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作品范例的“低碳”组织与对话
小学美术作品范例的“低碳”组织与对话
绍兴县湖塘中心小学 孙纪君
摘 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品范例以最直观的图片形式在教材中呈现,体现着编者的意图,体现着美术新课程每一课时教学目标中的所要达到的具体技能标准。反思当今许多低效高耗的小学美术教学,原因大都在作品范例的选择纬度、呈现形式、对话数量上把握不好度。在图像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地对作品范例进行“低碳”组织与对话?笔者尝试从民间热度、文化厚度、技能巧度三个方向精选作品范例;用类比、梯度、关联三种方式模块组织作品范例;用借外力、设悬疑、造“气场”三个窍门巅峰体验作品范例,使师生双边对话勃勃生机,课堂气象万千,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 作品范例 低碳 组织 对话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品范例以最直观的图片形式在教材中呈现,体现着编者的意图,体现着美术新课程每一课时教学目标中的所要达到的具体技能标准。引导学生与作品范例展开对话是学生美术创作的前导环节,是学生积累美术素养的重要环节,几乎每节美术课都要接触。我们生活在充满图像的视觉世界里,身处声、光、电、网络、动漫等新型媒材构成的图像时代。图像以夺目的视觉信息传达,使人们对视觉信息产生快速记忆并启发对其内容的联想。①反思当今的小学美术常态课教学中,许多低效高耗的教学,问题就出在教师对作品范例的组织与对话上。尤其是美术教材中编者精心挑选的作品范例,有的在单幅作品范例上抓不到“点”;有的抓到了“点”,却在呈现的时间轴上只是并列和堆积,没有层次和结构;有的不是在学生特别困惑时呈现。梳理一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使用作品范例的低效高耗现象主要有三:
1、选择维度:仅限教材,而非多维,鲜有教师特别的思考和美术文化链接。没有选择当地民间、中国经典、外国经典、古代、现代、执教老师、同龄学生等的作品范例,简约使用。
2、呈现形式:作品范例呈现是平铺式的,缺少侧重点;而非渐入式,从造型创新、色彩特别、立意深刻、情感升华上采取“剥笋式”的对话。
3、对话数量:是多而杂,只是点击备课教参中带来的光盘,而非简约,缺少精选巧取。
可见,美术课堂上的作品范例呈现不是教师可以随心所欲的,要在时间的线上渐入式,在思维的面上多元化。有效选择、组织、使用作品范例,是美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之一,更是美术教师驾驭美术课新程的一种教学艺术,因此,小学美术作品范例需要“节能减排”,“低碳”使用。
一、从民间热度、文化厚度、技能巧度三个方向精选作品范例。选择作品范例,要合理利用好美术教材中篇幅特别大的和比较大的图片,这 些图片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备课时要充分理解其意图。再根据教师的美术素养的积淀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寻找一些与美术教材中编者选取的作品范例相关联的作品,这就要考验美术教师的眼力了。
作品范例的民间热度是指民间美术作品绝大多数直接用以美化自身、生活物品和生存环境,它既发端于生活要求为劳动者创造,又满足于生活要求为劳动者所享用。它根植于劳动和生活之沃土,成长于风俗流变之长河。常常具有粗、俗、野、土的外在气质,具体的造型形态中即为:硕大丰满、完整团圆、对称偶数、黑白辩证、阴阳相守、动静结合。合情合理地将自身求生、趋利、避害等重生利命的主观要求,在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中被寓意化地诠释出来。②美术课堂上,师生去感受每一幅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的民间热度,就是去感受它的气质和具体的造型特点。
作品范例的文化厚度是指它历史的长度和宽度。作品范例的历史长度即是作品内容和形式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作品范例历史的宽度即是同时代横向比较,要理解其在美术形式上的独特表现。
技能巧度是指作品范例的独创技法。以笔者参加浙江省小学美术优质课的现场评比课《年年有余》(浙美版第八册)为例,正是从饱含民间的热度、文化的厚度、技能的巧度三个维度去搜索优秀的作品范例。《年年有余》这一课在教材中主要呈现了彩陶盆上的鱼纹、年画上的鱼纹、青花瓷上的鱼纹三个典型的作品范例。几个作品范例之间既有时间跨度,又有技法上的变化。但缺少民间、文化、技能三个维度上作品的搜集和补充。笔者购买了一本《中国鱼文化》的书,读懂了“鱼”是中国的一个吉祥符号,已成为鱼文化。于是我在网上按照时间的跨度和变化,搜索了大量器皿上的鱼纹,舍弃了大量美术教参的光盘带来的鱼纹。挑选后,按照时间排序为:彩陶盆鱼纹、战国陶鱼、汉鱼纹画像砖、唐三彩双鱼壶、宋双鱼纹洗、元三鱼纹贯耳壶、明清鱼纹盘、年画《连(莲)年有余(鱼)》。
仅此还不够,笔者在寻找当代大师中创作鱼纹的顶尖高手。时值北京奥运会,“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福娃的创作者韩美林先生走入了笔者教学设计的视野。韩先生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大师,他运用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创作了极其丰富的动物形象,简洁又富于意象美。在网上搜索中,我又发现他创作的鱼纹别具一格,于是笔者两次走进位于杭州植物园腹地的韩美林艺术馆,静静地感悟他的作品魅力,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作品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民间乡土特有的审美意识,来源于先生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手法。笔者我下决心,要让笔者教的孩子能与韩先生这样的大师握手,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上能创设与大师对话的情境。于是笔者用数码照相机拍了一组鱼纹,笔者还买了韩美林工作室的作品集和《韩美林自述》。希望能在课堂的对话中有所发挥和涉及。除此以外,笔者还利用五一假期去了一趟舟山,参观了舟山博物馆,居然在那里也发现了笔者在绍兴塔山文化广场买的青花釉里红瓷盘,可见,虽然隔着海,但绍兴与舟山在鱼文化上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使我更加认识到鱼文化在民间乡土文化上的渊源和在美术大师画笔下独创美感。(图一就是精选后在课堂上要呈现的韩美林先生的鱼纹作品。)
最后,笔者把精选的传统鱼纹、韩美林的鱼纹、同龄人的鱼纹和学生在课堂上现场创作的鱼纹按时间顺序展现在鱼文化的历史长卷上,实现了作品范例的梯度设计和呈现。一节优课,可能呈现的只是仅剩的一组图片,但支撑这组图片的可能是几十张,甚至几百张图片;几本书,甚至几十本书;数个民间艺人、美术大师;要走访几个博物馆,甚至一个博物馆要去好几次,突然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素材,在课堂上出奇不意,出现教学亮点。
二、用类比、梯度、关联三种方式模块组织作品范例。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品范例不是线性的并列,而是有层次的组织:简单到复杂,一般到深刻。把图片进行不同思维层次,角度方向的重组,使之形成有效的结构模块,产生有意义的变化,使之在展现的时间轴上随不同的坐标发生学习的进入或上升,达成学习的高度与厚度,使之产生丰富性,在不同角度与方向的思考与发现中对问题有更深刻,更生动、更立体、更鲜活的理解,获得艺术学习最大的效果。③
1、在类比中点燃学生对新技法的兴趣点。
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如笔者在执教《奇妙的点彩画》的导入部分时,就选取了四幅作品:点彩画的、线描的、大色块平涂的、线描与色彩平涂结合的,在课件上把四幅画并置类比,考察学生已有的绘画技法的积累,学生一下子找到了陌生而新鲜的绘画技法,让陌生的作品范例亲近起来。教师先出示4幅画(见图二),让学生很快找出其中画法很特别的一幅,并说说特别在哪里。教师通过四幅色彩画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画法最特别的点彩画,同时通过观察,找到了点彩画的两个特点:不同的色点,紧密的排列。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点彩画这个陌生的美术名词,同时带着好奇走近点彩画的创始人——保罗·西涅克。正是运用同类作品的对比,使美术课堂导入简洁有效。推而广之,如果遇到新的独特的美术技法,不妨类比一下,让学生当一回“火眼金睛”。
2、梯度设计、集成打包,让学生主动建构。
在2009年浙江省小学美术优质课的比赛中,湖州的彭晓宁老师执教的《纸雕塑》则在作品范例欣赏上采用梯度设计,实效明显。
(1)在学生初步了解锡铂纸的特性后,彭老师先呈现一对雕塑:杭州古运河旁的《龙卷风》和青岛的《五四风》。这对雕塑先后出现,运用类比,从近及远,体现同一主题下地域不同带来的形象差别,但两者又有类似的表现手法,都用螺旋线,老师把螺旋线板书出来。
(2)欣赏《苹果之泪》(图四),这幅作品,彭老师处理得很成功,学生的 情感就此迸发。
师:这是什么? 生:一只苹果。师:它怎么了? 生:一只烂苹果。
师:为什么要塑造一只烂苹果呢,教师把这幅作品放大,充满整个大屏幕。生:要保护环境。
生:这只烂苹果像地球,地球母亲在哭泣。师:你看,苹果的折皱多像锡纸揉过的肌理。你给这幅作品取个名字。生:┅┅
师:大家想得很好,雕塑家给这幅作品取的名字叫《苹果泪》。
(3)接着欣赏外国雕塑家的《空中飞鸟》(图五),从雕塑的简洁明快上去引导,让学生自己讨论,提出修改的地方。
(4)最后欣赏有重复组合的纸雕塑,教师出示自己做的几只天鹅的造型讲解。作品范例要简约,呈现渐入式的梯度设计,从造型、色彩、情感、组合上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真正体现了作品范例的模块组织。
三、用借外力、设悬疑、造“气场”三个窍门巅峰体验作品范例。
1、巧借课堂资源,点化独创技法。
在欣赏法国点彩画创始人保罗·西涅克的名作《纳蒂布港》后,教师还需要丰富学生对点彩画技法的认知。
师:保罗·西涅克有个好朋友,叫修拉,也是点彩画派的创始人。他创作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很巧妙解决了大家出现的问题,可惜课本上是印刷的,不是油画的真迹。不过,今天来在听课的老师中有一位老师也画了这幅《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他叫宣老师,我们用掌声欢迎宣军老师讲一讲他对色点的混合是怎么处理的。
宣老师:我在画的时候,明亮的地方加入了黄颜色,灰暗的地方加入了蓝色和紫罗兰色。我画时主要用圆点,在树叶部分圆点适当叠加。在作画的时候,我非常快乐,白天冥想色彩,晚上梦见色彩,相信同学们画的时候也会体会到快乐。
笔者把宣老师临摹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双手端到每个学生面前,让学生看个究竟,学生不由得发出啧啧称赞。(见图六)
笔者也没有看到过修拉《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的真迹,只有美术课本中的印刷品,印刷品与原迹相差是很大的。正是凑巧,笔者邻近一所学校的宣军老师刚好上过这堂课,而且自己临摹了一幅。当笔者从宣老师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时,就觉得是天赐良机。于是,笔者连人带作品都请进了课堂,宣老师现场的介绍特别好:“我在画的时候,明亮的地方加入了黄颜色,灰暗的地方加入了蓝色和紫罗兰色。”是提出了绘画的色彩要求以及色彩明暗处理的方法;“我画时主要用圆点,在树叶部分圆点适当叠加。”是讲了色点重叠的方法;“在作画的时候,我非常快乐,白天冥想色彩,晚上梦见色彩,相信同学们画的时候也会体会到快乐。”则是讲了绘画时的心情。借他人之口说出执教者的作业要求,很好地借用了课堂的环境资源。接着,加上笔者的现场示范,拉近了学生与陌生的、较难的绘画技法之间的距离,顺利转化学生的畏难情绪。
2、设疑激趣,走进博物馆。
笔者在执教《年年有余》时,如何在鱼文化的历史长卷上契入韩美林先生的一组鱼纹典型作品,笔者采用设疑激趣,并对所呈现的一组作品范例进行有意义的描述。
师: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发现。记得有一次老师去郊游,在西湖边发现了一个艺术馆,这一走进去呀就出不来了,为什么?猜一猜。
生:可能是艺术馆里有许多鱼纹吧。
师:真让你猜中了。就让我们就走进这个位于杭州植物园内的韩美林艺术馆。小声说说你新的发现。老师出示韩美林艺术馆外景照片,福娃贝贝(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福娃贝贝就是韩美林爷爷根据彩陶盆上的这条鱼纹设计的,多巧妙呀!)、墙上挂着雕刻的鱼、纸上的鱼纹、瓷盘上的鱼纹、陶盘上的鱼纹(一条鱼的,几条鱼的)韩美林照片。
教师边点击课件边师生交流。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韩爷爷心中有鱼,他画的鱼纹就是为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祝福。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鱼纹,就请点击韩爷爷的网站:http://hanmeilin.artron.net看来,走进博物馆,真是一种学习美术的好方法。师:原来一条简简单单的鱼,还真能生化出千千万万种鱼纹。
设疑,最能吊起学生的胃口,即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学生走进博物馆,这是学习美术一种方向上的指明。
3、营造“气场”,高峰体验。
在传播学上有一个统计,一个人说话时靠语言传播的信息只有38%,剩下62%的信息靠的是“副语言系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气场”强弱。教学中,“气场”越强,对话越有效。
在美术课堂中,课前,教室的一角早早有了与教学核心内容有关的环境布置作铺垫,选择和播放与作品范例风格相一致的背景音乐,甚至在课的最后一分钟,一位美术教师静静地营造了一种特殊场景:几株芦花、一个笔筒,一个砚台、几支毛笔、一叠书本、一盏台灯,摆放在一张铺有蓝锦花布的台桌上。美术课嘎然而止。这是营造了一种静的气场。如笔者在教学浙美版第六册《材料妙用》时,就营造一种“气场”,使学生在三幅作品范例的递进中获得了高峰体验。
笔者先转动一只用塑料的口香糖瓶做的拨郎鼓,猜猜是送给谁的(是送给女儿4岁的生日礼物),猜中了就来玩一玩,并到他的课桌上去做客;再出示一只用蓝印花布和细竹竿做的“小竹马”,想玩的就来骑一骑;然后拿出笔者从自行车维修店发现的车把手和皮坐垫,让学生来拼一拼,会拼成什么动物?(牛)有一个叫西班牙的国家,每年都要玩一个跟牛有关的游戏,叫斗牛,你听音乐已经响起(《西班牙斗牛士》),谁愿意把拼成的牛顶在头上与老师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斗牛的游戏。这是营造了一种动的气场。
游戏完后,笔者提问:“拨郎鼓、小竹马、牛在创作的选择材料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废旧材料,是变废为宝。)
笔者接着问:这三件作品分别有什么创作窍门呢?
在看、猜、玩、思中学生与三件作品范例融为一体,知识与技能迎刃而解,情感、态度油然而生。
合适、经典的作品范例是美术课堂上始终推着往前走的主题,体现美术教师在作品范例的专业引领:一是在构图、线条、造型上;二是在主题、文化、背景上;三是在独特个性变化上,这是美术课堂上教给学生一生学习美术的三个领域。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低碳”选择、组织、使用作品范例,带领学生与作品范例有效对话,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美术的方法,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① 选自张辉《图像时代的艺术》
②选自刘忠红、姜霞著《中国民间吉祥纹样与少儿美术教育》第1、7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
③选自《少儿美术》2010年第1期朱国华的《图像媒材的有效模块与结构》
第二篇:对话爱迪生——低碳生活体验展
对话!爱迪生
2011-06-29 07:30:00 来源: 东南早报(泉州)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这个暑假,厦门科技馆大型低碳生活体验展将酷酷地穿越时空与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对话,他不得不意识到自己发明的白炽灯真的OUT了!因为如今我们要低碳了!
7月9日,由中国科技馆主办、厦门科技馆承办的“对话!爱迪生大型低碳生活体验展”,融合多种高科技、人机互动、情景体验及艺术化的展示形式,首次以地球—碳—人的概念,从水、声、光、热、环境多个角度演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碳生活。市民将置身展览情境中,互动体验低碳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亲身感受未来高科技低碳生活的新鲜方式。
国内迄今最大的科普临展
首站厦门
厦门科技馆负责人介绍,该巡展是由中国科技馆耗资800万元,历时近一年研究制作,近3000平方米展览面积,是迄今国内自主研发的最大的科普展览。由于展览面积较大、硬件设施要求高、配套活动要求规范,今年年初,中国科技馆就着手在全国挑选第一家巡展站点,厦门科技馆以这几年丰富专业的临展经验被幸运地选为全国巡展首站。
展览内容极为丰富,分为地球在“碳”气、仲夏“碳”梦、造访碳足迹、随源而动、生活不插电、科学碳博会等六大主题;68件互动展品,200块图文展板,工作人员一路体验下来,花掉了一个上午。
高科技手段震撼视听,互动展品印象深刻
“愤怒的地球”展品将各种灾难现场实况和科幻灾难片相结合,展示最震撼人心的各种地球表情。观众置身360度地球全景视听场景,观看地球的自然和谐与危机四伏,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惊呼地球怎么啦?连连“碳”气,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等沉重画面引发市民开始思考地球的出路。
很多人都不知道可燃冰这个重要的低碳能源的形成、开采、分布和利用过程。“神秘的可燃冰”展品就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全方位地展示了可燃冰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通过幻影成像和视频技术,“秸秆新用途”展品告诉我们秸秆是如何转化为木炭的。据悉,展览中20多项展品采用了高科技手段向市民立体展示各种主题知识。
没电也能生活?
未来低碳生活现场超前体验
没有电,暗室被照亮了?!打开光源,拼接光导管,就能让光线照亮暗室,“把阳光引到家”展品中运用的光导管技术就是那么神奇,它是太阳光能利用的一种方式,属于绿色照片技术,能把室外的太阳光传输到室内而不产生过多的热。
坐在三轮车上,体验一把从恋爱、婚礼筹备、婚礼举行到蜜月旅行的过程,“我们办个低碳婚礼吧”展品让观众在过程中认识低碳窍门,提倡办低碳婚礼。
此外在自家屋顶上种草替代空调与暖气,收集雨水为淡水资源减负,低碳驾驶出行等所有创意在现场变成现实,市民可以超前体验未来低碳生活。
展览名称:对话!爱迪生大型未来生活体验展
地址:厦门科技馆海洋馆、临时展厅(厦门市体育路95号文化艺术中心)
电话:0592—5148555 展期:暑假7月9日起
(本文来源:东南早报)
第三篇:博物馆与低碳
博物馆与低碳生活
作者:肖冠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高耗能低产出的矛盾仍然是发展的瓶颈。哥本哈根吹起的“低碳风潮”,不仅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渗透进博物馆的文化中。特别是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已深入人心,低碳已成为时下人们生活的关键词。博物馆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不计其数的观众在这里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其社会职能决定新形势下博物馆应勇担社会责任,倡导低碳理念,推行低碳实践。
立足本馆,宣传低碳理念
低碳生活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博物馆不仅是为了展示历史,也是为了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博物馆的建设、改造,陈列的布置,观众的出游、各种活动的举办,都将造成大量的碳排放。首先,博物馆有着良好的教育资源,是学习教育的场所,气候变暖、节能减排等社会问题应该在这里得到关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意识要在这里得到宣传;低碳技术、先进陈列手段要在这里得到运用。其次,博物馆要通过各种方法主动向观众宣传低碳理念,通过向观众发放低碳倡议书、低碳生活手册、环保袋,在公众服务区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版面,开展组织低碳知识问答活动,定期播放环保电影,组织碳足迹计算等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的氛围。同时,宣传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要特色鲜明,通俗易懂,方便群众接受,让低碳生活点点滴滴深入人心。
此外,低碳博物馆的建设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使低碳理念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与相关方达成共识,建立伙伴关系。例如一些供应商、承包商,博物馆也要对其进行低碳理念的宣传,在合同条款中可以约定遵守的环保条约。特别是在开放服务中要强调环保意识,减少一次用品的使用。例如有的博物馆免费提供纸杯,就可以考虑提倡让观众自带水杯,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则在景区内安装了十多处直饮水设施,观众可以直接饮用到矿泉水。同时,要加强对观众的管理,观众是上帝,但观众到博物馆来参观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博物馆要通过温馨提示、宣传、活动、资料等多种形式在观众中树立低碳环保的示范形象,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要求观众共同遵守环保约定,使参观环境得到优化,也提高了观众素质,使其受到教育。
科学规划,将低碳理念与科学发展统筹
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首先在规划设计上,策展人以及博物馆馆长,还有设计师、建筑师之间需要很好的沟通,倡导低碳建设,将博物馆建设与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彰显低碳概念,也要提高能源的利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改变一味追求场馆大,设施新,陈列手段现代化程度高的观念,采取适合馆情的发展模式。新馆建设的选址要和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改造结合起来,新馆的规划要考虑生态的理念、低碳的理念,包括步行适宜距离和节能、生态效应以及陈列展览的展厅是否可以持续利用等。
其次,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要优先考虑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的低碳设计,要在确保文物展陈的小环境基础上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多采用自然光,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博物馆,用电无保障,更应减少对电的依赖。在建筑通风中多采用自然风,在设计时要考虑保温效果,控制展厅面积,减少冷热交替等,减少对空调系统依赖的使用。其三,在材料和设备设施的使用上,陈列改造中大量采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比如,现在我们的陈列过程中大量使用了PVC材料,但这种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毒素,严重影响环境。此外,应多使用节能灯具,有条件的应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照明技术,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要减少室外大面积玻璃幕墙、钢筋的使用,多采用本地生态建筑用材,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碳的排放。馆区范围大的博物馆有时需要使用交通工具,应尽量控制机动车的进入,而采用自行车、氢能源汽车、纯电容汽车等。在陈列展线上适当增加绿色盆栽植物,在室外增加绿化面积,目前有的博物馆将屋顶科学利用起来,建设绿色屋顶。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考虑微灌系统的使用,节约水资源。
拓宽外延,将低碳理念与社教活动结合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可持续的重要机制是社会化,这个过程使新生社会成员接受并内化现有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场所,要将低碳理念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致的、有效的符合低碳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何让低碳引领我们的生活,很多博物馆早就行动起来。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主题科普展,青岛市“我的低碳生活”启动仪式在奥帆博物馆举行。今年4月,浙江自然博物馆举行了“让地球更健康——低碳行动从我做起”活动。
博物馆可以通过“低碳环保生活从我做起”的活动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议学生及家长们选择集体乘坐学校大巴出游,不选自驾车;选择自带水壶,不选瓶装水或饮料;选择带手帕,不选一次性纸巾;选择布制餐布,不选一次性餐布等。例如,今年3月,中国湿地博物馆举行了“变废为宝,环保手工制作”活动,很多小朋友通过精心制作,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或者生活用具,例如废旧的报纸,经过处理,成了雕塑;废弃的水管,涂涂画画,变成了笔筒和花瓶;废旧的纸盒,切割拼接,成了12生肖。一块家中废弃的刷碗海绵,结合胶水、贴纸、扭扭棒等小物件,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海绵宝宝、糖果冰激凌、蝴蝶结等等。活动结束后,每个小朋友开心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家长汇报,表示以后还要参加这样有意思的活动。此外,博物馆还要结合博物馆之友活动,发挥志愿者作用,可以与周边社区、学校、机关、企业联合起来,使低碳环保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广大群众中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关注细节,推行低碳实践
一是做好数据统计,制定目标。要通过测量碳足迹、计算碳排放量,在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找出潜在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减少碳排放的实施方案,例如怎样科学设计和控制展厅空调温度,如何科学控制和调节展区照明系统,减少能耗。控制高峰期观众的参观人数,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碳排放量和对水、电、空调等的使用频率。同时,在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控制开放时间,规定空调、灯具照明的启用时间。
二是在我们的办公环境中,办公室人离电断,日常照明要使用节能灯具,许多印刷材料要使用可再生纸,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宣传资料。加强内部局域网的建设,采用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审批文件、报送材料,减少纸张的消耗。此外,博物馆有采购的主动权,我们要运用这种能力减少其他供应商和运输商的碳足迹。在流动展览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使用当地提供的材质、当地的资源,从而减少其他材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改变出游方式。在交通方式上特别是现在私家车增多,要尽量集中乘坐公共车或自行车,减少碳的排放。此外,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让观众足不出户在家观看博物馆的陈
列展览,例如湖南省博物馆除了有视频的资料外,还增加了文物联联看的游戏内容,可以让观众在浏览博物馆网站的同时学习文物常识。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博物馆自身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低碳实践,例如法律法规遵守、能源节约制度、博物馆开放管理制度、节约型机关的建设等。同时,导入实施ISO14001国际环境标准体系认证,借第三方力量,加强对环境的监督。
实现低碳博物馆除了改变观念,改进技术手段,获得相关方面的支持外,在设备设施使用时,我们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生活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但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地域、气候、人文、建筑等特点,加之往往节能技术投入资金较大,不是每个博物馆都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低碳理念,但如果博物馆人坚持不懈地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工作,博物馆将在推进低碳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低碳与环境保护
低碳与环境保护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低碳与环境保护
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 环境科学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正文:
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2008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 21 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 2003 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 2007 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2、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的生产就不可避免,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而且卖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虽然降低了,但能耗总量因大量生产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少多少或许还会增加。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100km 的耗油量下降了约 50%,但由于小汽车的总量增加了几十倍。显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3、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低碳生活”不只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还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的细节。对于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每个人生活中浪费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对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然而,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追求高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绝大部分情况下低碳经济还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 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一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 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缺。
“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 2008 年 6 月 13 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kWh,是普通民宅的3-4倍。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通知,并且还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政府部门的规定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人们节约能源。如果政府对节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惩戒,那样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层面的有效落实。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已开展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实现“低 碳经济“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4、低碳经济对环境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重要河流与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农村地区的群众仍在饮用不合格的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工业危险废物、城市垃圾的数量在增加,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噪声扰民相当严重,生态破坏问题突出。水土流失、沙化土地以及天然草原退化问题仍然存在;森林生态功能不足;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了合理水平,其中黄河、淮河、辽河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大大高于生态警戒线(30%—4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我国环境的前景如何总的来说我国环境的发展前景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 总的来说我国环境的发展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在工业化进程中,造纸、酿造、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烟尘、粉尘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在城市化过程中,垃圾与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工厂搬迁后土地污染凸显,沿海地区高强度的开发加大了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无序发展、农村卫生设施落后、污水灌溉以及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将加剧农业面源和农村环境污染,既损害农民的健康,又威胁农产品安全。在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
低碳经济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同样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大力的倡导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快速的发展经济,如果说经济 是一个人运作的血脉,那么环境就是相当血脉所处的内环境,反而言之,就是说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是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重要任务。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环境的进一步保护,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触动了经济产业的发展,经济产业向更加环保更加有利于大众利益的方向的转型。低碳经济使得社会经济更加的清洁,减少了一些因没有考虑保护环境的经济带来污染的不好状况,随着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环保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环境的保护无疑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2] [3] [4][ [5] [6]
吴晓江。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8—06—05。赖华夏。石油涨价的蝴蝶效应[J]。世界环境,2008(2):10。
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2008(2):31 2 中国广播网] 2010-03-05 09:03:16 [2]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 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斯特恩报告》的发表
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专门性国内立法文件——《气候变化法(草案)》 [1]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低碳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这次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体会最深的就是了解了低碳生活,学会了低碳生活。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这些高碳生活的陋习害人害己。除了飞机旅行外,开车、用电、吃肉、吸烟、装修等都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碳排放。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
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机,扣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扳机,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地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等物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在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碳减排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碳交易市场,但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其次是低碳经济观念还没有普及,大众的接受和实施才是低碳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应从思想上去普及,树立良好和积极的观念,还有我国的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产业结构当中仍然是主体,包括钢铁等高耗能工业。因为,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强度仍将维持一定的时间。调整经济结构,但是不能把这些产业全部从经济当中砍掉或者过分抑制其发展。所以低碳经济不可盲动,而是在调整中找到突破。
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如果想抵消掉的碳排放,可以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低碳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网上也开始流行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更让大家关注的是“90后”的大学生们对“碳排量”这一词语也颇为敏感,他们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
低碳生活的新兴词语,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低碳生活在“90后”中渐成时尚并不为奇。有大学生表示:“热衷于节能环保,除了感觉这是我们‘90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在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大学生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呢? 多运动,少看电视机,少上网,多与家人和朋友聚聚,多出去散散步;尽量吃绿色食品,多喝水,少喝酒和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高糖等垃圾食品尽量避免;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瓦数(功率)尽量低点,照明够了就行,而且房间亮度低点更浪漫更有情趣;近距离外出,尽量使用非机动车(步行或自行车);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关紧煤气灶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预备一个大桶盛起来,可以浇花,冲厕所,做到生活废水再利用;烧饭可以先把米在水里泡段时间再烧,做绿豆汤不用高压锅,晚上把绿豆泡在热水瓶的开水里,早上就可以美美的喝了;手机晚上最好关上,一个省电,一个有利于休息,当然有要紧事情除外;有些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以用来做便签或草稿纸;合理使用冰箱,定期除霜。电脑,电视机,音响,人临时离开时,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省能源,不用时直接关机;选购商品不要一味追求高档,实用,性价比高就是好商品,避免浪费;能不开空调就不开空调,尽量扇电风扇,或是扇扇子,能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手洗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洗;抽水马桶贮水桶中放一个装满水的大号可乐瓶,减少贮水量。最好能设计两个开关,一个用来冲大便,另一个冲小便;充分利用自然能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能不用电梯就尽量走楼梯,可以省电又能锻炼身体.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管理学系09级人力一班
吴美琳
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