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_ 氓》课堂学案

时间:2019-05-15 04:5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风_ 氓》课堂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风_ 氓》课堂学案》。

第一篇:《卫风_ 氓》课堂学案

《卫风· 氓》课堂学案

巩义五中 韩江涛

教学目的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

2、背诵全诗。

• 过程和方法:

把握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一、语言积累

1.字音、字形

注意字音 注意词义

愆 将 乘 载 又 且 耽 渐 徂 爽 罔 遂

贸、即、将、乘、涕、既、若、耽、说、三岁、裳、贰、靡、躬

2、找出通假字

岁亦莫止 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3、找出下面句子的词类活用情况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夙兴夜寐 雨雪霏霏

4、辨析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二、选段在线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解释加点的词:

氓之蚩蚩()乘彼垝垣()体无咎言()无与士耽()..

2、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C、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3、《氓》是一首内涵丰富的好诗,它不仅文辞为人称道,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尤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可说是柔情似水,刚烈如火,极其有魅力。请你试对女主人公的性格作一番分析。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女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2)、《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只用了比喻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三、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题。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

2、“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四、欣赏顿悟、徜徉在诗河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模糊了你的玻璃镜片。《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里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可河边的植物却是极其著名的,它叫做蒹葭。这是一种和爱情有关的植物。我们无法忘记它。

蒹葭是因为一位美丽的守望者而出名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时代的爱情,以蒹葭作为标本。我们今天的芦苇,前世都曾经是蒹葭——平民化的身份,也无法篡改其贵族的血统。哦,古老的植物,古老的爱情。正如若干年以后,汉乐府的时代,民歌里的爱情,是以陌上桑命名的(因为一位叫罗敷的采桑女子)。

《诗经》还帮助我们认识了更多古朴的植物,譬如荇菜、卷耳、苤莒、蘩(白蒿)、薇(野豌豆苗)、栩(柞树)、堇葵„„我们通过这些生僻的名字,徒劳地追忆某种遥远的生活和已逝的风景。月光如水的夜晚,窗外洋溢着往事混杂的莫名的芳香,我们仿佛洞察到那些静若处子、纤尘不染的植物,重重封锁住道路、篱笆、井台和远方的家园——像一幅饱经沧桑的褪色的插图。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先民们的起居安息,也隐约散发出温柔的植物的气息。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 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六、探究性学习

1、你认为《氓》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好?为什么?你喜欢谁呢?请谈一谈。2.请同学们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讨论一下《氓》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爱情悲剧呢?到底是“我”的错呢,还是氓的错?

3、如果把《氓》改编成一个很小的适合表演的剧本,怎么改编好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一下,好吗?从全班中选出比较好的剧本,请同学们在班上表演。

4、参考网站:

http://didi2004.51.net/sj/mjsx/index1.htm http://www.xiexiebang.com/shici/shijing/

补充知识

• 1“四书”“五经”: •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2.前人有“诗经六义”之说,即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前人归纳的《诗经》的三种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后人一般沿用宋代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兴这种手法能渲染气氛,衬托感情。

3.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2],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chuán)死?

4.桃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第二篇:卫风。氓导学案

《卫风。氓》导学案

一、字词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三、古代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 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 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 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 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男青年表里不

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咥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深化探讨 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虐待其妻。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3.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讨论题:

1、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第三篇:《卫风氓》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也就是比喻之意。“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正在河水那一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师:上个班有个同学问我,课本把《氓》放在第一课,到底想让我们学习哪些知识呢?难道就是让我们知道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这么一次悲惨的爱情悲剧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请大家拿起笔,范读。

这是一首四言诗,节拍基本是“二/二”式的,有个字音要注意:是“zǎi笑zǎi言”还是“zài笑zài言”?

zài笑zài言,跟“载歌载舞”一样。

多音字是根据用法和意义确定读音的,“渐车帏裳”的“裳”在文言中一般读作cháng。

请大家拿起笔,自读这首诗,完成这个几个任务:理解诗句,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

一起翻译文本。翻译: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请你不要生怨气,秋天为期我等你。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彩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多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面就对我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师:哪个同学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师:要勇敢些,说不准没关系,不说你怎么会发现自己有那些优势或不足呢?

一个貌似忠厚的男子向一个年青漂亮的女子求婚,女子答应了。结婚之后,尽管女子日夜操劳,但男子感情不专一,并对女子施加暴力,最后女子回到了娘家。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

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师:根据上面的概括,这首诗如果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

生:(齐答)三层。

师:具体说说。

生9:婚前,婚后,回家。

师:婚前一般叫——恋爱,前两节。

回家 最后一节。

这是一首以第一人称写成的叙事诗,女子自述婚姻的悲剧。所以刚才有同学看出女子有“恨”。也可以看成是女子的控诉吧。

诗歌的整体内容我们清楚了,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对这首诗做深入研究。师:《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生:如三秋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写绝了热恋中男女的心理。那我问问,女子为什么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因为依依不舍。所以才有“十八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相恋中的男女有时道过几十遍“再见”还不忍离开。这两节是叙述、描写,这种方法就是“赋”的手法。(板书)

这个女子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傻瓜。当初她被男子的忠厚罩住了双眼,就像上节课那个同学所说,没有发现氓的真实面目。

师:轻信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女子婚后生活的不幸就是证明,结婚仅三年就被赶了回去。这是女子从自身遭遇中得出的教训,也是给其他姐妹的告诫吧。

这一节为什么要写到桑树?

师:《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是(生:赋、比、兴),第三、四节的桑树应该属于――

比就是比喻,有的通篇用比,如《硕鼠》;有的局部用比。兴,就是联想,而联想应该是从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咏的景物人事,也叫托物起兴;两者之间若有相似点,同时也能构成比喻,叫做比兴。(板书:比、兴)

“桑之未落„„桑之落矣”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结构上,1在叙事中插入,避免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2起到暗示作用,女子生活以后的不幸。

3前面写婚前,后面写婚后,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1唤起联想。用以比喻女子容颜的衰老,推测这是“氓”变心的主要原因。

2用女子熟悉的桑叶做比,“抱布贸丝”可看出她是养蚕的。富于生活气息,暗示她的勤劳。

桑葚是甜蜜的,所以斑鸠要贪吃,但吃多了会因醉昏迷;爱情也是甜蜜的,所以人很容易沉湎其中。女主人公在告诫:女人不要沉湎于爱情。刚才我说,联想应该是从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咏的景物人事。这桑树是女子眼前的景物吗?

推想一下,这个女子在哪看到的桑树?应该是女子在坐车回家路上,看到路边的桑树而引发了联想;这是兴,两者有相似性,又是比。以此类推,大家应该明白“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句描写的作用了吧。

这是兴。淇水在这首诗中出现了三次,它是女子恋爱时的幸福和婚后不幸的见证。

这个女子是自己主动离开氓的吗。

都有道理,而且都是从作品中找出的理由,还能联系时代背景,这就是很好的文学鉴赏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女子应该都是很痛苦的。诗歌的结尾她却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后面是个感叹号,这个小小的“!”都包含了那些“感叹”呢?

她没有哀求氓,很冷静地接受了现实,这里面有一种坚强。女子痴情、勤劳、坚强,是一个很立体的形象。

这是大家高中阶段学的第一首古诗,桑女是有着高尚纯洁的心灵、敢于追求爱情、面对困境勇于决裂,这样的一个形象,这样一篇优美的诗歌,给现代的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 生(甲):男女平等。

生(乙):人生在面临困境、困惑、难以抉择时要果断作出结果。

生(丙):男女应互相理解、互相关爱。

生(丁):我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对于男子,需要对自己的家庭与承诺付出一份责任,做事不可只图新鲜感。

对于女子,在爱情方面需要更加的理智,要用冷静的头脑面对生活、当断则断。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对于这篇诗歌有着很深刻的见解。我们要关注男女平等、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更要对自身问题关注,明白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当面临困难时,当机立断。我们还可以由此感受到桑女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第四篇:《诗经.卫风.氓》

《诗经.卫风.氓》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卫风 氓》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氓

(情节)恋爱 婚变 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 第三、五章 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

第五篇:卫风·氓__教案

《诗经•氓》教案

一、教材分析

《氓》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一篇文章。选自《诗经》,是《诗经》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叙述长诗。这首诗的语言障碍不大,结合课文注释学生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因此教学重点在于叙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理解。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学习,学生对于诗经的艺术手法具有一定掌握,不过但是就诗歌的情感理解来说,他们又常常缺乏缓慢从容的心态,因而在诗歌学习上向来比较粗糙。因此在讲授课文中,在整体感知、局部感知的基础上,细说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力求让学生真正的听懂、会用。此外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领会诗经的语言美,艺术美,情怀美。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字词,诵读诗歌,掌握诗体四言诗的节奏韵律;

2)了解诗经概况,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反映的社会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情感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

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

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领会先秦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及爱情观。

五、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特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为思路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了诗歌《关雎》和《蒹葭》,这两首有关爱情的诗都是都选自《诗经》中的国风部分。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而爱情与婚姻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卫风》中另一首有关爱情婚姻的诗歌《氓》。(板书)

二、诵读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2、教师纠音释义,并适当延伸。

1)注音 匪我愆期 qian 将子无怒 qiang 劝

将进酒

载笑载言

多音字 zai 1)三声:a当“年”讲时,三年五载;b记载

2)其他情况下读四声:下载

匪:fēi

于:xū

说:tuō

将:qiāng 汤:shāng

裳:cháng

载:zài

于嗟鸠兮

不可说也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2)释义

送子涉淇:子,你。

注:这里的“子”与前后文的“氓”、“尔”、“士”都是人称代词“你”的意思,但语气轻重程度不同,阅读时要多加注意,把握人称代词背后蕴含的情感变化。

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把)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来)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至于暴矣 反是不思

1.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2.通假字:

匪——非:不是

于——吁:语气词

无——毋

说——脱:脱身

泮——畔:河岸

3.词类活用

黄:变黄(名词作动词)。

二三: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

诗歌共六章,根据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人称的变化为线索,分析故事情节及情感内涵。

氓——子——尔——士(板书)

解析:氓(显示其身份)——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热恋时)——尔(一般的第二人称代词,好像是到了热恋之后、居家过日子阶段)——士(古时男子的通称,到了最后,决绝时称")(板书)

补充:牛运震曰:“称之曰„氓‟,鄙之也;曰„子‟曰„尔‟,亲之也;曰„士‟,欲深斥之,而谬为贵之也。称谓变换,俱有用意处。”

(一)学习从“氓”到“子”(恋爱)部分。(1—2章)

请大家再仔细阅读一遍,看能不能简要翻译一下这个部分?

看看这样的翻译行不行:

1、记得那时,你一脸憨笑地向我走来,怀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是来与我谈论婚事,这让我猝不及防,可我还真的喜欢上了你。送你一程又一程,直到涉过了滔滔的淇水,一直到了顿丘,我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但我不能立即嫁给你,婚姻毕竟是人生大事,你请个好媒人来把我的父母说动吧,不要失了礼仪。希望你不要再生气了,要不,秋天到了你就来迎娶我吧。

那么再看看这样的翻译又怎么样呢:

2、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可见啊,一篇文章的翻译不一定非得用叙述直白的语言逐字逐句的解释,我们如果能用诗一样的语言,能够用自己正常心里解读,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理解。那么后几个章节的翻译老师在这节课就不在讲解了,交给同学们作为课后作业,在不脱离原文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选择地将它翻译或改编为散文、小说、诗歌、日记、戏剧等,用自己的诗一样的语言来展示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所谓不一定最美,但一定最有情感,最真实的语言。——清纯,自然,思无邪的特点(但老师提醒大家一下,我们的理解还是不能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对重要字词的掌握的)

现在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蚩蚩”,忠厚老实

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3)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恋爱阶段,男女主人公反映出什么样的性格?(由学生讨论)

明确:男青年:忠厚老实、急躁、任性、表里不一------尔卜尔蓍说明他刚开始对婚姻的态度很郑重其事,认真。姑娘 :温柔、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痴情、天真、活泼------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女主人公最终被氓抛弃,那她认为被抛弃的原因是什么呢? 氓变心 观点: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

5)提问: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板书)

齐背第一段。

(二)学习从“尔”到“士”(“婚变”)部分

1)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a结构上: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起到了过渡作用。

b内容上:比兴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女主人公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同时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明确:

比、兴集中在第三章前四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第三章前四句,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六句劝说形成对照,沉溺在爱情中的女子就像贪吃桑葚的斑鸠那样,以至不能自拔。第五章前二句,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这样,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至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美貌而至衰老憔悴,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扩展:“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2)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拓展:探论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二,年老色衰说。三,财富说。(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多了,就不客气了。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此言不虚。四,社会风俗说。子无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她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3)提问: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讨论)来自娘家兄 弟的嘲笑,“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联想到可能母亲已去世,无人倾诉,从某个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哪个时代的人的爱情观。

4)提问: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明确: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性格:任劳任怨。(板书)5)学生试背诵。

(三)“决绝”部分(最后一段)。

(1)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

决绝分离的态度 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2)提问: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暗示忍耐有限。

五、课堂小结。

《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六、布置作业。

1、将《氓》改成现代诗。

2、背诵全文并预习《采薇》

[板书]

一、诵读

二、理解

(情节)(章句)

(基调)

氓——子——尔——士 恋爱 婚变 决绝第一、二章 第三、五章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第六章

清醒、刚烈

下载《卫风_ 氓》课堂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风_ 氓》课堂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风 氓》教案

    《卫风 氓》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深刻体会比兴艺术手法; 3.了解《氓》的情节和主题。 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准确把握作......

    卫风氓教案

    学目标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2、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3、 《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通过阅读......

    卫风氓教案

    卫风氓教案 篇一: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及现实主义传统。2、把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3、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4、把握人物形象及情感......

    诗经·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

    卫风·氓 教案

    一、 导入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

    卫风氓读后感

    卫风氓读后感(一)是到该离开的时候了,是该走了,应该带些什么离开呢?是后悔还是痛恨?这些我都不要,我只想平静的,不带走一粒尘埃。没想到我会走到这一步,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叶子的离......

    《诗经·卫风·氓》教案

    《诗经·卫风·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回顾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 能力目标:提高并不断挖掘通过研读课文得出结论的能力。 3. 德育目标: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诗经·卫风·氓》赏析

    《诗经·卫风·氓》赏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