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硫酸教案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 《硫酸》化学(农林牧渔类)
硫 酸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好本节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知识。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也为下一节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铺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许多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完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复习稀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了解硫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浓H2SO4的特性
教学难点
浓H2SO4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1、利用类推法学习乙酸性质。
2、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形成知识的条理性。
教学用具
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浓硫酸、蔗糖、蒸馏水
教学过程
【引入】硫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它的产量是一个国家无机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之一。
【展示】下面我们来看个事件,浓硫酸为何能残害黑熊? 硫酸有哪些性质?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板书】 硫酸
【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H2SO4
【板书】稀硫酸
具有酸的通性:
【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与指示剂、碱、碱性氧化物、某些盐作用:H2SO4=2H++SO42-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过渡】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水分子作用下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是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由于溶液中粒子不同,所以性质上肯定有差异,即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浓硫酸。【板书】浓硫酸
一、物理性质: H++ SO42-【展示、探究归纳】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密度1.84 g/cm3,沸点为338 ℃,难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过渡】因为浓硫酸主要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与稀硫酸的性质是有差异,到底它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书】
二、浓硫酸的特性:
【提问】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时候,曾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这说明浓硫酸具的什么性质? 这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板书】
1、吸水性
【设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呢?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通常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H2、O2,N2、CO、CO2、CH4、SO2、HCl、C12等: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碱性气体:NH3、还原性气体:H2S、HI、HBr等。
【设疑】为什么H2S、HI、HBr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欲知原因,我们继续学习。
【提问】浓硫酸吸收水分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那如何稀释浓硫酸呢?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板书】“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提问】前面提到的浓硫酸为何能伤熊呢? 【板书】
二、脱水性:
从有机物中氢氧元素按2:1氢氧原子个数比脱去形成水 【实验探究】“黑面包”实验: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蔗糖由白变黑,体积膨胀,呈疏松海绵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放出大量热。
【分析问题,猜测性质】
蔗糖为什么会变黑?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分析讨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C12H22O1
112C+11H2O 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注意安全!
【引导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浓硫酸既具有吸水性又具有脱水性,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师生共同小结】①吸水性:是指吸收水分或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硫酸水合物,但是被干燥的物质本质未变。②脱水性: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的原子按水的组成(2:1)脱去,生成水分子。
【过渡】金属单质具有较强还原性,浓硫酸能氧化金属单质吗? 实验探究二:浓硫酸和铜的反应
【板书】
3、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不活泼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即能将铁、铝等活泼金属氧化,生成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保护金属内部不再继续氧化------钝化作用
【板书】钝化作用 工业上,利用钝化作用,运输和低温储存浓硫酸。【回忆设疑、过渡】在“黑面包”实验中,为什么体积会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黑面包”实验中发生了浓硫酸与“面包渣”碳的反应。【板书】反应方程式:C+2H2SO4(浓)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P、S)等 合作探讨,写出S与浓硫酸的反应
【过渡】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用途广泛。并且在实验室里硫酸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幻灯片展示)【板书】
三、用途
【本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了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因为量变导致质变,所以浓硫酸体现的以下与稀硫酸不同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并了解了硫酸的用途。作业布置:P119 填空2题
CO2↑+2SO2↑+2H2O
板书设计
硫 酸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
一、物理性质:
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干燥剂)
稀释浓硫酸: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2、脱水性:按2:1氢氧原子个数比脱去水(本身不含水)C12H22O1112C+11H2O
3、强氧化性: a.金属和浓硫酸的反应 Cu + 2H2SO4(浓)铁、铝 钝化现象
b.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等: C+2H2SO4(浓)
三、用途 教学反思:
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在学习之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本节课学生分析思考问题时能够环环相扣,能够很好的接受新知识,考虑到安全因素,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使学生动手做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但切记注意安全。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播放与教学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视频,给学生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环境,始终扮演着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
CO2↑+2SO2↑+2H2O
CuSO4 + SO2↑+2H2O
第二篇:硫酸教案
第四章第4节硫酸
第一课时 王其梅
教材分析:
班级:高一(1)
从酸的通性出发引导学生明确浓硫酸也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化学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发生的实质,进而掌握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实质。在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后,教材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浓硫酸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位于硫及硫的氧化物之后,而且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已了解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本机可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生一层的来了解浓硫酸的性质帮助学生来了解硫酸浓度对它性质的影响,更加全面的了解他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及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认识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及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稀硫酸的性质,分析浓硫酸可能有的性质,并用实验验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浓稀硫酸的性质教学,使学生学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性)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设计过程:
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
2002年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里德5只烧伤,其中一只熊已双目失明,刘海洋在这一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满。试问浓硫酸到底
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硫酸的性质。
【板书】4.4.2硫酸
在这之前请大家参看书上100页的“思考与交流”:
1、硫酸、硝酸、盐酸都是酸,他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请用电离的方程式表示
2、这些特点与酸的通性有什么关系?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酸的通性:
(1)能使指示剂变色
(2)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5)与某些盐反应(要求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在实验室里面为什么要用稀硫酸与活泼的金属反应制氢气,而不用浓硫酸呢?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浓硫酸的性质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板书】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比水重能与水任意比互溶,稀释时放出大量热,沸点高,难挥发 【设问】在化学上我们通常用浓硫酸来做为干燥剂,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浓硫酸的特性
这均与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有关
1、吸水性
(由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将物质中的水分子吸收,自身被稀释。)
如:
取少量的CuSO4·H2O于培养皿中,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试想我们将会看见什么样的现象?
现象:蓝色逐渐褪去,变为白色
注意:浓硫酸虽然有很强的吸水水性,因此常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是一种典型的酸所以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碱性的气体(如:氨气)
【过渡】浓硫酸作为一种强酸,若不小心溅在了皮肤上,应该怎样处理?
(先用抹布蘸,然后用清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
(要求对此处理方法做出解释)
展示一张皮肤被浓硫酸烧伤的图片 【设问】 问什么被浓硫酸烧伤的皮肤是黑色的呢? 【学生】 思考交流
【教师】 由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的脱水性
【板书】
2、脱水性
由于我们皮肤主要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浓硫酸就会将我们皮肤里的H和O按照水的组成脱出来,而我们的皮肤里的氢、氧元素被脱出来了,剩下的是碳,因此我们才会看见被浓硫酸腐蚀过的皮肤才是黑色的。
如:
将浓硫酸蘸在纸条或者是木条上,由于他们主要含纤维,是有机物,因此我们也将会看见木条和纸条发黑,这也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将浓硫酸加入到装有蔗糖(有机物)里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
(边播放视频边讲解)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不断膨胀,并能问到有刺激性气味,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烫 【设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变黑、膨胀、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烧杯壁发烫)
发黑:肯定是和前面一样,是蔗糖里的氢、氧元素被脱出来了,剩下的是碳。
发热:浓硫酸自身被稀释,而浓硫酸的稀释过程就是一个发热反应。
膨胀呢?
刺激的气味是怎样产生的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浓硫酸的另外一个特性,也就是导致为什么实验室里面不用浓硫酸来制氢气,而是用稀硫酸的原因。)【过渡】 我们知道稀硫酸与铜在通常状况下是不反应的,试想我们若是将浓硫酸与铜放在一起将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看这样一个实验。【学生】 观看实验,了解浓硫酸的特性 【教师】 边播放实验视频,边讲解
现象:品红褪色,石蕊变红 【板书】
3、强氧化性
加热
Cu +2H2SO4(浓)== CuSO4 +SO2↑+2H2O(双线桥)
强调浓硫酸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注意: 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浓硫酸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之一,就
是二氧化硫。所以实验室制氢气不能选用浓硫酸。
但是,由于在常温浓硫酸是铁、铝钝化,因此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铁制或铝制的容 器来储存和运输浓硫酸。
【设问】浓硫酸能与金属反应,有二氧化硫生成,试问浓硫酸是否能与非金属发生反应,若能反应,产物又应该是什么呢? 【提示】在刚才的黑面包试验中,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到,蔗糖经脱水后得到的碳在不断的膨胀形成疏松的黑面包。他是否就像我们家你面发酵面粉一样呢?
加热 【教师】C + 2H2SO4(浓)==CO2↑+ 2SO2↑+2H2O(双线桥)
浓硫酸除了能与碳反应以外,还能氧化S、P等非金属单质。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浓硫酸的吸水、脱水及强氧化性,重点要求同学们掌握它的强氧化性。
【教师】 现要求同学们根据浓硫酸的性质来确定它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板书】
三、浓硫酸的用途
1、干燥剂
2、脱水剂
重要用途
3、强氧化剂
4、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制农药、医药、炸药、化肥、蓄电池、试剂等
板书设计: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三、浓硫酸的用途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 + 2H2SO4(浓)==CO2↑+ 2SO2↑+2H2O 与金属单质反应:Cu +2H2SO4(浓)== CuSO4 +SO2↑+2H2O
第三篇:硫酸说课稿
《硫酸》第一课时说课稿
何维军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包括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里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特性。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要使学生切实学好。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a.使学生掌握硫酸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 b.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③德育目标
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由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等知识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仅是硫酸特性之一,而且反应机理也较稀硫酸复杂。所以,我认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又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
关于浓硫酸脱水性、氧化性的教学,我采用实验、讨论、归纳与阅读、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做好几个演示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做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和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能作出什么结论。在演示浓H2SO4跟铜反应时,着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产物,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从硫的化合价入手,应用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的观点去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在加热时,浓硫酸还能与一些非金属和绝大多数金属起反应。通过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在有浓硫酸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浓硫酸是氧化剂,它发生还原反应。
四、说学法
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例如:在讲到浓硫酸的氧化性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根据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和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推知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由此说明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H2,再观察稀释后的溶液为蓝色,推知反应后还生成了硫酸铜,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反应时浓硫酸中硫元素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总结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浓硫酸是氧化剂的结论。
2.让学生上讲台做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增加实验现象的能见度。但有少数实验,由于药品的腐蚀性,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实验效果,如:在本课时学习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后,有些学生对使用浓硫酸有些害怕,不敢动手实验,这时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让个别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上台示范,以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为学生实验七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3.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提高,如在学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铁“钝化”性质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解疑;在学习硫酸的用途时,诱导学生自己设疑,通过讨论“解疑”,进一步进行“质疑”。
4.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其中性质是中心,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学习硫酸的用途要联系硫酸的性质,如实验室用强酸制取弱酸,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稳定性酸制取不稳定性酸,所以浓硫酸是一种常见的试剂。另外要牢记浓硫酸的特性。
五、说课堂教学程序。
怎样组织教学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呢?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旧知回顾巧搭桥梁;实验演示探求新知、系统总结承前启后、达标测评、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旧知回顾巧搭桥梁
为了顺利实施本节教学目标,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造条件,我首先提问:稀硫酸具有什么性质呢?学生肯定会回答具有酸性,进而问学生:为什么H2SO4的+水溶液会表现酸性呢?(因为H2SO4会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H。)进而让学生回答H2SO4还可以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得出酸的通性。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老师小结指出:我们已经知道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呢?引入新课。这样,既在知识上为学习新课做好了准备,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上来,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环节:实验演示探求新知
1.归纳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首先展示一瓶浓硫酸,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探究出浓硫酸的物理特性。然后,提问回答。学生自我感知,识记比较深刻。
2.在讲浓硫酸特性时,依照目标(2)、(3)的具体特点及学生实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旧知新析创条件
引导学生回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以稀硫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能放出氢气而与不活泼金属不反应为例进行分析。得出:稀硫酸在反应中主要体现酸性,它起氧化性的原因是氢离子得到电子,而硫酸根离子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表现氧化性。为后面讨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搭好了桥。同时指出:硫酸和其它事物一样,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酸的通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浓硫酸特性)。既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又顺利实现知识点的过渡,引入浓硫酸。第二步:演示实验得感知
①.为了复习和巩固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做好三个演示实验,即[实验6-
3、实验6-
4、实验6-5]。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认识反应本质。提出:浓H2SO4与纸屑、棉花、木屑、蔗糖作用,为什么都变成了黑色?使学生理解它们都是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如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浓H2SO4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它们中的氢、氧元素,从而碳化生成“C”。这就是浓H2SO4具有脱水性的原因。②.为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首先过渡稀硫酸与不活泼金属不反应,那么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能不能反应呢?下面我们做这样一个实验。演示[实验6-5]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跟铜片反应呢?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推测反应产物。从放出的气体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使品红褪色,可知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反应后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反应后还生成了硫酸铜。这些直接观察感知到的实验现象又为后面分析归纳浓酸的强氧化性铺好了路。既提供了直观的条件和依据,又激发出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第三步:讨论归纳明实质
在前述实验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P.131有关内容。同时,展示思考讨论题(投影):(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3)浓、稀硫酸与金属反应有何不同?(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质是什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之后,写出浓硫酸与铜、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情景的创设和兴趣的激发,学生必将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其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借助化学方程式加以点拨、评析,归纳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及其实质是由于在浓硫酸中+6价的硫氧化性比+1价的氢强,硫易得电子被还原成二氧化硫等物质。为使学生认识更全面。再投影小结要点:(1)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放出氢气;(2)与不活泼金属反应被还原成二氧化硫;(3)受热时氧化性尤为突出。至此,完成目标(2)、(3)所定任务。由于前面已搭好了桥、铺好了路,此处又有教师的层层诱导,学生掌握住目标(2)、(3)自然是顺水推舟,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最后,指导学生自学硫酸的用途: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讨论物质的用途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本P.131中段内容,归纳出硫酸的用途。然后,提问回答。到此,初步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环节:系统总结承前启后
为使教学目标在学生心中得到进一步深化,改教师总结为提问回答本节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结合浓硫酸的特性,在使用时规范操作,既不能伤己,又不能害人。
第四环节:达标测评
为进一步落实目标,巩固新知,达到融汇贯通,熟练应用并反馈教学效果,展示达标测评题(投影)。要求人人达标,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缩短了反馈时间,把矛盾消灭在课堂上,提高了课堂效率。附:达标测评题: 1.选择题:
(1)在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盛放在铁制容器中的是 [ ] A.盐酸
B.稀硫酸 C.浓硫酸 D.硫酸铜溶液(2)浓硫酸能与碳、硫等非金属单质反应,因为它是 [ ] A.强氧化剂 B.不挥发性酸
C.强酸
D.脱水剂(3)下列物质久置在敞口的容器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碳酸钠晶体 D.氯化钠(4)在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 A.SO2、H2S、O2
B.CO、H2、Cl2 C、HBr、H2、Cl2
D.HCl、CO2、N2 2.下列现象反应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1)把浓硫酸滴入放在蒸发皿里的蔗糖上,蔗糖就会炭化变黑。(2)把浓硫酸露置在空气里,质量会增加。(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会产生氢气。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会产生二氧化硫。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虽不是目标教学的必要环节,但结合大纲、考纲要求,单有课堂训练达标是不够的。为使作业起到:①.及时巩固新知、强化识记;②.结合新知解答化学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③.培养自学能力等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各层次段的学生都有“并不遥远的目标可以实现”的任务,我布置以下作业: ①.课本P.134第四题;
②.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非金属C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产物? ③.预习本节第二部分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地观察,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样学生学的快乐,学的自然,学有所获。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酸
一.硫酸
㈠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SO42-+2H+ ㈡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特性 ⑴吸水性 ⑵脱水性 ⑶强氧化性
Cu+2 H2SO4= Cu SO4+SO2↑+2H2O C+2 H2SO4= SO2↑+CO2↑+2H2O ㈢硫酸的用途
第四篇:硫酸电解车间实习工作计划
硫酸电解车间实习工作计划
2012年9月:熟悉硫酸现场及硫酸的工艺流程,了解硫酸系统的作业指导书,熟识其设备,熟记一些重要参数和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012年10月:熟悉电解现场及电解的工艺流程,了解电解系统的作业指导书,熟识其设备,熟记一些重要参数和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012年11月:对全厂的管道进行了解,以及对各种管道的用途、介质,流向进行统计学习;对全厂的综合管网标识牌进行核对,并把错误的进行修改。
2012年12月:整理电解、硫酸的原辅料、耐火材料,了解辅料、耐火材料的标准、所起的作用,完善原辅料、耐火材料台账,并知道其使用周期,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2013年1月:学习溜槽、阀门、压力管道方面的知识,会选择阀门及管道,并对硫酸、电解的阀门进行统计、整理出相应的台账。
2013年2月:通过上一段的学习,能根据实际将电解、硫酸的作业指导书进行修改完善,提出车间其他的相关建议。
2013年3月:学习硫酸、电解车间设备方面的知识,会各种计算工艺指标,使得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013年4月:参加硫酸电解车间的应急演练,从中发现不足,和车间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并列出各注意事项。
2013年5月:检查硫酸、电解车间现场,会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事故,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做好下一步预防工作。
2013年6月:跟踪生产,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及时调整硫酸、电解车间各岗位的工艺参数。
2013年7月: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能试着对车间的工艺进行技术创新。
2013年8月: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做好一年里学习的工作工作,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第五篇:硫酸工业发展史
摘 要:介绍了硫酸的发展历史及运用现代先进技术生产硫酸的原料结构及产业政策,硫酸工业的重要技术进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未来应采取的对策。
硫酸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磷肥及无机化工原料,其次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的冶炼、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橡胶工业以及农药、医药、印染、皮革、钢铁工业的酸洗等。但是硫酸工业污染严重,硫酸工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是在提高硫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提高废热利用效率,做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硫酸工业发展史
硫酸工业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8世纪左右,阿拉伯人干馏绿矾(FeSO4·7H2O)得到一种腐蚀性液体,该液体即为硫酸。15世纪后半叶,B.瓦伦丁在其著作中,先后提到将绿矾与砂共热,以及将硫磺与硝石混合物焚燃的两种制取硫酸的方法。约1740年,英国人J.沃德首先使用玻璃器皿从事硫酸生产,器皿的容积达300l。在器皿中间歇地焚燃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氧、水反应生成硫酸,此即硝化法制硫酸的先导。16世纪初,在波西米亚(Bohemia)开始以硫酸铁干馏法制造发烟硫酸。
1746年,英国人J.罗巴克依照以上方法,在伯明翰建成一座6英尺(lft=0.3048m)见方的铅室,以间歇方式制造硫酸。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铅室法制酸工厂。1805年前后,首次出现在铅室之外设置燃烧炉焚燃硫磺和硝石,使铅室法实现了连续作业。1810年,英国人金·赫尔克开始采用连续方式焚硫,这是连续法生产硫酸的开端。
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德国相继开发成功以硫铁矿为原料的制酸技术。之后,利用冶炼烟气制酸亦获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硫酸需求量迅速增加,硫酸工业发展逐渐加快。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装置的大型化,开发和采用生产强度更高的新型反应技术和新型单元操作设备,生产控制自动化,节能与废热利用,新型材料的采用等。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和美国同时开发成功硫铁矿沸腾焙烧技术;1964年,德国拜耳公司首先采用两转两吸技术;1971年,德国拜耳公司又首先建成一座直径4m的沸腾床转化器;1972年,法国尤吉纳-库尔曼公司建成第一座以硫磺为原料的加压法装置,装置操作压力为0.5Mp,日产酸550t(100%H2SO4);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提出非稳态转化器,1982年实现工业化。其它还有:低温位废热利用的发展,环状及含铯低起活温度新型催化剂的应用,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等,都标志着硫酸生产技术的进展。
硫酸工业的生产技术进展二次转化工艺
一次转化流程的转化率较低,仅95%左右,排放尾气的二氧化硫浓度可达到14500mg/m3,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需要进行氨(碱)吸收处理。我国于1965年在上海硫酸厂首先采用两次转化技术并获得成功,该技术随后在全国推广应用并不断完善和发展。1989年南化研究院完成了/3+20两次转化工业试验,使二氧化硫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到99.7%以上。排放尾气二氧化硫浓度在877mg/m3以下,满足960mg/m3的排放标准。由此可见,二次转化工艺的应用,促进了硫酸工业的发展,同时降低了硫酸企业排放废气的污染物浓度,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稀酸洗净化
目前国内制酸净化流程有水洗和酸洗两种,水洗工艺是我国为发展硫酸所独创的净化工艺,除砷、除氟效率高,对发展我国硫酸工业起了重大作用;但耗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硫资源损失大等,对新建工程已不再推荐水洗流程。
酸洗流程的特点是技术可靠,设备先进,除尘、除砷、除氟能满足净化要求,排污量小,操作费用低,但一次投资较高。随着国家环保条例的日趋严格和水资源的匮乏,新建硫酸装置基本都采用稀酸洗净化流程。低二氧化硫浓度制酸工艺
2002年,我国有色冶炼行业副产二氧化硫总量约6200k,t其中用于制酸的约4770k,t未经治理而直接排入大气的约1200k,t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硫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类烟气通常气量及气浓度波动大,而且二氧化硫的平均含量低,不能用常规工艺制造硫酸。如何治理这类烟气将直接关系到这类企业可否持续发展及生存。
国内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制硫酸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株州冶炼厂从丹麦引进的WSA工艺,该工艺转化率较高,尾气能达标排放,但装置投资昂贵,操作要求相对苛刻,操作负荷弹性较小。另一种是非稳态转化工艺。非稳态转化装置投资费用较低,操作较易,对负荷波动的适应性较强,较适合我国中、小型冶炼企业选用;但该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尾气排放不能达到国家标准。针对存在的问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改变冶炼工艺,产生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8%~12%,可以利用目前成熟的两转两吸制酸工艺进行制酸,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不低于99%,尾气排放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在不能改变冶炼工艺时,对制酸后尾气采用碱性液吸收,以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催化剂的改进
硫酸催化剂是转化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从铂系到铁系,最后发展到钒系,除转化率不断提高外,其耐砷、耐氟等抗毒物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国外催化剂的研究比较活跃,不断有新产品推出,除原有型号外,还开发了含铯催化剂,转化率达到99.7%~99.8%,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减少36%~50%。国内催化剂目前在装填量、总转化率和使用活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两转两吸工艺转化率达到99.5%已属不易,多数仅98.0%~99.3%,排放尾气达不到环保要求。建议加强催化剂的研究,提高其转化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对策和展望注重环境保护
硫酸工业是一个污染较重的行业,随着技术进步和严格管理,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亦日渐降低。目前,我国规定硫酸排放尾气二氧化硫浓度为960mg/m3,但工业发达地区由于空气污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已经超标,必须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治理,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对于生产中的酸性废水,一方面通过工艺过程的改进减少酸性废水的产生,另一方面对排放的污水以石灰乳或电石渣等中和处理,达标后排放。以硫铁矿为原料的硫酸生产企业,还生产含铁的矿渣,目前许多企业将矿渣外售,供水泥和钢铁工业使用,有的企业综合利用硫铁矿渣制成铁系的涂料产品,暂时不能利用的设置渣场堆放。总之,对硫酸生产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及废渣仍应继续治理,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生命和对环境的影响,使硫酸工业自身得以持续发展。
河南省硫酸企业较多,但规模较小,最大的仅25万t/a,且工艺落后,有众多冶炼烟气制酸还采用一转一吸工艺,即浪费了硫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需要发展硫酸以促进磷复肥的发展,应立足于硫铁矿制酸和冶炼烟气制酸,同时有条件地发展硫黄制酸。在采用新工艺的同时,二氧化硫控制区还应采取尾气吸收工艺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加强新工艺开发应用
目前,国外对改进硫酸工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多项成熟的工艺应用于硫酸生产,其主要有加拿大Cansolv工艺公司开发的在一转一吸装置后增设一套吸收系统,用二胺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加热汽提,解吸出纯净的二氧化硫,返回干燥塔循环使用,装置的最终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可低至50mg/m3;LockwoodGreenePetersen公司开发的SPANE工艺,意即接近于零排放的硫酸生产工艺,是将古老的塔式法与现代的接触法工艺相结合,装置的投资相当于标准两转两吸的93%,操作能耗相当于79%,尾气二氧化硫浓度为8.8mg/m3;印度Poseidom工程咨询公司开发的尾气循环工艺,将一部分三氧化硫吸收塔排出的尾气送回二氧化硫转化器,代替空气作为冷激气,采用一转一吸工艺时,尾布均匀,其活性组分的主要晶相是C-Fe2O3,而采用其他方法生产的催化剂主要晶相是A-Fe2O3。据文献报道[4],不同晶相的Fe2O3还原后的催化剂,其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活化能不同,A-Fe2O3还原后的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活化能约为108.8kJ/mo,l而C-Fe2O3还原后的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活化能约为50.2kJ/mol,因此C-Fe2O3的活性明显高于A-Fe2O3的活性。另外C-Fe2O3的晶格常数为8.33!,属于立方晶系结构,而还原后的催化剂Fe3O4晶格常数为8.39!,也属于立方晶系结构,因此B113催化剂还原前后晶系和晶格常数变化很小,提高了催化剂使用强度,而A-Fe2O3属于立方晶系结构,晶格常数为5.414!,与还原后Fe3O4的晶系和晶格常数有较大的变化,故使用时易引起催化剂强度下降。
综上所述,B113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好、活性温区宽、机械强度高等特点,是一种节能型变换催化剂。3.2 蒸汽消耗低由于B113催化剂的反应活化性能低,本征活化能为70.53kJ/mo,l蒸汽的消耗低于同类催化剂水平。从运行统计数据看,去除由于原料气中氧含量和一氧化碳含量巨大波动造成蒸汽消耗增高的原因,汽气比仍小于0.6。抗干扰能力强
在化工生产操作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遭受主观客观、内部外部等因素的干扰。例如,电、蒸汽以及仪表空气等的突然中断,操作人员的疏忽,催化剂飞温;水煤气中硫化氢含量偏高等。2003年8月,由于造气炉煤气阀门故障,原料气中氧含量超标,最高氧含量达0.7%,变换炉热点温度到达627e。通过增加蒸汽调节床层温度,降低负荷维持生产,在高氧气量的情况下,系统运行5h。2004年9月由于连绵的雨水,使蒸汽温度降低到205e,入炉煤气温度不足260e,床层温度只有340e,装置仍然能满足后续工段的满负荷运行。开停车方便
B113催化剂的开停车非常方便。短期的停车只需蒸汽保温,当床层温度不低于290e时,开车只需要1~2h,出口一氧化碳可达到规定指标。长期停车如果不检查变换炉内部,催化剂不必氧化,简单隔离即可,但与空气和工艺气体不能接触。尽管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时蒸汽会在催化剂上冷凝成水,但对催化剂无损害。如果床层温度降到常温,则需要进行升温操作,升温介质可用转化工艺气、过热蒸汽、氮气。从常温升温到开车10h即可完成。参考文献:
[1] 武希彦.中国硫酸工业的现状及展望[J].磷肥与复
肥,2003,(5):1-2.[2] 黄 新.促进我国硫铁矿制酸的发展[J].硫酸工业,2004,(5):15-19.[3] 郭景芝.国外硫酸工艺技术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
术,2003,(10):25-28
[4] 武利平,徐其胜.ICI71-1和B113型变换催化剂的升
温还原及生产使用[J].化肥设计,1999,(3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