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一分钟说课
《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设计理念】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然后交流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读出全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4、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髓”是平舌音,读上声“suǐ”而非“suí”;“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chà)”读成“shà”“颤抖”的“颤”读“chàn”不是“zhàn”。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⑴ 指名读第1小节。
⑵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⑶ “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⑷ 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动无比。)
⑸ 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学习第2、3节:
(课件提示)
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⑵ “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① 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②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③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⑶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
自豪、激动、喜悦。
⑷ 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⑴ 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⑵ 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
美好祝愿。
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
(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练习设计】
1、这些带点的字看起来那么熟悉,可有时却经常听到人们对他们错误的称呼,请你试试找出正确读音。请用“√”勾出来。
脊(jǐ jí)梁
刹(shà chà)那
颤(chàn zhàn)抖
骨髓(suǐ suí)
悄(qiāo qiǎo)然
崭(zhǎn zàn)新
硝(xiāo xuē)烟 叩(kē kòu)问
2、诵读诗歌,浓浓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请再一次回忆这些激情澎湃的诗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
所有的眼泪都是____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___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____,去迎接那新鲜的
___的、芳香的
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
3、香港、澳门、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牢记国耻,激励自身。
⑴ 香港于__年__月__日,__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⑵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这里的“旧条约”是指______。
⑶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这句话让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最后一分钟教案说课反思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黄仕碧
教学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师: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师播放《东方之珠》)好,谁知道歌曲中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香港)
2、简单谈一谈你了解到的香港?(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自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后,香港就慢慢被英国侵吞了。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新界,租期是99年,于1997年6月30日期满,所以香港回归的日子就是1997年7月1日。)3、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中英两国政府要进行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要回到祖**亲的怀抱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师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请听要求:
1、自己读课文,注意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师:谁能给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师指名读,生分节读课文,师 纠正字音)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下面我们听要求,再读课文,进行小组学习。
(一)用本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二)结合自己的资料,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1、这首诗一共有四小节,每小节之间都空两行。这叫隔行分段,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小节和小节之间停的时间要长一点。
2、这首诗一共四小节,每小节都有“最后一分钟”。字字扣题。
3、第一小节的“午夜”指的是晚上。我知道距香港回归还有一分钟,过了这一分钟,香港就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4、“拉住你的手”是把香港拟人化了,祖国是母亲,香港是游子,是祖**亲拉住了香港游子的手。第一小节中“倾听”是耐心地、静静地听,是母亲倾听游子的心声。
5、从第二小节中“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这句话里,知道“红色”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6、第一小节中,中国人为什么会“心跳”。因为香港马上要回归了,中国人内心无比激动。“叩问”是真诚热切地询问。
7、祖**亲询问香港游子。祖**亲询问香港游子一路上经历的风雨。师:请同学们在第一小节找到“风雨归程”这个词语,谁能谈谈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8、这个词语是说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师:那香港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雨呢?香港离开祖国那么多年,始终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9、香港包括九龙,香港岛和新界三个部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所以说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才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师:英国对香港这块儿肥肉早就垂涎三尺,他们看到清政府特别腐败无能,就张开血盆大口,将香港一口一口地吞进自己的肚子里。香港的回归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老师了解到,从1983年到1984年,中英双方就进行了22轮艰苦的谈判,最后,终于
在1984年的12月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有了归期,可以说香港是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家了!
师: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久别的游子正在母亲的怀里讲述着自己的不幸,而眼里却闪着幸福的泪花。
10、第三小节“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这句话,知道作者联想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
师:“虎门销烟”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
11、第三小节中“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意思是说,百年来,中华儿女的耻辱终于被洗雪了。
12、“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这句话知道了,作者由旗杆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
师:好,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师出示句子: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你们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由旗杆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呢?
13、旗杆是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也是直的,所以作者才会这样写。
师:旗杆是直的,我们能够看见,可为什么说中国人的脊梁也是直的呢?
14、这里的旗杆指的是回归现场的旗杆。这个旗杆上升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旗升上去了,代表香港回归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腰杆挺直了。
15、是中国强大了,有能力把香港收回来了,所以腰杆挺直了。因为我们中国现在国富民强了,所以腰杆挺直了。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从哪儿可以发现咱们中国确实强大了?
16、人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了。咱们中国现在有核武器了。要是他们再来侵略中国,我们就用核武器对付他们。知道中国的神州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都发射成功了,嫦娥一号也升天了。这说明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所以腰杆挺直了。
师: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了,科技更发达了,军事更完备了,我们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了。那你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读?自己读一读。(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师指名读)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全体: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师:第四小节中“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中“奔跑”是因为人们现在的心情非常急切。人们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板书:急切盼望)
17、第四小节中的“紫荆”指的是紫荆花,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
18、这里的“紫荆”指的就是香港,人们在迎接香港回归。
19、第四小节中“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是说,香港回归后的明天会更美好!20、这是对香港的美好祝福。
师:对,人们都在深深地祝福香港。(师板书:美好祝福)
21、我知道第三小节中“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师:也就是这三个条约,使得香港一步一步地沦陷了,它们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老师还知道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和英、法、美、德、日、意、奥、俄签订的《辛丑条约》也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段历史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屈辱的,都是刻骨铭心的,所以书上说“深入骨髓的伤痕”。
22、“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的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这句话。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皮肤”指的是所有的炎黄子孙,香港马上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最后一分钟,旧条约即将成为过去,中国人即将走过那段布满烟尘的历史,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兴奋、自豪,所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师板书:激动自豪)
23、“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这句话是说香港马上要回归了,这种激动的心情仿佛能“使大海沸腾”。24、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也“使大海沸腾”。师:香港,澳门回归了,可以说我们的祖国是百年沧桑,百年梦圆,举国欢腾,普天同庆,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师指名读))
师:书中有句话说“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什么意思?
25、因为香港回归,人们太激动了,所以会出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26、因为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所以当人们一起望着倒计
时牌,数到最后一分钟时,所有的人都在叫,都在喊,人们互相拥抱,就是这样一个欢呼雀跃的场面。
27:之所以说“寂静”,是因为那时要升国旗了,升旗的时候,任何一 个中国人都要肃立,所以才出现了片刻的寂静。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28、我觉得不管是“万众欢腾”还是“寂静”,都表达了大家对祖国的热爱。29: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听到激昂奋进的国歌时,人们就会屏息凝视。那个时候是人们在与国旗国歌对话,是所有的爱国心在一起碰撞,所以才会“寂静”。30、我觉得“万众欢腾”“寂静”还不足以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所以书上说“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也许只有用微微颤抖的嘴唇,还有挂在腮边的泪水才能表达此时此刻的激动。
师:是啊,只有发自心底的喃喃呼唤,才能倾吐此时此刻的心声。接下来我们就到香港回归的现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师播放香港回归时的交接录像,生看到升国旗自觉起立敬礼)
师:也许是太久太久的期待,也许是太多太多民族血泪的凝结,我看到同学们刚才都起立了,向国旗和区旗献上了庄严而神圣的队礼,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香港,你真的回来了吗?香港,祝愿你的明天更美好!香港回来了,台湾也早日回家吧!香港,你历尽沧桑,今天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快来吧,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正期盼着你;快来吧,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等候你。)
四、读中升华 说出感受。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特别激动。老师想用作者的语言来表达现在的心情,行吗?(师感情朗读诗歌第四小节,师指名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吧!全体起立!(师出示《公元一九 九七》课件)
师:此时此刻,你们又想到了什么?(香港回归,邓爷爷功不可没。邓爷爷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五次途经香港,然而他最大的愿望是香港回归后,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但他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是一个遗憾。香港回归十多年了,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发展得很好。还有澳门,同样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发展得很好,相信台湾也能顺利回归。
师:相信游子回家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让我们祝福香
港,祝福祖国!
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倾听 期待 升旗 自豪 联想 屈辱 迎接 祝愿
《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黄仕碧
一、说教材
《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用课件展示香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介绍香港,导入新课: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中国人都急切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环节二 :自由读诗,整体感知 1.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者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抽学生朗读诗歌,读出奔涌的豪情,说出内心的感动。学生边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然后小评委点评学生朗读情况,老师相机纠正。
(以上是初读课文,主旨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3.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第一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前;第二三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时;第四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后。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题地位,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三 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这部分我设计为让学生反复朗读,并结合自己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和周围的伙伴交流自己的这些理解和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然后再全班交流,当学生说到还有最后一分钟时的激动时,老师再深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把气氛渲染,带至高潮。
环节四 读中升华 说出感受
(1)全班参与,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诵读中升华感情。
(2)问学生:“香港回到了祖**亲的怀抱,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爱国激情;也可以由此谈到澳门、台湾以及钓鱼岛等等。
(3)首尾呼应。还是以一首音乐《公元1997》结束这课。学生可以一起哼唱,也可以伴着音乐再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或者背诵,让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
四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全面而简明地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美观。学生交流感受时提炼出以下这些词语。
最后一分钟
倾听 期待
升旗 自豪
联想 屈辱
迎接 祝愿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黄仕碧 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触很深。反思教学,有以下几点缺憾:
一.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整个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可能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
二.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也没有过多的指导朗读,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
三.对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难,作为教师,我都读了很多遍。我本想逐字逐句的带领学生去推敲诗句,来感悟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但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我没这样做,我想对于五年级的孩子,只要对香港过去的痛苦和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能有大致的印象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我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
四.可能由于我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好,整个教学显得前松后紧,总感觉时间不够了,导致朗读和感悟并不是很到位。
第三篇:《一分钟》说课
二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集体通研
第一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个专题,主题是:美丽的秋天
本组教材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主要是积累秋天的四字词语,课文有《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每组课文都是图文并茂,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对学生既有较强的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一、学情分析
“年年岁岁花相似”,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不是很关注。秋天来了,又去了,对于八九岁的孩子们来说,秋天是什么?除了树叶黄了,庄稼丰收了,真不知道他们还能说出些什么来。还有就在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自然趣事,孩子们是否用心关注过?通过本组教学,在引导孩子们发现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探索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的同时,相信他们会渐渐养成乐于观察、勤于发现、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本单元识字、写字量较大,但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年的自主识字的经历,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相信他们能较好地掌握。
二、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1个,规范书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三、训练重点
二年级上学期,识字教学仍然是重头戏,教学本单元,应注意:
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2、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说秋天,并动手制作书签、贺卡等。
3、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四、教学建议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可以让学生事先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图片,走进大自然,了解一些秋天的特点,查找有关黄山的资料,观察植物,为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资源。第二单元
一、内容简析 本单元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有“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本单元以学生学校内外的生活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在校园生活中寻找乐趣,促使他们热爱老师,珍惜时间,充满自信地学好各种本领。《一株紫丁香》为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敬意,孩子们采取栽种紫丁香的方式,让绿叶歌唱,让花儿言谢,纯真美好,富有深意。《我选我》讲的是补选劳动委员,大家都在为推选别人苦想时,王宁自告奋勇主动请命,这样的角度对学生思维定势是一种撼动。引导学生可以把握机会,主动地表露心声,大胆地举荐自己,担当重任。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一分钟》,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导致迟到二十分钟,一步跟不上,步步受影响。换一种思维,事事往前赶,和时间赛跑,就能做时间的主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很熟悉,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本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不宜多讲,适合在朗读中领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背诵《一株紫丁香》。
4.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建立自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5.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三、训练重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的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部首查字法,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并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学习、进步、成长。
四、.教学建议
在教学本组教材之前,要让学生回忆在校园生活中有哪些乐趣,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参加过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课外小组,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下面对《一分钟》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说学情: 我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过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本文难度不大
三、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珍惜时间,牢牢把握每一分钟,做一个惜时的孩子
四、说教法:
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后悔;在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通过一等于20这个算式,引起学生质疑.(二)学习生字,我用了不少的时间,毕竟识字写字是二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基本借鉴了教案中的第二部分自渎识字,合作交流,而且我注意到了学案中第二题是变字小魔术,把偏旁组成新字,及第三题火眼金睛,辨字组词,我基本在这一环节中都兼顾到,相信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游刃有余.(三)走进文本,朗读感悟,在这一部分,我注重了阅读,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会文本,尽量做到不要过多的分析,我抓了两个句子,就是小作者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让学生在体会中学会去读,在读中学会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就是通过让学生去想因为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还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进而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的道理,让学生懂的珍惜时间.最后通过送给学生几句名言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明白珍惜时间的道理.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平邑特校
汪昭玲
第四篇:《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优秀
近几天,姜老师带领着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侵略者的可恶。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件事情在作者李小雨心里产生的对祖国热爱的情怀,这首诗歌从香港回归前是香港的屈辱史到新中国把香港回归,香港人热情高涨的顺序写的一清二楚。
香港位处华南沿岸,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组成。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这一美好的生活却被英国破坏了。
贪生怕死的慈禧,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慈禧太后战败后,有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来抵抗外国侵略者,最后,香港因租借期限已到,在1997年终于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在这100多年的期间,多少中国人丢失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中国人的坚强和忠于祖国之心令我深深震撼了,竟然能用冷兵器和自己的热血力挽狂澜,夺回许多祖国的宝贵城池!那个慈禧,可一点不像他们一样,你竟然不顾自己国家,逃难到南方去真是太可恶了!如果没有那些人,我们还能有今天美好的生活吗?
这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让我们永远铭记。而这些故事映证了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第五篇:《最后一分钟》评课稿
《最后一分钟》评课稿
周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周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感情一次次推向高潮。
一、在谈话中导情。
课堂伊始,出事紫荆花的雕塑图片。走近香港,了解香港。进而带学生走入,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分钟。课题“最后一分钟”又意味着什么?人们又有怎样的感受?这种导课的形式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的迁移和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感受情感。
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堂课上,周老师让学生观看香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带领学生感受屈辱的历史。录像看完,学生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纷纷举手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受。
三、将情感“铸”进学生心中
理解“铸”字时,先通过了解这个字的本意。对比“铸进”和“放进”的差别,引导学生体会“铸”的深刻,深刻地留在心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侵略者的残暴,以及香港曾经所遭受的不平等对待。通过“虎门销烟”的事件,将这份感情升华了。
四、利用朗读表达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作为诗歌更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周老师对于这首诗的朗读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初步感知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在理解了某段文字后由学生们对比着读:老师与学生的对比,学生与学生的对比。课文最后是师生齐声的朗读,整个过程听到的是孩子们越来越精彩的朗读。老师没有过多技巧的指导,只有感情的渲染。
整堂课,学生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能积极投入。略显不足之处是,老师如果能从诗句中抓住那最能表达情感的词语来切入,引领,可能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