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内容摘要】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精神品质。现代教育观强调教育应当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广大高中体育教师而言,需要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的发展性、层次性与差异性,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为此,本文将从高中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意义入手,分析高中体育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
所谓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就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育知识接受能力以及体育技能掌握水平,进而通过针对性教学活动地开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那么其具有哪些意义,又该如何实施呢?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一、高中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意义
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不仅是同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也是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因此其具备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1.同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主题,体育教学作为国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样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贯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意识到不同学生存在的身体机能差异以及学情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以便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够实现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教学,从而确保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有所收获,使其得以养成健康的体魄与顽强的心智,从而为其进行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2.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契合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与尊重,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贯彻,将使学生藉由主体地位的彰显进而自发进行主动式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通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贯彻,将使学生的个性化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学习诉求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从而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身心成长的助推力量。体育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地针对性教学,实质上即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实则是一脉相承的。
二、高中体育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
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分类分层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实现。
1.根据学生情况划分层次
作为高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其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因成长条件的差异性,故而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通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而言,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确保不会出现学生“掉队”的情况。有鉴于此,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分层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运动协调能力等,将任课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级,通过此种层级划分,将使体育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进行针对性教学,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学有所成,并且均能够感受到体育知识习得与体育技能掌握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迸发出更为强烈地学习热情。
2.根据学生情况科学设计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阵地。高中体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课堂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获得各自最大限度的提升。比如,课堂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体育训练的项目,对于男生或者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升目标,女生或者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目标,或者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分组来实现训练。尤其是中长跑项目,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来实施训练,对于过度肥胖或者心脏功能不太好的学生,可以改成其他的训练项目,尽量避免他们过度透支体力,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3.改变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考评
传统的评价对于每名学生都是一个评价体系和标准,这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为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单纯考查学生技能为评价方式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考查学生综合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进行评价;其次,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进度幅度与努力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只有这样,评价更为完善,因材施教才能落实到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改变教育观念,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教学目标差异分层、教学指导、练习差异分层充分发挥考虑学生的特质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此外,高中体育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耐心施教,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创新评价机制,兼顾“差生”和“优秀生”的个别发展,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真正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奇.浅谈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09(27).[2] 沈晓明.?w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3] 姚大强、王志成.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气质类型不同因材施教[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四中学)
第二篇: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反思
本册书中,每课书第一部分的课文均选自英文原版书籍,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语感,并建立初步的篇章意识。这些课文中包含了本册书要求学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每篇课文后面仍然设有展示重要语言点的方框;教学中应继续按照“听音、认字、理解、诵读四个过程反复进行”的课文教学思路。
每课书第二部分的词语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复习,为下一步的总复习做好准备。
每课书第三部分的对话,每课第四部分又针对本课对话中出现的重点交际用语设有一些练习;综合训练课中又有进一步的交际用语练习。
每课书第四部分的练习,题量有所增加。书面练习的题型除词语练习、句型练习和交际用语练习之外,还增加了综合性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听力练习除了针对本课内容的听写之外,每课都增加了综合听力训练习;值得一提的是每课听力练习中设有两篇短文听力理解,目的是继续加大语言声音输入的量。这两篇声音课文既可以被当作测试题来使用,也可以被当作听力训练课文,由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听、理解、诵读;因此每课书两篇短文听力理解题的录音文稿附在了课本后面。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内容摘要】:因材施教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从而使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品行都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目的
(一)因材施教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限于身体锻炼与动作技能的掌握,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因材施教正是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只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才能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二)因材施教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练习状态之中,不断感受到求知和进步的乐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增大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
学生的身体形态、运动能力与身心素质等不尽相同,体育教学应该正视这些实际情况,根据教学总目标,并按合理的因素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成,都能体验到体育课的快乐。
学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方法如下:(1)把操场分为几段,一段蛙跳练习;一段助跑练习;一段自由跳练习;一段立定跳练习。(2)小组设定目标结伴进行。(3)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穿插各种动作。(4)要求所有动作都必须在跑跳中进行;练习前,教师讲解练习方法,提出要求。任务下达后,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情况进行练习,既解决了枯燥无味的机械运动,学生又进行了自主学习,没有了压抑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情况,随时用语言给予鼓励、点拨、纠正错误动作。
(三)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人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又有强弱之分。传统教学目标的确定未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考试和评定体育课成绩模式单一,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体育基础好的、身体素质强的学生,不需要努力可轻易获得好成绩;体育基础差的、身体素质弱的学生,即使刻苦练习,成绩仍然不理想。在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的考试评分外,还应增加平时“积极练习”评分方法,即我们平时说的“态度分”。这样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认真练习,就无法获得优秀;身体素质差的,通过刻苦勤奋的练习,既能学会体育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又能获得良好的成绩。这种方法采用后,促进好的学生会更精益求精,而身体素质弱的学生也不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差,而对体育课失去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方法,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对应的教学,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解决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克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顺应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坚持因材施教,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呢?现浅谈如下。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的学习。
1、把学生分层次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编组,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会助长“高层”学生的傲气,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
2、备课分层次
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3、导学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1)、程度不同,要求各异。
一节课里,虽然全班学生都在学习同样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领会的程度都相同;教师的主观要求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只有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才有好效果。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新授课,重点是计算法则,难点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这节课我要求全班
都掌握计算法则,但具体对各类学生却区别要求:差生模仿例题计算,逐步掌握法则;中等生按法则的三个步骤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优生除前面的要求外,还要能概括法则,说明算理。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2)、精心搭配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环境。
4、练习设计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第一、我在设计作业时将练习进行分类:A为必做题,B为选做题,C为智力题。A类题:难易程度一般,是对新知识的一种概括复习,题量较少,是针对中下水平的学生设计的,低压可以提高他们做作业的质量,并能使他们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B类题: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因为他们对新知识已经较好地掌握,通过稍高层次的练习可以进一步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C类题:专门针对优秀生或尖子生,这类题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开拓思维,鼓励他们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挑战。
第二、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课本上除了选学题和思考题以外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因此对于这些习题,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均有掌握,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中下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对于中上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5、考试分层次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师应该摈弃以考试分数判定一个学生好坏的观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测试内容应该不同。中下层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中高层学生应以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技能训练为主。如,每次考试内容设计时,可以另设计几道思考题,又叫附加题,让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做,另外加分。这样,中高层学生与中下层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差距,使中下层学生有奋斗的目标,从而努力赶超中高层学生,而中下层学生也不会因为考得差而产生自卑等心理。分层考试即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的后果,又可以树立中下层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便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更是真正应材施教的体现。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因材施教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感因素。
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情绪愉悦、亲密合作,学生只有在没有恐惧、焦虑的环境中才能乐于接受教导,积极思考,健康成长。
1.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正常的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需要,防止学生因不平等情感而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对待差生,情感上必须平等导向,使差生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同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都和接班人。对差生,还要有慈母之心,爱差生之情,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使他们与老师亲密无间,感情融洽,这样差生就感到自己生活在班集体中,就会维护自己正常的学生地位,同时激励自己在友好、平等的班集体中严格要求自己,以适应良好环境的需要。
2.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师生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沟通心灵的桥梁就是给予信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让他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如在批阅一些低层次的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地方,我则在错题旁边写上“这样列式对吗?”、“你忘了什么?”,或是进行面批,当学生做对了题,我则在旁边写上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同时,我在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注意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同时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以鼓励为主的情感导向
坚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信念。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愿望,使学生真正能放开手脚,生动活泼有效的进行学习。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但由于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
第五篇:浅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因材施教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为其身心成长、美育形成与智力发展的后天条件上的差别。由于这样的差别,从而又导致了每个人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其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上都有所不同。作为和学生直接打交道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这一问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使学生真正的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对体育运动知识的认知。
关键词:因材施教, 特点,实施,总结
目录 摘 要„„„„„„„„„„„„„„„„„„3 一.前言„„„„„„„„„„„„„„„„„„„„„5 二.论文主体„„„„„„„„„„„„„„„„„„5 三结论„„„„„„„„„„„„„„10 参考文献„„„„„„„„„„„„„„„„„„10
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进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并且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都达到提高,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因材施教的特点
1.1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
实现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异步教学,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让所有学生的个性都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1.2、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
1.2.1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释放他们的能量,加上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达到共同提高。
1.2.2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大家同在一条起跑运动水平的线上,消除由于运动水平差异,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各尽其能,为实现自己的锻炼目标而努力。
1.2.3对于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上,为了消除能力较差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因材施教定位上采用能力强和技术好的学生与能力较差学生搭配,结成对子使“体优生”在保护与帮助过程中,对技术进一步提升,开拓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同时也培养学生责任性,对能力差的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商、体商。
2、因材施教的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阶段及其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教学的诸环节能否实现最佳排列与组合,对于合理地规划和操作教学程序,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全面协调教与学的活动至关重要。因材施教结构一般由明确分层目标,同步讲授,分化训练,回授调节四个部分组成,如下:
2.1、明确目标
就是在开始部分,运用激趣、情境、游戏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并揭示本课的基本目标和各层次学生的分层目标,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这一环节基本教学策略为激励、导向。
2.2、同步讲授
按本节课知识有机联系和不同层次目标的综合要求,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让不同类别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基本教学策略为启发、思考、释疑。
2.3、分化瓦解训练(练习)
在全体学生了解教学目标以后,对“体优生”,以放和点拨为主(完整练习为主);对“中等生”以辅导、分解、完整相结合为主。教师在本阶段还需要进行巡视注意观察,重点了解,掌握情况,并灵活地指导、纠错,本阶段的基本要求:学生“练”,教师矫正。
2.4、回授调节
这实际上是针对反馈来的信息,做总结性评价,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点、个别来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3.1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3.1.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知识和能力、认知与情感等的训练与培养。它使教学进程既有方向性和科学性,又有量度、广度、难度适宜又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
3.1.2教学目标的内化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从本质意义讲,教学进程就是把书本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个性认识过程。作为教学目标,它代表着社会要求,如何不断地将它内化为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自我需要,当然这种需要与受教育者的实现发展水平之间会存在着某种差异,如何消除这个差异的愿望和要求那就是教学进程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因此,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信息传递来引起调整和控制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使“差异”得以消除的进程,是实现老师“知”向学生“知”的转化过程,当然这种转化进程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两个积极性的双向活动。
3.1.3如何来具体制定目标
首先在制定目标前要做到一个贯彻,三个心精。
认真贯彻二期课改精神,精心钻研大纲——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制定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要注意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社会适应。②要注意教材内容安排与学生水平层次相统一。
3.2客观地合理地把握学生层次
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因为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的进程,而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通过学生来起作用,每位学生个性本质差异、心理特点,以及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的差异等,如果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就无法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扬其长避其短。另外,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注意层次的变化,因人因时制宜,调整教学方法与要求。
分层施学就是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因材施教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有针对的进行教学指导,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我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一步到位”的做法,对差生,采用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练习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目标,允许“学困生”、“失能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经过一步或几步,帮助其逐渐达到阶段性教学目标,对“学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教学内容、超教学进度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3.3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就是要寻找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不同阶段的分层目标。
其操作方法如下:
3.3.1学法指导
对基础差的学生可变换运动的形式降低要求,引导学生自我设立分层学习锻炼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目标的达成,确立信心享受乐趣,提高能力,增强体质。而对基础好的学生可采用创造性学习为主,让他们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身体运动智力的潜能,获得超常发展。
3.3.2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安排
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基础内容,共性问题等统一授课,对于不同的教材和项目可在教法上采用集体练习、伙伴练习、群体间互相学习练习、竞赛、游戏等,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智慧互相碰撞和激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畅所己见的氛围中扬长补短,增强自信、自尊。
例如,我在平时的25米往返跑接力教学中,把全班同学分均匀地分为男女各6排,每次练习中,跑得最慢的一排“奖励”15次俯卧撑练习;跑得第二的那一排“奖励”10次俯卧撑练习;跑得最快的那排“奖励”5次俯卧撑练习。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习的练习积极性。
3.3.3增加学生的学习锻炼机会和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突出重点、难点,在师生共同活动中照顾一般学生,提高基础好的学生。例如,在广播体操的教学时,教师先示范本节操当中最难学的动作,并让基础好的学生在队伍最前面领操,教师深入到队伍里去指导动作错误、不到位的学生。
(2).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增强计划性。
(3).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
(4).反射的信息反馈,让学生更有针对性进行学习和锻炼。
例如,在每天的早操上,教师观察学生在早操时的表现,结束并询问学生那一节跟不上节拍,然后在下一次课重点练习学生提出的那节操。3.3.4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各层次学生能否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也是层次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在形式上要注意三个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讲解与自学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即共性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导。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即教师在课中讲解关键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课内来不及矫正与加深时,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或课外“补确”或适当延伸补充,另外,在实施个别辅导时,要注意针对性,及时性,反复性,不能无的放矢,不能简单急躁。
3.4情感沟通
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结果。教师要热爱学生,要热爱全体学生,同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成才的,坚持正确启发引导,循循善诱,不幻想“十个手指一崭齐”,给不同层次学生以具体关心指导和帮助,无论“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失能生”,都要不断给予鼓励与支持。
3.5体育课堂因材施教具体实施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锻炼方法,使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和这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每一个学生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参与适合自己程度的学习内容和锻炼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3.5.1、层次的设置
根据我校初一新生进校原始成绩及通过一至二月的学习锻炼情况,进行身体素质和体育合格成绩考核、评估、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分成“体优生”(身体素质较好)、“中等生”(身体素质一般)、“学困生”与“体能较弱者”(身体素质较弱,学习比较困难)三个层次,每学期进行1至2次身体素质测试,进行层次调整。
3.5.2、实践操作说明: 3.5.2.1学生分层:
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每学期进行到1至2次评定,适当调整,调整依据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参照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考核项目、要求,发展性考核以学生提高的幅度和学习态度评价。同时通过各阶段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反馈信息等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5.2.2分层指导
分层指导贯穿于调整授教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平等、民主环境下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共同提高,再次,根据不同水平层次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共同进步。3.5.2.3异步成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能得到提高,获得异步成功,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十二、通过实施因材施教,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均取得了全面提高、体锻达标、体育考核成绩明显上升。
以下是对同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实施因材施教情况对照表(略):
从以上两组表格比较可以看出通过因材施教, “学困生”与“失能生”的比例在缩小,“中等生”的面在扩大,“学优生”的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正确地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照顾个别矛盾,才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优点,扩充“中等生”,转化了“学困生”、“失能生”,培养了“体优生”,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6因材施教的实例
实例(1)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分为不同的层次小组,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按各层次的需要。合理安排的教学手段,把起跳点设置为1米,1.5米,2米。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体优生要求2.5米全程助跑,快速踏在2米助跳板上。完成腾空与落地完整动作。中等生在2.0米全程助跑在1.5米助跳板上迅速起跳完成蹲踞式动作。学困生,助跑5-7步,能较好地完成蹲踞动作。在施教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施以不同程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例(2)如在50米跑教学中,为了达到全力跑的目的。我们在起跑线上设置几条不同起点的起跑线(每条线相距1.5米,划分3-4条线)能力差跑得慢的学生在设置靠前的线上起跑。由于起跑位置不同,使得到终点的分化不因能力的大小而显得差异悬殊。他们在各自的起点向共同的终点冲刺。在整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达到尽全力跑的目的。
4、总结
总之,教学要注意个别对待,加强个别指导和纠正动作,使他们尽快掌握动作,以“长善求失”。使每一个同学看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从而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体育教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经验,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就必须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练习的布置上要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而定。不能让学生适应教育,而要让教育适应学生。教学中药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构建一套思维活跃、情绪快乐,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尽快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目的。
而且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要真正做到以下几点:
4.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施教坚持端正教学思想,克服“一刀切”,要全面并且面向全体学生。4.2、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3、改变评分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除常规的体能测试外,重视学生发展性评价。采用体能性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学生的成绩。4.4、鼓励冒尖,发展个性,允许暂时的落后,提倡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 钟启全 总主编,季浏 主编,〈课程与教学论〉
2. 魏国栋 吕达 主编,张天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3. 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
4. 主编:杨九俊,执行主编:万伟 秦德林 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与设计〉
5. 主编:杨九俊,执行主编:彭钢 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6. 主编:杨九俊,执行主编:周勇 赵宪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7. 主编:杨九俊,执行主编: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