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强烈的科学启蒙特点.许多物理教师从了解学情、物理教材研究、教案设计、实验准备到教学过程实施都精心细致,力求课堂达到新课标三个维度所要求的高度.这样的课堂就像老农精耕细作的农田,可以长出大面积丰收的粮食,但是难以长出森林.须知,课堂教学的实施其实是动态的,太过刻板地按照事前设计的流程完成课堂教学,只是所谓“完成教学任务”;在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方面,还要具体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笔者听过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物理课,深受启发,发现有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然事件”与 “不经意”之举,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处理运用得当,非常类似于作家写作中出现的所谓“顺带之笔”,或者类似于画家在绘画时的“灵机一动”留下的顺带之笔,有时比事前所谓精心刻画的笔墨还要传神,能够诠释“教学之道在于顺乎其规律”,这颇值得玩味.下面聊举数例,以膳读者:
案例一《磁体与磁场》新授课上,一条课本的磁场习题“顺带”牵出一个有趣的力学题
某位老师教学《磁体与磁场》,在学习了磁场和磁体的相关知识后,学生进入问题合作学习与探究阶段,学生们按照老师的布置研究了一组课本习题.其中,最后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一个正方形底座上固定一根光滑杆,依次套上三个相同的具有磁性的铁环,每个磁铁环的上下两面都有磁性,一面是S极,另一面是N极.如果B的下表面是N极,请你判断A、B的两面磁性如何?这个问题并没有难住对于磁场充满好奇的学生们,他们很快发现,A、B之间产生的是斥力;否则,B就要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掉落在A的上面;同理,C与B之间产生的也是斥力.这样,根据磁体的同名磁极之间作用特点和异名磁极作用特点便不难判断出断A、B的两面磁性.本来讨论到这里,学生探究活动便可算作完满结束,孰料一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请问,既然三个铁环相同,一样重,为什么插在杆上,静止时,它们之间为何不等间距?
如果按照事前设计的教案,这个问题不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流程之中,况且本节课对于《磁体与磁场》的学习效果在自主合作探究阶段看,学生掌握得相当好,许多教师往往这时会安排到课后个别与提问学生交流,但是,这位老教师却临时改变了事前教案安排的教师对本节课的所谓“教师小结”,而是兴致盎然地“陪同”学生探究这个“偶然”提出的问题.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们意识到:而将AB视为一个整体,那么,BC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应该与C的重力平衡,AB之间的排斥力应该与BC的重力平衡,说明BC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大于AB之间的排斥力;而上述BC之间的距离相对于AB之间的距离而言要近一些,由此可见,越靠近磁极,磁场越强.听课教师不由得击掌称好:将一道磁体与磁场的习题似乎是“顺带”变为力学题,似乎这节物理课“跑题”了,但是,这位老教师教学处理十分灵活,凭着教学机智,将问题的讨论竟然又由力学问题“化归”到了《磁体与磁场》的问题上.事后,这位老教师的一席话值得回味:既然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课堂教学就应该不拘一格,出现所谓“偶然”、“不经意”、“无准备”的临场问题,不妨就地取材“顺带一笔”,好好组织学生探究,这样,学生既然对问题感兴趣,通过探究就能活化课堂所学的《磁场与磁体》的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运用“整体观念”分析研究力的问题,体会物理学的思维是如何的简洁、优美,领略物理科学探究的魅力与方法.当然,这样做就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能力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机智.案例二《光的折射》实验探究课上,一个课本演示实验“顺带”牵出一个有趣光学现象与问题
初中物理对于光现象的介绍限于篇幅与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只介绍简单的反射与折射知识以及透镜的基础知识,对于折射现象一般不介绍全反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定量表示.课本在《光的折射》新授课中安排了一个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演示光斜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的折射现象:先打开激光笔,让激光束照射到透明水槽的底面上,并在槽底激光束照射到的位置做好记号,便于下一步实验进行对比,教师这一步演示的目的是展示光在均匀介质中没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沿直线传播;接着,教师向水槽中注入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注意观察槽底激光束照射到的位置是如何随着水面的升高而变化的.很多教师一般是边演示边讲解这个实验,但是,有一位物理老师却要求学生同时到黑板上尝试画出激光束在水槽中注水前后光线传播的大概的光路图,并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展示的现象;在概括出折射的定义后,完成折射的定性规律学习,然后便进入学生自主探索运用所学新知识解决课本所附习题与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但是,随后在黑板画图的那一位学生出于新奇,要求教师允许他自己动手尝试:如果把激光笔按照图2乙所示方式放置,实验结果如何?这位学生的“一时兴起”,并没有让这位物理教师感到尴尬与干扰,随后,就让这位学生给全班演示改变实验条件之后出现的现象,学生们无意中兴奋地“发现”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里,无论倾斜程度即入射角多大,总能发生折射,并折射进入水中,但是,从水里沿与水面倾斜相交的方向向空气传播时有时也发生折射,有时,却全部反射回水中.这位教师对学生发现的现象进行了精炼的概括,虽然没有进行理论的过多介绍与深究,但是,他临场随机应变,给学生“开了一扇通向高中物理光学课的窗户”,启发了学生,引起学生重视实验的动手与动脑结合的物理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后续提高预留了空间.案例三《滑轮应用》习题课上,一条司空见惯的习题讨论中“顺带”出解决问题的“小窍门”
初中物理课程中也安排了一定的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尽管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启蒙阶段,但是,物理学科的特点注定了学好物理对很多初中学生还是具有挑战的:物理概念的建立虽来自于现实生活与实践,但是经过了科学哲学意义上的抽象后内涵有严格的界定,理解严格界定的概念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物理规律的运用不仅要求对于规律本身要理解透彻,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与对于实际背景的分析能力,还要具有发散思维能力与丰富的想象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方法概括与行为、思维模式的自我调控能力.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物理习题课,他们往往能够精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恰当的例题与习题,有层次与梯度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效解题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相应的各种能力.但是,人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青少年的想象力是极端丰富的,不能用教师的眼光来分析、解剖例题,得出有关的解题方法或模式,然后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对比、概括、推理与总结,让学生自己在挫折与成功的反复摔打中成长.笔者听过一节看似平常的《滑轮应用》习题课,教师在简短引导学生复习了《滑轮》部分所学的基础知识之后,给学生出示了一道看似平淡的开放性习题:如图3,不计滑轮、绳的摩擦力和重力,将重为200 N的重物运用滑轮组提升上去,请你替站在地上的乙、站在高台上的甲分别设计几个方案,并比较这几个方案各有何优缺点.这道题设置情境取自生活,问题也贴近生活,是很好的一道物理知识应用题;而本题中的问题设置又是不定向的,留给学生极大的讨论余地.学生分组进行了积极的合作探究,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省力”与“耗距离”进行了推理与测算,教师最后让学生们在黑板上分类绘图、介绍各自的解法,将此题解决得滴水不漏.但是,笔者总觉得有点缺憾;而另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同样地一节课,却在例题讨论似乎就要结束时,话锋一转,似乎是不经意之间顺带提出:例题中各种方案中有没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规律”,如果有,那么它与“滑轮操作方案”(即滑轮的绳子固定端、固定位置与自由端绕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呢?“顺带”提出的问题却激发了学生进取的劲头,学生继续积极探究,直至最终总结了这类滑轮问题解决的“小窍门”.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几个平常不过的物理课堂的“顺带之笔”,但其教学效果实在是比刻意雕琢的某些精品示范课、模式课更有教学实效.当然,要让“顺带之笔”神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积累教学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勇于打破常规,让自己的教学真正变为和学生的互动.
第二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
作者:硕士论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改势在必行,在物理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对初中物理科如何实施探究式教育,笔者根据这两年的理论探索与课堂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初中物理探究课的特征
探究式的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正如,以前我们上复习课的时候,都是给学生练一定的时间.然后老师就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从头到尾一题一题地讲.而现在课堂理念应该是这样做的:给学生练一定时间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解决他们不清楚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那些问题。老师再统一讲解,让一些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从中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传统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老师写学生抄,这样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探究式物理教学实施操作过程
2.1创设问题情景。明确探究目标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能。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然后教师根据探究的难易程度。或让学生直接探究。尝试题的设计要有利于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要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电路的连接方法》时,假如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上把“用电器的串联”与“用电器的并联”两个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的话。学生就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状态,与培养学生技能目标背道而驰。也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为此.笔者将这两个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分组实验,即四个人一组让他们根据教师要求:在手电筒等效的实物(电源、电键、用电器即小灯泡、导线)图中,再增加一个灯泡,要求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同时熄灭,对于怎样设计才能满足要求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实践:
2.2自主探究,合作尝试学生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正如,连接电路时,让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自己的方案,然后根据这个方案完成电路的连接,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3交流反馈。拓展延伸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可以辩论.在讨论、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进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2.4小组评价,激励成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探究式教学在教学领域提倡已久,但在我们农村中学真正实施也还不久。平时笔者在教中多多少少也进行过探索式教学,但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还并不了解。通过这次深入的探究总算对它有所了解。但还并不完整。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完善。特别是其中的某些步骤我觉得还不够完美,如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样才做到简练和恰到好处,还有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及学生通过现象能容易得出结论.这三方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觉得需要不断地去摸索和总结。
总之,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地关注实验结果,而应更注重过程的探究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此长期坚持下去,方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彰显教师的科学和艺术魅力。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的分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的分析
【摘 要】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入门基础,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导入,高质量的课堂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并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本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效果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初中物理是基础学科之一,但物理课程内涵较深,知识面较广,面对学习困难,学生很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并降低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1]。因此,教师要明确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策略的必要性,掌握课堂导入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必要性 1.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的开始在课间游戏活动之后,学生从课间活动过渡到课堂学习需要一个短暂的转换过程,而课堂教学的导入则是衔接点。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通过课堂导入,不仅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安抚,还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上课后,将自身学习兴奋点集中在课堂学习上,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2]。2.提升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可以说是一节精彩课堂学习的序幕,精彩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能够进入学习的境界,并且打开学生对课堂内容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境界和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从而提升了学习兴趣和效果。3.明确教学内容和目的
教学活动的最大特征是拥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自主调节,保持旺盛、长久的兴趣和注意力[3]。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实施策略 1.直观实验法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实验法,也就是通过直观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实验现象,以“大气压强”的学习为例,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先准备一个灌满水的玻璃杯和一张塑料卡片,在上课后,教师将卡片盖住玻璃杯,按住卡片后倒置玻璃杯,问学生,手移开后会发生什么情况?请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在吸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移开手,呈现出水没有倒出来的情况。通过实验,让学生带着水为什么没有倒出来的疑问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这种直观实验导入法无疑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结合生活法
物理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进入初中物理学习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在进行课堂教学导入[4]。如生活中,冰箱门打开后有白色的气体,下雪时比雪融化后温暖,樟脑球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小,等等,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知道导致这些事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吗?学生自己回想生活中的这些情况,在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引申教学,询问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物理事件,能对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题目,再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这种结合生活法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能是物理现象,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也是一种课堂教学导入策略,该方法是在导入引用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科学趣闻、新闻事件等,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以“浮力”为例,教师可在导入中,为学生讲述浮力相关故事,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如古罗马军队中的狄杜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勇士,有一次,他让手下的士兵将俘虏捆绑后投入海中处死,但俘虏们不但没有沉入海底,还浮在海面上,并被海浪送回岸边,狄杜大怒,再次让士兵将俘虏投入海中,但俘虏再次被送回岸边,狄杜大惊,认为是神灵保佑俘虏,就下降释放俘虏[5]。教师在说明故事后,询问学生,为什么俘虏投入海中没有下沉呢?引导学生讨论后,揭开秘密,这是浮力的作用。然后与课程内容联系,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4.教学活动法
教学活动是物理课堂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做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讲解并联电路电阻时,教师可先与学生对串联电路进行复习,然后引导学会做串联电路实验,启发学生并联电路实验的做法,引导学生深入发现并联电路中的电阻之间关系,从而导入新的知识学习。
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注意方面
课堂教学导入是一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导入方法,都要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课堂导入要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在熟悉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后,选择恰当的方式导入方法,保证导入内容也切合本节课的内容,服从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重点,不牵强附会、喧宾夺主,还要具有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联系性。
二是教师要把握教学节奏。课堂教学导入设计要生动、简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方法形式多样,但要简练,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避免因导入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负面作用,同时,导入过程要具有互动性,避免独角戏的发生。
三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课堂教学导入与教师形象的语言、感情有关,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魅力,注意日常的积累和沉淀,积极思考,寻找丰富的素材,同时,积极参与名师课程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同行经常交流,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课堂导入方式不仅有笔者所列出的几种方法,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将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贴近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授”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4,15(10):31.[2]陈燕青.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策略及其应用建议[J].物理之友,2016,32(01):20-22.[3]毛成军.初中物理课前导入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6,11(05):23-24.[4]王成.试析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艺术[J].新课程(中学),2014,16(03):161.[5]王涛.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6(23):58.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问题]: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实践]:
1、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
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反思]: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体验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物理课堂教学总体上体现了课改思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地位。
2、继续深入落实了学校提出的“自学——合作——展示——反思”教学模式,模式的使用更加娴熟,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目标达成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
3、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转变和提高,敢于发言,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学生的学更加灵活更加主动,使老师的教更加有的放矢,更加清楚了哪里该详哪里该略,减少了盲目性。
4、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引导、点拨、组织、调控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真正作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课堂上提供了宽松、和谐、互动的氛围,学生参与性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6、导学稿的运用日趋合理,学生对导学稿也已经认可,师生在导学稿的运用上达成共识。
二、存在的不足:
1、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备课不充分,不能搞清楚哪些是知识问题,哪些是能力问题,没有找到共性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2、继续训练学生的展示能力,个别环节缺少老师的引导、训练,学生展示时,要讲清楚怎么审题、解题的过程、反思、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3、有时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找补偿性练习题,浪费时间,并且不具备共性。
4、教师要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应该作到放而不乱,收而不死。
5、个别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继续培养,展示时要口齿清楚,声音洪亮,面向全体学生。
6、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个别环节还存在粗放的现象,不能注意细节问题,细节问题是我们永恒的问题。
三、困惑及改进措施:
1、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在新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补偿,减少学生的差异,得到大面积提高。
2、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要力求合理性,增加一些激励性的措施,避免出现合作学习的疲软现象。
3、学生的讲解只注重过程,不能对知识点、关键点、重要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作出解答。
4、学生展示时,其他同学只听不记
5、教师缺乏预见性的课堂调节,往往随意性太大,调控力度不够,时机不准确。
6、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不补充或者补充的不积极不到位。
四、对教学常规的看法及建议:
1、大部分老师对教学常规基本是处于应付检查,建议五年以上教龄的老师可以不必要非得做一些书面上的常规。
2、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检查要注重实效性,切不可做表面文章。
篇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课堂练习设计的反思
高效的教学要求评价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的作用非常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基础知识掌握与否,概念是否理解很大的一部分由课堂练习的反馈来体现。有效的课堂练习既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同时也是教师控制课堂教学实施情况的抓手。课堂练习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很好的把握教学。同时练习是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渠道之一。课堂练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练习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检测学生这些练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练习应当是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那种靠大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练习和那种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不是好练习。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练习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课堂练习要典型精练,练习不在乎多,而在于典型、在于精。由于课堂练习的时间不长,所以必须设计一些紧扣教学要求、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使学生不但将知识熟化,而且要使学生达到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及规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使学生能有效利用时间进行适当的练习从而知识点得到巩固提高,使学生轻松取得满意成绩,感受学习的乐趣。(2)课堂练习可以分为三个梯度:A组题、B组题和C组题,使学生逐步将知识层面向深推进。A组题为一些紧扣课本内容的模仿性题目,给出的数据尽量简单,以给大多数学生熟练操作、内化知识为目的。B组题为一些有点灵活性、综合性的“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主要还是要照顾大多数学生。C组题为一些策略型的题目,使有能力的学生有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天地,使他们及时将知识强化。
(3)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应适时地变换练习的形式,不可千篇一律,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如以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形式,形成多样化的练习。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