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部教案
教学
孔子拜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
教学
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学生
拜师
孔子拜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
盘古开天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生字词语的认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关于谁的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3、要求会写的生字的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6、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家庭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盘古开天地
顶天立地创造
改天换地
盘古开天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
一、创设情景
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练读第一段。
二、研读感悟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4、读一读第四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6、自由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7、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8、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复述故事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四、小节全文
读了课文,你收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混沌一片
猛劈 盘古开天地 天地分开
献身精神
顶、蹬
宇宙形成身体变化
赵州桥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教学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查字典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赵州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桥面又长又宽);
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
赵州桥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二.环节设计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教学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中华文化真叫绝!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通过“读读认认”,认识“搞、遍、妨、剧、傍、级”等9个字。
学习“我的发现”中的9个成语,并能够发现带点字之间的规律,课后时间收集此类型的成语。
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词语,了解12生肖。
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二、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
a.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b. 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c.
二、读读背背 ①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③读读与背背。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一、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②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④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① 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② 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③ 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④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学习目标
① 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②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 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④ 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②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a.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b.“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① 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② 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③ 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④
成果发布
① 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②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教学
三、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第三课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内容,安排习作顺序,尝试写作。
一、激趣导入,拓宽思路
1、阅读展示及评价。
2、导入:刚才XX同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的传说》,我们这个单元也接触了一些中华传统的文化,有有趣的神话故事《盘问开天地》,奇特的古建筑《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我们这节课的习作就来写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出示课题)
二、引导审题,进行选材
1、读题目,明要求(大屏幕出示习作要求)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1)点名读习作要求。(2)说说这次习作写什么?(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选材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2)让学生欣赏老师搜集到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再进行小结。确定本次习作指导的范围。(以传统节日为例)(3)指名说说传统节日有哪些,你喜欢哪个节日?(4)分不同的节日说说可以写些什么内容。
三、文章布局,明确中心
1、让学生说说一篇习作一般包括什么。(题目和内容)
(1)说说你定了什么题目?(2)明确内容包括:开头、中间、结尾。(边说边板书)
2、具体指导开头、中间、结尾分别怎样写。(1)开头:点名说说怎样开头。
(2)中间:①以《赵州桥》为例进行总分写法指导。②同桌交流说。③指名个别学生全班交流,老师适时指导。(3)结尾:抒发自己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练笔,快速成文
1、学生练笔。
2、个别辅导。
五、班上展示,师生评价
1、班上展示。
2、师生点评。
六、继续习作并进行修改,认真抄正
回到家把习作完成并读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改一改,再抄正。附板书设计:
教学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写什么 怎样写
传统文化
一、题目:_______ ——一种传统节日
二、内容:
(一)开头:点题。(略)
(二)中间:传说、来历、习俗、活动(详)
(三)结尾:喜爱之情。(略)
第四单元知识汇总
一、会认的字 13兼 仆 纳 丘 差 毫 授 佩14盘 抡 猛 缓 浊 丈 逐 肢 肌 血 液 宗15县 济 隋 匠 部 砌 横 跨 坚 雕 抵16*择 厘 存 摊 贩 态 驴 悠拽 扰 语文园地四搞 稿 编 妨 防 剧 据 磅 圾
二、会写的字,要求能组词 13洛()驾()袍()仆()纳()丘()迎()差()等()境()授()品()14暗()缓()踩()丈()累()肢()肌()肤()辽()阔()血()液()创()造()宗()15县()隋()参()部()横()跨()宽()举()减()坚()固()栏()案()嘴()爪()
三、会写的词语 13 远近闻名 长袍 学问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等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14 宇宙 黑暗 气息 四肢 肌肤 辽阔 血液 奔流不息 滋润
四、形近字 扑()爪()枝()机()仆()瓜()肢()肌()血()枪()县()跨()皿()创()具()夸()
六、词语归类()的雷声()的大地()的云()的树木()的天空()的草地()的湖水()的阳光()的山村 精美的()雄伟的()世界闻名的()热闹的()坚固的()白发苍苍的()宝贵的()辽阔的()奔腾的()澎湃的()繁华的()迷人的()
七、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1、孔子,名(),字(),生活在()多年前的()。
教学
他是我国伟大的()和()。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 》)。孔 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为师。我知道孔子的名言
八、缩句练习缩句是指去“枝”留“干”,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 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借助“的 地 得”。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把“得”后面的词语删除,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1、漂亮的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2、任性、冷酷的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冬季。
3、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4、小井的周围有许多小树。
5、金色的阳光照遍了美丽的田野。
6、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
7、每当春天来临,小园里那嫩绿的菜秧纷纷从土里钻出来。
8、离开祖国四百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9、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10、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篇: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部教案
可贵的沉默 学习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c.沉默的时间要足够。
文中写“足足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老师的沉默是有意的。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回报爱的意识的觉醒。因此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二课时
师生创造性表演,结合生活实际,升华文中爱的情感
1.激励:在刚才的表演和评论中,我们班不但诞生了“最佳演员”,还诞生了许多“小评论家”。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演课本剧,相信大家一定会演得更好。
2.提出要求:老师演老师,我觉得很自信;同学们演学生呢?请大家在表演中注意演好这些内容(出示):
异口同声 骄傲
神气十足 左顾右盼 索性站起 霎时
寂然无声
像获得赦免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不约而同
3.按课文叙述顺序创造性表演。
a.在表演到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日照片或生日礼物,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难忘的、欢乐的生日。并请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
b.在表演到12、13自然段时,若班内有学生知道并给父母祝贺生日的要请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做的及父母的表现。
c.在“一分钟的沉默”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刚才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辛劳,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代价,教师适时播放《懂你》歌曲。
d.变换角色:学生扮演自己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向老师表达感受。
e.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a.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
b.“贺”,上小下大,“顾、犯,”左右相等;“恰、缓、稚”,左窄右宽。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我们将在下节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的综合性学习进展情况。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给予树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②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的话。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七颗钻石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教学时数:2课时
教具准备:词语句子卡片,每人一张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接着一股清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
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孝心
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
爱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进行方法指导
3.用“清澈”造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4个人一组在小组内背诵,由组长负责把背诵成绩填入朗读检测本上.选几名(好,中,差)同学在全班背诵.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在草地上睡着了.(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3)七颗钻(zuàn zuān)石.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
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归纳为:(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五,作业: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 干渴
另一板书设计:
小姑娘找水
小狗 妈妈 过路人
爱心
掌声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揭题,初读课文。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7.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8.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时候愿意轮流情绪慢吞吞 持久讲述结束然后骤然间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
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教师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的书写练习。
板书设计: 掌声
默默地
把头低了下去自卑
眼圈儿红了
泪水流了下来感激
深深地鞠了一躬
交谈游戏跳舞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要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第三篇: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
21寓言两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3、练习用“从此”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
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中“坊”读轻声;“窟窿”中“窿”读轻声。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比较句子: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讨论: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 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①理解填空:
养羊人现在感到很___________,明白了应该___________街坊的劝告。②比较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③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④讨论: 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21寓言两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⑵用“„„虽然„„可是„„”说句话。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⑵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12、学生进行评议。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⑴小组合作交流。⑵反馈交流。2、师小结:
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柯里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柯里亚的木匣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陶罐和铁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
美观不复存在陶罐和铁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等方法理解“奚落、相提并论、傲慢、轻蔑、争辩”等词语。
2、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揣摩人物心理,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进而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难点:领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习1—9自然段
1、回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2、根据自学提示,同桌尝试学习2、3、4自然段。
(1)出示友情提醒:
①用“波浪线”划出铁罐的话,用“直线”划出陶罐的话。
②圈出表示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并想象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
③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尝试学习
(3)反馈交流:
①指名练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看图理解“傲慢、轻蔑”,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④小结方法:抓住提示语是读好对话的前提。
3、放手自读5、6自然段。
(1)指名练读,学生评议。
(2)联系句子理解“争辩、相提并论”,体会陶罐的谦虚,但不懦弱以及铁罐的蛮横无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第7、8自然段。
(1)给对话添加提示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陶罐的宽容、友善和铁罐的不可一世。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2―8自然段。
(三)、学习10-17自然段。
默读10-17自然段,找一找陶罐和铁罐的变化,明白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四)小结。
说话练习: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抄下来。
2、改编故事《铁罐和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骄傲
易碎
坚硬
光洁朴素
无影无踪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看到自己的短处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训练教学设计 主题:有趣的童话故事
一、明确要求:从书上的动物简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也可以选其他动物,想象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编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童话故事。
二、写作指导:
1、想一想自己读过的动物童话故事,回想一下故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
3、想一想动物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大家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例文欣赏启发思路:
四、独立试写: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写下来,看谁写的故事最有趣。
五、修改初稿、把写好的故事读给同学听,分享习作的快乐。例文
1、骄傲的大公鸡 例文
2、森林里的紧急行动
思路剖析:小事情写出了大道理。对话描写生动、真实,结尾提示出一个道理:号召人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例文
3、乌鸦的故事 写作知识
怎么写童话?下面介绍一些可用的方法: 1.穿针引线
确定几样小物品,比如小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把它们串连起来。如一只小白兔和一个南瓜两件道具,发挥自己的想像,编一个小白兔与南瓜的故事。2.举一反三
指根据一事物的特征,来理解他事物的类似特征;或用一间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其他类似问题。该方法的使用,必须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参照原型,所对照的事物也必须与原型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原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一位学生发现牵牛花很像小号,就写了篇《牵牛小号》。老师以此为典范,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哪些植物的花、叶或果实等像乐器。后来学生写出了《葫芦琵琶》、《甘蔗笛子》等有趣的童话。3.承前启后,续编故事
5.查漏补缺6.是非颠倒7.循果问因8.按图索文
9.借“音”生“情”这里的“音”指音响,“情”指情节。10.推陈出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
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二、读读背背
① 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④集体读、背。
④
三、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第四篇: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部教案
教学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感受诗人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人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 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流利、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让学生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四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体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
方法:(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做几次,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六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说说怎样才能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夜书所见》。
教学
古诗两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可以以连线方式表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解释课文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练习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3)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学习收获。
(3)质疑: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 趣味活动
1.按卡片连词背诵。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并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诗人,加动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的目的。
4.赛诗会。
(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两首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富有感情。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学
风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风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教学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做 充满希望 快活
10.风筝
放 快活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找 哭了 垂头丧气
秋天的雨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教学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教学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板书设计:
颜色 五彩缤纷
11秋天的雨
气味 香甜诱人
声音 充满关爱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教学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设计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道别的话音 蟋蟀告别的声
秋的声音
大雁撒下的叮咛
秋天是辽阔的音乐厅
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
教学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对子。
3、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4、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 课件准备: 搜集秋天的词语成语古诗儿歌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赏秋/导题.1.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秋天,领略秋天的美.2.欣赏秋天的美景图和活动图.(课件演示)
3.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信你们也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发生着一些趣事吧,在你的印象中记得最深、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呢?
二、赞秋:
1、让学生整理一下想说的内容,按照分类安排相互交流。
如:描写秋天的成语组: 描写秋景的古诗组: 描写秋天的句子组: 画话秋天的美景组: 描写秋天的活动组: 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
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2、老师巡视,掌握各组的情况,适时给以引导。
3、推选代表,班上交流。
三、展示作品。
1、各组把组内搜集的资料粘贴。
2、小组间互相参观交流。
四、总结。
1、说说自己在这堂课的收获。
2、在丰收的季节里,你有什么新的打算?
第二教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3.交流好词好句。
三、写作
教学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3.自己再次修改。
3.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作业 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第三教时
一、我的发现
1、先让学生感知字词,在读的基础上,引导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交流发现。要不拘形式,学生不一定都能完整地把这个设计意图说出来,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应给予肯定,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评价,最后还要把要发现的内容明确完整小结出来,为后面的扩展作准备。
3、词语扩展。这里的扩展有两个方面,一是就课本里提供的几种颜色来进行扩展,看能不能说出更多的表示黄、红、绿、蓝颜色,且含有这个字的词。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一是除了这四种颜色外,还可以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如“紫” “黑”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2)、鼓励学生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写一写,如能押韵更好,但不可要求过高。
(3)、互相交流自己编的对子,并评一评,看谁编得好。
2、我会填。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1. 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每处不只一个正确答案。2.注意积累,填完以后再读一读,进行巩固。
3.可以做些扩展,比如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在本组或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或课外找类似的词语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匆匆地(离开)快活地(唱歌)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三、趣味语文
1、指名让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
2、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再指导背诵。
4、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进行绕口令比赛。比赛可分组来进行
5、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6、赛完以后做出评价。
7、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第三单元知识汇总
一、会认的生字 9 绘 萧 促 忆 异 逢 佳 倍10充 依 歇 丧 磨 坊11钥 匙 趁 缤 仙 菠 喇 衔 裳12*
教学
刷 蟋 蟀 振 韵 叮 咛 掠 辽 厅 绽 匆
二、会写的词语 促进 深情 回忆 相逢 佳节 倍数 遥远 遍地 插花 深厚 精心 希望 依然 飞舞 拼命 奔跑 抖动 寻找 磨坊 继续 幸福 清凉 留意 扇子 炎热 邮票 凉爽 柿子 仙子 菠萝 气味 香甜 粮食加紧 杨树 丰收 油亮亮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逢年过节 一紧一松 半沉半浮 望而却步
三、比较组词: 促(促进)深(深情)异(异地)逢(相逢)佳(佳节)倍(倍数)捉(捉虫)探(探望)导(向导)蜂(蜜蜂)挂(挂念)陪(陪同)遥(遥远)精(精神)村(农村)抖(抖动)晴(晴朗)摇(摇头)情(心情)对(对联)蚪(蝌蚪)睛(眼睛)遍(遍地)依(依然)拼(拼命)峰(山峰)桂(桂花)扁(扁豆)衣(衣服)并(并且)锋(锋利)洼(洼地)坊(磨坊)邮(邮票)仙(仙女)粮(粮食)杨(杨树)芳(芬芳)油(汽油)灿(灿烂)浪(浪花)扬(飘扬)
四、反义词: 炎热——寒冷 严寒——酷暑 温柔——粗暴 加紧——放松 舒服——难受 沉——浮 快乐——悲伤 辽阔——狭窄 绽开——凋谢 匆匆——慢慢 凉爽——闷热、温暖 大惊失色——镇定自若
六、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根)细苇 一(张)纸条 一(个)木轮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 一(把)扇子 一(枚)邮票 一(首)歌曲 一(群)大雁 一(阵)秋风 一(滴)汗水 一(声)叮咛(飞快)地跑起来(拼命)地奔跑(快活)地喊叫(不停)地转着(舒服)地睡大觉(认真)地思考 匆匆)地赶来(悄悄)地离开(轻轻)地飘落(甜甜)地微笑(好奇)地盯着
五、扩句: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沙滩上有()贝壳。()小鸟()唱歌。孩子们()望着()天空。()汽车在公路上()飞驰。()雪花()飞舞。同学们()()做操。()老师()批改作业。()雨点()落下来。()小蜜蜂()飞来飞去
第五篇: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 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难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2、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出一期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小节。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学习拓展:
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20、东方之珠
学习目标
① 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③ 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课型:新授课
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④ 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诵读体验
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 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 师生共同释疑。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东方之珠(美丽、繁华)
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②小黑板,词语卡片。课型:练习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⑤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⑥拓展延伸。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④ 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⑤ 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习作:《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照片、文字等资料直观感受,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运用比喻的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语文园地五
习作指导:写一个你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教学准备
准备好已写的片段文章,搜集的几处风景优美的图片。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
1、导语:我们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璀璨的“东方之珠”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
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2、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明确习作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看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师:把书翻到77页,自己读一读,划一划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写作内容:写一个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
写作重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三、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光。
同学们,口语交际课上,大家已经互相介绍了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下面我们请一些小朋友为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光,说说这个地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介绍时,都抓住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抓特点)
四、展示片段,引导学生把景物的特点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
1、回顾课文,回顾把景物写清楚具体的方法。
师:咱们来回顾学过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我把第三段修改了一下。
修改后的第三段:夏天,树木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
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太阳出来了,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野花。
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人。)
出示原文第三段: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
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大家一起读一读。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小兴安岭茂盛的大树,浓浓的白雾,太阳发出像利剑一样的金光,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你觉得原文写得怎么样?
(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板书:写清楚,写具体。
师: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生)
师:是的,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2、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一处风光来写一段话,注意选择其中的2——3个景物,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为学生提供几个家乡美景的图片,(学生可以写这两处风光,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的风光。)
4、全班展示,评价。
过渡语:同学们把喜欢的这个地方的一处风光写得这么具
体生动,相信我们的这次习作“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会写的更出色。
第二课时
一、撰写初稿。
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 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
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二、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掌声表扬一下,大家说敢上台来交流的同学最少给多少分,下面写得好的咱们再加分)学生念作文(关注学生书写和朗读),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你真会品,小评论家)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它听
三、学生誊抄作文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出来,开心吗?一篇小文章就要诞生了,作者就是咱们,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老师希望同学们用笔记下更多的美景,和更多的人分享。
例文
美丽的龙潭公园
美丽的龙潭公园那里有美丽的孔雀盆景,有清澈见底的池塘,还有那栩栩如生的龙雕,那里的风景 实在太美了!一进大门,你就会看见那用花盆拼成的金光闪闪的孔雀,它的头朝着我们,好像在对我们笑,又好像是欢迎我们到这里来观赏美景的样子。
走过孔雀盆景,你就能看见一个池塘。只见池水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见里面的鱼儿。那些鱼儿的颜色非常好看,有白的、红的、黑的等各种颜色,它们游来游去的,像一道道彩虹。见到这种情景,你会忍不住就跑去买几包鱼食来喂小鱼,小鱼们也会争先恐后地抢鱼食,都快要跳出水面了,逗得你哈哈大笑。放眼望去,远处的水面开满了朵朵荷花,白白的,粉粉的,像一群仙女在那里跳舞,美丽极了。顺着鱼塘往里走,你会被一条龙吓一跳的,因为它瞪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张着血盆大嘴,露出一双锋利的爪子。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龙的雕像,哇!好像真的一样,它嘴里喷出了一股清泉,非常恐怖。不知不觉感到累了。这时,你就会看见前面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本想坐下去休息一会,但是你又会看见一个木板上写着:“小草也有生命,请爱惜花草树木。”于是,你就会打消了这个念头,坐在了旁边的石凳上休息,在休息之余,你还可以欣赏各种各样的动物雕像,热闹的游乐园等各种景色,这些景色会让你流连忘返。这就是我们曲靖美丽的龙潭公园,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来看一看呢,那就赶快行动吧!我爱曲靖,更爱曲靖的龙潭公园。第五单元知识汇总
一、会认的生字 澎 湃 亦 妆 18 饶 屿 哨 崖 珊 瑚 威 形 状 卵 渔 栖 粪 辈 19 融 汇 涨 葱 挡 浸 缕 剑 蘑 膝 刮 舔 20*港 贸 琅 廉 肴 俱 豚 霓 璀 璨
二、会读的词语 岛屿 前哨 山崖 栖息 涨满 一缕 利剑 蘑菇 香港 贸易 佳肴 海豚 霓虹灯 璀璨
三、会写的字 17 断 楚 碧 孤 饮 蒙 亦 欲 妆 18饶 哨 珊 瑚 懒 划 威 武 拣 形 状 卵 渔 粪 辈 19融 汇 欣 赏 挡 视 浸 药 材 软 膝 舌 刮 舔
四、会写的词语 18 富饶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 珊瑚 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 披甲 威武 瑰丽无比 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 颜色 形状 千奇百怪 产卵 渔业工人 四脚朝天 鸟粪 袓祖辈辈 千奇百怪 19 嫩绿 融化 汇成 欣赏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挡住 视线 献出 名贵 药材 又松又软 膝盖 舌头 收藏 20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物美价廉 一应俱全 大饱口福 举世闻名 光彩夺目 五洲四海 璀璨无比
五、多音字
答应 应该 高兴 小兴安岭 宿舍 恋恋不舍 没收 淹没 散步 散文 涨潮 头昏脑涨 海参 参加 参差不齐 朝代 朝阳 中国 打中 空气 空白 计划 划船
六、形近字组词。捡()蓝()状()孤()漆()绕()拣()篮()壮()狐()膝()饶()欣()懒()才()刮()舔()欲()砍()嫩()材()乱()添()裕()断()继()
七、词语归类
1、含有数字的词语:千奇百怪 五光十色 十全十美 三心二意
2、AABB式的词语:郁郁葱葱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风风雨雨
3、形容光彩鲜明耀眼的词语:光彩夺目 光彩照人 光辉灿烂
4、ABAC式词语: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多才多艺 多才多艺
5、量词:一片帆 一群岛屿 一簇红缨 一片树林 一层鸟粪 一缕金光 一只野兔 一座宝库 一个港口 一串车灯
6、修饰性词语:各种各样的珊瑚 彩色的条纹 密密层层的树叶 乳白色的浓雾 酸甜可口的山葡萄 鲜嫩的蘑菇 璀璨的明珠 琳琅满目的商品 懒洋洋地蠕动 淙淙地流着
八、课文主要内容
1、我能默写《望天门山》(),()。(),()。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巍巍的(天门山)、滔滔的(长江)、还有(作者对天门山的喜爱之情),真是太壮观了!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写的是西湖(晴天)和(雨中)的美景。诗中,他把西湖比作(西施),说西湖像她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我能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3、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这句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4、《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主要写(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写了(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景物。
5、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6、我们的祖国有迷人的风景:雄伟的(),秀丽的();壮观的(),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