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时间:2019-05-15 04:4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第一篇: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中的《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被选入教材。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其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被选入教材。

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闸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勾践灭吴》是从中节选而来。

4、《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被选入教材。

5、《论语>是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季氏将伐颛臾》被选入教材。

6、《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盂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等被选入教材。孟子(前372鞠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7、《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l篇。《逍遥游》(节选)被选入教材。

8、《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的《离骚》(节选)被选入教材。

9、《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一前238)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劝学》被选入教材。

10、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其中的《过秦论》被选入教材。

1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这部书在体列上分为本记(帝王的传记,十二篇)、世家(世袭封国的诸侯)传记(三十篇)、列传(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物传记,七十篇),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计一百三十篇。《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作出的崇高评价。其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被选入教材。

《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一?),字子长,汉代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报任安书》也被选入了教材。

1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其中的《迢迢牵牛星》被选入教材。

13、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诗作《短歌行》被选入教材。

14、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身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慧下民”、建国立业的大志。后受称帝的哥哥曹丕的嫉妒、陷害,忧愤而死。诗作《白马篇》(又名《游侠篇》)被选入教材。

15、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他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写有《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16、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散文《归去来兮辞》,诗作《归园田居》被选入教材。

17、《玉台新咏》,南朝宋代徐陵编,其中的《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被选入教材。

18、魏征(580---643),字玄成,初唐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作品《谏太宗十思疏》被选入教材。

19、王勃(649---675),字子安,初唐文学家。作品结集《王子安集》,其中的《滕王阁序》被选入教材。

20、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诗作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将进酒》等被选入教材。

21、杜甫(712--770),字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圣”。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杜甫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诗作《登高》、《蜀相》、《兵车行》等被选入教材。

22、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师说》、《祭十二郎文》等被选入教材。

2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诗作《琵琶行》被选入教材。

24、柳宗元(773--819),唐朝散文家,著有《柳河东集》。作品《愚溪诗序》、诗作《渔翁》被选入教材。

25、元稹(779---831),字微之,中唐诗人。诗作《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被选入教材。

26、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诗人。诗作《李凭箜篌引》被选入教材。

27、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诗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任黄州(现在湖北黄冈)、池州(现在安徽贵池)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作品《阿房宫赋)、诗作《过华清官》被选入教材。

28、李商隐(约813一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器生。诗作《锦瑟》被选入教材。他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29、李煜(937--978),史称南唐后主。词《虞美人》、《浪淘沙》被选入教材。

30、温庭筠(812--870),字飞卿。宋代词人,他是花间派的创始人。词《菩萨蛮》被选入教材。

31、柳永(约987—哟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雨霖铃》被选入教材。

32、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六国论》选自《嘉祜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3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作品(游褒禅山记)、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被选入教材。

34、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有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间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实。其中的《伶官传序》被选入教材。

3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文学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散文《石钟山记》、《赤壁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等被选入教材。

36、周邦彦(2057--1121),北宋词人。词《苏幕遮》被选入教材。

37、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著有《漱玉词》,其中的《一剪梅》《声声慢》被选入教材。

38、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作《书愤》、《临安春雨初霁》被选入教材。

39、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豪放派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其中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选入教材。

40、姜夔(约1155一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婉约派词人,词《扬州慢》被选入教材。

4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被选入教材。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

42、王实甫,名德信,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节选其中的《长亭送别》被选入教材。

43、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代表作(水浒传),其中的《智取生辰纲》被选入教材。

44、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中的《失街亭》被选入教材。

45、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古文家。教材中的《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46、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画家。初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著有《四声猿》、《俏词叙录》、《徐文长全集》等。

47、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作家。《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55出。节选其中的《闺塾》被选入教材。

48、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现在湖北公安)人,与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著有《袁中郎全集》。节选其中的《虎丘记》被选入教材。

49、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明末小说家。节选自《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被选入教材。《警世通言》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中有些篇是冯梦龙的作品。

50、张溥(1602--1641),字天如,明末文学家。教材中的(五人墓碑记)选自《七录斋集》。

5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节选其中的《促织》被选入教材。

52、洪防思(1645--1704),名异,字肪思,号稗畦。清代戏曲作家,著有传奇《长生殿》。

53、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清代戏曲作家、诗人。代表作为《桃花扇》,节选其中的《哀江南》被选入教材。

54、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红楼梦》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被选入教材。

55、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教材中的《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56、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人。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材中的《病梅馆记》选自《龚自珍全集》。

第二篇: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

一、春秋时代

1. 《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雎》、《氓》《伐植》《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 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 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 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 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 《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 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 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 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 的发展影响较大。5.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 世文学有很大影响。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 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 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 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 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 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 《离骚》、《九歌》 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 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 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 《诗经》 和 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11. 《故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 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 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 响。

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吊屈原 《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 响很大。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 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 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 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 “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 《苏武传》 《汉书》 《苏武传》、苏武传 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 三史“ 四史”之一。16.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 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 《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 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 的祖师”。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 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20.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21.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 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集》 代表作有 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23.范晔,著《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等出于此。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24. 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 《世说》 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 小说”的开端。25.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26.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 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五、唐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 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 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 怨诗。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 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 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 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 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 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 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 新乐府运动。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 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 言,多寒苦之音。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 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 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 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 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 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 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 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 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 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 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 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 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 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 夫之词。

六、宋

46.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 《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47.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 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48.晏殊,字同叔,溢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 《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4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 《新唐书》 独撰,《新五代史》 伶 《(、、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 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50.苏询,字明允,号老泉。”八大家“之一,与子轼、辙合称”三 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51.曾巩,字子固,溢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八大家“之 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5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 公。”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53.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淆,、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 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54.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55.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八大家“之一,在书法 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 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56.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5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 高者。5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59.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 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色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 的表现范围。60.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61.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为《正气 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有《文山先生全集》。爱国精怀,激 昂动人。

七、元

62. 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 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 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63.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 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64.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杂 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 中成就最高者之一。65.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主要作品为《云庄休居自道小乐府》,其中《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首最成功。66.睢景臣,字景贤,主要作品为《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八、明

67.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游传》,简称《水浒》有百回本、百 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对 后世农民起义发生了巨大影响。68.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 家。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三国》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69.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主要作品为《西涝记》是著名长 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 学的新高峰。70.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有《项脊轩 志》《先批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71.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临川人。主要作品为《牡 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铰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杰作。72.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顾曲散人。主要作品为编 辑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灌园叟晚逢仙女》 出于此。”三言“与凌濛初作的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73.张溥,字天如,”复社“领袖。主要作品为《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出此。

九、清

74.洪升,字防思,号稗畦。主要作品为《长生殿》(传奇),写唐明皇、杨贵姐爱情故事。75.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主要作为《桃花扇》(传 奇)。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76.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主要作品为《聊 斋志异》 《促织》 《狼》 《席方平》 《劳山道士》 《画皮》等出于此。,、、、、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方式反映现实。77.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主要作品为《方望溪先生 全钞》《左忠毅公逸事》等出于此。桐城派创始人,以”义法“为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语言风格追求雅洁。78.吴敬梓,字文木,敏轩。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7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主要作品为《小仓山房文集》、《祭妹文》《黄生借书说》等出于此。、《随园诗话》等。论诗主张抒写性 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说。80.曹古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芋,芹圃,芹溪。主要作品《红楼 梦》(高鹘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 发展的高峰。81.姚鼐,字姬传,号惜抱先生。主要作品为《惜抱轩文集》。有《登 泰山记》等。”桐城派“奠基人之一。主张”义理“、”考据“、”辞 章“三结合。82.李汝珍。字松石。主要作品为《镜花缘》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幻想 图景,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等。83.龚自珍,字瑟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先驱。主要作品为《病梅馆 记》《己亥杂诗》、。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84.吴沃尧,字趼人。别署我佛山人。主要作品为《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痛史》谴责小说。、85李宝嘉,字伯元,别称南亭亭长。主要作品为《官场现形记》《制、台见洋人》一节出于此。谴责小说。86.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主要作品为《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是其中一节。87.曾朴,主要作品为《孽海花》谴责小说。8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称饮冰室主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 一。与康有为合称“康梁”。主要作品为《谭嗣同》《少年中国说》等。、有《饮冰室合集》他是“新文体”的创造者: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僵 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到不检束。被誉为“中国近代最好的、最 伟大的一位新闻记者”。

十、现、当代

89.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 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 Q 正传》《孔乙己》等。、、《傍惶》、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90.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 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为1921年出版的诗集 《女神》(包括 《凤凰涅樊》、《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 《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 了新诗运动的基础。91.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倪 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 《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9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 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为《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 ;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93.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94.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95.田汉,著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 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另有京剧 《白蛇传》 《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后定为国歌。96. 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诗和散文合集 《踪迹》 散文集。《背 影》 《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著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97.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为诗集《红烛》《死水》、。著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98.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 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的风格,也是“京味小说”的开创 者。99.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用格言式诗句咏唱母爱、童贞、、大海。散文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100.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为剧本《秋谨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祝福》、《林家铺子》、《我的一家》等,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了我国最早的电影文学剧本 《狂流》 101. 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随想录》等。、《家》等为我国 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庭历史的最成功的作品。1982年获意大利“但 丁国际奖”。102.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 作之一”。《李》 被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其民族化,大众化,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103.曹禹,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104.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大堰河--我的保 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105.周立波,主要作品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暴风骤雨》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最成功的文学作品之一,获斯大林文学奖。106.孙犁,原名孙树勋,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 《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白洋淀派” 创始人。107.梁斌,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作品是概括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方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史诗。108.柳青,主要作品为长笛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109.杜鹏程,主要作品为《保卫延安》,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 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人物有彭德杯、周大勇。110.李季,主要作品为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颂陕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111.杨沫,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30年代我国知 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道路,主要人物有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112.曲波,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 传奇色彩。113.罗广斌、杨益言,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红岩》,小说主要人物 有许云蜂、江姐,特务徐鹏飞。

第三篇: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简表

历代作家作品简表

——回航

时代 序号 作家 称谓 生平籍贯

著作 诗(词)文

风格

备注

先秦

3

6 7

11

秦汉 12 13 14

551-479

一字贬褒 仁 语录孔子 丘 仲尼 鲁

春秋

诗 论语(古论语21 齐论语22 鲁体

与孔子有关,论语 20 南宋以后为四书之一)

并非其著作 左丘明 与孔子相近国语 左传(多春秋13年)情节 战争 辞令

刘向

战国策(460-220 国策 国事 短长 事语 说事 语言

刘向编

长书)

墨子 翟 略后 鲁人 墨子

质朴 逻辑性强

孟子 轲 370-289邹 孟子 7篇 外篇4 不传 气势 譬喻

老子 聃

道德经

玄理

360-280 寓言大量运用

庄子 周 宋(商丘)庄子 艺文志载52篇 现存33 7篇为内 骈譬喻 多韵语

拇至知北游15篇为外 其他为杂 浪漫主义

荀子 32篇 尊王道 举贤能 称霸力

层次清楚 句法精练 赋篇(礼 知荀子 况 荀卿 330-230 法后王 天行有常 非十二子 正名 词汇丰富 云蚕 箴)篇末 赵国人 成相

佹诗二首

韩非 280-233 韩国 韩非子55篇 任法术而尚功利 锋芒锐利篇幅长 议师荀子

五蠹 八奸 说难 说林 储说 论透辟 分析能力强 寓言亦多 崇高理想战斗精神

艺文志载25篇 王逸 楚辞章句 录25篇 爱国 人格 积极浪屈原平怀王340-277 楚国 离骚 九歌11 九章9 天问 远游 卜居 渔漫主义 比兴手法 屈宋 左徒

形式 语言

浪漫主义传统 赋16篇 招魂 九辩(楚辞章句)风赋 高唐赋 神女赋 登徒宋玉

子好色赋 对楚王问(文选)大言赋 小言赋 讽赋 钓赋

舞赋 多后人所托 情景交融 低沉

系统说理文 条理清吕不韦 秦相

吕氏春秋 8览 6论 12纪 晰 杂家 李斯 秦相 楚人

谏逐客书 泰山石刻

善于用比喻

贾谊 博士 200-168 洛阳 新书 58 过秦论 陈政事书 “连语”“杂赋散体化 四字句

事” 吊屈原赋 鵩鸟赋 整齐

晁错 御使大文景时人

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书 守边劝农书 论略乏文采 切实

夫 贵粟书

邹阳 文景

上吴王书 狱中上梁王书

有智略

铺张(七激 傅毅)枚乘 叔 ?-bc140 淮阴 七发(问答体 楚太子 吴客)梁王菟园(七辩 张衡)(七启 七体 汉赋正

赋 柳赋(重)谏吴王书

曹植)

式形成

连词 对偶 俳句

司马相如 长?-bc118 蜀郡喻巴蜀檄 难蜀父老 封禅文子虚赋 上林劝百而讽一 卿 任为郎 成都

赋 凡将篇 大人赋 长门赋 哀秦二世赋 王朝声威和气魄

答客难(散文赋)

非有先生论 七谏 神异经 十洲记 离骚传 淮南子 招隐士(小山)

其文直 其事

人民性 战斗性 实核 司马迁 子长 145-87 左冯翊 史记(太初元年)130篇 录精神 形象 互见不虚美 不隐历史传说 神话故事 杂家

赋颂传统 枚皋 乘之子

东方朔 滑稽武帝 家

曲随其事 自悔类倡 刘安 淮南王 ?-bc122 太史令

恒宽王褒刘向 子政 26 扬雄 云 班固 孟坚

范晔袁康王充 仲任

王符

崔寔

仲长统 34 张衡平子

赵壹 元叔

蔡邕 伯喈

祢衡 正平

秦嘉

辛延年

宋子侯 41 郦炎 魏 42 曹操 孟德

曹丕 子恒

孔融 文举

陈琳 孔璋

王粲 仲宣

徐干 伟长

阮瑀 元瑜 夏阳 悲士不遇赋 报任安书 法 琐事 恶

场面 口语

昭帝 盐铁论 文学、贤良-丞相、御史 针砭时弊 质朴

宣帝 洞箫赋

元帝 新序 说苑

53-ad18 成都 甘泉赋 羽猎赋 长扬赋 河东赋 太玄 法流畅 气魄

成帝

言 解嘲

汉书(12本纪 8表 10志 70列传)白附录大量辞文

私撰汉书 改32-92 扶风 明 虎通德论 两都赋 答宾戏 幽通赋 咏史 体制宏大 书为志 并世帝 汉武帝故事 汉武帝内传 质木无文 家与列传

吴越春秋 夸张 虚构 传说

越绝书

27-101上虞 论衡 艺增 超奇 疾虚妄

潜夫论

政论

昌言

78-139 南阳 二京赋 南都赋 应间 思玄赋 归田赋 四商贾 侠士 引入议长篇之极轨

愁诗 同声歌

论 抒情小赋 甘肃天水(今)刺世疾邪赋

疾恶如仇

132-192 陈留 述行赋 郭有道碑 翠鸟(诗)

平原(山东)鹦鹉赋

述昏 留郡赠妇诗

羽林郎

董娇娆

见志诗

薤露行 蒿里行 苦寒行 却东西门行 短慷慨悲壮 如幽燕老诗皆乐府 自155-220 沛国 歌行 龟虽寿 让县自明本志令 观沧海将,气韵沉雄 汉末作诗 改造文

(写景)

实录

章祖师

男女爱情 思妇 细

清河作 杂诗(西北有浮云)燕歌行(完腻委婉 通脱自然

187-226 整七言)典论(自序 论文)清丽 三曹

(又)与吴质书

153-208 论盛孝章书 荐祢衡表 飞辩骋辞

?-217

饮马长城窟行 为袁绍媳豫州

177-217 登楼赋(当阳)七哀诗 情景结合 七子之冠冕 171-218

?-212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驾出北郭门行

应瑒 德琏 50 刘桢 公干 51 蔡琰 文姬 ?-217 ?217

赠从第 中论 室思

薤露篇 白马篇 杂诗(仆夫早严驾)赠

细节 汹涌澎湃

长篇叙事诗 灵帝 熹平年间 悲愤诗(五言 骚体)胡笳十八拍

白马王彪 吁嗟篇 野田黄雀行 送应氏

曹植 子建 建安之杰 192-232

泰山梁甫行 七哀诗 美女篇 洛神赋 与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

扬德祖书 与吴季重书 求自试表 求通亲少年壮志 亲表

使气以命诗

阮籍 嗣宗 210-263 陈留 咏怀诗82 大人先生传

55 晋

57

60

62 63

南北朝 64

68

172 73 嵇康 叔夜 223-263 酒会诗 与山巨源绝交书 答二郭 幽愤诗 送秀才入军

清逸

傅玄 休奕 217-278(豫章行 苦相篇)秋胡行 素女休行 杂

言 西长安行 短歌行 艳歌行

壮士篇 游猎篇 轻薄篇 情诗

张华 茂先 232-300 列异传 博物志 华艳 妍冶

陆机 士衡 261-303 吴 太长歌行 拟古诗12 叹逝赋 演连珠 繁冗 堆砌

康、元康 吊魏武帝文 文赋 被沙简金

潘岳 安仁 247-300 荥阳 悼亡诗3 怀旧赋 寡妇赋 哀永逝文 烂若披锦

24友

张协 景阳 255-310 杂诗10 文体华净 少病累 潘江陆海 左思 太冲 生于魏废帝时 咏史8 娇女诗 三都赋 名为咏史 实为咏怀 左思风力 临淄

文典以怨

刘琨 越石 270-317 中山 答卢 书 扶风歌 重赠卢 清拔 雅壮而多风

秦博士仙真人郭璞 景纯 276-324 河东 游仙诗14 答贾九州愁诗

形象 彪炳可玩

读史述九章 扇上画赞 和郭主簿 咏贫士平淡自然 7 饮酒20 归园田居 移居 怀古田舍 于淳厚有味

陶渊明 潜 元365-427 浔阳柴西田获早稻 读山海经 读史述 拟古 桃高度凝练 浔阳三隐 亮 彭泽令 桑人 花源记并诗 归去来兮辞 自祭文 五柳先亲切崇高 搜神后记

生传 祭程氏妹文 感士不遇赋 闲情赋 豪放有力 拟陶

癯而实腴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石门岩上宿 登池上谢灵运 康乐385-433 楼 入彭蠡湖口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富丽精工 有句无篇 公 阳夏

白石岩下径行田(非山水

极貌写物 穷力追新

瓜步山揭文 代出自蓟北门行 代东武吟

代放歌行 拟行路难18 代白头诗 拟古诗 热烈奔放 激昂顿挫

鲍照 明远 414-466 东海人 夜坐吟 梅花落芜城赋 登大雷岸与妹书(骈文)

沈约 441-513 永明 八病(平头 上尾 蜂腰 鹤膝 大韵 小韵 旁纽 正纽)

周顒

四声切韵

四声 谢眺 玄晖 464-499 阳夏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清新流丽

新体诗

板桥 观朝雨 玉阶怨 王孙游

萧纲 简文帝

咏内人昼眠 美人晨妆 乌栖曲 变态心理 低级趣味 宫体诗

杂体诗三十首(模拟)效阮公诗15 江淹 文通 444-505 济阳 陶征君田居 恨赋 别赋

吴均 叔庠 469-520 吴兴 赠王桂阳 与朱元思书 续齐谐记

何逊 仲言-518 东海 临行与故游赠别 相送

阴铿 子坚 陈朝

五洲夜发 晚出新亭 夹池竹

咏舞 奉和示内人(宫体)拟咏怀27 对痛苦 风沙气 用典74

庾信 子山 东宫讲读 513-581 南阳 宴齐使 寄徐陵(暗合五律)和张侍中述较多 新野

513-576 448-501 齐 452-536 梁

怀 伤王司徒褒(自伤身世)哀江南赋 小融合南北诗风 园赋 乌夜啼 渡河北 关山月 北山移文 答谢中书书

血泪现实

拟人 嬉笑怒骂

景物描写 简明

徐庾体

讽刺杂文

文苑列传

王褒 76 孔稚圭 77 陶宏景 78 范晔 蔚宗 80 杨衔之 81 颜之推 介 82 王 397-445 顺阳 后汉书90 北平(河北定县)洛阳伽蓝记 529-591 临沂 颜氏家训

幽明录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

搜神记 述异记 拾遗记 西京杂记 抱朴子 诗品

文选(唐李善注)

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斗鸡 关山月 从军行

出塞 赠薛播州14 昔昔盐 豫章行 人日思归 咏蝉 述怀诗 宋

西晋末年 颖川 79 郦道元 善长-527 北魏 范阳 水经注

刘义庆 临川403-444 玄远冷俊 高简瑰奇 魏晋风度 名黑暗统治 穷奢极欲 士风流

(丽而不浮 典而不野)

绮错婉媚

沈诗任笔

文笔之争选学

宫体

文章四友

变革宫体

无七言

干宝 84 任肪 85 王嘉 86 刘歆 87 葛洪 89 钟嵘 仲伟 88 刘勰 彦和 吕 466-520 齐梁 文心雕龙

萧统昭明太子 501-531 91 徐陵 隋唐 93 卢思道

杨素 96 隋炀帝 96 虞世南 97 魏征 梁 530-582 544-603 陈隋唐 唐 95 薛道衡 玄卿 539-609

江都宫乐歌 春江花月夜 嘲司花女 宴东堂

上官仪 游韶-664 陕州 太宗 八咏应制 100 沈全期 云卿 卒开元初 101 宋之问 延清-712 102 王绩 无功 103 王勃 子安 104 杨炯

骆宾王 106

刘希夷 108 张若虚 649-676

650-693 华阴 从军行

640-684 义乌 讨武 檄 帝京篇 夕次蒲类津

在狱咏蝉 边城落日 边夜有怀 代白头吟 春江花月夜 杂诗 古意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99 杜审言 必简 645-708 河南巩 登襄阳城 春日京中有怀 守岁侍宴应制(合七律)

田园 闲适

回忌声病 约句准篇 声律上有贡献

585-644 龙门 野望 过酒家

感情充沛 摆脱浮华 四杰

送杜„„ 山中 滕王阁诗并序 采莲曲

婉转流畅 自然哲理结合 105 卢照邻 升之 ?637 幽忧子 长安古意

上蜀川安危事 脩竹篇序 感遇38登—蓟风雅兴寄

陈子昂 伯玉 661-702 射洪 洲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 度荆门望楚 燕昭汉魏风骨

隐居鹿门山

革新精神

孟浩然 689-740 襄阳 归故园作 江上思归 宿建德江 夜归鹿门韵高而才短 思想不

歌 过故人庄 春晓 美人分香(宫体味)足 生活气息浓厚

少年行 老将行 从军行 使至塞上(边塞 游侠)渭川田家 终善于描写景物

王维 摩诘

诗佛 701-761 太原 南别业 辋川集(鹿柴 竹里馆 辛夷坞 漆园)山居秋冥 过香闲情逸志 幽

707-760 708-765

积寺 渭城曲 田园乐7 鸟鸣涧 春中田园作 送沈子福回江东 冷孤独 诗画红豆

田家即事 田家杂兴8 题破山寺后院 终南积雪

质朴 孤僻

雄厚 酣畅

结合清腴

与王维唱和

雄奇 瑰丽 想象

岑参 兵曹参715-770 南阳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英雄气概 好 军 岑嘉州 王昌龄 少伯

标 东川

688-742 704-754

送武判官归京 火山云歌送别 热还行 逢入京使

情景 概括想象

功思乡之情 七绝圣手

从军行 出塞 代扶风主人答 长信秋词 民歌气息浓厚 典型乐府旧题写立

古意 古从军行 赠张旭 听董大弹胡笳—送魏万之京(七律)凉州词 登鹳雀楼 凉州词

赠王威古 黄鹤楼 出塞曲

代北合奏老人答 112 储光羲 113 常建 114 祖咏 115 裴迪 116 高适 达夫 702-765 渤海 燕歌行 封丘县 古大梁行 别董大

王江宁 王龙698-757 长安 闺怨 119 李颀 120 王之涣 121 王翰 122 崔颢 123 刘弯 124 张谓

古风 梁甫吟 上李邕 侠客行 行路难 宣浪漫主义 内容形式州— 梦--赠蔡山人 塞下曲 战城难 统一

李白 太白 125 士

701-762 陇西成丁都护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长干行 襄主观色彩 喷薄而出 浪漫主义传统 生于碎叶

月下独酌 庐山谣— 秋浦歌 蜀道难 赠清水出芙蓉 革新 汪伦

望岳 兵车行 丽人行 赴奉先咏怀

杜甫 子美

诗圣 杜工部 巩县 瑶湾

豪放飘逸

人民性 热爱祖国 现实主义 艺术概括

712-770 河南 哀江头 春望 羌村 北征 洗兵马 茅屋为寓主观于客观 对话 戏为六绝句

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兴8 俗语 细节 沉郁顿现实主义传统 前出塞 三吏三别

情圣杜甫

声教首章标其128 顾况 逋翁 727-815 苏州 海鸥咏 上古之什 竹枝词 129 戎昱 130 戴叔伦 132 韦应物 133 钱起 134 卢纶 135 李益 君虞 740-787 732-789

苦哉行 咏史

女耕田行 屯田词 调笑令

五言长城 高雅闲淡 大历十才子

箧中集(收沈千运等人诗)时议 悯荒诗 系乐府 舂陵行 贼127 元结 次山 719-772 河南 退示官吏 丐论 化虎论 恶圆

诗仙 清莲居纪人(甘肃天水)阳歌 江上吟 关山月 闺怨 把酒问月 感情充沛 瞬息万变

刘长卿 文房 709-780 河间 寻南溪常山人山居 逢雪— 长沙过贾谊宅含蓄 温和 洗练

737-790 长安 杂体五首 采玉行 观田家 滁州西涧 寄全椒山道士 调笑令 722-780 748-800

省试湘灵鼓瑟

和张仆射塞下曲 逢病军人

雄壮

748-827 陇西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军北征 暖川 喜见外弟又言别

白居易 乐天 772-846 太原 与牙九书 策林75 秦中吟10 新乐府50 政治性 反映现实 养恬集 助道香山居士 太渭南

琵琶行 杜陵叟 井底引银瓶 后宫词 上社会功能 四类诗词语 法藏碎子少傅

元缜 微之 138 张籍 文昌 139 王建 仲初 140 李绅 公垂

阳白发人 卖炭翁 红线毯 新丰折臂翁(讽喻 闲适 感伤 金录 新乐府长恨歌 自河南„ 长相思

766-830?苏州 野老歌 估客乐 征妇怨 凉州词 766-830 颖川 水夫谣 宫词100

新题乐府20 悯农

杂律)

运动 浅切派 元白 张王乐府

新题乐府第一人 古文运动 孟诗韩笔

原性 原道 原毁 师说 进学解 送穷文

毛颖传 杂说四 张中丞传后叙 柳子厚墓雄奇奔放 779-831 河南 田家词 连昌宫词 谴悲怀3 行宫 莺莺传

韩愈 退之

768-824河阳人 志铭 祭十二郎文 南山诗 嗟哉董生行 险怪

山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早春 次潼关

封建论 天对 贞符 三戒 负版传捕蛇者142 柳宗元 子厚 773-819 河东 说 种树郭橐驼传 童区寄传 永州八记 严峻沉郁 典型化

惩咎赋 闵生赋 登柳州城楼 江雪 渔翁

奇险 警奇 苦吟 荒凉寂寞 自我陶醉

郊寒岛瘦 姚贾 143 孟郊 东野 144 贾岛 阆仙 145 姚合 751-814 湖州 寒地百姓吟 秋怀 洛桥晚望 游子吟 779-843 范阳 剑客 送无可上人

775-855 陕州 极玄集(选编)武功县中作30

戏赠看花诸君子 再游玄都观 飞鸢操 聚146 刘禹锡 梦得 772-842 洛阳 蚊谣 秋萤引 西塞山怀古 金陵五题(乌开朗流畅 含思婉转

诗豪

衣巷 石头城)酬乐天 竹枝词 刘梦得集

弓诗 开愁歌 浩歌 致酒行 金铜仙人辞创造性 想象奇特

李贺 长吉

790-816 河南昌汉歌 梦天 苏小小墓 雁门太守行 老夫奇诡险怪 晦涩荒诞 神弦歌传统 谷

采玉歌

形象不完整

原十六卫 罪言 郡斋独钓 早雁 过华清宫三绝句 赤壁 乌江词采清丽 风148 杜牧 牧之

803-853 京兆万亭 江南春 泊秦淮 山行 谴怀 赠别 叹花 金谷园 清明 阿房调悠扬 年

宫赋 献诗启 答庄允书

安定城楼 行次西郊一百韵 有感 北齐 隋宫 贾生 落花 蝉 锻炼谨严沉郁149 李商隐 义山 813-858 怀州河杜工部蜀中离席 登乐游园 宿骆氏亭 花下醉 无题 锦瑟 中顿挫 深情缅

玉谿生 内

元节 碧城

公子家 公子行 伤田家 田家

平易委婉

邈 富丽精工

讽刺与同情 天地最穷人 讽刺小品

温韦 花间派

三十六体

诗文革新运动 150 皮日休 逸少 834-883 襄阳 皮子文薮 正乐府50 三羞诗 橡媪叹 鹿门隐书 原谤 151 聂夷中 坦之 837-河东人 153 陆龟蒙 鲁望 吴郡 155 韦庄 端己 152 杜荀鹤 彦之 846-907 池州 唐风集 山中寡妇 再经胡城县

笠泽丛书 甫里先生集 野庙碑 筑城词 新沙 蚕赋

清新明朗

含蓄 情思 清新流转

感伤哀愁 文道合一

154 罗隐 昭谏 833-909 新登 谗书 英雄之言 说天鸡 筹笔驿 雪 西施

836-910 京兆 秦妇吟 古离别 台城 思帝乡 女冠子

156 司空图 表圣 837-908 河中 二十四诗品 与李生论诗书 157 温庭筠 飞卿 812-870 太原 菩萨蛮 望江南 更漏子 158 冯延巳 正中 904-960 广陵 阳春集 鹊踏枝 159 李景 160 李煜 重光 宋 161 杨忆

162 柳开 163 王禹偁 164 姚铉 916-961 937-978

947-1000 954-1002 968-1020

傩破浣溪沙

浣溪沙 清平乐 乌夜啼„„ 西昆酬唱集 始皇

感流亡 畲田词 据文苑英华选唐文粹

形式主义 点缀升平西昆派

奏上时务书 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 五代史委婉流畅 澄净滟敛

165 欧阳修 永叔 1007-1072 庐陵 伶官传序 醉翁亭记 秋声赋 六一词 醉诗议论化散文化

翁琴趣外编 踏莎行 蝶恋花 采桑子

清疏峻洁

166 范仲淹 希文 989-1052苏州 上执政书 岳阳楼记 苏幕遮 渔家傲 167 曾巩 子固 1019-1083 南丰 寄欧阳舍人书 越州赵公救灾记

168 梅尧臣 圣俞 1002-1060 宣城 汝坟贫女 小村 陶者 鲁山山行 东溪 169 苏舜钦 子美 1008-1048 梓州 庆州败 吴越大旱 城南感怀呈永叔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答司马谏议书 读孟

古雅平正

尹洙 石介

感情奔放 直率自然 苏梅

170 王安石 介甫 1021-1086 临川 尝君传 阴山画虎图 商鞅 杜甫画像 明政治倾向性

王荆公

妃曲二首 书湖阴先生壁 江上泊船瓜州 新颖别致 炼字

开阔雄健 诗酒交欢 悲欢 深沉真挚 慢词 白描 刻露

熙宁变法

三影

境界开阔 感情奔放 171 王令 逢原 172 宴殊 同叔 173 张先 子野 1032-1059 广陵 梦蝗 暑旱苦热 991-1055 临川 珠玉词 浣溪沙 990-1078 乌程 天仙子

小山词 临江仙 鹧鸪天 八声甘州 夜半乐

富贵优游 雍容华贵 二宴

174 宴几道 叔原 1030-1106 175 卿 崇安 柳永 三变 耆987-1053?福建乐章集 望海潮 迷仙引 集贤宾 雨霖铃 繁华 流落 风月

赤壁赋 赤壁怀古 论文 策略 策断平王夹叙夹议 随笔挥洒

论 留候论 传神记 书吴道子画后 荔枝明快动荡 坦率开朗 苏门四学士

176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1037-1101眉山 叹 许州西湖 阳关曲 和子由苦寒见奇 题材扩大 境界提高 豪放派

修水

游金山寺 题西林壁 和子由渑池怀旧 六诗句入词 豪迈奔放 以诗为词 月二十夜渡海 江城子 水调歌头„„ 嘉祐集 权书 衡论

栾城集 黄州快哉亭记 武昌九曲亭记 阁

清新流畅平易浅近凄迷 婉转

诗歌多谈政治

沉郁? 明快活泼

江西诗派

婉约派 贺鬼头

李纲胡铨岳飞

石林居士 简斋

诚斋体 石湖居士

177 苏洵 老泉 178 苏辄 子由 山谷道人 179 黄庭坚 鲁直 1045-1105 江西答洪驹父书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登快气象森严 才学为诗 苏黄 180 陈师道 履常 1053-1101 徐州 别三子 送内 181 张耒 文潜 182 秦观 少游 183 贺铸 方回

清真居士 易安居士 1052-1112 淮阴 和晁应之悯弄

1049-1100 扬州 满庭芳 鹊桥仙 千秋岁 踏莎行 1052-1125 山阴 青玉案 六州歌头 踏莎行

傲 如梦令 永遇乐 声声慢

不犯正位 切忌死语 后山居士

184 周邦彦 美成 1056-1125 钱塘 清真集 汴都赋 苏幕遮 浪子 帮闲 艳情羁大晟词人

185 李清照 易安 1084-1155 济南 词论 漱玉词 金石录后序 打马赋 渔家爱情 自然 向往 186 张元干 仲宗 1091-1175 长乐 贺新郎

187 张孝祥 安国 1132-1169 安徽 水调歌头 念奴娇 188 朱敦儒 希真 洛阳

相见欢

189 叶梦得 少蕴 1077-1148 苏州 石林诗话 水调歌头 190 陈与义 去非 1090-1138 洛阳 次韵尹潜感怀 伤春 191 曾几 吉甫 1084-1166 赣县 寓居吴兴 三衢道中 192 吕本中 诚斋

193 扬万里 廷秀

江西诗舍宗派图 兵乱后杂诗 吕氏童蒙训

幽默 新颖 自然

荆溪集 嘲蜂 戏嘲星月 戏笔 插秧歌 竹斧藻江山 追琢风月 中兴四大诗人

1127-1206 吉水 枝词

1102-1180 庐陵 戊午上高宗封事 上孝宗论兵书 1150-1223 永嘉习学记言 上孝宗皇帝札子

昨梦录 容斋随笔 鹤林玉露 泊宅编 194 范成大 致能 1126-1193平江 乐神曲 催租行 秋日二绝 四时田园杂兴 七十二首绝句 195 胡铨 邦衡 197 叶适 正则 198 康与之 199 洪迈 200 罗大经 201 方勺 196 陈亮 同甫 1143-1193 永康 酌古论 龙川词

长歌行 书悲 书愤 秋夜将晓— 游山西现实主义 高度概括

202 陆游 务观

放翁 诗史 1126-1210 山阴 村 临安春雨初霁 春日杂兴 诉衷情 醉晓畅平易 精练自然 小李白

吉州

歌 出塞曲 老学庵笔记 剑南诗稿 沁园春 龙洲词

浪漫主义 奇特夸张

以文为词 辛派词人

头巾气

清幽落寞

203 辛弃疾 幼安 1140-1207 济南 水龙吟 清平乐 摸鱼儿 破阵子 南乡子 雄阔 比兴 典故 204 刘过 改之

205 刘克庄 潜夫 1187-1269 福建 贺新郎 清平乐 后村居士诗集 206 刘辰翁 会孟 1232-1297 吉安 须溪词 207 姜夔 尧章 白石道人 208 史达祖 209 高观国 210 杨泽民 211 廖莹中 212 陈允平214 周密 公谨 215 张炎 叔夏 216 赵师秀 217 翁卷 219 朱熹 元晦 220 张戒 221 陈骙 222 严羽 仪卿 宋端 文山 1155-1221 鄱阳

号草窗 济南 号玉田

白石词 扬州慢 暗香 疏影

蘋洲渔笛谱 山中白云 薛氏瓜庐 约客 乡村四月 213 王沂孙 圣与 号碧山 会稽人 碧山乐府

清新刻露 野逸清瘦 四灵 语言精练 不事斧凿

江湖派

连章体

218 戴复古 式之 1167-1250 黄岩 石屏诗集 庚子荐饥 江湖集(陈起)

1130-1200 婺源 诗经集注 楚辞集注 四书集注

沧浪逋客

晞发子

岁寒堂诗话 文则

沧浪诗话 庚寅纪乱 与王景仙论诗书 陵驿 过零丁洋 正气歌 集杜诗200 晞发集 登西台痛哭记 西台哭所思 白石樵唱 送友人归

回心院词 绝命词 在金日作 人月圆 223 文天祥 履善 1236-1282 吉水 文山全集 指南录 指南后录 吟啸集 金爱国精神 凄凉 224 汪元量 大有 号水云 钱塘人 水云集 湖山类稿 醉歌 湖州歌 越州歌 225 谢翱 皋羽 226 林景熙 227 郑思肖 辽金 228 萧观音

229 宇文虚中 230 吴激

中州集 王辰杂编 王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葵巳五月三日气势豪迈

231 元好问 裕之 1190-1257 太原 北渡 过邯郸四绝 台山杂咏 赤壁图 雁门道中 书所见 水龙淳朴自然

遗山

吟 游三台 论诗绝句30

西厢记诸宫调 刘知远诸宫调(佚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蝴现实精神 理性光辉

关汉卿 己斋大都人 233 叟

太医院尹

山东惠民 东平大都人 真定 大都

蝶梦 金线池 望江亭 温太真玉镜台 关典型人物 大王单刀会 西蜀梦 拜月亭 调风月 南吕一枝花

西厢记 破窑记 丽春堂 李逵负荆

双献功 渑池会 陈州粜米(无名氏)赵氏孤儿

单鞭夺槊 柳毅传书 潇湘雨 酷寒亭

文而不文 俗而不俗 玉京书会

角色分配

莺莺

杨补丁

232 董解元

234 王实甫 德信 大都人 235 康进之 236 高文秀 237 纪君祥 238 商仲贤 239 杨显之

240 时军宝 241 白朴 仁甫平阳 1226 山西

秋胡戏妻 曲江池 紫云亭 墙头马上 梧桐雨 寄生草 双调 夜行船秋思 天净沙秋思 看钱奴 后庭花 老生儿 生金阁 灰阑记 魔合罗 风光好 虎头牌

两世因缘 扬州梦 金钱记 梦符散曲 范张鸡黍 七里滩 陈氏女杀狗劝夫 桃花女破发嫁周公 陈秀卿悟道竹叶舟 拜月亭 幽闺记 大蝴蝶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 潼关怀古 正宫端正好上高司监 酸甜乐府 录鬼簿 醉太平

学陶诗 和饮酒 辋川图记 敷山记 二歌者传

太素 兰谷

汉宫秋 青衫泪 陈抟高卧 黄梁梦 岳阳楼 风流子 东篱乐府

242 马志远 东篱 大都 243 郑廷玉 244 武汉臣 245 李行道 246 孟汉卿 247 戴善夫 248 李直夫 250 乔吉 252 秦简夫 253 萧德祥 254 王晔 255 范康 256 高明 则诚 257 施惠? 258 王鼎 260 睢景臣 262 刘時中 263 贯云石 264 徐再思 265 钟嗣成 266 刘因 梦吉

267 邓牧 牧心 268 戴表元 269 虞集 伯生 270 王冕 无章 272 黄镇成 274 杨士弘 明 275 罗贯中

湖海散人 276 施耐庵 278 刘基 伯温 279 高启 季迪 280 袁凯 281 刘松 彰德 济南

大都

甜斋

江湖醉仙 江湖状元

佻达

排宕之气

典雅精切 宫词艳情

奇辞异想

南戏之祖 四大传奇

不召之臣 三教外人

元诗四家 煮石山农

铁崖体

堂本 金评本 开国文臣之首

四杰 袁白燕 江右诗派 闽中诗派

凄婉 清丽 249 郑光祖 德辉平阳 251 宫天挺 大用 大名

迷青锁倩女离魂 梅香翰林风月 醉思乡王粲登楼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赵礼让肥 剪发留宾

1305-1359 温州 琵琶记

259 张可久 小山 浙江庆元 261 张养浩 希孟 号云庄

今乐府 苏堤渔唱 吴盐 新乐府 小山乐府

1286-1324 酸斋

1249-93号静 渡江赋 书事 白马篇 白沟 饮山亭雨后 1247-1306 钱塘 伯牙琴

1272-1348 蜀郡 蜀郡 挽文山丞相 听雨

芙蓉曲 满江红

城西纪事 五月调兵赴绥阳 东阳道中 唐音 1300-55 诸暨 遣兴 痛苦行 冀州道中 蛤蟆山 梅花5

太原

271 萨都剌 无锡 号直斋 回人

273 杨维桢 廉夫 号铁崖铁笛道人 铁崖古乐府 鸿门会

三国演义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隋唐志传 绣像三国演义第一嘉靖本 双峰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三遂平妖传 水浒传 才子书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

277 宋濂 景濂 1310-1381 金华 秦士录 王冕传 记李歌 环翠亭记

1311-1375 青田 郁离子 二鬼 筑城词 畦桑词 买马词

白燕诗

1336-1374 长州 养蚕词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青丘子歌 青丘子

282 张以宁 林鸿

283 孙賁 284 杨士奇 285 于谦 延益 287 杨景贤 288 刘东生 289 王子一 290 贾仲明? 291 朱有燉 293 丘睿 294 邵灿 295 康海 德涵

岭南诗派

茶陵派

昆腔 吴江派 词隐 青藤 天池

曲律

雍容典雅 词气安闲 台阁体 三杨 宗严羽 杜甫

王骥德 1398-1457 钱塘 石灰吟 咏煤炭 荒村 田舍翁 出塞 上太行 夜坐念边事

? 1379-1439

西游记 娇红记 误入桃源 录鬼簿续编 诚斋乐府 太和正音谱 五伦全备记

五伦香囊记 冯京三元记 286 李东阳 宾之 1447-1516 茶陵 拟古乐府

292 朱权 宁献王 1378-1449 1475-1504武功 中山狼

296 王九思 敬夫 1468-1551陕西 杜甫游春

297 李开先 伯华 1502-1568山东 宝剑记(陈与郊改编为灵宝刀)298 梁辰鱼 伯龙 昆山 299 沈璟 伯英 宁庵 300 沈自晋 301 徐渭 文长 302 许潮 303 汪道昆 304 徐复祚 305 王衡

浣沙记 鸣凤记 江东白苎 谱 望湖亭 兰亭会 赤壁游 远山戏 洛水悲 一文钱 红梨记 郁轮袍 真傀儡

龙潭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东郭记 醉乡记 红梅记 娇红记 春灯迷 燕子笺 绿牡丹 元曲选 六十种曲

盛明杂剧 词林一枝 摘锦奇音 金瓶梅 列国志传

雄记 万事足 叙山歌 古今小说序 西汉演义 北宋志传 封神演义 南游记

三宝太监下西洋 今古奇观 1553-1610 吴江 红蕖记 义侠记 博笑记 南九宫十三调曲宁协律而不工

吕太成 卜世臣 叶宪祖(骂座记)

1521-1593 山阴 南词序录 四声猿

306 汤显祖 义仍 1550-1616临川 牡丹亭 紫萧记 南柯记 邯郸记 红泉逸草 问棘邮草 觐回宿玉茗堂传奇 307 孙仁儒 钟龄

308 周朝俊 309 孟称舜 310 阮大铖 311 吴炳 312 藏懋循 313 毛晋 314 沈泰

射阳山人

西游补(董说)

四游记

拟话本 315 吴承恩 汝忠 1510-1582 淮安 西游记 射阳先生存稿 瑞龙歌 二郎搜山图歌 316 兰陵笑笑生

317 余邵鱼

318 冯梦龙 犹龙 1574-1646 墨憨子龙子犹 长州

万历

319 甄伟 320 熊大木 321 许仲琳 322 余象斗 323 罗懋登 325 抱翁老人

东周列国志(蔡元放评)三言 挂枝儿 山歌 精忠旗 酒家佣 双

隋史演义(苦衣主人)英烈传(无名氏)

324 凌蒙初 玄房 1580-1644 乌程 二拍 言诗异 诗逆 虬髯翁

石点头 西湖二集 人中画 三拍 照世杯 豆棚闲话

326 王磐 鸿渐 327 陈铎 秋碧 328 唐寅 1470-1530 高邮 王西楼乐府 咏喇叭 久雪

桃花庵歌 林石逸兴 秋望

沈仕 杨慎 散曲家

宗唐宋

文字工拙在心源

性灵说 幽深孤峭

乐王

莲溪居士 前七子 后七子

唐宋派

震川先生 温陵居士 公安派 竟陵派 小品文

几社

号梨洲 号姜斋

三魏

虞山派

秋碧乐府 梨与寄傲 月香小稿 滑稽余韵

329 冯惟敏 汝行 1511-1580 山东 海浮山堂词稿 330 薛论道 谈德 1522-1593 331 李梦阳 献吉 1473-1530 空同子 甘肃庆阳

332 何景明 仲默 信阳

不贵相袭而相发明

333 李攀龙 于鳞 1514-1570 历城

334 王世贞 元美 1526-1590 太仓 艺苑卮言 乐府变 335 谢榛

336 王慎中 思道 1509-1559晋江

337 唐顺之 应德 1507-1560 武进 答茅鹿门知县书二 338 茅坤 340 李贽 卓吾 341 袁宏道 343 王思任 公

八大家文钞

339 归有光 熙甫 1506-1571

与沈敬甫书 先妣事略 寒花葬志 项脊轩志(纡徐平淡)

诗归

游唤 历游记 湖心亭春雪 1527-1602 晋江 童心说 焚书 独坐 狱中八绝

342 钟惺 谭元春

344 张岱 宗子 石1597-山阴 345 张薄

祁彪佳 寓山注 越中园亭记

形象生动 娄东二张 复社

陶庵梦忆 西湖寻梦 夜行船 西湖七月半 清新活泼

1601-1640 太仓 五人墓碑记

346 陈子龙 卧子 1608-1647 松江 皇明经世文编 秋日杂感 幽兰 湘真(词为明词冠军)347 夏完淳 存古 1631-1647 松江 大哀赋 六哀 六君咏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浪 狱中上母书 清 348 顾炎武 宁人 1613-1682 昆山 日知录 京口即事 秋山

350 王夫之 而农 1619-1692 衡阳 黄书 噩梦 小楼雨枕 咏史六言27 351 杜睿 352 钱澄之 353 归庄 354 吴嘉纪 355 申涵光 357 王猷定 358 魏禧

古树

田园杂诗 水夫谣 催梁行 孤雁篇 悲昆山 伤家难 决堤诗 李家娘 水涨歌 春雪歌 操舟歌 李一足传 汤琵琶传 义虎记 江天一传 高士汪传 大铁锤传

文须有益于天下 妙和无垠

明清之诗史 有本 349 黄宗羲 太冲 1610-1695 余姚 明夷待访录(原君)张南垣传 柳敬亭传 感旧

356 屈大均 翁山 1629-1696 蕃禺 藏发赋 拜三闾大夫墓 鲁连台 读史

359 侯方域 朝宗 1618-1654 商丘 李姬传 马伶传 360 钱谦益 受之 1582-1664 常熟 后秋兴104 投笔集

临江参军 琵琶行 松山哀 圆圆曲 芦洲委婉含蓄 沉着痛快 梅村体

361 吴伟业 骏公 1609-1672 太仓 行 直溪吏 捉船行 读史杂感16 杂感21 文词清丽 音节和谐 歌行体

1614-1673

秣陵春传奇 通天台 临春阁杂剧 义虎行

南施北送 神韵说 浙西词派 浙西六家 362 宋琬 渔洋山人

施闰章 1619-1683 太白行

精工隽永 363 王士祯 贻上 1634-1711山东 分甘余话 唐贤三昧集 论诗绝句

碧云寺 秋柳 真洲绝句 题杜集后

赵执信 364 查慎行 夏重 365 朱彝尊 锡

谈龙录

诗中有人 诗外有事

1629-1709 秀 词综 长亭怨.雁 卖花声.雨花台

366 陈维崧 其年 1625-1682 宜兴 朱陈村词 贺新郎.纤夫词 虞美人.无聊 豪放有余 沉厚不足 朱陈

367 纳兰性德容若 1655-1685 368 李玉 玄玉 苏门啸侣 369 李派作家 370 尤侗 展成 371 万树 红友 372 李渔 笠翁 373 洪昇 昉思 东塘 县

菩萨蛮

事俱按实

拥双艳三种

南洪北孔

文言小说 1591-1671?吴北词广正谱(改徐于室作)一笠庵四种曲

万里圆 千钟禄 清忠谱(合著)牛头山 麒麟阁

翡翠园 十五贯(朱素臣)渔家乐(朱良卿)琥珀匙(叶雉斐)三报恩(毕万后)1618-1704 长洲 均天乐传奇 读离骚 吊琵琶 桃花源 黑白卫 清平调 杂剧 号山翁

词律 空青石 念八翻 风流棒

孤愤 尚质黜华 1611-1679 浙江 闲情偶记 笠翁十种曲 风筝误 比目鱼

1645-1704 钱塘 长生殿(1688)四婵娟 稗畦(续)集 云亭山人

堂稿 长留集 雷峰塔传奇 374 孔尚任 聘之 1648-1718 曲阜 桃花扇 小忽雷(与顾彩合著)湖海集 岸375 唐英.古柏堂曲 十字坡 张坚.玉燕堂四种曲 董榕.芝龛记 蒋士铨.红雪楼十二种曲 376 陈加言父女

377 杨观潮.吟风阁 桂馥.后四声猿 舒位.瓶笙馆修箫谱 378 蒲松龄 留仙 1640-1715 淄川 聊斋志异 磨难曲 379 纪昀 晓岚 1724-1805

四库全书 阅微草堂笔记

380 沈起凤.谐铎 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荧窗异草 袁枚.子不语 管世灏.影谈 许元仲.撒异笔谈 381 俞鸿渐.印雪庵随笔 王韬.凇隐漫录 宣鼎.夜雨秋灯录 俞越.石台仙馆笔记 382 衬忱 遐心 383 钱采 金丰 384 褚人获 号雁荡山樵

水浒后传 说岳全传 隋唐演义

历史演义

才子佳人小说

一字文木

讽刺小说 红学

弹词 鼓词

格调说

扬州八怪

温柔 立言

385 寿杌闲评 樵史通俗演义 说唐演义全传 说唐后传 说唐三传 反唐演义 386 玉娇梨平山冷艳 长生乐 十美图 好逑传-侠义风月传 二度梅全传 387 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恶姻缘)

388 李汝珍 1763-1830 直隶 李氏音鉴 镜花缘 刘璋.斩鬼传 天花藏主人.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389 吴敬梓 敏轩 1701-1754 全椒 诗说 文木山房文集 儒林外史

曹雪芹 霑 梦1715?-1764? 390 阮 雪琴 芹圃 辽阳!

红楼梦 石头记

后红楼 红楼补 红楼复梦 红楼圆梦

琴溪

391 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 陶贞怀.天雨花 陈端生.再生缘 笔生花.丘心如 珍珠塔.义妖传 392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大唐秦王词话(最早)呼家将 蝴蝶杯

393 震钧.天咫偶闻 罗松窗.鹊桥密誓 韩小窗.黛玉悲秋 佚名.草桥惊梦 闹江州 394 刘复 李家瑞

中国俗曲总目稿

395 李调元.粤风(瑶歌 苗歌 僮歌)霓裳续曲 白雪遗音 时兴呀呀呦 时调小曲丛钞 天籁集 民歌 儿歌 396 沈德潜 确士 1673-1769 长洲 说诗晬语 唐诗别裁 古诗源 397 厉鹗 太鸿 398 郑燮 板桥 399 袁枚 子才

1692-1752 钱塘 灵隐寺月夜 1693-1766 兴化 偶然作

1716-1798 钱塘 随园诗话 小仓山房文集

400 赵翼.论诗 瓯北诗话 蒋士铨.京师乐府词 翁方纲.肌理说 黄景仁.观潮行 张问陶.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 黎简.答同学问仆诗 舒位.瓶水斋诗集 王昙.住谷城„„ 彭兆荪.拟新乐府六首 集 登泰山记

散行间以骈语 尊词体 词亦有史 闳丽渊雅 仿香山体

桐城派 阳湖派 常州词派

宣南诗社 401 方苞.望溪先生文集 狱中杂记 左忠毅公逸事 刘大櫆.论文偶记 姚鼐.古文辞类纂 惜抱轩文402 恽敬 张惠言

404 汪中 容甫 406 魏源 默深 403 张惠言.词选 周济.宋四家词选

1744-1794 江都 麋畯文钞 伤心集 哀盐船文 吊黄祖文

江南吟 寰海 秋兴 晚清后 405 龚自珍 璱人 1792-1841 仁和 古史钩沉论 己亥杂诗 明良论 病梅馆记 忧郁孤独自豪 箸议 青词?

407 林则徐 少穆 1785-1850 候官 出嘉峪关感赋 张际亮.落日亭 张维屏.三元里 贝青乔.咄咄吟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王

408 韬.弢园文录外编 烘仁玕.戒浮文巧言谕 洪秀全.述志 杨秀清.果然英雄 409 祁寯藻 程恩泽 何绍基 郑珍 莫友之 曾国藩

410 梅曾亮.小盘谷记 吴敏树.说钓 黎庶昌 吴汝纶(后期)411 蒋春霖 1818-1868

木兰花慢 虞美人

俞万春.汤寇志(结水浒传)燕北闲人.儿女英雄传(儿女英雄传评话)施公案(施士伦)陈412 森.品花宝鉴 魏子安.花月痕(狭邪小说)道光咸丰年间

狭邪小说

日本国志 日本杂事诗 纪事 时务报 杂感 今别离 冯将军歌

413 黄遵宪 公度 1848-1905 广东 度辽将军歌 哀旅顺 台湾行 军中歌 幼稚园上学歌 人境庐诗新派诗 史诗

回航 2006-6-20

奇特 瑰丽

诗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戊戌六君子 信达雅

同光体

杂凑模仿 对仗 艳丽 自成一家

汉魏六朝诗派 中晚唐诗派

414 康有为 广夏 1858-1927 南海 出都留别诸公

415 梁启超 卓如 任公 饮冰室主变法通议 雷庵行 爱国歌四章 少年中国 人 1873-1929 新会人

说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四力)新罗马

416 谭嗣同 复生 壮飞1865-98浏阳 仁学 崆峒 儿缆船 417 严复 几道 419 蒋智由 421 王闿运 422 樊增祥 423 李慈铭

宋诗运动 桐城派中兴

咸丰兵变 天挺此才

1853-1921 候官 论世变之亟 原强 戊戌八月感事 天演论 丘逢甲

易顺鼎

八代诗史

418 林纾 琴南 1852-1924 闽侯 新乐府50 巴黎茶花女遗事 黑奴吁天录

420 陈三立.谴兴二首 陈衍.“感事诗” 沈曾植.同光体之魁杰

近代诗界三杰 诗界革命一巨子

424 谭献.箧中词 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 朱孝臧.疆村村丛书 况周颐.蕙风词话 425 原理 徐念慈.小说林缘起 426 李伯元 宝嘉 1867-1906 427 吴趼人 沃尧 1866-1910 428 刘鹗 铁云

官场现行记 文明小史 活地狱 中国现在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上海游骖录 九命奇冤 恨海 痛史

石玉昆.三侠五义(小五义 续小五义)韩子云.海上花列传 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 夏曾佑.小说

南亭亭长 我佛山人

1857-1909 丹徒 老残游记(官场维新记 苦社会 无名氏)

429 章炳麟 太炎 1868-1936 馀杭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民报 狱中赠邹容 同胞苦 支那逐魔歌 勉女权歌 敬告姊妹们 精卫石(弹词)430 秋瑾 睿卿 竟雄 鉴湖女侠 1878-1907 会稽 宝刀歌宝剑歌„„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431 邹容 革命军

432 曼殊.断鸿零雁记 马君武 周实 宁调元 433 陈衍 赵熙 张之洞 易顺鼎 陈宝琛 郑孝胥

人间词话 苕华词 宋元戏曲史 红楼梦评434 王国维 435 曾朴 孟朴

东亚病夫 1871-1935 常熟 孽海花(稍后有鸳鸯蝴蝶派与黑幕小说)影射

陈天华 猛回头 警世钟 狮子吼

南社 诗社 陈去病.二十世纪中国大舞台(与柳亚子和办戏剧刊物)高旭 柳亚子.论诗六绝句 孤愤 苏汪笑侬.哭祖庙 党人碑 黄吉安.金牌诏 柴市京剧 四大徽班 436 节 曾孝谷.黑弩吁天录

川剧改良公会 陕西易俗社 春柳社 进化团 幕表戏

第四篇: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简答

[1] 如何理解诗经的成书?

答: 《诗经》作为一部古代诗集,时间上下绵延6个多世纪作者囊括了当时社会个阶层的人员,足迹遍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等广袤的土地,在语言、文字、音韵尚未统一,交通既不发达,甚至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松散的联邦政权时代的局面下,这部语言统一,音韵一致,结构完善的诗集能够产生并流传下来,极为不易,?周太师作为优秀的诗人兼音乐家,首先诗搜集诗,然后诗用统一的音韵、文字去改造诗,最后将它推广出去,没有他们的努力,便没有《诗经》的今天关于诗的搜集,前人有采诗说和献诗说两种,《国语.周语》、《国语.晋语》、《左传.襄公十四年》均有献诗说的记载,白纸黑字,毋庸置疑,采诗说主要见于《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孟子.离娄篇>也有音乐的记载,此说后世虽有许多相左的意见,但亦可基本确立,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个人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力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搜集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

[2] 简述周王室采集、整理诗的目的

答: 第一,?加强王室与地方的紧密联系,强化王族的统治,众所周知,周王室为了有效地统治各地,曾大封诸侯,让那些与王室有密切血缘关系的贵族们、那些立有军功的臣子们代表王室去管理地方。为了保证这些被分封到各地的贵族不为各地的方言、不同的习俗所“异化”,王室通过诗歌,用统一的语言、文字、音韵去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用代表王室思想的作品去统一各诸侯国贵族们的政治观点、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及宗教信仰等,也就是说,诗被用来作周族加强内部联系的粘合剂,成为周人维系中央与地方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满足统治者燕飨,充当教育贵族子弟教材以及了解民情的需要。

[3] 简述孔子与《诗经》的关系

答: 第一,孔子是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精辟的提出:《诗》三百,一言以弊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之名”“不学诗,无以言”„„《论语》,竞有14处言及《诗》,第二,孔子真正体会了《诗》的精髓,他从中领会到周人端庄方正的理性精神,从《诗》中悟出了中和之美的本质特征,更从《诗》中提炼出美刺的讽喻意识,他已完全突破了文学的藩篱,而是立体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俯视与研究《诗经》。第三,《诗经》的成书诗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鲁隐公初年到战国末年,《诗经》作为一部典籍,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更新、补充,删节、完善的过程,孔子是参与了这一活动的重要学者。第四,研究了孔子对《诗经》的认识和评价,尤其是研究孔子从《诗经》中汲取精华,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儒学的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哲学、宗教、责骂化、思想的发展与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简述《诗经》的流传与师承

答: 秦代禁焚《诗》《书》,先秦典籍,惨遭灭顶之灾。“诗三百”以其是韵文,人们口耳相传,朝夕讽诵,得以保全。然对《诗》的阐释,却有较大的争议,汉初,讲习《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三家诗”与西汉时便已立于学言,兴盛一时。又以其用汉隶书写,与出现较晚的《毛诗》学派相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与当时影响最大,消灭最早,以《韩诗》目前传世文献为最多。“三家诗”讲《诗》都自称得到孔子真传,但彼此歧义较多,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三家诗”纷争之际,《毛诗》学派悄然兴起。《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间鲁人毛亨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又广为传授,毛氏说《诗》,一开始便于“三家诗”格格不入,被排斥于学言之外,只能在民间发展,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开始,因其有别于“三家诗”,故归属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学言,与齐、鲁、韩并称“四家诗”。然而当时讲习《诗经》者肯定超过这个数字,阜阳汉诗即与“四家诗”均不同,且未经后人整理,为汉代《诗经》原貌。《毛诗》与“三家诗”的斗争,以《毛诗》胜利而告终。《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5] 《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答: 《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幌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为更好的阐述这一问题,我们从诗经所及周代社会的思想意识反映的社会生活两方面论述,以证实《诗经》内容之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第一,《诗经》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农耕,蚕桑,采 摘,纺织,染色,建筑,狩猎,捕鱼,缝纫,搓绳,修缮,畜牧等等,不一而足。第二,《诗经》反映了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第三,《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兵役,傜役及战争生活。第四,《诗经》反映了周人的政治生活,所谓政治,在阶级社会里是指阶级与阶级的斗争及本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第五,《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宗教生活,宗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与社会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六,《诗经》记载了贵族的燕飨生活以往人们对这些作品不太直观,其实,这些诗的作诗周人礼乐制度的反映,总之,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祭祀典礼,战争行役,定国建邦,燕飨欢聚,君王贵族,将军大夫,君子淑女,农夫商贸,思妇弃妇,宠妇佞臣等,全囊括在诗中,其信息量之大,资料价值之可贵,至今令人惊叹不已。

[6] 《史记》的笔法

答: 《史记》是一部写作笔法独特的史书。(1)录传闻不完全拘泥史实,以见作者的理想。2)虚构细节,以求故事感人。《史记》中类似此等箸补造化、代为传神之处甚黟3)似信天命,实为借题发挥。[7] 如何理解《诗大序》《诗小序》

答: 首先,《诗序》的作者问题,《后汉书.儒林传》:“(卫)宏从曼卿授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此说历来有疑问。近年来安徽阜阳出土了西汉汝阳侯灶额墓葬,其中有《诗》之简片170余条,且有诗序,尽管文字略有出入,但体例与序旨基本相同,可见《诗序》至少产生于西汉前期,不可能诗东汉卫红所作。其次,《大序》《小序》的划分。《关雎》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每篇前而类似解题的文字《小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得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以部分,再从“是以《关雎》乐得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至所以。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第二,《诗序》有废之争的本质诗要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诗经》,以获得学术上 的领导权,但这一斗争在客观上打破了《毛诗》学派独步天下的事实,促进了《诗经》研究。最后,《诗大序》以总结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其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李泽厚先生称之为 “东汉儒家美学的一篇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

[8]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1)内容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和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浅薄粗俗。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的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9]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 杜甫生在唐代封建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的时代,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转折过程,诗人将时代症结以及暴露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全部纳入诗篇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成为《诗经》以来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伟大继承者,他作的诗篇反映了玄、肃、代三朝的事迹和生活,获得“诗史”美誉,这在他的政治诗和时事诗中体现的尤为充分,抒情叙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杜甫笔下得到铺张扬厉的发挥,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和坚强的理智在其心灵中很好的平衡起来使他以坚韧的承受力担负起苦难人生,并以理智去细细观察社会实况,体会人民的苦难,从而创造出具有“诗史”性质的杰作。杜诗除“诗史”性质的时事诗、政治诗外,尚有不少的咏物诗与山水诗,同样是情深景深,显示出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是其漂泊西南时期,在成都草堂创作的篇章就表现出一种清新淡泊的风貌。在长年的奔走游离之后,他过上了稳定安闲的田园生活,建草堂,辟田亩,种花草树木,养鸟兽虫鱼,日常生活的百态千景里流露出的平凡温馨深深滋润了诗人的心灵,使其诗笔拥有了陶渊明式的淡然洒脱,杜甫不只能以大手笔刻画山河的奇险和时代的巨变,也能描绘出燕嘴蜂须和春夜的喜雨。[10] 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答: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之后的有一散文大家,苏文的体裁有赋铭、颂赞、议论、杂记、继记叙、表状、书牍、碑状、笔记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下面三类:政治和史论文,叙事和记游之作,书简,题跋,杂记等小品文。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政论文和史论文。与政论文和史论文相比,苏轼的碑状文、山水记、亭台记更具有艺术性,文学价值更高,碑状文善于选取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凸显其个性,以展现人物的高风亮节,小品文在苏轼的散文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类作品或记友情,或写襟怀,洋洋洒洒,抒写自如。总之,苏文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向复合,经常突破旧有的格局,灵活多变,语言庄谐相间,散韵互用,奇偶交错,既已议论见长,又不拘于明道论政,尤能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文风自然平易,而有仪态横生、气象万千。可以说,苏轼的散文集中体现了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了一代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11] 苏轼、辛弃疾词作之比较 答: 词史上常将辛弃疾和苏轼相提并论,合称苏辛,二人颇有相似之处,过人的才气,豪放的气质,坎坷的经历,特别是辛弃疾有意学习苏词,都是二人风格相近的原因,然而二人也有相异之处。第一,时代不同,词人的经历不同,词中的情感内涵也不同。二人面对的时代矛盾不同,所激发的思想感情不同,作品的风格自然会有差异。第二,二人风格个性的差异,苏/辛二人个性不同,不仅表现在为人处世,还突出表现在作品的风格上。苏、辛二人词的种种特点都与其个性有深刻的关系。第三,词调守律的不同,苏轼豪放词在北宋即有不谐音律之评,李清照《词论》也说:“(苏词乃)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谐音律”而稼轩词则有“当行”之誉,即指辛词合于音律。第四,二人对待作词的态度不同,苏轼生活于北宋,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词学观念中尚不能完全摆脱词为“小道”、“末邓广铭说:“就辛稼轩所写作的这些歌词的形式和它的内容来说,其题材之广泛,体裁之多种多样,用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铺陈事实或讲说道理,有的?委婉清丽?,有的??纤绵密?,有的?奋发激越?,有的?悲歌慷慨?,其丰富多彩也是两宋其他词人的作品所不能比拟的”?技”的传统影响,因而苏轼不免有游戏为词的作品。辛弃疾自是全力作词,并将词作为自己表现思想情感、志向抱负的主要载体。[12] 关汉卿杂剧题材的分类

答: 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间疾苦,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从题材上讲,这类作品多属于公案剧。代表作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其中《窦娥冤》是关汉卿整个杂剧创作的代表作。2.反映妇女命运和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她们的智慧与美德的作品。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于儿女风情剧,大都充满喜剧气氛。作品有《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诈妮子》、《金线池》等。其中《救风尘》和《望江亭》是关剧中著名的喜剧代表作。《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一部著名的喜剧,同著名悲剧《窦娥冤》同属关汉卿的重要代表作。3.歌颂古代英雄,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历史剧,作品有《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其中《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

[13]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

答: 《西厢记》写的是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婚姻故事。这个故事并非王实甫的创造。而是从唐到金崔、张流传故事的基础上,以前代有关的小说、诗歌、说唱文学为基础,经过加工而创作出来的。《西厢记》故事源头可追溯到唐代元稹所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故事流传到宋代,已广为士大夫阶层以及市民群众所熟悉。到了宋金对峙时期,崔、张故事已种通俗艺术形式在市民社会广为流传。金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崔张故事以全新面貌出现于文坛。第一,体裁改变;第二,故事情结局改变;第三,某些关键情节改变。第四,矛盾冲突和主题的改变。这一切改变,都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杂剧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既吸取了诸宫调在情节、结局、人特等方面的优长,又克服了诸宫调存在的不足,如张生不必要的软弱,退缩、主动提出赴考,的过度铺排等等,达到了同类题材的最高成就。[14] 《西游记》的研究

答: 《西游记》所写并带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由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成书之后,可能经历了一个抄本流传的阶段,可惜至今未能发现抄本的任何线索。现存的《西游记》版本,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简本系统有两种:其一为《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因其题“朱鼎臣编辑”,故学术界称为“朱本”。繁本系统又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华阳洞天主人校本。二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评本”。三为清代刊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有鲁迅、胡适、郑振铎等学者对《西游记》的作者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肯定了吴承恩的著作权。自此以后,吴承恩说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关于《西游记》的研究1)孙悟空形象来源问题。(2)主题问题。这向来是《西游记》研究的中心问题。(3)孙悟空形象研究,关于《西游记》性质的研究,有神话(神魔、仙话、神怪)小说、游戏之作、哲理(象征主义)小说、童话小说、科学小说、寓言小说、宗教著作等多种说法。[15] 《红楼梦》版本情况

答: 《红楼梦》的版本有很大,大致可分为“脂本和程本”两个系统。“脂本也叫脂评本,是八十回抄本系统,题名《石头记》,大都有脂砚斋的评语,“程本又称程高本,又分为程甲本、程乙本、程丙本和程丁本,系印本系统。从此刊印各种百二十回版本的《红楼梦》多起来。但这种印本,都是以程伟元、高鹗修改订补的话字本为祖本的。《红楼梦》约有140种版本,比较重要的有:一甲戊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二已卯本,即“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已卯冬月定本”的简称,三庚辰本,它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的简称,四是列藏本,它是前苏联列宁格勒抄本《石头记》八十回本。五王府本,即“清王府旧藏本”的简称,六程甲本,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的简称。七程乙本,在程甲本的基础上,第二年高鹗又对程甲本说加校阅修订,并增加了引言,程甲本和程乙本区别颇多。八亚东本,题名《红楼梦》。20世纪80年代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是以庚辰本为底本,以其他各种脂本为参校本,并参考了程本及其他早期刻本。20世纪90年代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是蔡义江先生独立完成的新校本,它不是用一种固定的本子为底本,而是用脂评本十二种版本进行互校而成。此外,《红楼梦》稿本、南京图书馆藏本等亦都很有名。外译本也有14种之多。

第五篇: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试题

第一章 《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 知识分子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10、诗经的文学成就:(1)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2)浓郁的抒情风味;(3)情景交融的意境;(4)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赋笔直描、曲折情节、细节描写、对比烘托);(5)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诗格》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引古、叙事入兴等);(6)回环复沓的篇章结构;(7)灵活多变的句式(以四言为主);(8)丰富多采的修辞手法;(9)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10)和谐自然的韵律。

1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胧的、很原始的,他们所爱的仅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成为乐章的主旋律,诗经是其源头。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和熏陶。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学理论的基础。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方法。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接受。(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均归于诗经)

(三)雅俗文学:诗经是雅俗文学结合的产物,三颂、二雅、十五国风大部分是贵族创作的雅文学,具有明显的典雅风格和沉稳、庄重的贵族气质;二雅中的《谷风、苕之华、何草不黄》为西周民歌,常用回环沓手法及清新活泼的用语,透露出雅文学向俗文学靠拢的迹象,影响着后世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12、春秋时期为赋诗言志时期,此时重在诗的应用,战国时间为著书引诗时期,儒家学者已将诗作为说理依据。

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高潮;郑玄成为两汉诗经研究集大成者。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鲁疏》成为诗经博物学研究的开端。

孔颖达《毛诗正义》,成为汉学诗经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陆德明《毛诗音义》标志着人们开始关注诗经音韵问题。

宋学《诗经》研究,引发存序派与废序派之争,促进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朱熹《诗集传》代表了宋学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成为诗经研究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蔡卞《毛诗名物解》、王应麟《诗地理考、诗考》标志着诗经研究的多样性。

明代是诗经研究从经学走向文学的关键时期,以《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为代表;陈第《毛诗古音考》开启了诗经音韵学与先秦古音研究;戴君恩《读风臆评》是一部从纯文学欣赏角度评论诗经,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

清代形成诗经研究第三个高潮,陈奂、马瑞辰、王先谦三人成为清代治诗三大家,代表清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姚际恒、崔述、方玉润三人独立思考治诗,显示了清代诗经研究的多样性。

皮锡瑞《经学历史》,开诗经研究史之先河;胡适、鲁迅、闻一多开始以新的文学观念研究诗经;郭沫若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并首作诗经今译;1993年诗经学会成立,使诗经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最早将诗经拓展到韩国的是新罗国王,公元541年派人从梁朝请毛诗博士,成为韩国培养官吏的必读教材;平安时代传到日本;最早将诗经推介到西方的是法国金尼阁,现存最早译本是法国孙璋1733年出版的《孔夫子的诗经或民歌》。

英国汉学家威阿瑟-韦理的诗经译著本,打破风、雅、颂的顺序,以内容重新分类编排;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从中国的方言和古音韵学的角度研究诗经,被誉为西方学界诗经研究的权威。

第二章 《庄子》研究

1、关于庄周的生活时代,司马迁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注释家李颐、陆德明说他与楚威王、齐愍王同时,近来学者从庄氏起源上考察其身世,认为庄周可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秋水篇中叙述庄子却聘故事,对名利地位不屑)

2、庄子的思想:与道家创始人老子一样,庄子也把道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但庄子的道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不可知的意味,将道当作理念的最高存在形态,建立齐同万物、物我合一的相对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他认为认识的对象—万事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独立的性质;认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同样是相对的,认识的结果不可能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是针对当时诸子学派纷纭繁乱的好辩风气而发;庄子的人生观理论为追求绝对自由,探讨各种各样冲破人生困境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和心灵自由,所提出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名号,与世俗所指的意义不同,所标榜的人生境界的根本就在于无己、无功、无名三条纲目。

3、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是关于庄子著作的最早记录;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应当是出于刘向的校定整理;魏晋以后区分为内、外篇两部分,晋人司马彪所注本又分有杂篇;宋人苏试首次怀疑郭象注本保留有他人掺入之作,并指明属于杂篇的《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不是庄子著作;现代人们多相信内篇为庄子自著,将庄子一书视为庄学学派的著述总集。

4、唐宋以下流传最广的是郭象注本和包括了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在内的本子(清末郭庆藩裒集,称为庄子集释),今天较为通行的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5、《庄子》的文学类型

庄子一书对于思想学说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数量众多的寓言实现的。

庄子的寓言故事内容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对抽象的哲学观念的形象阐说,占书中较大比重,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鲲鹏互化意在演述宇宙人生的无限,疱丁解牛则是宣讲顺应天理、养生穷年思想。第二类是对具体的生活、学习以及技艺类哲理的寄寓性表达,这类寓言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大多为人熟知,如逍遥游篇中不龟手之药是讲用小与用大的不同,大树之樗是讲无用之用,望洋兴叹、邯鄣学步、运斤成风等。第三类则集中对人的现实处境与社会状况的逼真描写,数量不多,却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形成庄子文学批判精神。

6、试述《庄子》的艺术成就

庄子寓言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庄子寓言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以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1)人物形象的塑造:庄子书中众多的人物,无论是历史上实有的(老子、孔子、颜回),还是庄子虚构出来的,都具 有极强的象征性,都是某一哲学观念的体现者,重视对他们精神境界的渲染烘托,表现出浓厚的重神轻形的倾向。(2)故事情节的结构:庄子书中非常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故事围绕着人物的问答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对话双方由对立向一致的转化过程就成为这些故事的基本框架,如望洋兴叹;还有一些情节是由一个人物向多个人物反复追问同一问题串联而成,使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是庄子构思寓言的基本原则。(3)语言的运用:庄子寓言的叙述语言不仅生动、活泼,就是人物形象的对话也都充满了机智和幽默,非常具有文学的趣味性。

庄子不但创造了大量的寓言,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而且还最早提出了系统的寓言文学理论,书中寓言篇深入论述了寓言、重言、卮言的艺术特征和表达效果,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值得珍视的宝贵遗产。

7、庄子传播研究概况:贾谊、枚乘等人是最早对庄子的学说和文辞加以祖述的作家,东汉以后庄子思想影响显现。刘安及其门客应当被视为庄子的最早研究者,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庄子一书,为后来庄子学说的广泛传播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庄子思想被最大限度接受、发挥并加以积极实践的时代,庄子作为鼓动玄学思潮的主要著作,与周易、老子一起被称为三玄。(老庄哲学与儒、释并存发展)随唐五代,庄子研究主要表现为道家经典向道教教义转化、庄子学说与佛学思想融合为禅宗等方面。

宋明时期以儒说庄,王安石、苏轼是这一思路的开创者,形成庄子儒学化思潮。明清两代继续研究庄子儒学化外,还远承唐人遗风,努力以佛禅解庄,同时从散文写作方法的角度评点庄子文章特色。

现代以来对庄子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哲学思想评价展开的。

第三章 《史记》研究

1、今存介绍司马迁家世的惟一资料是《史记-太史公自序》开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与七十列传,影响了中国古代两千年正史的编纂。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十二本纪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历朝历代帝王兴废的重大政治事件;《史记-太史公自序》: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分为世表、年表、月表,按照朝代顺序将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明的大事记,成为本纪、世家、列传的必要补充和联系。

《史记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八书指《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书》,分别记述有关礼仪、音乐、军事、历法、星象、宗教、水利、经济等方面的典章制度。

《史记索隐》: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除《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外,其余皆为春秋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与汉代所封诸侯的历史。

《史记-太史公自序》:扶义叔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故司马迁作列传的目的是使品行高洁且功利天下者能名传后世。(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大宛列传,叙述中国境内非汉族君长与外国君长统治历史)

2、列传分为专传、合传、附传、类传四种:一人一篇传记者为专传,如李将军列传;两人以上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传主之后附载某人传记者为附传,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在叙述魏其侯、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记;一类人物记入一篇传记者为类传,如刺客列传。

汉宣帝之后,史记开始流传,汉元、成帝时褚少孙增补《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

3、《史记》史料来源:皇家典藏图书资料与历史官方档案(主要来源);诸侯史书;金石、文物、实物资料(泰山、琅邪、会稽石刻);实地考察;歌谣、诗赋、俚语俗谚(垓下歌、大风歌、易水歌、瓠子口塞河歌)。

4、史记版本:史记三家注散列于正文之下,合为一编,始于北宋,现存最早的宋版史记有南宋黄善夫刻本,清武英殿本最为流行,金陵书局刊行《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清后期善本;中华书局1959年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顾颉刚分段标点,成为今传世诸本中最具权威性的通行本。(王伯祥的《史记选》最为通行的选注本,对史记的普及起了极好的作用)

5、史记笔法

史记是一部写作笔法独特的史书,司马迁深得春秋笔法,委婉含蓄,褒贬不易看清。(1)录传闻不完全拘泥史实,以见作者的理想。《赵世家》程婴、公孙救孤对后世戏曲、小说影响极大,但这段史实却颇多疑点,作者只为扬义存赵之义;为伯夷立传,列七十列传之首,叙述史实者仅二百余字,只是借伯夷的奔义、让国批判现实中的争利、争国,表达自己的理想。(2)虚构细节,以求故事感人。如《项羽本纪》写霸王别姬(3)似信天命,实为借题发挥。如《李将军列传》(4)明写神灵怪异,暗恶妖言惑众。如《高祖本纪》多记刘邦怪诞不凡的事迹,对其神化自身的做法间接进行了暴露。(5)故露矛盾破绽,以见隐情种种。(6)明赞其是,实则正鄙其非。(7)明贬其非,实则正叹其是。(8)以议代叙,作翻案文章。(9)以志怪手法表达作者爱憎。

6、史记艺术特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亦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之作,史记的文学成就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剪裁艺术与悲剧抒情色彩。(1)史记的剪裁艺术:史记既要忠实于历史的真实,又要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记在充分把握史实的基础上,先对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剪裁取舍,穿插安排,突出其主要特点,如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2)史记的悲剧抒情色彩: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显然十分看重史记的抒情色彩,史记的抒情色彩由多方面原因形成,一是司马迁的悲剧心理,这种心理来自他的两个方面的内心体验:渴望自己成为文化巨人的内心自许和宗教神秘色彩;二是描写了大量的悲剧人物,为史记的悲剧抒情奠定了基础。史记更多的抒情却是在貌似客观的叙事之中,寄寓着作者的激情。

7、史记三家注: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家注原俱单行,后附刻正文之下,原注本反倒渐次失传,今惟索隐尚有明汲古阁本仅存,今通行中华书局本史记将三家注附于正文之后极便阅读。

8、史记会注考证:20世纪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是史记研究的重要著作,此书对史记三家注进行全面整理,汇集史记注本100多种,吸收了1200年史记研究的成果,补注了大量当今中国大陆失传但在日本却仍保留下来的史记三家注的有关资料,成为迄今为止史记最详细的注本。9、20世纪史记研究:1917年王国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参证研究史记,证明史记-殷本纪论述的殷王世系大体可靠。

梁启超《中国史界革命案》运用西方理论开史记研究风气之先河,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尝试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史记-货殖列传》;运用西方艺术理论研究史记者当首推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认为:司马迁为自然主义浪漫派,主导思想是道家,政治哲学建立在无为之上,是不朽的抒情诗人,史记是纯正的散文。

十七年(1949—1966年)中国大陆尝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史记,侯外庐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记,他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 思想家,任继愈认为司马迁在宇宙观上继承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唯物主义传统,在社会历史观上把历史看成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程;任仿秋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史记的艺术成就,认为司马迁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季镇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理论,从选材、个性、共性方面评价史记,认为史记已经达到典型化的水平。(郭双成史记人物传记论稿,认为史记实录了战国以来封建社会的真实图景;钱钟书管锥篇首开史记比较研究的先河)。

第四章

陶渊明研究

1、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死谥靖节,与刘遗民、周续之合称浔阳三隐,最早的作品集子是梁萧统所编《陶渊明集》;最早的刊本是北宋时期宋庠生的十卷本,现存皆南宋以后的刊本;元初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本,此本为陶集首部集注本,收入四部丛刊;清陶树《靖节先生集》十卷本,资料最为详尽,收入四部备要。

2、田园诗:陶诗130首,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对田园生活的描写,用优美的诗歌描绘了与归田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描写田园自然的优美风光和闲适自得的愉悦心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主要内容,如《归园田居》;歌咏农业劳动和农村淳朴的人际关系,如《劝农》五首表达对耕种劳作的重视态度,陶渊明从田园耕凿的忧勤中讨出田园生活之乐趣,在躬耕自资的生活中,人际交往是淳朴的;反映生活日益贫困;诗中也有嗟老叹乏、感慨志向无成的内容;反映心中忧虑得到自我排遣得到内心的平衡,《形影神》三章最能够反映他由矛盾到醒悟、解脱的心路历程。

3、咏史诗:陶渊明还有一些属于咏史类的诗歌,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寄托怀抱,如《咏三良、咏荆轲、咏二疏》以及《咏贫士七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一部分;所咏的对象,有侠义的刺客(荆轲)、有战天斗地的神话英雄(夸父、精卫),有出仕登朝却被殉葬的良人(子车氏三良)等等,人物类型既多,情调也不尽相同,有的疏淡,有的悲惋,有的豪放,有的高旷;最引人注目的是有豪放风格的《咏荆轲》(朱熹说其诗露出本相)。

4、辞 赋:陶渊明辞赋作品共有三篇:《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皆为抒情之作,内容各有侧重,写作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格调。

《归去来兮辞》细致地描述了他对人生认识转变过程以及回归田园的喜悦之情,首段写悟而归田,抒情与议论结合,写出他对自己前半生人生反思与觉醒;中段写回归田园的喜悦之情,夙愿得偿回到久违的田园,充满着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趣,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以闲适自得的美好生活来表达对世俗社会的反感;末段写他对人生的感悟,投身于自然的怀抱,在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运化中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辞别官场宣言书,表达他对世俗社会的鄙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写法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自然优美,情韵悠长)。(欧阳修评说:晋无文章,唯《归去来》一篇而已)

《感士不遇赋》抒发对正直之士遭遇不幸的悲哀和感慨,借以表达他对仕途功名的认识和隐居避世的志愿,此赋是有感于董仲舒和司马迁以士不遇为题的赋篇而作,整篇作品感慨深沉,表达了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闲情赋》抒写对美人的相思爱慕之情,此赋是陶渊明作品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篇,不同平实淳朴的一般风貌,它感情热烈,描写细腻,辞采农丽,笔墨酣畅,表达出丰富的想像力和精巧的艺术构思。

5、散文:陶渊明散文有9篇,《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质的作品,其人姓名里居不详,因宅边有五柳树便自以为号,分写诸事以展现其个性风貌:一写性情(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二写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三写饮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四写生活(安贫乐道)、五写著文自娱(常著文章自娱颇示自志),全文以平实、简洁的语言,生动、诙谐的笔调勾勒出一个忘怀名利、淡泊自持的人物形象。(萧统《陶渊明传》所言: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桃花源记》集中表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用传奇笔法,以优美、干净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用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来表达对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的否定和批判。以形象化的手法勾勒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真实与虚幻相结合,平淡与深远相统一,朴实中显深意,自然中有奇趣,形成了强大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6、陶渊明诗歌的艺术贡献:陶渊明的诗歌尤其是田园诗,从深度和广度上反映出丰富真实而意趣高远的田园隐居生活,既描绘出优美静穆的景,又叙述辛勤劳苦的事,既流露出闲适自得之情,又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陶诗就是以这种形象优美、内容充实、情韵深厚、意趣高远的艺术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在诗歌题材上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陶渊明最先把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引入诗歌创作,在他的笔下田园既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也是人生理想的寄托,他用热情赞美的态度来描绘田园风光,他把农事劳动及其切身感受真实地表现在诗歌中,在切切实实的劳动生活中获得真切充实的人生。他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田园生活的种种乐趣,以满怀哲意的心灵来体验田园生活的自然境界,在平凡充实的农村生活中体悟引导宁静安乐、闲适自得的放旷人生,从而忘怀得失、淡泊自持,获得了精神上的超脱自由。陶渊明以这种优美动人的诗歌创作深深影响着后世文人,使歌咏田园生活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题材类别。(2)平淡自然的诗风,在诗歌领域创立了新的美学风格:从总体上说陶渊明的诗一般不写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少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波动,没有华丽炫目的文采,没有奇僻巧致的造语,而是写得极为朴素本色,读之使人心平累消。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在于其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些农村常见不奇之景、田园的日常生活以及处在这种生活环境中的恬淡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在运用的表现方式,没有过多的夸饰渲染,不事雕琢,质朴自然。

陶诗的平淡自然并非枯槁乏味,而是具有真淳丰厚的意韵,因为他的诗是感情的真实抒写,是他率真个性的自然流露,从他所描写的平淡景象中透露出的是高尚的人格和旷远的情韵。

7、陶学研究史:魏晋南北朝时,他的创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梁萧统是第一个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他因爱嗜其文不能释手而搜编《陶渊明集》;王绩是唐代最早学习陶诗写作田园诗的,被称作是继承了陶诗这一嫡系真传的;宋代才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展开全面的研究,出现了大量和陶拟陶的作品,从理论上揭示陶诗的艺术风格,为陶渊明编写年谱,出现各种陶集版本(苏轼自称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陶诗的最早注本如汤汉《陶靖节先生诗注》)。

王国维《人间词话》以陶诗为例提出境界说,认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属于无我之境;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第一个全面深刻论述陶渊明的是梁启超(所著《陶渊明》包括三篇文章:陶渊明文艺及其品格、年谱、考证,既探讨文艺品格又考证生平事迹);朱光潜著文说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题未定草》提出相反观点)。

(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可定论者四:名字、里居、作品入宋不书年号、生平仕历,世系年岁存有疑问;龚斌《陶渊明集校笺》集注本资料最为丰富;许逸民《陶渊明年谱》收有宋代以来9种年谱)

8、陶学研究的焦点问题:(1)生平里居:一名字、二故里(最早的萧统《陶渊明传》中言其为寻阳柴桑人)、三年龄;(2)思想:朱自清《陶诗的深度》说陶诗里主要思想实在还在道家,梁启超《陶渊明》认为陶是儒家出身,丁永忠《陶诗佛音辨》为国内外研究 陶诗与魏晋佛教关系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陶渊明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围绕忠晋与否以及桃花源理想社会两方面展开;胡治洪《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形态、成因及其地位》指出陶渊明美学观有以下形态:清淡、真淳、旷放。(3)创作风格:朱光潜的论述最具权威性,说陶渊明是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写下来的是人格的焕发,认为陶诗的特点在平淡枯质,又在奇美腴绮;孙静将陶诗风格概括为真、淳、朴;李华认为陶诗的特色有真、大、远、深四方面的特色。(4)具体作品:一是作品系年,《饮酒二十首》旧注中已有归隐以前和归隐以后所作的两种说法;二是有关陶花源记。(5)比较研究:袁行霈将陶渊明与谢灵运进行对比研究最为精彩,李华《陶渊明新论》比较了陶渊明与阮籍、孟浩然、王维,包涵《桃花源记并诗》与英国莫尔《乌托邦》比较。(唐初传入日本,陶学研究最为发达)

第五章

李白研究

1、清代王琦《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是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李白诗主要吟咏自然山水、慨叹生命遭际、反映时代风貌。

詹英《李白诗文系年》考证李白诗文写作时间和背景,以年月为纲,对李白三分之二以上作品进行了系年。

林庚《诗人李白》是50—70年代初研究李白思想、性格及艺术成就最有影响之作。

80年代出现了三部李白全集校注著作: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安旗、薛天纬、阎琦、房日晰《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编年),詹英、葛景春、刘崇德、詹福瑞《李白全集汇释集评》;三书的共同特点:对李白诗文进行了全面整理,集校勘、洲释、评笺为一书,广泛采纳新的研究成果,体现了20世纪后期李白研究的水平。

两部基础性研究工具书:裴斐、刘善良《李白资料汇编》,郁贤皓《李白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既为读者提供李白的各种基本知识,又反映出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工具书)罗宗强《李杜论略》实事实是地总结李白和杜甫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李白家世的原始记载,见于李白诗文自述、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蜀地)

元稹误解杜甫当与山东李白好之意,认为李白出生地在山东;清王琦、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说出生蜀中;李宜琛考证生于西域碎叶;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根据范碑,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

3、李诗辨伪始于宋代苏轼;李白词《菩萨蛮、忆秦娥》之说分别见于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南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盛赞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蜀道难》寓意说法有:罪严武(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讽玄宗入蜀(萧士斌、沈德潜、俞平伯认为此说最可信)、即事名篇、送友人入蜀、别有寓意说。(林庚提出李白诗歌是盛唐气象的代表,裴斐持反对意见)

杜优李劣论:元稹、苏辙,李优杜劣论:欧阳修、祝允明、郭沫若,不当以优劣论李杜:韩愈、严羽、李东阳。

4、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咏咏自然山水,透过山水诠释生命的体验,自然山水不再是本然状态,而是经过其精神打造的人格化的自然;(2)慨叹生命遭际,或抒发拯物济世的壮怀,或抒发失意后苦闷、矛盾的郁怀,或抒发向往自由、鄙弃权贵、抗争命运的逸怀;(3)反映时代风貌,或描写边塞战争,或抨击朝政腐败,或反映虞乱带来的灾难,或同情百姓疾苦。

5、李白诗中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散发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很少用诗直接描绘和反映现实,而是以抒情为主,通过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自我情感 的宣泄、自我心灵的坦露来传达对客观现实生活的感受。

(1)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李白诗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略去细节的评述,从大处着笔,无论写现实、写生活还是写景致,往往三笔两笔勾勒出事物的大轮廓,宏观、鸟瞰式地渲染出山川、人物、事件的神韵,仿佛一幅写意画,含蕴无穷;李白反映现实生活的第二个特点,表现在用思想情感的直接抒发,代替对客观现实的叙述与描写,出现在诗中的画面不是客观生活的直接再现,而是诗人主观情绪激荡的波澜;李白反映现实的第三个特点,表现客观现实的叙述与描写服从于感情的抒发和主观意志的活动,他常用感情照亮客观事物,让客观事物在诗中服从于感情抒发的需要,受感情抒发的支配。(2)抒情方式的特点:李白的诗感情基调高远壮大,其感情表达方式是爆发式的,如决堤之江河,滔滔汩汩一泻千里;李白的情感往往是倾倒出来的,喷涌出来的,尤如火山崩发,而不是舒缓地流淌出来的。(率然而发率然而止,干脆利落)

(3)表现手法的特点:夸张是李白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而传神,更是其胜处,李白诗中的夸张全应情感表达的需要,是李白情感的一种独特有力的表达方式。李白的大部分代表作是凭借主观的想象甚至幻想完成的。

(4)最为人激赏的体式:李白为后人激赏的体式是乐府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乐府歌行往往随情感变化或顺流直下,气势磅礴,或笔断意连,跳跃闪烁,章法大开大合,大起大落,酣畅淋淳地传达出李白奇纵飘逸的性格,纵横动荡的内心世界,是李白各体中最富个性、经典之作最多的体式(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绝句通过描写在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的片刻意趣和情思,呈现了灵光闪动中情感的瞬间崩发,纯赖兴会,真切自然,极富情趣(独坐敬亭山)。

李白的诗充溢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其表现现实的方式、抒情手段、表现手法以及主观随意性极强的体裁,无不因此打造出极具个性的特点。

第六章

杜甫研究

1、杜甫真正的创作始于七岁《壮游诗》,困食长安时期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个人的不幸遭遇、人民的苦难生活与对国家命运的忧心,显示出了沉郁顿挫的风格;陷贼与为官时期,由洛阳回华州路上写下了《三吏、三别》;代宗广德二年严武镇守蜀地,回草堂举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小集六卷是樊晃所编,是当时流行的最古老本子,现传世杜集以北宋王洙编本为最古,现本最通行者为《杜工部诗集》二十卷。如果要于杜诗选注中选一本一般适用的读本,则清杨伦《杜诗镜铨》是最适当最理想的书。

2、杜诗的思想内容:杜甫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至衰的转折过程,诗人将时代症结以及暴露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全部纳入诗篇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成为诗经以来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伟大继承者,他作的诗篇反映了玄、肃、代三朝的事迹和生活,获得诗史的美誉,这在他的政治诗和时事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抒情叙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杜甫的笔下得到铺张扬厉的发挥。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和坚强的理智,使他以坚韧的承受力担负起苦难人生并细致观察社会实况,体会人民的苦难,创作出具有诗史性质的杰作,《奉先咏怀》《北征》有抒情、纪行、说理、自然的观察、社会矛盾的暴露、内心冲突、收复失地的政治抱负、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追念国难的哀痛和对于将的希望。后来的三吏、三别将眼光全部对准下层社会的百姓,采用组诗形式,充满着个人和时代的血泪,产生了巨大而感人的力量。

咏物诗与山水诗同样情深景深,显示很高艺术造诣

3、杜诗的艺术特色:杜诗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这原是他对自己的赋《进雕赋表》的 评价,后人则取之以界定杜诗。

第一个层面:表层的语言之凝练,意象之精警,结构之波澜起伏,声调之抑扬顿挫,皆给人以凝重深沉、千锤百炼、百转千回之感,这形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风貌。(少量字句容纳丰富的内容,用语准确、简而精、少而凝:概括诸葛亮鞠躬尽瘁一生的联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言及王昭君的生前和死后: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第二个层面在于诗歌艺术构思的奇崛宏阔:杜甫作诗以学力胜,经过呕心沥血、惨淡经营的过程,导致诗篇呈现出深沉凝重、微观曲折之貌,思想力的深厚使诗歌深沉隽永,具备了潜气内转、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第三个层面是诗中凝聚了作者忧愤深广的感情:杜甫一生遵循儒学仁政而爱民的思想,热爱生活、人民、祖国、家庭,但他的生活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社会战乱不断,亲友离散四方,人民水深火热,他以满腔爱心拥抱的是疮痍满的乾坤,遍地破碎的山河,目睹世间危难不能拯救,眼看百姓受苦而无能为力,深沉的感情激起了深沉的痛苦,使他的诗风显得格外沉痛。

这种风格是一位感情特别深挚、思想特别深刻的诗人在动荡年代所创造的,其中又融入了深厚的学力和深沉的构思,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

4、杜诗的创作原则:向古人多方面的学习,撷取其长,转益多师,这是杜甫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和总原则。(1)重视诗歌兴、观、群、怨的教化功能(对陈子昂、元稹的评价);(2)对唐代反对唐初及齐梁浮靡文风,对复兴汉魏风骨的诗歌革新运动持赞成态度(注意语言的精雕细琢: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作律诗916首是唐代律诗艺术最高成就的体现者)。

杜甫在创作理论上,一方面强调思想内容,山时又注重艺术表现;一方面推重古体,又留心近体;一方面要求风格语言的雄浑古朴,又重视雕琢用心,讲究清丽华美。这种眼界开阔、注意到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的特色,构成了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转益多师的理论原则。

5、中唐元和年间,杜诗得到元稹、白居易、韩愈等人推崇,将李杜并称;宋代,杜甫伟大诗人的地位被确立,誉其集古今诗家之大成;作为学术研究,杜甫研究的重新兴起始于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杜甫部分》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批评;莫砺《杜甫评传》既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又将其当作伟大的思想家。

第七章

苏轼研究

1、苏轼,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湖北黄州郡城之东),与程颐、程颢爆发洛蜀党争,与司马光是政治上的矛盾,与二程是哲学、思想上的矛盾,出知杭州修苏堤。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是豪放词风的创始者,文与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

(1)苏轼的诗:就诗歌的内容涵概力来说,苏诗在杜、韩的基础上有所展衍开拓,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社会政治诗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比起杜甫、白居易等人是有着新的开掘和推进的;

苏诗中流传最广、美学价值最高的是那些写景抒怀之作,山水诗《游金山寺》物我交融、情与景密不可分,描摹写景变成渗透有主体感情的造景(可作庄子秋水篇读),带有哲思意味的《题西林壁》,日常情景中生发出弦外之音,说出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皆无的道理,堪称苏诗一大特色;

晚年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颇具特色,凡自然景物、风土人情以及人世沧桑都被纳入诗中,是苏轼发自肺腑的真实文字,也表现其逞才炫学、难免作茧自缚的缺陷;题画诗也有很高的成就,诗中有画,传达画的神韵,信笔挥酒、自然真率,如《惠崇春江晓景、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苏诗对诗歌风格的主张是兼收并蓄,深受李杜、陶、柳等人影响,诗风的基调是肖雄奔 放,同时又兼有简淡绝俗之美,注意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调和、渗透,呈现刚柔并济的风貌,古今各体兼善,而以七古最优。

苏诗以才学为诗,用典平稳妥贴,以文为诗指诗歌散文化倾向,将散文的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中,有助于苏诗自然奔放风格的形成,苏诗在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情蕴的深厚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在宋诗革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用,为宋诗新面貌的创造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北宋诗坛第一大家。

(2)苏轼的词:苏轼大胆突破了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破除了诗尊词卑的偏见,将诗与词相提并论,认为词为诗之苗裔,将词提高到与诗相同的地位,为革新词体、词风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道路。

在诗化理论的指导下,苏轼开拓了词体堂庑:东坡词风花雪月、怀古感旧、思亲念远等无事不入,尤其是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对士大夫情怀的抒发,对人世沧桑的思索,比起男女情思、花间樽前等传统的词的题材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变化。

苏词不仅内容开阔,而且表现重点有所转移,词本多写男女情思、离愁别恨,而苏轼则把词作为文人言志抒怀的工具,前代词人多男子而作闺音,苏轼则更多的表现自我。

苏轼将词作为陶写性情之具,其意义:首先,开拓了词的抒情功用,使词在合乐歌唱之外,还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其次,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很好地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提高了词的品位,增加了词的生命活力;第三,注重以词陶写情性,与传统诗教偏重社会政治的功利性价值取得有所不同,而是比较贴近于歌词创作的实际,是对传统诗教作了合乎情理的修正(后人对他以词陶写性情却从无异议)。

苏轼倡导词之诗化一个重要内涵是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改变了人们于词独重女音、偏尚婉媚的观念,苏轼革新词风从力辟柳永开始,对浮靡词风的强烈不满; 后人认为苏轼革新词风的一大成果是创立了豪放词风(此说始见曾造《东坡词拾遗》),要改变婉约风格独占词坛的局面,其它词作或清峻秀丽,或空灵蕴藉,风格多种多样,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于苏词是否合乎音律的问题,宋人意见难以统一,晁补之、李清照认为其词不谐音律,在词律上引进了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

苏轼给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为词坛开创一种新的风格和美感,提高了词品,提升了词的地位,从苏轼开始,词的小说、卑体的形象逐渐开始了转变,苏轼对词的发展可谓功莫大焉。

(3)苏轼的文: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之后的又一大散文大家。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使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苏文较重要的有三类:政论文和史论文,叙事和记游之作,书简、题跋、杂记等小品文。

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政论文和史论文,多见解新颖、含意深刻的佳作,在议论史事时常能发人所未发,提出新见;议论文援据赅博,论辨滔滔,笔力纵横恣肆,富于变化,使文章气势雄伟,浑浩流转,语言上追求平易自然,明晰畅达,另外善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取得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效果。

苏轼的碑传文、山水记、亭台记更具有艺术性,文学价值更高,碑传文善于选取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其个性,以展现人物的高风亮节(方山子传);山水游记半数贬黄州所作,常通过自然静物的描写来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中可以体会作者情感的起伏与波动(前赤壁赋);亭台记也独具特色(凌虚台记、超然台记),往往打破先叙事次描写再议论的程序化格局,结构灵活多变,独具匠心。

小品文在苏轼的散文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类作品或记友情,或写襟怀,洋洋洒洒,抒写自如。

苏文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经常突破旧有的格局,灵活多变;语言庄谐相间,散韵互用,奇偶交错;既以议论见长,又不拘于明道论政,尤能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文风自然平易,而又仪态横生,气象万千。苏轼的散文集中体现了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了一代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2、苏轼的影响

(1)苏轼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当时有许多青年作家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陈师道、李蔫);他的著作在当时就有编辑,在辽国、高丽等地广受欢迎,到南宋时多种版本广为流传。(2)对当时及后世的深远影响:宋人爱在诗中显学识、发议论的风尚,大都源于苏轼,从南宋诗人范成大、刘克庄等人诗作流动自然、汪洋恣肆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诗的影子;金代中叶形成了苏诗运动,王若虚等人论诗颇为推崇苏轼;元代郝经教人学诗,主张唐宋以来只读李、杜、苏、黄四家的诗作;明代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大力提倡宋诗,借以反对前后七子;清代的宗宋派诗人从苏诗中获益甚多。

苏轼创立的豪放词派,直接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所继承,一批爱国词人如张孝祥、刘过、刘辰翁、刘克庄等形成了豪放词派;金代元好问作词皆学苏轼;元代刘因诗作慷慨悲凉、雄浑豪纵与苏辛一脉相承;清初陈维崧以风骨遒劲、善学苏辛著称。

苏轼的散文一直受到后人称颂,其文驰聘纵横的笔力和自然酣畅的风格,给南宋主战派、事功派散文以一定影响;元明清中叶以前的文风基本是继承宋代文章的传统的,其中苏轼的影响尤巨。他的议论文宏辩滔滔、说理详彻的特点常被人奉为典范,但其在文学史上影响更大的是小品文,明代公安派独重性灵,很重视苏轼小品文的自然真率、随意挥洒的特色,清代袁枚、郑板桥散文也可看出其影响。

3、宋代第一个对苏轼生平作系统论述的是苏辙为他作的墓志铭,这是关于苏轼生平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

南宋苏轼年谱现存四种: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傅藻《东坡纪年录》、何抡《眉阳三苏先生年谱》、施宿《东坡先生年谱》;明代苏轼年谱二种:王世贞据王宗稷年谱改编之《重编苏文忠公年谱》、郑曼《考订苏文忠公年谱》;清人王文诰《苏诗总案》与今人孔凡礼《苏轼年谱》为后来居上之作。

4、苏轼的著作,按照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经部有《东坡易传、东坡书传》,子部有《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译、苏沈良方》,集部有《苏轼诗集、文集、东坡乐府》 苏轼本人编辑或参与编辑的有《南行集、歧梁唱和诗集、和陶诗、东坡集》等。

苏诗全集注以南宋和清代的成就为最高,宋代分类注本有题为王十朋所编的《集注分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本;编年注本有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

苏词全集注则以南宋和今人的成就为最高,最早的是南宋傅干的《注东坡词》十二卷,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由朱祖谋编年圈点、龙榆生校笺的《东坡乐府笺》三卷,首创东坡词编年笺注合一之体制。

苏文至今没有全集注本,只有选注本,值得重视的只有南宋郎晔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5、苏诗研究:两宋时期,是苏诗研究的形成期,金元时期是苏诗研究的过渡期,经历明代低落后清代又形成了苏诗研究的高潮。张先是宋代第一位评论苏诗的专家,清代注苏诗仅次于注楚辞、杜诗的数量,代表作有冯应榴《苏文忠公诗注》五十卷、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6、苏词研究:以南宋和当代对苏词的研究成就最高;研究大约分四个层面:一收集整理刊刻其白文本,二注释,三编年或编年注,四诗文集、诗话、词话对苏词的评论;苏词注本长期以来只有一种宋人傅干的《注坡词》,直至1993年巴蜀书社出版了刘尚荣整理的《傅干注坡词》,才得以在学界流传。

元延右七年(1320年)叶曾云间南阜草堂刊刻《东坡乐府》二卷,是今存东坡词集的最早刻本,世称元右本或云间本,这是元人对苏词的最大贡献。

1910年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为苏词编年之始,1998年三秦出版社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注》全书收东坡词362首、残句12则,是目前收苏词数量最多者,是现有编年苏集成就最为卓著者。(1994年中华书局《苏轼研究资料汇编》是一部全面研究评价苏轼的珍贵资料书籍)

7、苏轼研究的几大焦点:(1)关于苏轼的思想,一般认为是杂家,兼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以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2)关于苏轼的政治立场,争论焦点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王水照《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诗》是十年浩劫之后第一篇为苏轼正名的文章(许多政治诗与新法无关)。(3)关于苏轼在文学领域的创新,只有苏文为历代肯定几无异议,明代袁宏道、李贽推崇东坡小品;对苏诗的评价从宋代起就有分歧;对苏词评价的分歧,主要围绕以诗为词、豪放词风、不谐律等三个方面有不同看法:无论赞颂与讥刺苏试的人都说苏轼以诗为词,主要是指苏轼大大扩大了词的题材,他以词的形式记游咏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抒发个人豪情与伤感,打破了历代文人只以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用词抒写他那不可一世的气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创立了豪放词,革新了婉约词,是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苏轼作词虽遵词律,但又不受词律的束缚。

第八章

辛弃疾研究

1、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辛词最突出的题材是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缠绵之作《摸鱼儿》、农村田园生活(清平乐),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收词626首,为稼轩词集最优者(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另收三首,合计今存629首),今存辛诗124首(多写爱国之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气)、散文17篇(主要是奏疏札子,多议论朝政时事,说理透辟,气势凌厉)。

2、辛词的艺术成就:(1)刚柔相济的审美特质:辛弃疾的豪放词大都刚柔相济,婉约词也柔中有刚;(2)以论为词:喜议论、善用典是稼轩词的突出特点。

苏辛词风异同:过人的才气、豪放的气质、坎坷的经历,特别是辛弃疾有意学习苏词,都是二人词风接近的原因。(1)时代不同,词的经历不同,词中的感情内涵也不同:苏轼的遭际是党争攻讦所致,辛弃疾面对的是亡国于异族的危险,二人面对的时代矛盾不同,所激发的思想感情不同,作品的风格自然会有差异。(2)二人风格个性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为人处世上,还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风格上,东坡性情旷达,词作自然天成,稼轩性情豪放,词作沉郁痛快;在作词的态度上,苏多呈天籁,辛多以人力(苏词飘逸超诣,辛词功力深厚)。(3)词调守律不同:苏轼豪放词在北宋即有不谐音律之评,辛词合于音律。(4)二人对待作词的态度不同:苏轼词学观念未完全摆脱词为小道、末技的传统影响,不免有游戏为词的作品;辛弃疾则全力为词,并将词作为自己表现思想情感、志向抱负的主要载体。

3、稼轩体特色及在词史上的地位:稼轩体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将词体特有的幽微要渺的特质与时代的风云际会结合在一起,既保持了词的审美特色,又融入了时代精神,强化了词体的生命力。

(1)稼轩以绝大的阳刚之气一改传统的绮靡,以词抒情言志,用词来干预家国大事,提高和强化了词的文学功能,使词从单弱的应歌之体彻底演变为一种独立、完善的新体抒情诗。(2)稼轩全力作词,使词变成了体现创作主体完整人格与表现多方面生活、展示词人全部心灵世界的工具。(3)稼轩汲取前人多种表现手法,尤其是苏轼的以诗为词,进一步引进古文手段,以文为词,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4)在词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上,稼轩完成了由单纯的阴柔之美向融阳刚阴柔之美为一体的新特质的转变,实现 了词体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4、辛派词人: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或与稼轩为同志,或追慕稼轩,感时激愤,词的主题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放激切,形成了风格相近的辛派,主要人物有陈亮(龙川先生)、刘过(龙洲道人,有其豪而无其雅),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豪放有余深婉不足)、刘辰翁(情韵有凄苦色)以及金朝的元好问。(清代陈维崧有稼轩后身之称—前身可是青兕si)

5、范开首开辛词批评研究的帏幕,元好问将苏辛视为词坛主流。今人邓广铭是辛弃疾研究用功最深、成就最高的学者,《稼轩词编年笺注》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辛词编年注释本。(袁行霈《辛词与陶诗》认为稼轩有60首词涉及陶渊明,二人契合点:归隐、酒、重视友情,辛弃疾是战士与隐士的统一)

第九章

关汉卿研究

1、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杂剧的创始者和一代文学光辉业绩的卓越代表,获得了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的至尊地位(明初贾仲明凌波仙挽词),被推为中国戏曲之父。青年时期来往于开封、洛阳之间,中年以后长期生活在大都,是玉京书会的核心成员。一生创作杂剧67种,现存18种,现存剧目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15种,著作权存有争议的有《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山神庙裴度还带、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尉迟恭单鞭夺槊、状元堂陈母教子、邓夫人苦痛哭存孝》6种,《鲁斋郎、哭存孝、陈母教子》三剧署于关汉卿名下。(裴度还带、五侯宴、单鞭夺槊基本被否定)

2、社会剧(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清官断狱,蝴蝶梦、鲁斋郎出现的清官是包拯,绯衣梦换成了开封府尹钱可)

3、爱情风月剧: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士妓之恋杂剧中最具时代风采和艺术魅力的名篇佳作)、望江亭、拜月亭、玉镜台(才子佳人爱情婚姻故事,望江亭直接触及了寡妇改嫁问题,拜月亭以蒙金战争为背景,玉镜台根据世说新语传闻改编的老夫骗娶少妻闹剧)、调风月(宦家婢女与其服侍的小千户的爱情纠葛,介于二者之间,主人公燕燕是一位具着真实的血肉与灵魂的少女,是关汉卿最高的创造)

4、历史剧:单刀会(关羽英雄主义,化用苏轼赤壁怀古词句)、西蜀梦(双赴梦)、哭存孝(揭示英雄人物悲剧命运)、陈母教子

5、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关汉卿是把杂剧从朴野粗糙的民间形式推进到成熟完备的文学形态的伟大戏剧家、元杂剧无可争议的奠基人和最高成就的卓越代表。元人周德清将其置于一新制作的关、郑、白、马的首席位置,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承认他初为杂剧之始的开拓之功。

(1)完善杂剧体制结构,创立戏曲艺术范式:元杂剧一本四折加一楔子、一折使用同一宫调的一组套曲、全剧由正色一人主唱的剧本体制的形成,以关汉卿为杰出代表的前期作家为这种体制形式的确立、完善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将古典诗词的抒情要素融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使其跳出单纯以表演故事为主的院本旧格局,实现抒情与叙事亦即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和谐统一,使元杂剧具备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交融互补的双重审美功能,营造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范式,关汉卿凭借数量丰硕、体类齐全的演出脚本为构建具有华夏民族鲜明特色的戏剧形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传统戏剧中惯常用的务为滑稽的表演手法,关汉卿有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在戏剧冲突趋于白热化的紧张情势下插入由净角表定的滑稽片段,对于杂剧的批判性主题产生意想不到的深化效果。

(2)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各类戏剧形象:关汉卿杂剧中活跃着众多形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形象,其中有温柔多情的闺阁淑女、饱尝酸辛的青楼女子、叱咤风云的英雄烈士,也有市井小民、权豪势要和地痞恶棍,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女性形象,关汉卿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放入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旋涡中呈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常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各种社会丑类。

(3)重视舞台效果,创立本色风格:窦娥冤以情节曲折、戏剧冲突激烈而产生持久的舞台共鸣效应,适应观众的欣赏心理;关汉卿杂剧的语言以本色当行著称(王国维),通俗平易、明快洗练、亦雅亦俗、各得其宜,往往能够熟练地把活泼持动的民众口语提炼成文学语言,收到雅俗共赏的理想效果;善于根据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不同心理状态,恰当地调整用语的分寸。(窦娥是个悲剧形象,原是个善良的年轻女子,后受冤杀,送上刑场时,她抑制不住悲愤,向天地神灵发出严正抗议,发展成一位觉醒的反抗女性)

6、关汉卿的籍贯,学术界有大都、解州、祁州三种不同的说法:元钟嗣成《录鬼簿》记作大都人,元末明初朱右《元史补遗》称为解州人。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金该为太医院尹,金亡不仕。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基本上接受了这种观点,把关汉卿看作是生于金末的元杂剧奠基者之一。

1958年纪念关汉卿创作活动700周年时,田汉提出要象英国有莎士比亚学一样,中国也应有关学。李健吾《从性格上出戏兼及关汉卿创造的理想性格》把关作和莎士比亚、莫里哀作品进行比较,开关剧比较研究的先河。王学奇《关汉卿全集校注》收录了关汉卿现存全部杂剧和散曲,关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制。

第十章 《西厢记》研究

1、王实甫说,首见于最早记载元曲作家作品的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最早记载姓名医贯,著录杂剧14种),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作,见明代都穆的《南濠诗话》。王作关续说,明代王世贞《曲藻》,近人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也提出王实甫只作了前四本,死后由关汉卿“将第五本续完”。(续书之说,主要由西厢记第五本与第四本的不同风格引起))

2、王实甫,与行院文人交往,玉京书会成员,曾混迹官场,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剧完整保存下来,芙蓉亭、贩茶船二剧各有一折曲文传世。

3、明清时期,西厢记的版本大约有200种左右(包括重刊本),近人校注本50余种。日本汉学家传田章所著《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对66种明刊本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迄今为止对明刊本介绍的最全面的一部专著。

分本大多数有题目正名,每本末尾有增曲《络丝娘煞尾》。

1978年北京中国书店新发现《新编校正西厢记》残页,大约是明代初年刊刻的,这是迄今所见的最早刊本。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金台岳家刊刻了《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此本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刻本(分五卷:焚香拜月、冰弦写恨、诗句传情、雨云幽会、天赐团圆)。

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许多校注本,其中金圣叹的批注本在清代影响最大。

明代天启年间,凌蒙初校刻的西厢记,是今存所有明清刊本中惟一的一部以题目正名末句作为该本名称的本子(分五本: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

清末民初,刘世珩暖红室翻刻凌蒙初校刻本,取代了金圣叹批注本一统天下的局面,今天通行的排印本,基本上也都是经它为底本。王季思的校注本最为流行。

4、戏剧样式的争论: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明确地把西厢记界定为“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因者终于亨”的悲喜剧。方正耀《西厢记是不是喜剧》,提出西厢记是悲剧和喜剧的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正剧。

刘修业在读西厢记后,把它看成是一部喜剧,吴国钦的西厢记艺术谈也认为是一曲喜剧。1921年郭沫若《西厢记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者之性格》一文,称西厢记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普遍的生命,是有生命的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开启了后来西厢记主题为反封建、反礼教说的先河。

5、明末清初金圣叹在《读六才子书西厢记法》,最早对西厢记的人物形象予以关注,他认为西厢记只写得莺莺、张生、红娘三人,而且写张生、红娘正是为了写莺莺。

6、建国以来,许多研究者把西厢记称为诗剧,是元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张庚和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从三个方面对堪称古代剧诗范本的西厢记戏剧语言作了细致分析:戏剧语言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曲词部分以当时的民间口语为主体并化用一些成语、唐诗、宋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宋绵有《西厢记语言运用的技巧》提出西厢记在戏剧语言运用上有四个特点: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显隐结合。(金圣叹砍掉第五本,以张生惊梦结束全剧)

7、西厢故事的演变: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但他宣扬了妇女祸水论的庸俗思想;宋代秦观、毛滂、赵令寺等对西厢故事进行再创作,其中赵令寺的鼓子词成就最高,克服了原作社会效果与作者主观思想矛盾;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传统的崔张故事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改造:体裁、故事结局、某些关键情节(寺警之前二人已有月下联吟)、矛盾冲突和主题(反封建礼教)、人物形象的重塑,又增加了郑恒、法聪两个人物,红娘的作用也大大增强,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克服了诸宫调的不足(张生不必要的软弱退缩,主动提出赴考,兵围普救寺过度铺排),达到了同类题材的最高成就。

8、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人物:王实甫旗帜鲜明地站在封建叛逆者一方,通过对崔张悲欢交织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批判了封建礼教、门阀婚姻制度,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礼教束缚,为争取自由爱情、自主婚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虚伪及对青年一代的摧残,明确否定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合理性,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婚姻和理想。

老夫人是贯穿全局的角色,是封建礼教、门阀婚姻制度的维护者,是阻拦和破坏莺莺与张生相爱的封建家长。

莺莺是西厢记的女主人公,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追求婚姻自主、叛逆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莺莺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过程。她对门第观念、功名利禄蔑视,在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她始终没有考虑张生的门第与自己是否般配,而爱的是张生的痴情与才华。

红娘虽是地位低下的婢女,但作者用了超过张生、莺莺的笔墨,对她的形象作了成功刻画,她聪明机智,热情泼辣,富有正义感和斗争精神,是剧本对封建礼教最具有冲击力量的典型;她先对莺莺行监坐守,后与老夫人冲突,站在崔张一方,为他们的结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9、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的体制,表现出大胆的革新精神,元杂剧的通例是一剧四折一楔子,而西厢记全剧写了五本,且第二本又写了五折,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在当时确实是一种创新。

在演唱方面,西厢记突破了一人主唱的框框,在全剧五本十一折中,莺莺、张生、红娘、惠明都有唱词,并且还有对唱、分唱等,让不同的角色主唱,以便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更有效地展开矛盾冲突。

(2)在塑造人物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两个基本的群体分别代表着两种社会力量,老夫、郑恒代表了封建礼教、门阀婚姻制度的维护者,张生、莺莺、红娘代表自由爱情、自主婚姻的执著追求者和热情支持者,双方的较量构成了作品的基本矛盾冲突,但其他人物 如法本、杜确、惠明、孙飞虎、欢郎,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都在不同时间和事件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3)西厢记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冲突激烈,老夫人由大难临头的许婚,到大难过后的赖婚,得知了崔张私下结合再度许婚,听信郑恒谎言再度赖婚,一波三折,跌宕多姿。(4)语言华丽而富有文采,作者善于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丽而又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曲词(运用范仲淹词:碧云天黄花地)。

第十一章 《西游记》研究

1、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印度)取经的史实,由此产生了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于南宋(后确定该书成于宋代为宜)。

2、永乐大典转录了其中一段“梦斩泾河龙”的故事,标明引自西游记。古代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保存了“车迟国斗圣”片断和有关的八条注文(注文叙述了《西游记平话》的主要故事梗概,孙吾空、朱八戒)。

3、戏曲方面,宋代就有西游戏出现。比较重要的是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猪八戒)

4、西游记简本系统有两种:一是《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因题为“朱鼎臣编辑”,称为“朱本”,为西游记的最早刻本;二是《西游记传》,署名“杨致和编”,简称“杨本”,此版本传世者又有两种:一为清刊单行本,一为清刊《四游记》本。

5、西游记繁本系统有三种:一为华阳洞天主人校本,简称“世本”(未题作者名、无唐僧出身故事),此本与整个繁本系统中刊刻最早,故与吴承恩的《西游记》最接近。二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评本”,现存明代惟一带有评点文字的版本。三为清代刊本,均带有评点文字,均说明西游记为长春道人邱处机著,均补入了唐僧身世的有关情节。

6、西游记版本方面争论比较大的,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祖本问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杨本是世本的祖本,后孙楷和郑振铎认为朱本、杨本均为世本的删节本,“永乐大典本”(西游记平话)才是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后鲁迅根据郑振铎等人的观点修改了自己的看法,郑振铎等人的观点遂成定论。

7、现存所有的西游记明代繁本,均未注作者姓名,清代所有刊本又都注明长春真人邱处机著,清初汪象旭误将长春真人西游记当作小说西游记。

纪昀认为,西游记“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故断定西游记为明人依托之作。

吴玉晋、阮葵生、丁晏等人,便将吴承恩和小说西游记联系起来,又有鲁迅、胡适、郑振铎等人对西游记的进一步考证,肯定了吴承恩的著作权。(1933年俞平伯对吴承恩说表示怀疑,大陆学者对吴承恩著作权的怀疑,由章培恒首先发难)

8、孙悟空形象的来源,鲁迅认为是无支祁,季羡林认为是哈奴曼在中国的化身。三种主题观:宗教、政治、哲理。

9、唐僧形象:西游记对旧的人格理想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唐僧形象塑造上,唐僧是封建知识分子和虔诚佛教徒的复合体形象,他具有坚定的取经信念,超越常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取经的具体实践中,却表现为百无一能,一听说妖怪就吓得战兢和乞怜,被孙猪送一雅号—脓包,表现其精神境界的崇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匮乏。

唐僧身上的这种特点,和程朱理学醇儒式的人格理想有着重要关系,醇儒人格要求人们趋向内省,很少外扩,道德涵养的超前与实际才能的滞后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人们失云了对自然、对社会的战斗能力,由刚健自信走向了孱弱自卑,怯于反抗、冒险。

10、西游记所体现的抗争与进取精神

吴承恩西游记,抗争和进取精神一直是作品的主体精神,西游记虽然由大闹天宫、取经缘起和西天取经三大块组成,但是西天取经却是作品的主体部分,也是取经集团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取经集团与妖魔鬼怪斗,与自然灾难斗,更与取经集团内部的自我弱点斗。其中每翻过一个山头,每渡过一条河流,每战胜一个妖怪,都是取经集团抗争和进取精神的具体体现。

西游记的抗争与进取的主题,更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透过天界佛国的幻想世界我们可以看出,西游记实际上体现了对旧的人格理想的批判和对新的人格理想追求。对旧人格理想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唐僧形象塑造上,形象刻画了唐僧的懦弱无能及种种迂腐拘执行为,对醇儒人格予以一定程度的怀疑和嘲笑,同时将自己的理想人格寄托在孙悟空身上。

11、西游记的三笔:幻笔、戏笔、寓笔构成了西游记的三大艺术笔法;用幻笔写天界佛国的神奇世界,创造出神话世界、神话人物与神话故事,用戏笔引起读者哑然失笑,形成作品诙谐幽默的风格,用寓笔使人受到启迪;幻笔是骨架,戏笔是血肉,寓笔是灵魂,三者浑然一体。

12、孙悟空的斗士性格

吴承恩将孙悟空的佛号由大力王菩萨改为斗战胜佛,将自己的理想人格寄手在孙悟空身上。孙悟空是封建时代的斗士形象,首先表现在他敢于斗争,有着一往无前的斗争气概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在大闹天宫中他不承认天之独尊,更加不理会天国任何的威严和秩序,表现了大无畏的叛逆精神。

西天取经中,孙悟空斗争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斗士形象却没有改变,他经常驱使日值功曹、四海龙王、山神土地为他效劳。西天路上孙悟空主要表现为对妖魔鬼怪的斗争,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孙悟空善于斗争,并不是单凭武艺逞勇斗狠,而是善于以智取胜,常变成小虫等钻进妖精洞里、化为妖精母亲或钻到肚子里。

孙悟空还具有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和乐观精神,在斗争中他有几次面临死亡的威胁,但他却乐观向上、锐气不减,两闹天宫失败、阴阳瓶险丧命、红孩儿三昧真火,跑出、苏醒后仍然投入战斗。

孙悟空这种斗士精神,和唐僧醇儒式的脓包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醇儒人格的反思和批判,对具有抗争和进取精神、具有真才实能的事功型崭新人格的歌颂和赞美。从更广阔的意义上看,孙悟空这种富有抗争与进取精神崭新人格,既植根于我们民族不畏强暴、顽强进取的性格土壤之中,又是对民族性格的开拓与展望,对改造我们民族性格中存在的奴性哲学、因循守旧、求安保本等劣根性,都有着重要意义。

13、猪八戒形象的特点与意义(从孙猪形象上看吴思想的复杂性)

八戒形象带有明代后期启蒙思潮的印记,最突出的特点是他那无所不在的对人生欲望的强烈追求,他贪色、吃、穿、睡、安逸,贪生怕死,又爱打小报告。作者几乎将人生最基本的欲望都加在了八戒身上,作者对这一形象可以说是既有一定程度肯定,又有一定程度的批判;既有几分喜爱,又有几多嘲笑,这实际上透露了作者矛盾的创作心态。吴承恩本人的遭遇、经历和思想,使他对人欲和个性的扩张又具有自己独立的看法,表现在西游记中,就是满腔热情地描写了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同时又认为这是欺天罔上;西天路上孙悟空又被戴上了紧箍。同样作者把八戒塑造成一个贪欲不泯的形象,但对八戒予以某种程度的嘲笑。作者的思想只达到了这种高度:并不认为个人欲望就是罪恶,但个人欲望又是不可过分的。他没有为社会设计出一种更新的、和谐的存在形式,也没有为人欲的表现和满足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

第十二章 《红楼梦》研究

1、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

2、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以及他与清史专家李华发现的《曹玺传》,还有他在河北涞水县发现的五庆堂曹氏茔地,这些都有力地论证了曹雪芹的祖籍是辽阳的说法是正确的。

3、今存《红楼梦》后四十回文字,一般认为高鹗所补,书名也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高鹗,字兰墅,一字云士,别号“红楼外史”。补作基本上遵循了曹雪芹的原意,特别是他把贾宝玉、林黛玉爱情写成悲剧结局,黛玉之死、袭人改嫁等写得十分深刻动人;写荣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府由盛而衰的结局,尤其是贾宝玉参加科考,又落入曹雪芹在小说第一回批驳的“佳人才子等书”通共熟套。

4、旧红学评点派王希廉,字雪香,号护花主人,认定《红楼梦》宣传了因果报应和“劝善惩恶”的“圣人之笔”。张新之,号太平闲人,又号妙复轩,说《红楼梦》“全书无非《易》道”,表面看他们把红楼梦同四书五经相提并论,抬高了红楼梦,实则是一种歪曲。

5、旧红学索隐派要从红楼梦中索出所隐的真人真事,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明珠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鹗妃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

索隐派主要代表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这些作品思想内容大体都牵涉到某皇帝或某大臣、某文人或名妓的家事、佚闻,对后来的红楼梦研究起着负面作用。

6、王国维《红楼梦评论》1904年问世,对红楼梦作了系统全面的评论,是红学研究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研究专论,然而在论证主题思想时,却认为红楼梦是在宣传“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

7、新红学对红楼梦主要思想内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吴宓《红楼梦新谈》,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宗旨正大”的小说,主要通过对贾宝平形象评论体现出来的是涉及贾宝平个人本身之得失的问题,小说意在说明教育之必要和以理制俗的思想。

胡适《红楼梦考证》,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

俞平伯《红楼梦辨》,认为红楼梦是感叹自己的身世,是情场忏悔,是为十二钗作本传的。

鲁迅对红学的贡献巨大,认为由于人们的角度不同,对红楼梦所表现的思想意识也就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他对胡适的自叙说,先是赞同,后是批判。

7、李希凡、蓝翎《评红楼梦研究》,认为红楼梦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即将崩溃时期的本质;佟雪《红楼梦主题论》仍认为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

贾宝玉爱情婚姻悲剧的故事是红楼梦的中心内容,是主线;书中所描写的诸多青年女子的才能、品格、命运,则是贾宝玉爱情婚姻悲剧的陪衬;贾府的渐趋衰败,则是贾宝玉爱情婚姻悲剧的环境。

8、石头记含义:一说该书故事是刻在石头上的;二说石头记有石头所记的意思,石头就是作者;三说石头记揭示出该书故事发现在南京,南京向来有石头城之称。

9、红楼梦的艺术:(1)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原书名石头记就含蓄蕴籍(见上),第一回提到曹雪芹五言绝句强调味字,脂砚斋说该书全是反面春秋,用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物名字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贾瑞看风月宝鉴时脂批:观者记 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2)按照现实生活发展的逻辑在平常的自然的生活中表现人物性格:把人物放在平常的自然的生活中,去自然地表现人物性格,因此红楼梦中的生活画面和人物给我们的感觉是真实的,周瑞家送宫花一段文字,场面转换、情节衔接自然顺畅,如行云流水不露人工斧凿痕迹。(3)运用典型意义的情节展示人物思想性格:作者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富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并充分利用这一情节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如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探春理家、抄大观园等不少富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特别是宝玉挨打这个情节写得十分激动人心,主次分明地刻画出一系列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他们之间的种种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细节描写:红楼梦细节描写十分出色,这部小说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的,而家庭生活有许多雷同现象,有许多相同的事件,曹雪芹却能把相同的事件写得生动而各异其趣,情节毫不雷同,如同样写过生日,情节完全不同;第三十七、四十一回宴请刘姥姥,通过见闻螃蟹宴、鸽子蛋、茄子鳖,鲜明地反映出那个社会的重大问题,统治者与百姓之间差别、矛盾的严重;也包括粗线条的勾勒,如元春晋封之事用五个如何一笔带过,避免琐碎、单调,起到情节转换、场面连接的作用;善于运用具有伏笔功能的细节来暗示一些事物的发展结局,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对主要人物的结局作了暗示。(5)侧面描写:巧妙的侧面描写是红楼梦重要艺术成就之一,红楼梦人物众多完全靠正面描写不够,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贾府情况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尤其生动地谈了贾宝玉的情况吸引了读者,对这个人物先有个整体的大概的了解,对小说的发展脉络的掌握是很有好处的。第六十五、六十六回通过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之口侧面描写凤姐、平姐: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倒背着奶奶常作些个好事。起到了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6)心理描写:红楼梦许多地方心理描写极为细腻、深入,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如贾黛二人看西厢,黛玉对宝玉一句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立即直竖眉、瞪双眼,实际正是黛玉既高兴又害怕的一种心理表现。(7)语言艺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非常惊人,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景物描绘,无论是细节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心理描写,都是由语言来完成的,红楼梦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堪称我们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典范。

极富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特点:刘姥姥与贾母见面对话,虽然年纪大却句句奉迎恭维显得卑躬,贾母的和善、享乐和喜老爱贫的性格在对话过程中有明显的表现;红楼梦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成就十分突出,一个人的语言一定能表现其地位、身份、经历、文化教养,如凤姐的语言常带有一种优越自负色调、粗野。

动作语言和形象化语言的成功运用:薛蟠向贾宝玉显示别人送给他礼物的稀奇: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些文字将胸无点墨、连东西的长短粗细也不会比喻、形容、描绘的薛蟠,那种比比划划的手势及得意的神情逼真表现出来。

红楼梦恰当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其语言更加形象化,如以辣子比喻凤姐,是脸酸心硬的有名泼辣货,李纨是大菩萨第一个大善德人。

10、红楼梦的版本

红楼梦版本大致分为“脂本”和“程本”两个系统。脂本也叫脂评本,是八十回抄本系统,题名石头记,大都有脂砚斋的评语,全称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曹雪芹原文及脂砚斋评语,现发现此种抄本12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程本又称程甲、乙、丙、丁本,系印本系统,后来刊印的百二十回版本都是以程伟元、高鹗修改订补的活字本为祖本的。红楼梦约有140余种版本。

程甲本系程伟元、高鹗对红楼梦加工增补后四十回合成一部故事完整的小说,封面题“绣像红楼梦”,回首及中缝均题红楼梦,这是第一次版一百二十回活字本红楼梦,使这部巨著摆脱了手抄的方式。

80年代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的红楼梦是以庚辰本为底本,90年代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是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评点本,该书采用的是程甲本。

11、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称为红学,包括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创作经验、作者的生平家世、版本、探佚、脂评等。早在曹雪芹活着时就开始了,脂砚斋为石头记作的批语实际就是一种红学研究。

(1)红学分为旧、新红学,人们称胡适以前的红学为旧红学,称胡适、俞平伯和顾颉刚以后的红学为新红学,从时间上说,以五四时期为界限。旧红学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派别。

评点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脂砚斋、王雪香、张新之、姚燮等人,主要着眼于文章作法;索隐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等,他们把主要历史、野史杂记、文人诗词、随笔传闻中的一些材料,与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印证或比附,探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代表作品有王沈《红楼梦索隐》、蔡《石头记索隐》、邓《红楼梦释真》)。(2)脂 评:旧红学时期,脂砚斋、畸笏叟对红楼梦的评批是最值得重视的,它对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弥足珍贵;俞平伯1954年将甲戌、己卯、庚辰、甲辰、戚序五个本子的脂评汇辑校订成《脂砚斋红楼辑评》;1979年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是目前脂评研究中最完备的一部专著。

(3)1904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以西方哲学、美学为理论基础,对红楼梦进行全面评论,1921年胡适《红楼梦考证》出版,对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等各方面作系统的考证工作,新红学开始。

(4)新中国成立后为当代红学,1953年第一次由作家出版社整理出版了红楼梦,这是当代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俞平伯半1923年出版的《红楼梦辨》易名为《红楼梦研究》出版,认为红楼梦是感叹作者自己身世的自传,是情场忏悔录,是为金陵十二钗作本传的,其风格是怨而不怒,林薛是两峰对峙、双水分流。

在批判胡适、俞平伯的政治运动后,争论的焦点是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宝、黛的典型意义。

1978年后红学研究冲破原有的禁区,一些问题相继提出:关于第四回护官符是全书总纲问题;关于红是政治历史小说问题;关于对胡新红学和1954年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评价问题等。

197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创办了红楼梦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上海红楼梦研究者创办了《红楼梦研究集刊》,这是我国第一次编辑出版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刊物。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2011年4月

下载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总结 重要作品、作家总结

    先秦文学 楚辞与诗经被称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大源头 诗经 关雎芣苢 人伦之始静女 氓 七月 周 采薇 西周 战国初期 左传 左丘明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诗书 秦晋殽之......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圣人”。《论语》是第一步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

    英美文学史 重要作家作品

    English Literature ——The beginning period of English literature Chaucer, the first important writer in English history Beowulf, the most impressive long poem......

    知识清单十 重要作家作品

    知识清单十重要作家作品 1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 《 呐喊 》 《 仿徨 》 《 故事新编 》 《 朝花夕拾 》 《 野草 》 等。 2 .老......

    重要英美作家作品英汉对照

    重要英美作家作品英汉对照 英国作家作品 Edmund Spenser (1552-1599) 埃德蒙·斯宾塞 The Shepherds Calendar 《牧人日历》 The Faerie Queen 《仙后》 Christopher Marlow......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名词解释、简答练习

    考生答题记录——名词解释 本套试题共25题, 2500分。答题得分:2015分 [提交时间:2013-09-30 21:45:16]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得分: 四家诗 25分 《毛诗》因其传授人的......

    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分析(二)

    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分析(二) (十五)沈从文《边城》 1.作者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等,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

    中考语文重要作家作品归纳集锦

    重要作家作品 春 秋 战 国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称之为《诗经》。共305篇,根据曲调分“风、雅、颂”三大类,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