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龙泉驿区第二十二小学校 周春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年上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里“长度”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但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等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 1
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2)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五、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准备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测绳等教具,同时让学生采集树叶,准备软尺,彩笔、直尺。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森林里举行“森林运动会”马上要举行的是小蚂蚁短跑比赛的情境,用三只小蚂蚁赛跑的故事作为开头,投学生之所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整节课起了一个好头。通过观看三只小蚂蚁爬树叶的过程,学生清晰的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为后面理解周长作了有利的铺垫。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学到的陈述性知识有:图形的一周是指图形边线的起点与终点的重合。程序性知识是:看蚂蚁爬的路线,用手指蚂蚁爬的路线。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设计了
(1)描一描
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手中树叶的边线,并说出打算用什么方法画。学生描好后选一幅贴黑板上。课件出示小蚂蚁说的话,然后问学生:它的话中哪个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周长。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这时候再让学生能从我们身边找些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摸一摸
课桌面的边线
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平面图形的一周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已知的图形或物体上去找、摸一周,让学生充分体验“边缘”“一周”,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周长”这一数学模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周长在图形上”,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周长的认识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让学生去摸一摸,学生对一周这个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合作交流,建立新知(小结周长的定义)
根据小蚂蚁的话:(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学生很容易说出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可桌面的周长,而可桌面的形状就是长方形,进而推导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的物体抽象出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像,在这样的基础上师生小结板书周长的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周长”,对“什么是周长”的理解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大量感性直观的知识,结合具体事物陈述什么是树叶(数学书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第二次是由具体到抽象,什么是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揭示周长的定义,建构新知识。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个环节教师组织学习同桌,小组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形成陈述性知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四)巩固练习,解释应用
为了及时巩固内化新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个环节我采用一个智力大比拼的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积极性强的心理,强化所学习的知识,我设计了三个闯关的练习
第一关:辩一辩,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的理解。
第二关: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让学生判断两个图形周长是否一样,强调平移方法,讲解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这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一周的长度;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关: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回顾总结,建构体系。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整理成条理的,系统的知识过程,更是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与原有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的过程。同时师生,生生间的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续学习的信心。
(六)实践任务
1.回家量一量爸爸妈妈的胸围,腰围和臀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二篇: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什么是周长》
说课人:张春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三级年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什么是周长》。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4、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感知什么是周长,难点设为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已知的图形或物体上去找、摸周长,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周长在图形上”,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周长的认识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让学生去摸一摸,学生对周长这个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师生小结板书周长的概念: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本节课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6.课堂小结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板书: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第三篇: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什么是周长》
际会中心小学 吴友红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三级年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什么是周长》。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里“长度”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但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等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2)、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五、教法与学法: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估一估”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准备了各种
平面图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测绳等教具,同时让学生采集树叶,准备软尺,彩笔、直尺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森林里举行“森林运动会”马上要举行的是小蚂蚁短跑比赛 的情境,用小蚂蚁的话来告诉同学们:它跑了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从而引出新课。通过实践这一环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设计了(1)画一画
让学生用彩笔画出手中树叶的边线,并说出打算用什么方法画。学生画好后选一幅贴黑板上。课件出示小蚂蚁说的话,然后问学生:它的话中哪个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周长。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这时候再让学生能从我们身边找些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2)小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 课桌面的边线
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已知的图形或物体上去找、摸周长,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周长在图形上”,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周长的认识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让学生去摸一摸,学生对周长这个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师生小结板书周长的概念: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思考、讨论。
课件出示:”<”有周长吗?
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依据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先估计老师的腰围,然后动手量一量。首先用课件出示测量注意的问题,接着学生互相量腰围,及时反馈量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个时候,我向同学们灌输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的思想,让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5.拓展联系,深化新知
为了及时巩固内化新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活化。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练习
第一题:课后练习1:描出不同图形(不规则)的边线
这是为了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第二题:课后练习2: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三题:出示练习3:比较几个不同形状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课堂小结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7、布置作业
(1)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为12厘米的图形(每格边长1厘米)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第四篇: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什么是周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三级年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什么是周长》。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4、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2)培养和发展学生多项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感知什么是周长,难点设为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教法与学法:
1、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共同探讨获得新知;
2、教学中我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区感知事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到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准备了各种
平面图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测绳等教具,同时让学生采集树叶,准备软尺,彩笔、直尺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森林里举行“森林运动会”马上要举行的是小蚂蚁短跑比赛的情境,用小蚂蚁的话来告诉同学们:它怕了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从而引出新课。通过实践这一环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设计了(1)画一画
让学生用彩笔画出手中树叶的边线,并说出打算用什么方法画。学生画好后选一幅贴黑板上。课件出示小蚂蚁说的话,然后问学生:它的话中哪个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周长。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这时候再让学生能从我们身边找些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2)小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
课桌面的边线 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已知的图形或物体上去找、摸周长,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周长在图形上”,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周长的认识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让学生去摸一摸,学生对周长这个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师生小结板书周长的概念: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思考、讨论。课件出示:”<”有周长吗?
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4、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依据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让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自己的腰围。首先用课件出示测量注意的问题,接着学生互相量腰围,及时反馈量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时我采用了运动会结束后小蚂蚁测量自己腰围的情境。在这个时候,我向同学们灌输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的思想,让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衔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涨,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教育。5.拓展联系,深化新知
此环节旨在及时巩固内化新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活化。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闯关游戏: 第一题:课后练习1:描出不同图形(不规则)的边线
这是为了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第二题:课后练习2: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第三题:出示练习3:比较几个不同形状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板书: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6.课堂小结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7、布置作业
1)把课后从生活中找到的周长写成数学日记。2)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板书: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理念:
以上教学环节,向学生充分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既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张扬,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五篇: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什么是周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三级年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什么是周长》。
2、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 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教材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4、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2)培养和发展学生多项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感知什么是周长,并能指出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难点设为理解周长,掌握周长测量的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是我运用的主要方法,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区感知事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到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准备了各种
平面图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测绳等教具,同时让学生采集树叶,准备软尺,彩笔、直尺
三、教学过程:下面我再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小蚂蚁短跑比赛的情境,(讨论:谁最快跑完树叶的一周?)小朋友们知道他们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的吗?
学情预设:他们是沿着叶片的边缘跑的!“一圈”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周长这一环节的教学上,主要采用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蚂蚁赛跑”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简单解答,从而引出一圈、一周之词,让学生在看一看、描一描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周长。
2、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设计了(1)描一描、说一说
师:老师找来两张树叶,同学们能指出它的周长吗?并说一说。这一环节是进一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去深刻感受周长,为下面对“周长”下定义作出铺垫。、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摸一下数学书的周长是怎样的? 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感受过了什么是周长,现在,谁来给周长下个定义,你认为什么叫周长呢?以
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学情预设:图形一周的长度 从起点出发又沿着边线回到起点 师:你们归纳的太棒了,那老师现在要问 的周长是怎样的,谁能来描一描:
学情预设:意见不统一。
师:这个图形到底有没有周长?所以,我们说的周长是对一个封闭的图形来说的,这个图形不封闭,所以
我们能不能描出它的周长?周长下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和深刻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给周长下定义,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所下的定义是不完整的,但是对于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值得表扬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该体现出来,所以我运用巧妙的语言设问,引导学生将周长的定义补充完整。
2、量一量 接下来我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接解决下一个问题,量一量,这一环节是是将周长的概念深刻化,同时也是为以后量规则图形的周长方法的铺垫。并探索测量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3、数一数
通过以上的练习,根据学生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教材还安排了数一数,本环节我将安排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交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3 巩固练习
此环节旨在及时巩固内化新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活化。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闯关游戏: 第一题:课后练习1:描出不同图形(不规则)的边线
这是为了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第二题:课后练习2: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
6.课堂小结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四、说板书: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