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风的话[精选]
《西风的话》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教具准备:钢琴 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喜悦的 热闹的)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师: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3、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 美“风”
1、按节奏唱旋律
(1)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4)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二遍提示换气。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
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3、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唱试试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 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五、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小结
秋天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
第二篇:西风的话
《西风的话》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西风的话》 教材分析:
歌曲《西风的话》 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的镜头,颂扬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全曲共八乐句,歌曲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前两乐句为句首相同平行乐句,节奏前紧后松,给人宽广之感;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首歌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 X X
X X
X X| X|,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加之粒度记号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唱起来倍感亲切。这首歌曲的情绪比较平和,没有强烈的感情起伏,因而尽管标记有>、<和f等力度记号,但对比应该适中。本课通过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和体验黄自代表作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对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2、通过学唱歌曲,欣赏《战台风》要珍惜大好时光,热爱大自然的景象、热爱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运用好力度记号、连音线来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进入风的世界,去感受风的美 ①你们听!(课件播放风的声音)特点
②请同学们用声音来模仿风?用动作模仿风,再按照节奏x-xx来模仿风的声音。
二、歌曲教学
1、练声:用“呜”来模仿风声。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力度记号
师:自然界的声音是没有经过音乐家雕琢的,处理的声源,而我们音乐课中的音乐是经过了作曲家提炼过的,接下来老师想跟你们一起,把自然界的风声带入音乐的殿堂,好吗? 师:用呜的声音唱低音的5、6、7,教师用钢琴带音高,融入渐强减弱记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秋天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诗人眼里到处是“落雁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美景。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刻,让我们借助描绘秋天的音乐,去感受秋的热烈与喜庆,去领略秋的诗情与画意。当夏天南风飘然离去,阵阵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西风对我们说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西风的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自然界中风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西风的话》。
2、听录音范唱.(展示秋天风景课件)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秋天、平缓级进、较慢)
教师简单分析歌曲:这首歌为4/4拍,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3、同学们细心的听老师唱,想想: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西风告诉我们,它见证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要我们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来
4、朗读歌词(1)由教师朗诵第一遍,学生讨论:通过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2)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歌词朗诵一遍。
5、演唱歌曲
(1)学生尝试小声的演唱歌曲(要求:词曲结合准确无误。)(纠错)
(2)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走向,要求学生用“点”表示出来。结合歌词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讲解歌曲中力度、连音线、rit.渐强渐弱记号(3)按照老师的手势进行有强弱变化的方式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秋天、平缓级进、较慢)
3、同学们细心的听老师唱,想想: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西风告诉我们,它见证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要我们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来
4、朗读歌词(1)由教师朗诵第一遍,学生讨论:通过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2)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歌词朗诵一遍。
5、演唱歌曲
(1)学生尝试小声的演唱歌曲(要求:词曲结合准确无误。)(纠错)
(2)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走向,要求学生用“点”表示出来。结合歌词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讲解歌曲中力度、连音线、rit.渐强渐弱记号(3)按照老师的手势进行有强弱变化的方式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这是什么样的风?(急促的、猛烈地、后半部分舒展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不过同学们要继续在歌曲旋律上、歌词连贯上下功夫。但是老师这节课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积极的表现、听到了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要去珍惜美好的时光,要去发现、热爱生活中的自然景象的美。就让我们在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吧!
反思:通过这节公开课的试讲,离上好了一节课还有一段的距离。胡老师的课后讲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音乐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也就是说,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感受西风带来的秋景的美为核心来听唱歌曲,并将它贯穿始终,达到熟悉乐曲的目的。在分析音乐作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来讲解,使整堂课将审美性与音乐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细微问题,我先讲解歌曲的强弱处理,再去探讨旋律走向,这样顺序颠倒,没有了实质的目的性。以后在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内容时,应思考其目的是什么,结合整体分析,局部解决。
第三篇:西风的话
《西风的话》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沙平路41号(邮编:518114)
沙湾小学 熊老女(电话:***)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音乐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网上搜索关于“黄自”的相关资料(2)网上搜索并听唱歌曲《西风的话》
二、教学课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化教育,更具有培养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的使命。为更好地实现音乐培养人的功能,本节课我从欣赏教学视频入手,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时间的流逝。然后让同学们在歌曲学习中感受乡村的美景及孩童纯洁的心灵。最后让同学们在思考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培养同学们爱护大自然与珍惜时间的良好情操和文化意识。
三、教材分析
《西风的话》是黄自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歌曲。歌曲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同时作者明快地描绘了乡村儿童简单、纯洁的美好心灵,并以此鼓励青少年珍惜时光,憧憬未来!歌曲的曲式为四乐句组成的方正性单乐段,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前两乐句为句首相同平行乐句,节奏前紧后松,给人宽广之感;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学目标1、2、了解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黄自,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
能通过探索、编创、唱游、背唱歌曲充分体验《西风的话》独特的音乐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了解歌曲的产生背景,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鼓励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能够完整熟练的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演绎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教学难点
1、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乐曲旋律中力度的渐弱渐强的变化来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对曲作者的喜爱。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歌曲伴奏音乐为背景,教师播放秋天的视频,请同学们感受一下是哪一个季节?并说说喜欢这个季节吗?为什么?(教师出示视频)
【百度搜索】: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5NzMwMjg4.html
学生甲:是秋天。
教 师:说的对。秋天是个成熟的季节,也是个收获的季节,相信每个同学对秋天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心目中对秋天的印象。
学生乙:是秋天,我喜欢这个季节。因为我觉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火红的季节。(说的非常有诗意)
学生丙:是秋天,我也喜欢这个季节。因为我觉得秋天有一种萧瑟的感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概况秋天)
学生丁:是秋天,我不太喜欢这个季节。因为我觉得秋天是个鲜花凋零,植物枯萎的季节,太萧条了,我不喜欢。(同样的感觉,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秋天,并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同学们,老师也喜欢这个季节,也和你们一样喜欢秋天的成熟、收获、萧瑟、火红等等。同学们刚才用了很多词语和诗句描述秋天的,其实描述秋天的歌曲也不少?今天就有一位音乐教育家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请大家听听他在秋天借“西风”的嘴给我们捎来了什么悄悄话? 播放音乐视频和没有歌词的歌曲范唱。
(设计意图:结合秋天画面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美景,为后面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歌唱做准备。)
【百度搜索】:http://video.baomihua.com/hbzhangxing/16011201_s0p01
二、循序渐进,学唱歌曲(15分钟)
1、听完播放隐藏歌词的范唱音乐后,同学们说说作者借“西风”的嘴捎来的悄悄话。学生甲:穿上新棉袍 学生乙:变胖又变高 学生丙:时间飞快流逝
教 师:是呀,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你们就上四年级了。老师还记得你们刚进学校一年级时的情景呢?现在老师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可以用相同的节奏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试试好吗?生答:好!(师一边拍节奏一边读以下童谣:同时出示以下歌词)师问:时 间 滴答滴答 溜 走,你 们 准备好了 吗? 生答:时 间 滴答滴答 溜 走,我 们 已经准备 好。师问:时 间 滴答滴答 溜 走,你 们 身体变化 了? 生答:时 间 滴答滴答 溜 走,我 们 变胖又变 高。师问:时 间 滴答滴答 溜 走,池 里 荷花怎样 了? 生答:时 间 滴答滴答 溜 走,池 里 荷花变莲 蓬。
设计意图:首先设计规整的童谣来熟悉歌曲的节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时间的流逝上引入歌曲歌词节奏的准确朗读,并增添了朗读歌词的趣味性和为理解歌词含义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做准备。
2、从上面的童谣中自然的过度到师生接龙朗诵歌词:
师问:今 年 我 回 去 生答:我 们 刚穿新棉 袄 师问:今 天 我 来看 你 们 生答:你 们 变胖又变 高 师问:你 们 可 记 得 生答:池 里 荷花变莲 蓬 师问:花 少 不愁 没 颜 色 生答:我 把 树叶都染 红
设计意图:由于本首歌曲的歌词比较难理解,此举能让学生尽快的了解歌词,了解时间悄悄流逝,让学生感受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和有一个初步的节奏概念,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
3、同学们读得真好,从歌曲的节奏中可以看出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生答:是四拍子的。
师说:对,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呀? 生答:是: 强 弱 次强 弱
4/4 ● ○ ⊙ ○
强(拍手)弱(摊开)次强(拍身体两侧)弱(摊开)教师:说的真好!那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曲吗? 生答:喜欢。
教师:好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好吗?请大家用“呼呼的风声”轻声的模唱歌曲的旋律(播放显示歌词的歌曲范唱)
4、同学们模唱的很准,下面请大家轻声、高位置的填唱第一段歌词,师用钢琴带。
5、师生接龙为第二段歌词填唱做准备。师唱前半句歌谱唱名,生唱后半句第一段歌词。第二遍生唱前半句第一段歌词,师唱后半句第二段歌谱唱名。
6、请同学们填唱第二段歌谱的唱名。
7、好,现在同学们对第一、第二段的歌词都能唱好,那老师想听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地演唱一遍可以吗?最好在演唱时能用轻声、高位置、连贯的声音演唱。学生:可以
生唱一遍,如果还不够理想,可以再次强调要求多唱一遍。并要求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歌唱出秋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在歌曲的教唱中,我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尽量在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下学习。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为后面的歌曲处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斟字酌谱 歌曲处理(15分钟)
1、同学们唱得真不错,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用了比较连贯的声音来表达圆滑线,大家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谱中除了圆滑线记号,还有什么别的记号吗?如果有分别是什么记号呢?请自己用歌声唱有这个记号的那一句。(教师弹奏音乐让同学们变换座位队形后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讨论,后自选一位组长代表本组谈谈有什么记号?自己觉得应该怎样唱?)
2、学生分组演唱不同音乐记号的歌曲的那一句,并在各处理的地方注上音乐记号。教师分别简单讲解一下各音乐记号的意义。(如圆滑线、力度记号、MP、F、渐慢)。教师:请问把两个不相同的音连起来的线叫做? 学生:圆滑线
教师:那有圆滑线的地方要怎样唱呢? 学生:要唱得连贯、自如。
(教师弹奏相同的音乐让同学们变换回原来的笑脸座位队形)
3、带上同学们刚提到的音乐记号请同学们再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可以加上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手打节奏一起演唱。(播放歌曲伴奏音乐,学生在唱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用脚步来配合同学们的节奏。)
4、刚听到同学们对歌曲的演绎非常精彩。节奏把握的也很准。那么这种节奏我们除了可以用手表示以外,想想还可不可以用其他的身体语言表示?(教师先示范着走走)生答:可以。用脚来表示。
教师:先坐着踏脚歌唱,后面起立走节奏。
5、好,请大家站起来,指定一名同学做领头羊双手叉腰,其余同学的手搭在前一位同学的肩上跟着节奏边走圆形边唱歌曲。同时注意歌曲的意境,那是秋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整首歌曲的学习我都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进行,当学生学会了歌唱以后,我再一次强调歌曲的音乐记号来进一步美化歌曲,美化声音,达到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秋天的美景的意境。并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孩子们和谐共处,快乐合作的学习过程。特别在节奏的学习上,我先让学生用手感受节奏,后逐步深化为整个身体语言来表现歌曲的美和四拍子的感觉。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感受秋天的美景。
三、知识拓展,课堂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一首《西风的话》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童年般色彩的秋天。这都要感谢我国著名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叔叔。(介绍作曲家黄自)
【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108671.htm?1331642445
2、同学们,黄自叔叔秋天回家在探望亲人的过程中,见到他的侄子侄女在一年来发生的变化,进如感叹时间流逝的飞快而写下的这首歌曲。黄自叔叔不仅写了关于秋天的歌曲,还写了关于冬天的歌曲,同学们想欣赏欣赏吗? 生答:想 教师: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我们五年级即将要学到的关于冬天的歌曲《踏雪寻梅》(播放《踏雪寻梅》的视频)
【百度搜索】http://video.baomihua.com/mrgfang/2286661
3、同学们,秋天是美好的,冬天也是让人向往的。但是一年四季美景的变化也蕴含着我们同学们的渐渐长大。从今天开始,希望同学们都能更加热爱自己身边的美景和美好生活,珍惜时间,珍惜与自己亲人的相聚,在时间上做个真正的主人。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黄自叔叔的作品,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他,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美的小享受。并从《西风的话》的学习过渡到《踏雪寻梅》的欣赏进一步让同学们感受季节变化的美景的特点和时间流逝的匆匆,达到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目的。教学反思
《西风的话》是一首我国早期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的作品。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兴趣。歌曲为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课后我对本课的成功和不足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从学生的地理常识入手,了解今天所学的地方民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结合其他学科,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借助图片对凤阳的名胜、文化、风俗、音乐加以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唱新歌环节,我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让学生自由评价歌曲,找出难点,进而因势利导,从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出发,捕捉他们的兴趣爱好,融于课堂,在游戏和模仿比赛中,逐步解决歌曲难点,并强调这就是浓郁地方音乐特色的最好体现,帮助学生充分体验和演绎歌曲风格。
歌曲的学唱过程我打破了传统的逐句教唱和先旋律后歌词的模式,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实践总结,逐遍用听唱法自学,达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歌曲的目的。
在处理歌曲的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得出结论,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并通过成语接龙的举例形象比喻歌曲中“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民间小调典型的五声调式来拓宽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创作思路和风格树立的思维和视野。采用学生自己建议的演唱形式的反复练唱中巩固和演绎歌曲,教学效果良好。在知识的拓展环节,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讲述并播放凤阳花鼓的来历,新旧《凤阳花鼓》的反差在感官上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冲击,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从而上升到人文教育的程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以生为主,灵活教学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欣赏歌曲、评价歌曲、发现难点、歌曲处理、唱游歌曲、演绎歌曲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民主参与、共同探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想象起来,律动起来,合作起来,快乐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觉、主动、大胆、自信的能动性。
通过让学生身体、情感、思维等等多方面的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比如学生的设想,建议,我都通过敏锐的回应与反馈,把它们转换成有深层价值意义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努力达到。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爱学乐学,气氛热烈。
三、情感升华,以德育人
新课标提倡音乐学科的人文性,重视音乐文化的渗透。本节课在音乐文化的选择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了有的放矢,起到了很好的丰富课堂,促进学生了解地方音乐文化的作用。通过新旧《凤阳花鼓》的图片和唱腔形成的鲜明对比,引导学生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不忘过去,同时,也从中明白了音乐来自生活,它反映出一个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是一方人情感表达的方式,这些地方民歌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需要我们世代保护、继承并发扬它。这些文化视野的开拓,认识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都给学生留下了对《凤阳花鼓》的无尽回味。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内容容量较大,在倾听和征求学生意见的时间上花时较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知识面不够广的情况下,老师如果能主动把握好课堂的进度和时间的控制,就能让课堂更松弛有度,井然有序。
第四篇:西风胡杨教案
《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伊滨区诸葛镇韩村小学
韩利会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并使学生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精神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五、难点:
1、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六、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了解沙漠。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桌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4、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
老师根据课堂上的学习,结合本课的学习要点加以适当的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4、引入课题。师:仙人掌不仅沙漠中有,在你的周围见过吗?而胡杨呢?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西风胡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2、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5、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让我们惊叹,令我们我们陶醉。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这么美的树在漫漫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1、学习胡杨的特点。
㈠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㈡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小结: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㈢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小结: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㈣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出示课件)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小结: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2、了解胡杨的贡献及现状
㈠引导学生明白胡杨为人类做了些什么?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胡杨的?(五六自然段相关内容)(出示课件)
师:胡杨的贡献真大!可人类是否善待了胡杨?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对胡杨有什么影响?
生一一回答。
㈡理解胡杨流泪的原因。
师:人类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顾及在与沙漠进行顽强抗争的胡杨了。胡杨也哭了,它为什么流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师:这小小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那些上游的人们依然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他们怎能()?怎能()?„„难道()?难道()?„„
生接说。
㈢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颗胡杨,你会对“上游的人们”说些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
3、作者的希望与信念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这胡杨林中,看着那些正在拼搏着的和已经倒下的胡杨,会有什么感受?(伤心、悲痛、难过等)会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无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㈠作者在祈求什么?(出示课件)
①指名回答。
②从这祈求声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作者强烈呼吁人们去“保护环境”(板书)的心情。)
③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齐读祈求的内容。
㈡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们,他始终怀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指名读。
②师指导朗读,要读得坚定些。
㈢回归课题。
①作者还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是啊,大片的胡杨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风中,这就是——西风胡杨。(生齐说)(图片|背景音乐)
②孩子们,让我们带着作者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同情,对胡杨的赞美,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胡杨,通过胡杨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希望大家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来保护环境,来保护胡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板书设计:9西风胡杨
↓
最美、最古老
↓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
保护环境
第五篇:说课稿《西风胡杨》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首先我为大家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这篇课文还提醒我们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二、内容: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英雄树‛ 胡杨的美丽、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和同情之情。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是课文的重点,从三个‚祈求‛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自主、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教学理念有: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的特点,尽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引入,揭示课题
请同学观察校园内有哪些树木,说说你最喜欢那种树,为什么?
板书《西风胡杨》,提问:那么的树作者不写,怎么跑到沙漠去写胡杨呢?
(二)、读中领略胡杨之‚最‛。
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带着问题快速地找到课文的1、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美、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学生汇报时我就板书出胡杨的特点。这个版块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热爱、赞美之情。这几个自然段,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首先,我给孩子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通过预习,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1—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时课堂上可能他们可能会感悟到:‚胡杨能在沙漠、盐碱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不和别的植物争名夺利。‛‚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会给予肯定,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这样几个句子,把孩子们的学习指向深入。学生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①、‚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先让学生配合老师讲述填空,再让他们说说从读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侵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学生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 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自然段。②、‚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先让孩子们抓住‚挡在‛‚身后‛‚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③、‚它们生前为保卫。。。‛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摧肝裂胆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④ ‚是一亿三千万年前……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通过和学校或家乡对比,从胡杨林的‚大‛感受到美。还可以结合体会胡杨的其他特点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把胡杨的美读出来。
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在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出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来写胡杨的特点。再以胡杨的第二个特点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二十几米‛‚‚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几个数字来体会作者采用了数字描写法表现胡杨坚韧的特点,当孩子们领悟方法后,再放手让孩子们领悟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个环节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 这一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品读中感悟真情,体会胡杨之‚悲‛。
此时此刻,孩子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孩子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然后让他们马上细细品读课文5—8自然段,在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品读完课文……这时,马上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觉?孩子们可能会说到:从‚两千年前胡杨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从‚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品出咸咸的味道;从‚他们想求人类。。。‛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从‚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这句话品出辣辣的味道,从‚我怕……我担心。。。‛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这整个过程,我都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放手让孩子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只在最后点拨这一个句子: 点拨句子:‚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哪怕就三天。‛点拨这一句时,结合课后第3题,在孩子们抓住三个‚祈求‛,理解了每一个‚祈求‛所包含的不同意思。这时,如果孩子们的发言不够积极,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启发,比如联系前面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祈求‚上游的人们不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联系我们的生活,祈求‚人们要节约用水,要爱护地球水资源‛…….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发言也就更加踊跃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从课题升华情感。
在感受完胡杨的崇高品格和悲惨遭遇后,再来解决疑问:‚课文标题为何用‘西风胡杨’‛?这时,孩子们只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烈烈西风、摧肝裂胆等词,说出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我都给予肯定。最后,为了把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这样推波助澜式的引读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五)、板书设计:
西风胡杨 ——— 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赞美
我 ———— 担心、哭泣、祈求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四个特点:‚美丽、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一词。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便是我对《西风胡杨》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胡杨之最‛ 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孩子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的关注。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