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硫酸说课稿
《硫酸》第一课时说课稿
何维军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包括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里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特性。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要使学生切实学好。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a.使学生掌握硫酸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 b.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③德育目标
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由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等知识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仅是硫酸特性之一,而且反应机理也较稀硫酸复杂。所以,我认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又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
关于浓硫酸脱水性、氧化性的教学,我采用实验、讨论、归纳与阅读、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做好几个演示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做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和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能作出什么结论。在演示浓H2SO4跟铜反应时,着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产物,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从硫的化合价入手,应用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的观点去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在加热时,浓硫酸还能与一些非金属和绝大多数金属起反应。通过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在有浓硫酸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浓硫酸是氧化剂,它发生还原反应。
四、说学法
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例如:在讲到浓硫酸的氧化性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根据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和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推知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由此说明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H2,再观察稀释后的溶液为蓝色,推知反应后还生成了硫酸铜,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反应时浓硫酸中硫元素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总结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浓硫酸是氧化剂的结论。
2.让学生上讲台做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增加实验现象的能见度。但有少数实验,由于药品的腐蚀性,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实验效果,如:在本课时学习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后,有些学生对使用浓硫酸有些害怕,不敢动手实验,这时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让个别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上台示范,以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为学生实验七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3.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提高,如在学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铁“钝化”性质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解疑;在学习硫酸的用途时,诱导学生自己设疑,通过讨论“解疑”,进一步进行“质疑”。
4.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其中性质是中心,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学习硫酸的用途要联系硫酸的性质,如实验室用强酸制取弱酸,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稳定性酸制取不稳定性酸,所以浓硫酸是一种常见的试剂。另外要牢记浓硫酸的特性。
五、说课堂教学程序。
怎样组织教学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呢?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旧知回顾巧搭桥梁;实验演示探求新知、系统总结承前启后、达标测评、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旧知回顾巧搭桥梁
为了顺利实施本节教学目标,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造条件,我首先提问:稀硫酸具有什么性质呢?学生肯定会回答具有酸性,进而问学生:为什么H2SO4的+水溶液会表现酸性呢?(因为H2SO4会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H。)进而让学生回答H2SO4还可以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得出酸的通性。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老师小结指出:我们已经知道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呢?引入新课。这样,既在知识上为学习新课做好了准备,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上来,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环节:实验演示探求新知
1.归纳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首先展示一瓶浓硫酸,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探究出浓硫酸的物理特性。然后,提问回答。学生自我感知,识记比较深刻。
2.在讲浓硫酸特性时,依照目标(2)、(3)的具体特点及学生实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旧知新析创条件
引导学生回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以稀硫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能放出氢气而与不活泼金属不反应为例进行分析。得出:稀硫酸在反应中主要体现酸性,它起氧化性的原因是氢离子得到电子,而硫酸根离子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表现氧化性。为后面讨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搭好了桥。同时指出:硫酸和其它事物一样,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酸的通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浓硫酸特性)。既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又顺利实现知识点的过渡,引入浓硫酸。第二步:演示实验得感知
①.为了复习和巩固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做好三个演示实验,即[实验6-
3、实验6-
4、实验6-5]。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认识反应本质。提出:浓H2SO4与纸屑、棉花、木屑、蔗糖作用,为什么都变成了黑色?使学生理解它们都是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如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浓H2SO4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它们中的氢、氧元素,从而碳化生成“C”。这就是浓H2SO4具有脱水性的原因。②.为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首先过渡稀硫酸与不活泼金属不反应,那么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能不能反应呢?下面我们做这样一个实验。演示[实验6-5]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跟铜片反应呢?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推测反应产物。从放出的气体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使品红褪色,可知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反应后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反应后还生成了硫酸铜。这些直接观察感知到的实验现象又为后面分析归纳浓酸的强氧化性铺好了路。既提供了直观的条件和依据,又激发出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第三步:讨论归纳明实质
在前述实验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P.131有关内容。同时,展示思考讨论题(投影):(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3)浓、稀硫酸与金属反应有何不同?(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质是什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之后,写出浓硫酸与铜、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情景的创设和兴趣的激发,学生必将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其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借助化学方程式加以点拨、评析,归纳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及其实质是由于在浓硫酸中+6价的硫氧化性比+1价的氢强,硫易得电子被还原成二氧化硫等物质。为使学生认识更全面。再投影小结要点:(1)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放出氢气;(2)与不活泼金属反应被还原成二氧化硫;(3)受热时氧化性尤为突出。至此,完成目标(2)、(3)所定任务。由于前面已搭好了桥、铺好了路,此处又有教师的层层诱导,学生掌握住目标(2)、(3)自然是顺水推舟,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最后,指导学生自学硫酸的用途: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讨论物质的用途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本P.131中段内容,归纳出硫酸的用途。然后,提问回答。到此,初步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环节:系统总结承前启后
为使教学目标在学生心中得到进一步深化,改教师总结为提问回答本节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结合浓硫酸的特性,在使用时规范操作,既不能伤己,又不能害人。
第四环节:达标测评
为进一步落实目标,巩固新知,达到融汇贯通,熟练应用并反馈教学效果,展示达标测评题(投影)。要求人人达标,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缩短了反馈时间,把矛盾消灭在课堂上,提高了课堂效率。附:达标测评题: 1.选择题:
(1)在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盛放在铁制容器中的是 [ ] A.盐酸
B.稀硫酸 C.浓硫酸 D.硫酸铜溶液(2)浓硫酸能与碳、硫等非金属单质反应,因为它是 [ ] A.强氧化剂 B.不挥发性酸
C.强酸
D.脱水剂(3)下列物质久置在敞口的容器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碳酸钠晶体 D.氯化钠(4)在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 A.SO2、H2S、O2
B.CO、H2、Cl2 C、HBr、H2、Cl2
D.HCl、CO2、N2 2.下列现象反应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1)把浓硫酸滴入放在蒸发皿里的蔗糖上,蔗糖就会炭化变黑。(2)把浓硫酸露置在空气里,质量会增加。(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会产生氢气。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会产生二氧化硫。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虽不是目标教学的必要环节,但结合大纲、考纲要求,单有课堂训练达标是不够的。为使作业起到:①.及时巩固新知、强化识记;②.结合新知解答化学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③.培养自学能力等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各层次段的学生都有“并不遥远的目标可以实现”的任务,我布置以下作业: ①.课本P.134第四题;
②.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非金属C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产物? ③.预习本节第二部分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地观察,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样学生学的快乐,学的自然,学有所获。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酸
一.硫酸
㈠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SO42-+2H+ ㈡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特性 ⑴吸水性 ⑵脱水性 ⑶强氧化性
Cu+2 H2SO4= Cu SO4+SO2↑+2H2O C+2 H2SO4= SO2↑+CO2↑+2H2O ㈢硫酸的用途
第二篇:《硫酸的制备和性质》说课稿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第2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继《二氧化硫性质和应用》之后的一节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引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重要环节。内容包括:浓硫酸的工业制法、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硫酸的用途。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硫酸在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就有所耳闻,但真正的生产环节,学生不是很了解;浓稀硫酸的性质在初中就有所接触,但进行深入探究,学生还没有做过。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旧知识和生活实际来学习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浓稀硫酸的性质区别,构建硫和含硫化合相互转化的知识体系。所以说,本课是一节将学科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是一节运用探究方法探讨物质性质的重要内容。
2、学习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A、知识与技能: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B、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讨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
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C、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重点难点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硫酸的工业生产;浓硫酸的特性。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二、教法设计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与灌输者的对象。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决定采取以下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浓硫酸的化学性质。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教学录像、计算机等)丰富教学内容。
4.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准确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三、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多数认为学习就是应付考试,生理上表现为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中学阶段学生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学生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已了解酸的一般通性,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知道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也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水到渠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伊始,运用教学录像展示硫酸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业制硫酸的工艺流程。提问:接触法制备硫酸的工艺包含的三个步骤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工业生产过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相联系,同时很好的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2.回顾旧知,推进新知
引导学生回顾已了解的硫酸的知识,如硫酸是强酸,能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等。这样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关注浓硫酸的其他特性。
3.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强氧化性。
探究一:硫酸的物理性质
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并提供有关浓硫酸物理性质的信息。让学生思考如何稀释浓硫酸。
探究二:浓硫酸的吸水性
过程:学生动手用胆矾和浓硫酸做吸水性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蓝色的胆矾为什么变成白色粉末?说明浓硫酸有什么性质?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可以用浓硫酸做干燥剂等知识。深入探讨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是因为浓硫酸分子和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的水合物,同时可以放出大量的热。通过实验提出疑问并深入进行理论分析,这样学生既能产生兴趣,又不会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从而在根本上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
探究三:浓硫酸的脱水性
过程:学生动手分别在纸屑、棉花、木屑上滴几滴浓硫酸,观察现象。再用蔗糖和浓硫酸做脱水性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纸屑、棉花、木屑等有机物遇到浓硫酸会变黑?为什么蔗糖遇到浓硫酸会变黑,体积膨胀并有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产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掌握浓硫酸可以使有机物如蔗糖脱水“炭化”,并可以发生进一步的反应(如产生二氧化硫)。引导学生对比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脱水性是因为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按水分子组成夺取出来,这种作用使有机物脱水后生成碳,并呈疏松多孔状。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使学生对两个知识都有深入的理解,不会在今后的应用中产生混淆。在这里,对于炭化实验的现象,可提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得出结论,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探究四: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提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为什么?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
过程:让学生按照教材92页实验三组装实验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向学生提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根据反应现象可知反应后生成物是什么?并要求他们写出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转移电子数目。思考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学生根据分析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得出结论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在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未知的事实,这样学生对探究新事物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2、铝、铁与浓硫酸作用 过程:让学生将铝片和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观察现象,再加热混合物观察现象。提问:为什么比铜活泼的铝和铁与浓硫酸作用没有明显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某些金属如铝、铁等表面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而加热后铝、铁仍可以和浓硫酸反应。在探究这个知识时可以提醒学生学习化学时所得出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化学事实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于特殊的化学事实应给于更多的注意。
结合以上两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浓硫酸与金属的规律:除铝、铁等少数金属常温下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外,浓硫酸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由+6价硫表现强氧化性,所以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
提问:浓硫酸是否可以氧化一些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呢?
3、碳与浓硫酸反应
过程:让学生提出假设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并设计实验验证。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特点推导反应产物,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学生在不断修正及我的指导下顺利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碳可以被浓硫酸氧化为二氧化碳。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非金属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的规律:非金属单质与浓硫酸反应,本身被氧化为非金属最高氧化物或其水化物。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所用到的知识仍然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会让学生对于学习更有信心,更有热情。
在总结浓硫酸的氧化性时,我向学生提出疑问:(1)之前做得蔗糖炭化实验,为什么炭化后的蔗糖体积膨胀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学生很快就能解释出是因为蔗糖脱水后生产的碳继续在浓硫酸放热的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结果,使之体积膨胀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2)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做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想到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等。当解决以上两个疑问后,学生会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意识到知识之间是相关联的。
4.知识总结、巩固提升
通过上述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5.课堂练习、再现知识
写出以硫磺为原料生产硫酸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硫化氢、碘化氢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板书设计:
一、硫酸的制备
(1)矿石在沸腾炉中煅烧
(2)二氧化硫在接触室中催化氧化(3)三氧化硫在吸收塔中转化为硫酸
二、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
五、教学反思
硫酸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内容,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重中之重。
本节课共设两大板块: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和浓硫酸的用途,其中三大特性作为该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课的开始以大型的工业制硫酸的设备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复习稀释浓硫酸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已备知识概括物质的性质,提高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浓硫酸作为酸,应具备酸的通性,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通过设置问题:实验室里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反应制得呢?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学习。该环节中主要是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验证性实验以及浓硫酸与非金属碳的反应的实验来证明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说明后,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其动手、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样,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也是以学生的思考、讨论为主,多设问、多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知识的框架。
整节课下来,结构明显,思路清晰,一环扣一环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在这过程中,仍有不足:实验条件限制,不能做到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实验;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没兼顾到,上课讲的多,学生被动听课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而努力做到更好。
第三篇:硫酸说客教案
“硫酸”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氧族元素是继卤族元素后,另一非金属元素族,硫是氧族元素的一种代表元素,而硫酸不仅是硫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有着广泛的用途。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学好本节内容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硫酸的性质,更好地认识氧族元素,为进一步学好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相关化学理论打好基础。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虽然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已在初中化学里较为系统的学习过,但作为氧化性酸的强氧化性,即浓硫酸的最主要的特性,学生从本节课才开始接触,因此,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学生全面掌握硫酸的性质,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强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
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不是说一般酸没有氧化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常常涉及部分被还原的问题,使这一概念复杂化,故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在重点掌握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同时,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归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并能较灵活的运用。(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① 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分析,推理及课堂练习的处理,教给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了解外因与内因的辨证关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二、说程序、说教法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六步教学程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1、通过边实验,边观察,边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
具体做法如下:
从酸的概念入手,导出硫酸的电离方程式后,提问:“那位同学能以硫酸为例,指出酸通性的具体表现?”同学回答后,接着自己操作演示实验,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以下问题。①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能否看到白色酸雾?②将打开瓶盖的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会出现什么变化?③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字迹会有什么变化?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稀硫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后,导出新课。这样一开始就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讲授新课主要采用下列方法
⑴用演示实验法和启发讲授法相结合,突出重点。
新课的中心内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而强氧化性主要是通过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及结果分析得出的,因此,做好这个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成为该课的关键之一。为了更顺利的证明实验中产生的是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我改用润湿的品红试纸代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学生从品红试纸的褪色现象,很快推出正确结果,由此说明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是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再观察 稀释后试管里溶液的颜色,便可推知反应还生成了硫酸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用新旧知识对比突破难点
分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本质是揭示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核心所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将浓硫酸与铜反应与稀硫酸与铁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剖析酸的通性和强氧化性的本质区别,从中得出以下结论,稀硫酸的氧化性实质是氢离子的氧化性,而氢离子的氧化性就是酸的通性之一,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6价的硫在特定条件下的氧化性。然后,顺理成章导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其他表现,这样既突破难点,又调动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总结硫酸的性质
讲授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老师给予指导),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理解硫酸的性质。
4、巩固练习
第一道题:让学生观察蔗糖和浓硫酸的实验,根据现象分析所发生的变化,巩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第二道题:已知一定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反应,求被还原的硫酸,掌握此反应中浓硫酸被部分还原的特点。
第三道题:已知一定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求被还原的硫酸。学生往往误认为在铜足量的情况下浓硫酸能完全反应。经过引导学生对浓硫酸特性的分析得出,在铜足量的情况下,一定量的浓硫酸不可能完全反应,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得出正确答案,再把二、三两道题进行对比,既巩固了概念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整体性。
5、小结硫酸的用途
学生在了解硫酸性质的前提下,阅读教材,归纳出硫酸的用途。
6、布置作业及练习
三、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要看教师如何教,更要看如何组织学生更好地学,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常用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范围,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
2、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在学生掌握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方程后,利用氧化还原的概念,指导学生分析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及时纠正概念或思维上的漏洞。
4、课堂上倡导一种自主学习的气氛,扩大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以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本节通过巧妙设疑,演示实验,启发讲授,知识对比,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板书设计
板书分三板,内容如下 左板上:硫酸的电离方程式。左板下:稀硫酸的通性。中间:浓硫酸的特性。右板:硫酸的用途。
第四篇:_硫酸_教学设计方案
_硫酸_教学设计方案.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本文由草原々孤狼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优秀课例评析
EDU CA T I ONAL PRA CT ICE & R ESEA RCH 《硫酸》 教学设计方案
李昭敏
(沧州市第一中学, 河北 沧州 061000)摘 要: 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一节高中化学课为 例, 展示了为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求实的科学品质而进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方案;实验探究法 中图分类号: G63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0X(2004)06-0061-02 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板书】 硫酸的化学性质:
二、浓硫酸的特性: 物质。【结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板书】 吸水性。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让学生观察、叙述实验现象。【讨论】 + +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硫酸的性质, 理解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差 异及其原因;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敏锐的观察 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二、本节课重点、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三、本节课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酸的通性: H 2 SO 4 = 2H + + SO 24 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同时, 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讲解】 浓硫酸中水较少, 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提问】 浓硫酸有什么性质? 和稀硫酸有什么不同? 【点评】 这样引入的目的, 在于探明稀、浓硫酸存在性质
差异的原因, 而且为学生体会量变引起质变, 内因是物质变 化的根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下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复习】 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浓硫酸可干燥 H2、2 等 CO 【引入】 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三大强酸之一, 除了具有酸 【板书】 第三节 硫酸 观察有无变化。
性之外, 它还有什么性质呢? 这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展示】 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 让学生观察;打开瓶盖, 再 【学生归纳】 硫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 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 小烧杯中加蔗糖(C 12H 22O 11), 滴几滴水, 再加入 98% 的浓硫酸, 搅拌。“黑面包” 在 生成的瞬间, 于其上方倒置
【板书】 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 密度大于水, 难挥发, 【复习】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现象】 蔗糖变黑;烧杯变得很热;体积膨胀, 形成黑色疏
松物质;同时伴有刺激性气味;烧杯内壁变得模糊。(1)蔗糖变黑, 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2)体积膨胀, 为什么?(3)出现刺激性气味, 生成了什么物质? 让学生总结酸的通性, 并以稀硫酸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及离子方程式, 最后讨论: 酸的通性的实质是什么? 【总结】 酸的通性是因为酸都能够电离出 H , 是 H 性 质的表现。硫酸是强电解质,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 电离成为 H 和 SO + 24。
(4)烧杯内壁变得模糊, 为什么? 又说明了什么? 【点评】 这样处理, 通过电离理论认识酸的通性的实质,(5)从化合价角度看, 反应过程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变(6)通过上述分析, 又发现浓硫酸还具有什么性质? 旧知识赋予其新内容, 充分体现出理论对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化了? 如何变化的? 指导作用, 也为探讨稀、浓硫酸性质差异的原因作好铺垫。这
个过程由教师设计、学生完成, 体现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
【引导】 从蔗糖和浓硫酸的化学式出发, 让学生明确: 蔗 61 200416 糖变黑是浓硫酸使之脱水炭化, 产生的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 来自硫酸。【归纳】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变黑, 表现了它的脱水 性。浓硫酸又与部分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有刺激 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生成, 硫酸的化合价从 + 6 价变为 + 4 价, 做了氧化剂;碳则被氧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 碳逸出时, 使固体体积膨胀, 得到了疏松多孔的炭(人们形象 地称之为 “黑面包”该实验则被称为 , “黑面包” 实验), 也使内 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变得模糊。【结论】 浓硫酸不仅具有吸水性、脱水性, 还具有强氧化 性, 且其强氧化性表现在+ 6 价的硫上。【板书】1 脱水性。C 12H 22O 11 2 + 4-2 的小烧杯中, 再观察。最后,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标出 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板书】 Cu+ 2H 2 SO 4(浓)△
CuSO 4 + SO 2 ↑+ 2H 2O 【结论】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且表现在+ 6 价的硫上。【提问】 试管内除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外, 还有什么物 质? 该问题留作课下研究性课题。【点评】 学生经过设计、操作、分析实验, 既培养了实验设 计能力、思维的发散能力, 又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同 时,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留下悬而未解的问题, 可激励他们 继续探索、不断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 本方法。最终, 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学生自己的活动中得 以解决。【说明】 加热时, 可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但不产生氢气;常温下, 浓硫酸能使铝、铁等金属钝化。【讨论】 上不慎沾上浓硫酸如何处理? 使皮肤灼伤。11 为什么说浓硫酸对人体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 皮肤(1)人体细胞失水(吸水性), 浓硫酸吸水时放出大量热,(2)破坏有机组织(脱水性、强氧化性)(点评: 河北沧州一中高级教师 尹爱梅)
浓硫酸 △
12C + 11H 2O CO 2 ↑ + 2SO 2 ↑ + 2H 2O 【点评】 “黑面包” 由于 实验集中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其现象也新奇独特。而教材上只分析了 它的强氧化性, 但在教学中发现, 演示这个实验时, 学生不仅 对蔗糖变黑感兴趣, 对黑色物质的膨胀更为关注。此时, 正是 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好时机。利用这个机会, 让他们对这个 实验做进一步的探究, 就能用这个实验把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全部引出来。为了增强学生对反应中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认
识, 对实验稍加改进: 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 增加了一个内壁 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应, 生成什么产物? 【提问】 稀硫酸和铜不反应, 浓硫酸呢? 为什么? 如果反 【引导】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浓硫酸起氧化作用, 化 合价降低, 可能生成 S、、, Cu 做还原剂, 可能生成Cu。产 S S 物中可能有: SO
2、、S CuSO4、、、2 S 等。CuO CuS Cu 【提问】 生成物中若有 SO 2 , 如何检验?
如何确定是否有 S、CuSO 4 生成? 【说明】、2 S 均为黑色难溶于水, 也难溶于硫酸的 CuS Cu 固体。【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 选择仪器、药品, 组装仪器, 进行 实验以确定产物。教师先展示学生组装的不同实验装置, 让学生点评, 确 + 2 定出比较合理的装置后, 学生进行实验。【提问】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推断产生了什么物质? 【指导】 让学生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缓缓倒入盛有水 31 强氧化性。2H 2 SO 4(浓)+ C 皮肤上沾上浓硫酸时, 要用干布迅速拭去, 再用水冲洗。方案。21 某工厂欲用 Cu 和浓 H 2 SO 4 为原料制取胆矾, 请设计
可引导学生从铜与浓、稀硫酸反应情况, 原料利用率及 环保等角度思考。【点评】 通过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巧妙结合, 既复习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又 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他们的学习兴趣。
的认识。同时, 又让学生感到自己学有所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
【小结】 硫酸不仅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 也是重要的 化工原料。这节课在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硫酸, 它既有酸性, 又有一定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 性。通过对硫酸的学习, 使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 本手段, 科学理论对学习化学的指导作用以及实事求是是探 究化学问题的最基本的思想。62 1
第五篇:硫酸储罐标准
附件1:
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设项目种类
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建设性质、地点、规模、危险程度、工艺路线复杂程度、安全设施设计情况和安全条件审查情况,确定以下三种类型的建设项目可以适用安全审查简易程序:一是规模较小、危险程度较低、工艺路线简单的建设项目;二是依照本实施细则第十四、第十五条规定需要重新申请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的,以及依照《工程设计资质标准》核定规模为小型的建设项目;三是工艺技术和装置内容与现有装置基本一致且设计单位不变的改、扩建项目。其中,规模较小、危险程度较低、工艺路线简单的建设项目种类如下:
一、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下(改、扩建项目1000万元及以下)且采用物理混合分离等方法(不含化学反应)生产危险化学品(不含剧毒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工建设项目
1.农药加工、复配、分装;
2.涂料(油漆)、油墨、胶粘剂、气雾剂生产; 3.成品油(汽油、柴油等)、燃料油调配,溶剂油加工; 4.水处理剂、助焊剂、稀释剂、清洗剂(包括除油剂、除锈剂等)、显影液、启动液、磷化液等助剂生产;
5.化学试剂和高纯物生产; 6.轻烃回收,尾气回收,溶剂回收; 7.低浓度烧碱蒸发制片碱; 8.铝粉浆的生产(不含铝粉);
9.硫磺块(粉)的生产(不含不溶性硫磺); 10.食用酒精及白酒生产;
11.气体分离(包括空气分离,PSA气体提纯等)。
二、总投资1000万元及以下(改、扩建项目500万元及以下)且化学反应条件较为温和、不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危险化学品(不含剧毒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工建设项目
12.无机盐生产; 13.无机颜料生产; 14.硫磺回收; 15.醋酸盐生产; 16.草酸生产; 17.多聚甲醛生产;
18.在役装置(设施)基本不变,通过调整工艺路线或者工艺参数新增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能力的。
三、储存危险化学品(不含剧毒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 19.加油站及橇装式汽车加油装置;
20.装置储罐(组),同一罐组内增加或者改造储罐; 21.总容量小于10000m3的石油库; 22.不包含甲、乙、丙类物质,或者折合甲、乙类液体总容量小于10000m3(液化烃总容量小于1000m3),或者甲、乙类气体总容量小于50000m3(标准状态体积)的危险化学品罐区;
23.总面积小于9000m2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堆场)。【折算方法:5m3丙类液体折算1m3甲、乙类液体;同时储存液体、液化气体、气体或者包含仓库(堆场)时,每类物质的储存量与其最大规定量的比值之和应当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