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麦穗 教学设计(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5:2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拾麦穗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拾麦穗 教学设计》。

第一篇:拾麦穗 教学设计

课 题:《捡麦穗》

课 型:比较、探究

授课时间:

作 者:李强

单 位:滕州木石中学2013年9月17日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捡麦穗》(1课时)

课前预习:

1、查工具书,结合《助学》和课下注释,扫除阅读障碍。

2、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将自己的疑问整理下来。

3、查阅资料了解张洁,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相关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个性言行评价人物。

2、体会老人博大、无私的爱。

3、比较、探究,感受人性美、真实美。评价任务:

1、通过小女孩、老汉的个性言行评价人物,体会人性美。

2、理解“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的含义,体会老人爱的博大、无私。

3、讲身边的故事,感受生活中无私的爱。

4、比较、探究,谈谈阿长、老汉的相同点,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教学过程:

(一)由作者导入:

中国文坛上有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 “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进张洁。

(二)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2、读准下列字音

拣麦穗 suì

磕碰 kē

戏谑xuè

害臊saò

山坳 aò 蹒跚 pán shān

3、理解词义.戏谑:开玩笑;

步履:步行,步伐;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

企望:期盼,盼望;

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三)阅读课文 自主学习第一步: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文时,注意圈点、勾画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以及让你感悟深刻的句子。

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出示的问题后,小组内交流疑难。第三步:师生精讲点拨。

1、文章重点写谁捡麦穗?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用大量文字写农村姑娘们捡麦穗?

明确:(学生阅读1-10段,教师引导关注第九段)

写农村姑娘的梦想及梦想的破碎,为下文写“我”梦想破碎作铺垫。

2、在你眼中文中的我、卖灶糖老汉是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学生回归文本,抓住人物个性言行,体会人性美)12段“我看不见田野里的麦穗,却总能看见蝴蝶和蚂蚱” 14段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16段“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23、24段“你为啥给我做媳妇呢?”“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29段“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我:天真、可爱、充满稚气、贪吃、贪玩、心地善良

18段老人的外貌描写,25、27、29、35、37段老人的语言、行动 老人:慈祥、充满爱心、无私、博大

3、你怎样理解卖灶糖老汉对小女孩的爱?

教师提示:善于抓住一些出现在开头或结尾的句子,帮助我们理解主旨。引导学生抓住44自然段,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老人对小女孩的爱是不要求回报的,是一种无功利的行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

4、你身边有卖灶糖老汉类似的人吗?讲讲他们的故事。父母、老师、生活中无偿奉献爱心的人等等。

(四)比较阅读 合作探究

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生精讲点拨。

1、《捡麦穗》《阿长与山海经》中老汉、阿长对小孩子的关爱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老汉明知小女孩不可能做他媳妇,可老汉至死都一直关爱她。阿长主动过问、主动给我买来我日思夜想的《山海经》。共同点:都是没有任何希求的关爱

2、说说阿长、老汉有哪些缺点或不足。两位作者为什么都不把自己感激的人写得更漂亮、更美好一些呢?

(学生找出阿长和老人的缺点)

阿长连名字都没有,还有种种缺点和令我不满意之处,阿长黄胖而矮,颈上有疤;卖灶糖老汉一口大黄牙,头剃得像半个葫芦。

明确:一是人物原型可能本就如此。二是形貌不佳、有缺点的人才是生活中常见的真人,才更真实、感人。三是这恰恰使主人公心灵之美更显得动人。教师适时给予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写人时要敢于写出人物的缺点或不足,这样的人物形象才真实、感人,这种写作手法叫欲扬先抑。

(五)课堂检测

完成《助学》感知探究2、5、6、7

(六)作业设计

以“卖灶糖的老汉为什么爱我?”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从课文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避免空谈。板书设计

课程资源:

《语文助学》《语文教学用书》《七年级优秀课时教案》《教材全解》 教学反思:

以前上传教案,我都是先在网络上下载一些自认为优秀的作品以供参考,结果造成一些观点先入为主,并且抹杀了自己一些好的想法。写《捡麦穗》这篇教案时,我没有参考网上任何教案,完全根据自己对文本、课程标准的理解本着时效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设计完成。《捡麦穗》放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篇比较、探究类课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就是让学生体会人性美。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我自认为有以下优点: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给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2、对于比较、探究类文章,结合初一学生认知情况,问题设计浅显易懂,让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留给孩子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然后再小组内交流,真正做到把课堂教给孩子,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文本与生活能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身边那些无希求的爱,讲身边故事的过程,也是他们内心成长的过程。同时注意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4、根据北师版教材的特点,设计与刚刚学完的《阿长与〈山海经〉》比较阅读,教学生用比较法去异中求同,能找到两篇文章的切入点,题目设计难度适中,使学生保持较高积极性。不足:预习环节要求学生质疑,出于对初一学生能力的担心或者说是对自己课堂掌控能力的不自信。学生的自主学生只是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进行,教师可以再放开些。

第二篇:《拾豆豆》教学设计

《拾豆豆》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湘艺版修订教材第六册第二课《拾豆豆》 教材分析:

《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它的旋律和山西的方言紧密结合,如:“37”、“53•”、“3.5 76”,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而又朴实的形象。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山西民歌《拾豆豆》,感受山西民歌的地域风格和特点。

2.能在歌曲学习中参与音乐律动,能通过演唱、表情及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课标中对三年级音乐教学中演唱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简单评价。根据课标的这个要求,我为歌曲创设了一系列与拾豆豆有关的情境,通过儿歌、身势动作、学说方言等活动来感受体验歌曲,通过唱一唱、说一说、动一动等环节来学唱歌曲,并在最后加入了二声部的演唱,同过填充式和轮唱等方式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山西民歌的韵味,产生具体的审美体验,从而更生动地表现山西民歌,创造更多的美。教学设计亮点:

1.通过儿歌导入、身势参与、方言渗透等手段,解决歌曲的重难点,学歌曲,唱韵味。

2.从歌词、曲调入手,抓住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并表现歌曲的音乐性。

3.为歌曲加入了填充式的二声部演唱和简单的轮唱,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增 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难点:能与人合作,用二声部填充式的演唱和轮唱表现歌曲。教学准备: 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秋天到,豆豆跳,丰收的季节真热闹。孩子们,在这收获的季节,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山西民歌。二.歌曲学唱

(一)感受山西民歌 1.初听歌曲第一段

提问: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复听歌曲

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3.学山西儿歌

CAI出示 儿歌《拾豆豆》 ①情景互动(解决下滑音)

师:在坐的小朋友啊,都是老师最喜欢的胖丫丫俊妞妞,我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可要答应哦!

师生互动“胖丫丫!哎!” ②儿歌参与(解决节奏难点)

引导学生在在所有叠词出现的地方通过点头来参与。③身势参与(加强情感体验)

带领学生用秧歌中甩手绢的动作参与律动。

(邀请一位第一段表演得非常出色的学生上台来带着大家一起动。鼓

励大家想不同的动作,在固定的地方使用)

(三)学唱山西民歌 CAI出示歌谱《拾豆豆》 1.唱一唱(熟悉歌曲)

歌曲教唱,师随时纠正演唱中发现的问题,体会山西民歌韵味,找出突显山西特色的乐句。

2.说一说(在个别字处用方言演唱,加深对歌曲形象的理解)

通过听老师说、唱,发现旋律和方言的联系,从而了解乐句中曲调的特点。3.动一动(师生互动演唱,用动作解决难点)

结合情境处理难点乐句,解决休止符、附点八分音符等问题,突破难点。着重处理“一拾拾了一兜兜”一句。4.师生合作互动演唱二声部

在第三句进行轮唱。“过沟沟,拾豆豆,一拾拾了一兜兜。” ①师生合作演唱,老师加入填充式的合唱,和二声部轮唱。②学生分组合作合唱。5.完整表现,师生互评

完整地呈现歌曲,首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不断完善演唱,再由老师评价、总结。

三、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拾豆豆》这首山西民歌,感受到了山西小朋友拾豆豆的快乐,更感受到了山西民歌独特的韵味儿。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去了解更多山西的民歌,了解更多关于山西的文化。

音乐在传承,快乐在传递,希望大家每天能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金豆豆。......

第三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结合生活实际谈对文中道理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

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道理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2,3,4,师谈话介绍苏格拉底,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补充材料,并做归纳小结。板书课题:最大的麦穗(生齐读课题)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受苏格拉底教育方法的不同。

师谈话过渡:同学们,我们平常上课的地点在哪里?老师用什么来上课?引导读文 1,2,全班交流:地点在麦地里,教具是麦穗。

苏格拉底在上课的时候总共说了几句话,请同学再次走进文本找出苏格拉底的话,并画下来自己读一读,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理解。3,指名学生回答,师相机课件展示苏格拉底的三句话:

(1):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2):你们已经到头了。

(3):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4,全班交流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师相机进行归纳小结: 第一次:是提出一个要求 第二次:是一次提醒

第三次:是一次启发

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句话,但他讲的少,引的妙,点的巧,效果好,不愧是一位大学者。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三句话。

三、再读课文,感受弟子们的表现

师谈话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苏格拉底在上课时说的三句话,那么他的弟子们在课堂上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找一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读一读,同样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生交流弟子们的表现,师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相关的句子。2,抓住弟子们动作、神态、心理等活动的词语引导进行有感情朗读。

3,写话训练:请写我们的日常活动中的一个片段,注意抓住我们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写话,师巡视指导。并进行全班交流。4,师小结引导:弟子们实践很认真,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行动。课堂预设:弟子们虽然实践很认真,那么收获会怎样呢?引发课堂碰撞。

预设1:他们虽然很认真,辛辛苦苦,挑挑捡捡,结果却两手空空。这样的结局太另人失望。

预设2:表面上他的弟子们是两手空空,实际上却收获很多。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小结归纳,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有失必有得,表面上他们是没有得到麦穗,实际上他们却收获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过渡:刚才我们说弟子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那么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弟子们悟出道理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课件出示句子: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这才是实实在在的。2,小组交流:结合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师小结归纳。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4,课件展示有关机遇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苏格拉底寻找接班人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 教学方法独特

深刻的人生道理

弟 子 们 有 失 有 得

第四篇:教学设计_最大的麦穗

课题:

16、最大的麦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理解苏格拉底对弟子所说的第三句话,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四)德育

引导学生明白从现在开始要学会抓住眼前机遇,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迈向成功大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顺长辈、回报社会。教学重点:

1.引导理解苏格拉底对弟子所说的第三句话。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3.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准备:

PPT课件、希沃视频展台 教学课时:

2课时(本次是执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理解苏格拉底对弟子所说的第三句话。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3.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1.全班学生默写书中重点的词语,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2.班内同学共同检查书写情况,若有错误现象帮其纠正并指导记忆。

3.找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过渡:狄更斯曾经说过:“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6课,和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一起去寻找麦地里最大的麦穗。

二、品读摘麦穗的过程,感受人生要不失时机的做事。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指导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学生说: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另一个是——(学生接:只许进不许退)。

1.引导:弟子听了苏格拉底说的话,又是如何做的?如何想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___”,写出自己的体会。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教师随时关注并了解学生的学情。

3.出示课件: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引导学生从两个“看看”和“用心地挑挑拣拣”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的态度是认真的,在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2)引导学生从“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的眼界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

(3)引导学生从“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体会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的犹豫不决,失去了许多机会。

(4)引导学生从“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体会弟子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认为机会还很多。

(5)引导学生理解“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这句话中分号的用法。

(6)引导理解:这句活中有一个标点符号——分号。看一看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好隔开。以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写相类似的句子都可以使用分号。

4.从弟子们摘麦穗的过程,你有何体会?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人生要不失时机的做事。

三、品读摘麦穗的结果和苏格拉底的话,感悟人生要抓住时机 1.自读自悟五、六自然段,画出弟子们摘麦穗的结果和苏格拉底的话。

联系上下文并思考: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苏格拉底的话是什么意思?

2.同桌交流之后,班内交流。

“你们已经到头了。”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1)弟子们在_________中已经到头了;(埋头、低头)(2)你还能从中读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时间到头了,机遇没有了。3.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4..引导理解理解“两手空空” 和“如梦初醒”?

(1)你是如何理解“如梦初醒”?可以换成哪个词?(恍然大悟)

(2)弟子们因为__________才两手空空;(东张西望、挑挑拣拣、随手扔掉)

6.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们,苏格拉底又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7.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谈谈自己的理解。

8.小结: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四、品读弟子们悟出的道理,感受抓住眼前机遇才是最重要的。1.弟子们是否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话呢?他们悟出了什么道理?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出示比喻句: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引导学生理解: 人生追求理想,就像___________。“最大的一穗”指的是___________。

3.出示句子: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引导理解麦穗和时机的关系。要想获得良机,必须________。由于_________, 才会错失良机。

4.引导学生抓住“最大的追求”指的是什么?“眼前的一穗”指的是什么?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5.小结:是呀,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学生默默在心中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学生接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五、感情升华(小练笔):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些机会需要去把握,比如:上课积极发言是_____的机会;参加各种比赛是____的机会;阅读课外书是 _____的机会;给爸妈捶背是_____的机会;做善事是_____的机会。学生先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一填。教师巡视并选两名学生的进行展示。

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些机会需要去把握,比如:上课积极发言是表现自我的机会;参加各种比赛是展示自我的机会;阅读课外书是提升自我的机会;给爸妈捶背是孝顺的机会;做善事是回报社会的机会。

小结:

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每个人好好地把握眼前的机会,不断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孝顺长辈的基础之上好好地回报我们的社会。

六、拓展作业:

1.继续收集有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2.阅读《配套练习册》中第16课第五大题的课外短文《弯腰的麦穗》,完成阅读练习。

七、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摘 东张西望

两手空空 随手扔掉 实实在在

挑挑拣拣

第五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界牌九年制学校

教学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

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学习体会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组):„„()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到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六年级语文教师

王九凤

(此课为市督导评估-随堂听课)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七、小结: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

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下载拾麦穗 教学设计(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拾麦穗 教学设计(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课文解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记叙了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杨斜中心小学 王晓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走进弟子们的内心,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一穗(第二课时) 陈曼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研读苏格拉底的话,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