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多彩的气球气飞上天》
第二课
多彩的气球气飞上天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使用①椭圆工具②填充工具,并巩固铅笔工具的使用;
2、教学生会退出画图程序(保存文件);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①椭圆工具②填充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填充工具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网络微机室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出示教材第4页图1)同学们,椰妹手中拿着的是什么呀?(气球)
2、美术老师教你们画画是用什么画的?(铅笔、颜料或彩笔)
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电脑来画画。(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出示(小黑板)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步骤,见板书)。
(三)上机操作,探究新知
(学生边阅读教材边上机操作,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识,老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1、使用椭圆工具(画气球)
2、使用铅笔工具(画气球下端的线绳)
3、使用填充工具(填充气球颜色)
4、保存文件
(四)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学生完成新课任务后,自主创新练习与新课相关的内容,巩固新知识。
(五)作品展示,体验成果
优差作品展示,生生交流。
(六)反思体验,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绘图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
2、怎么样把画画保存到电脑中?
3、怎样退出画图窗口?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
多彩的气球飞上天
1、椭圆工具→画椭圆(气球)方法与步骤:(第4~5页)
2、铅笔工具→画线绳
方法与步骤:(第4~5页)
3、填充工具→填颜色(气球)方法与步骤:(第4~5页)
4、保存文件
方法与步骤:(第6~7页)
第二篇:中班教案《气球飞上天》
中班教案《气球飞上天》
中班教案《气球飞上天》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3和4,知道数的形成和所表示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色气球各1只,统计表一张。
2、数量1~4的点子卡片若干,彩色笔若干
3、《数学》上。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气球--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分别说出其颜色。
--教师拿出气球,让幼儿说出其数量。
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变成2只气球?
启发幼儿说出;一只气球再添上1只气球,就是2只气球。
--引导幼儿说出这2只气球分别是什么颜色。再观察中让幼儿发现2里面有两个1。
二、观察画册《气球飞上天》
--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说一说,天空有几只绿气球?奇奇手里拿着几只绿气球?一共有几只绿气球?幼儿点数后知道:2只绿气球再添上1只绿气球就变成了3只绿气球了。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3,幼儿认读。
--引导幼儿点数红气球的数量,并说出用数字几表示,然后拿出相应的点子卡片和数字--数一数,黄气球和蓝气球各有几只?幼儿说出其数量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4,使幼儿知道:4只气球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找一找,数字3和4分别隐藏再哪里?
--引导幼儿根据气球的数量圈出相应的点子。
三、讨论交流--想一想,数字3和4还可以表示哪些物体?
--教师引导幼儿从活动室找出数量是3或4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中用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
四、活动结束
第三篇:小班气球飞上天美术活动
小班美术活动:气球宝宝飞上天
【活动目标】
1.认识五彩的气球及纽扣,学会用相应的蜡笔颜色进行连线。2.选择喜欢的动物卡片及纽扣,学会运用撕贴双面胶。
3.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培养对美术手工的热爱,体会成功的乐趣。【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自制的小象、小猴、小兔、小猫等动物卡片28张。
2.彩色的纽扣若干颗、放纽扣的篮子,胶水(28),白纸(若干张)彩色的蜡笔若干支。
3.课件及气球PPT,示范画一张。知识准备:
让幼儿认识双面胶,知道双面胶的使用方法。
让幼儿知道胶水的用法,注意用完胶水后要将胶水盖子盖盖紧小班美术活动:气球宝宝飞上天小班美术活动:气球宝宝飞上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最近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可烦恼了,他们想去天空中旅行?可是他们没翅膀,怎么去呀?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它们想想办法吗? 幼:坐飞机去,坐热气球,跟着气球飞上天。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你的想法和大象说的一样,跟着气球宝宝飞上天。
二、拿出纽扣,教师示范讲解 1.出示范画,仔细观察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今天呀,我们用纽扣作为气球,完成一幅有趣的纽扣贴画。想不想知道怎么做? 2.教师示范讲解
选取你喜欢的动物卡片,将动物卡片用胶水粘贴在白纸的下面,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纽扣,纽扣上有双面胶,我们用小手慢慢的把白白的撕下来,然后粘在白纸的上面。粘气球时要一上一下有规律,不要把气球靠的太近否则气球飞不上去的小班美术活动:气球宝宝飞上天文章小班美术活动:气球宝宝飞上天贴完纽扣后,我们拿起桌上的蜡笔,给气球和动物之间,用一样颜色的线条给它们连接起来。师:连完后,这样一幅好看的作品就完成了。你们会了吗?
三、教师提出作画要求
每个人都有一张操作纸,拿到纸后,要把白纸竖过来放,要不然气球就飞不高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及纽扣,进行粘贴。打开胶水后,不要将胶水盖子乱扔,统一放在桌子的中间。用胶水时,不要粘到手上和衣服上,注意保持干净、整洁。
小手撕双面胶时一定要细心,只把白色的撕下来撕完的纸不要乱扔,放到自己的小碗中。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动物们都快等不及了,你们快去帮助他们吧。1.提醒幼儿作画时的注意事项
2.对于在作画过程中有问题的幼儿,进行及时的帮助与解决。
五、作品展示,师幼共评
师:请完成的小朋友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动物们一起跟着气球宝宝去天空中旅行了呀? 1.幼儿评价
师: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教师评价
师:小朋友们的作品都很棒,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气球的线,有点乱,如果我们把线再画画好的话,你们就是我们班的小小美术家了。不过小动物们都很开心,他们说空中旅行真好玩!3.活动结束
师:那等小动物们旅行回来,我们在和他们一起玩吧!
第四篇: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
篇一:风筝风筝飞上天 教案
篇二:五下美术《风筝风筝天上飞》教案
风筝风筝天上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4)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2)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1)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3)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4)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1)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2)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篇三: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风筝飞上天》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单元分析
综合实践教案(第一阶段)
综合实践教案(第阶段)
综合实践教案(第 二 阶段)
篇四:风筝风筝飞上天
电子教案 1 2 3 篇五:风筝风筝飞上天
风筝风筝飞上天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教师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平时课可以少考虑一些,尽可能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下才指导。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而在此同时,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因为风筝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种玩具,我调查了一下,班里90%的同学都曾放过风筝,而且放得不错,这也是孩子们春天最喜欢的一样活动。我就从孩子们亲自放风筝的经历入手,请他们谈谈放风筝要注意的技巧,然后引入介绍风筝的历史,然后引出书中的年画《三月三》,请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动物形象的风筝,然后重点介绍了常见的沙燕风筝,并观察书上的三个沙燕风筝,看看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知道了沙燕风筝的外形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其中的图案、颜色可以有丰富的变化。在对风筝有了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我再布置今天的课堂作业,根据孩子们绘画的水平,我分成了三种层次的作业:1是临摹书上的风筝图;2是画沙燕外形的风筝,自己设计丰富的图案;3是设计一个书上没有的新颖漂亮的风筝。同学们很感兴趣,都认真的画了起来,也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作品。
教学背景:体育活动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相约去放风筝是每个人非常喜爱的休闲活动。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是每一个儿童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仔细观察,发现风筝的特点,简单的设计、绘图风筝,按照要求制作简单的风筝。并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及构造与平衡的关系
2、初步学会弯、绑、糊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及简单工具的使用。
3、初步学会小组分工,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愉快,完成作品的自豪心理。
4、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5、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的对称、美观、有创意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学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掌握放飞的技巧。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图片激发兴趣
1、先让大家看一些风筝的图片。多媒体播放各种风筝图片。(学生不住地发出赞叹声)(板书:风筝风筝飞上天)
2、讲解风筝的起源
3、玩过风筝吗?你见过的风筝都是什么形状的?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三角
形、菱形、正方形、鸟形、龙形等等。
过渡: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风筝。(想)
4、出示菱形风筝,让学生仔细观察。风筝都有一个特点:能看出来吗?
(板书:对称图形)
二、学生自主观察,制作方法指导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最简单的风筝。
(二)仔细看看,我们要怎么做?准备些什么材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设计完成记录表(小组分工)
1、请大家简单分工。组长、记录员、检验员
2、出示“十字形”骨架,让学生观察。
3、指导步骤和方法
步骤:设计图案——检验、评价——扎骨架——糊纸——绑拴提线——着色
四、学生制作(活动),教师适当指导(因为制作没有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只能放弃。)
五、集中展示、评价
组内成员
合作愉快 扎线牢固
剪粘平整 图案美丽
着色漂亮 用材合理
操作安全 回去还要
六、加工、试飞
教学反思:
课堂流程不够自然,即教学思路不清晰
1、课的一开始导入部分,用“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引出风筝。不如看图、直接引出来的风筝,这样课堂更加有效率。因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重点是在制作上,课的导入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制作指导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十字形”的骨架,这是对流程的破坏。应该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第一步是扎骨架然后引导学生考虑扎的位置,如何扎牢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图案、检验图案。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完全是仿制简易风筝,根本就不需要设计,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作秀之嫌。再加上起不了什么作用,浪费了课堂时间。
3、指导性错误。糊纸应该是先糊再裁,可是有几组学生采用的是先裁后糊;虽然也可以糊上,但是“先糊再裁”比较科学,不容易犯错误。
4、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只是扎好了骨架,没有时间糊纸,甚至有一
组连骨架都没有糊好。究其原因,因为本人没有充分考虑到本节课内学生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能够在骨架做完后,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不仅会容易绑扎,而且骨架不容易变形,容易修改,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有效性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不清晰,即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综合大家的意见,重点应该是三部分。
一、扎骨架;
二、糊纸;三绑提线。其中难点有二。一是扎骨架时绑线的方法,两根竹条的位置也是难点所在;二是绑提线的位置。糊纸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再糊,提示一下学生应该可以明白。重点难点应该是教师心中有数。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制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活动,但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如绑四条菱线老是绑不好,可以给学生出个注意,这样不仅使学生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也可以使教师的有效指导落到实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理念,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的特点,学生能自主发现的,就自主观察,得出结论;学生不能发现的,教师适当引导,或者作为知识直接授予也未尝不可。
1、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倡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活动。扎骨架时扎线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用“x”形,但有些学生认为扎的越多越好,结果不仅影响糊纸,还影响整个风筝的重量,影响了后续活动的有效开展。作为教师在指导时,可以问学生:绕线怎样才合理?学生一般都能够知道:牢且少。当然学生实在能够自主发现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告诉学生是知识的传授,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之一。
在绑扎骨架时,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同时出现线和双面胶两种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这是指导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上,采取思维的优化。这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糊纸只要为学生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后糊?学生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很快明白过来。
2、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自主活动,但并不反对对知识的传授。在扎骨架时,两根竹条的位置,教师可以这样跟学生讲:根据许多人反复实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上下比例应该是3:8;左右是4:4的关系。因为五年级学生对比例还不清楚,教师可以简单的举例说明。如在一根长竹条上面部分是15厘米,那么下面部分
是40厘米;这样左边和右边也应该是20厘米(比例是1:5厘米)。在课堂前教师可以把做好的竹条直接教给学生,省去了比例之间的转换。有人说,我做过了我记住了。我记住了,我会反思。所以在知识的传授后,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比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
当然,这节课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和学会了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能力,激发了我对教育真谛的渴望,这是我更加着迷于这门课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明白了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
第五篇:《小乌龟飞上天》教案
《小乌龟飞上天》参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演唱《小乌龟飞上天》。教学目标:
1.在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灰谐的情趣。
2.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图片一张、胸饰小乌龟、大雁姐姐、大雁妹妹(和学生人数相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伴奏歌曲。
师:在美丽的小河边,住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乌龟,小乌龟在小河边会干什么呢?(欣赏伴奏第一段)
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说说,用动作做做小乌龟在做什么,教师哼唱)听着伴奏音乐自由表演小乌龟在河边玩耍的动作。
二、分段欣赏歌曲。
(一)欣赏第一段歌词。
师:小乌龟在小河边玩得真开心!可是有一天他仰着脑袋掉眼泪,哭得好伤心啊!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哭吗?
(学生猜想)小乌龟到底为什么哭呢?一起来听听(欣赏歌曲第一段)。再次欣赏第一段。
(二)欣赏第二段歌词。
师:原来小乌龟真的是想天上飞呢!可是它没有翅膀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欣赏歌曲第二段)
学生自由说说想出的办法。谁看见小乌龟哭了?它是怎样帮助小乌龟的呢? 再次欣赏第二段(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原来小乌龟是这样飞上天的呀,我们也来学学。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听音乐和同伴一起表演第二段歌曲。
(三)欣赏第三段歌词。
/ 4
师:小乌龟在大雁的帮助下,终于飞上了天,心里真是太高兴了啊!没想到这时却发生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意外呢?(欣赏歌曲第三段)小乌龟怎么会掉下水呢?它在唱什么?它为什么要唱歌?(再次欣赏一遍)。
三、完整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小乌龟飞上天》,再次欣赏,唱衬词:哟罗哟锣喂。
提供胸饰:小乌龟、大雁姐姐、大雁妹妹让学生自选胸饰听歌曲进行表演,根据学生表演情况交换角色在次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2、给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改画改歌词。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并且为歌曲改画,创编歌词。
2、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白做事情要认真、细心。教学重点:
学生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改掉坏习惯。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引出丁丁。
1、介绍丁丁
师:易老师今天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新伙伴,看看他是谁吧?(播放课件:小朋友们好!我是希望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我叫丁丁。我是一个小画家,有一大把彩色铅笔。我对别人讲,我什么东西都会画。)
师:你们相信丁丁说的话吗?
师:这样吧!我们一起去看看丁丁的画吧!
/ 4
2、看画(课件)
师:丁丁画了哪几种动物? 师:你们觉得丁丁的画怎么样呢? 师:哪里画错了?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三、节奏训练
1、出示丁丁的几幅画。(1)导入
师:请小朋友们评一评,丁丁是不是真正的小画家? 生:不是,他是粗心的画家。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在学习这首歌之前,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个节奏游戏。(课件出示)
x x x x x x x 画只螃蟹四条腿 画只鸭子小尖嘴 画只小兔圆耳朵 画匹大马没尾巴(2)认识附点。
师:有没有小朋友认识我们音乐中的这些小圆点?它有什么作用? 师:这些小圆点叫附点,它是延长前音符时值的一半。(3)读节奏师示范,学生跟读,注意附点的作用。(4)随乐唱。
四、学唱歌曲。
1、师:让我们听一听别人是怎么来说丁丁的?播放课件:要求学生带着诙谐,快乐的心情听赏。(连续两遍)
2、师范唱,生评价。
3、跟老师的琴声唱歌曲。(呜提出要求:声音和谐、自然、统一、不喊唱。)
4、请小朋友说说自己觉得最难唱的,一起学唱。
5、分组唱一唱。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孩子声音最美、最动听。
6、请学生上台表演唱。针对学生唱得不够准确的进行纠正,注意声音的优
/ 4
美。要求其他学生做文明小观众。
五、改画,改歌词。
1、帮助丁丁改掉粗心的坏习惯吧。(1)改画。
师:我们发现了丁丁的缺点,应该怎么做呢?(生:帮助他)课件展示正确的画
(2)改歌词。
师:丁丁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助,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和歌声夸夸丁丁吧!(小组长做小老师用节奏问,其他孩子答)
2、用新歌词演唱。
六、结束。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