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孩子(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4:4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课堂还给孩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课堂还给孩子》。

第一篇:把课堂还给孩子

把课堂还给孩子

——读《重构高效课堂有感》

常常听老教师讲: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是啊,这在每个学校绝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问题。我对此现象的关注、思考由来已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拉开差距?有没有办法缩小这种差距?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课堂。在我拜读了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长陈立老师所著的《重构高效课堂》这本书后,我有了一些感悟和收获。

首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理解的有三点:

第一,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上完课后,老师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的,心里非常的高兴,哎呀!这节课我上的不错,重点、难点、易错点都能研究的很透彻,优生、中生、学困生都能达到最高效的学习效果,自己感觉都很有成就感。学生呢?他们会感觉上课时间非常非常的快,还没学够呢,就已经下课了,学困生,也能比较完整的完成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整理,老师和学生们都在庆幸:终于不用下课一遍遍的再改错题了。

第二,内容充实。并能在上课中实现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让学生感受到个性化的教育,比如我们六年级数学上册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我们要给学生介绍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先生,他是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早了1000年,讲到这就完了么?没有,我们还可以上升到德育的高度,祖冲之先生仅仅算了算圆周率吗?不是,他还在相当于现今的中国科学院工作过、当过政府的军事顾问,并且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闲暇之余,设计制造过水碓(dui)磨、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还精通乐理.对于音律很有研究。这样一位全能型学霸,给学生一讲,满满的正能量。第三、高效课堂是以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教学,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是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在高效课堂的实验中,学生会慢慢的培养起充分的学习积极性,不是老师你拽着我学,而是你追我赶,与老师比着学。如果实施方法适当,因材施教、教是为了不教、教无定法、教学相长这些感觉高高在上的教学目标都将不难实现。

说到高效课堂,就不得不提导学案。目前,在导学案设计中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导学案定位不准确,不是变成教案,就是变成习题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帮助还不是很大。

二、对学生放手不够,希望通过考虑周详的导学案,控制和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过于谨慎。忽略了小学生具有的学习功力。

三、小组讨论问题的深度不够,浅尝辄止,小组长的培养问题还比较大。

高效课堂并不与传统课堂相冲突,它只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该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更高效呢?

一、营造氛围,自主学习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互动等,以及小游戏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激励的语言、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赞赏,这样,学生就消除胆怯、自卑心理。教师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乐于自主学习。

二、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度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四个条件:

1、学生情绪状态。具体的说,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很高涨,学习情绪是不是很饱满,学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状态,是否非常认真的投入学习。如果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愉快,非常开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2、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还有学生不仅参与了学,而且参与教。整个教学是互动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这对老师也是一种启发。这种参与状态,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互教互学,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在教,这是最高层面的参与。

3、学生的交往状态。一是倾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生可能最缺乏倾听的品质和习惯。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如果不培养,合作学习就很难行得通,很难有成效。二是发表。你听完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意见要发表出来,你就能不说,如果大家都不说,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学之间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欣赏。

4、学生的思维状态。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怎样。学生思维是否有深度,如问题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广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当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等等。

三、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成绩

高效课堂的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教学。在传统课堂上,我们过多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我们总是问“听懂了么?学会了么?”从不问“你是怎么学会的?怎么懂的?”导致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效率低下。要知道,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捕获一条鱼,远远比你直接送给他一条鱼更快乐,乐趣与魅力存在于过程之中。而高效课堂的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给学生的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思维的碰撞、知识的挖掘,充满生机,让人着迷。

正如高效课堂的提出者李炳亭先生所讲:“与教育最亲密的两个词是‘放生’、‘唤醒’。好的课堂要有震撼人心的穿透力,其实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修心、强志、壮胆、开智的过程。”教师从枯燥的说教中得到解脱,学生在实践验证中获得真知。“ 高效课堂是一场教师的行动学习。“新课程改革,变在学生,改却在教师。” “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研然后知其美。”因而,教师也是受益者。正如本书封面上所言:“与其说高效课堂走的是一条颠覆之路,从理念到行动的颠覆之路,毋宁说我们连老祖宗的任何一个理念都没有颠覆,我们只是在做回归,做减法。”

第二篇:把课堂还给孩子

把课堂还给孩子

大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句话:教师不应站在讲台上,应该站在学生背后当顾问。“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主旋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碰撞,洋思现象、杜郎口模式、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成功的教改先行范例绽放出耀眼的光辉,它在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在今年暑期研修中观摩了四位老师的优课,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此的感悟。

本次暑假研修,有幸观看几位优秀教师的讲课,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技术,让我受益颇深,四位老师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而在其中尤其是青岛北山二路小学孙婷婷老师的 《小稻秧脱险记》,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课堂是孩子的课堂,孩子是课堂的主人。看罢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优质课,它不仅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在整个课堂中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到了师教与生学的高度统一。整节课各项活动在配合衔接上近乎完美,细细品来几乎找不到一丝一点的破绽。这节课真实、朴实、扎实,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灵活有实效,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教学资源丰富,目标定位“精”而“准”,情境创设形象直观。教学方法“活”而不“乱”,师生互动默契,能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巧导学,融学法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尊重学生个性,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的特点。教学民主,语言形象、生动,板书设计精美,课堂驾驭能力强。学生思维、动手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教学效果好,是极为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在整堂课中,“小助教”在教师的指挥下,和全体同学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仿佛成了课堂的陪衬,在小助教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打下手”,其实却是在把握课堂的进程及节奏上的指挥者和控制着。能够把教与学活动处理的这样的默契、到位,使课堂完全成为孩子的课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这节课可以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的模板,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借鉴、推广。

怎样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则是积极探索者、创造者。要变以前的启发式教学(谈话讨论教学,师生互相问答,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改变为现在的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研究、作实验,主动构建知识,达到知识创生)。要让生带着教材或问题走近教师,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让他们处于十分宽松的环境中。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把民主带进课堂,创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互动、互促、共同提高;把合作带进课堂,建立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把成功带进课堂,让学生品味学习的快乐,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孙婷婷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从以下六个方面成功的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一是把自由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替代孩子的思维,注重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孙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朗读课文,感悟各角色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杂草和小稻秧争抢营养和喷雾器洒药水场面,运用表演的形式突破难点,既生动又有趣,真可谓事半功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冲击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个人思考、讨论、辩论;三是把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情感体验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与交流,活化课堂,组织张弛有序的教学实践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智力与个性的发展。四是把感悟留给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感悟出来的。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展示杂草气势汹汹——垂头丧气,杂草的痛苦——快乐的变化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晕头转向、气喘吁吁”等难点的突破,都是在学生自己感悟下完成的。五是娱乐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孙老师课前同学生互动游戏,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一些录像、音乐、动画等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师生一起在音画中表演,一起合作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这里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乐园。六是把任传递给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承认、相互激励,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强调“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广袤的时空里进行生命的自由言说,从而真正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语文课程成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有效交往的乐园。从而达到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体现个性美。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自己首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课堂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 的立场去思考,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职业,我便会坚守自己的诺言。相信自己,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学习——远程研修学习,会一步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三篇: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由潘月娟博士讲座想到的··· 避开江南连续的暴雨,在栀子花飘香的日子,我们一行33人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尽管只是短短的几天,收获却是如此丰厚。且不说局领导的高屋建瓴,为提升区域幼教质量可谓煞费苦心。细数短短几年我们这些做幼教的所经历的培训,可谓都是饕餮大餐。从浙师大到华师大,又到北师大,几番培训,几经洗脑,其目的只是一个,提升园长队伍素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而此番北师大之行,更是感叹至极。

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把《国家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给我们做了系统解读;而北师大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楚江亭教授提出的幼儿园规划问题,一定会拨开园长的迷津,使我区幼儿园从“规范—特色—品牌--精品”,提升文化内涵,而他所带来的全新的体验式培训模式,也会走进幼儿园的各类培训活动中,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还有谢志东教授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参与此次活动的这些园长、教研组长放下繁杂的幼儿园事物工作,放下牵挂的家庭生活,静下心来学习,看她们上课时专注的表情,积极的参与,足以让我感动。

潘月娟是此次培训教授中最年轻的博士,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羸弱,我似乎看到了冯晓霞教授的年轻时代,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女子,给我们阐述的《基于游戏的儿童观察与评价》,让我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一直困惑于儿童的发展评价,潘博士提出的游戏中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让我豁然开朗,我再一次体会了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把游戏还给孩子就是一个真理。但现实中,我们不断地提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但在真正意义上,并未得到重视,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有很多幼儿园在环境上创新为游戏开展提供支持,也有幼儿园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为游戏开展提供平台,但游戏较其他课程仍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思考一:如何保证游戏时间? 《浙江省保教指南》明确规定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但是现实中,却依然很难保证。现状一:游戏时间首尾型。在幼儿园一日作息表上,将游戏安排在来园、离园时段。(冬天情况)从一日活动时间比例统计,游戏的时间得到保证,但是对孩子个体而言,个体游戏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

现状二:游戏时间统一型。一日活动中,小、中、大班游戏安排的次数相同,游戏时间的长度也一致。(不同年龄幼儿的表现)

现状三:游戏时间压缩型。将游戏时间大量用于游戏前的组织和游戏后的评价,真正属于孩子游戏的时间被挤压得少而又少。(刚拿出玩具摆放好“我们下班了”)对策:

对策一:游戏时间有效安排。合理安排并保证每一位幼儿参与游戏的机会。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有充分的“参与权”、“话语权”、“主动权”和“选择权”。

对策二:游戏时段有效调整。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其经验、兴趣、注意力特点的不同,游戏时间和频率的安排应体现年龄差异、因班而异。比如:单位时间大班的游戏时间安排可以长一些,小班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游戏频率小班要高一些。对策三:游戏环节有效分布。自主性游戏的组织功能只是协调游戏场地、了解现有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游戏需要,教师的组织尽量要简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游戏的过程。让孩子在准备开始游戏时期待,但不忐忑;在进行游戏时愉悦,也可能兴奋;在结束游戏时回味,同时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游戏。

2、如何把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潘教授的讲座中提出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不同游戏的价值,而我们的现状中,教师往往过分强化了游戏的学习功能。

现状一:学习性区角等同于游戏。如:区角活动以学习为线索,有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等,目标明确、材料结构性高、玩法固定规范,认为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区域和内容,区角活动就是游戏。一日活动中不再安排游戏了。现状二:学习主题的开展与游戏分割。教师一面将幼儿的游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分割、感叹主题开展中幼儿没有生成,一面在游戏中又忽视孩子有价值的生成内容。

对策一:根据实际合理定位区角活动。比如: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以集体的学习活动占了一定比例,那么区角活动就应该定位于游戏;如果以区角活动来补

潘月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杂志学前教育的旅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多篇著作在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刘占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员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院学术员 访问学者导师。曾主持和参与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 多向全国重点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 出版多部著作 论文百余篇。

第四篇:把游戏还给孩子

学科 101

把游戏还给孩子

——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架构与思考

【摘要】近几年,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纲要》中“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指南》中又强调,幼儿园要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指南》的内涵延续诠释了“以幼儿为本” 的教育理念。理念的更新,我们也交织困惑:《指南》背景下我们要给孩子什么?什么样的游戏是自主的?如何把游戏还给孩子?我们借着本次二级幼儿园复评工作的开展,把思考重点放在“如何优化一日活动 突出幼儿自主游戏”,从理念的树立及实践、人文空间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等几方面进行调整,真正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关键词】 幼儿园 自主游戏 孩子

玩是人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的至爱。孩子通过玩游戏锻炼肢体的灵活度,刺激大脑的发育,促进身体各个机能的发展,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游戏还可以让儿童模仿人际沟通等等。教育家陶行知就主张,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伴随着孩子的童年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幼教前辈的教育观点,对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活动,无论是从教育思想的承传,还是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确立二个目标

以《指南》理念为引领,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确立两个发展目标。从幼儿园发展层面:树立“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园目标,从幼儿发展层面:以培养幼儿“爱生活、爱艺术”为目标。

二、营造三方校园文化氛围

怎样去落实双重目标?我们从营造“关爱、感恩、合作”的园所文化氛围为实践基础入手,通过人文环境熏陶孩子,传递教育的理念。首先,园长要关爱教师,同时激励教师要热爱工作、关爱孩子、教师之间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热情沟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营造“关爱、感恩、合作”的师幼关系、家园关系,凸显 “以人为本”的充满爱的园风园貌。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欢笑、一起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游戏,无拘无束地开展游戏。

三、践行四种行动 让幼儿自主游戏更精彩

有了充满爱的氛围,幼儿园游戏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来体现它的自主性,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为了让幼儿自主游戏更精彩,我们在行动:

行动一:保证时间 优化一日活动

幼儿一日活动必须以游戏为主,但是纵观各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二多二少的现象:集体教学活动占据时间多,孩子游戏活动时间少;教师指令性组织活动多,幼儿自发性活动少;无法保证幼儿2小时以上户外游戏活动时间和1小时的自主游戏时间。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从源头进行调整:首先,以积极心态调整周计划、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在计划制定中突出游戏性,弱化集体教学活动。各年龄段一天只能安排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一日活动必须体现区域游戏、体育游戏、自主游戏,并交替开展。为了让各年龄段班级更加有序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我们调整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安排表,从晨间锻炼、上午活动、餐后活动、下午活动等环节合理安排不同形式的游戏,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优化了一日活动的安排。

行动二:拓宽空间 优化游戏环境

我园建于80年代末,陈旧的园舍成为阻碍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归属教育局后,在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今年暑期投入巨资,重新规划幼儿园室内外的格局。在室内:利用阳台扩展班级活动室空间,利用低墙面环境设计增加孩子与环境的对话和互动。各年龄段布局班级区域,在统一色调、丰富操作材料上下功夫。通过区域活动研讨交流、评比等,让老师们重视区域活动的价值,让孩子会有创意地玩区域游戏,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由于园舍条件有限,为了给孩子自主游戏提供更宽阔的空间,我们把室内区域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统一布局,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与材料,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重新挖掘户外场地的教育功能,在户外开设开心城堡、休闲娱乐区、野外挑战区、开心沙池园、开心攀爬区等自主游戏区域,研讨并制订户外区域安排表,各班在不同时间段玩不同的户外区域,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行动三:丰富材料 确保游戏更自主

孩子天生就是大玩家,只要我们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孩子们就会玩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玩出刻意雕琢所无法形成的某种能力。为确保游戏更自主,在材料投放上,我们也做了新的调整: 首先,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原则,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一定要明确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发动家长为孩子自制简易的运动器材,如小班纸箱爬爬乐、快乐飞盘;中班纸球抛接圈等;幼儿园同时增添拉力器、大型积木、拼搭爬梯、轮胎等丰富的活动器械,突出趣味性和挑战性。其次,在投放材料时,还应利用一物多玩,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可根据需求、灵活变通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构建,鼓励他们一物多玩,如废旧轮胎、竹梯、长凳的不同组合就可以搭建出高低不同、难易不同、造型各异的小桥、小山坡等供幼儿练习爬、走,同时,提供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性的游戏过程,让幼儿体验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

生活经验是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内驱力,为此,我们把生活中的场景和材料,投放到户外活动中,如吊床、露营帐篷、森林小屋、厨房用具等,让幼儿在情景化的场景中尽情尽性的玩。在自主游戏中,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有序取放活动器材,培养孩子整理习惯、学会同伴间的协作与交往,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行动四:研学同步 促进游戏更精彩

开展自主游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老师。但是,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老师需要用心观察游戏中的孩子,分析孩子行为背后所传递的隐性信息。我们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的慧眼,客观分析行为背后的智慧,以支持者的身份,结合幼儿的兴趣,将偶发行为着色完善,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助推剂”。尝试着在游戏中追随幼儿的步伐,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从幼儿的角度来调整游戏给予幼儿支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提升教师教育理念的领悟能力及践行能力。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指南》,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理念逐步影响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二是紧紧围绕“如何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开展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活动,最后把研讨的焦点延伸到“如何把游戏还给孩子”主题上。三是开展横向的观摩和交流,各年龄段之间、平行班之间开展区域环境活动、幼儿一日活动组织的观摩交流与评比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调整观念、拓展思路、提升实践执行能力。

对于自主游戏,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研讨与观摩中不断思考:《指南》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体现孩子的自主性?怎样让教师的指导更加有效?如何关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从观念的转变到行为的蜕变,我们不断践行和反思,用努力和智慧为孩子的发展积极构建并完善着小而精、自主而又开放的教育环境和游戏空间。

如今当你走进幼儿园,无论是晨间还是下午,你都能看到操场上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专注游戏的表情,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特别灿烂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他们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是多么的享受,多么的快乐。短短的实践过程,我们的自主游戏有了基本的形,怎样让它具有神,走的更远,这需要我们长期去实践,不断学习和思考。但只要我们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在“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引领下,相信我们的自主游戏会更加完善!我们的孩子会更加的阳光自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徐则民、洪晓勤编著,《走进游戏 走进幼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第五篇: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创造性的缺失,泯灭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现象的产生。新课程标准“以发展为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都应以此为标准,看看学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引导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当然,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需求和发展可能,并据此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适当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获得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他们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搞好学习。

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在教学中,只有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才能愉快地教;作为学生,才能专心地学。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即使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当教师课堂提问,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不要动辄大加训斥、冷嘲热讽,而应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并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勇于发问,不为其难,踊跃回答,对不骄,错不馁,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再次,教师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状态,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失为一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法。小组学习可以使学生共同活动,便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注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一方面,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哪些内容应该进行小组合作。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不能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其次,小组合作要有具体目标,学生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这就需要老师明确小组学习的负责人,设立学习小组长,维持好学习的秩序,避免个别学生乘机开小差,玩耍。避免学生间的纷争。同时,还要教给学习方法,步骤,让学生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应定期更换,常在一起合作思想已互相同化了,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有横向小组合作、纵向小组合作、好朋友小组合作等,根据课堂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使我们的课堂由“知识的供销社”变成“知识的超市”,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下载把课堂还给孩子(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课堂还给孩子(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于学校课堂改革的思考(一) 在2012年全县寒假教育干部培训会议上,本人有幸聆听了枣庄市薛城区教研室主任李献玲的讲座,受益匪浅,特别是她关于“学习效果金字......

    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圣荣小学 刘海苹 研修第一天,我和同事们一起认真听了关于小学语文十年课改之路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充实,让......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三省教育还校园一片阳光 学习时间:2011年10月15日 学习地点:西区电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张继成 中心发言人:吴延梅记河南省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 会议简介......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转瞬间,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从2......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 众兴中学 王长高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角,这些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将越来越得到更......

    把音乐还给音乐课堂

    把音乐还给音乐课堂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音乐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科综合”提出了音乐课程内部学习领域之间的......

    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

    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 姓名:顾晶 教龄:22年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高级 单位:东台市幼儿园 【摘要】幼儿舞蹈应该是源自幼儿自由快乐的心灵表达。考察我们的舞蹈教学,仍然散发着浓浓的......

    《把观察还给孩子》读后感

    这几天,读了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文中强调一点,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那就是要把观察还给孩子。书中作者强调:观察本是一种享受,要把这点享受还给孩子。文中说,观察力的缺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