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共5篇)

时间:2019-05-15 04:4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

第一篇:德育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

德育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途径浅析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接受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学科德育理应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中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加的附加任务。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和德育教育。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要把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1.以文为本,以文明道。

早在唐代韩愈和柳宗元就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强调要以文明道。语文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以文为本,以文明道。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讲授《斑羚飞渡》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情节,体会感情的教学过程中,抓住老斑羚甘愿作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成功的场面重点分析,让学生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经过这一课的学习,许多学生发生变化,主动帮助别人,关心集体的事情越来越多,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情感为主线。

在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自然、爱生命、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

以阅读教学为例,文学作品往往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经过教师的讲解、渲染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展现在他们眼前,作者的感情传达到他们内心,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在语文教学中,对这种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感受、体验与思索,是不知不觉、渐进式的,即所谓“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即使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性文章,在教学中也应因文释道,披文入理,这是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德育实施特点。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

3.深挖教材,寻找最佳结合点。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备课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我在语文教材《最后一课》中找到针对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上课四十五分钟效率差这一现象的德育最佳结合。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文中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体现小弗朗士“懊悔” 的心理特点,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这时,我及时地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二、要把课外活动变成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综合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开展语文活动的系列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如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比赛等,既让学生们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补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活动,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这种辅导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增强。例如培优补差,因为对象是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操,进而将它内化为学习进步的动力。

三、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面镜子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的教师。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语文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基础之上。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教学,促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与学生分享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和学生做平等的朋友,放下教师的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自己回归学生,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超越“教师中心论”观点,把教学视作与学生间一种平等的交往。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总之,语文学科是聚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探讨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二篇: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今天,我认真观看了桃花源记的教学视频。视频中电子白板的使用,让本节课如虎添翼,更加精彩。

本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一、精彩视频,激发兴趣。在导入新课后,课文分析“探访桃花源”视频。教师点击白板,导入视频,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了渔人发现、探访桃花源的片段。视频中动听的声音,可爱的人物造型和优美多变的背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视频中的人物的交谈运用的是现代语言,拉近了学生和人物的距离,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情境中,对学生理解文意是一个极好的补充。

二、关注文本,关注语言。本节课中,老师,始终让学生关注文本,关注语言。通过对如:“平旷、俨然、美池、并、设、杀、作”等关键词的品析、鉴赏,从而自然总结出桃源中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

三、分析作业,合作探究。课文分析“品味桃源真意”视频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环节,教师出示了学生的一份作业:如果桃花源中有一个好奇者,跟着渔人出去,会有怎样的经历?教师让学生分析作业中的文字是否合理,并且让学生用不同的记号勾画出来。经过讨论辨析,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让不同的学生充分利用白板的书写、勾画、拖动、修改等功能,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对文意的理解,对主题的感知。

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新集中学:张丽

2016.12.21

第三篇:寓教于乐,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寓教于乐,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宜宾市筠连县大乐小学

黄明琴

【关键词】 语文 教育 兴趣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为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的课程;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教育改革。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改革实践中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人们的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而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为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的课程;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基础,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促使每一位语文教育者的不断发现与探索。

(一)提高学生兴趣,是教学首要任务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里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语文“活”起来。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越少,刚上初一时还好,进入初二年级是越来越少,到了初中三年级基本没有同学会主动回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常常是无奈的采取“点兵点将”式,可每当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们都会低下头,尽可能回避老师的眼神,生怕自己会被点名。这也就是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心理安全”“心理叛逆”这种心理的产生以及教师的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心理,从而影响课堂效率。围绕这一问题,我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由被动学习语文变为主动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得以提高,就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注重新课有趣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导入新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积极性,使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常言道‘江南田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可谓是我国园林建筑的一朵奇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去感受他的独特风姿。”于是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一堂课的学习之中。

(2)激发想象,放飞思维

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个体,有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教师要利用画面、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在头脑中重塑文字中的形象。我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通过生动的flash动画,再现桃林之美,在同学们的惊叹之中又把他们置身于桃花溪幽美神秘的环境中,从而体会诗人笔下理想社会中的“世外桃源。”(3)加强语言修养,寓教于幽默之中 佳斯维尔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是一种高档次的机智,欢迎并乐于接受幽默更是人的本性。王蒙说过:“幽默是一种亲切、轻松、平等感。”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幽默的谈吐、诙谐的态势,教室里容易形成科学与民主、活泼与愉悦的氛围,学生也会在会意的微笑中获得美的熏陶。幽默,作为教师素质要素的一项基本功,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众多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幽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传授教学内容时体现出的幽默;二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运用教学方法时体现出的幽默;三是为调节课堂气氛而附加的插曲式幽默。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运用何种形式的幽默,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运用幽默和驾驭幽默的基本功。(4)实践活动,活跃气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文教学中就该多给予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的机会。我在讲新闻单元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采访新闻,撰写成新闻模式,至于内容,可以是社会新闻、校园新闻,也可以是身边的事情以及国内外新闻,再利用语文课或者课前几分钟作新闻播报,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会学习,体会语文的魅力。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著名教师魏书生未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在学生入校就开始要求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他的教学取得的辉煌成果乃全国瞩目。

(二)激活教材,丰富生活

激活教材,也就是把书本世界也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是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灵活激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是语文“活”起来的基础。在我的教学中曾出现过这样一幕:语文课开课不久,就有几名同学用手托着脑袋,目光呆滞,为了不打断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没过多在意,可没一会儿,同样情况的同学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学伏在课桌上流了一滩“梦口水”,使得有同桌窃窃私语,进而引来哄堂大笑。到底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类情况?使得他们“困虫缠身”瞌睡泛滥?换个角度思考:我的语文课怎么会成为“催眠课”?此时,我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想了解学生的真正的想法,于是,我随机布置了一篇题为《我心中的语文课》随笔作业,作业反馈的其中有一段文字令我诧异:“老师,我想说,您先别生气,我觉得上语文课很枯燥,乏味,虽然你讲的激情昂扬,但我们很多同学都打不到您想象的那种程度,虽说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是我们真的没什么可说的,您所谓的‘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的苦闷’还有那些‘之乎者也’的古文,离我们太远,听着就会头晕„„”说实话,当时我心理是一阵悲哀,回想以往,课堂气氛总是沉闷不堪,死水一潭,即使我以高涨的热情也只是换回学生们敷衍的回答。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对老师的激情无动于衷,反而倍感困乏?学生的理解底线究竟如何?又该怎么改变这一现象?

(1)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密切联系生活,加深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丰富的实践中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新知识。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感受知识,如在教学《论语》十则,先让学生看看于丹在《百家讲坛》所讲的《论语》片段,写生就觉得《论语》可有意思了,学习兴趣和效果相当不错。

(3)组织系列活动,升华书本上知识

定期组织一系列活动,比如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开展此类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活动,更好的体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升华情感。

在人教版初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提高对战争的认识,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培养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即将到来的十月一日“国庆节”组织学生进行“中华赞,诵经典”朗诵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尤其是在王杰同学激情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熊林先同学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时,全班同学备受熏陶,台下响起一阵阵雷鸣般掌声。

围绕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在教学实践中要落实到位,要注重“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把过去老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三)给学生“犯错”的权利

我认为,学生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利,如“犯错”的权利,俗话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少的学生们,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在错误中找到正确方向。回忆以前在教学中,老师相对是去指正学生的错误,忽视了犯错误的另一面。人生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即需要把教师的忠告当做自己的间接经验,只有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那样做的错误,才能把老师的话当做直接经验,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必须要认识到错误,人就是自己自觉的、不断的、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比如说在作文教学中,做一篇就要做通,要多在修改与指导上下功夫,务求有所收获。我们在作文的批改中,实行少改多就的原则,也就是尝试错误原则,让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乐,而不要动不动就认为学生的文章不好。这一点上,很多基层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一个毛病,就是:他们把作文神秘化了,把作文视为畏途,这就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放低对学生的标准,多给他们犯错的机会和权力,并自觉改正,得以进步,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质的飞跃。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才可以说是确保了广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新世纪的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不断的吸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为培养样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着!

参考文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四篇:多媒体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多媒体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田生俭 电话:***

甘肃省临洮县西街小学 曹雪梅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内容提要]多媒体教学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整合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在网络环境下,由计算机控制序列的多媒体实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新语文教学依据学生的思维设计方案,注重师生合作,进行多种画面的整合,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这种模式将成为新世纪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我们按教材的逻辑序列将“内容”串联于屏幕上,让学生臵身于仿真的世界和背景中,自主学习,持续发现,形成了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媒体间的信息碰撞,收到了抽象与直观相通、历史与现实相映、内容与情感相融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凸显教学的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以执教《大瀑布的葬礼》一文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趣开窍。

兴趣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是学习中的巨大推动力。培养兴趣能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魏书生说:“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一旦建立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增强,甚至会疯狂地进取。

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时,同学们没有看到过塞特凯达斯瀑布,对此非常陌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然后通过多媒体把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美景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优美的抒情音乐中,参天的古木,错落有致的瀑布,以及活泼可爱的珍奇异兽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眼看优美画面耳听变化多端的流水声,完全沉浸在那仙境一般的童话世界里。此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没有丝毫的哗众取宠之嫌,通过短短的3分钟情景创设,凝聚了学生的思维,导出了课堂探究的问题,让一个本来与大家相隔甚远的事物如在眼前,或者说是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效果不言而喻。

二、对比揣摩,擦燃灵性。

在学生欣赏了昔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壮观美景之后,为了突破重点,推进教学,我不失时机的引导道:“昨天的塞特凯达瀑布是多么美呀,现在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葬礼。”随着画面的变化音乐也由优美的抒情音乐变为低沉的哀乐,许多人身穿黑色的葬礼服,站在面临枯竭的瀑布前,神情严肃,为瀑布举行葬礼。此次课件是在进行了自由朗读、小组合作讨论等一番喧闹之后出示的,今昔对比,学生的情绪也随之在悄然发生这变化。当时课堂上有的学生凝神静思,有的眉头紧蹙,在课件创造的静的磁场中,我们仿佛感到了学生心灵的震动、思维的闪光,智慧的火花在擦燃。让人不禁感觉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应是前提,在学生自主状态下的学习也是有效的。此时多媒体的使用,给了学生一个充分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学生兴趣盎然,心中产生对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求知欲。图片、音乐的辅助手段,造成了巨大的感情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动。课后,我的眼睛是湿润的,学生的眼睛也是湿润的。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无疑为语文课堂推开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窗,注入了新鲜怡人的空气。

三、挖掘资源,拓展思维。

我在引导学生探讨了为瀑布举行葬礼的原因后,出示了本课的第三个课件,“忧思沉重篇”。我说:昨天的塞特凯达瀑布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的赛特凯达瀑布似的悲剧却依然在我们身边上演,请看屏幕,课件上出现了破坏环境,破坏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最新素材,制成了连环画面,一一从学生眼前闪过。学生被人类对环境恣意破坏的画面所震撼,从他们愕然的眼神中我解读出环保的意识已然在他们童稚的心田生根、萌发。《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课外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本课的选材,就是要通过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真正懂得环保的意义。但仅仅是课文,还远远不够。我们身边环境究竟如何?有哪些罪魁祸首还在无视我们共同家园的累累伤痕,还在拼命剥夺和掠夺它?……此时一系列问题一定会萦绕学生心头。我巧妙利用了网络资源的优势,采集了最新重大的相关事件,制成幻灯片放映,我想,它的震慑力量决不是学生讨论所能达到的。在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我们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使用适时、适度,就能为语文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寓教于乐,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多媒体教学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以及教学参考用书。

2、《创新与创新教育》

3、《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

第五篇:乡土文化,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乡土文化,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浙江省上虞市鹤琴小学(凤山路68号)

章铁英

内容摘要:乡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历史人物、自然风貌、人情风俗、民间传说、谚语俗语等各种文化的统称。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乡土文化,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激活课堂气氛等有着促进作用。深入发掘乡土文化资源,不但在内容上对语文教学资源作了有益的补充,而且在方式上,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师生的互动行为。

关键词:语文教学 乡土文化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上虞作为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大舜的出生地,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乡土文化资源不仅俯拾皆是,而且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如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发掘,不但在内容上对国家课程实施载体——统编教材作了有益的补充,而且在方式上,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师生的互动行为。

一、利用乡土谚语,丰富词语教学

汉语词汇中有许多谚语。谚语是中国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语言瑰宝。谚语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谚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本中出现的谚语,不管是“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之类的气象谚语,还是如“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一类蕴含道理的谚语,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受学生喜欢。乡土谚语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如果能再充实进行教学,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尤其能促进书面语和方言两种语言的和谐整合,也能促进在实际的运用能力。像学生收集的上虞谚语——“该倒灶”,妇孺皆知,意思是活该倒楣,学生中平时有谁被老师批评了,也会互相戏说这句话。表面上听起来像是骂人,有诅咒之意,比幸灾乐祸更严重,可是真的说出了口,也是满面笑容地开玩笑,透着浓浓的孩子气。更有意思的是,有学生竟然在阅读《西游记》时,在二十五回偷人参果的故事中,发现了这一谚语:孙悟空将石狮子变成自身模样,被小道童抬到油锅里,把锅底捣破了。书中这样写着:那大仙惊骂道:“你这猢猴!怎么弄手段捣了我的灶?”行者笑道:“你遇着我就该倒灶,干我甚事?”让学生学习乡土谚语的兴趣一下大增。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之一。利用乡土谚语进行教学,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少乡土谚语的含义往往超出字面,可以引申出更深刻、更普遍的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如:“日里丐门枋,夜头补裤裆。”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每分每秒;像“门角落头拉西天要亮格”,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经常接触这些思想正确、勉励性强的谚语,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能促进学生矫治不健康心理,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巧用乡土环境,充实作文教学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乡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挖掘,它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解放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

上虞风景秀丽,古迹众多,有曹娥庙、春晖中学等六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东山、凤鸣山、祝家庄等名胜古迹。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仔细观察平平常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这种亲身亲近自然的方式比起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谈异地风貌,理所当然地更能得到学生的青睐,也能使这种乡土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春暖花开时,教师带着学生去踏青,去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秋收时节,广阔田野就在眼前,和学生们一起秋游,亲眼目睹大自然的丰收。利用学校的劳动基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农田劳动体验,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感悟生活真谛。这样做,真正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学生的活教材。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放飞遐想、陶冶情操,获得了美的感受。兴趣能导致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供学生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在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同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春游后,进行以“春天来了”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课,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植物的关注,激起学生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在一个个由近亲自然引发的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观察、思考,学会了自我选择。因此,引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他们的生活才会绚丽多彩,才能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

三、借用乡土风俗,拓宽实践活动 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学生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学生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 社会生活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里面有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隐含在乡土文化之中,如果好好利用,会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大放异彩。

在上虞,杀鸡宰鸭,走亲访友的正月;螺蛳嗍嗍,艾饺裹裹的清明;月朗中天,举家团圆的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还有除夕吃团圆饭贴对联、元宵观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包粽子、祝寿做寿桃等充满趣味的家乡风俗和乡情。教师如果合理组织开展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放松放松身心,亲近乡土文化,会有很大收获的。比如,寒假时,让学生利用拜年、走亲访友的机会,欣赏千家万户的春联,觉得好的就抄在小本上,开学后同学之间交流,教师择优品评。这样,既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过年的氛围,又让学生开阔眼界,积累词汇,丰富文化底蕴,可谓一举多得。又如,每逢传统节假日放假时,教师让学生走访老人、搜寻资料,调查节日的来历及习俗,班会时间讲给同学听,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并从中感悟历史和文化的神韵。暑假比较长,教师就要求学生考察本地的名胜古迹,或者神话传说,写成考察报告,比较优秀的,教师帮助修改,并在班内展览。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得到知识和快乐。

总之,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可以说,乡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母亲,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适时、适量、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一定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情感,感动学生生命。教师引导学生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也一定会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子。

下载德育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教育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质疑让课堂更精彩》

    论文《质疑让课堂更精彩》 王 军 政 2010年12月22日 一、质疑,让课堂更精彩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

    本色语文,让课堂更精彩(共5篇)

    本色语文,让课堂更精彩 [摘 要]本色语文追求的是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相结合、点拨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动态生成相......

    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

    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更精彩(精选5篇)

    教育教学论文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从小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靠有限的课堂学习得到提高的,而是要充......

    多媒体技术让语文作文教学更精彩

    多媒体技术让我们的作文更精彩 作文是语文课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有的同学一提起作文就心惊胆跳,而且越到高段越是头晕脑胀。每每到了非写不可的时候,才万般无奈地提......

    让大学更精彩(共五篇)

    让大学更精彩 人生这场戏,当你在台前表演的时候,总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人在你的背后为你做着你所需要的后勤工作。今年,当我们的老师在忙完迎新工作后,又紧接着为军训工作忙碌起......

    让语文课更精彩

    让语文课更精彩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语文教育专家孙绍振先生建议语文老师上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要积极走进新课改。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中的老师是导......

    让成长更精彩

    让成长更精彩 ——幼儿园毕业典礼园长致辞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东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第一届大班小朋友毕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