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初中150个实词及6个虚词整理

时间:2019-05-15 04: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届初中150个实词及6个虚词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届初中150个实词及6个虚词整理》。

第一篇:2011届初中150个实词及6个虚词整理

2011届初中150个实词及6个虚词整理 比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

3)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王顾左右而言他》 1)并列,靠近2)比较,相比 3)及,等到

2、鄙

1)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1)边疆,边远的地方 2)目光短浅

3、兵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行收兵

《陈涉世家》

1)兵器,武器 2)军队 3)兵士

4、病

1)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3)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

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橘逾淮为枳》 1)疾病,生病 2)疲劳,困苦不堪 3)毛病,缺点,弊端 4)辱,耻辱

5、察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 1)明察,细究,详审 2)观察,细看,识别

6、彻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1)贯通,穿透

7、乘

1)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

2)自京师乘风雪,历济河、长清

《登泰山记》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 1)坐、驾(车)

2)趁,引申为“冒着” 3)量词(shèng)

8、从

1)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伤仲永》 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3)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公输》 1)跟从,跟随 2)顺从,听从 3)自,由

9、当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卖油翁》 2)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 3)当奖率三军

《出师表》 4)今当远离

《出师表》

5)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登泰山记》 6)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1)在(某时、某处)

2)占着,挡着 3)应当,应该 4)将要,就要 5)对着,面对 6)(dàng)抵充,当作

10、道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 2)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问说》 3)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路,途

2)道德学问,道理 3)道义 4)说,议论

11、得

1)a一狼得骨止

《狼》

b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 e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f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陈涉世家》 g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h或得日,或否

《登泰山记》 2)问焉以求一得

《问说》

3)a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

b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

《橘逾淮为枳》 1)a得到,获得 b(看到)c(领会)d(抓到)e(找到)f(发现)g(了解)h(照到)2)收获,心得

3)a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 b(和“无”组成固定词语,“得无”表示推测或反问,“莫非”、“大概”、“可能”、“怎能不”等意)

12、定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 2)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出师表》 1)安定,稳定 2)平定

13、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 2)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3)扰龙伐蛟,登龟狩麟

《黠鼠赋》 1)砍伐

2)进攻,征伐,讨伐 3)击,刺杀

14、犯

1)并皆暴犯百姓

《周处》

2)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捕蛇者说》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1)侵害 2)冒着 3)触犯

15、方

1)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登泰山记》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狼》 5)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黠鼠赋》 6)今方来,吾欲辱之

《橘逾淮为枳》 7)多方以捕之,弗获

《象虎》 1)方形

2)方圆,周围 3)区域,地方 4)正,正在/ 5)方才,刚刚 6)将,将要 7)方法,办法

16、负

1)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 2)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劳山道士》 1)a背,以背载物 b(覆盖)2)辜负

17、赋

1)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者说》 2)岁赋其二

《捕蛇者说》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1)赋税

2)征收,敛取 3)一种文体

18、更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2)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1)更换,轮换 2)又,另,还

19、故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3)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归,过去,原来 2)原因,缘故 3)故意

4)所以,因此

20、顾

1)a庄子持竿不顾

《庄子钓于濮水》 b顾野有麦场

《狼》

c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1)a回头看

b(看,看见)c(环顾,四顾)2)看望,拜访

21、观

1)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b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1)a看,观赏 b(阅读)2)观察,考察 3)景观或景象

22、归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2)而其归书也必速

《黄生借书说》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返回,归来 2)归还

3)归属,归依

23、好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 1)喜欢,爱好

24、号

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岳阳楼记》 2)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 4)a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b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 1)大叫,呼啸 2)大声哭 3)号令,命令 4)a称号,别号

b(作动词用,取名号;定国号)

25、还

1)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1)返回

2)交还,归还

26、会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

2)又以钜鹿之战、„„垓下之会为最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答司马谏议书》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1)会合,聚集,集会 2)盟会,宴会 3)会面,会见

4)正好,恰巧,正值

27、惠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1)恩惠,(给人以)好处

28、及

1)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登泰山记》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 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5)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1)赶得上 2)到,至

3)趁着,等到„„时 4)如,比得上 5)和,以及

29、极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登泰山记》 2)a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3)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1)尽头,极点,穷尽 2)a到极点 b(直达)3)很,非常

30、计

1)通计一舟,为人五

《核舟记》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黔之驴》 3)卒见使于一鼠,坠此虫之计中

《黠鼠赋》 1)计算,计量 2)盘算,谋划 3)计谋,策略

31、济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2)其阴,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 1)有利,有益 2)(ji)古水名

32、加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1)增加(虚夸,以少报多)

33、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黄生借书说》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1)借

2)假(假装),与“真”相对

34、间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1)中间,期间 2)间或,偶尔 3)参与

4)暗地里,悄悄地

35、简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1)选择,挑选

36、见

1)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伤仲永》 2)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黠鼠赋》 4)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熟读精思》 5)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1)看见,看到

2)参见,拜见,谒见,往见 3)表示被动,被 4)通“现”,出现

5)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 《捕蛇者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1)竭尽,尽力做某事 2)枯竭,完,没有

1)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b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 c断其喉,尽其肉 《狼》

d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出师表》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孔孟论学》 1)a完,没有了 b(过完)c(吃完)d(毫不保留)2)全,全部,都

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孟论学》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上前,前进,上进 2)到朝廷,出来做官 3)进献,奉献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2)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核舟记》 3)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捕蛇者说》 1)停留

2)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3)居住,安居

1)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黠鼠赋》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4)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5)举先王之政 《答司马谏议书》 1)举起,抬起 2)推荐,选拨 3)兴起,发动 4)成就,成功 5)提出,举出

42、具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 2)具以情告

《周处》

3)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 4)洸洸乎干城之具

《卖柑者言》 1)具备,具有 2)全部

3)器械,用具 4)才能,才干

43、俱

1)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周处》 2)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 1)一起,在一起 2)全,都

44、聚!)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 1)聚集,征集

45、遽

1)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黠鼠赋》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吕氏春秋》两则 1)立即 2)就,竟

46、决

1)舍问,其奚决焉

《问说》 2)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

3)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熟读精思》 1)解决

2)决断,判定 3)一定

47、类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 2)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1)类推,类比 2)类似,像

48、临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 2)临溪而渔

《醉翁亭记》

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1)靠近2)来到,至 3)面对,对着 4)正当,将要

49、虑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问说》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 1)考虑

2)思想,心思 3)担心,顾虑

50、论

1)子孙弃者无论焉

《黄生借书说》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出师表》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

4)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熟读精思》!)说

2)议论,谈论 3)评定,考核

4)学说,观点,论断

51、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登泰山记》 2)其远古刻尽漫失

《登泰山记》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熟读精思》 1)满,弥漫

2)模糊,不可辨认 3)随意

52、灭 1)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中国古代神话四则》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1)熄灭

2)暗,看不见

53、明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2)庭下如积水空明

《记承天夜游》 3)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4)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答司马谏议书》 5)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问说》 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1)明亮 2)透明 3)明媚

4)明确,分明

5)明白,懂得,了解 6)严明,英明,贤明

54、名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2)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3)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周处》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1)名字,名称

2)命名,给„„取名 3)名声,名望 4)有名,著名

55、命

1)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 b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3)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 4)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5)五十而知天命

《孔孟论学》 1)a命令,号令 b使命 2)任命

3)教导,告诫 4)生命 5)规律

56、谋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1)谋议,商量

57、难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2)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3)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问说》 1)不容易,困难 2)灾难

3)反驳,驳诘,诘问

58、平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2)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孟论学》

3)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1)平坦 2)使„„平3)平常

4)公平,公正

59、戚

1)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 1)悲伤,忧伤

60、启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2)某启,昨日蒙教 《答司马谏议书》 1)开,打开 2)陈述

61、强

1)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黄生借书说》 1)强悍,刚强,坚强 2)qiang,勉强,硬要

62、窃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答司马谏议书》 1)旧时谦词,私下,私自

63、请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橘逾淮为枳》 1)请求,请让(允许)我(做某事)

64、穷

1)a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b复前行,欲与穷其林

《桃花源记》 1)a穷尽 b走完

65、求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吕氏春秋》 2)不知已者,问焉以求一得

《问说》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1)寻找,寻求 2)探求,探索

3)要求,需求,谋求,追求

66、取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

2)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黄生借书说》 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橘逾淮为枳》 4)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孔孟论学》 1)拿 2)索取

3)获得(招致)(开出)(买到)4)选取,采用

67、去

1)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2)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黄生借书说》 3)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 4)俸去书来 《黄生借书说》 5)西蜀之去南海

《为学》 1)离开

2)失去,损失 3)除掉,去掉 4)花掉 5)距,距离

68、全

1)泉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1)完整,整个 2)保全

69、任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答司马谏议书》 1)责任,职责 2)委任,任用 3)(不)胜,承受

70入

1)a入梦则盗

《橘逾淮为枳》

b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c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d又入水击蛟

《周处》

e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卖油翁》 f乃入见。问何以故

《曹刿论战》 g月色入户 《记承天夜游》 h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 i阳谷皆入汶

《登泰山记》

j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1)a进入,与“出”相对 b深入 c映入

d跳入 e注入 f入朝 g照进 h入驻 i流入

j进入朝廷,在国内 2)收入,收纳 3)交纳

71善

1)咨诹善道 《出师表》 2)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橘逾淮为枳》 3)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好,好的,善良的 2)善于,擅长

3)应答之词,表“同意”

72少

1)少时,一狼径去

《狼》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夜游》 3)然则问可少耶

《问说》 4)周处年少时

《周处》 1)不多,数量少 2)缺少

3)削弱,减少

4)年幼,年轻,年纪小

73舍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2)舍问,其奚决焉

《问说》 1)房屋 2)放弃

74.涉

1)涉寒暑不溃(《卖柑者言》)2)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两则》)1)经过,经历 2)淌水过河,渡过

75.生

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逾淮为枳》)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孔孟论学》)3)多松,生石罅,皆平顶(《登泰山记》)4)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5)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6)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橘逾淮为枳》)7)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庄子钓于濮水》)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10)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11)吾闻有生,莫智于人(《黠鼠赋》)12)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1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14)黄生允修借书(《黄生借书说》)15)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答司马谏议书》)1)2)3)草木生长 4)5)6)出生,诞生 7)8)活着,生存 9)生活,生计 10)使——活 11)生命

12)生存的期间,生平13)14)对读书人的称呼 15)产生,发生

76.胜

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3)射着中,弈者胜,觥筹交错(《醉翁亭记》)4)弗胜,守丞死,乃入拒陈(《陈涉世家》)5)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7)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天目》)1)经得住,能承担 2)3)4)胜利 5)尽 6)优美的 7)胜过,超过

77.施

1)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2)施八尺屏障(《口技》 1)实施,实行 2)设置

78.实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橘逾淮为枳》)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周处》)3)将以实笾豆(《卖柑者言》)4)此皆良实(《出师表》)1)果实,种子 2)实际,事实 3)装满,填塞 4)诚实

79.食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3)卒买鱼烹食(《陈涉世家》)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6)皆出酒食(《桃花源记》)7)吾赖是以食吾躯(《卖柑者言》)8)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1)2)3)吃

4)5)6)食物,粮食

7)8)同“饲”,饲养,供养

80.使

1)使童子烛之(《黠鼠赋》)2)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庄子钓于濮水》)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卒见使于一鼠(《黠鼠赋》)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橘逾淮为枳》)6)不使学(《伤仲永》)7)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9)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10)晏子将使楚(《橘逾淮为枳》)11)使弈秋诲二人弈(《孔孟论学》)1)2)3)4)命令,派遣,支使 5)6)7)8)9)让,致使 10)出使 11)假使

82.释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1)放下

83.恃

1)子何恃而往(《为学》)1)依靠,依仗

84.属

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3)忠之属也(《曹刿论战》)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5)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1)同“嘱”,嘱托 2)隶属,归属

3)4)类,类属,一类 5)像,类似

85.说

1)请说之(《公输》)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答司马谏议书》)4)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5)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6)或说处杀虎斩蛟(《周处》)7)公输盘不说(《公输》)1)2)陈述,解说,讲 3)言论,主张,学说 4)5)古代一种文体 6)劝说,说服 7)同“悦”,喜欢,高兴

86.素

1)素蟫灰丝时蒙卷轴(《黄生借书说》)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所用(《陈涉世家》)

1)白色的

2)朴素的,不加修饰的 3)向来,一向

87.汤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2)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1)热水,开水 2)水大的样子

88.亡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2)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5)河曲智叟无以应(《愚公移山》)

1)2)逃亡 3)灭亡,死亡 4)5)通“无”

89.痛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1)痛心,悲痛

90.为

1)缚者曷为者也(《橘逾淮为枳》)2)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甚矣哉,为欺也(《卖柑者言》)4)世之为欺者不寡矣(《卖柑者言》)5)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捕蛇者说》)6)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8)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9)通计一舟,为人五(《核舟记》)10)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11)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12)为坛而盟(《陈涉世家》)13)譬如为山(《孔孟论学》)14)酿酒为泉(《醉翁亭记》)15)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16)故为之说(《捕蛇者说》)17)并自为其名(《伤仲永》)18)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19)功宜为王(《陈涉世家》)20)是以众议举宠为督(《陈涉世家》)21)为屯长(《陈涉世家》)22)陈胜自立为将军(《陈涉世家》)2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24)生于淮北则为枳(《橘逾淮为枳》)25)终为忠臣(《周处》)

26)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27)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28)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29)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30)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3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32)学有未达,强以为知(《问说》)3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34)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孔孟论学》)35)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36)橘生淮南则为枳(《橘逾淮为枳》)3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38)中轩敞着为舱(《核舟记》)39)义兴人谓为三横(《周处》)40)向为何声,岂其鬼耶(《黠鼠赋》)41)乌在其为智也(《黠鼠赋》)42)非独书为然(《黄生借书说》)43)以《项羽本记》为最(《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44)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5)为乡里所患(《周处》)46)始知为人情所患(《周处》)

47)若业为吾所有(《黄生借书说》)48)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庄子钓于濮水》)49)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5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52)士卒多为所用(《陈涉世家》)53)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54)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橘逾淮为枳》)55)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1)2)做 干

3)4)5)6)7)8)9)10)11)制作,制造(雕刻)12)修筑,修建 13)堆积 14)酿造

15)16)17)创作(写,题)18)19)叫做,称为

20)21)22)23)担任,充当

24)25)26)27)28)29)变为,成为 30)31)32)33)作为,当作,认为

34)35)36)37)38)39)40)41)42)43)是 44)45)46)47)被 48)为了

49)50)51)52)替,给 53)对,向 54)于,在

55)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者感叹

91.务

1)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螳螂捕蝉》)1)致力,从事

92.徙

1)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2)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1)2)迁移

93.狭

1)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1)2)窄,不宽阔

94.鲜

1)芳草鲜美,落音缤纷(《桃花源记》)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3)醉醇醴而涹肥鲜者(《卖柑者言》)1)鲜艳,鲜明 2)少

3)滋味美好

95.向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2)向为前声,岂其鬼也(《黠鼠赋》)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5)寻向所志(《桃花源记》)1)对着

2)3)4)5)过去,从前,原来

96.效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出师表》)3)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1)任务,重任

2)3)见效,奏效,有成效

97.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孔孟论学》)5)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6)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1)言语真实,诚实 2)信用,守信用

3)4)5)6)相信,信任

98.行

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橘逾淮为枳》)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3)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4)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6)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7)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8)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夜游》)9)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10)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周处》)11)斗折蛇行(《小石潭记》)12)商旅不行(《岳阳楼记》)13)缘溪行(《桃花源记》)14)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15)行收兵(《陈涉世家》)16)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虽生知安行之圣(《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18)悉以咨之,然后实行(《出师表》)19)乃行卜(《陈涉世家》)20)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问说》)2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出师表》)2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1)2)3)4)5)6)7)8)9)行走 10)漂行 11)爬行 12)出行 13)14)划行 15)行军

16)17)18)19)做,实行,从事 20)进行,行动 21)品行

22)23)行列,指队伍,军队

99.形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形貌晹丽(《邹忌讽齐王纳谏》)3)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岳阳楼记》)4)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5)不死而死,以求形脱也(《黠鼠赋》)6)不与,归而形诸梦(《黄生借书说》)1)2)3)身体,形迹 4)5)形状,样子 6)表现,表露

100.兴

1)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4)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6)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7)若无兴德之言(《出师表》)

1)兴起

2)兴办,创办

3)4)5)6)兴盛,复兴 7)流行

101.修

1)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周处》)3)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1)修建,整治,修理 2)学习,提高修养 3)长

102.徐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2)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1)2)缓慢,缓缓

103.徐

1)高可二黍许(《核舟记》)2)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1)2)表约数,上下 3)应允,答应

104.寻

1)乃入吴寻二陆(《周处》)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3)寻向所志(《桃花源记》)4)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1)2)3)找寻,寻求 4)不久

105.业

1)果能建伊、皋之业耶(《卖柑者言》)2)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3)吾业是有年矣(《卖柑者言》)4)若业为吾所有(《黄生借书说》)1)事业,功业 2)职业 3)从事,做 4)已经

106.遗

1)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1)遗留,留下 2)送给,赠送

107.贻

1)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1)赠送,给予

108.夷

1)其船背稍夷(《核舟记》)1)平坦

109.异

1)水土异也(《橘逾淮为枳》)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3)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5)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6)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7)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8)极天云一线异色(《登泰山记》)9)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10)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1)异哉!是鼠之黠也(《黠鼠赋》)12)曰“姑俟异日观”云尔(《黄生借书说》)1)2)3)4)5)不同

6)7)8)奇特的,奇异的,与众不同的 9)10)11)感到——奇怪,惊奇,惊异 12)其他的,别的

110.易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孔孟论学》)2)寒暑易节(《愚公移山》)3)读《易》至韦编三绝(《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1)容易

2)交换,更换 3)《周易》的简称

111.诣

1)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橘逾淮为枳》)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2)往,到----去(见)

112.益

1)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出师表》)3)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出师表》)4)香远益清(《爱莲说》)5)稍近,益狎(《黔之驴》)6)益习其声(《黔之驴》)1)2)增加 3)好处

4)5)更,更加 6)逐渐,渐渐地

113.阴

1)其阴,济水东流(《登泰山记》)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3)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4)树林阴翳(《醉翁亭记》)5)阴风怒号(《岳阳楼记》)1)山北水南 2)阴天

3)4)阴影,树阴 5)阴冷

114.引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2)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1)称引,譬喻 2)牵,拉

115.盈

1)而记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2)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1)满,充满 2)增长,多余

116余

1)余幼好书(《黄生借书说》)2)余弟宗玄(《小石潭记》)3)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4)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周处》)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25

6)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7)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8)其级七千有余(《登泰山记》)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10)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1)2)3)我,我的 4)5)剩下,多余的

6)7)8)整数后表示余数 9)10)其他,以外,以后

117.狱

1)小大之狱(《曹刿论战》)1)诉讼,案件

118.御

1)盗起而不知御(《卖柑者言》)2)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1)阻止,禁止 2)抵挡

119.缘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1)沿着

120.远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香远益清(《爱莲说》)3)虎大骇,远遁(《黔之驴》)4)缀行甚远(《狼》)5)倏尔远逝(《小石潭记》)6)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7)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9)其远古刻尽漫失(《登泰山记》)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1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1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1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1)2)3)4)5)6)7)8)遥远,空间巨大 9)久远,指时间漫长 10)深奥,深远 11)差距大

12)疏远 13)偏僻之地

121.云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周处》)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4)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5)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6)曰“姑俟异日观”云而(《黄生借书说》)7)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8)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9)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登泰山记》)10)极天云一线异色(《登泰山记》)11)公输班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1)2)3)4)说

5)6)7)句中、语末语气词 8)9)10)云彩 11)象云一样高的122.责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出师表》)1)责备,责罚

123.章

1)又用篆章一(《核舟记》)2)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1)印章

2)花纹,图案

124.知

1)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周处》)2)慭慭然,莫相知(《黔之驴》)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不可知其源(《桃花源记》)5)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7)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捕蛇者说》)8)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9)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汝亦知射乎(《卖油翁》)1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公输》)

13)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问说》)14)盗起而不知御(《卖柑者言》)15)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16)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18)愈往而不知其所穷(《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19)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20)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21)不可谓之类(《公输》)22)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1)2)3)4)5)6)7)8)9)10)知道 11)12)13)14)15)16)17)18)懂得 19)了解

20)21)22)明白 23)通“智”,聪明智慧

125.止

1)一狼得骨止(《狼》)2)即止复作(《黠鼠赋》)3)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孔孟论学》)4)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问说》)5)拊床而止之(《黠鼠赋》)6)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7)技止此耳(《黔之驴》)8)身以半入,止露尻尾(《狼》)9)止增笑而(《狼》)1)2)3)4)停止 5)制止,阻止,禁止

6)7)8)9)只,只是,仅仅

126.致

1)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黠鼠赋》)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黄生借书说》)3)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问说》)4)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孔孟论学》)5)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1)招引

2)3)取得,得到,求得 4)5)招致

127.质

1)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玉质而金色(《卖柑者言》)1)2)质地,底子

128.众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之类(《公输》)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5)此教我先威众耳(《陈涉世家》)6)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7)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8)泯然众人矣(《伤仲永》)

129.专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2)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3)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问说》)4)其一人专心致志(《孔孟论学》)5)然后叹借着之用心专(《黄生借书说》)1)2)独有,专有 3)4)5)专门,专一

130.周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中国古代神话四则》)1)周遍,遍及

131.走

1)覆而出之,堕地乃走(《黠鼠赋》)2)永之人皆奔走焉(《捕蛇者说》)1)跑,奔跑,逃跑 2)奔向,趋向

132.足

1)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核舟记》)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登泰山记》)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公输》)4)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公输》)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6)而独步足子所乎(《卖柑者言》)7)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2)脚

3)4)5)6)足够,充足,满足

7)值得,配

133.卒

1)卒数万人(《陈涉世家》)2)卒皆夜惊恐(《陈涉世家》)3)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黠鼠赋》)1)2)士兵,士卒 3)最后,终于

134.作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黠鼠赋》)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6)作亭者谁(《醉翁亭记》)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9)其中往来耕作(《桃花源记》)1)起来

2)3)发出,表现出 4)5)创作,写作 6)建造,建筑 7)8)制作,做 9)劳动,劳作

135.坐

1)其一犬坐于前(《狼》)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3)与子颖坐日观亭(《登泰山记》)4)王曰:“何坐?”曰:“坐盗。”(《橘逾淮为枳》)5)坐糜廪粟而不知耻(《卖柑者言》)1)2)坐

3)触犯,犯——罪 4)徒然,白白地

136.布衣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1)平民百姓

137.菲薄

1)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1)轻视,小看

138.间隔

1)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1)断绝往来

139.交通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1)彼此交错相通 140.节目

1)先攻其易者而后节目(《熟读精思》)1)节骨眼儿,关键之处

141.绝境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1)与世隔绝的地方

142.其实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橘逾淮为枳》)1)其,它的。实,果实

143.阡陌

1)阡陌交通(《桃花源记》)1)田间小路

144.亲戚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时不如地利》)1)亲属。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145.驱驰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1)奔走效劳

146.问津

1)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问路,探访,寻求

147.无论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2)不要说,更不必说

148.牺牲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1)指猪牛羊等祭品

149.鸿儒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1)学问渊博的读书人

150.白丁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1)平民,此处指无学问的人

文言虚词

1.之

1)吾售之,人取之(《卖柑者言》)2)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5)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6)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王顾左右而言他》)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8)何陋之有(《陋室铭》)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0)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11)世之为欺者不寡矣(《卖柑者言》)1)2)3)代词。可翻译为“他”“她”“它”“我”。也指代复数 4)5)代词,可翻译为“这”“那”“这些”“那些” 6)到——去

7)助词。相当于“的”

8)9)10)11)助词。具有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可以不译。

2.其

1)屠乃奔倚其下(《狼》)2)为是其智弗若与(《孔孟论学》)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4)益习其声(《黔之驴》)

5)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6)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7)其一人专心致志(《孔孟论学》)8)岂其鬼耶(《黠鼠赋》)9)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庄子钓于濮水》)10)舍问,其奚决焉(《问说》)1)2)代词,可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也指代复数 3)4)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也指代复数 5)6)代词,可译为“这”“那”“这些”“那些”

7)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8)9)10)副词。放在句首或句子中,表示猜测、反诘、期望、委婉等商量语气。看情况可以翻译为“大概”“怎么”“难道”“还是”等,或者不翻译

3.以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6)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7)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8)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10)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11)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12)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1)2)3)因为

4)5)介词。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6)介词,用 7)介词,把,拿 8)介词,按照,凭借 9)介词,在,在——时候 10)和“上”“下”“东”“西”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11)通“已”,已经 12)认为

4.而

1)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孔孟论学》)3)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5)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黄生借书说》)6)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7)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8)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9)审问而明辨之也(《问说》)10)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11)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孔孟论学》)

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以不翻译,也可以翻译为“又” 2)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翻译为“就”“而且” 4)5)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以翻译为“但是”“却”

6)7)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以不翻译,或者翻译为“地”

8)9)连词,表示目的或因果 10)11)特殊用法:“已而”,不久,一会儿

“而已”,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相当于“罢了”

5.何

1)何陋之有(《陋室铭》)2)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4)何忧令名不彰邪(《周处》)5)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6)此乐何及(《岳阳楼记》)

1)2)3)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反问。相当于“什么”“怎么”“为什么” 4)5)副词。表示反问。可以翻译为“怎么”“为什么”等 6)副词。表示程度深,可以翻译为“多么”等

6.于

1)若所市于人者(《卖柑者言》)2)吾十又五而志于学(《孔孟论学》)3)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问说》)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6)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7)起于齐,行十日十夜(《公输》)8)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9)卒见使于一鼠(《黠鼠赋》)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3)4)5)6)7)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8)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

9)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10)介词。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故虽有名马。

——《马说》

(所以)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学过的知识)公问其故

——《扁鹊见蔡桓公》

(原因、缘故)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特意)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因此)广故数言于亡。

——《陈涉世家》

(故意)(2)间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隔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夹杂)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参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3)绝

以为妙绝。

——《口技》

群响毕绝。

——《口技》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4)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5)病

君之病在肌肤。

——《扁鹊见蔡桓公》 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

(6)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乃丹书帛曰。

——《陈涉世家》

(7)上

上使外见兵。

——《陈涉世家》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

(8)见

昨日见军帖。

——《木兰诗》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才没不外见。

——《马说》

(9)比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裙中。——《核舟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10)少

宾客意少舒。

——《口技》

少时,一狼径去。

——《狼》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11)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2

(疾病、大病)

(困苦不堪)

(信)

(写)

(皇上)

(身体上的)

(看见)

(拜见)

(通“现”,显露)

(靠近)

(等到)

(稍微)

(一会儿)

(年轻的)

(随从,跟随)

(顺从,听从)

(顺从)

(一会儿)(中间)(暗中)(极点)(停止、消失)(隔绝)(观赏)(景象、景观)(看)

(1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分给,分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这里指八分挂零,说明很小)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隆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分内,名分)(13)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文章)文过饰非。

(掩饰)(14)世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

(15)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16)犯

作奸犯科。

——《出师表》

(17)达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18)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19)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20)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

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21)阴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

(22)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

(23)极

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

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

(父子相继为一世)

(时代,朝代)

(世上)

(事业,功业)

(职业)

(触犯)

(到,达到)

(做官,显贵)

(抵充,相抵)

(对着,面对)

(应当)

(在……之后)

(砍伐)

(攻打,讨伐)(讨伐)

(水的南面,南岸)

(用言语规劝)

(极点,极端)(尽,穷尽)

用法)(24)国

(国家)

(阴暗)

(同上)

(到)

(极其,非常。这是副词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国都,京城)(25)备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完备)

众妙毕备。

——《口技》

(具备,齐备)(26)径

少时,一狼径去。

——《狼》

(径直,一直)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直径)(27)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

(扶,持)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

(28)顾

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9)胜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0)复

扁鹊复见。

(31)称

先帝称之曰能。

袒右,称大楚。

不以千里称也。

不能称前时之能。

(32)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公与之乘。

(33)章

又用篆章一。

(34)惊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波澜不惊。

(35)属

忠之属也。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36)策

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策之不以其道。

(37)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8)许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狼》

——《出师表》

——《陈涉世家》

——《岳阳楼记》

——《扁鹊见蔡桓公》——《出师表》

——《陈涉世家》

——《马说》

——《伤仲永》

——《陈涉世家》

——《曹刿论战》

——《核舟记》

——《口技》

——《岳阳楼记》

——《曹刿论战》

——《扁鹊见蔡桓公》——《核舟记》

——《马说》

——《木兰诗》

——《马说》

——《口技》

——《核舟记》

(率领,统率)(将帅,将领)(看见)

(尽,全部)

(优美)

(又)

(称赞,赞许)

(号称)

(称呼)(符合)

(量词,辆)

〔同坐(一辆)战车〕

(印章)

(受惊)

(振起)

(一类)

(隶属,管辖)

(类似)

(鞭子)

(记载)

(驱使)

(奇异)

(零数)

(看望、访问)

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上下、光景)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赞同、答应)(39)舍

便舍船。

——《桃花源记》

(丢下)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房屋)(40)志

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记)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志)(41)寻

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找)寻病终。

——《桃花源记》

(不久)(42)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道路)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仁政)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正道)(43)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固执)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

(本来)(44)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衰亡)今亡亦死。

——《陈涉世家》

(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45)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发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举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推荐)死则举大名矣。

——《陈涉世家》

(成)(46)坐

众宾团坐。

——《口技》

(坐着)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因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

(同“座”)(47)食

谨食之。

——《捕蛇者说》

(喂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

(吃)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通“饲”,喂)

二、通假字归纳:

(1)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上)——《木兰诗》

5(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陷)——《出师表》(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出师表》(2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马说》(2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本领)——《马说》(23)系向牛头充炭直。(“直”通“值”:价值、价钱)——《卖炭翁》(2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25)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全都)——《岳阳楼记》(2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公输》(2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公输》(28)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公输》(29)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到贬谪)——《始得西山宴游记》(30)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峡江寺飞泉亭记》(3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3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6)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口技》(3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材)——《越巫》

(3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吗)——《陈太丘与友期》(39)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40)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闲情记趣》(41)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晏子故事两篇》

(4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晏子故事两篇》(43)圣人非所熙也。(“熙”通“嬉”:开玩笑)——《晏子故事两篇》(44)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寓言四则之买椟还珠》(45)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寓言四则之滥竽充数》(4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48)屏弃而不用。(“屏”通“摒”:摒弃)——《为学》

(三)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

(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语、谓语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复习虚词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如“公与之乘”这个“之”是涉及的对象,是曹刿,“之”是代词。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气,就是助词。

(3)在复习中,可以从虚词功能的角度作分类,以便于系统归纳掌握。A.起指代作用的虚词。包括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吾”、“余”等词。

第二人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还有“汝”、“尔”、“乃”等词。

第三人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中的“其”是“他们”的意思,此外还有“之”、“彼”、“伊”等词。

指示代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是”作“这个”讲。此外还有“此”、“斯”、“夫”、“或”等词。

疑问代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孰”作疑问代词“谁”讲,此外还有“何”、“安”、“药”等词也是疑问代词。

B.起限制或修饰作用的虚词。包括 程度副词: 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中的“愈”作“更加”讲。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甚”作“很”讲。以为妙绝(《口技》)中的“绝”作“极点”讲。

此外还有“殊”、“稍”、“益”等词均可充当表程度的副词。范围副词: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作“都”讲。众妙毕备(《口技》)中的“毕”作“全”讲。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但”作“只”讲。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讲。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围。此外还有“悉”、“俱”、“举”等词都可以作表范围的副词。时间副词: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已”作“已经”讲,表时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既”作“已经”讲,表时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中的“向”作“从前”讲,表时间。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说》)中的“囊”作“从前”讲,表时间。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中的“会”作“适逢”讲,表时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讲,表时间。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中的“忽”作“忽然”讲,表时间。情态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作“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中的“渐”作“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尉果笞广(《陈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讲,表示一种情态。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讲,表情态。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中“几”作“几乎”讲,表情态。表谦敬、频率、重复的副词: 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中的“敬”表谦敬。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讲,表频率。表语气或否定的副词: 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的“庶”表陈述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中的“宁”表反问语气。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主(《陈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中的“弗”表否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表否定。C.起关联作用或组合结构作用的虚词。

表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被动、比较的介词: 试用于昔日(《出师表》)中的“于”是一个表时间的介词,相当于“在”。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于”作“到”讲,表时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的“于”后面跟地点,表处所。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中的“乎”也是一个表地点的介词,做“在”讲。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作“沿着”讲,表方式。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中的“当”作“对着”讲,表对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于”表对象,作“向”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作“凭”讲,表示对象。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以”也是“凭”的意思,但表示方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比”表比较关系。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转折、关联作用的连词: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下视其辙,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中的“遂”表结果的连词。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当“如果”讲。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当“但”讲。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中的“而”表修饰关系。D.表结构的虚词。结构助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作“的”讲;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中的后一个“之”结构上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在结构上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外还有“者”、“所”等词可以作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 盖-岁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中的“盖”表陈述的语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者”表判断语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语气。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中“乎”表询问语气。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中的“耶”表疑问语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哉”表反问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强烈的感叹语气。E.表感叹的虚词一一叹词。.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叹。

嗟乎!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嗟乎”表示陈涉对无人了解自己的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呜呼”表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叹。

(四)文言虚词举例

①、之

(1)结构助词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的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语气助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②其 作副词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还是 ○3以 作介词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凭借 作连词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由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 4.而

作连词分别表顺承关系、判断关系和修饰关系。例如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表顺承关系,不译 5.乃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作“于是、就”讲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表判断关系的动词,作“是”讲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表人称的代词,作“你的”讲 6.于

作介词用,根据语言环境不同,意义各不相同。“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 “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比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给 7.为 作介词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替、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被 焉 作助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句末语气,不译 ⑨所

所与“以”结合表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原因 作介词结构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⑩乎

作语气助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吗 作介词

“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相当于“于”,作“对”讲

第三篇:实词和虚词 教案

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洪承畴的对联

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一添“虚词”之后,这副对联表示的含义呢?

明确: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

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不然。“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

(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2)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

分析见书本。

(3)结论:“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我国传统蒙学非常重视虚词的学习与使用,古语说:“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见书p82)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地跑)。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

一、十、第八、每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一)阅读81页,思考:“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用法?

1、“的”的用法: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助词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气词: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

辨析:

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

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分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

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5、链接高考:判断下面句子括号必须加“的”字的一组。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②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④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答案:B

五、课后习题。

第四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一、120个实词

1、爱:

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

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同上)

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同上)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

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柳毅》

舅姑爱其子,不能御。(同上)

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

第六册:(无)

2、安:

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例句:

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

既来之,则安之。(同上)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

项王曰:“沛公安在?”(同上)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

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

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

第四册: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

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柳毅》

第五册:(无)

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

3、被:

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例句:

第一册:(无)

第二册: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

第三册:(无)

第四册: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

第五册:(无)

第六册: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

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书》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同上)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上)

4、倍:

义项: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例句:

第一册: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

第二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

第三册至第六册均无

5、本:

义项: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桑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⑦根据,掌握;⑧自己一边的,现今的;⑨底本,版本;○10本钱(后起意义);○11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12量词。株,棵,丛,撮。

例句:

第一册:(无)

第二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

第三册: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

第四册:(无)

第五册: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齐桓》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同上)

第六册: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屈原》

6、鄙:

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例句:

第一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

第二册: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

第三册至第五册无

第六册: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

7、兵:

义项: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伤害人;③军事,战争;④军队;⑤兵士。

例句:

第一册: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同上)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同上)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同上)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同上)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同上)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

第二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同上)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

第三、四册无

第五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

第六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同上)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同上)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同上)

勒兵,下令军中(同上)

8、病:

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例句:

第一册: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触龙》

第二册: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

而江浙之梅皆病。(同上)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同上)

第三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同上)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

第四册: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矣。《虎丘》

第五册: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齐桓》

第六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

9、察:

义项: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例句:

第一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

第二册: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

第三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

第四册:(无)

第五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

第六册: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

10、朝:

义项:①音同”招“,早晨;②音同”招“,一日,一天;③朝见;④接受群臣的朝见;⑤朝廷;⑥拜见;⑦官府的大堂;⑧朝代;⑨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例句:

第一册: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同上)

第二册: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

第三册: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第四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逍遥》

第五册: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

第六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 第二部分:(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11、曾

义项: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④通”层“。重叠。

例句: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

12、乘

义项:①驾车,驱马拉车;②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压服,欺压;⑥追逐;⑦计量,计算;⑧计算的一种方法,即算术中的乘法;⑨shèng(剩)。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10乘车驾四马,所以”乘“有时作为”四“的代称。○11顶着,冒着。

例句:

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勾践》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

13、诚

义项: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例句: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同上)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陈情》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同上)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柳毅传》

悲泗淋漓,诚怛人心。(同上)

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同上)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报任安书》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

14、除

义项: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任命,授职;○5扣除;○6流逝,过去;○7除了,除非。

例句: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

15、辞

义项:①口供;②言词,词句;③告诉,讲话;④推辞,不接受;⑤辞别,告别;⑥文体的一种;○7托辞,借口。

例句: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归去来兮辞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

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柳毅》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16、从:

义项:①跟随;②追赶;③使……随从;④顺从,听从;⑤任凭,听凭;⑥参与;⑦由,自;⑧堂房亲属;⑨副,与”正“相对;○10zòng,放纵,纵容;○11表示对象,相当于”向“;○12从事,参与。

例句: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之武》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勾践》

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谏》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影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第五篇:实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4.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为什么?

(1)词语的组合能力(2)句法功能 独立充当句子成分(3)词形变化 1.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大多数是自由形式,可以单说,可以独立成句。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叹词、拟声词、区别词六类

2.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大多数是黏着形式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成句造句时必须同实词组合连用。/ 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六类 3.而副词是一类用以修饰名词以外词语和整个句子的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

(它就只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神通,不能口达的虚词)起修饰或者说明作用~~~

2、现代汉语副词到底是虚词还是实词?有哪些学者提出它是实词?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它是实词还是虚词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的看法不一,之所以有这些分歧及不同见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用来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而已。

1981年,姚麟园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中就讲了副词两边分的情况: 就意义来说,有的副词,如「将要」、「马上」,比较实在;有的副词,如「难道」、「竟」,就不那么实在。副词虽然能作句子成分,但从来不作基本成分,多数只能作状语,个别的可以作补语……这样,副词就被归在虚词里 ……

凡是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如动宾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等等)的词都是实词,不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的词都是虚词。而所有的副词都可以跟动词或者形容词构成偏正关系,如「马上出发」、「十分迅速」。因此,副词就被看作实词。

近年来有些著作,如胡裕树1993年主编的《现代汉语》使用说明中写到: 依照我们上述划分虚实的标准,副词自然该归入实词。这样处理至少有两点好处:第一,标准简单明确,容易掌握;第二,让代词专代实词,比较合理。黄伯荣、廖序东1991年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把副词的语法特征归纳为三点:(一)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补语;(二)只有「不、没有、也许」等少数副词是可以单说的;(三)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些可以将复句紧缩成单句。简言之,也是把副词归于实词。

正由于副词内部相当庞大复杂,既有表示性能、程度、情态、方式的,也有表示时间、范围、关联、语气的,还有肯定与否定的等多种不同情形。因此,副词的归类问题,有人认为它是虚词,也有人认为它是实词。我觉得,各不相同的观点都是出于各不相同的分析方法,但都不会影响我们继续高频率的正常使用副词。

我上小学的时候,已跟老师学习将副词归于虚词了。甚至于在目前的普通话教学中仍然要依材施教,将副词划归在虚词类别里。但是,现在我通过再学习,重新认识了副词,对以前已变得模糊的旧观念发生动摇了,对副词有了新的认识。如今,我也认为是应该将副词归纳于实词类,因为这样分是目前所见较为稳妥和最为适宜的。不仅仅是因为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结论。我认为副词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是可做句子的状语成分,其实单凭这种特性就已经决定了

它的命运。更何况有的还能回答问题,充分表现出实词的功能。明显可见,副词于语义、句法、表达三个方面均已超出了其它的普通虚词。它是实词大类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如上所述,这就是我对副词应归实词的一点粗浅的新认识。

下载2011届初中150个实词及6个虚词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届初中150个实词及6个虚词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知识点1 文言实词 1.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通假......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个虚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个虚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8个虚词归纳总结 【“而”】 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

    3.实词虚词专练

    实词虚词专练 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

    实词、虚词、易错成语

    实词、虚词、易错成语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检察:检审被检举的犯罪事实 流传:传先来或传播开,指较大范围的传播留传:传下来,遗留下来给后世遏制:指制止、控制遏止:多指用武......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洪海宁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 引语: 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

    初中语文实词虚词词性练习题及答案(五篇)

    _______________ 汉语词性练习题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 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C.量词 形容词 动......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分析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一、120个实词 1、爱: 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 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

    言语理解与表达实词、虚词及成语积累

    言语理解与表达实词、虚词及成语积累 QLY制作 2017-08 1.“非议”指批评,责难。“异议”指不同的意见。“疑义”指可疑之点;难以断定的含义。“疑虑”指迷惑,不理解,怀疑,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