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恍然悟夕阳
新矿小学 朱高丽
又是春意无处不浓的时候了。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明媚,空气新鲜。看,我的小院里,毫不落后,早已是生机勃勃了。
3月12号——植树节那天,我在院子里种下几颗花种子,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芽儿终于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羞答答吐出了绿。小池子里,油菜花开了,草莓花开了,空气里弥漫着芬芳的花香。还有入冬前种的几棵蒜苗,似乎也要抽苔了。柿子树抖开了枝叶,叶间露出花苞。无花果树结出了枣子大小的无花果,长出了小手一样的叶片。半月前在池子和花盆的树下撒下一些油菜籽,呵,油菜的种子大概是最容易发芽的了,不过三天便萌动了,而且长得快。前一天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第二天已是绿阴阴的了,现在叶子已挤得不透气了。小蚂蚁在砖缝、墙跟、地面爬来爬去。还有一些小虫子飞来飞去。小蜘蛛也从砖缝里钻出来,一跳一跳地在砖墙上爬,不知谁是它的猎物。壁虎也从砖后爬出来,我一起身它便往回逃。下午,小憩后,一杯青茶,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日记本。闲闲地坐在小院里,全身沐浴着太阳,暖暖的,暖暖的。静静地看着花草树木,随意地想着眼前的问题,做着相关的事情„„ 或者一边喝茶一边读着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小院里已大半照不到太阳了,偶来一阵风,稍有一些凉意。我把凳子往东挪一挪。太阳啊,你往西走,我却往东撵你!回头看看你,必须得眯着眼。终于,我追不到你了。这个时间,在农村应当能看到夕阳了,那圆圆的,大大的,红透了似乎也甜透了的美丽的太阳。可是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县城,便再也看不到夕阳了,当然也看不到朝阳了。这一度让我失望。以前只知道夕阳西下便消失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舍。但却从未多想在我们看不到太阳的这段时间里,太阳又去了哪里,干了什么。今天突然想到这一点,哈哈,这是多么简单的问题啊!西下的太阳不正是地球那一面的朝阳吗?而我们的朝阳也正是地球那一面的夕阳啊!在我们看不到夕阳的这一段时间里,太阳它去照耀地球的那一面了啊。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太阳公公下山了,去睡觉了,唉,太阳公公何曾有睡觉休息的时间啊?我又一次感慨:太阳真好啊!你是多么神奇啊!我们这个生命的世界,没有你,一切将不复存在。
恍然悟到夕阳,心情豁然开朗。以前夕阳西下的哀伤感顿时全消。
教学随笔
——读书感悟
新矿小学 朱高丽
最近一直在学习林华民老师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这本书。
林华民课堂教学观是教师课堂教学观最直接的体现,也就是对课堂的认识。如果一位教师还没弄清楚“课堂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一重要的观念问题,就贸然走上讲台,那他不仅不可能成为好教师,还有可能成为误人子弟的教师;只有那些对课堂有准确定位的教师,才能成为好老师。他对课堂的定位是:
1、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2、课堂是师生交流情感以及信息的地方,3、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4、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5、课堂是师 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也是受益匪浅的是自己的课堂上所欠缺的,也就是他讲的我们得共同重温自然美的原则,那就是“简单的才是美丽的”。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可以说,判断一位教师教学前途的大小,可以用一个字来衡量,那就是“简”。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那这位教师离变成“庸师”就不会太远了。贯彻简约课堂原则,但简约不等于简单,那种上课“随便讲几句”,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自由学习”的课堂是低效 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不合格的教师。
我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课堂逐步也能成为简约的课堂,让自己成为简单的拥有自然美的教师!
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中的“舍与得”
新矿小学 朱高丽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通过“小组教学与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利用小学生精力充沛、天性好动的特点,以“动”制“动”,把学生无意识的“动”转化为有目的、有组织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思维和身体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放创新的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学案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凡是学生能学习的都要让学生自学。” “留足读书、自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使阅读教学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自学环节要让学生沉下去,实现有价值的独立阅读或思考。
学生不懂的时候,是有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个时候顺势而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升,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特点:竞争的意识比较强烈,合作意识却非常弱。那么,我们老师要“扬长避短”地适应现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学生自学预习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整体内容、重点难点、迁移拓展、随机错误等方面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点拨。点拨什么、怎么点拨就蕴含教学智慧,原则是抓大放小提高效率。点拨是在学生自学预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通过自学预习掌握了基本的他们能够掌握的东西,又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算个百分比:自学预习60%,合作交流20%,还有20%就是老师的点拨了,这个20%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他们会竖起耳朵来听,而老师也真正做到精讲高效,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毛病。
“学教结合 当堂巩固” 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课型进行组合。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有,可以选取其中几个环节组成。关键是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
舍得时间舍得把舞台让给学生。“放手就是爱”在自学预习的时候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静心去阅读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候舍得把教的权利给学生,舍得把舞台让给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的时候舍得把学生会的问题放弃,达标测评的时候舍得把改卷的权利让给学生,有舍才有得。养成,“培养与成就”之意,这是难点,做成功了也是功德无量的事,养成自学的习惯,查资料的习惯,养成合作的习惯,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养成完整表达意思表现自我的习惯,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养成质疑的习惯,养成当我们的学生拿出书,知道自己该读什么该做什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分工协助,主动获取知识,做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不亦乐乎”?
教学随笔
——三尺讲台修师德
新矿小学 朱高丽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就是教师的作风,它是师德的外化表现,最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才能学为人师、行为楷模。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象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更沒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教育模式。教师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
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的专心致志,爱的无私无畏!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圣神的。我班王重壹同学,长得很可爱,可就是喜欢调皮捣蛋。上语文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能专心地听,认真地回答问题,可他呢?一会儿和后面同学吵闹,一会儿又离开座位到边上玩耍等,搅得我的课都没法正常进行。课后我与这学生多次谈心,问他最喜欢什么课啊,语文课喜欢吗,爱学吗等等,并在上课时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适时表扬他,只要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很喜欢他,很重视他,一段时间之后他明显得进步了。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教学随笔
——小手 大力量
新矿小学 朱高丽
坐在凳子上,我左手不自觉的摸到了左腿的膝盖,感觉有点疼,不禁又想起上周上班时在楼梯上摔倒时的情景:
我像往常一样一级一级地上着楼梯的台阶,当我走到离三楼中间的平台还有两个台阶的时候,不慎脚下拌了一下,我打了一个趔趄,心马上提到了嗓子眼,还好,没有摔倒。借着惯性我又抬腿上了一个台阶,也许是刚才没有站稳吧,接着又打了一个趔趄,身体晃了一下,便像不倒翁似的摔倒在平台上,正好左腿膝盖磕在地上。我赶紧翻身坐起,就在我想手撑地站起时,看到了伸在我面前的一双手,一双稚嫩的小手,一双在我摔倒时最需要帮扶的力量之手。我像见了救护神一样急忙拉住了这双小手,在这双小手有力地搀扶下,我站了起来,赶紧说了声:“谢谢你,孩子!”而他只是微微一笑,平静的背着书包上了楼梯。
曾经有同事和我结伴而行时,我差点摔倒。当时,同事开玩笑地说:“你可别摔倒,你要是倒了,那还不像一堵墙歪道一样,砸不着别人,自己也够难受的,因为你离地心太远了。”虽然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夸张,如果真的发生,自己也的确害怕,毕竟自己的腿和腰不太好。可是害怕的事终究发生了。不过,我也在摔倒中收获了一份感动,感受到了一份温暖。
今天,我摸着自己的膝盖后悔起来,当时为什么不问问那个男孩叫什么名字?是那个年级的?那个班级的?起码能告诉他的老师,表扬表扬他。虽然只是轻轻地一拉,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现在,也许我不会再认出那个男孩,但我永远忘不了那双稚嫩的、有着大力量的小手。
教学随笔
——我班的“后进生”
新矿小学 朱高丽
我班的廖杰同学是一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学困生。这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很活跃,反应敏捷;有时,上课走神、懒散,而且作业较马虎,字迹也比较潦草,还经常不做作业。课后预复习工作也更无所谈起,从考试、测验的情况看,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很差。
通过家长会,我才知道这位学生家境平平,父亲对他特别严厉,很少给他关爱。缺少父爱,母亲忽略了家庭教育,导致他的性格有些偏激、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个别同学讽刺他,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还产生了自卑感,各种活动都不投入,致使学习上,思想上和其他学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知道了廖杰的情况后,我发现客观原因对他影响比较大,如果能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的求知欲望,提高他的学习兴趣,相信他的学习一定会赶上来的。其他方面也都会有进步的。于是,首先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作为突破口。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天,问问他的生活情况,嘱咐他吃好饭。课上,及时的提醒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同时,与他的家人及时沟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培养他养成好习惯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他感到老师是真心为他好,这样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没有了隔阂。
慢慢的我发现孩子内心产生了需要学习的情景,开始有意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了,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在慢慢养成。
俗话说的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关爱和帮助,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了明显的提高,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在不断的改变,他也越来越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也活泼了许多,学习成绩有了起色。
通过这件事我又明白了一件事: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鼓励、必须要融入情感,耐心细致做好各种各样的工作,以激励,促使其转化。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
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本着爱学生的心;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课上的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2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血脉正在形成,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3
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这些学生即将迈入初中的大门,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是抓住学生的学情。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墙上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要求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丰收,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4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因势利导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墙上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绝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涵盖的,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丰收,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5
本节课我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进入季羡林的内心世界。本想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进入一种沉痛忧伤的氛围当中。可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的情绪却离文章表达的内容的氛围越来越远。我想这是因为自已带着忧伤、深沉的语气不到位去引导学生朗读去解析文章,所以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这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课堂上,学生能围绕一些重点词句来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
纵观整堂课,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没有做好。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由面过渡到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学生找出体会最深刻的语句后,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却不够深入。这也许是课堂容量过大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沟通合作、再次朗读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毕业班语文教学随笔
西安市灞桥区小学 六二班
罗煊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 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因势利导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墙上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绝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涵盖的,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丰收,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金兴北路小学
凃彦伶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血脉正在形成,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途径。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读书笔记
金兴北路小学
凃彦伶
到好友处拜访时看见《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借回家已有一段时日,现在要写读书心得,就选择了它。刚开始纯粹为了读书而读书,但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后,发现有很多就东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值得自己慢慢体味与琢磨,现整理出以下笔记:
一、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有些教师处理问题过于“简单、粗暴”,一顿训责,学生在高压之下似乎特别“乖”。可以说这是教师在使用权力压制学生——“拼力气”,学生是否真的服气很难说。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时候体现在教师能否“化敌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敌为友,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心态,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师说;“人有研究的心态,他是不会向研究对象发脾气的„„恰恰相反,你得想办法使自己的认识客观地反映对方的现实状况。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人的宽容度往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静的面对意外情况,举重若轻,把麻烦酿成快乐。
二、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以智取胜。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见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它让我受益匪浅。在教育的路上,我也愿像书中写的那样: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充满阳光,为教育准备了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共享一片艳阳天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血脉正在形成,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荔城区西洙中心小学 林丽娟
2011年5月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随笔
我一直以来,总以为精致的教学便是细腻,然而,现在终于感觉到自己的错了。精致的教学需要的不仅是这些,至少它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精准的策略。
今天,我就人教课标六下的《北京的春节》一课,说说自己的反思。
一、拥有大局的目光。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的一个层次。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个毛头小儿,他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能对文章进行前后贯通的理解。于是,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而不应该只是一个段落。
然而,反观我的教学过程,却发现整体的教学还是纠缠于一个个独立的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较之除夕自然是无法比拟的了。正因为这样,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大可以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便是“灯”,再来体会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之后再让学生来体会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会像我的现实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于是,这灯也就活了,不再是静止的,没有生气的了。
二、摆正教学的详略
刚拿到这篇文章,总觉得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老舍的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在初次试教的时候,连什么是“腊八粥”“腊八蒜”也让学生去读,去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是自己就是那么傻,总不敢放手。腊八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日子了。于是,教学便也了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了。
现在想来,甚是可笑。所幸的是,我终于明白,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亦有详略之分。该舍的时候,还是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我却总是束手无策。
处理重点语段,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也就不甚理想了。更何况这些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于是教学便演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舞台。
比如教“除夕”这一部分。我的过程是先让学生读这一段,然后说一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引说,让学生体会到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
刚一开始学生还能说说看到的画面,但是当让他们体会“家家”“人人”等时,却出现了“意外”。学生大都没有什么感觉,出现了冷场。于是,我只能通过再一次的引说让学生来体会。说是“意外”,其实并不意外。我总是指望着学生能够听懂我的暗示,但是我是经过反复解读的,我自己自然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可是学生不然。他们才读了几遍课文,哪怕是读了多遍,我们能指望他们读得有多深呢?于是面对我的暗示,他们自然会不臵可否。更何况教学目标怎能以暗示达成?我过于天真了。
所以关键是,对于重点段的教学,我们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在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加红,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隐藏等方法,让学生去比较着读,来体会这些词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所在。这样教学的效果定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荔城区西洙中心小学 林丽娟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