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克和克单元教学目标(本站推荐)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杨卫星
千克和克单元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估测意识。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并能灵活运用;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4.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了千克和克两个质量单位的基础上,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第二篇:《克和千克》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7)
三、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000克=()千克
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足球重250()
小红的体重是32()一个雪梨重160()
一支圆珠笔长20()一瓶花生油重4()
一本新华字典重340()3.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4.我的体重是()千克。
5.一袋奶粉重400克,()袋这样的奶粉重4千克。6.5个一元的硬币重15克,一个一元的硬币重()克。
7.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8.在○里填上>、<或=。
8000克 ○ 9千克 4千克 ○ 4000克 3千克○2990克 1千克 ○ 1010克 1988克 ○ 2千克 7千克 ○7000克 3千克200克 ○ 3千克 460克 ○ 6千克 10千克○ 1000克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梨重150克。()
2、在3千克、300克、1300克中,1300克最重。()3、10千克比50元少()
4、一条青瓜长30厘米。()5、1个2分硬币约重1克,9个2分硬币约重18克()1、18个鸡蛋大约重1()。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铁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
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
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
B、5C、500
5、小明的体重是()
A、25千克 B、25 克 C、250千克
四、计算题(第1题14分,第2题8分,第3题8分)
73-9= 57-8= 86+8= 380-300=
72÷8=
36+58=
71-17=
800-300= 900+60=
54+46=
45+39=
92-45= 78+16=
1000-600=
15÷3=
42÷7=
24-6= 18-10÷5= 42÷7+9=
36+2×6= 25÷(10÷2)=(54-30)÷4= 2.小裁判。(先判断对错,然后把错的改正过来。)
1)400-(100-50)
改正:
(2)400-(300+50)
改正:=0+50
=100+50 =50()
=150()
((3)460-200+200
改正:
(4)380+120-120 改正:
2.(5分)=460-400
=380-0 =60
()
=380()
3、计算
300克+1600克=
2000克+6500克-2千克=
400克+150克=
500克+3000克=
72克÷8=
5千克+700克=
21克÷7=
7千克×9=
五、想一想,连一连(2分)。
六、解决问题(共29分)
1.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到多少克桃子?(5分)
3.猜一猜,有多重?(3分)
4.欧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现知每个玩具重2千克,欧阳体重是多少?
5.一枚5分硬币重2克,小方有4角钱5分硬币,共重多少克?(5分)
6、一袋草莓牛奶重500克,一袋菠萝牛奶重400克,一袋酸奶重600克。(8分)
根据上面的信息提三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5分)(
第三篇: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具准备:
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秤。
学前准备:
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质量。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要求)
提问: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单位?
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如果有学生说出克和千克就说真了不起,那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2.探究新知、形成能力(1)交流汇报。
师:昨天王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教师投影出示上述物品的质量标注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师:刚才我们说的一袋茶叶400克,一袋面粉25千克等等,都是看包装袋上的说明知道的?那除了看说明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秤(课件一起展示),你在哪见过这些秤?(3)认识天平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王老师带来一架天平,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教师出示天平(同时投影出示模型)在实验室用的多,一般称较轻的物体质量,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每一架天平都配有一套砝码,称物品时把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有时还可调节游码)
(4)认识“克”
师: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师先示范),说说感觉怎样?(很轻)
师:请你猜猜这个硬币大约几克? 生:„„„„.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 师:那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好吗?
再次感受。学生活动:每个同学拿一个1角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回形针、瓜子、开心果、纽扣、药片等等)
估一估一个鸡蛋的质量,开始学生可能胡乱猜,不用加以肯定或否定,让最接近的说说你是怎样猜的,后让其它的学生再按照他的方法掂一掂,此时准确率比原先应该高许多)介绍估重高手,想不想再来估一次,估估我们的数学书(高了低了)
下面请你把自己带来的物品让你的同桌掂一掂,不要看说明,你也像老师一样说多了,少了,猜到接近就可以了,最后告诉到底是几克。
(5)称物品的质量
师:我们桌上都有一袋盐,估估这袋盐的质量。生:500克。师:怎么这么准?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说明,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6)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一个盘秤。
教师简介盘秤的用法,然后让学生将两袋盐放入塑料袋,用盘秤称出质量为1千克。(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教师让同桌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书包有多重吗?验证
背一背的游戏,估一估你同桌的体重,称两个(一胖一瘦)在此之间,那每个小朋友到底有多重,有兴趣的我们课后在称好吗?
(7)认识1000克=1千克
师:我们已经知道两袋盐的重量是500+500=1000(克),而且刚才我们用弹簧秤称出这两袋盐的质量为1千克。引出“=”
说明:也就是说 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还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教师投影演示,并让学生齐读)
3.应用拓展、内化新知(1)认识常用的盘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盘秤,你能读出盘秤上的数据吗?看清字母g 教师投影出示第88页练习十八第1题,师生共同完成。(2)争论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4)贴一贴。(没对的等一下改过来好吗?)(5)介绍课外知识 4.全课小结、构建层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表示物体的质量用克,什么情况下用千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的认识。理解
1千克=1000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3.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填空:
2千克=()克 5千克=()克 4000克=()克 7000千克=()克 3.提问:谁能说说哪些物品1克重?称量什么物品用克作单位?哪些物品1千克重?称量什么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钩秤。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 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 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三、课堂练习:
1.把昨天调查的结果填在书上。2.下面的物品有多重?连一连。见书第106页。
3.在 填上“> ”“ <” “ = ”。
2千克 2000克 5千克 4900克 800 1千克 2500克 3千克 4.他们说得对吗?试一试。
思考题:丽丽、红红、小芳三人称体重,每次两人一起称,一共称了三次情况如下:
称重人 丽和红 红和芳 丽和芳 体重 54 56 50 你知道她们的体重各是多少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重量的估测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估测出大致的结果。
3.利用所学乘、除法对多个物品进行估测。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3.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准备
天平、实物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克和千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说一说用“克”称量什么物体?用“千克”称量什么物体?说一说哪些物体重1千克?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鸡蛋?
2.填空。
8千克=()克 400克+6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 1700克-900克=()克
二、新课 1.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天大约摘了多少千克。师:你们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大约多少千克?还要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并列出算式。
1)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20÷4=()千克
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20÷5=()千克 3)说说还有什么情况? 4)解答正确答案。称一下,看有没有4、5个重1千克的苹果。
5)做一做。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6)谁能说出一些物品,让同学们估一估。
二、练习。
1.下面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平衡。
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2.根据问题回答,并自己提出问题。3.下面的秤最多能秤多重的物品。4.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5.调查本小组同学的体重,并记录在下表中。姓名
体重
动脑筋: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完成了书上的练习,同学们现在在估测物品重量时还有差距,还需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知道它们与生活的联系,能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你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二、练习。1.填一填。
1)称比较轻的物体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体的重量常用()作单位。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亮重26()一枝铅笔重7()一个小皮球重30()一袋盐重500()一袋面粉重50()一个2分硬币重1()3)在填上“> ”“ <” “ = ”。1000克 1千克 12千克 99克 3千克 2999克 4800克 5千克 3克 4千克 6千克 6000克 2.判断。
1)一个鸡蛋重20千克。()2)1箱梨重20千克。()3)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4)一头牛重450克。()5)小兰的体重是32厘米。()6)60克的石头比60克的木头重。()7)4个5千克是20千克。()8)8000克与8千克同样重。()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筐苹果重38千克,筐重4千克,苹果重()1、34千克 2、42千克 3、38千克
2)一只鸭和2只鸡共重9千克,鸭重3千克,平均每只鸡重()千克。1、2千克 2、3千克 3、4千克 3)用天平称一枝粉笔的重量用()作单位。
1、厘米
2、克
3、千克
4)在3千克、300克和1300克中,()最重。1、3千克 2、300克 3、1300克
思考题:用1克、3克、6克三个砝码在天平上可以称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三、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的练习,你们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提高?哪种题还存在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校本公开课(三年级数学):
《千克和克》教案
施庆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学习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估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 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教学用具:台称、大米、苹果、沙子、铁块、棉花、一包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播放视频:王老师和本班A同学在压跷跷板)
师:大家看!这是谁?(同学答)师:没错,这是王老师带着A同学在压跷跷板呢!(画面定格A同学被挑得高高的)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生1:A同学要吓哭了。
生2:我想告诉老师往中间坐坐,A同学就不会被压得高高的了。师:大人和小孩玩总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3:老师太重,A同学太轻„„
师:对,老师太重,A同学太轻。这说明物体有轻有重。(板书)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既然物体有轻有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物体的轻重呢? 生:用秤称一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几种秤呢?和你的同桌说说看。1.认识各种各样的秤(课件出示)
1号秤
2号秤
3号秤
4号秤
5号秤
6号秤
7号秤
8号秤
2.介绍生活中最常用的秤。(1)上面的秤你最熟悉的是几号秤?它在什么地方用的最多?(重点介绍3号台秤)
(2)在超市里,我们最常见的是5号秤,它能同时显示质量和价 格。(3)教学台秤的使用方法。3.亲历体验,感知“千克”
师:秤家族中的每位成员都是用来称物体的质量的,那么,怎样才能精确地称出物品的质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个质量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的认识)
(1)称一称,感知“1千克”
师:我们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物品,我们来亲自体验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分四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2)掂一掂,体验“1千克”
每个同学都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1千克沙子挺沉的。
生2:我感觉有什么把我的手往下拉。生3:我感觉1千克铁块好小。
生4:我感觉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块多多了。......(3)数一数,内化“1千克”
老师备了一些苹果,1千克苹果大约能称几个?(小组活动后汇报)生1:1千克苹果大约有4、5个。生2: 1千克苹果大约有5、6个。
师:同学们,听了这样一个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3:老师,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苹果,而个数却不一样呢? 生4:因为每个苹果大小不一样,大苹果称的个数少,小苹果称的 个数多。......(4)估一估,深化“1千克”
①先估计1千克大米有多少,把它装进袋里。
②放在台秤上称一称,对比你估计的和实际质量相差多少。③精确称出1千克大米。
4.再次体验,感知“克”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会使用工具称出1千克物体,还会用数学的眼光判别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块的关系,现在老师这儿有一枚2分硬币,你能称出它有多重吗?
(1)称一称,它有多重?
生:太轻了,秤上的指针没反应。......(2)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生:几乎感觉不到有东西。很轻,很轻。......师:像这样很轻的物体,常用“克”来作单位。(3)1克有多重呢?
刚才,用台秤称2分硬币,由于太轻,称不出它的质量,这时我们就要借助另外一种秤——天平秤来称。
(4)教学天平秤的使用方法后,指名操作。①称出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掂一掂。②称出一根羽毛的质量,掂一掂。
③随意称出你铅笔盒里的一样物品的质量,掂一掂。④拿出标有克数的袋装物品称一称,掂一掂。(4)感知“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秤,还知道称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那么“千克”和“克”这同一家族中的两位成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①称一称,一袋盐有多重?(500克)
②算一算,两袋这样的盐有多重?(1000克)
③看一看,把两袋盐同时放在台秤上,指针指着几?(1千克)④说一说,1千克=1000克
⑤拿一拿,从你组准备的物品中拿出1千克的东西。生1:我拿的是每袋250克的虾条,要4袋; 生2:我拿的是每盒125克的酸奶,要8盒; 生3:我拿的是200克的果冻,要5个; 生4:我拿的是500克的洗衣粉,要2袋......三、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1.填空。
2千克=()克
30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
7千克=()克 2.在()里填“>”“<”或“=”。
800克()4千克
3千克()3000克 2千克()1500克
7000克()9千克
(学生完成后及时汇报,如有错误,及时纠错)
四、拓展练习,升华新知 1.说一说
(出示一串气球)用哪种秤来称?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出示一铁块)用哪种秤来称?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学生讨论后汇报,并说明理由)
结论: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物体用“克”作单位。2.辩一辩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块重,谁重?
结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他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就一样重。3.想一想(课件播放场景配画外音)
星期天,大象请小动物们去它家做客,途中要过一条河。这艘船最多能承载43千克,小鹿重35千克,小猫重2000克,小山羊重40千克,小狗重3000克,小猴子重3千克。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怎样才能最快过河呢?
五、全课总结:(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简单总结。)
第五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
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 陈向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2、了解用秤的方法。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2分硬币,10克鸡米,100克饼干,盐两袋各500克,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苹果,天平,盘秤,体重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2、教师展示几种物品的重量。
3、使学生明白: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齐读,眼到口到加深印象。)
二、探究新知。
(一)引出课题。师:平常我们所说的重量单位准确地说是“质量单位”并板书。在咱们国家表示物品有多重通常会用到公斤、斤或两这些质量单位,而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克和千克,克和千克还可以用字母g和kg(板书)表示。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磅秤、弹簧秤、天平各种不同的秤)
简单介绍不同的秤。介绍天平的组成和用法。
(三)认识“克”。
1、小组合作称一称2分硬币的重量。教师适时指导。
2、汇报结果。
生1: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师:咱们通过称一称的方法终于知道了1克有多重。课件显示: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
3、掂一掂。
师:请全班的同学拿着硬币站起来,轻轻地掂一掂,有什么样感觉?生1:很轻。生2:一点都不重。生3:我也觉很轻。
4、闭目铭记一克的重量。
5、猜一猜哪些物品约重1克。(课件显示)(四)、认识“千克”
1、小组间感受10克、100克。师:一个硬币是1克,10枚硬币是多少克?(10克)。十个10克又是多少克呢?(100克)
师: 1号同学把10克和100克的物品放在手里像老师这样轻轻得掂一掂,看看有什么感觉?然后再传给2、3、4号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
2、学生谈感受
3、感受1千克。
(1)师:10个一百克又是多少克?(1000克,板书。)我们带来的物品中有没有1千克重的呢?拿出来给老师看看。
(2)生拿出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3)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课件显示: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4)说一说生活中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
4、理解1千克=1000克。
称一称,验证。同时介绍盘秤的用法。
6、比较1克和1千克。
使学生明白: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称一称。
师:称一个苹果的重量该用什么作单位? 先估一估再绍弹簧秤的用法,称一称。师:称一个人的体重又该用什么单位? 先估一估再绍体重秤的用法,称一称。
2、课本练习十八第1题。
3、课本练习十八第2题。
4、课本练习十八第4题。
5、给姥姥的一封信。
四、小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为达到目标所做的准备
1、必不可少的教具学具。教具和学具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有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很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从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因此,本节课我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学具,分别有天平、盘秤、弹簧秤、体重秤、二分硬币、洗衣粉、盐、苹果等等物品,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1克、10克、100克和1千克的重量。
2、不可忽视的课堂纪律。
我想,这节课所用的教具学具数量之多,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一节课了,加上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我对这节课的预设是不怕学生没有兴趣,只怕学生无视纪律。果然,学生一上来看到这么多学具:有玩的,有用的,还有吃的。可谓是大开了眼界,东摸摸西碰碰,玩得兴高采烈,根本无法顾及老师说了什么话。所以,上这样的课最重要的是管好纪律,不然,多好的教学设计都无法实施。我的做法是强调纪律,严厉管制,分组定号,科学管理,组组竞争,激发兴趣。
3、重点难点的落实。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及了解用秤的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方法感受到了1克和1千克的重量,从而形成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同学们在猜测、估量、验证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纵观整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一些细节上仍然处理得不是很完美,例如我在授课过程中由于疏忽出现了一些差错,点击课件时也出现了一些状况,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尽量的去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