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作文质量分析
四年级作文抽测质量分析
一、作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校共有44名学生参加测试,总分994.5分,平均22.1分,及格率100%,25分以上10人,其中最高分为张释文28.分,20分以下6人,分数集中在18和19分。
(二)试卷特点
本次习作题目:《我的周末时光》。要求通过一两件事写写自己的周末生活。题目要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因学生生活天地狭窄,造成虽选材丰富多彩,却也不知如何取舍,选择合适题材来写作的现象。
(三)试卷情况分析 优点:
1.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过渡句、段自然运用。有35位同学在这几方面做得较好。可见学生的习作基本功扎实。在行文结构上,能抓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式来开头,如:(1)我的周末很忙碌,但却过得很快乐!(2)我的周末自由自在,十分快乐!(3)周末是我一周最喜欢的两天时光,因为在这两天里,我可以放松心情,自由自在。结尾也能很好地做到首尾呼应,点明主题。如:(1)不管怎么样,我的双休日过得非常充实,我因为充实而感到快乐?(2)自由自在的周末生活,是我的最爱,我爱周末。(3)我的周末因为有这么多的良师益友陪伴,我感到非常幸运。
2.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积累。而且会灵活运用,有二分之一的学生能将自己的文章写得较为具体,表达贴切。字迹清晰工整。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生作文大都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由于学生对事、物的熟悉,亲身感受,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从一篇篇作文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进取的品格。感受到同学们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真切的情。
3.学生卷面较清楚工整,书写比较规范,除个别学生外,多数学生在字数方面都能达到要求,甚至有个别学生超出了规定的字数要求。
不足之处:
1.作文选材比较单一,或内容比较空洞,虚假,缺乏真情实感。作文中语
句表达不流畅,冗长拖沓,多病句,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是本次抽测失分最多的地方。
2.低分作文主要存在的原因是偏题、离题,词语积累少,词不达意、白话连篇,书面表达不出,口语化突出。写作时无话可说,更不要谈什么立意谋篇、写作方法和技巧和真情实感了,甚至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是很难看懂的,不分段、字数严重不足、字迹潦草也是这次低分作文的显像。
二、思考与今后努力方向:
1.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300字的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2.习作中错别字不少,在今后教学中仍需从细微之处抓起。
3.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4.扎扎实实教写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抽测虽已结束,但思考又重新起航,作文究竟是什么?这应该是一个终极话题。曾听到过两种声音,一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是爱,只有爱,我们才有关注,爱之愈深,关注愈切,才可以抚四海于一瞬,挫万物于笔端;另一种声音是:作文的最高境界是无文,我身即我心,我心即我文,和而不同,和谐相生。希望能借这次抽测的机缘,给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敲一记关于作文教学的警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习作教学,真正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二篇:四年级作文质量分析
四年级作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一、作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校共有291名学生参加测试,总分 6605分,平均22.7分,及格率85.1%,优生率71.29%;最高分为中心校赖舒薇28.5分,,27-28.5分的人数有37人占的比例为112.71%;最低为中心小学吴美玲1分;平均最高分中心小学24.63分,是近几年来我校作文期末测试成绩较一般的一年。
(二)试卷特点
本次习作题目:我最喜欢
。要求通过一件事写自己喜欢的人。试题要求贴近当今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学生生活天地毕竟狭窄,造成虽然选材丰富多彩,却也难逃一枝独秀的局面。全校57.1%的学生选择同学“助人为乐(帮助我学习、帮我树立信心等)”可见一斑,其次为b爸爸、妈妈“关心我生活、关心我学习、关心我健康等”成绩呈头尖中间大,头尾也不小,23-25分的学生占据五成之地。
(三)试卷情况分析 优点:
1﹑学生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强。作文时,做到了有话可说,不重复说。有学生在开头写到:我喜欢蓝天,因为它给我光明;我新欢月亮,因为它给我照明;我喜欢小草,因为它生命力顽强;我更喜欢妈妈,因为她给我关心与照顾。多好的排比修辞的运用。《我最喜欢妈妈》 我打开笔记一看,笔记的最后还有一首小诗:朋友知心,先礼后宾,揭短改过,携手前进。我拿着笔记,读者小诗,心里热烘烘,脸上火辣辣。《我最喜欢的同学——方方》夹叙夹议,生动的心里描述展现了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谁给予我的生命?是妈妈,是谁为了我元付出
一切?是妈妈,是谁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是妈妈。《我最喜欢妈妈》设问句巧用,开头吸引读者。
2﹑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积累。而且会灵活运用。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能将自己的文章写得较为具体,表达贴切。字迹清晰工整。
3、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生作文大都是写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由于学生对事、物的熟悉,亲身感受,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从一篇篇作文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进取的品格。感受到同学们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真切的情。透过孩子们的一篇篇文章,我们看到的是: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上进心。例如:有个同学写《我最喜欢小姨》以设问开头;通过选择小姨让有急事的陌生人先买火车票,立意比较有深意;字数630个字;还能配合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对话,且合情合理。
4、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过渡句、段自然运用。有89位同学在这几方面做得较好。可见学生的习作基本功扎实。如:开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疼我、关心我的妈妈。”结尾“我爱我那关心、疼爱我的妈妈。”《我最喜欢妈妈》
5、大部分同学用第三人称来完成习作。
缺点:
1、作文选材比较单一,或内容比较空洞,虚假,缺乏真情实感。作文中还存在着语句表达不流畅,冗长拖沓,多病句,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例如:有27个学生的字数在150字左右,最少的只写了题目;有三个学生全篇没有一个标点;试问谁之过。
2、套用范文现象存在。这是教师在考前让学生背大量有关方面的范文的结果,这其中也折射出教师的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3、只有少数学生写完作文后,会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4、书写差(20%左右)。在改卷中教师普遍反应作文书写存在书写差的毛病,这是作文这 学生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这反映了教师平时对学生写字基本功的忽视(中心所在校除外)。
5、题目。有7%左右的学生作文无题目,这真是教师之过。
6、审题不过关。许多学生写自己,不及格的学生都是败在审题上。
二、思考与建议
1、.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300字的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2、习作中错别字不少,在今后教学中仍需从细微之处抓起。
3、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4、、扎扎实实教写字。这是突破当前学生作文一等卷少的唯一捷径,全校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篇:12-13上四年级作文质量分析
12-13学年第一学期龙山中心四年级作文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作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校共有284名学生参加测试,总分 6902分,平均24.3分,及格率83.2%,优生率72.5%;最高分为中心校许蓝琦、吴臻瑜28.5分,,27-28分的人数有31人占的比例为10.9%;最低为中心小学吴美玲2分;平均最高分中心小学25.73分,是近几年来我校作文期末测试成绩较好的一年。
(二)试卷特点
本次试卷要求贴近当今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学生生活天地毕竟狭窄,造成虽然选材丰富多彩,却也难逃一枝独秀的局面。全校82.1%的学生选择“助人为乐(助受伤的同学)”可见一斑,其次为“让座、热爱劳动、帮老婆婆回家等”成绩呈头尖中间大,尾也不小,23-25分的学生占据五成之地。
(三)试卷情况分析
优点:
1﹑学生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强。作文时,做到了有话可说,不重复说。2﹑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积累。而且会灵活运用。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能将自己的文章写得较为具体,表达贴切。字迹清晰工整。
3、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生作文大都是写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由于学生对事、物的熟悉,亲身感受,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从一篇篇作文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进取的品格。感受到同学们那一颗颗火
热的心,真切的情。透过孩子们的一篇篇文章,我们看到的是: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上进心。
4、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过渡句、段自然运用。有89位同学在这几方面做得较好。可见学生的习作基本功扎实。
5、大部分同学用第三人称来完成习作。
缺点:
1、作文选材比较单一,或内容比较空洞,虚假,缺乏真情实感。作文中还存在着语句表达不流畅,冗长拖沓,多病句,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2、套用范文现象存在。这是教师在考前让学生背大量有关方面的范文的结果,这其中也折射出教师的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3、只有少数学生写完作文后,会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4、书写差(20%左右)。在改卷中教师普遍反应作文书写存在书写差的毛病,这是作文这 学生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这反映了教师平时对学生写字基本功的忽视(中心所在校除外)。
5、题目。有10%左右的学生作文无题目,这真是教师之过。
6、审题不过关。许多学生写自己,不及格的学生都是败在审题上。
二、思考与建议
1、.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300字的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2、习作中错别字不少,在今后教学中仍需从细微之处抓起。
3、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4、、扎扎实实教写字。这是突破当前学生作文一等卷少的唯一捷径,全校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篇:2013-2014下 四年级作文 质量分析
2013-2014下学期四年级作文试卷质量分析
一、作文试卷分析 本学期四年级作文要求写有关自己如何过“六一”节的命题作文,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试卷要求学生回忆自己丰富多彩的欢度“六一”节活动,选择一件具体事例来写自己如何的过“六一”节;要求将事例过程写清楚,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这样的命题作文,虽然选材在时间范围上给限定在“六一”节范围之内,显窄了,但选材内容不受限制,可写校内活动,也可写校外家里、社会上的自己的“六一”节生活。
二、试卷情况分析
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围绕”六一“这一主题,学生们能发货得比较好,欢度节日,形式各种各样,但都能结合”六一”活动、表演而谈,能抓住中心思想,表达到位,结构比较完整。
2、想象巧妙、新奇,颇有创新意识;
3、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
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1、审题不清,部分学生时间界限不明,写“六一”前的准备;三年级的“六一”节。通过一件事介绍自己如何过“六一”节,却罗列一整天发生所有的事例,没能做到详略得当;
2、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
3、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
4、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
5、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有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
三、思考与建议
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是学生学校生活固然重要,却不能轻家庭、社会生活的引导。应引导学生全方位观察生活,这样才有内容可写。二是课外的阅读量要跟上,没阅读量,词语积累少,表达方法单一,即使选材恰当,也词不达意,表达枯燥无味。三是继续加强书写规范指导,扎实写字教学。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分析
145班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这次测试四年级145班共有 28人参加考试,语文及格人数22人,及格率为 78.6 %,人数6人,优秀优秀率为 21.4 %。两项合计100,全联校排第10,上升了5个名次。这份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二、试题结构特点
试卷共分三大部分:基础知识 阅读习作。
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张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绿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通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基础知识”中的第一、二、三题,学生的得分情况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第五题学生基本上能区分题型要求,就能很好但做题。第八题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不是很丰富,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让学生写与长城有关的故事,典故,关于长城的歌曲,学生的答卷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一些课外拓展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来做题。有的同学没有认真读题,要么写的答案没有一个中心,比较散,因此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今后应让学生认真审题然后再答题。
对于灵活性强的题,学生回答更差。如第五题阅读: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总是感到害怕,不敢去做这样的题目,因此他们不理解题意,尤其是对于理解性的题目,学生根本不会去理解,有的学生知道意思但语言表达的不规范。
对于习作,多数学生不认真审题,题目跑题,想象作文未来的住宅,多数学生脱开了些,没有紧扣住在,因此失分严重。今后应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让学生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稍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体现不够。可见在这方面,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四、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素质检测,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好地反观了教师们的教学情况,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段的教学,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
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
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进入中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同时教师要做榜样。从中也要运用激励措施,让学生愿意动笔写,找到写作的兴趣。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
一个语文教师要承担的很多,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上下五前年泱泱大国的语言魅力,我们所做的只是滴水之功,真正将学生领进文学宝殿,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还感到自己必须善用时间,为自己充电,从而为学生当好引路人、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