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杏树》教学设计
《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银杏树》是教科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快乐读书屋六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主题是教育学生热爱家乡,不忘家乡的人和优美事物。本文也突显了这一主题。《银杏树》一文写法突出,按照季节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生动,适合学生自学,教师只在写作方法上做适当点拨。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语文的自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朗读练习,对自己喜欢的语句有一定的分析和积累的能力。本节课将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并能在读中体会写作方法,使学生在习作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层次清楚,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文章的写法上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朗读,能够获得更多的习作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读文感知中,回答问题,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2.运用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3.理解作者爱银杏树,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层次读文,理解内容,回答问题 难点:学习写作方法,体会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银杏的叶片、果实的卡片 教学步骤:
一、教师板画,导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老师画的这棵树与我们周围的树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板画银杏树,贴上树叶)
2、学生交流。
师:嫩绿的叶片,粗壮的枝干,金色的秋天,累累的果实。你们想了解这种树吗?
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银杏树。(板书课题:银杏树)
3、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银杏树的资料,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4、今天我们就进入快乐读书屋六,认识一棵罕见的银杏树。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标划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流利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读到这里,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课件展示字词,学生自由读。激发兴趣,找学生读并组词。
过渡语: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解决生字词,才能将句子读顺口,对于这一点,同学做的很好。现在我们来齐读第一段,找出中心词。(罕见)很难见到。师:这棵树怎么罕见呢?我们来自学第二段,思考这棵树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树很粗大,奇形怪状的露天树根,长着荆棘的树杈)师:同学们,银杏树的树根奇形怪状成什么样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过渡语: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解决生字词,才能将句子读顺口,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同学做的很好。
师:对,正是这棵罕见的银杏树,给作者的家乡带来了无限的生气。(板书:无限生气)同桌互读课文4~——7段,找出体现了银杏树四季变化特点的中心句和中心词。
三、多层朗读,理解感悟
1.同桌互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和中心词进行概括。2.找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板书:(1)春天的银杏树特点是生机勃勃;
你从哪句话感受到它的特点?(指名读,教师评价)学生齐读,教师评价。
(2)夏天的银杏树特点是像绿绒大伞;
哪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谁能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哪一句? 师:此句点出了“我的最爱”也意味着对夏天的银杏树要进行比较详细的描述,那夏天的银杏树究竟有多美,同学们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学生齐读)
师:可见,夏天的银杏树是一个美丽、快乐的天堂,它给人和动物都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3)秋天的银杏树特点是果实累累;
谁能把秋天看到银杏树果实累累的兴奋心情读出来? 谁知道银杏果有什么特点?(圆、大、多)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银杏树的果实的?(课件出示句子:银杏果壳„„)(从外到内)(4)冬天的银杏树特点是寒风中依然挺立。“挺立”一词有什么作用呢?
(体现银杏树寒冬里也不缺乏生气,等待春天的到来。)
3.过渡语:写冬天的银杏树,虽然只有几句话,但是也写出了它的特点,这就是略写,而对夏天的银杏树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描写,这是详写。本文就用了详略结合的写法,把银杏树一年四季的变化呈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
四、讨论交流,总结写法
1、同学们,这篇写景物的文章,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呢?小组交流,总结写法。
2、学生交流。【(1)四季顺序,进行描写;(2)抓住特点,详略得当;(3)词语生动,语句优美。】
五、教师总结: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为我们今后的写作也提供了好的借鉴。我们可以把这种写法放到自己的作文中,让我们的习作更精彩。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颗罕见的银杏树,了解到了它的用途。这篇课文,作者是通过写银杏树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板书:热爱家乡)
六、板书设计:
银杏树——带来无限生气
春:生机勃勃
夏:像绿绒大伞 秋:硕果累累
冬:依然挺立
(详写)(略写)
第二篇: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读文感知中,回答问题,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运用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3.理解作者爱银杏树,爱家乡的感情。
4、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作者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银杏树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多层次读文,理解内容,回答问题
2.学习写作方法,体会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预习
教学流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银杏树是古老的树种,孔子的故乡就有一棵千年古杏。今天我们就走进快乐读书屋六,认识一棵罕见的银杏树。
板书、齐读课题:《银杏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激发兴趣,指名读。
三.多层次读文
同桌互读课文4~7段,找出体现了银杏树四季变化特点的中心句和中心词。
你从哪句话感受到它的特点?
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板书:
(1)春天的银杏树特点是生机勃勃;
(2)夏天的银杏树特点是像绿绒大伞;
(3)秋天的银杏树特点是果实累累;
(4)冬天的银杏树特点是寒风中依然挺立。
教师适当范读后学生读,教师评价
四.师生共同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1.四季顺序,进行描写;
2.抓住特点,详略得当;
3.词语生动,语句优美
五.识字
疙、瘩、菩、萨、栖、咏、椭、核
认读后,组词,说一句话。
六.出示推荐阅读文章:
学生读,感悟
七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像作者学习写作方法,把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作业:
《资源评价》相关内容
八.板书设计:
银杏树
春:生机
夏:像伞 详写
秋:硕果
冬:挺立 略写
第三篇: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3.积累有关描写银杏树的好词句。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见过银杏树吗?谁亲眼见过或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银杏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出示多媒体,银杏树图片和介绍。
2、师补充:同学们,大家介绍的都很好,我们来看多媒体,这就是银杏树,它是我国珍贵的古树种,也是我国的特产植物。俗称白果树。别名叫公孙树,因为这种树在自然生长状况下,长得慢,形容祖父一辈种银杏,到了孙子辈才结果。银杏除树姿美丽外,它的种子可食用,也是一味药材,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叶子有杀虫作用,可以防治棉蚜虫。树叶夹在书里,可以驱除蛀书的蠹虫。春天,银杏树开花,蜜蜂云集,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3、师生简介叶圣陶。了解了银杏树,我们还要认识一下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学毕业后,当了10年小学教师。以后又在中学、大学任教。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直坚持写作,发表了很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拓者。
他创作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是我国童话创作的优秀作品。他有很多的名言,其中老师最喜欢的一则名言是——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你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写了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棵银杏树的位置,银杏树的年纪很大,银杏树的枝叶花果,银杏树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2、生词新词
(1)学生自读生字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以下词。
忽略:没有注意到。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3、老师再来读课文,大家想想每段讲了什么?(让学生分好段)
(a 三棵银杏树生长的位置,b 三棵银杏树生长缓慢,c按四季的变化写三棵银杏树的外形特点。)
板书到黑板上
4、请同学们听全文朗读,再次体会每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一段
1、体会了每段的意思,谁能把第一段给大家朗诵一下。
2、给第一段配上插图,一学生或者几名学生上讲台画。
3、再读理解:“„„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这肩。”说明了什么?(运用比喻,拟人表达了作者对三棵银杏树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整体进入,导入复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是按银杏树的(位置、树龄、外形)三个方面叙述的。其中外形这个部分又是从(干、茎、叶、花、果)这五个部分展开描写的,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板书
位置(屋后空地上)
干
三棵银杏树 树龄(古老)
芽
外形——————
叶
花
果
二、检查自学,了解外形各部分的特点。结合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在自学课文时,我们是运用“读课文、找句子、点词语”的方法完成填空,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1、先来看银杏树的位置。生答:屋后的空地上(板书)确切的位置呢?引读第一节。
(出示比喻句)作者把两棵银杏树比作()。对,两个亲密的朋友。
师: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2、引读课文第二节。银杏树非常古老(出示)后引读。
3、银杏树的干、茎、叶、花、果又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过程中,能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更好。
(1)干:直 偶尔弯曲(板书出示)
生A:银杏树干的特点是“直偶尔弯曲”。文中的句子是(板书句1)从句中的很直,直的多,偶尔屈曲,看出银杏树干大多是直,偶有屈曲。
师:!来读一读这句,读出挺拔。生齐读。
(2)芽:多像奶头(观察仔细)
叶:折扇形 春绿秋黄(作药作书签)
花:小 白里带黄花叶(很好的蜜源植物花香晚上开放)
果:壳白 仁绿 味香(营养价值高做药做蜜饯等)
注:学生必须先说特点,再找句子,说明特点,再联系课外知识说说,再带领学生齐读。
4、多么诱人的白果啊!现在让我们完整地体会一下银杏树的外形。引读板书
三、根据上下文,理解句意,体会喜爱之情。
俗话说:咏物言志,状物抒情。叶圣陶爷爷对银杏树如此细致形象的刻划,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那种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在银杏树那片广大的绿荫下开始滋生。我们看展示的这三句话
句一: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句二: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
句三: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让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喜爱,以句一为例:
句一: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1、齐读后提问:“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是指什么呢?可以读它上文。
(生答:即是指银杏树又长出了折扇形的绿叶。)穿新衣裳都是用来写人的,作者把银杏树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
2、自由读这句话,体会高兴的心情。示范读齐读
小结:孩子们在绿荫下尽情地玩耍,船家在树荫下悠然自得休息,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呀!叫人怎么能不喜爱它呢?难怪我们会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句二: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
1、小组齐读句二:
一生:这句话的上文是“银杏的花太小了,很容易使人忽略。„„父亲笑着说:„„”
(一学生:这里的第一句说银杏的花很小,看到它不容易,刚才我们在学习银杏树的花知道了银杏树花几乎与叶同时长出,它的叶子那么引人注目。那么小的花当然不引人注目。而且银杏花是晚上开放的,一开花就谢,说明了花是很难看到的。现在作者终于看到了,他一定会很开心,可见对银杏树的喜爱。)
一生说:这里的第二句话是“我”和父亲的对话。从对话中我知道作者本来是以为银杏树不开花的,可从父亲的话中又得到银杏树肯
定会开花的,只不过要留心看。我想作者听了父亲的话,一定期待着看到花。现在看到了,当然高兴,说明他对银杏树更喜爱了。
一生说:这句话的下文是:几乎跟叶子„„很可爱的„„这句话是直接描写银杏树花。作者没有想到看到这样美的花,真高兴啊!
一生说: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表现了作者的高兴。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这里有一个“了”字,表示作者终于看到了他期待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包含了作者许许多多的快乐。
学生读这句话。齐读体会。
小结:极普通的小花,在小作者的眼里是如此的娇小、可爱,表达了作者是多么喜爱银杏树。
句三: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小组齐读第三句。一生:这句话是比喻句。句中的“黄蝴蝶”是指秋风吹起的落叶。一群群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是很美丽的,作者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来比喻银杏叶飘落下来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可见他是非常喜爱银杏树的。(谁来读出喜爱。)
师:秋风中,满天的黄叶飒飒地落下来,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孩子们在欢呼,在雀跃。同学们能想象一下那时那刻的情景吗?
出示投影:秋风阵阵地吹,黄叶落得满地,()。学生想象说话。
※当孩子们还沉浸在秋天的欢乐中时,冬天已经来临——待黄叶落尽„„像一幅古画。
能理解一下吗?
叶子落了,老树变得光秃秃了,应该说这样一点也不美,不过赤裸裸的枝干上停着一两只鹰,一动也不动,背后衬着蓝天,真的像一幅古画。
师:说的真好,这是一种古朴的美,苍劲的美,在这种美中,孕育着春天,孕育着勃勃生机。再读这段话。
师:初夏秋冬,银杏树给了孩子们那么多的欢乐,成了孩子们童年中最好的朋友。
师引读全文。
四、教师总结。
多么奇特的一幅古画呀!那三棵银杏树像一尊雕像隽永久远。那无数小芽就像无数首抒情诗清新勃发。当我们读懂了银杏树的丰硕、繁茂、宁静时,读出作者对三棵银杏树的喜爱与赞美。并且,我们已开始喜欢上了这三棵银杏树,其实,事间万物都有其蕴味。当我们用喜爱的目光注视时,它们便会显示自身的美丽。
五,同学们,这节课就讲完了,让我们看一下今天的作业:
1.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2.银杏树还被称为“活化石”呢!快去搜集资料,了解了解吧。
第四篇:《三棵银杏树》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三棵银杏树》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紧扣教参要求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1、由文章第一段内容,明确了银杏树的位置,领悟到空间位置描写方法,想象图画之美。
2、由第二段“没有人”“似乎”明确银杏树年龄之大(古老),又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语言中隐约流露的深深思念也略有觉察。
3、由第三段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变化写出银杏“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充分地读书,领会了作者的情感。
二、多方面领会大家作品风格
从语言准确、朴实中体会语言美。
四年级学生还多喜欢华丽的文章,朴实的语言之美领悟还比较困难,所以以“似乎还这么高大”体会“似乎”一词的重要及准确。像“牛的奶头”体会比喻的形象及通俗,农家的孩子,质朴的美,学生还可能领略不到叶老骨中的“农民”本色,但质朴语言便是一种美,学生已初有所感。
三、仿写略见成效
学校操场有三棵梧桐树,对仿写很有帮助,很好的题材。所以,我让学生巧借题材进行仿写。学生写物在四年级尚有难度,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大相似”仿写,使许多中下等学生有“据”可依,成效明显。
不足之处
一、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教,让学生自读自悟,我也一直在这样尝试,按理说,四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不管使用了多少种“读法”,读了多少遍,收效与时间(姑且不提精力)远不成比例,让人只想放弃,或走捷径(多点拨些)。
二、自惭。
由于能力有限,且又缺乏学习精神,文章中有些遣词用语之精妙,自己的领悟能力也有限,教给学生时便无法做到透彻。如“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 像一幅画,“鹰停在那里……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为什么有时是“画”有时是“古画”,“屈曲”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作者喜欢树,是它的美,还是与它在生活中建立的一种“亲情”。这些都要深入地去领悟体会的。
在不断的教学中,除了教参中的要求,材料提供给了我们很多信息、知识,如果沉下心去琢磨,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更多的疑问需要去探求,如“沽沽泉眼”永不竭。我在不断的反思中体会出了永远的哲理:学无止境。
第五篇: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3.积累有关描写银杏树的好词句。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见过银杏树吗?谁亲眼见过或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银杏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出示多媒体,银杏树图片和介绍。
2、师补充:
3、师生简介叶圣陶。
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你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写了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自由谈。
2、读通全文,指名读。
3、学生再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讲了什么?(让学生分好段)
(a 三棵银杏树生长的位置,b 三棵银杏树生长缓慢,c按四季的变化来描述三棵银杏树的特点。)
4、听全文朗读,再次体会每段的意思。
5、生词新词
(1)学生自读生字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以下词。
忽略:没有注意到。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一段。
2、给第一段配上插图,一学生或者几名学生上讲台画。
3、再读理解:“……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这肩。”说明了什么?(表达了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整体进入,导入复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通过自学,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是按银杏树的(位置、树龄、外形)三个方面叙述的。其中外形这个部分又是从(干、茎、叶、花、果)这五个部分展开描写的,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同步出示投影:
位置(屋后空地上)干
三棵银杏树 树龄(古老)芽
外形—————— 叶
花
果
二、检查自学,了解外形各部分的特点。结合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在自学课文时,我们是运用“读课文、找句子、点词语”的方法完成填空,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1、先来看银杏树的位置。生答:屋后的空地上投影出示确切的位置呢?引读第一节。
(出示比喻句)作者把两棵银杏树比作()。
师: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2、引读课文第二节。银杏树非常古老(出示)后引读。
3、银杏树的干、茎、叶、花、果又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过程中,能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更好。
(1)干:直偶尔弯曲(板书出示)
生A:银杏树干的特点是“直偶尔弯曲”。文中的句子是(板书句1)从句中的很直,直的多,偶尔屈曲,看出银杏树干大多是直,偶有屈曲。
师:!来读一读这句,读出挺拔。生齐读。
(2)芽:多像奶头(观察仔细)
叶:折扇形春绿秋黄(作药作书签)
花:小白里带黄花叶同放(很好的蜜源植物花香晚上开放)
果:壳白仁绿味香(营养价值高做药做蜜饯等)
注:学生必须先说特点,再找句子,说明特点,再联系课外知识说说,再带领学生齐读。
4、多么诱人的白果啊!现在让我们完整地体会一下银杏树的外形。引读板书
三、根据上下文,理解句意,体会喜爱之情。
俗话说:咏物言志,状物抒情。叶圣陶爷爷对银杏树如此细致形象的刻划,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那种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在银杏树那片广大的绿荫下开始滋生。
句一: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句二: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
句三: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让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喜爱,以句一为例:
句一: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1、齐读后提问:“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是指什么呢?可以读它上文。
(生答:即是指银杏树又长出了折扇形的绿叶。)穿新衣裳都是用来写人的,作者把银杏树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
2、自由读这句话,体会高兴的心情。示范读齐读
3、树木长出叶子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我们会如此高兴呢?我们来读第三节有关的句子,引读上下文。
冬天,银杏树的枝干都是(),上面只长着()。春天()多美啊!下文讲道,炎热的夏天到了,()。
4、学生再读上下文,体会喜爱之情。(同桌讨论)
5、交流(上文中,冬天树木赤裸裸,不好看,春天长出新叶子,美,感到高兴。下文中,形成绿荫,可以玩,高兴,大人们在绿荫下休息,高兴。)
小结:孩子们在绿荫下尽情地玩耍,船家在树荫下悠然自得休息,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呀!叫人怎么能不喜爱它呢?难怪我们会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句二: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
1、小组齐读句二:
一生:这句话的上文是“银杏的花太小了,很容易使人忽略。……父亲笑着说:……”
(一学生:这里的第一句说银杏的花很小,看到它不容易,刚才我们在学习银杏树的花知道了银杏树花几乎与叶同时长出,它的叶子那么引人注目。那么小的花当然不引人注目。而且银杏花是晚上开放的,一开花就谢,说明了花是很难看到的。现在作者终于看到了,他一定会很开心,可见对银杏树的喜爱。)
一生说:这里的第二句话是“我”和父亲的对话。从对话中我知道作者本来是以为银杏树不开花的,可从父亲的话中又得到银杏树肯定会开花的,只不过要留心看。我想作者听了父亲的话,一定期待着看到花。现在看到了,当然高兴,说明他对银杏树更喜爱了。
一生说:这句话的下文是:几乎跟叶子……很可爱的……这句话是直接描写银杏树花。作者没有想到看到这样美的花,真高兴啊!
一生说: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表现了作者的高兴。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这里有一个“了”字,表示作者终于看到了他期待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包含了作者许许多多的快乐。
学生读这句话。齐读体会。
小结:极普通的小花,在小作者的眼里是如此的娇小、可爱,表达了作者是多么喜爱银杏树。
句三: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小组齐读第三句。一生:这句话是比喻句。比喻句的上文“秋风阵阵地吹,黄叶落得满地。风又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说明句中的“黄蝴蝶”是指秋风吹起的落叶。一群群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是很美丽的,作者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来比喻银杏叶飘落下来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可见他是非常喜爱银杏树的。(谁来读出喜爱。)
师:秋风中,满天的黄叶飒飒地落下来,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孩子们在欢呼,在雀跃。同学们能想象一下那时那刻的情景吗?
出示投影:秋风阵阵地吹,黄叶落得满地,()。学生想象说话。
※当孩子们还沉浸在秋天的欢乐中时,冬天已经来临——待黄叶落尽……像一幅古画。
能理解一下吗?
叶子落了,老树变得光秃秃了,应该说这样一点也不美,不过赤裸裸的枝干上停着一两只鹰,一动也不动,背后衬着蓝天,真的像一幅古画。
师:说的真好,这是一种古朴的美,苍劲的美,在这种美中,孕育着春天,孕育着勃勃生机。再读这段话。
师:初夏秋冬,银杏树给了孩子们那么多的欢乐,成了孩子们童年中最好的朋友。
师引读全文。
四、美文欣赏。
多么奇特的一幅古画呀!那三棵银杏树像一尊雕像隽永久远。那无数小芽就像无数首抒情诗清新勃发。当我们读懂了银杏树的丰硕、繁茂、宁静时,我们已开始喜欢上了这三棵银杏树,其实,事间万物都有其蕴味。当我们用喜爱的目光注视时,它们便会显示自身的美丽。
让我们来听一听这几段话。
松柏
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根石缝间钻出来。即使是面对无情的岩石,它们也要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它栖身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