什么地步也是个破败星;以心当人的,不论怎么能干,也是个操心人;以意当人的,不论事情怎么多,也不累心,是个活神仙。以志当人的,不论遇到多么逆的环境,也不动性,就是一尊佛。

有所忧虑则志倒,有所恐惧则意倒,有所好乐则心不正,不所忿詈则身不正。

苦信生志,乐极生意,真了就是佛,假了就是魔。有病就是地狱,贪心就是苦海。

会使用志的人,越遇逆境越乐;会使用意的人,意念多大,义气也多大。

心中有累,就是命中有累,事实上必有累事。

不高兴是生心眼啦!意像皮球似的,有针鼻大小的眼,就漏气了。性是本,意是根,是万事万物的根。根就像雨似的,天雨本来无心,可是酸梨得了必酸,甘草得了必甜,志在天地之间,也像那雨一样。

死心才能化性,禀性化了而后意成,意成而后志成,这是一定的道理。

用志当人是没说的,不变的,你欺我,骂我,也是成我。你假、你诈,也是成我。就是杀了我,也是成我。

以志当人就是个真人。若是老公公被儿媳妇骂了,便该立志说:“你要能骂动我,算我当不起公公!”能这样定住就是佛,是佛就有神来保护。以意为主就是个乐,乐就是神。

真到了志界,半点火气也没有,只剩真乐啦!

第三篇:传统文化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卢霖洁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小学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共同任务,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要把它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为此,教师们要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持之以恒,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挖掘数学的数形之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创建数形的“传统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还原、再现这一过程,重建被割裂的数学知识与现实背景之间的联系,带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追寻知识发展的足迹,感受数学和社会的变化。如在教学中《乘法口诀》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收集、筛选资料,形成交流的材料,到班级交流。笔者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课件,在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中,将《乘法口诀》的发展、演变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在教学《数学方广角――对策》时,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播放这个故事的Flash影像,回顾赛马过程,利用课件演示对阵图,在归纳、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经历了每一个回合的过程,体会了最优化的思想。创建这样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2.挖掘数学图案的数学思想

体会传统文化之美。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先展示给学生一些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年画、脸谱等等吉祥图案,然后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幅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知道了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了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渗透名人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些古代数学家们为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面对挫折仍执著追求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正确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过程的“小知识”:若设想他按刘徽“割圆术”的方法去求,就会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需要花费的时间和付出的劳动,以此让学生体会祖冲之的聪敏才智和顽强毅力;介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和付出的辛苦卓绝的劳动;介绍古代和现代数学家成长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应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为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如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及算盘算珠的简单认读,而“算盘”作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计数和计算工具,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世界计数和计算工具史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很有必要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于是,笔者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对其进行研究。类似的实践活动在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中也积极开展,如教学《对称》时,让学生收集图案,并利用电脑设计“对称”图形;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设计主题网站,了解我国古代的历法,认识平年、闰年以及日历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学习《简易方程》,组织学生研究方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去研究《九章算术》;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研究分数在中国的发展,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他们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髓,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四篇:学习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学生

--------七星泡中学校园文化之七年级文化墙内容解读

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美术老师张涛,在班级,我给你们上美术课;在这里,我将要与你们分享有关国学的话题。国学,在这几年可以说是方兴未艾,现在国内国外国学热。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现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外国有500多家。国内各种各样的国学讲座,国学论坛更是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今年六月二十一日,宝清县政府在体育馆举办了三天的传统文化大型论坛,县内的很多中小学生都参与其中,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如何做人。

与县里的学生们相比,我们缺了一课,这一课我们一定要补上.为什么呢?

第一,最早意识到传统文化好并将作为校园文化而体现的是我们七星泡中学。

第二,学习传统文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都有好处,这是真的。

今天的学习有个题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学生(正标题)

(副标题)七星泡中学校园文化之七年级文化墙内容解读(学生记录)

我们先来解释正标题的两个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儒家文化是其核心内容,她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道德”是我今天要说明的最为重要的词汇。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字写下去。“道”写在上面,“德”写在下面。这两个字就挂在我们学校一楼七年一班走廊的墙上,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把这“道德”两个字首先挂出来呢?且听我慢慢说来。

平常我们常听到这样两句话。第一句叫做:你知道吗?(这句话很有深意)第二句叫做:缺德。(这是一句好像有骂人的意味)

究竟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我们一定要知道。记下去,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古人用字非常精确,一个字“道”,来代表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所以它叫真理。为什么呢?它永远不改变,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人就提了一个问题,你说拿《弟子规》这些个东西,教我们孝顺父母,对人友爱,讲究诚信,过时了,什么年代了,还学这个,老掉牙了,不合乎90后,00后的观念了。好,你觉得它过时了,我们就来提一个问题,太阳每一天它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运行了几百亿年了,它比《弟子规》比四书五经,比孔老夫子,所讲的这些,那不知道古老多少倍啊,你能跟太阳说,他过时了吗?不能啊。你看太阳离我们远一点,地球就结冰,离我们近一点,我们就燃烧啊。它在这个道上,在它这个运行的线上永远不改变,它永远是这样的,永远,中国外国的一样啊,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自然规律。你看我们种的玉米水稻这些,一定是春天播种,然后秋天成熟,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都是这样。公鸡打鸣儿,母鸡生蛋,这是自然规律,不是谁创造,不是谁发明的呀!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告诉各位,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自自然然的天然的规律,天然的秩序啊。

“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学习,去做人、做事、走人生路。

道德的“德”,这个字在古代是跟得到的“得”是通用的,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道德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也就是:只要按照自然规律来生活、学习,待人接物,你就能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反过来说,我不按照自然地规律去生活,我知道春种秋收的道理,但是我觉得那个稻子长得太慢,我把它拔高,拔苗助长,结果是什么?灾难,欲速则不达那个稻子一定会死。民以食为天,这是自然规律,你说我就不按照你的自然规律生活,我不吃,绝食,你违背自然规律,你看看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一定要记住:按照自然规律来生活、学习就是道德。违背自然规律生活就是不道德的,就是缺德。

大自然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也同样。

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兄弟姐妹,会成为别人的老公或妻子,会成为一个领导或被领导的人,会有朋友,这样的人际关系是自然发生的,不是谁规定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你做孩子是谁规定的吗?这个规律你能违背吗?

刚才提到的自然发生的几种自然关系,在儒家文化里就叫做五伦(一行两个字写下去)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是伦常大道。这个“道”在具体的人际关系上的体现是,父子的关系是父子有亲,(记下去)父母与儿女是真正亲爱的关系,没有人规定父母一定要爱你,他自然而然就是这样;兄弟的关系是长幼有序,大的要爱护小的,小的要恭敬大的;夫妇有别,君臣有义(君臣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永远有),朋友有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体现在父子有亲一伦里,比如说:唐僧是悟空的师父,悟空自称弟子。

圣贤教诲的五伦关系,就是维系社会常态的世间大学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五种关系正常运行的自然法则是永远不变的。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就会家庭不和,社会混乱。道德沦丧的结果,国家也就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

(我们是在这个五伦关系当中,自然就要承担起你的义务,如果你不承担义务,这个关系必定搞不好,所以做父亲的必须要仁慈,做母亲的也是如此。父母对儿女他的爱心这是天然之理,能够以爱心对待自己的子女,这就是德,这个关系是道,随顺这个关系就叫德。儿女对父母要孝顺,这也是德。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上级对下级要有仁恕之心,要关怀他、照顾他,他犯了错误也要用一种宽恕的心对待,帮助他改过,这是领导应尽的义务;下级对领导也要有一种忠诚之心,不能够有欺骗的行为,这是应尽的义务。夫妇之间要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要互相的体贴,互相的照顾。兄弟之间要做到兄友弟恭,兄长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兄长要恭敬。朋友之间要互相讲信义。这些都是符合道德的。)

现在我们来想一想,在这五种关系里,目前与我们最直接的有哪两种关系?

父子。朋友。我们一定是一个孩子,是别人的朋友。那么,同学们告诉我,一个孩子起码也是最应该具备的道德是什么?是孝顺孝敬父母。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上说: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我们问问自己,有没有听父母的话,当我们忤逆父母,甚至骂父母,离家出走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那可怜的眼神,无奈的表情和痛苦的心情。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当刮大风下大雨时,父母顶风冒雨送你上学,可是你关心过几次爸爸妈妈的冷暖?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让你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现在有的同学,你想一想在学校你学习吗?不学习,你都干什么了?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有的女同学耳朵上扎了五六个洞,描眉画影,你要干什么?个别男同学,抽烟喝酒上网打仗处对象,把大好的年轻时光用在了寻求刺激上,孩子你不知道啊,当人家说这是谁家的孩子的时侯,你正在给你的父母你的家族蒙羞。

《弟子规》入则孝篇大家翻一翻,字字句句都是一个孩子应该做到的事情。做到了就是有道德,没做到就是缺德啊,你就违背自然地规律,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有一个演讲叫做《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演讲者叫胡斌,这个人今年22岁,他曾经被十三所学校开除,上网巨有瘾。每次玩游戏之前,先去超市大购物,一次买够一周的零食放到电脑旁边,一坐就一个礼拜,除了上洗手间,吃饭就坐在电脑那里吃,年复一年,最后这个人视力模糊,严重的近视加散光;记忆力严重减退,刚说过的话就忘,刚做的事情就忘,颈椎病,腰椎病,二十二岁,大夫说他连60岁人的身体都不如。这个视频网上有,这个可以看,真人真事,谁看谁受益。

你看,违背自然规律,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坐在学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学生。什么叫学生,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每个人到了一定阶段都要学习,不学习什么样,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吧,就那样。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是你的活,这个阶段你就该干这个,干别的就是错的。就好比你有困难找警察,警察帮助你是他的本分,他要不管你,你说对吗?你能乐意吗?警察如果不办案天天斗地主,你觉得他称职吗?同样道理,学生学习就是按照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必然要进行的活动,是为了你作为一个人更有质量的发展。学生不学习还叫什么学生,不学习就是不道德,因为你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你就会烦恼不断,不幸福,不顺利。不学习是可耻的,可怜的;不学习,你就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拿着愚蠢当潇洒,楞把反常当正常。

专家总结,不同的人学习的态度是不一样。

上等学子能接受老师的折磨,忍耐上进;中等的学子能接受老师的鼓励,奋发图强,;下等的学子能接受老师的赞美,爱中成长,他要哭的时候,你还要给他摸一下,别哭、别哭慢慢来;还有一种叫劣等学子,什么都不能接受,事事叛逆。

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什么样的行为最好?

“仁义礼智信”(记下去)这叫 “五常”,“常“就是正常。“五常”就是五种正常的人生态度。这五个字在一楼从二班到六班的外墙上悬挂着,大家有时间要看看。

第一个字“仁”,这个字很有意思,一个单人旁加一个二字,就是两个人,人与人。这个字告诉我们,人在人群中,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是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你有这样的境界,你就好善待别人,你不愿被人说到自己的缺点,比如你的个子矮,长得胖。那么,你也不要去笑话别人的缺陷。你若想到被人欺负很难受,那你就不要欺负别人,你要知道总有人比你强大。这样你的心中就会有爱,有和气,你的心就柔软,你就会心平气和,就不会斤斤计较,就会宽容,这样,你的人生才能幸福。否则,可能别人的一个眼神就会让你气急败坏;一句话就会让你冲动犯错。

再来说说“义”字,这个字原来的写法是上面一个“羊”字下面一个“我”字,很有意思,你抓到了一只羊,还分给我一些,你够义气,够意思!这个“义”字有无偿付出的意思,比如说“义工”就是不要钱主动去服务。简化字“义”字,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记住了,这个“义”是正义,道义,他是道德的。不是哥们义气,不是别人一叫你去砍人你就去,那不是“义”,那叫虎。

在学校,当同学做不出题你主动帮助他解决,这是“义”;

当同学有病时,你能及时的帮助他通知老师父母,并带他去看病,嘘寒问暖,这是“义”; 总之,“义”就是助人为乐。

接下来说“礼”指礼貌礼仪。是对人的恭敬心。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习礼仪就无法在社会立足。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仪是区分人与动物关键要素,是教养的体现。美国汽车公司的巨头——福特公司,它的总裁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

当他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并顺手扔进了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很惊讶,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不仅看见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特就这样进了这家公司,并成为了总裁,而且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

所以,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知道,文明礼貌是利人利己,待人有礼你就会广结善缘,做事顺利,得到意想不到的助缘。有礼貌的人映日荷花招人喜欢;无礼之人象白米饭里的老鼠屎,令人讨厌。同学们,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貌,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智”指的是我们在处理事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用智慧,而不要用情绪来作决定,尤其是不要让怒气来左右你,当你的怒火起来了之后,一定要提醒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仁义礼智信” 的“智”指的是智慧。我们在处理事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用智慧,而不要用情绪来作决定。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智慧,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最理智的判断,达到最好的效果呢?一句话:读好书,交高人。好学近乎智,多读好书,圣贤书就是能从书中学到幸福人生的道理。比如《论语》中的每一句做到了,我们都会开发智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从中我们就了解,只要有学习的态度,到处都有老师,时时事事都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再有就是“交高人”,我们要亲近那些有道德的良师益友,远离那些带着我们去吃喝玩乐的朋友。别忘了:近来者赤,近墨者黑。

“信”其文字上的含义是“人言”,指的是信用,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信”字被放在“五常”的最后,代表着最基础的道德准则,道德的原则是责任,假如一个人“言而无信”,意味着这个人根本就不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而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你想一想,你愿意与一个借了你的钱不还,答应你的事不办的人相处吗?

现在,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不仁不义,傲慢无礼,愚蠢鲁莽,言而无信,这样的人会受欢迎吗?“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常态,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五大法宝,谁拥有谁就更好容易成功;谁具备谁就是一个道德君子;谁做到谁就会拥有众多人的爱戴。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讲了道德的含义按照自然规律来生活、学习;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还有五常仁义礼智信。

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知道,做到的,要融入血脉的东西。我们的祖先太有智慧,对后人太好了,他们把这些个真理总结出来留给我们后人,就是希望我们这些我们过上正常的,幸福的,有质量的生活。你想一想,五伦关系,当我们与爸爸妈妈真正的相亲相爱,相互理解,哪还会有代沟,怎么会不和谐;当朋友之间坦诚相见,患难与共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不是会感到特别的温暖。五常仁义礼智信,当你怀着一个恭敬的心对待父母老师同学们,你去感受一下,你得到的也许更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啊!选择决定命运,当你要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如果你具备了圣贤人传给我们的智慧,你就会趋吉避凶,比如《弟子规》上教诲

我们“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亲近一个有道德的人,你的道德也会越来越有提高。相反,不去结交良师益友,那些个不学习,不务正业的人就会来找你,找你一起上网,一起打仗,一起做愚蠢的事,一起倒霉。

同学们,总希望为你们说的多一点,特别希望你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能够知道自己怎样做才是对的,能够知道你们的言行不仅代表你自己,能感恩,能将心比心,能自强不息,能主动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学生。

我们一起行动!谢谢!

第五篇:学习传统文化

感激斥责你的人,是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恩绊倒你的人,是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恩遗弃你的人,是他教导你应自立;

感恩鞭打你的人,是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恩欺骗你的人,是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磨练了你的心智。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祈祷文: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辛勤教诲;

感谢农夫辛勤劳作;

感谢所有付出的人。

感恩的心却常存在心上,活在感恩当中的人特别幸福。

林则徐十无益

1、纯心不善,风水无益;

2、父母不善,奉神无益;

3、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4、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5、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6、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7、为富不仁,积聚无益;

8、劫取人财,布施无益;

9、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10、人逸骄奢,仕途无益。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

惜字

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惜谷

田中五谷,以养人民,爱惜五谷,即是善心。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获福,殄谷遭殃。惜草木

道旁杨柳枝,青青不可攀。回看攀折处,伤痕如泪潸。古人爱生物,仁德至今传。草木未摇落,斧斤不入山。.

下载学习传统文化问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传统文化问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问答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是......

    班组长学习问答

    班组长学习问答1、班组长应具备哪些条件? 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班组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能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作风正派,办事公道。 (2) 由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能充......

    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

    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 目 录 第一部分 2011年工作回顾 1.201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新的重大成就? 2.2011年是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 3.过去一年我国是如何遏......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五一假期我们九人在闫合作老师的带领下到郑州新郑参加《根本智慧师道研修班》的学习,感受颇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中......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净空老法师2014年5月 第一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马来西亚华严讲堂聚会,我们非常欢喜。同修们要我把「传统文化如何学习」这个提纲......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推矿井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邢东矿工会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等中心工作,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不断提升职工文明修养、道德素质、职......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泰宁二中黄文珍 五月一日,有幸参加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培训,通过三天的学习,收获颇丰,感触颇多。 今天我主要就《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