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

2021-07-07 06: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一)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一)屈原和楚辞

1.宋人黄伯恩说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2.第一个编辑楚辞作品为集的学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3.《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的楚辞注本,其中列在屈原名下的作品共25篇。

4.《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的楚辞注本。

5.“窃攀屈宋宜方贺,恐与齐梁作后尘”民杜甫诗句,“屈宋”指导屈原和宋玉。

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司马迁的说法,语出《报任安书》。

7.收入《楚辞》中的作品既有屈原、宋玉之作,也有汉人之作。

8.《楚辞·九歌》包括11篇作品,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9.《楚辞·九章》包括9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河》、《思美人》、《悲回风》、《惜往日》、《橘颂》。

10.“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是李白的诗句。

11.在《橘颂》中,作者热情赞美了“受命不迁”、“苏世独立”和“秉德无私”三种美德。

12.《招魂》的内容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关于本诗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王逸认为是宋玉。

13.“楚辞”之称,似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4.《哀郢》中的“郢”在今湖北江陵一带,当时是楚国国都,诗中“登大坟以远望兮”句中的“大坟”指水边高丘。

15.屈原主要担任过的官职是三闾大夫和左徒。

16.王夫之认为,《哀郢》作于秦将白起破郢之后。

17.“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句出自《离骚》,句中的“高阳”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一颛顼,“皇考”指抒情主人公已谢世的父亲。

18.关于《离骚》的题义,古今学者看法不一,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罹)忧也。”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王逸认为:“离,别也;骚,愁也。”游国恩则认为“离骚”的意思近于“牢骚”。

19.“昔三后之纯粹兮”句中的“后”指君主。

20.“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是班固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亦谓“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助”指庄助(严助),“买臣”指朱买臣,“帝”指汉武帝。

21.班固普批评屈原“露才扬己,责数君王”。

2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一首楚歌,歌题为《孺子歌》。

23.“就重华而陈辞”中的“重华”指帝舜。

24.《九歌·东君》中的“东君”指日神,《国殇》中悼念的是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

25.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国楚辞作家是宋玉,其代表作是《九辨》。

26.孙次舟提出了屈原身份的“文学弄臣”说。

27.“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说法。

28.“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离骚》中的句子,“众女”指从小人。

29.“皇天无私了可兮,览民德焉错辅”是《离骚》中的句子,反映了屈原的民本意识。

30.从《离骚》看,屈原的“美政”理想主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举贤而授能”,二是“循绳墨而不颇”。

31.一般认为,《诗经》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的产物,“楚辞”则为南方巫官文化所孕育。

32.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提到的屈原作品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

(二)司马迁与《史记》

1.东汉中期以前,《史记》被称作《太史公》、《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东汉后期,始称《史记》。

2.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写了不少人物追求物质财富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3.司马迁家族曾“世典周史”。司马迁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曾说自己“年十岁则诵古文”。他所诵古文,即用籀文写就的历史文献。当时的名师孔安国、董仲舒等曾授业于他。

4.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班固称《史记》的记事特点是“实录”,即“其文志,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进一步认为司马迁著史法的特点是“怀抱深远之目的又忠诚于事实”。

5.与《左传》、《国语》相比较,《史记》在记载“骊姬陷害申生”一事时,特别突出了骊姬与晋献公的三次对话。

6.《史记·酷吏列传》中所写的酷吏共10位,其中9位都是汉武帝时代人。

7.最充分地倾泻了遭受“李陵之祸”(受宫刑)后悲郁之情和发愤著书以实现“死有重于泰山”的人生价值的心态和文章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8.司马迁曾主持修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

9.李广和郭解都昌司马迁很赞赏貌不惊人而事功不凡的汉代人。司马迁亲眼见过郭解和李广。李给他的表面印象是“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郭给他的印象则是“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10.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全力肯定了道家思想,而对儒、墨、名、法诸家思想予以批评。

11.司马迁以“怒发上冲冠”夸张地写蔺相如的愤怒状。

12.《史记》70列传的首篇是《伯夷列传》。

13.司马迁20岁南游,足迹所及有会稽、梁楚、彭城、邹峰、齐鲁、长沙等。

14.《悲士不遇赋》是司马迁仅存的一篇辞赋。

15.任郎中后,司马迁曾奉使西到过巴蜀以南地区。

16.有感于伯夷的遭遇,司马迁喟叹:“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17.项羽和刘邦都见过秦皇出巡的场面,但反应不同,项羽的反应是:“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的反应则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18.《史记·魏公子列传》主要通过礼迎侯赢一事突出信陵君魏无忌的“好客”性格。

19.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自谓著述《史记》的动机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0.在《白起王剪列传》、《蒙恬列传》、《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等人物传记中揭示人物性格时,司马迁对“天命”的在胆怀疑已转化为清醒的历史理性。

21.司马迁出生于夏阳龙门,即今陕西韩城,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曾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22.汉武帝对司马迁治罪的根子不是后者为陵辩护,而是《史记》中有异于正统地记载。

23.司马迁的第三次漫游是侍从汉武帝巡狩、封禅。

24.《史记》共130篇,记载了从轩辕黄帝到汉武帝时代3000年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上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和70列传。

25.遭受宫刑后,司马迁以孔子、屈原、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为榜样发愤著述,乃成《史记》。

(三)李白

1.在《赠张相镐》(其二)一诗中,李白曾自叙家世说“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2.李白诗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乐府诗、古风和绝句三个方面。

3.杜甫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李白诗句“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中的“洗耳翁”本指指上古隐士许由,“跖”本指古代的盗跖。

5.“大风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出自李白诗《临终歌》。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二句诗分别用了姜尚和伊尹的典故。

7.李白曾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指儒家“六经”,“百家”指诸子著作。

8.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

9.李白供奉翰林后,贺知章“首访之”,李示贺以《蜀道难》,贺称赞李白是“天上谪仙人也”。

10.李白的早年生活内容,大体包括隐居读书、漫游求仙和仗剑任侠三方面。

11.李白诗句“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匀邯郸人”批评的是内容贫乏形式雷同的作品。

12.“长风破浪会有时”句中用了宗愨的典故。

13.“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是杜甫赞扬李白诗的诗句,“庚开府”指庚信,“鲍参军”指导鲍照。

14.一般认为李白死于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病故的地方是当涂。

15.李白曾在《与韩荆州书》中自述志向:“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囊区大定,海县清一。”

16.道士司马承祯称誉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17.李白晚年因参与永王李璘幕事而遭流放,行至中途遇赦。李被流放的地方是夜郎。一般认为,《早发白帝城》作于遇赦后东返途中。

18.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李白在洛阳首次与杜甫相遇。两人同游到梁,又遇高适,三人慷慨怀古。

19.郭沫若认为李白的出生地是中亚碎叶。陈寅格认为李白先世“本为陇西胡人”。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句中的“君”指王昌龄。

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了李白的审美趣味,这二句诗本是用以赞扬韦良宰诗的。

2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3.古代注释李白诗的集大成者是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

24.《古风·大车扬飞尘》主要为两类人画像,一类是中贵人,另一类是斗鸡童。

25.“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指今成都市。

26.对李白思想性格曩最大的是道家思想。

27.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有句:“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可见其任侠做派。

(四)杜甫

1.杜甫自幼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他的读书与壮游,正当开元盛世时代。

2.杜甫深受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影响。

3.杜甫《又呈吴郎》诗中有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4.杜甫有诗题名《愁》,诗后自注:“强戏为吴体。”所谓“吴体”,即指“拗体”诗。

5.《杜诗详注》的作者是化兆鳌。

6.杜甫七古的代表作是《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自叙体古诗的代表作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500字》、《北征》、《彭衙行》、《壮游》等,篇幅最长的五言排律是《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7.明人胡应麟《诗薮》中赞为“古今七律之冠”的杜诗是《登高》。

8.困守长安期间,杜甫曾投诗士谒过驸马郑潜曜,汝阳王李进、尚书左丞韦济等权贵。

9.在6个月的幕府生活中,杜甫关心时局和民生疾苦,提出了均亩、均赋、均役的主张。

10.杜甫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直接导引出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

11.在《进雕赋表》中,杜甫自述出身于一个“奉儒守言,未坠素业”的家庭。杜甫一生主要经历了读书壮游、困守长安、隐贼与为官、漂泊西南四个时期。

12.《兵车行》中有句“汉家山东二百州”句中的“山东”指华山以东。

13.杜甫诗《兵车行》反映的是杨国忠遗御史分道捕

人以征南诏的事件。

14.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句“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怀念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15.杜甫在长安期间直斥皇亲国戚的作品是《丽人行》。

16.杜甫旅居秦州时“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所梦者是李白。

17.杜甫诗中表现人民淳朴真率情怀的作品有《夏日李公见访》、《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漫成二首》首一、《春日江村五首》、《野人送樱》等。

18.杜甫七古的代表作是《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19.杜甫山水景物诗创作的高潮期是漂泊西南时。

20.杜甫诗歌创作的丰硕期也是漂泊西南时。

21.杜甫曾自述曰:“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2.历代著名的杜诗校注批点本有《杜诗详注》、《杜诗镜铨》、《杜臆》、《读杜心解》、《钱注杜诗》等。

23.以口语人律诗、几近唐人白话的杜甫作品是《夜归》。

24.杜甫一生,出仕与业诗此消彼长,相辅相成。

25.杜甫五律创作的高峰代表作是《秦州杂诗二十首》。

26.杜甫《哀江头》诗中的“江”指曲江。

27.长安沧陷后,唐军欲收复长安,却连败于咸阳以东,杜甫为此写了《悲陈陶》和《悲青坂》二首。

28.《读杜心解》谓,《丽人行》“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29.在诗体方面,杜甫尤长于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古体。

30.在《望岳》诗题下,杜甫分别写过“五岳”中泰山、华山和衡山的山势。

31.宋人文天祥曾有《集杜诗》200首。

32.杜甫年轻时十载“壮游”所历之地有吴越、齐赵等。

33.杜甫国说:“吾祖诗冠古”,“吾祖”指其祖父杜审言。

(五)苏轼

1.“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秦。

2.苏轼诗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作品是其抒写个人情怀的诗篇。

3.《定**》有句:“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苏轼随缘自适、履险如夷的心态。

4.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蒙讪谤新政的罪名入狱,此即“乌台诗案”。元丰三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苏轼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6.现存苏轼最早的豪放词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7.苏轼《前赤壁赋》作于黄州时期,此赋沿用了赋的传统的抑客伸主的表现方式,表达了苏轼的人生观,富于诗情画意。

8.苏词较多地设置了词题和词前小序。

9.《荔支叹》、《许州西湖》、《吴中田妇叹》都是苏轼揭露时弊的作品。

10.苏轼富于“理趣”的作品有《题西林壁》、《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11.苏轼《韩文公庙碑》一文在修辞手法上成功运用了排比法。

12.苏轼的著名散文作品有《前赤壁赋》、《论封建》、《留侯论》、《教战守策》、《凌虚台记》、《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13.苏轼对词的变革主要是以诗为词和开创豪放词风。

14.《荔支吸》作于苏轼为官惠州期间。

15.苏轼对于作诗的基本主张是“有为而作”。

16.《留侯论》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活用史料,翻旧出新”。

17.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东坡怀悼妻子王氏的作品。

18.苏轼的“以诗为词”体现为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和突破了传统词的格律限制。

19.苏轼《山村五绝》诗中运用了讽刺手法。

20.苏轼作品《百步洪》、《读孟郊诗》、《石鼓歌》等用了博喻手法。

21.“三教融汇”是苏轼思想的显著特点。

22.最早评价苏轼“以诗为词”的作家是陈师道。

23.在“乌台诗案”中,苏轼被指控致罪的主要作品是《山村五绝》。

24.苏轼除以文学成就名垂后世外,其人格魅力也成为后人珍视的巨大财富。

(六)李清照

1.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最重要的词学观点。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的诗句,见于其《夏日绝句》。

3.以靖康之变为界,李清照一生明显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前后期词作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品相。前期词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箪秋》、《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多是作者少女、少妇时期优裕处境、心境的写照。后期词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等,主要写家破夫丧、流寓南方的凄苦。

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现存词50首左右,其词集名《漱玉词》。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都是李清照写愁的词句。

6.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婚嫁太学生赵明诚,俩人志投趣合,雅好诗书金石字画。清人洪升曾称赵、李夫妇为“天下第一美满夫妻”。

7.《永遇乐·落日溶金》主要用了对比手法写今昔盛衰变化之感慨。

8.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将李清照的词风概括为“易安体”。

9.清人李调元说李清照“不徒俯视中帼,直须压倒须眉”。

10.在自传性抒情散文名篇《金石录后叙》中,李清照记叙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及夫妇生活。

11.在词学论著《词论》中,李清照除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中心观点外,还对宋代词家有如下评价:柳永词虽协音律,但词语俗下;东坡词是“句读不葺之诗”;晏几道词苦无铺叙;秦观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12.熟悉以下词句:(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四)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五)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七)关汉卿

1.《望江亭》是一出爱情婚姻剧,此剧主人公是谭记儿,全剧的主要矛盾,是谭记儿和杨衙内的斗争。赵盼儿则是关剧《救风尘》中的人物,被她搭救的人是宋引章。

2.关汉卿的历史剧有《单刀会》、《西蜀梦》等。其中《单刀会》是关氏历史剧的代表作。

3.银匠本四季六案孔目张都是杂剧《鲁斋郎》中的人物。

4.窦娥临死前发誓愿三桩,一是血溅素练,二是六月飞雪,三是楚旱三年。这是第三折中的情节。

5.《窦娥冤》的题材来源于《汉书·于定国传》中的“东海孝妇”故事。在《窦娥冤》中,窦娥先后与张驴儿、太守桃杌发生冲突。窦娥的主导性格,一是厚道善良,二是刚强不屈。窦娥性格中也存在很多矛盾,如孝与忏的矛盾、反抗与幻想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等。

6.《蝴蝶梦》中塑造的恶势力的代表是葛彪。

7.《谢天昏》和《金线池》都写的是妓女从良的故事。《金线池》的女主人公是杜蕊娘。

8.关剧主要包括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三大类。

9.对妇女问题的格外关注,是关剧创作的特点之一。

10.《窦娥冤》是一部社会剧,剧中的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形象。除桃杌外,该剧主要写了赛卢医和张驴儿两个恶人形象。

11.《拜月亭》写的是王瑞兰和蒋世隆的婚恋故事。

(八)汤显祖和《牡丹亭》

1.与临川派对立的戏曲派别是吴江派,代表人物是沈王景。沈王景戏曲理论的出发点是“合律依腔”,汤显祖的戏曲观点则是“以意趣神色为主”。

2.《牡丹亭》全剧55出,结构虽显松散冗长,结尾的构思想也很平庸,但仍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的杰出剧作。

3.《牡丹亭》中的戏剧人物有杜丽娘、柳梦梅、杜宝、陈最良、春香等。

4.触发杜丽娘对异性向往的因素有自然界的春光明丽、儒家经典《诗经》中《关睢》的诗意、女性生理的成熟等。

5.汤显祖哲学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尊情反(抑)理。”

6.杜丽娘16岁病亡的原因是相思成疾。

7.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8.古代戏曲中,与杜丽娘最类似的人物形象是元人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

9.“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汤剧《紫箫记》、《牡丹亭》、《南柯梦》和《邯郸梦》。其中《紫箫记》最先完成,最后完成的是《邯郸梦》。

10.《西厢记》和《牡丹亭》合称古典戏曲中受情题材的“双璧”。

11.《牡丹亭》中出现的女性形象除杜丽娘外,还有春香、甄夫人、石道姑,其中甄氏是杜丽娘之母。

12.《牡丹亭》故事情节来源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以及前人作品《搜神记》、《搜神后记》、《异苑》。

13.《牡丹亭》、《窦娥冤》和《倩女离魂》三剧均有女主人公阴魂出现的场面。

14.汤显祖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

15.杜丽娘初遇柳梦梅的情节在“惊梦”一出。

16.杜丽娘的老螬是陈最良,丫环是春香。

17.对汤显祖思想产生最大影响的人物有达观真可、罗汝芳和李贽。

18.达观真可批评汤显祖的观点是“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九)曹雪芹和《红楼梦》

1.曹雪芹家族在康熙朝最兴旺。雍正年间,曹家被抄。

2.曹雪芹的曾祖父是曹玺,祖父是曹寅,父亲是曹兆页,几代人先后袭任江宁织造。

3.曹寅曾主持刊该过《全唐诗》。

4.根据作品可知,贾宝玉的前身是无材补天的灵石和神瑛侍者。第一回说,录石曾被女娲弃在青埂峰下。

5.对于贾宝玉来说,“一味任性”和“钟爱女儿”两种价值观都不可缺少,但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6.因挨了王夫人的打而跳井自杀的女子是金钏。

7.脂砚斋评的作品是《石头记》。《石头记》共80回。有脂砚斋批语的《石头记》称答“脂评本”。

8.冷子兴评说贾府:“外边的架子虽然没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但又说它是“百足之虫,僵而不死”。

9.元妃省亲时点的戏暗示了贾府的命运,这几出戏是《豪宴》、《乞巧》和《离魂》。

10.《红楼梦》“薄命司”判词中的“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分别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则是写妙玉的判词。

11.贾府的男仆有李贵、赵国基、焦大等。

12.有着金麒麟挂饰的女儿是史湘云。湘云的判词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13.出自林黛玉之手的诗歌有《葬花吟》、《怀古诗》、《秋窗风雨夕》等。

14.对宝玉说“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外号,叫人家‘蠹’”的人是花袭人。

15.薛宝钗扑蝶时听到有人说话,说话者是小红和坠儿。

16.安排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吃饭惹大家开心大笑的人是凤姐和鸳鸯。

17.认为宝玉“将来色鬼无疑了”的人是冷子兴。

18.对贾赦说“为这点小事,弄得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的人是贾琏。

19.强夺石呆子扇子的人是贾雨村和贾赦。

20.受薛姨妈之托来送宫花给黛玉的人是周瑞家的。

21.“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中的场面。

22.“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林黛玉《葬花词》中的句子。

23.《红楼梦》第一回中有语:“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映了曹雪芹的“色空”观。

24.判词“生于末世运偏消”指的是凤姐的命运。

25.凤姐生病后,王夫人安排主持家政的人是李纨、探春和宝钗。

26.《好了歌》的作者是跛足道人。这首歌是念给甄士隐的,见于《红楼梦》第一回。

27.“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几大家族是贾、王、史、薛四姓。

28.凤姐说的“不干已事不开口,一向摇头三不知”的人是薛宝钗。

29.宝玉爱上黛玉的原因是黛玉理解和尊重他的个性。

30.通灵宝玉上刻的句子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薛宝钗金销上的字迹则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31.宝玉最喜欢的男性朋友是秦钟、柳湘莲一将玉菡。

32.宝玉住的地方是怡红院,黛玉住的地方是潇湘馆。

33.荣国府的男主子是贾赦、贾政和贾链。

34.曹雪芹的好友有敦敏、敦诚和张宜泉。

35.警幻仙姑说宝玉:“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36.贾政殴打宝玉的原因是:(一)听说宝玉逼死母婢;(二)宝玉与蒋玉菡交游。

37.宝玉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38.“护官符”中有句:“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金陵王”指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

39.兴儿对尤二姐说凤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40.《红楼梦》第53回写了交租场面,向贾府交租的是乌进孝。

41.凤姐对贾母说:“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坑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

42.贾府女性中有理家才干的是凤姐、宝钗和探春。

43.“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的姻缘。

44.“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说的是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

45.“海棠诗社”的成员有探春、薛宝钗、贾宝玉等。

46.与宝玉怄气,撕碎扇子的丫头是晴雯。

47.贾宝玉对书籍的态度是有的厌恶,有的喜欢,全由着性子来。

48.贾宝玉对礼教的态度是既有反抗,又有遵从。

49.被冷子兴评为“自幼酷爱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的人是贾政。

50.对宝玉说“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仁途经济”的人是史湘云。

51.“木石前盟”指宝玉和黛玉的姻缘,它最终的悲剧源自两个因素:(一)贾母的阻挠;(二)不舍乎当时的社会要求。

52.宁国府的男主子是贾珍和贾蓉。

53.《红楼梦》中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二支曲子是《枉凝眉》和《终身误》。

54.续补《红楼梦》的人是“程高”,即程伟元和高鹗。

55.《红楼梦》有“护官符”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可见贾府的荣华富贵程度。

56.晴雯出身低贱,10岁就被卖给赖大,连家乡、父母都不知道。只因生得“十分伶俐标致”,“贾母见了喜欢”,就被赖大母亲当作一件小玩艺儿孝敬了贾母。

57.黛玉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孤林傲世都能尊重他人。

58.宝玉对湘云和袭人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宝玉所谓的“混帐话”指劝进“仕途经济”的话。

59.鲁导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可见鲁迅对这部小说评价之高。

60.《红楼梦》中的婢女有晴雯、紫鹃、香菱、鸳鸯等。

61.《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一是“脂本”系统,共80回;二为“程本”系统,共120回。

下载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 一、春秋时代 1. 《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雎》 、 《氓》《伐植》《硕鼠》《七月》 、 、 、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简表

    历代作家作品简表 ——回航时代 序号 作家 称谓 生平籍贯 著作 诗(词)文 风格 备注 先秦 1 2 3 45 6 7 8 9 10 11 秦汉 12 13 14 15 1617 551-479 一......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简答

    如何理解诗经的成书? 答: 《诗经》作为一部古代诗集,时间上下绵延6个多世纪作者囊括了当时社会个阶层的人员,足迹遍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等广袤的......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试题

    第一章 《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

    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答案:A解析: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1.“说话”与“说话人” 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沈既济是下列哪篇作品的作者【......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真题及答案(精选五篇)

    www.xiexiebang.com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2012.10)真题及答案 一 填空 1.《诗经》中“风”为____之音,“雅”为朝廷之音,“颂”为宗庙之音。 正确答案乡土 知识点名称......

    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试卷[精选5篇]

    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