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4:5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本站推荐)》。

第一篇:七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本站推荐)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由具体细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循环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哲理小品文《蝉》和《贝壳》先学习小思的《蝉》。(板书:蝉、小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悟生命的意义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

三、了解作者

小思,香港作家,原名卢玮銮,作品有《承教小记》等(学生1分钟读记注释,然后抽×号学困生作答,教师稍做补充)

四、朗读课文 积累字词

自学质疑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合作释疑

多媒体显示生字词,要求给加点字注音,小组交流最后确定字音

蝉(chán)收敛(liǎn)颤(chàn)动 聒(guō)宽恕(shù)

展示评价

教师可采用①、抽签决定3-4名不同小组成员(学困生)到黑板上展示,其余的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各学习组长换组监考。

②、教师抽取其他组的×号(学优生)到前台评改,各学习组长收取评改所监小组学生注音情况,并反馈给老师。

第二循环

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一)1、课文写《蝉》,这是怎么样的蝉,请用“这是 的(一只蝉)说话”。

2、了解“我”的心理变化

课文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蝉》告诉我们什么哲理,请在文中找出主旨句

要求尽量用课文上的词语说话。学生看课文,找出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画出主旨句。

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形成答案要点。

合作释疑:

在学习组长带领下讨论明确问题答案,教师巡视课堂倾听讨论内容。

展示评价:

一个问题推荐二个学习小组成员回答,最好是×号(学困生),教师最后做归纳总结。

明确:

2、烦—宽恕

3、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告诉我们不管生命长短与否,都要好好地活着)。

第三循环

问题探究

出示自学指导

(二)1、作者由以往的“烦”转变为后来的“宽恕”,这种写法叫什么,试作一分析。

2、你是怎样理解结尾句的?

自学质疑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圈点批注

合作释疑:

小组讨论后明确答案要点

展示评价:

一个问题推荐二个学习小组成员回答,最好是×号(学优生),教师最后做归纳总结。

明确:

1、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以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蕴涵深厚。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蝉而言,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却执著的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蝉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作业布置

熟读《蝉》 预习《贝壳》

附:板书设计

小思

先抑后扬 哲理

宽恕

第二课时

第一循环

一、导入新课

同样是写短暂而脆弱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位作家席慕容的《贝壳》,看看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3、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了解作者

多媒体展示:学生2分钟识记,找×号(学困生)口头回答。

席慕容,著名作家,画家,1943年农历9月15日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主要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足迹》、《写给幸福》等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葫芦丝)和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出示自学指导

(一)1、分别抽学生美读1、2两段,学生体会贝壳的外形特点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想到了什么?

2、分别抽学生美读3、4、5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感情来。

自学质疑

学生在教师范读基础上,美读课文,并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合作释疑

小组间练习朗读,并交流自学成果。

展示评价

分别抽×号(学优生)美读1、2段和3、4、5段,并说出自己理解。

第二循环

问题探究

出示自学指导

(二)1、《蝉》中,作者对蝉的歌颂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不是如此呢?不是的话,是怎么写的呢?

2、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自学质疑: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

合作释疑:

小组间在组长带领下交流各自探究结果,最后未解决的,组长记录,作好展示准备。

展示评价:

教师以抽签形式确定展示人,口头作答,教师最后归纳总结。

明确:

1、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能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2、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的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玩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第三循环

比较拓展

出示自学指导

(三)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自学质疑: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真分条总结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回指导。

合作释疑:

组长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注意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最后本小组统一探究结果,并由一位组员负责整理,形成文字。

展示评价:

由每组负责整理,最后探究结果者,向全班展示本小组合作成果,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性发言。

相同之处:

a、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b、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c、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不同之处:

a、《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b、《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c、《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含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作业布置 巩固深化

课外搜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附:板书设计:

贝壳

生命脆弱、卑微——居所精致、仔细

席慕容 4

第二篇:七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纸船》教学设计语文版-精

《纸船》

课程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熟读背诵冰心诗《纸船》,掌握作者及作品内容,领悟诗中作者对母亲和祖国深沉的眷恋和热爱,积累〝妄弃、惊讶、倘若、无端、至爱〞等词语,掌握托物寓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美的享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我们关爱自己的母亲,回报自己的母亲,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老师捧出康乃馨询问:如果要把康乃馨送给至爱的人会送给谁?学生齐声应:妈妈。老师深情诉说,母爱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世界上因有母爱而变得更温馨,所以许多人都歌颂母爱。母爱是博大无私的,我们借花传达对母亲的情意。今天我们要学一首表达女儿眷恋思念母亲的诗歌《纸船》。

二、作者简介,熟悉背景

冰心(原名谢婉莹),此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小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1923年秋天,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并取得赴美留学的资格,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作者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就是与挚爱的亲人分别。在她决定离开之后,家里就变得很异常:父亲背后的叹息,母亲强忍的泪光,自己与弟弟以狂欢来掩饰内心的痛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诗人无意中看到弟弟写的纸条,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诗。

三、听读入课,熟悉文本

(一)先听范读,体味诗中所创造的意境,产生想象与联想。

(二)听完诗歌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形象?

(三)学生积极发言:如“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一个弱女子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如“她眼含热泪、专心执 1 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等。

四、深情朗读,体会情感

诗贵在吟咏,如果你要表演朗读本诗,你觉得应该如何朗读(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等)。

(一)朗读指导,要求读出诗味。

朗读技巧:把握好节奏、重音、感情基调,应该尽量读得深情、低沉。朗读标准: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节奏分明、感情充沛。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成果展示,表演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诗句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如“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

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的日夜思念的滋味而痛苦,诗人想象纸船载着对母亲的爱和远离母亲而产生的这种悲哀情怀流到母亲身边。

五、迁移拓展,丰富情感

(1)古今中外抒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作,很多运用托物寓情的写法,有的寄情于月亮、有的寄情于山水、有的寄情于大雁,请你读出七年纪学过的相关的诗句。例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2)折叠你们的爱,倾诉心中的情:(备好彩纸,让学生用下面的句式仿写,然后折叠纸船或者是千纸鹤,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友)▁▁▁▁,倘若你▁▁▁▁▁▁▁▁▁▁, 不要惊讶▁▁▁▁。

这是▁▁▁▁▁▁▁▁▁▁▁,万水千山, ▁▁▁▁▁▁▁▁▁▁▁▁▁▁▁▁▁▁。例如: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小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亲爱的老师用爱和诗的精魂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青春。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你们的折叠纸鹤送出去,并附上作业2中的小诗。

(2)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目标:1.能通过自学理解等方法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3.能自学本课生字,并掌握“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并且懂得应该保护地球。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学情分析: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课外书籍看得少,因此,对于地球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多,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思考问题比较肤浅.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教育,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学习伙伴,分组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并让学生通过BBS论坛发展自己的意见,进行环保宣传,从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 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 滥用 威胁 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2.指出难写的字:

裹 滥 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第一段:(1~4自然段)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7.概括段意。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空间有限

粮食紧张

一、只有一个地球─────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不

资源有限

水源紧缺

环境污染

爱护

地球日

4月22日

居 教学反思:

14* 《鹿和狼故事》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语言水平已经有质的飞跃。本文的故事形式,学生一定会喜爱,但理解贪婪而凶残的狼是“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是“祸首”,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结合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的变化、鹿群的变化,深入浅出的引导。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2.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3.汇报。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五、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拓展活动: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板书:

14*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鹿死林毁 尊重自然界规律 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反思:《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准备:1.学生了解家乡土地的状况。2.课件。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优美的语言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语言,学生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仍需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品味语言,并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自告奋勇,分段试读。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3.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三、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6.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7.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8.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三、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拓展活动: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板书设计: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反思:

16*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2.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大胆退出课堂。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那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一)抓“奇迹”。

1.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2)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3.指名学生汇报

(二)抓“环境”。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三)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 2.“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3.“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4.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5.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拓展活动: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学前分析: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深刻感受到人类 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也能认识到其错误。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很好地完成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⑶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习作

写建议书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第三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四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三、成语故事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 写建议书

修改评议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竭泽而渔》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单 元 分 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忘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7个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5.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6.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7.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意识。2.能够用“像”说句子。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4.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5.背诵积累风景名句,初步感受山河的壮美。

四、学情分析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单元在《黄山奇石》《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这种方法,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应该站在楼的哪一层呢?

8.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9.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二、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四、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1.全班自由读。2.学习生字。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分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师: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指名汇报。(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所以“疑”就是“好像”得意思。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六、指导朗读

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3.诵诗比赛。教学反思: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奇石介绍的视频。

2.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3.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

1.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2.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哪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文中看看吧!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四、生字学习出示生词。

1.抽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读读原句: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读吗?

五、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1)指名读。

(2)提醒笔画“尤”、“其”: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尤”字没有撇)

(3)书写生字“尤”、“其”: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4)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字词。2.用一个字形容黄山的石头。

二、精读品悟

1.多么秀丽神奇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石头的呢?让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

2.出示细读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

3.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趣?

释义双引号: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用。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

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2)“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情景表演: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什么? 读出感叹号: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吗?

(3)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学习“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照样子说一个比喻句。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

三、想象黄山奇石

1.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出来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 就说“仙桃石”吧。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为什么? 3.仿写奇石: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仿写。

四、小结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出示日月潭的图片。

板书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2.看到课题,你想了解关于日月潭的什么呢?(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4)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出示中国地图,了解宝岛台湾。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日月潭的美景

1.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 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② 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 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三、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1.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四、谈感受,升华教育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如画!其实我么的家乡番禺,我们的化龙也很美!要是我们的宝岛台湾也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那该多好呀!

五、指导写字

1.学生书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2.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3.识记“葡萄沟、碉堡 ”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感受葡萄沟的美。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自主设疑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葡萄沟。

2.质疑:你都想知道关于葡萄沟的哪些信息呢?

预设:葡萄沟在哪里?(出示幻灯片,找一找葡萄沟)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解决。)

2.通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3.检查朗读情况。游戏识字。

三、“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导读: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 们最喜爱什么水果?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但“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2.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朗读第二自然段。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多元对话,合探解疑(重点)

(一)学习第二段同桌交流汇报。

1.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

(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

(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

(3)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感情朗读:

过渡:如此优美的语言,大家难道不想美美地读一读吗?(1)先听老师读,大家闭目想象画面。(2)带着自己的想象朗读这段话。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评读)(4)引导学生评价,以评促读。

(二)学习第三段

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 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幻灯片,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7.观察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板书:色鲜味甜)

三、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回顾课文,自主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最大收获是什么? 预设:第四段(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夸夸自己的家乡,收集家乡的资料。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4.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5.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6.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7.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2.识记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扩词:昌(新昌)(昌盛)铺(店铺)(铺子)

调(空调)(调解)硬(坚硬)(强硬)

卧(卧室)(卧铺)限(无限)(有限)

乘(乘客)(乘法)

5.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6.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2.试着说一说。3.学习句子:(1)弟弟的鞋像鸟窝。(2)爸爸的鞋像小船。4.读词语:

柳条 云朵 枫叶 椅子 路灯 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2)云朵像羊。(3)枫叶像邮票。

7.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谈话引入

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五、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六、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2.学生写留言条。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警句。5.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锦句。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2.自由读,想一想:

《画家乡》

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她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高高的竹子。那个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他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他画的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跑向图书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小朋友,你的家乡一定也很美,请你画出来吧!(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2、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29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

3、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五、课时安排

13《钓鱼的启示》 2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 15《落花生》 2 16《珍珠鸟》 1 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单元测试

13、钓鱼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 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2、部分词语的意思。

3、课文内容

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时。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中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课文中选择)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jiǎo jiã jǔ sànɡ yîu huî ɡào jiâ

()()()()

shí jiàn yú ěr jiàn qǐ yú ɡōu

()()()()

二、辨字组词。

劳()纽()妖()距()

捞()扭()跃()据()

三、写近义词。

剧烈()著名()面临()抉择()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湖面()的涟漪()的月光

()的目光()的夜晚()的大鲈鱼

()地欣赏()地操纵()的抖动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容:A脸上的神情和气色;B相貌;C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D容纳、包含;E宽容、原谅;F允许、让;G或许、也许。

1、这种情理难容的事你也做得出来?()

2、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

3、他的容颜依旧镇定,犹如生时模样。()

4、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5、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知道已没有了商量的余地。()

6、妈妈笑容满面地接过奖状。()

六、缩句。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给下面的问题选择恰当的解释。

1、“我”大概是在多少岁时写这篇文章的?()

A小时候;B刚满11岁;C45岁时;D34岁时。

2、“我”跟父亲是什么时候去湖边钓鱼的?()

A一天夜里;B那年;C有一天;D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个晚上。

3、“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为什么要“我”放回湖里去?()

A父亲认为还有时间可以钓到别的鱼;B父亲不喜欢鲈鱼;C父亲嫌这条鲈鱼还太小了一点;D父亲知道还未到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不能捕捞这条鱼。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成语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2.教师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要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14课,让我们在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同桌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示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

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0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板书设计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希 望

努 力 →战胜困难→成功 顽强意志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jī fā kāi mù biān zhī

()()()

sù jìnɡ nǎo hǎi dìnɡ ɡîu

()()()

二、多音字组词。

tiǎo()fãnɡ()cān()

挑 缝 参

tiāo()fânɡ()shēn()

三、组词。

珠()骗()幕()择()

蛛()编()墓()绎()

四、把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与众不()源源不()心灵手()依依不()

络绎不()垂头丧()大喜过()筋疲力()

五、选词填空。

巧妙 美妙

1、()的歌声传入耳中,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是游击队增援的信号。

2、这件毛衣编织得极为(),穿在我的身上,令人叹为观止。

视察 观察

3、为了()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

4、()了地形后,工程师决定往东边移动路线,让这条公路绕过这棵大橡树。

强烈 热烈 激烈 猛烈

5、会场上响起了()的掌声。

6、这次战斗打得非常()。

7、寒冷的冬天,()的北方呼呼地刮着,8、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4、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七、判断下面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有: A解释说明; B转折

1、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2、父亲的教育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3、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落花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难点: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三、教学准备 《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清思路

简介作者生平,理清课文线索,明了作者思路。板书课题,提问题:“落花生”是事物,以它为题,可以有几种写法?让学生思考,讨论。①介绍花生生长周期,特点,描述花生形状、用途等的说明文;可以“落花生”为线索,通过写事,来揭示某一种道理。

②介绍作者。

二、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的顺序写的,来揭示做人的道理。

三、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在课文中理解词义;通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和常用词语。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和课后“读读写写”中常用词语,让学生认读。②说说容易错的字,区别:“辟”与“僻”;“慕”与“暮”、“幕”、“墓”。③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④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后说说哪个词语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

四、指名读课文,把握段意,明了重点 概括段意:

①我们姐弟几个在我家后园的半亩空地上种花生,几个月后居然收获了。

②收获节上,父亲与我们一起谈花生的好处,使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我们种花生,过收获节的事)(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

二、朗读提问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看课文种花生和过收获节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详写?学生读后回答。(过收获节是详写,是重点。)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2.回答问题:回答“1”后,读书上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3.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见课后)。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外,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中心思想。(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借物喻人,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五、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2.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借 顽强的生命力

物 有用

喻 默默地奉献

人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kěn xī xī wànɡ tǐ miàn pǐn chánɡ

()()()()

pián yì zhà yïu máo tínɡ fēn fù

()()()()

二、辨字组词。

辟()偿()亭()宜()

僻()尝()停()谊()

三、一字组多词。

()惜()惜()惜()惜

()望()望()望()望

四、写反义词。

热闹()便宜()外表()

可贵()爱慕()喜欢()

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1、翻地 收获 浇水 播种

按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 《红楼梦》 《西游记》 《论语》

按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鲸鱼 羚羊 松鼠 大象 金鱼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词填空。

居然 竟然

1、这样的宏伟建筑,()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2、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收获了。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即使„„也„„

3、()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

4、我们的设计()新颖,()很有创意,获得大家的好评。

5、()花生的好处有这么多,()大家都喜欢它。

七、找出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汽车 火车 电车 风车 马车

2、排球 足球 篮球 乒乓球 地球

3、农民 教师 工人 老人 医生

4、鸽子 黑熊 豹子 老虎 狼

5、苹果 梨子 冬瓜 菠萝 西瓜

八、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数: A查点; B计算; C列举。

1、全班数小洪的功课最好。()

2、你去数数,数数今天种了多少棵树。()

3、法官数着罪犯的恶行,判处他死刑。()

16* 珍珠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 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珍珠鸟)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引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1.学生读课文,理清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质疑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有何用意?(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七)、片段练习

1.让学生选取文章某一段落或片断,并拟一个标题。参考标题:“营造绿色的环境”“富有灵性的娇憨可爱的鸟儿”“人鸟相亲,情谊浓浓”“舒适的巢”“雏鸟儿的梦”“妈妈的呼唤”“可爱的小红嘴”“雏鸟熟睡图”。

2.文中意境很美,请从前面的标题中选取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片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

行具体描绘,要写出美感,写出深情,写出蕴味。

板书设计

16* 珍珠鸟

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 人细心呵护小鸟,真好 ↓ 鸟和人的关系和谐、平等、融洽,真好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shēn yōu shānɡ hài fán mào chàn dînɡ

()()()()

ɡǔn yuán fǎn yìn bú dînɡ shēnɡ sâ

()()()

二、辨字组词。

蔓()腊()赖()写()

漫()蜡()懒()泻()

笼()砸()骄()掏()

茏()咂()娇()淘()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挑: tiāo tiǎo

挑战()挑水()挑担()

四、在括号里填上搭配的词语。

()的笼子()的巢()的吊兰

()的丛林()的小嘴()的绿蔓

()的鸣叫()的绒毛()的白点

()的球儿()的情谊()的笔尖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小心()月光如()星()棋布 垂头()气

源源不()络绎()依依()不动声()

六、指出下列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1、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

2、它(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3、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七、写出五个含有“看”的意思的字。

例:(眺)()()()()()

八、写反义词。

信赖()简易()熟识()细腻()

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色:A颜色; B脸上表现的神气、样子;C种类;D情景;E物品的质量。

1、公园里的气球各色各样。()

2、小英喜形于色,捧着奖状跑到妈妈身边。()

3、路人行色匆匆,都在赶着上班。()

神气:A神情; B精神饱满; C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得意或傲慢的样子。

4、他说话的神气十分认真。()

5、少先队员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显得很神气。()

6、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二、教学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①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②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③明确要求:

说说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①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②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③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①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②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获到了什么启示。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

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二、教学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盘点

(一)完成读读写写 1.复习导入

1)读一读第四单元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导言:今天,我们再来读读一组很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它们一定能丰富每个同学的知识袋,让我们的行囊越来越饱满。

2.自读词语,注意有些字的写法。1)把成语读正确。

2)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一写这些词语。3)说说你还喜欢哪些类似于这样的词语。

总结:优美的词汇让人的大脑睿智,让人的知识更丰富,有兴趣的话,按课分类收集,你会体会到很多乐趣的。

(二)读读记记

师:有些词语,我们不仅需要读正确流利,还需要积累在脑海里,随时用在生活中。那么,请你们打开大脑里的记忆仓库,让这些词语都一一装入仓库里永存吧!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熟。2.边读边想每个词语的意思。

3.同桌对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4.全班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最喜欢的词语是什么? 5.练习背诵这些词语。6.听写词语。7.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词语盘点,对本单元的词语再一次整理复习,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注意积累词语,这样自主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2)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3)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4)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3)背诵。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

(4)拓展。补充交流课文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警句等。

(5)延伸。建议学生课外继续收集警句名言,有条件的,鼓励他们分类摘抄,以方便查找引用,或者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用来经常提醒、激励自己。

以下格言供参考:

贝壳虽然死了,却把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给予永远比接受更快乐。

铁锚是不怕埋没自己的。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它在为人类做贡献的时候。世间最庄严的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好事?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坚信,我能行──成功,就这样开始。

二、成语故事

(1)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同桌交流:“水滴石穿”是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2)“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在什么方面?(3)从故事中画出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4)再读故事,说说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5)复述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如有可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这一成语故事的体会,并练习用上“水滴石穿”来说几句话。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jiǎo lāo jiâ sāi

()洁 捕()告()鱼()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空地(kōnɡ kînɡ)挑水(tiǎo tiāo)便宜(pián biàn)

空中(kōnɡ kînɡ)挑拨(tiǎo tiāo)方便(pián biàn)

三、组词。

溅()翼()尝()榨()

钩()纵()吩()诱()

四、把下列词语填完整。

小()翼翼 依依不()心灵手()不动声()

不容()辩 大喜过()络绎不()星罗棋()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告: A把事情向别人陈述、解说; B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 C为了某事而请求; D表明; E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

1、我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2、小红自告奋勇,揽下整理厨房的活儿。()

3、复习告一段落后,转入了期末考试。()

4、邻居把这件事告到了法院。()

六、选词填空。

严格 严密 严肃 严峻

1、我们要经得起()的考验。

2、这篇文章的结构很()。

3、老师一向对我们的要求非常()。

4、父亲的表情是那么的()。

七、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

1、李明经常锻炼身体。∥ 李明身体很健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难有多大。∥ 我们要出色完成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关心我的学习。∥ 老师关心我的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修改病句。

1、胆子大起来,敢落在我的肩膀上。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虚荣、浮夸、对别人没有作用。

下载七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每篇 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13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一、教材简析和教学内容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组 单元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6 化石吟 方案A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教学重点:学会韵母ang、eng、ing、ong......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秋 天 教学目标 : 1.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子” 等4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