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体辅导父母的唠叨教学设计
父母的唠叨教学设计
活动设计 12、13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早期。他们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叨唠,这样的叨唠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课程首先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叨唠,然后要清楚叨唠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是探讨在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么对待长辈的叨唠。
辅导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叨唠。
2、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探讨对待叨唠的好办法。
辅导方式
1、小组讨论
2、小品表演
3、社会调查
辅导前准备
1、课前做好一份社会调查。
2、排练小品《小亮在家一、二》。
辅导时间与场地
辅导时间:一学时。
辅导场地:团体辅导室。
辅导步骤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二、说说自己
1、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我今年……)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教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说叨唠
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讨论(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一分钟)
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叨唠呢?(指名发言)
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
小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4、讨论: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
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叨唠?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举手发言)
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解”等。
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叨唠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
四、爸爸妈妈的话
1、教师:上课时,老师做了一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下面,我们一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实况
(问:×××,您好,现在,想请你来谈谈关于“叨唠”的话题……
问:×××,您好,你的孩子快12岁了,当你想跟他说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他有时候就表现得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这份社会调查一定要提前两周去做,而且要细致,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让每一位被访的家长说出他们最想与孩子讲的话,家长的姓名尽可能不公开。)
3、小结: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灵的震憾。叨唠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五、消除烦恼
1、讨论: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
(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力法;
(3)自我讽刺法;
(4)解释说明法。
……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亮亮调皮地一笑:“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说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讨论:亮亮是怎样对等长辈的叨唠的?(让学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来解答。)
六、帮帮你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叨唠,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解决。)
七、小结
父母亲由于爱而叨唠孩子,因为感激,我们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让我们共同架设起一座虹桥,人和人之间多一份理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补充活动
开展辅导两周之后再次做社会调查,让家长谈谈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变化,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二篇: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团体活动课教案
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活动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二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追求自主、摆脱束缚的强烈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改进自己的做法,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并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提出中肯的建议,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良苦用心,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
3、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4、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谐家庭关系。【活动准备】:
彩纸、笔、双面胶、信纸、信封等。【适合年级】: 初二年级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教授展示‚唠叨‛字样
其实同学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中长大,享受着温暖与亲情,为什么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无法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呢?请欣赏幽默小诗《儿子眼中的父亲》,并谈谈你的感受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你们就处在14、5岁的少年阶段,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追求自主、摆脱束缚的强烈欲望。但父母仍然把你们当孩子来看待,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与你的独立意识发生冲撞时,同学们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二、情景体验,相互倾诉。
想象看爸爸妈妈既要为生活奔波,有着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又要为我们操心,对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而我们很多时候会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母爱无错,而我们对母爱的理解却常常出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请观赏小品《唠叨的爸妈》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明、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小明:带着耳机在听音乐,边写作业边晃着身体,一会拿着笔随着音乐节拍敲桌子。
妈妈:闻声赶过来,指着小明大喝一声:‚小明,你在干什么?还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哪有这样写作业的?能学习好才怪!‛
爸爸走过来:‚你说说你,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办啊?你现在学习为了谁啊,不就是为你以后能上个好高中吗!我们能得到什么啊!不都是为你好吗!我们这是何苦!你说说,现在人口那么多,你再不努力你怎么能竞争的过呢……‛
小明:‚行了行了,你们烦不烦啊!说够了吗?在学校这个老师说完了那个老师来说,天天说大道理,回家你们又唠叨个不停,还让不让我活啊?‛说完双手往桌子上一摊,歪着头趴在桌子上,晕了。(三人鞠躬退场)(师生鼓掌感谢)
小明的父母针对小明的什么情况唠叨? 你们的父母还会针对什么事情在你耳边唠叨? 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听到父母的唠叨,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多媒体展示)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不复习;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服饰方面:要名牌服装,打扮超前,不符合学生身份。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差。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三、换位体验,理解父母。
对父母的唠叨我们要么沉默不语,行动拖拉;要么针锋相对,言语刻薄,要么离家出走、伺机报复。你想过没有,父母对于你以上的行为,感受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的纸片,分成父母和子女两个不同的角色,体会面对不听话或行为不良的孩子,你的说教他们不接受时,你的感受。
再拿出绿色的纸片,按照上面的提示,把刚才的角色在互换一次,体验一次。活动结束,请大家谈谈感受。(体验:如果自己的说教孩子不接受时的内心感受:着急,好心不得好报,孩子不理解自己很伤心、失望,说教不管用时就开始唠叨,可能是自己方法不对,态度不好引起孩子逆反,可是又不知怎样解决。)
父母的唠叨里有什么?(爱、关心、担心、呵护等)
父母和孩子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首先,你看待父母的眼光发生了变化,父母不再伟大、智慧。你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评判事物。其次,你开始有了追求独立的愿望,你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再次,两代人缺乏了解和沟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尊重父母,对自己的父母理解多了,也就不会抱怨他们了。
四、心心点灯,积极应对。
其实我们知道,爸爸妈妈不会无缘无故的唠叨,是我们在很多方面有欠缺,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先要改变什么?
——大家一起出出主意,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红纸上。(任意找一位同学读一读)
1、学习方面:‚赶前不赶后‛,先完成作业,再复习功课。如果父母唠叨,你就可以理直气壮了。
2、仪表方面:上学当然穿校服。节假日可以适当打扮,不过要征求父母同意,也可以请服装超前的同学到家里玩,让父母接受你们的打扮。
3、社交方面: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和谁在一起。她是你的监护人,有权利知道这一切。
4、卫生方面:起床叠被,保持房间的整洁,勤洗头、洗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让他们看见。)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有限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事先经过父母同意,请他们监督。
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想想看,你一般是什么反应:(先静想一会,再小组交流。)(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否则父母会加大唠叨的力度,让你难以忍受。)
老师总结:
1、安静聆听法(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做一个乖宝宝。)
2、转移注意法(可以给他们让座、拿拖鞋、端杯水或说些别的话题。)
3、自我嘲讽法(语言幽默风趣,自我讽刺,缓和气氛。)
4、解释说明法(可以在父母比较冷静的时候,解释清楚。)
5、撒娇耍赖法(可以对她笑一笑、做做鬼脸、撒撒娇。只要父母高兴,撒娇耍赖也没错。)
6、写信述说法(可以给父母写封信,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真心沟通,和谐亲情 改变父母唠叨的习惯、方式
因为缺少理解,才会产生代购,因为多了误解,才会发生矛盾。可能我们在慢慢的改变自己,慢慢的进步,父母没有察觉到;可能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父母还不满意;可能他们的谈话方式让我们反感等等。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我们感恩的、理解的心,为他们在亲子沟通上提几点中肯的建议吧。
《亲子沟通建议》
(建议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先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再表示自己会努力,实现他们的目标;最后语气委婉地提出建议。)
写在纸上,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里,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方式给父母。
1、感恩父母的唠叨,那是爱的语言。
2、要尊重孩子。我们也是小大人。
3、别只盯着孩子的缺点,这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4、孩子需要的是耐心的指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5、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6、父母应给我们申辩的机会,耐心地听我们把话讲完。
7、父母和孩子说话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
8、希望每天有10分钟交流的时间。
如果我们父母能接受建议,那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和谐家庭》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丽、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小丽写完作业,把书包整理好,把写字台收拾干净。起身伸了个懒腰,看见妈妈还在干家务,说:‚妈妈,我作业写完了,我来帮你。‛ 妈妈:‚不用了,收拾完了。‛把围裙解下,坐在沙发上休息。小丽:赶忙端来一杯水,递给妈妈。妈妈:很高兴地说‚谢谢‛
小丽:端一杯水给爸爸,爸爸对小明笑笑,点点头。这时电话铃响了,有同学找小明出去玩。小明征求爸妈的意见
小丽:妈妈,我的同学王立军叫我出玩,在明珠广场,10点半回来。你们同意吗?
妈妈:‚你的作业写完了,什么时候复习?‛
小丽:摇晃着妈妈的胳膊:‚妈,我的作业都写完了,你就让我出去玩一会吧,我下午在复习,妈,你就答应我吧!‛
妈妈笑了。
妈妈爸爸:好的,玩得开心,要注意安全。(三人鞠躬,退下。同学们鼓掌。)学生谈体会。
在家庭中,孩子应该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体贴父母,尊重父母,和同学外出应该先请示父母,征得同意后再走;父母、孩子互相理解,一家人才能其乐融融。
六、情感升华,总结深化 播放《爸妈谢谢你》的伴奏歌曲:
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父母的唠叨是一首歌,有歌听的人生不会寂寞。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那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唠叨是真诚的劝说; 唠叨是殷切的期盼。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
第三篇:团体辅导学会沟通教学设计
学会沟通教学设计
教育理念
正确区分生活中人际沟通的典型反应方式;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运用协商方法化解人际冲突。对于身体、心理处于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讲,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正确的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 教学要点
1.以学生为主体,避免说教,使之自省。2.让学生自己找出在人际沟通中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讨论 活动模式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展开讨论—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教师)我们的心理不够成熟,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的现象,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缺乏换位思考,既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理,从而说出对方乐于接受的语言。因此,有些学生说的话令人感觉是“横着出来”的,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但说话本人也许得罪了人后仍不自知,时间一久,自然会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并可能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刚腹自用,强化原来的语言缺陷,二是不再敢说话,郁闷、孤僻,所以提高小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以及提高沟通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沟通的方式 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往往离不开语言这一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得好,可以使对方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意图,反之,则可能引起误解,造成沟通困难,甚至破坏人际关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因为一句话而翻脸的现象。
三、角色扮演
例如:设置情境出现了三种沟通的方式,如果你是主人公,会选择哪一种呢?下面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冲突情境,请你分别对每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
情境1 下自习的铃声响了,黄xx有事快步走出教室,感觉手臂无意中碰了一下别人的桌子,因为走得急,他未加理会。原来他不小心碰掉了刘xx放在桌子上的铅笔盒,刘xx心里很不高兴,这时,黄xx,办完事情回到了教室。
(1)沟通方式 刘:嘿!黄xx,你这个人怎么搞的,没长眼睛呀!你把我的铅笔盒碰掉地上了。黄:你才没长眼睛呢?我又不是有意的,再说,是我碰掉的吗?一个铅笔盒,有什么大不了的?刘xx:怎么,碰掉了人家的东西,你还有理拉,你这个---------。黄:你这个---------。
(2)沟通方式 刘xx:(瞪了黄xx一眼)你可小心点!黄xx:我怎么了?刘xx:(不说话,心想:你还装傻,以后我把你的铅笔盒碰掉地上,看你怎么说。)黄xx:哼-------?
(3)沟通方式 刘xx:黄xx,你把我的铅笔盒碰掉地上,摔坏了,我心里很不高兴。黄xx:刘xx,真对不起,原来是我碰掉了你的铅笔盒,这样吧,放学后我马上买一个新的赔你,好吗?刘xx:没关系,你不用赔,铅笔盒修一修还可以用,不过你以后走路不要太急,容易发生意外的事情,黄xx:我知道了,今后会注意的,我们一块看看铅笔盒怎么修吧,同学们讨论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这三种沟通方式的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可能是------。第一种二人大吵大闹同学反对。第二种刘xx生闷气,可能报复,黄xx:摸不清头脑,二人关系疏远。第三种问题解决,二人依然是好同学。你从中得到什么起发呢?
教师指导 你经常采用的是哪一种方式分别有什么内心体会?请告诉其他同学。说话也是一种艺术,说话礼貌,得体,既是现代人的素养之一。也可以使交往愉悦,顺畅,和谐,说话粗鲁或吞吞吐吐,则会使人反感,厌烦,人际关系疏远。沟通是将信息和感情传递给对方,对方能否正确的反馈,这需要交流的双方具有一定沟通技巧,我们在前面已经清楚的明白,礼貌、得体的语言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体会一下其他的沟通方式。想一想
四、沟通的技巧 教师指导
1.不要吝惜你的赞美;赞美并不是有意的奉承,而是对别人的优秀之处表达你的肯定和欣赏。赞美的话如同春天的阳光,使人的生活增添无限的光彩,并拥有愉悦,积极的情绪体验。有些人习惯于处处责备别人,总是表达自己的不满意见,即使是出自一片好心,但是结果却令人难以接受。比如:下雨天,你没有带雨伞,你的好朋友给你送伞,同时对你说:“天阴得这样,还不知道带伞,真是太笨了”虽然你可以不让雨淋了,但你心里的感受也许并不好,甚至会情愿不要伞也不愿挨别人骂的念头吧?所以,如果和尖酸刻薄相比较,你更愿意接受赞美的语言的话,那么,不妨把你的赞美也送给别人吧。2.注意别人的“心理敏感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敏感区”,平时说话时要避免刺激对方的敏感区,比如:对方是一个说话比较慢的人,有时脸都憋红了,可能还没有把意思说明白,你就不要一个经儿地催促,最好别打断,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否则,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3.注意别人的“心理敏感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敏感时”,既有时候对某些活动格外敏感。
比如:一个人不高兴的时候,最不愿意听责备的话,或强求做某件事情。这时,你要首先给予关心和安慰,等到对方心情好转后,再提出意见或要求。
1. 面带微笑
微笑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的沟通技巧,如果你高兴看到别人的笑脸,那么,也请你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把你的好情绪传达给别人,“感染”别人。
2、根据自己的体会举例子
五、练习根据下面题目的要求,与邻近的同学组成训练小组,进一步巩固学科内容。
1.拒绝的话:当一位同学要抄你的作业时,你会说:我知道今天的作业有点难,不过我觉得你挺聪明的,再想一想,你也肯定能够自己把它做出来。
2、批评的话:当一位同学私自拿走你的 笔(或其它东西)使用时,你会说: 看来我得笔挺好使的,不过,下次再使用时最好先跟我说一下,我会很愿意借给你的,可别再让它突然失踪了。
3.理解的话:当你在车上被人家踩了一脚,对方向你道歉时,你会说:没关系,车上人这么多,难免会碰着的。
4.赞美的话: 二人相互挖掘对方的优点,并用赞美的话说给对方听。5.微笑向对方友好大方的笑一笑,看到对方的笑脸,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练习掌握沟通技巧
小结(小故事)感情深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也发生过误会。1863年1月8日恩格斯的妻子去世,恩格斯写信告诉马克思。马克思回信写得比较简单,也没有什么安慰的话恩格斯在极度悲痛下回了一封信,心想“这哪里像多年的老朋友”,发了一通火并指出20年的友谊将发生裂痕。看了恩格斯的信,马克思觉察到自己的错误,就回信认错,解释了情况表白了自己的心情。恩格斯接到信,心情一下欢快起来。在回信中说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留下的印象消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妻子的同时在失去自己最好的朋友比如:恩格斯把对马克思的看法只想在肚子里,不与他沟通,马克思也不及时做解释,那么将是一种怎样的后果呢?
名人格言
1.间接提出别人的错误,要比直接说出口来的温和,比较不引起别人强烈的反感。——卡耐基(美国)
2.恰如其分的沉默是明智的胜过一切雄辩——浦鲁塔克(古希腊)
第四篇:团体辅导注意力训练教学设计
注意力训练教学设计
辅导理念
学会注意是小学生学习潜能开发方面的训练重点之一。集中注意力就是对学生注意品质的辅导与训练。根据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小学生虽然已养成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注意力这方面,无意注意占主要部分,注意力无法相对较长时间的集中,很容易出现分心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利用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则是开发他们智能的重要基础。辅导目标
1、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及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亲身体验,自己感悟,感受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探索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途径,掌握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4、在游戏式的轻松氛围中,调节舒缓学习生活带来的紧张情绪,达到调节心情,放松心灵的目的。辅导重点
1、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探索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途径和方法。辅导难点
了解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掌握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辅导策略 调查法、游戏法 辅导过程
一、课前活动:
播放《幸福拍手歌》,在活泼熟悉的儿歌声中,学生自由地或唱或跳。(创设轻松活泼的气氛,放松身心,使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情绪中进入活动)
二、活动体验: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玩游戏好吗?
(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绪中进入活动,有利于下面的沟通和交流)
(二)反口令
1、说明游戏规则:注意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做错、做慢、不做的同学不能继续参加比赛。最后留下的人为获胜者。
2、小组比赛
3、师生畅谈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找出有关集中注意力的词语,如专心、走神、认真等。
(三)春种秋收
1、讲解:我们只有将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才能有所收获。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能收获到劳动的成果。
2、说明活动规则:学生手拿4个沙包,往前边跑边放入圆圈内(若掷出圈外为犯规);到终点后,返回,将沙包收起。最先完成的为获胜者。
3、小组比赛。
4、学生谈“为什么我比别人收成差?”(不认真听讲,做事不专心)(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中的一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激起学生的热情,亲身体验,自己感悟,在活动中增加心理体验。师生同玩同乐同说,容易接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融洽的氛围,在轻松的情境中走近学生的心,更容易自然地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让学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坦现真实想法。再加上画龙点睛的归纳,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自身在集中注意力方面的不足,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三、感悟迁移
(一)听儿歌
1、下面我们轻松轻松,一起听一首动听的儿歌。
2、师生欣赏儿歌《小猫钓鱼》。
3、“哎呀,开始时小猫怎么钓不到鱼呢?(学生自由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如三心二意,贪玩等”)
“为什么后来小猫钓到了一条大鱼?”(学生自由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如一心一意、专心等)
(以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切合学生喜欢动物的心理,抓住集中注意力的主题,直观地对“小猫钓鱼”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体会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对集中注意力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二)运球游戏
1、说明规则:用勺平端着乒乓球,从一端运到另一端,再返回传给下一个学生。又快又稳完成者获胜。不准用手或其它物品将球固定在勺上,球掉下要从起点重来。
2、小组比赛。
3、畅谈感受
(在对集中注意力有所认识后,进行更高层次的提高迁移,仍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作学生情感体验的铺垫,让每个学生在自身不同的心理基础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学会比以前更集中注意力了。)
(三)联系实际
说说平时做什么事情需要集中注意力的?
(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延伸,深化对集中注意力的切身体验,切实指导学生的生活)
(四)注意力体操
将魏书生的注意力体操“松、静、匀、乐”介绍给学生,身体放松,心情宁静、呼吸均匀、情绪快乐。
(“松、静、匀、乐”不仅仅是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是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会惠及学生未来的生活)。
四、结束活动
在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活动。辅导效果
通过以上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不专心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孩子有意不想学习,而是不能较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致。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具体训练,就可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过,一两次训练不会让学生养成习惯,必须多次训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五篇:团体辅导
01捆绑过关——(适用:团队协作)
简述:藉着被绑在一起来完成数件任务
人数和场地:不限
道具:绳子或其他可以绑的东西
适合全部的人
游戏方法:
1.分组,每组最好二人以上。
2.每一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圈,面对对方。老师帮忙把每个人的手臂与隔壁的人绑在一起。
3.绑好以后,现在每一组的组员都是绑在一起的,老师想些任务要每组去完成。
题目例子:
吃午餐;包礼物;完成个美术作品;帮每个组员倒水等。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互助是成功完成任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教育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能够如法炮制,学会互助。
--
02训练幽默乐观的游戏
情绪有正性与负性之分。有些正性情绪,如兴奋、好玩、幽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许多负性情绪,如痛苦、焦虑、恐惧则会阻碍人的创造力发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成功或失败而导致情绪波动的经历。下面这个游戏可以让你体验情绪在问题解决中的强大作用。更可以训练你的幽默和乐观的情绪。
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同做,而且要求你偏离你一贯的社会行为。游戏的内容是要你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
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
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动物名称
A--F狮子
G--L海豹
M--R猩猩
S--Z热带鸟
现在选择一个伙伴(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的人作为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
点评: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到既幽默有趣又有些尴尬?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很可能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也许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你是否注意到好玩和幽默的情绪会有助于你在这个游戏中创造性的发挥,可能会使你灵机一动,模仿出种种出人意外的叫声,获得满堂喝采,或者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而在游戏中,感到尴尬的心理却会使你羞于开口?假如你有幽默感,学动物叫就更容易开口。
正性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幽默可以使你保持乐观。03衔纸杯传水
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
要求:人员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人员辅助组第一名人员倒水至衔至的纸杯内,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缸内,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谁的缸内的水最多,谁就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