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远的歌声说课稿(模版)
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江庄小学
李燕
大家好!我是来自江庄小学的李燕,下面由我为大家说课:(展示)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永远的歌声》。第三单元课文主要是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爱、感受爱的伟大及无私。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能够用爱去关爱他人,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永远的歌声》写的是“我们”年轻、漂亮、嗓音好听的老师生病了,“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而那“歌声”则是童年的老师教我们所唱的歌,它像清澈的小溪,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题、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整篇文章前后照应,结尾点题,感染力极强。尤其是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写作方式值得学生探究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展示)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说教法
(展示)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辩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
(展示)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对于本课的教学,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质疑探讨的方法理解本文,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稳定纪律,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课前为学生播放了《每当我走过你窗前》质疑板题:
《每当我走过你窗前》这首歌是写老师的,我们上节课也学了一篇与老师有关的课文是:
生齐说课题
师板书课题
为了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做好复习,设置了课前检测。(展示)
(二)课前检测:
(比一比:谁课后复习的好)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内容,理清了文章的顺序,现在看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怎么样?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我的童年伙伴为——————冒着生命危险——、——的事情。
2、老师生病→()→()→()→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
为了鼓励学生,测试后我及时对学生做了评价,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掌握的不错,说明同学们课后做了复习,每天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才能牢固掌握,同学们要养成复习的习惯。
(三)展示目标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给同学们展示了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感知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去经历、感受、体验学习过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自学、交流
给学生列出了学习提纲,并指出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学(展示)学习提纲 :(比合作、比动脑、比自学)
(1)、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联系上文概括)
(2)、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请画下来。再想想这些句子各是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旁批的方法)
(3)、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做题目?歌声里包含了什么?(联系全文及中心总结概括)
在这一过程中我采取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找寻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学能力及组织概括能力。
学生自学后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引导。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仍然以学生自主质疑、释疑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争辩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由自学(1)、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学生们知道孩子们冒着危险为老师挖草药引出学习第7、9自然段
(展示)
由7、9段的学习,学生知道孩子们宁愿冒危险去采药,引出为什么采药?学习第6段。(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把积极的接受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师生的主体与主导作用。
通过学习6、7段,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引出学习自学提纲(2)、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请画下来。再想想这些句子各是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展示)
在这里我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内容,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在说中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情感。
同时深入学习第8段
(展示)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学生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学生这么爱老师,老师的哪一点给孩子们留的印象深,引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一步引出自学提纲(3)、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做题目?歌声里包含了什么?
(展示)
这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板书及文章开头和结尾来理解概括.(五)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展示)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从课内走到课外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了这项内容: 让学生畅所欲言: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在学生思考这道题时,我放了歌曲《每当我走过你窗前》让学生感受这首歌中老师工作的情景结合生活来交流,以此检验学生是否做到了悟情明理,培养学生对老师热爱的情感.(六)、作业
(展示)
最后设计了习作:《难忘老师》《我的老师》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说话,学会写作,让学生可运用本课的描写方法及文章前后照应的方法来写,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理解。
六、说板书:(展示)
板书:
永远的歌声
语言
歌
前 心理
我们
采药
老师
后 动作
爱
照
应
这个板书围绕文章的中心内容,重点来设计,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一目了然,既了解了文章的中心,也了解了文章的重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永远的歌声》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要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尊敬、热爱老师。
2.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同学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 的爱,是教学的重点。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课堂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同学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情境感染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则通过“读—说—读”的方法弄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质疑探讨的方法理解本文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质疑课题
首先,教师唱《小放牛》,以童年的歌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想在我的耳边,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永远的歌声。(板书课题:永远的歌声)
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以“永远的歌声”为题?歌声里包含着什么?这两个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主线,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都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老师
学生)3.细读课文,感受深情(1)学习2—5自然段
抓住重点句子“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三个好,好在哪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 漂亮
有知识
有文化)
(2)有感情地朗读6—10自然段,找出体现学生爱老师的句子,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这是这节课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重点分析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通过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动词和情境朗读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和童年的快乐。
第二个句子是: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引导他们意识到师生间的爱并不是单方面的,在学生爱老师的同时老师也关爱着学生。
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的感情,都是怎么表现的,并且说说我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感受,达到心灵的沟通,达到教育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目标。
3、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再回到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心里都会有答案了,明白这歌声里包含着爱以及作者童年的快乐,而这爱让作者难忘。最后再注意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特点,并且学习首尾呼应这种方法。板书:
永远的歌声
爱
学生 —————— 老师 挖草药
漂亮
捉鱼
有知识
有文化
六、说课后反思
接下来谈谈我上完这节课后的感受。
1、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些重点句子,重点字词,重点讲解,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2、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我深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课堂上,注重情感教学,把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课本中去,并且触及学生的情感,达到教育意义。
4、由于我太过注重情感的升华,用在实现教学第二个目标上的时间就少了。
第三篇:《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赵遂正
一、教材简析
《永远的歌声》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履历、感觉、体验学生学习的历程,恭敬学生的奇特情绪体验。老师捉住情绪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头脑情感,从而受到情绪的熏陶。因此,我订定了如下的教学目的:
1.准确认读“淙、龇、辫、拽”等11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捉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样子容貌形状来明白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感觉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感觉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是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说课稿范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说课稿范文。
2.学习作者通过典范变乱,捉住语言、行动和生理运动的形貌体现人物品格的要领,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课堂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同学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情境感染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则通过“读—说—读”的方法弄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质疑探讨的方法理解本文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想在我的耳边,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永远的歌声。
板书课题:永远的歌声
齐读课题,同学们,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是啊,老师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为什么那永远的歌声仍在我的耳边回响呢?这里边有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去感受那浓浓的深情。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老师学生)
你能从文中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述这件事情的么?其余的段落是讲述什么的?
3.细读课文,感受深情
(1)学习2—5自然段
抓住重点句子“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三个好,好在哪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习6—10自然段
过渡语:是啊,我们的老师多好啊,可是有一天,不知为什么,老师嗓子突然嘶哑了,不但唱不出好听的歌来了,还咳嗽,一声接一声的,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是怎么做的?默读6—10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抓住重点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如:
“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第四篇: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大湾镇青坑学校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公开课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第11课《永远的歌声》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永远的歌声》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淙、龇、辫、拽”等11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是教学的重点。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课堂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同学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情境感染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则通过“读—说—读”的方法弄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质疑探讨的方法理解本文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想在我的耳边,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永远的歌声。
板书课题:永远的歌声
齐读课题,同学们,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是啊,老师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为什么那永远的歌声仍在我的耳边回响呢?这里边有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去感受那浓浓的深情。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你能从文中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述这件事情的么?其余的段落是讲述什么的?
3.细读课文,感受深情(1)学习6—10自然段
过渡语:是啊,我们的老师多好啊,可是有一天,不知为什么,老师嗓子突然嘶哑了,不但唱不出好听的歌来了,还咳嗽,一声接一声的,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是怎么做的?默读6—10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抓住重点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如:
“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除了我和二牛,还有二兰和石花。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抓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板书:
11.永远的歌声
爱
学 生 老 师
有知识、长相好
采药、捉鱼 有爱心、嗓音好
第五篇:《歌声》说课稿
《歌声》说课稿模板
《歌声》说课稿模板1
一、说教材
《歌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一位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位面对困难,乐观、镇定、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xx处于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小英雄”,xx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旨在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英雄品质,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二、依据课标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已有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镇定、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的小英雄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受小姑娘面对困难时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气概。
xx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阅历浅,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对落水人的境遇很难想象,理解起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就有一定难度。
三、结合实际说策略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采取“以读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采用的教法、学法如下:
1、直观教学的方法
2、悟读法。“言简意浓”是xx最大的特点。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xx教学追求的目标,要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中,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情景教学法。俄国作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条件和场合,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升华感情。
4、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依据xx的教学重难点,将探究点确定为“歌声是怎样救大家的。”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阅读、研讨中学会交流合作,提高语文素养。
四、情感互动说流程
(一)乐曲欣赏做铺垫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节奏的乐曲,并谈谈倾听时的心里感受,然后根据题目猜想课文会介绍与歌声有关的什么故事。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听一听、谈一谈、猜一猜的方式,使学生对歌声有了初步了解,即引出课题,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在初读感知中生情
进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字词,重点强调“清脆,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的读音,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歌声?怎样的一个小女孩?你喜欢她吗?为什么?在初读感知中使学生萌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感。
(三)在自读自悟中动情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时我遵循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积累运用,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1、品读感悟,体会歌声的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歌声的词语,句子。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美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乐观,镇定,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部分教师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歌声的特点,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深层思索: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挖掘xx内涵。
2、边读边思,深入体会,感受歌声是怎样救人的xx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xx蕴含的情感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在xx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引读、范读,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齐读等等。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同时积累语言,还能再现语境,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更好的理解课文。
(五)、由读到说,体悟情感精
想想得救的人们,在面对小女孩时,会说些什么?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我用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的主干,作为练习说话的句式。旨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表情达意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六)总结升华
英雄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国界。所有在灾难面前能够做到坚强勇敢,并努力去战胜灾难的人都是英雄。课下,小朋友们可以搜集关于小英雄的故事,下次的阅读课上我们一起来举行一个颂英雄、赞英雄的故
事会,好吗?
五、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年龄的什么特点),图文并茂的板书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歌声》说课稿模板2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重点难点】
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体会文章内涵,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己用方法去学。特制定如下教学流程:
导入: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军的队伍中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通过前三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及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会自学方法. 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通过预习,谁说说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来苏联军兵队伍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学字词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
二.再读,知结构;
跳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
( 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用这两个问题突破了难点。)
三.细读,明中心;
小组读,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语文说课稿]
提示: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
(抓住语句体会)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四.精读,表情感。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五、拓展,运用方法。
其实,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像小 夜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篇同样名为《夜莺的歌声》的文章。大家仔细读一读,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完后你想说些什么?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六、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 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联系自己,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搜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写读后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板书设计:
1、抓住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
2、更容易理解课文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