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19-05-13 14:4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 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因势利导。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在实际课堂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丰收,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韦柳静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虽然比较熟悉教材,但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讲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他人学习。经过多年的努力,获取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来谈一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引导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自由展示---身入其境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心得体会;善于演讲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让学生根据理解动手画 “人”字形线路,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平时,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孩子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用心感悟---情融其境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鼓励阅读,注重知识的积累。

1、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我经常上网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

2、学会阅读生活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顾我听过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经历,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

三、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真正体现,学生要想写好一篇好文章。不光光是美丽的词语或华丽的文段,更应有一种精神的反映。那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将生活和自己的情感世界相结合,利用自己的文笔将这真情实感生动的表达出来。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文章的精髓。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去观察、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等等大胆的写出来,要真切,不要空洞。所以,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才会真正起到实效。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中心小学 黄小亚

语文是一个庞杂而容量巨大的知识宝库,如何将六年级上下两册要点全面系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的确让我很为难。一课一课地说吧,可能既会耽误大家的时间,课与课之间也没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思考了很久之后,我决定按照字、词、句、段、篇,将两册知识贯穿起来,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生字的教学

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六年级学生了,没有必要把生字教学作为一个专项训练。生字当然不能像低年级一样学了,什么笔画顺序,什么结构,声母是什么,韵母又是什么,在我们六年级的教学中几乎可以全部省略。那我们生字学什么?我个人认为对于每一课的重点生字应该与它的形近字进行对比学习。如《山中访友》中的“邀”字,我们就要把它与以前学过的“激”进行区别,而当我们学到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中的“遨”时,就一定不能忽视与“邀”的对比并分别组词。《山中访友》中还有一个“峭”字,与它形近的字就更多了,在我们去年的一次月考中,就出现了一个于此有关的考题,请你为“肖”字加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写的空格内。有陡()的悬崖,胜利的()息,俊()的姑娘,()好的铅笔,弥漫的()烟,畅()的商品,()遥自在的生活,元()佳节,九()云外。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全做对,而这道题也是那次考试中失分最多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一个“眷”,这个字就与“誊” “誉”非常相似,如果我们在教学时不加以区分,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犯错误。当然如果要把每一个生字的形近字都找出来,我们的教学任务肯定完成不了,所以我建议将比较典型的字如邀、峭、斑、魁、梧、歉、胯、抑、寇等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区别记忆以外,其余的生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把形近字找出来,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识字的容量大大加强,对于考试中出现的类似题型就会将错误降到最低。

除了把字形区别清楚以外,对于字义的理解也不容忽视。比如足,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心满意足指满、充分的意思;无足轻重则是值得的意思; 画蛇添足明显指的是脚。临当靠近,面对时组词居高临下; 当到达讲又组词为身临其境;作为将要,快要来理解组词为临终。这就是一字多义的现象,有时给出词语,解释所填字的意思如争先()后、面面相()自强不()—、名不()传、如雷()耳、()头丧气。有时又给出意思,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如:分别用“举”得四个意识组四个词语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用故的四个意识组四个词语①原来的 ②原因③ 朋友④故意,这类题在这几年的考试中也频频出现。还有一种题型,就是按要求填空,如“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能组成词语()。有些学生就不知道音序应该填大写字母,另外,对与部首我们也应该告诉学生找部首的规律,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如果是独体字,一般先查第一笔。那么“巷”字我们可查一横,也可查“巳”字底。

说到字的教学,我们就必须注意它的读音,几乎每一次考试中都会出现一字多音的考题,上一周的考试中就有给扎选择正确读音。如车夫挣扎(zhā zā

zhá)着坐了起来,伯父给他敷(fū fú)上药,扎(zhā zā zhá)好绷带,又给他扎(zhā zā zhá)了一剂止疼针。通过阅卷我发现好多学生只对了一个,只能说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多音字的积累。还有一种就是选择正确的音节如镌刻(juān juàn)抚摩(mó mē)扁舟(biān piān)挫折(cuō cuò)归宿(sù xiǔ)

瘦削(xiāo xuē)、薄暗、薄雾都要选择(bó)等很多字都要将读音记清。要想让学生在这些基础题中不失分,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倾听学生的朗读,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才能发现哪些字读错了,从而引起重视,将一些易错字的读音牢记在心中,考试时就不会出错。其次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把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学生较为生僻的、容易混浠的多音字整理出来,抄写在积累指本上,方便学生记忆。只有将生字的教学抓细,落到实处,考试时就不会出现无谓的失误,会多了一份胜算。考试中出现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同音字选择填空时,只要我们了解字义,平时多积累,做起来就会容易多了。比如给出同音字艰、坚,第一个艰多指环境、生活不如意,而第二个坚多指人的意志、品格不易动摇。知道了这些,学生就能正确辨别()持()巨()固()险()贞 无()不摧()强()辛()定()决()苦 举步维()这些词语了。也有给出同一个音节,让学生填写同音字,如yōu()久()静()愁()美 yí()式()留 怀()转()qiàn()款 道()镶()mò 沙()()水()生()写等。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考核,只要生字掌握牢固,我们都会以不变应万变。

二、词语的积累

首先,把每一单元后面的词语盘点必须牢记。每一次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看拼音写词语,几乎全部来源于词语盘点中的读读写写或读读记记,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会让学生不厌其烦的写了一遍又一遍,所以每次这道题的准确率最高。但是,依然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错误,于是我就会经常隔三差五的听写词语,每次 都会让学生把自己写错的字在黑板上重写一遍,再集体订正。久而久之,本班学生的看拼音写词语基本不会出现错误。同时我会把每个单元的重点词语给学生归纳出来,如陡峭、静谧、勤勉、德高望重、庞然大物、毅然、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寝不安席、勘测、魁梧、自作自受、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旋涡、瞻仰……学生把词语熟记以后,那么出现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的题,只要是我们学过的就会十拿九稳。如自做自受()、流连忘返()、兴高彩烈()、张慌失措()、涛涛不绝、()一泄千里()、羞愧不以()、刻骨明心()、优胜劣太()等词语,上周的考试中就有一道改错字的题,8道题,8分,阅卷时发现全镇几乎一半的学生只改对了两到四道题,其实8道题中,只有一个书本上没有,其余都是学过的。这就非常明显的说明我们对于词语的积累还远远不够,所以我建议各位老师能够边学边积累,将学生可能出现错字的词语提前整理到积累本上。

其次,要注意积累四字成语,除了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牢记以外,要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多积累一些课外成语,考试中往往就会看哪个班学生喜欢看课外书,积累的课外词语多,成绩就会更好一些。积累成语时,不能漫无目的,碰到什么积累什么,要有计划、有条理,比如《草虫的村落》一文有一个词语:行色匆匆。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我顺便让学生积累ABCC式的风尘仆仆、白发苍苍、生机勃勃等,这时就有学生又提出AABC式的津津乐道、井井有条、ABAC式的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等,另外我们还可以按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历史故事如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望梅止渴、老马识途、三顾茅庐等,成语故事如每一学期回顾与拓展后面安排的阅读:入木三分、胸有成竹、程门立雪、闻鸡起舞等来分类。尤其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安排有关词语分类的专项训练。根据这几年考试出现的类型,我认为比较重要包括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谈笑风生;描写学习的成语:学无止境、学而不厌、真才实学、发奋图强;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怒发冲冠、一目十行、一日千里、一字千金;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挥金如土、骨瘦如柴、如雷贯耳、守口如瓶等。有时候往往就是你比别人多积累了几个课外词语,成绩就会脱颖而出。

积累词语的时候,关键是要把词语的意思理解、掌握,尤其是近义词意思的区分,比如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表示静的词语:安静、寂静、幽静、僻静,在什么情况下填哪个词,要让学生分清楚;还有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入下面的句子。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接受了任务。

2、岁月悠悠,唯有你()如旧。

3、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4、这种说法()错了,所以大家都摇头。

5、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雪,傍晚,天上()飘起雪花。

6、他()工作忙,可是对业余学习并不放松。还有去年期末考试中出现的抱怨、埋怨选词填空: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别人。我()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很多学生就不能正确填写。要想这些题全都作对也不是办不到,只要把功夫下到平时的教学中,多钻研教材,细化我们的授课,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近义词的好习惯,学生做这些是易如反掌。同 样,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含义也不同。比如“欣欣向荣”一个意思用来形容花草树木,第二个用来比喻事业。而“骄傲”可当褒义词来讲又可当贬义词来造句。这些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积累。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收集每课的词语搭配比如清幽的月光、水天相撞的地方、恬静的脸、排山倒海般地扑来、焦躁不安地吼叫、浓密丛林中的薄雾、闪闪发光的松针、生命的归宿 别有深意的仪式、湿润的山风、无字的歌谣等,光积累课文中的还远远不够,还要让学生记住一些固定词语的搭配,如维持秩序、保持卫生、坚持原则、改善生活、改正错误、改良品种、改变世界、改换工作、改革体制、改进计划、改造罪犯等很多,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修改病句也很有好处。

三、句子的教学

首先,要把课文中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记下来。每一篇课文都有好词佳句如;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等等,对于这些句子,上课时要让学生先找再体会好处,最后还应让学生试着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当学生遇到此类句子如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忽然,雷阵雨来了,像,又像。(把比喻句补充完整);风停了,山中的一切变得非常幽静(改为拟人手法)时学生就能很快地联系课文写出正确答案。可是通过几次考试我们都会发现,只要考题一旦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成绩就不是很理想,这充分说明我们没有重视课文内容地背诵,学生只是记了个大概。所以今后的教学我们要立足于课本,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其次,关于句型的转换中常见的如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着手修改。修改时,注重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2)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漂亮的季节,就通顺了。(3)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4)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5)不合逻辑。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6)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7)修饰不当。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修饰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常见的句型转换还有:1.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要点是:“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2.调换词语顺序,保持句子意思不变;3.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一般方法是:“一(人称)变三(人称),三变一,出现第三人,直呼其名”。4.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一般的双重否定词有“不得不,不能不、没有不”,也有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5.把句子改为比喻句。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喻体,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6.把句子改为拟人句。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好处:生动、形象)这在历年的考试中无一例外,每一次都会出现。在句子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比如《穷人》一课就采用了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要指导学生区分清楚,能够在阅读文中准确的找出来。最后,每一单元后面的日积月累要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默写熟练,保证一点错误都没有。只要我们老师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耐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课本中的知识虽然很重要,但光靠这一点还不够。平时还要积累格言、警句、名言、谚语。如珍惜时间的、帮助他人的、对待机遇的、热爱家乡的、团结友爱的、勤奋学习的、、读书的、友情的、保护环境的、谦虚的名言警句等。

四、重点段落的教学

六年级两册书中每一篇重点课文都有其相应的重点段落,比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的心理描写: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针对这一段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所以在教学这一段时从写法,即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内心的不安。解释重点词语 “忐忑不安”及原因: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首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其次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深入分析,学生自然对桑娜这个人物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理解透彻。所以在两册课本中我们要把重点段落在课堂教学中突破,要求学生尽量达到背诵,即使部分学生记不住,也应该提到上句能接出下句。那么考试中出现的按课文内容填空就能比较轻松、准确的填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自读自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一个词、一个句子乃至 一段话的理解。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我们肯定会深有体会;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公平公正、宽严相济的爱。

从听、说、读、写到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所以在平时,我们不妨常用读古诗,讲笑话、说绕口令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我觉得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当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赏析古诗和品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 想,想象等。总之,要经常性的,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

另外,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一般来说破折号可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话题的转变、话语的中断、声音的延长、引出下文等。省略号的用法主要有五种:1.表示说话的断续。2.表示列举的省略。3.表示话未说完。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5.表示引文的省略。当然,段落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知识点不止以上几点,但只要我们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会在重点段落的教学中教出特色。

五、整篇文章的教学。

每一篇课文都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一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我抓住“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而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我们还要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 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篇文章的体裁,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这时我们就要让学生分清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说明方法是在说明文里的,不出现在其他文体,说明方法一般是3个字的。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在教学中,除了弄清它们的区别之外,还应注意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打比方和比喻,作比较和对比等。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如托物言志的《白杨》、借物喻人的《桃花心木》、许多文章都采用的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方法。文章的结构特点又分为首尾呼应、开篇点题、结尾点题、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态、静态两种。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我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会让学生搜集作者及代表作,尤其是小学阶段选编两篇或更多课文的作者,我都会让学生把以前课文的题目牢记,因为考试中会经常出现此类问题。对于鲁迅、朱自清、老舍、季羡林等著名作家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会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有些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和知识链接也都是出现频率很高的知识点,包括回顾.拓展后面的阅读或趣味小故事等都不容忽视。对于作文的教学,“多积累、勤练笔”的作文教学方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其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我们的作文批改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所以要让学生参与评改、学会评改,学生完成习作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的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而且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龄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

另外还要改进评语内容。像类似“你的习作狗屁不通。语句罗嗦,语言乏味……”试问这样的评语谁愿看?一味指责只会引起学生反抗。只有当评语充满鼓励、无比亲切,才能激起学生品读的愿望。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的正确使用都应给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使学生乐于接受。如这样的评语“比喻、拟人的使用,细腻的心理刻画,真挚的情感流露都表现了你非凡的创作才能。加油吧,相信今后作家的名册上一定有你的名字在闪光”!试问哪个学生不高兴呢?

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教师只有做到勤钻研,多总结,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带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才能帮助学生感悟自己,感悟人生,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金兴北路小学

凃彦伶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血脉正在形成,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途径。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读书笔记

金兴北路小学

凃彦伶

到好友处拜访时看见《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借回家已有一段时日,现在要写读书心得,就选择了它。刚开始纯粹为了读书而读书,但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后,发现有很多就东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值得自己慢慢体味与琢磨,现整理出以下笔记:

一、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有些教师处理问题过于“简单、粗暴”,一顿训责,学生在高压之下似乎特别“乖”。可以说这是教师在使用权力压制学生——“拼力气”,学生是否真的服气很难说。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时候体现在教师能否“化敌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敌为友,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心态,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师说;“人有研究的心态,他是不会向研究对象发脾气的„„恰恰相反,你得想办法使自己的认识客观地反映对方的现实状况。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人的宽容度往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静的面对意外情况,举重若轻,把麻烦酿成快乐。

二、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以智取胜。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见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它让我受益匪浅。在教育的路上,我也愿像书中写的那样: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充满阳光,为教育准备了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共享一片艳阳天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血脉正在形成,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荔城区西洙中心小学 林丽娟

2011年5月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随笔

我一直以来,总以为精致的教学便是细腻,然而,现在终于感觉到自己的错了。精致的教学需要的不仅是这些,至少它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精准的策略。

今天,我就人教课标六下的《北京的春节》一课,说说自己的反思。

一、拥有大局的目光。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的一个层次。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个毛头小儿,他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能对文章进行前后贯通的理解。于是,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而不应该只是一个段落。

然而,反观我的教学过程,却发现整体的教学还是纠缠于一个个独立的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较之除夕自然是无法比拟的了。正因为这样,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大可以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便是“灯”,再来体会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之后再让学生来体会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会像我的现实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于是,这灯也就活了,不再是静止的,没有生气的了。

二、摆正教学的详略

刚拿到这篇文章,总觉得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老舍的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在初次试教的时候,连什么是“腊八粥”“腊八蒜”也让学生去读,去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是自己就是那么傻,总不敢放手。腊八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日子了。于是,教学便也了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了。

现在想来,甚是可笑。所幸的是,我终于明白,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亦有详略之分。该舍的时候,还是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我却总是束手无策。

处理重点语段,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也就不甚理想了。更何况这些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于是教学便演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舞台。

比如教“除夕”这一部分。我的过程是先让学生读这一段,然后说一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引说,让学生体会到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

刚一开始学生还能说说看到的画面,但是当让他们体会“家家”“人人”等时,却出现了“意外”。学生大都没有什么感觉,出现了冷场。于是,我只能通过再一次的引说让学生来体会。说是“意外”,其实并不意外。我总是指望着学生能够听懂我的暗示,但是我是经过反复解读的,我自己自然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可是学生不然。他们才读了几遍课文,哪怕是读了多遍,我们能指望他们读得有多深呢?于是面对我的暗示,他们自然会不臵可否。更何况教学目标怎能以暗示达成?我过于天真了。

所以关键是,对于重点段的教学,我们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在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加红,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隐藏等方法,让学生去比较着读,来体会这些词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所在。这样教学的效果定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荔城区西洙中心小学 林丽娟

2011年5月

下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 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本着爱学生的心;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本着爱学生的心;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毕业班语文教学随笔 西安市灞桥区小学 六二班罗煊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1.共享一片艳阳天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恍然悟夕阳 新矿小学 朱高丽 又是春意无处不浓的时候了。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明媚,空气新鲜。看,我的小院里,毫不落后,早已是生机勃勃了。 3月12号——植树节那天,我在......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师随笔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师随笔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师随笔1 一、培养语文兴趣“兴趣是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随笔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随笔11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随笔1 不记得是哪位教师说过:想要拥有优秀的学生,你首先要让自我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我记住了这句话,也将成为优秀教师作为了......

    教学随笔——《关于六年级语文阅读》(合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随笔 ——关于六年级语文阅读 津海小学 刘光月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