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实和深化语言教学
充实和深化语言教学
司马鞍
语言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与此相对照的却是我们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思想观念的宏观层面,而在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层面,我们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翻看近10年的有关教学论文,基本上没有超越多读多背、自读自悟的中国传统教学法和诸如“巧用修辞”“炼字炼句”“修饰句式”等修辞学分析方法。以上当然是有效的语言教学策略和方法,但10年来只有这些成果,这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语言教学的重要地位相比,不是太不相称了吗?
当前,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可以为中学语言教学所借鉴的新成果,语文教学要善于引进这些新的学术思想和成果,充实和深化语言教学。以下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我们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先看鲁迅的小说《祝福》的一个片断: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教材的编注者认为选文中的“不错”二字是“我”面对祥林嫂不幸遭遇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①,教学中有同学提出了不同观点,可又讲不清楚,于是老师引入叙述学的相关知识加以指导,问题就比较好地解决了。
小说以“我”作为叙述者,借“我”来讲述“祥林嫂与鲁镇”“我与鲁镇”“我与祥林嫂”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故事。鲁迅先生所以选择“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是大有深意的。钱理群认为,“„看与被看‟的二项对立”是鲁迅小说的两个基本叙述模式之一。②在《祝福》中,鲁镇人看祥林嫂、“我”看祥林嫂、“我”看鲁镇人,这形形色色的“看与被看”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背后,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在看祥林嫂的苦难,看“看客”的残忍与麻木,看“我”对故乡的隔膜和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看“我”的软弱和逃避。如果这里用祥林嫂作故事的叙述者,就不便展开这种多重的“看与被看”,作品就缺乏结构上的张力和思想上的深度;如果用非限制的全知叙述,那么“我”这位鲁镇社会的另一位异己分子(其一是祥林嫂)的形象就不会那么真切和鲜明,这同样是作者所不取的。
选文是叙述者“我”的内心独白,“不错”是“我”对祥林嫂的死该由谁负责任这一问题的自我解脱之辞,是“我”逃避内心自责的借口。正是有了这样的借口,“我”于是“渐渐的舒畅起来”,这正是作者对“我”作为新兴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的深刻批判,是隐含的作者在看同样也是“看客”的“我”,而不是作者直接跳出来发表议论,将“不错”理解为反语是不确切和不深刻的。
再看一则《祝福》中的教例。
一位教师就祥林嫂的称谓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而她改嫁后再到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
这一问题提得相当好。“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这是男权社会下妇女地位的真实写照:旧时代妇女“出嫁从夫”,连姓也要随夫家,大家自然不关心她姓什么;“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反映出鲁四一家及鲁镇人对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在思想意识里坚决地不予承认的态度。“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这一问题提在常人以为无疑之处,仔细揣摩,才觉得提问很有价值,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又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一问题还好在它运用了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就研究范围而言,中国社会语言学几乎涉及到语言和社会相关的各个方面,命名和称谓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提问,是仅有静态语言学知识和一般修辞学视野的教师无法提出的。
再看《将进酒》的一个教例。
教者提问:李白与两个朋友借酒浇愁,为什么要说“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万古”两字应如何理解?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歌前边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和“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两句,认识到李白同古来圣贤、陈王曹植在命运上的相似性。又有同学进一步展开联想,想到屈原,想到阮籍、嵇康,想到陶渊明……于是同学理解了,李白此时是自比、自况,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万古”愁,不仅是愁个人的怀才不遇,更是为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吐出了郁闷于胸的一股不平之气,内藏着深广的忧愁和深沉的愤激。学生的第一层联系,其实就是对于语言的“言内语境”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境分析“动态语言”,使诗歌语言的“复义”“隐义”和“言外之意”得以彰显。学生的第二层联系,又是对“言外语境”的分析,即分析言语交际的场合与背景,析诗中隐含的文化积淀意义和社会背景意义通过对中国古代失意文人相似命运的分析学生注意到儒、道文化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人格的复杂影响,理解了李白矛盾的内心是中国古代文人灵魂深处渴望建功立业同时又要求保持人格独立的精神冲突的缩影和显。李白,是中国古代失意文人的一面猎猎大旗。
这份教例让我们看到,由于运用了语境分析,使古诗词阅读教学的重点凸显、难点突破,使学生真正领略到蕴蓄在字里行间的充满了艺术张力的感气息。
以上教师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界未必有多么新”,但对于相当一批中学语文教师,这些知识和方法还是“非常新”的。以此,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学语文教学和学术界的隔膜是如此之深。这,无论对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对学术界,都不是一件好事。
自从1903年语文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以来,语文界进行了用语言知识作为核心来建构语文知识序列的语文教学的科学化探索,希望能够像别的学科一样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于是出现了以语音学、语法学、文章学为知识内核的语文知识序列的建构。然而这种来源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文知识是一种静态的陈述性知识,并不能为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提供明显的接帮助,人们逐渐对这种语文知识由迷信而转为怀疑,许多人提出了淡化知识、淡化语法(极端者甚至主张取消知识、取消语法)的主张。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语文科学化的探索逐渐走向沉寂,语文教学又转向以多读多背、自读自悟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教学法的回归。这到底中学语文教学的幸事还是悲哀,恐怕现在还难以遽下定论。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积累,注重语言实践,过先行占有语言材的活动方式帮助把握母语的使用规则,这种做法即使到今天也仍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但时间毕竟不能退回到古代,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已经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将“语文”当成唯一的主业,当代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只能是古人的零头,完全照搬古人的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此外,传统的语文教育是以习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另外一种是学得。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是指有意识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
从克拉申的理论来看,习得对于母语学习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习得理论强调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强调学习主体的言语实践和学习的积极态度,这与我们目前新课程的一些基本思想是相通的。然而习得对于语言学习的作用更显著地体现在母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儿童时期,特别是口语的学习),而对于中学阶段以书面语学习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片面地强调习得和简单地回归传统是不行的。再者,传统的以习得为主要特色的语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精英教育,这种自发摸索的默会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一些悟性很高(最好有家学渊源)的学生,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来说,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学监控也难以实施。有人说,“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特色就是改变经验主义的习得方式,使学生不必重复前人的经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对象”,“经验主义的习得方式无法使大多数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并掌握语言的规律和技巧”③,这的意见是中肯的。
基于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语文科学化探索陷入低潮之际,语言教学仍需要探索新的知识序列的结构。语文教学在强调言语实践的同时,还必须辅以精要和好用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点拨,因为我们无法想象语言教学可以没有相应的语言知识结构来支撑。
当然,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是,这种新的语言教学的知识序列不应是“纯粹的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而应是“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张志公语);不应是“静态的语言学”知识,而应是“动态的语言学”知识(刘焕辉语)。
诚然,这种语言教学知识序列的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文教育专家和广大的一线教师联合攻关,也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投入很大精力才可能初见成效。但毫无疑问,这种重建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
问题是,学术界能不能有这样一批语言学专家和语文课程专家,关注并愿意深入到这一领域来研究和深化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师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引进有关知识?中学语文教学和学术界隔膜的坚冰何时才能稍稍消融?
我们热切期盼着语文教育真正的春天。
参考资料:
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3年版
②钱理群,《近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殷铭荷、陈静,《呼唤科学的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10
第二篇: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
惩防体系建设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
本报讯(浙江日报记者 余勤 本报记者 潘一峰 通讯员 颜新文)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去年12月下旬至今,在各地各单位进行自查的基础上,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省委副书记李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泽民等省领导分别率领14个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核资料等方式,对杭州等10个市、省经信委等18个省直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目前已基本完成。
检查组重点检查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主要检查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责任,加强对所属地区、部门、系统落实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完成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和任务,以及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情况:主要检查各地各单位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整体推进惩防体系区域和部门建设情况。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情况:主要检查各级党政机关、所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实现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机制建设全覆盖情况。
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承担起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廉政准则》等各项规定,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树立良好形象。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落实好所承担的反腐倡廉牵头任务和配合任务,针对工作中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赵洪祝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把惩防体系建设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去谋划、部署和推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妨碍经济建设、违背科学发展的行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确保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切实解决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等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要继续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实现省委提出的风险排查和防控机制两项“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深化、巩固、提高工作。
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强调指出,全省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防止“精神懈怠危险”的重要性,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始终保持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始终保持一股披荆斩棘的闯劲、不屈不挠的韧劲、有所作为的干劲。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做到困难面前敢上、矛盾面前敢管、风险面前敢闯。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实事求是,不图虚名,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要大力推进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建设,做到“四个防止、四个倡导”和“六戒六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廉政准则》,接受各方面监督,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经济上的清廉、生活上的清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日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率检查组到杭州市检查,听取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代表中共杭州市委所作的2011杭州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赵洪祝发表了重要讲话。
黄坤明在作表态发言时说,省委赵洪祝书记的讲话,是对杭州市各级领导干部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一次重要辅导,对我们如何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学习和领会。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全市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提高全市反腐倡廉工作水平。
邵占维、王国平、孙忠焕、叶明、王金财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汇报会。
第三篇: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
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文化教学,是指开展系统专门的课堂教学、讨论等实体教学形式,使学习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知识教学同语言教学是两种相互并列的教学形式,文化知识教学强调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语言教学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化因素教学。吕必松提出:“影响语言理解和使用的文化因素隐含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即文化因素需要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文化因素教学应在语言教学中进行,实质上是借助语言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
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借助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中内含的文化因素,在能够完成基础语言教学与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习者吸收目的语文化。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因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融入一定的文化成分,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基础的语言教学是主体,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比重不应超过百分之三十。
第四篇: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学习深化和反思心得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学习深化和反思心得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
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牢记“三个代表”和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充实教学的“马褡子”
充实教学的“马褡子”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一个学术报告会,从一 教授那里听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 千年前,在波斯湾附近的一个国家里,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行进在广阔的草原上。太阳逐渐沉没于地平线,夜幕降临了,牧民们开始从马背上卸下帐篷,就此安营扎 寨。这时,天空中显现出一道灿烂的金光。首领立即召集大家说:“快,我们崇拜的神就要来了,让我们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聆听神的旨意”。
在 空旷的草地上,站立着这群虔诚的牧民,一束金光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上,神的充满磁力的声音响在他们的耳边:“我可爱的牧民们,我是大草原上无与伦比的神,我 保佑你们。天亮的时候,你们务必沿路捡一些鹅卵石,装满你们的马褡子。到明天晚上的时候,你们会感到无比地快乐,但也会感到无比地懊悔。”话音一落,金光 消失了,神离去了。牧民们非常失望,他们互相抱怨,“我们崇拜的神竟然让我们去捡拾那些无用的石头”。但他们还是顺从了神的旨意,天亮的时候,随便捡了几 块“鹅卵石”放进马褡子里,又开始了新的旅程。当夜幕再次降临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马褡子里金光四射,早晨放进去的“鹅卵石”竟然变成了金子。他们高兴得 手舞足蹈,同时又后悔得顿足捶胸,为什么就没有多捡几块“鹅卵石”呢?
其 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许许多多的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随随便便地舍弃了,总以为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等到某一天我们必 须用它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的“鹅卵石”已经变成了金子,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没有认真地捡拾这些“鹅卵石”而深深懊悔,甚至于要付出巨额代价。
我 想到了每一次的会议,小到频繁的班主任会议、教研组长会议、教职工会议,大到全区的学科研讨会、教学现场会、总结表彰会,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全区教育工作会 和暑期校干读书会。这一次次的会议,就是一块块的“鹅卵石”。我叫它们为统一思想、鼓足干劲的“鹅卵石”。教育工作中,观点分歧了,产生矛盾了,发现问题 了,怎么办?开会。开会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解决矛盾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身处一线的教师,决不能忽视了各种会议的重要作用。不论参加那一次的会议,也不管会议的级别层次大小高低,只要是我们参加的会议,就应该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思考,深入理解。听、记、想的过程就是捡拾“鹅 卵石”的过程,听得越认真、记得越丰富、想得越深刻,捡到的“鹅卵石”就越多。
我 又想到了全区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以及各种比赛活动。不论规模大小、层次高低,都是一块块弥足珍贵的“鹅卵石”,我们姑且称 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鹅卵石”。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民的期盼,学生的愿望,都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必须随之提 高。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已经不适用了。文化的日臻繁荣,知识的爆炸更新,科技的日新月异,都在正告我们“原有的那桶 水”已经远远不够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宽,如果我们教师不与时俱进,仍旧拿“一桶水”来教学生,那肯定是捉襟见 肘、力不从心,甚至贻误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将自己的“一桶死水”变成新鲜的“源头活水”,必须尽最大努力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来充实我们“教学的马褡 子”。这方面,教育局、教研室高屋建瓴、脚踏实地,为我们开辟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素质的种种渠道,提供了让我们捡拾“教学鹅卵石”的宽阔平台。
还有课本、参考书、教学资料、各类试题,以及教育报刊杂志,都是我们俯拾即是的教学鹅卵石,即便是与领导的谈话、同事间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就更是流光异彩的教学鹅卵石,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捡拾,如何去储存,如何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