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峡江县实验小学 邓志群
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手段的更新,冲击着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班班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颜色、声音、动作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因为它充分满足了学生眼睛和耳朵的感官需求,既兼顾了学生学习参与行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面我将结合我的这堂数学课谈谈自身的体会: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分数,了解它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运用“班班通”开展教学,比“粉笔+黑板+嘴巴”的传统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它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我就创设了朵拉和布慈一块儿去寻找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的情境,由情境引出问题:把这些食物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桃子?几瓶牛奶?几块比萨?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块”比萨时,产生了质疑:“半块”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名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块”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获得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来进行教学。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块比萨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块比萨的1/2。这一半是比萨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块比萨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块比萨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块比萨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学具袋中的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后,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先想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再折,然后交流。
最后选择学生作品中平均分成4份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这个环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总之,“班班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更好地利用远教资源,充分发挥“班班通”教育教学设备的应用,把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学科教育有机地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第二篇:分数应用题说课稿
《分数应用题》说课稿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照彬
一、设计思路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而且数学对于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数应用题,为聋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意义,培养聋生的逻辑思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设计注重联系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培养聋生的分析、理解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并培养聋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使得数学课的教学即轻松又有良好的效果。
二、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分数应用题”为全日制聋校试验教材第14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章节的内容,是在13册分数意义及14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而加深的内容。是简单的文字叙述题向复杂应用题的过度,在七年级整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占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应该题中份数与量间的关系,并准确的确定单位“1”,寻找到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等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数快速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分数单位“1”与总量间的关系的理解,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的兴趣。
4、缺陷补偿:通过对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的及明了的解题思路的概括,帮助学生确定清晰的概念及数量关系。尽可能的发展语言培养思维。
(三)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及方法 难点:单位“1”与总题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聋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引导法、观察法,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对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运用方程的方式变未知为已知,确实单位“1”,从而达到区分份数与量间的变化和联系。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有四名女同学,其中一名同学为跳级生,因此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四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都比较缺乏。教学中更多的需要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方法,运用方法举一反三,通过反复的推理和分析达到掌握方法理解内容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
1、温故知新
我校有培智学生36人,聋生是培智人数的,求聋生有多少人?
2、启迪新知
我校分聋生和培智两部分学生,其中聋生占,培智儿童有36人。我校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1)看:观察本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已知:聋生占全校学生数的
培智学生有36人
未知:我校共有学生多少人?
(2)找:画出线段图,找到等量关系
141413“1”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聋生+培智学生=全校学生
全校的学生数便是总量,也就是单位“1”,求单位“1”的量我们便可以把全校共有的学生数设为X。那么聋生占的量就是可以表示为X,再根据所得的等量关系表示为:X+36=X。
(3)解: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求解。解:设全校共有学生X人。
1X + 36=X 41(1-)X=36 43X=36 4141414
X=36× X=48(人)
答:全校共有学生48人。
3、方法总结
运算求得结果后,让学生观察这个方程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发现谁以后才能求解出聋生的人数?为什么要用全校学生的人数去乘聋生的份数?
经过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发现,只有先找到总量,然后确定单位“1”才能求出占总量份数的量。
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方法:
(一)找到总量,确定单位“1”
(二)求出占份数的量
(三)用各部分量来表示总量(即相等关系)
4、强化巩固
总结方法后:课本25页的例4,并让学生按方法分析,并列出相等的关系式。
例4: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下15千克。买来时大米多少千克?
(1)看:
已知:吃了
还剩15千克
求知:买时大米多少千克?
585843
(2)找:
吃了+剩下=买时大米(3)解
解:设买时大米X千克。
5X+15=X 8X=15× X=40(千克)
答:买时大米40千克。
5、随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求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善于总结归纳的好习惯,用我们学习到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作业:
下面是樊老师三月份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看后请同学们思考问题。
樊老师三月份预支出1000元,三月份的工资收入比支出多了,而这个月我又准备为母亲买药用去了300元,请帮樊老师算一下本月还可以剩下多少钱?(答案:300元)
3583
第三篇:分数乘分数说课稿
分数乘分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今天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分数乘分数》。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算理,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分数乘分数知识也很常见,比如买东西就经常用到,这就为今天的学习奠定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这一课主要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对知识的迁移和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应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使学生感知数学的美,让学生更加爱数学,学数学。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推理过程。
为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多种教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学习本课,新课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法的选择上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设置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大胆的创新。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从学生的主体出发,遵循了学中玩,玩中学,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理念,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根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通过复习引入新课:我在黑板上列一些分数乘整数的式子,叫学生进行计算,逐步引入分数乘分数的式子,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这一节课的课题《分数乘分数》,这样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诱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自主探究。
在学习分数乘整数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和算理,为此,这一节课我同样采取相同的方法,叫学生用一张白纸折叠后的面积来表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并反复进行填涂,这样做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又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分数=分子*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此时,我就在黑板上板书计算法则。这样做使学生有成就感,对以后的探究更加感兴趣。同时,我在黑板上演示几组分数乘分数,叫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特点,经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得出:1,分数乘分数所得的结果有分数,也有整数。2.计算后的结果要进行约分,得到最简分数。
第四篇:认识分数说课稿
认识分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从整数到分数的一次数的概念的扩展,而且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分数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一些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分、折、涂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方法实施教学。教学过程:
1,通过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21111引出,顺势教学的写法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找长方形的加深对2222
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认识含义的理解,第二环节经过练习引出几分之一,第三环节再次通过学生动手折,比较分数的大小,总结出规律,第四环节最后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第五环节通过最后的总结,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所了解。
第五篇:《认识分数》说课稿
《分一分
(一)》说课稿
【教材分析】
《分一分
(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认 识的第一节学习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物和除法,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等直观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分数表示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做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分数,对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分数具体表示什么意义,认识还比较模糊。【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表示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感受、经历抽象出分数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感受分数在现实生活中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感受、经历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知道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
感受分数在现实生活中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课堂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中秋节这天,猴妈妈带回来3个桃子,猴兄弟俩可高兴了,(PPT出示分 桃子的场景)同学们,3个桃子,要分给两只猴子,你们觉得怎样分才公平呢? 学生很快就知道,每只猴子各先分1个,剩下的1个一只猴子分一半。师:分一半是怎样表示的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表示一半吗?请大家先想一想,尝试着用画图、数字等方式来表示“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来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方法,有的同学可能画了一个桃子,从中间分开,表示一半;有的同学可能画了一个圆或长方形,但分得不平均,教师要让其他学生指出并帮助他加以改正,让学生感受到一半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开,其中的一部分是一半。
可能有的学生写了1/2,先让学生自己解释一下这个分数的意义,请其他同学结合情境帮助补充说说对1/2的理解,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理解1/2表示1个桃子的一半,既平均分成两份中的1份。教师带学生读一读1/2,并示范写1/2。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先让学生用图形来表示’“一半”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抽象出1/2这个分数。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分数”。
(二)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1.涂一涂,写一写
对1/2有了一点感觉了吗?请你涂出下列图形的1/2,有没有信心?学生独立完成时,教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以“你为什么想这样涂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1/2的理解。
全班交流时,教师有意识的先展示不是平均分的作品,让其他同学帮助改正,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再展示同一个图形,表示1/2的不同的分法,“他们的分法不同,都可以表示这个图形的1/2吗?”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交流中明确: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1份就是1/2。2.折一折,涂一涂。
现在,知道1/2表示什么意义了吗?你还想知道什么分数呢?请几个同学 快速说一说。如3/
5、1/4等。把你想知道的分数先写在练习本上,信封袋中有不同形状的白纸,你可以从中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先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知道的这个分数,等会,我们选一些表示不同分数的同学上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的。让学生根据想到的分数,自己画图来表示,借助画图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全班展示时,先让1个学生上来说说自己表示的分数,重点让学生把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的过程说一说。
“还有谁也想到这个分数了,你又是怎样画图表示的呢?”让表示同一个分数,但表示的图形不一样的同学上来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可以用不同的图形表示。
再出示一个同学的作品,“他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在学生说清楚图形表示的意义后,再快速出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说分数,反过来让学生学会看图用分数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认一认,读一读
对于分数的定义,教材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本节课只是让学生在动手 做一做,说一说的活动中,能借助具体情境说一说对分数的理解。而对于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读、写分数这些了解性的知识,我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学的方式,然后让学生读一读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并指定一个分数让学生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你能再想出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它的意思吗?这一开放性的活动,目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分数意义。通过学生展示互动交流,让全体学生认识不同的分数以及不同的表示方法,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四)总结本课,在总结本课环节,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活动经验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如“3/4表示什么意思?” “你可以怎样表示3/4?”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活动经验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纵观整节课,我致力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借助图形,抽象出分数。在动手涂一涂、折一折等活动中体验、感受分数的意义,通过“说一说”的互动交流活动感受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增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