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分式方程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4:2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分式方程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分式方程说课稿》。

第一篇:解分式方程说课稿

《解分式方程》说课稿 洪安中学苏燕

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分式方程》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方程》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继分式、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之后在分式方程的应用之前的内容,而第一课时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叫做分式方程,对于一个方程而言,我们主要研究它的解法,所以这节课就是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第一课时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应用题里面会用到分式方程,因此学习如何解分式方程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而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当中,体现了数学中“转化”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数学上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其次,解分式方程还涉及到找最简公分母、去分母、分解因式以及分式的相关运算等内容的综合运用,因而,它在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提升旧知识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运用,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主要知识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什么叫做增根;(3)增根产生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对于我所教的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不是很好,有一部分学生连找最简公分母、去分母都非常困难,而还有很多学生对于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也时常出错,所以解分式方程的内容必须放慢速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下多加练习。另一方面,结合“DJP”自主教学模式,希望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参与能力、勤于动手能力、上台讲解能力和互相评价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本节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评价等形式来完成。而班上的学生表达能力有限,能够表述清楚一个问题并且让其他学生听懂的人就只有极少数的几个。还有几个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大概进行表述,但时间用得比较多,这样一节课的内容就不能完成。其次,班上的学生中有一部分胆子特别小,说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根本就不敢当着全班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在采用“DJP”自主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多加帮助,在关键和重要的地方由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阐述。

三、目标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重要地位及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我所教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

①明确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②会将简单分母和分母互为相反数的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③会检验根的合理性(2)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分式方程解法、探索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3)情感态度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初步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学习难点:理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突破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过程进行讨论、探究,发现增根产生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将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先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入手,然后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借助学案,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与探究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学生通过合作探求,发现分式方程的解法,归纳出一般步骤并且通过学案上的例题可再次体会解法。利用学案,各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达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勤于动手和互相评价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法、学法的确定下,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

(一)、引入新课:

1、旧知识复习:什么叫分式方程?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辨别以下两个方程哪一个是分式方程: 和

在横线上填“+”或者“-”

找出以下分式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续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区别,找多项式的相反数,学会如何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为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去分母”做铺垫。

(二)、进入新课:

1、你能求出方程的解吗?

解:3(3x2)

9x – 3 = 12 – x + 2

10x = 17

设计意图:先解一个含有分母的在形式上类似于分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容易理解并且能够解出来,为引出分式方程解法作过渡。

2、你能设法解出这个方程吗?

总结:解上面的方程用了哪些步骤?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未知数系数化为1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且由解的过程归纳出一般步骤,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讨论交流以下方程的解法:

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为

(x-2)。

解: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 – 2),得

1–x =-1-2(x-2)

解这个方程得

x = 2

思考:(1)将 x = 2 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2)观察解法是否有错?

(3)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请大家阅读教材,找出答案。阅读教材:

增根:使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____零____的根称为原方程的__增__根__。产生增根的原因: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思考:(1)既然解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我们在解出根以后应该怎么做? 验根

(2)该如何检验?

将解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

设计意图:由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增根的概念,以及产生增根的原因,并且探求如何检验一个根是否是原方程的增根。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增根的概念后,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具有梯度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加深对分式方程和增根概念的理解,达到初步掌握分式方程解法的目的。

5、课堂小结: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增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增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其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的方法是在方程的两边乘以各分母的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内容,理清思路。

6、作业:

(1)习题3.7

1,2题(2)复习题

4题

六、板书设计

规范的板书设计能够让学生容易记住当堂课所讲的内容,所以板书的设计要做到条理清晰,体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故而设计板书如下:

一、复习:(1)什么叫分式方程?

(2)如何找分式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二、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增根:(1)概念(2)产生的原因

四、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七、教学评价

评价是保证和提高认知活动有效性的心理过程,它使得学生所建立的关于知识的个人意义经受了某种检验而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合理。学生在对他人的讲解进行分析评判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就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改组、归纳、概括,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评价,还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在应用中的有效性,从而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向往的感觉经验。再则,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不断反思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不断的丰富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评价,又注重了对学生探求分析能力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的评价。如: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会检验根的合理性等。

对学生探求分析能力的评价。如: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增根产生的原因等。

对以上各方面的评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要找出其闪光点,及时肯定,对于知识上的欠缺,及时反思教学,予以纠正,这样才能使评价的激励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第二篇:分式方程说课稿

分式方程说课稿

分式方程说课稿1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数的计算非常重要,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的是面对具体的情境,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和计算机都是供学生选择的方式,都可以达到算出结果的目的。

一、设计思想:初中数学说课稿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之美。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数学问题生活化,主导主体相结合,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探究练习相结合,符合《课标》精神。

网络环境下代数课的教学模式: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巩固练习-总结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

学生是本校初二实验班的学生,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实验一年半,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使用水平较熟练,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已适应。

本节课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采用自学导读式教学模式。学生喜欢上网络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

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方式:自学导读—同伴互助—精讲精练

(四)教学媒体:Midea---Class纯软多媒体教学网 几何画板

三、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说课稿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设计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应该是一节课或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它应该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堂课,它应该与具体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让教师好把握,学生好掌握,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四、板书设计:

a不是分式方程的解

(二)学习方法:类比与转化

教学思考:伴随教学过程的进行,不失时机的,恰到好处的书写板书,要比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效果好,绝不能用媒体技术替代应有的板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完美的结合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设计说明:教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寓德于教。体现了教学评价之美-激励启迪。

设计说明: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活动2:总结定义,探究解法初中数学说课稿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式、方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合作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利用类比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考:再一次体现了对全章进行整体设计的好处,在学习16.1分式和16.2分式的运算时,几乎每一节课都运用类比的思想-分式与分数类比和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所以才出现了这样好的效果。在利用媒体技术拓展学习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拓展内容要与所学内容有有机联系。二、拓展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不要任意拔高。三、拓展内容要适量,不要信息过载。

活动3:讲练结合,分析增根

活动5:布置作业,深化巩固(略)

分式方程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本章与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数的知识来学习的,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四则运算,这一章的内容对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进行学习的。它既可看着是分式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可看着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础(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同时学习了分式方程后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路子,打破了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代数式必须是整式这一限制。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基本方法是:“去分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这一数学思想,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识别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

(2)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会熟练地解分式方程。

(3)体会解分式方程的“转化”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式方程的解法。重中之重是去分母实现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与验根。 由于学生去分母时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整式运算、分式运算等知识,学生容易出错,而一旦顺利地实现了去分母,即实现了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解整式方程是学生早已熟悉的知识。因此确定正确去分母既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关键。由于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学生第一次遇到,所以分式方程的验根也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一)学生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导式教学法、讲练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尽量让学生自己寻找、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新课教学:

1、分式方程的定义。

(1)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提问:前面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母里含有未知数吗?前面学习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

(3)下列方程中哪些是整式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 (共6个识别题,1.x+3y=1/12 2、x+1/x=5 ,3、2/3x,4、3/(x-2)-1=5/(2x+1) 5、5/(3x-2)+(x+1)/3=16、(2-7)/5+x/3=1/2

) 注意: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什么?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先学习分式方程的定义,再与已有知识进行对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式方程概念的本质的认识,紧接着利用几道识别题训练学生正确地区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及分式的区别,这部分教学要求达到“了解”层次即可。)

2、解方程:回忆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中的第一步?如何去掉分母?方程的两边都乘以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这是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只有通过去分母才能实现我们的转化,而这个步骤由于涉及的知识多,学生容易出错。这里应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解这个整式方程。(由学生完成)。(学生已有这部分知识,由学生独立完成,新课的教学不能教师一讲到底,凡学生能做的应由学生做,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把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必须强调原方程,因为有学生往往代入去了分母的整式方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得出未知数的值是否使方程两边相等,确定方程的解的正确性,得出原分式方程的解的结论。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解分式方程,通过练习,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练习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的查缺补漏,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练习中形成解题的能力。

拓展题:

小明说:x=2是方程2/(x-2)-1=5/(2x+1)的增根?你是否赞成他的说法?

对这堂课的增根的进一步理解与巩固,说明增根是在解方程后,让公分母为零的未知数的值才叫方程的增根。

(四)课堂小结:

1、分式方程的定义。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3、解分式方程应注意:(1)正确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通过小结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形成体系、网络。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小结也应由学生试着完成,教师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体现。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第52页10.5 1、2、3题。

课外作业的布置是必须的,它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应精选,应适量。

1、观察以下两个题目:

(1)计算: 2/(x-1)-1

(2)解方程:2/(x-1)-1=0

这两个题目分别要求我们做什么?解题的第一步有什么不同?

五、几点说明: 1、板书设计:将黑板分成四个部分。 (1)课题、引例1、引例2。 (2)例1。 (3)例2。(学生板书的课堂练习写在例1、例2的下面) (4)小结与作业布置。 2、教学时间安排: 复习引入约3分钟;新课教学约30分钟;课堂练习约5分钟;小结约2分钟;作业布置约1分钟。 3、整堂课要体现的设计思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结合教材的特点,选择启导式教学法、讲练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大纲的要求。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学中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试着总结、让学生试着做一做等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参与,去发现,去尝试,去总结。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获得知识。

在讨论增根问题时,通过具体例子展现了解分式方程时可能出现增根的现象,并结合例子分析了什么情况下产生增根,然后归纳出验根的方法。

分式方程说课稿3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方程》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学情分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

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伴随教学过程的进行,不失时机的,恰到好处的书写板书,要比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效果好,不能用媒体技术替代应有的板书。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大约三分钟

2、讲授新课:

活动1: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设计说明:教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寓德于教。体现了教学评价之美-激励启迪。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大约10分钟

活动2:总结定义,探究解法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式、方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原来学过的方程解法,通过合作探究分式方程(板书)

例1:解方程

23x3=和例2解方程-1=的解

x1x3x(x1)(x2)法,得到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找最简公分母,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

(3)检验,作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总结方程解法,增强利用类比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大约15分钟。

活动3:通过学生练习后老师讲评,讲练结合,分析增根,练习题看课件(大约20分钟)

活动4:小节和布置作业,深化巩固(略),大约2分钟

教学思考:在学习16.1分式和16.2分式的运算时,几乎每一节课都运用类比的思想-分式与分数类比和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所以才出现了这样好的效果。因此,同时还要注意老师要深入学生的讨论中,帮助他们得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

(1)不懂的找公分母

(2)容易漏乘

(3)为什么产生增跟和解决增根的检验问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分式方程说课稿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从以前所学过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发,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

跟这部分内容有关联的是后面列方程解应用题,学好这一节课,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很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三、重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求解中的转化。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设法去掉分式方程的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这是分式方程求解的关键,因此转化过程中主要是找方程两边的最简公分母。

难点分析:解分式方程学生容易出错,关键不能理解在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对于八年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可以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方程两边同乘的是整式,整式可能为零不能满足方程同解变换的原则,因此求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四、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从以前所学过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发,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特别注重“精讲多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上新课时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上黑板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继续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区别,为新授做铺垫,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下面环节的学习。

(二)新授:

(1)学生学习例题交流讨论,找两组同学到黑板上尝试解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例题的合作研究,使每个学生对分式方程的解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环节,鼓励同学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聆听。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问题要做出适当的评价,给同学以鼓励和引导。

(2)、讲解例题:

解:方程两边同乘x(x-2),约去分母,得

5(x-2)=7x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5.

检验:把x=-5代入最简公分母

x(x-2)=35≠0,

∴x=-5是原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鼓励同学们亲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巩固解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议一议

在解方程——=——-2时,小亮的解法如下:

方程两边都乘以X-2,得

1-X=-1-2(X-2)

解这个方程,得

X=2

你认为X=2是原方程的根吗?与同伴交流。

教师小结:

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验根的方法有:代入原方程检验法和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法.

(1)代入原方程检验,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如果值相等,则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2)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时,看最简公分母的值是否为零,若值为零,则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否则就是原方程的根。

前一种方法虽然计算量大,但能检查解方程的过程中有无计算错误,后一种方法,虽然计算简单,但不能检查解方程的过程中有无计算错误,所以在使用后一种检验方法时,应以解方程的过程没有错误为前提。

想一想: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由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5)轻松完成:课堂练习:82页1、2

(6)归纳总结、整理反思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不但总结知识上的收获,也要总结合作交流上,反思整堂课的学习体验。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本节课归纳总结,感悟知识上的点滴收获,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反思自己。

分式方程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我将从“学习内容定位、学习目标认定、重难点确立、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一、学习内容定位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的应用》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3分式方程中第三课时内容。它是分式方程解法的延展与最终归宿,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知识的掌握来看,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运用;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它将为研究数学问题提供研究思想与方法,利用分式方程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作用重要,意义重大。

二、学习目标认定: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学会从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数学方程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在互动合作学习中发展能力,强化方程思想应用意识。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审题、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学习难点: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审题设元、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一时,学生就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明白遇到实际问题可以列方程解决,但分析问题能力、审题能力、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依然影响学生学习。上一节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会解分式方程,理解了增根的含义,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为继续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策略

1、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展示找出的等量关系,在交流中质疑、在质疑中辨析、在辨析中统一认识,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一般方法。

2、学法分析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先进行自我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心得与疑难问题,在质疑辨析、互动交流中归纳总结,纠错矫枉,达成共识,实现学习目标。

3、教法分析

(1)情境互动法:整节课始终围绕“分式方程的应用”这条主线,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式方程,体验解题过程,学会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

(2)点拨指导法:在学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点、易混点、疑难点以及学习中应注意事项、方法规律、适时点拨,进而达到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将讨论交流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通过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门面房出租信息,引出要学习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学情调查、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组织大家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纠错矫枉,感悟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点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教师对如何寻找等量关系进行点评,强调易错易混之处,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5)达标检测、这既是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也是方程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达到检测学习效果的目的,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6)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吸收、内化整合,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查缺补漏,促进学生整体提高。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分式方程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进行学习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可看成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础,因此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学习了分式方程后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路子。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将本课主要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理解分式方程增根的含义和产生原因,会检验分式方程的增根;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掌握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数学创新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健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方法与基本步骤,以及对增根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增根产生的原因的理解以及验根的方法的掌握。

关键:“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分式的混合运算和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但对于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会出现增根,部分同学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三、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本节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引了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采用了设疑引导、协助总结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板演以外,要及时的发现并总结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全班讲评。

2、说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得参与到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为了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我国铁路部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在相距1600的两地之间运行一列车,速度提高25﹪后,运行时间缩短了4,你能列出列车提速前的速度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准备。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对所得方程观察其形式,不是整式方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提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归纳出:该方程的特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探究方程的解法,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求出,并检验解的正确性。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学生自然会想到“去分母”来实现这种转变,求出方程的解,并要求学生验根。

设计意图:怎样解分式方程,这是本节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次活动中用“转化”思想,把函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进一步探究:仿照上例方程的解法,解方程并检验。

学生发现不能作为原方程的解,时原方程中的分式无意义,从而引出增根的概念:是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是因为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变形造成的。

对增根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只有在第一步去分母时,可能出问题,两边同乘以的最简公分母的值不能为零。

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可能不是,这是为什么呢?如何进行检验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进行验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统一认识,用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释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并比较其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点。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分式方程的解法,并探查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化归思想的逐步形成,提高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新知应用、联系拓广:

投影展示例题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2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①例题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严格的解题规范格式,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评价时采用生生评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课堂练习、检查验收: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判断题点名由学生口答,解方程请4名学生板演,教师强调步骤,特别是检验。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课堂总结、落实新知:

师生活动:学生个体小结,小组归纳,集体补充。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以反思的形式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②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养成“爱提问、敢质疑、富联想、善应变”的好习惯。

6、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吃饱,基础好的学生吃好,使每位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

五、评价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将数学知识始终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课堂中也尽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发现中创造的认知过程。

分式方程说课稿7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比列一次方程(组)要稍微复杂一点,教学时候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选择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者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细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是在本章的教学中仍然要注意复习、总结,并且抓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第三个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

课本呈现了大量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过程,所以,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分式分式方程)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课本设置了丰富的实际例子,这些涉及工业、农业、环保、学生实际、教学本身等方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且用分式、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且检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难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分析、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语言表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缜密性。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部分进行: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应用、小结

(一)复习。首先,我让学生回顾了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解法的不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通过一个练习(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公式变形)加强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新知探究。例1、是一个工程问题,例2是一个行程问题。这一例题只给出了情境没有具体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分析题意及各个量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然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最后我在学生所提问题中选一问题进行解决。(规定工期是多少?)这样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采用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独立完成、互帮互助、上板展示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知识应用。同样是一个行程问题一个工程问题,例3、例4作为练习题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应用,而且进一步检测了学生的分析、表达、书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四)小结: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和在班内交流,畅所欲言,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回顾知识、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补充小结使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1、课本108页第1题、109页第5题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

六、板书

板书是基本基本量列表和关系式,让学生书写解题过程,这样有利于把握重点、掌握新知。

第三篇:15.3.1解分式方程练习

15.3.1解分式方程练习

(1)2x14x2237(3)1(2)2xx3

(4)32x

3x12x25

(7)x

2x55

52x1

(10)x1

x13x3

x12

x24xx25)123x13x19x213x13x18)2x11x32x3(11)41x241x2x322x6(6)xx2x22x(9)312x21x3 12)736x2xx2xx21((((13)71x31x12(14)220(15)2x22x

(16)2x15

x2x2x2

(19)51

x1x3

(22)7

x2x36

x2xx21

xxxx(17)x216x2x24120)10x46x(x21)x21(23)xx132(x1)2x3x318)5x42x512x43x6221)2xx3172x6(24)xx113x23x2(((

第四篇:认识分式方程说课稿

北师大版认识分式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从分数到分式”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是以分数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从对式的认识从整式扩展到有理式。学好本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我任教班级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不够高、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可能会用分数的定义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为了让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作了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技能目标: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如果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会推断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3)能力目标:学习观察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4)情感目标:通过类比学习分式的的意义,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分式无意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

本节课运用启发类比的教学方法,带着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类比归纳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使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下面这样几个环节

1、复习回顾,以旧探新,类比联想,形成概念

教师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整式,并从中找出不是整式的式子备用。

复习:下列式子那些是整式?那些不是整式?

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看以下两个问题。

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2,长为7 cm,宽应为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cm、

(2)把体积为200 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 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cm;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学生通过运算、比较,可以发现是一种新的代数式。教师介绍这种新的代数式,我们称它为“分式”,从而引出课题“从分数到分式”。

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即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或“”来表示,如果两个代数式A,B相除我们也可以用“A÷B”或“”来表示。

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A,B相除时,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么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刺激学生复习和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能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的旧知识,将新知识的各因素联系起来,并以组织好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的知识。通过比较概括,是新旧知识相联系,通过启发,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使他们对分式的概念先有一个粗略的总体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对反映新知识内容的文字、符号先有一个表层的认识。)

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得到分式的概念后,紧接着教师给出:

练习: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通过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指出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不是决定于这个式子里是否含分数线,关键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最后指出“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观察感知,启发引导,指导运用,巩固概念

在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以后,教师通过“要分数有意义,只要使分母不为零”让学生很自然得过渡到“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即可的思想。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给出:

例1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再给学生机会练习

练习: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讲到这里,教师又乘胜追击,问学生:

那么以上各分式,当取什么值时,分式无意义?

3、变式训练,讨论辨析,揭示内涵,深化概念

在掌握了如何求当未知数取什么值时,分式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以后,教师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对学生来讲思维又将象每个跳动的音符一样活跃起来了。

教师问学生:

若使分式的值为0,则对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要求?

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在本质方面还是肤浅的,很多学生只会考虑满足分子为零即可,教师对此先不做评价,出示例题:

例2下列分式中,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这时就有考虑问题较周到的学生通过(2)(3)两个题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找出了症结。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得对症下药,指出“分式的值为零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第五篇:分式方程的说课稿

《16.3分式方程的解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第三大节的第一课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及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加以指正批评。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的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的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可看成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础,因此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对分式方程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本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的原则,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分式方程定义,掌握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及验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与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式方程的解法。难点为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三、教法及学法分析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本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学习模式,用问题做载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辨析、评价、质疑等活动实现互动,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的三大教学环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自主探究:解方程:

x22x11 26

出示这个整式方程,让学生板演,并且多样展示,集体订正,规范过程。

主要设计意图是借助此题与后面列出的分式方程作对比,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因为分式方程的解法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在八年级阶段,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所以借助此题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问题1: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求江水的流速是多少?(引言中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让出现不同列法的同学板演并要求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选择最优的列法。

在这一环节,一定要注意细节教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比如设中的单位问题,是用÷号还是分数线的写法问题等等。学生讲完思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强调找等量关系是关键。

问题2:对比前面的方程与列出的方程,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找出两个方程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利用不同引出分式方程的定义,而相同点可以为后面的解法做铺垫。

这样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问题3:分式的运算可类比分数的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能否类比这种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呢?

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是让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师生订正。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过程,总结步骤。

类比法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类比刚才的解法,观察,猜测,解答、交流,从而形成自己对分式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有效地学习策略。通过订正讲解,老师渗透转化思想。

问题4:解方程:检验。

学生通过解方程、代入、检验,发现问题,x=5代入方程时,分母为0,无意义。产生质疑。从而引出增根的定义与验根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是数学教学,激起学生的“质疑”,可以说就交给了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学生在有疑问后,回顾解题过程,很自然的想到是在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出现了问题,从而也就理解了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找到验根的有效方法。这样就突破了难点。教师最后规范过程与步骤,解决了本节的重点。

(三)达标检测

根据课标要求,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实施了如下分层达标内容。

A、课本29页1-4

B、配套练习31页12、33页2、3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不但总结知识上的收获,也要总结合作交流上的收获,反思整节课的学习体验。

1102,并将你求得的x的值带入方程x5x25

下载解分式方程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分式方程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式方程解法说课稿

    16.3《分式方程解法》说课稿 郭晓勇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

    解分式方程教学反思2

    《解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建立在我校目标教学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导学,然后再由教师考查和点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最终决定给学生一个半开半闭的区间。这......

    解分式方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最终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解分式方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士贵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3年第11期 解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解分......

    《解比例》说课稿

    《解比例》说课稿 教学内容:“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

    《解比例》说课稿

    《解比例》说课稿 《解比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

    《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

    《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解直角三角形》是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内容。教学内容是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

    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

    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中《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一节课。下面分四个部分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1、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