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_毕业论文
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 文化 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 共趣 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 相互让菜 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 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综上,中西礼仪千万种,以下是我对餐桌礼仪的一些浅析方法。
一、出席时间的差异
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因此,在参加宴请时,这一差异显得较为突出,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
二、座次安排的差异
中国的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尚德象征,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身份。而西方在安排座位时,先把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据此安排座位的形式和详细座位,如果是有男女共同参加宴会,则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须将男女宾客分列成两个名单,通常的座次安排形式: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朝外排列一位。
三、餐具的差异
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在餐具上的选择也不同,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中国人在用餐时喜欢用圆桌,用筷子吃饭体现了-----团结与和气;而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受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不过,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发展,餐具的使用已没有明显的分别,很多西方人学着使用筷子喜欢吃中餐,而中国人也常入西餐厅和使用刀叉了。
四、进餐礼仪的差异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首先,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正,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相互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能高声喧哗。在西方的餐桌上,还有那么一些细节是中餐桌上无法得到体会的。如:
1.使用刀叉进餐时,应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握住食物,右手用刀将食物切成小片,再用叉送入口中。用刀时,刀叉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形,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叉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拿在手里而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手势时应该把刀叉都放下,千万不可手持刀叉在空中挥舞。也不可一手拿刀叉一手拿餐巾纸,也不可一手拿纸巾一手取菜,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 端放在盘内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2.西餐桌上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若汤过热,可先等稍凉再喝,千万别吹汤。喝汤时,用汤勺将汤从外向内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中,匙把指向自己。
3.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势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睦和,国人团结。而西方人一坐到桌上便是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时不可搭嘴插话。音量 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又离不开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中国人的食物以植物为主菜,这就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而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是:节省时间,且营养好。所以他们吃饭讲究低声细语,用餐时也很讲究营养的平衡。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注重菜的种类和数量,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饮食的美性追求虽然压倒了理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所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餐桌礼仪也趋向文明性,科学性。两种文化间也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未来的世界里,两种文化也将不断融合,贯通。
第二篇: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外贸函电文体及语言特点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3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 4 目的论关照下的归化与异化 浅谈《阿拉比》的写作手法及其瘫痪主题 6 《撞车》中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分析 7 分析数字“九”极其倍数的英译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 9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旅游英语翻译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13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幽默 14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15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 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7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18 五官习语的翻译 《简爱》中女性主义之探究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旅游广告的翻译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22 从《金银岛》看英国人的冒险精神 23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 25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26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29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JEFC Teaching under Multi-level Modes 31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及翻译 32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
The Influences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34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36 “eye”的认知分析
英国足球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38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 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1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 42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43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45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46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诗词翻译对比赏析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 49 谈新闻发布会口译中的礼貌原则
从个人英雄主义角度解读《肖申克的救赎》 51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 52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55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56 Study of English Borrowing from Chinese 57 中国菜名翻译方法的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 60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62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
Confucianism’s Influence on Transcendentalism:Reflection on Emerson’s and Thoreau’s Philosophy 64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 65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冲突的存在与消融 66 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67 中国与美国家庭教育的差别 68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 69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ilm The Treatment(Gua Sha)72 《雾都孤儿》中的女人们——试析狄更斯的女性观 73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74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从模因论角度下谈广告语的仿译 76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78 从春节与圣诞节习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79 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
至美的追求—美学视角下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81 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82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84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 85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 86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87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89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 9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3 析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中的语言特色 94 《宠儿》的非线性叙事模式 95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 96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
一首平凡女性成长的赞歌—用“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简爱》 98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99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101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102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 103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从华裔女性文学看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与融合—— 以华裔女作家林湄及其作品《天望》为例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 10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107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成因 10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10 中西方文化面子观差异分析 111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112 从交际方式的角度比较中美课堂差异 113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114 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116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 117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
极致现实主义与现代自然主义──分析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 119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 122 从精神分析法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 123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124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 125 英语动词时态的认知及隐喻概念研究 126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 128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 129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浅析《恋爱中的女人》的圣经意象原型——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 131 美国影视剧中的俚语翻译 132 萨拉的性格魅力
论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 134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 136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137 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139 Consumerism in The Great Gatsby 140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or 142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 144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O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 146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148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 150 儿童本位主义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种译本的对比分析 151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52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
153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 154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155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156 从文化角度论动物词汇的比喻与翻译 157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 158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159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160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61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及其在广告中的体现 162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
163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 164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165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心理准备分析 166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167 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的应用 168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169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主题的研究
170 从《瓦尔登湖》看“天人合一”与梭罗超验思想 171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from Harry Potter 172 关于数字在英语商务合同中的应用的讨论 173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174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 175 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应用的语用分析 176 浅谈高中英语练习课教学
177 中外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征浅析 178 无尽的欲望致使毁灭
179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180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
181 庄子和梭罗自然观比较——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例 18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183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184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
185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186 浅析当今网络英语交流中的缩略语
187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188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18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0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191 硬汉形象-浅析厄内斯特海明威《杀人者》
192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193 The Socio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Euphemism 194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195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96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197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198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99 论《外婆的家什》中的象征意义 200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第三篇:从餐桌礼仪看的中西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 要
餐桌礼仪是中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中西方都积淀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餐桌礼仪。无论是日常的民间交往还是较为正式的官方外交,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冲撞成为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公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此,通过梳理餐桌礼仪的差异,透视其背后隐含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价值、思路与方法,并对已有文献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从多个角度具体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并透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第三部分则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一些启示。
关键字:餐桌礼仪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
Abstract Table mann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In the long history,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respective table manners.A large number of business people and civil servants must confron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in both daily non-governmental exchanges and formal official diplomacy.Based on thi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this paper analyses its hidden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ing this study’s background, value, idea and method, and revie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In the second part, I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 and find its hidden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The third part provides some revelations of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 table manners;cultural difference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与价值..............................................1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2 1.3 文献述评....................................................2 第二章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及文化差异分析.............................4 2.1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就餐过程的差异.......................4 2.1.1就餐前的餐桌礼仪.......................................4 2.1.2就餐中的餐桌礼仪.......................................4 2.1.3就餐后的餐桌礼仪.......................................5 2.2 餐桌礼仪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5 2.2.1中国人追求尊卑次序与整体和谐...........................5 2.2.2西方人崇尚以人为本与个体自由...........................6 第三章 餐桌礼仪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7 3.1借鉴西方餐桌礼仪的先进之处...................................7 3.2传承我国餐桌礼仪的优良传统...................................7 参考文献............................................................8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价值
礼仪是特定情形中约定俗成的规则,包括对大众一言一行的规范,其约束力不及法律,但是却能为大众的交往提供重要的指导,遵守礼仪的人能够为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获得尊重和认可,违背礼仪的人则会引发对方的反感,甚至带来不必要的冲突。礼仪的内容包罗万象,而餐桌礼仪是最为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礼仪。简单地说,餐桌礼仪就是人们在就餐时需要遵守的规范,实际上,这一规范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形成了不同的餐桌礼仪。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然也形成了丰富的餐桌礼仪,这些礼仪既约束着国民的餐桌行为,也塑造着国民的良好形象,其背后折射的是雄厚的大国文化积淀。西方国家也十分注重餐桌礼仪,形成了一系列的就餐规则,这些规则与我国的不尽相同,这就为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不便,了解这些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交流中保持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推动中西方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成为睦邻友好的关键途径。
立足于餐桌文化这个小的视角,本文着重比较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目的在于系统地挖掘餐桌礼仪的差异,并进行归类,同时,深入剖析背后的文化差异因素,这对于增强人民对餐桌礼仪的重视,提高人们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认知,增强人们的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理论层面上,通过本文的研究弥补现有餐桌礼仪分析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更加系统性,同时能够进一步剖析文化差异,为更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具体研究遵循的逻辑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现象是指餐桌礼仪的具体内容,而本质便是餐桌礼仪中隐含的文化差异。按照这一逻辑,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即首先梳理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发掘其分析的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归类的方法展示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挖掘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阐述这些差异带来的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本文的文献述评和文化差异分析的部分,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着重从理论层面加以探讨,在主体的餐桌礼仪差别分析中,主要采用归类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而清晰明了地展示餐桌礼仪的具体区别。定性分析的方法能够确保本文的研究合乎理论规范,保证本文分析的科学性,提高理论水平。归类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是研究餐桌礼仪差异非常便利的方法,既能保证具体形象,也能够实现与理论的良性结合,从而进一步保证本文结论的说服力。
1.3 文献述评
餐桌礼仪很早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王娟[2011]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变迁,理应不断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从而达
到增进中西方友谊的目的,她在文章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西方的餐桌礼仪,并将其与我国的餐桌礼仪进行了简单的比较[1]。但是将餐桌礼仪的差异直接等同于文化差异,并没有揭示出导致餐桌礼仪差异的原因。鄢赫,李晓云[2013]选取了法国的餐桌礼仪与我国进行对比,其对比围绕着进餐方式和气氛两个方面展开,着重介绍了中餐共食制与法国分餐制的区别,进而揭示了文化意义,整体体现出文化生态学的逻辑[2]。可以说这样的研究方法针对性很强,而且能够进行比较详细的对比,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也有学者借鉴该方法对比中美之间的餐桌礼仪差异,如王靖雯[2013],她从饮食的观点与态度差异出发,对比中美餐桌礼仪,可以说首先对差异的原因作出了诠释,然后再进行现象的对比[3]。这些研究纷纷将重心设为餐桌文化的比较,实质上对背后的文化差异,特别是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没有作出详细的阐释。
也有学者对餐桌礼仪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探究了餐桌礼仪对比的意义。赵彦[2013]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论述了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详细的对比,探究了背后的隐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认为了解差异的意义在于改善各类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效果[4]。与餐桌礼仪最直接相关的文化是饮食文化,张亚红[2009]立足于文化内涵考察,提出西方人对营养的关注,对规范的注重,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导致其餐桌礼仪与我国存在诸多不同,这些餐桌礼仪既是其文化观念的体现,也是传承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对于存在的差别,她因为应该辩证地借鉴和学习[5]。邓晓娟[2012]同样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关注了文化差异的问题,她将餐桌礼仪与社交礼仪、婚俗礼仪结合起来进行对比,除了提取其中的不同点外,还探究了双方的契合点,她认为既要避免盲目西化,也要防止固步自封,应该按照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融合中西方的礼仪文化[6]。
从现有文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界对餐桌礼仪的对比尚不够系统,对文化差异的揭示也不够统一,有必要对餐桌礼仪的差别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同时深入 [1][2] 王娟.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173-174.鄢赫,李晓云.浅谈中法餐桌礼仪显性差异及其文化意义——以进餐方式和餐桌气氛两个方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5:141-142.[3] 王靖雯.浅谈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5-6.[4] 赵彦.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13.[5] 张亚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4:74-75.[6] 邓晓娟.中西礼仪文化之比较[D].兰州大学,2012.挖掘背后的文化差异。
第二章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及文化差异分析
2.1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就餐过程的差异
2.1.1就餐前的餐桌礼仪
就餐前的餐桌礼仪主要是入座、餐具及菜品摆放等方面。在这个方面,中国的习惯是入座必须讲究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客人的尊敬,优先请客人入座,而且是上座,这一点在中国最为传统的八仙桌上体现最为明显,现在即使是圆桌,也会划分出主宾、主陪等座次,以示尊卑秩序,一般情况下,女士不会得到特别的关照。餐桌也会按照距离主席台(婚礼中)或是门口的远近进行等级划分。在我国较为正规的上菜次序为先上凉菜,再上热菜,最后上主食和餐后甜点,热菜之中,首先上炒菜,再上烧制的菜品,一些主要的菜品如整鸡、整鱼,不能让它们的头尾对准客人和长辈,以示尊重。中餐餐具的摆放礼仪较少,如筷子要摆在碗碟的右侧,不能竖插在碗中等。
西方国家在就餐前要对女士表示尊重,如邀请女主人坐到主位上,对就餐人员的年龄和身份并没有过多的重视,但同样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并在安排座位时特意调配男女的位置,保证交叉。西方国家上菜时,先上开胃菜,再上汤品,然后是副菜,主要是鱼类,再上主菜,一般是肉类和禽类食品,再上蔬菜食品,最后以甜品、饮品结束。西方国家对餐具的摆放要求较多,特别是刀与叉的摆放,一般叉放在左边,刀放在右边,并保持刀口向内,其他餐具以此摆放,从外到内依次使用。此外,西方国家还特别注重餐巾的使用,将餐巾放在腿上表示开始用餐,放在桌面上,表示结束用餐。2.1.2就餐中的餐桌礼仪
我国的餐桌礼仪在就餐过程中讲究热闹。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诸如行酒令之类的餐桌文化,以活跃餐桌的气氛,同时,人们也认为餐桌也是拉近彼此关系,进行事务洽谈的重要场合,因而会在就餐过程中频繁敬酒,并讲究一定的尊 4
卑次序。主人也会承担起调解餐桌氛围的职责,并会主动劝客人品尝菜肴或是劝酒,让客人酒饱饭足以示尊重。
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讲究安静的氛围,并通过进餐时是否安静来判断一个人的气质与风度,因而他们不会在进餐时高谈阔论,不会频繁地劝客人吃菜、喝酒,即使要敬酒,也是点到为止,并不会强求,敬酒多为互相祝福。客人自主进餐,也会毫不客气地选取自己喜欢的菜品和酒类。进餐时,西方国家讲究把菜品吃完以示对主人的尊敬。2.1.3就餐后的餐桌礼仪
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中,如果将筷子横放在饭碟上,表示已经进餐完毕,之后,主人一般会继续陪客人喝茶闲聊。如果是在餐馆里,一般都是一个人买单,在有人请客的请客下,请客的人要主动买单,如果没有特定的请客人,而是多人聚餐,则经常出现就餐后纷纷抢着付款的情形。如果有剩菜剩饭,人们多会碍于情面,不会主动选择打包带走。
在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中,如果把刀叉摆做刀口向外,叉尖朝上的样子,或是将餐巾摆放到桌面上表示用餐完毕,主人看到客人示意用餐完毕,不会再劝客人继续进餐。如果是多人聚餐,西方国家讲究AA制,并且会在餐后支付给服务人员一些小费,对于剩菜剩饭也乐意打包带走。
2.2 餐桌礼仪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
2.2.1中国人追求尊卑次序与整体和谐
我国的餐桌礼仪体现出追求尊卑次序与整体和谐的文化。作为礼仪之邦,我国的很多餐桌礼仪都可以追溯到注重等级次序的古代时期,比如周朝的礼制中便有大量的餐桌礼制,约束臣民,保持对国君的尊重与忠诚,一旦做出不合礼制的行为,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而这些礼制也往往成为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到今天,虽然餐桌礼仪不同于早期的等级次序,但是其暗含的尊卑文化依然传承下来。在餐桌上的座次,菜品摆放的规矩,敬酒的复杂规矩都体现出这种尊卑文化。同时,谦让也是我国餐桌礼仪中隐含的重要文化,对长辈表示谦让,对客人 5
表示谦让,都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人追求整体和谐的文化。通过餐桌来加深感情是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要理解,因而在餐桌上,中国人更喜欢通过热热闹闹的形式来塑造饮食气氛,特别是像年夜饭,则直接代表着团聚与家的文化,一个家族的餐桌则是一种族群与集体文化的维护与追求。因而,不难发现,中国人餐桌上的菜品都有着关于整体和谐文化的寓意,比如元宵、月饼象征着团圆。在这样注重尊卑与集体的文化中,能够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提升集体凝聚力,加深集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但是却往往容易忽视个人的诉求。2.2.2西方人崇尚以人为本与个体自由
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体现出西方人崇尚以人为本与个体自由的文化。可以看出,西方国家餐桌礼仪中的谦让文化与我国大有不同,不仅仅是对客人的客气,而是尊重客人的选择,对女性的谦让与我国的尊卑文化也大有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追求平等的价值观念。总体来说,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将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餐桌上,将客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一点也体现在西方人对菜品的设计上,他们更加注重菜品营养的均衡,把饮食作为一种补充营养的方式,因而很难接受中国人享受式的饮食文化,也难以理解中餐的一些菜品如“臭豆腐”。
与中国人注重集体的餐桌文化不同,西方人崇尚个体自由。他们实行分餐制,自己取用喜欢吃的食物,不会为他人挑选食物,主人也不会勉强劝酒,这是一种对个性的尊重,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因而西方人率先推出了自助餐的形式。付款AA制则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文化理念,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相比于我国的餐桌礼仪,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体独立性,这种价值观有利于独立精神与品质的培养,特别是餐桌礼仪能够促成个体的风度,但是也存在忽略集体文化的弊端。因此,对待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必须保持理性的态度。
第三章 餐桌礼仪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3.1借鉴西方餐桌礼仪的先进之处
对于西方国家的礼仪文化要辩证地对待,采取科学的态度,既不能盲目地学习,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选择其中更加合乎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成分加以吸收,对存在的糟粕之处进行摒弃。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越来越成为主流,首先必须尊重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及其代表的文化,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或是国内西式餐厅就餐时要主动学习其约定俗成的餐桌礼仪,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交流场合,更应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既能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够推动双方的友好合作,避免误会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对于西方国家餐桌礼仪中较为先进的理念和规范,可以借鉴到我国的餐桌礼仪中,比如对女性的尊重,对菜品营养的追求,以客人为本的理念,平等意识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可以大胆地引入这些餐桌礼仪,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餐桌礼仪;最后,防止全盘西化的不良倾向,不得不承认,现在国际通行的餐桌礼仪由西方国家主导,在跨文化交流中,理应主动学习,但是对于其餐桌礼仪的糟粕之处,应坚决摒弃,保持对本国餐桌礼仪应有的自尊。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3.2传承我国餐桌礼仪的优良传统
我国餐桌文化中的尊老爱幼、重视集体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如勉强劝酒、暴饮暴食、过度虚礼等现象是其中的糟粕,既要继承餐桌礼仪的优良传统,也要积极摒弃其糟粕之处,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餐桌礼仪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体来说,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方面通过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的餐桌礼仪改进我国餐桌礼仪的糟粕之处,比如增强对女性的尊重,注重饮食结构,尊重客人的实际需要,避免不太健康的饮食和过度享受式的饮食,在公共场所用餐时要尽量保持安静,推行光盘行动,反对铺张浪费,杜绝不良的饮酒文化,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着想,实际上从我国现在的文化宣传中可以发现,我国的餐桌文化正在发生着变化,一些不良的现象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我国餐桌礼仪中的
优良文化传统,比如像尊重年龄较大的国际友人,主动向他们阐释我国菜品的丰富寓意,注重通过餐桌增强友谊,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实现共赢。
总之,每个人每天都会体验餐桌礼仪,小到家庭的一餐饭,大到国家元首的宴席,无处不彰显着餐桌礼仪的魅力,只有在综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基础上,以人类文明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餐桌礼仪,并加深对餐桌礼仪背后隐含文化的理解,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成功,推动中西方的合作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3.[2]赵彦.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13.[3]王娟.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173-174.[4]杨珊珊.探究中西方女性餐桌礼仪差异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3,02:203-204.[5]鄢赫,李晓云.浅谈中法餐桌礼仪显性差异及其文化意义——以进餐方式和餐桌气氛两个方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5:141-142.[6]冯心如,徐艳萍.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比中西方餐桌礼仪的不同(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04:92-94.[7]王靖雯.浅谈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5-6.[8]杨洁.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差异[J].文教资料,2011,04:74-75.[9]王雅萱.浅谈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差异[J].文史月刊,2012,S3:34-35.[10]张亚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4:74-75.[11]徐顺英.浅谈日本的餐桌礼仪[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191+216.[12]邓晓娟.中西礼仪文化之比较[D].兰州大学,2012.
第四篇: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文化差异(最终版)
中西餐桌礼仪之左右文化差异
XXX 摘要:本论文首先以中西方文化为背景,从中西左尊右卑和左卑右尊不同座次安排着手,重点分析导致中西左右文化差异的原因,其次从宗教文化的影响、历史因素和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中西座次安排差异的原因,佐证中西餐桌礼仪之左右文化。本论文的目的旨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使我们能更好地进行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西餐桌礼仪、中西座次安排、中西座次安排差异、左右文化差异
Abstract: This paper choose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s the background to focus on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reflecting in left and right seating arrangements,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seating arrangements.Besides, a further analysis about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religion aspects historical factors and impacts in real life to prov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Chinese and Western seating arrangeme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eating arrangement Culture difference reflecting in left and right seating arrangement 1 中西方餐桌礼仪概述
所谓餐桌礼仪就是为了让就餐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中西餐桌礼仪基本都分为三个层次:入座礼仪、进餐礼仪、离席礼仪,虽然流程大致相同,但在礼仪具体细节上中西方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入座方面的规则正好相反,入座是一场成功宴会的开端,因此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尤其是座次安排差异以及差异的文化原因更为重要。
1.1中国餐桌礼仪 1.1.1古代餐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古代餐桌礼仪历经历史波折,多数传统礼仪未曾改变,突出变化的则是座次左右孰尊,曾在秦汉以前,以右为尊,但这种尚右之礼随国家的变化和时代变迁也有一些变化,秦汉以后多数以左为尊,一直延续至今。另外就是古代女士都是没有一席之地的,宴会上往往看不到女士的身影。
1.1.2 现代餐桌礼仪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现代餐桌礼仪中女士虽然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在面临“尊老”和“女士优先”时,中方一般选择的都是“尊老”,此外虽然现时流行是以右为尊,但部分宴会依然是依照传统形式以左为尊。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所以餐桌礼仪相互之间的沟通及异同显得更加重要。
1.2西方餐桌礼仪 1.2.1 古代餐桌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西方都是以右边为尊,左为次;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
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1.2.2现代餐桌礼仪
西方现代餐桌礼仪已经演化为国际餐桌礼仪。西餐中,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在正式宴会上,英国式的座位顺序是: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两头,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边。如果客人中没有主宾,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边。在非正式宴会上,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如果是男女二人进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要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应请女士就坐,男士坐在她的对面;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夫人们应该坐在靠墙的位置上,先生们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如果两位同性进餐,靠墙的位置应该让给其中的年长者。此外,男士应当主动为女士移动椅子让女士先坐。中西方餐桌礼仪中两种主要座次安排之差异 2.1中餐座次两种主要安排 2.1.1以左为尊
在中餐宴请活动中, 往往采用圆桌以求团圆。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以左为尊作为排座的标准,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一般情况下,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又称上席。主人与首席相对而
坐。其余宾客按其长幼、权位依“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依此递推”入座。在中国餐桌座位排列标准中,除了以左为尊,相应还有门面定位,远近定位,但以左为尊则是最重要的标准。
2.1.2以右为卑
中餐座次的安排,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右边为偏座,男左女右,恰恰映射出女士座位之偏,从古代女子无位,在宴席上基本看不到女子的身影,就算时至今日,女士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中国涉外餐桌礼仪也依照国际礼仪的标准进行,但是在面临女士优先和尊老时,往往是优先尊老;非涉外尤其是城乡聚会,依然采取传统餐桌礼仪,以左为尊,女士座位依然较偏,有时则是多数女士单独坐,不与男士同桌。
2.2、西餐座次两种主要安排 2.2.1以右为尊
与中国不同,西方餐桌常用的餐桌有长桌、方桌和圆桌。有时,还会以之拼成其他各种图案。人们所用不过,最常见、最正规的西餐桌当属长桌。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西餐座位的种种具体状况。
1).长桌。以长桌排位,一般有两种主要办法一是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客人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同样以男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二是男女主人在长桌中央对面而坐,同样道理也是以右为上,按照男女主人右侧依次排列,餐桌两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
2).方桌。以方桌排列位次时,就坐于餐桌四面的人数应相等。在一般状况下,一桌共坐8人,每侧各坐两人的状况比较多见。在进行排列时,应使男、女主人与男、女主宾对面而坐,所有人均各自与自己的恋人或配偶坐成斜对角。
3).圆桌。在西餐里,使用圆桌排位的状况并不多见。在隆重而正式的宴会里,则尤为罕见。其具体排列,基本上是各项规则的综合运用。
4).桌子是T型或门字型排列时,横排中央位置是男女主人位,身旁两边分别位 男女主宾座位,其余依序排列。
由此见,西方安排座位,不管桌形如何,均是按照女士优先和以右为尊为原则进行安排。
2.2.2以左为卑
在西方,左边为偏座,按照男左女右之说,男士为体现其绅士风度,一般坐在女士左边,由此判定西方在宴会座位安排上则以右尊左低、女士优先作为座次安排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其他行为上的标准。法国人塞尔《西方礼节与习俗》的宴请言:先以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据此安排座位形式与具体座位。若是男女共同参加宴会,则由男女主人共同主持,须将宾客分成两列名单。通常座位安排形式是:男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女主人的左右两侧为男主宾,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朝外侧排列。应该注意的是夫妇座位应在同一侧但不相连,男宾常依地位和年龄安排,女宾则只根据地位安排,要知道西方人特别是女性是不愿让人知道其年龄的,一位英法学家也曾说:“除了特殊例外,所有女性都是年轻的。”。依照这一原则,男女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也应当交叉排列,这样做,可以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广交朋友,另外也体现男士为女士服务的绅士风度。中西餐桌两种主要座次安排差异之原因 3.1 中国文化左尊右卑的原因 3.1.1宗教文化的影响
我国自古流行以左为尊,古籍《易经》中就有“男为阳,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先民的尊左观念是阴阳五行思想的产物。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我国的建筑形态基本是坐北朝南,在这种居住观念之下,南方为正前方,左为东,右为西,在阴阳五行中,东为春,主生,西为秋,主杀,这种关系可表示为:左-东-春-生,右-西-秋-死。由于人民好生恶死的心理,于是尊左的传统形成。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两大对立面。左右方位自然也分阴阳。我国建房般按坐北朝南的格局,南为正前方,左为东,右为酉。东方是日出的方向,光明出现的一方,卞生,为阳;西方是日落的方向,黑暗降临的一方,主死,为阴。于是左为阳,右为阴。因此,从方位体系而论,左手一边为东,亦为上,是较尊重的一侧。比如,就皇宫而言,东宫尊于西宫,所以古时太子居东宫,汉代太后也居东宫,清朝东宫娘娘在西宫娘娘之上。在礼仪上皆以左为尊一般尊者长者居左。《仪礼》上说“长在左”,“宾入门左”。此外,老子关于“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说法亦受阴阳之说的制约。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与此有关。
阳者刚强,阴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温柔和属于阴于右。就男女而言,男尚左,女尚右,男女分属阳阴,通常称男左女右。它的源来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娲,均是传说中的上古之神,故民间
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左贵于右,故在中国女子地位包括餐桌座位不及男士。
3.1.2历史因素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就连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也不例外,以东、南、左为上。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
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
除了东西南北之外,表示方向的前后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因此就在崇尚东方的同时,“左”也随着高贵起来。三国时期的东吴占据江东,也称江左。文左武右的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等,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习俗甚至延续至今。
在这其中尤其是男女地位的差异更反衬出,左之贵,右之卑。诸多历史因素都决定了女性的卑微地位。地位官职、男左女右,女性地位卑微就契约所反映的债权与债务关系而言,如西周的买卖契约质剂,借贷契约傅别,孟尝君借债予薛民的券书,都是分为左右两半,债权人执左联,称左契或左券,作为索债的凭证,而债务人则持右联,称右契或右券,作为还债的凭证。故《道德经》有所谓“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说法。由于契约是民事诉讼的重要证据,8
战国秦的制度仍然是“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谨藏其右券,即保管法律文书的官吏收藏右券,执行法律的官吏掌握左券。执左券以索债的观念又引申为对事物握有主动权、控制权之意,如苏代对田轸说:“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这些都体现了左的尊贵及主动权。
男为阳,女为阴,男为左,女为右。此处男女分别是左右文化的代表,男士地位一直的尊贵,以及女士地位的卑贱,尤其是古代,无论是学说还是法治都对女性地位进行一再降低,女士地位卑微主要原因有三:1)中国古代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是决定妇女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在原始社会后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居主导地位, 妇女则以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随着母权制“十分自然地过渡” 为父权制,“尤其是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家务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它不再涉及社会了, 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 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正是由于男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的差异, 男子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妇女则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2)古代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剥夺了女子的政治权和独立的经济地位, 是造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由它构成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层中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阶梯, 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它形成于商代, 至西周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达到完备的程度。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 规定由嫡长子继承父位, 亦承继父亲在政治、家族、财产方面的一切特权, 次子及诸庶兄弟则受分封。土地分封制是按宗法上的嫡长子系统来进行的。这样, 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地结合起来, 9
使得国家各级政权机构, 在一定意义上讲扩大了的宗族组织。这种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 使族权与政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从上到下组成了一张严密的统治网。在这个统治网中, 同样有血亲关系的女子被排斥在政权之外, 完全被剥夺了受封和爵位的继承权, 因而也就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和在社会中的地位。3)封建礼教是由宗法制延伸而来的, 它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它大肆宣扬“男尊女卑”, 如在《周易系辞》中就对男女的社会地位作了明确的规定: 乾为天, 是阳物, 乾道成男;坤为地, 是阴物, 坤道成女, 天尊地卑。所以男性的地位高贵, 女性的地位卑贱。自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后, 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阳尊阴卑》中指出:“卑阴高阳, 贵阳而贱阴。恶之属尽为阴, 善之属尽为阳。”从而把男女之别提到了绝对的高度。由于封建礼教对“男尊女卑”地位的界定, 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而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心, 禁锢了妇女的思想, 约束着妇女的行为。以上三个方面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卑右,从实际生活当中劳动力、独立人权及精神对右的代表女性的排斥,皆认为右阴为不详之物。
3.1.3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生活中影响人们尚左主要有这四个原因:1).车之左右:左右贵贱之分,原因之一是古代乘车(战车除外)则有尚左的规则,左边的位置是尊位,是贵宾席或尊者之位,御者居中,另一位在车右陪乘的叫骖乘,起保卫作用。因为以左为尊位,主要安全方面的原因:御者一般用右手握鞭策马,挥鞭驾车时难免伤及右边的乘者,左边则相对安全。
2).住房之左右:以住房朝向来看,建筑一般为采光等原因皆是朝南,房
屋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崇拜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神话记载的民族必然都是太阳崇拜的民族,有许多迹象表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着明显的太阳崇拜。古人每天清晨都要举行迎接日出的祭礼,殷墟卜辞中已经有对祭日的记录,如“出日”、“入日”、“宾日”等,都是这类祭礼的记录,从供奉的牲畜来看,祭日仪式相当隆重。因而,以东为左是符合古人思想观念意识的。清代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这从现实生活现象来看,左为上。
3).物品放置之左右:在我国古代存在着这样一种风俗,古人在进献禽、鱼之类的物品时,一般将其头放在左边,以示尊敬。《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鱼,左头奉之。”“左头”是头在左,又称“左首”。《礼记曲礼上》:“执禽者左首。”郑玄注云:“左首,尊。”孔颖达疏:“禽,鸟也。左,阳也。首,亦阳也。左首,谓横捧之也。”
4).农时的左右:以农业丰歉之事而言,有所谓“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的说法。岁星即木星。古人以为岁星出于左方,预兆丰年,出于右方,则预兆灾年,体现的也是“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民间活动中:一般说来,喜庆活动中左为贵,凶伤吊唁中右为尊。如贴门联,从门内向外上联在左侧,下联在右侧,而从贴对联者来说,上联应贴在右方,下联在左方才是对的。
3.2 西方文化右尊左卑的原因 3.2.1宗教文化的影响
由于东西文化却存在差异,汉文化一般认为左阳右阴即男左女右,而基督教却认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男女同体人亚当,其右边为男,左边为女。由此右边
属白昼和神,左边属黑夜和撒旦。总之,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里,右具有积极主动的含义,左则是被动消极的:右意味着未来、善,左意味着过去、恶。
基督教教义里面有一句专有名词:耶稣坐在上帝的右边,这句话有三重的意思。而这三重意思总归纳起来,耶稣基督在神的右边是很重要,突出了右边的神圣及重要,同时右边的尊贵及神圣也深入人心。许多的教会每一个礼拜都会念一次使徒信经,注重使徒信经的,他就要使人继续提醒,继续记得我们信仰的中心就是从圣父、圣子,他的受苦,他的复活,他的升天,坐在神的右边,再来,圣灵、教会以及永远的生命,从而形成众教会一同共有、共承认的信仰。
耶稣基督坐在父上帝的右边,这三重意思分别是:1).全本圣经给突出「坐在父上帝的右边」,表示这是一个蒙悦纳的一个位分The position of being delighted.耶稣基督神悦纳他,就把右边的位分交给他。这是耶稣基督被神喜悦的意思,特别是在献祭的事情上,蒙上帝悦纳。耶稣基督把自己如同无瑕无疵上帝的羔羊,无罪圣洁的祭品献给上帝。耶稣基督,希伯来书九章十四节说,「以永远的灵将自己献上。」这样,这个祭是上帝所悦纳的。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在各个塔山上所流出的宝血,舍弃的生命,所献上的祭,也就是神在永恒中间为成全救赎所定下的那个赎罪祭。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赎罪祭。对神的愤怒来说,这个挽回祭,他是被悦纳的血祭,也就是摩西五经里面所预表的神救赎的方式是借着祭牲的代死把赦罪的恩典赐给我们,所以神悦纳他,叫他坐在右边。「右边」是蒙悦纳的位子。
2).右边的神学意义是一个得胜者的地方。所以当一个将军在战场厮杀,争战,抵抗强敌得胜归家的时候,他们就用很大的盛会,叫王亲自坐在宝座上,然后叫那号角吹响,许多的军队夹道在那里欢迎,百姓都出到大街的中间,欢
迎他得胜的将军回家。当这个将军带着战俘回家的时候,他在前面走,气昂昂的,走到宝座的面前。那么宝座的旁边就有一个椅子,这个是右边的椅子,当走到皇帝面前,把得胜的成为禀告出来的时候,就请他坐在右边。这就表示他是得胜者。所以耶稣基督坐在父上帝右边,表示在献祭方面他已经代你、代我死了,蒙上帝悦纳,他的祭物已经成全神的心意。故耶稣基督死,为你,为我被定罪之后,他就在十字架中间战胜了掌死权的魔鬼。把一切仇敌掳来,归于上帝。这样,耶稣基督就以得胜者的身份,就坐在上帝的右边。这是第二方面。所以这是古代在战场上得胜的人可该得到的真正的位分。
3).「上帝的右边」的意思,是「掌权者」的意思。所以他可以接受特殊的权柄的委托,成为分封之王,或者带领更大的军队,或者他升到更高的将领的位分。这样,他就变成「掌权者」。所以,圣经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天使,没有一个天使有这样的位分。」「天使」在英文世界里面有一个叫做路西弗的,这一位天使长他背叛神,他要与至高者同等。照着圣经以赛亚书第十四章,以及以西结书第三十九章,他乃是有一个无限的雄心、野心,要做上帝领受敬拜,他没有办法掌权。但是耶稣不是以主动升高来最后被动的降卑。耶稣是以主动的降卑,被动的升高,升到至高之处的时候,就是坐在神的右边。
基督教是西方多数人信奉的一个教,其思想对于人们生活及各种礼节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样圣经里面右边的神圣及尊贵,也带入到了人们生活当中。
3.2.2历史因素
中西方皆以男左女右之分,然不同的是西方女士地位是大大超出中国女士的地位。在西方盛行女士优先,主要原因有二:(1)
12、13世纪,随着十字军的东征,形成了“骑士团”这一独特的阶层。由于“骑士团”的巨大影响和
显赫地位,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一套礼仪规范并流传到民间,其中一个最具有特色的便是尊重女士、后来被称为优礼女士的“骑士风度”,一时间便成了贵族乃至平民阶层的文明准则,并沿袭至今。西方国家至今在社会活动及社交场合仍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给妇女各种特权,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谁不遵守这一成规,谁就被认作失礼。2).因为基督教是西方国家普遍信奉的宗教,该宗教尊崇玛利亚为圣母,以仰慕女性为高尚的情操。因而这一信奉在民间广为流传,形成了他们传统的崇高理念。因为女士是右的代表,故西方更加崇右。
此外,在古代西方社会,君主为防暗杀而不许近臣带刀,但君主本人腰间佩剑。在君王临朝时,如果有人紧抓其剑柄,就可能被其他人行刺,由于剑柄向右,为了安全,将最信任的人安排在自己的右手边,这样就产生了以右为贵的习俗,谁被安排在主人的右边,就等于获得了主人信任。
3.2.3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现在西方人在安排座位时已不再着眼于西方古代安全保护,而是出于心理服务的需求,将主宾席放在主人的右侧,因为西方上菜是逆时针上菜,一般先上右边客人的菜,故形成了餐桌座位以右为上、左为下的规矩。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颠倒了中西的东西左右方向感。在欧美国家,人们认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朝气蓬勃,东边按照他们的思想就是右侧。西边就是左侧。而日落西山,黑暗将要降临,所以西边是不吉利的。正因如此,在西方社会,左手常常被认为只能行不洁之事。
英语中的俗语“伸出吉利的那只脚”实际上就是指右脚。因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走路通常先迈右脚。其实,我们只要看看“right”这个单词的用法就可
以知道西方文化对“右”是青睐有加。“right”除了译为“右,右边”之外,最常用的意思是“适当的,对的,正确的”。在英语里有“Right this way”的说法,中文意思为“这边请”。我们通常所说的“左右”在英语里说成“right and left”,右在前,左在后。在为客人引路的时候,也都是抬起右手以示方向。结 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西方餐桌礼仪尊左或右座次安排及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中西左右文化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化深入的了解,以解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尊左或是尊右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所受的文化根源不同,中方以阴阳文化作为一切文化的起源,它主要以万事万物对立又互补的两面性区分万物,像“男为阳,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为主要思想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西方则是多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基督教主要思想则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另外是圣经有言世界上第一个同体人亚当,左边为男,右边为女,因对圣母玛利亚的尊崇而对女性更加的尊重也影响到了人们对于左右孰贵的辨别,最终定格尊右的是圣经中关于“耶稣坐在上帝右边”的教化,从而对右边有了神圣的色彩。此外,对于左右孰尊,还有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需要的因素,中国以左为尊起源于秦汉后期,由于历史上无论是帝王还是大臣贵族崇左卑右做法也使这一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西方历史上的“骑士精神”使人们对右及女性的尊崇更加牢固。生活中,中西皆以东为阳即是光明的代表,西为阴即黑暗的代表,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在中国东边则是左,故对左为尊更是合情合理;然则西方左边是西,右边是东,方位正好相反,由于对光明的追求,使西方更加贬低左方。
入座及座次安排是宴会的第一个关键的程序,尤其是在中国或者比较重大的宴会场合,座位是身份的象征,所以说宴会好的开端及顺利进行在于座位的恰当安排,然而餐桌礼仪中差异较大的也是座位的安排,故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西不同的座次安排及其文化原因,对于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礼仪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更加了解西方的座次安排和餐桌礼仪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更好地与人交往发面也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使得我们今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份从容。致 谢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的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本篇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和通过,是在指导老师潘老师的认真批改和指导帮助下进行的。在此,向潘老师对我提供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向院领导、老师以及帮助我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注重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目的。参 考 文 献
1.易中天 闲话中国人【M】 北京:年龄出版社,1996.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胡文仲 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多晓萍 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6.段洁、陈谦 餐桌礼仪与口才 【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7.程裕帧 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与研究出版社,2003
第五篇:中西餐桌礼仪异同
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
西餐桌上的礼仪是人们长期形成的。有一些老规矩,例如,胳膊肘在用餐时自始至终不能搁在餐桌上等等,已不再被大家恪守了;但是,有许多“清规戒律”还是被人们所遵行。我们可以列举一些不能违反的禁忌:普通西餐的进莱次序,通常是面包、汤、各类菜式、布丁、咖啡或红茶。照正式规矩,入席的时候,客人应该由椅的左方就位,离席的时候亦应由椅的左方退出入座后,应该待主人先摊开餐巾以后,才可以把放在桌上的餐巾铺置在自己的膝上。收起的时候也是一样,都要以主人为先,否则便失礼。铺餐巾,在正式场合是将餐巾叠作两层,放置在大腿上,不能完全摊开,更不能塞入腰衣服里、但一般的常餐便不须这么拘谨了,想要全摊开的话也是无妨的。有时中途因事要暂时离席,切勿将餐巾搁在桌上,因为这是意味你不再吃,侍者便不会再为你上莱了,所以,在离开时须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才对。用餐完毕,餐巾大致叠好,也可以不叠好,放在餐桌上,而要乱扔。如果发现水杯或莱肴中有脏物,不要大声嚷嚷,引起同桌的人们注意,而应当悄悄告诉服务员,让他拿走重拿一份来。换菜盘和餐具也是这样。喝饮料时,先用餐巾擦一下嘴唇,然后再喝杯中的饮料,为的是避兔菜屑弄到脸上或丢进玻璃杯里。如有纸餐巾最好不用餐巾擦嘴,不要把用过的盘子推到一旁,或者把盘子摞起来。最好不要移动任何盘子的位置。在桌布上落下面包屑,可以不必理会。如果是不慎落下一点儿饭菜可以在服务员撤走盘子时,用餐巾小心地把它拾到盘子中。
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有时间到崇文门马克西姆餐厅看一看,那里按照19世纪末特有的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这是马可西姆餐厅的传统,它让顾客先饱眼福(餐厅布置),再饱耳福(柔和音乐),后饱口福(美味的法国大菜)。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
第一个是“Menu”(菜单)
当您走进西餐馆,服务员先领您入座,待您坐稳,首先送上来的便是菜单。菜单被视为餐馆的门面,老板也一向重视,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单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软羊皮打上各种美丽的花纹。在这里用菜单称之似有不妥,应称之为“菜谱”。
如何点好菜,我可有个绝招,我无论在国内外西餐馆吃饭,往往点的菜又好吃,又便宜,常常受到同事们称道,我的办法是,打开菜谱,看哪道菜是以饭店名称命名的,我往往取之,我深知,那位厨师也不会拿自己店名开玩笑的,所以他们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会好吃的,请大家一定要点。
涉及到点菜,看菜谱不由得使我想起近20年前发生在马克西姆餐厅的一件事,四位年轻的“万元户”农民走进这家豪华的餐厅。他们有了钱,想品一品法国名菜。餐厅经理和服务员欣喜异常,热情招待他们入座,并礼貌地呈上菜谱,恭敬地请他们点菜。谁料,其中一位把菜谱推到一边,不屑一顾地说:“点什么菜?你们看着来,什么贵上什么,我们有的是钱!”四位农民花了近2000元,美美吃了顿法国名菜,但也不时出了“洋相”,刀叉不知如何使,餐巾最后当了手绢用……
后来法方总经理同我谈起此事,很有感触:“从这四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确实富了,令人振奋。但是中国朋友吃西餐不看菜单,使我们很难理解。在法国,就是戴高乐、德斯坦
总统吃西餐也得看菜单点菜的。这里不涉及有钱没钱的问题,因为看菜单、点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种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豪华高级的西餐厅,要有乐队,演奏一些柔和的乐曲,一般的小西餐厅也播放一些美妙的乐曲。但,这里最讲究的是乐声的“可闻度”,即声音要达到“似听到又听不到的程度”,就是说,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谈话就听不到,要想休息放松一下就听得到,这个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个是“Mood”(气氛)
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一定要有音乐相伴,有洁白的桌布,有鲜花摆放,所有餐具一定洁净。如遇晚餐,要灯光暗淡,桌上要有红色蜡烛,营造一种浪漫、迷人、淡雅的气氛。
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
也就是说和谁一起吃西餐,这要有选择的,一定要是亲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为联络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谈生意。所以西餐厅内,少有面红耳赤的场面出现。
第五个是“Manner”(礼俗)
也称之为“吃相”和“吃态”,总之要遵循西方习俗,勿有唐突之举,特别在手拿刀叉时,若手舞足蹈,就会“失态”。使用刀叉,应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刀叉送入口内。一般来讲,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内。美国人则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但无论何时,刀是绝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会,主人都会安排男女相邻而坐,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第六个是“Meal”(食品)
我的一位美国美食家朋友曾这样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们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们鼻子很大;只有你们伟大的中国人才懂得用舌头吃饭。”我们中餐以“味”为核心,西餐是以营养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无法同中餐相提并论的。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值得的。
1、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4、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6、面包应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块面包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7、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8、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9、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也许会引以为荣。
10、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不要,可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11、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烟,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应有礼貌地询问一声“您不介意吧!”
12、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13、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14、进餐时,不要解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