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趣”谈
鹤山市2017年度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参评作品 作品统一编号:________
文言文课堂教学“趣”谈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课堂充满生趣,就必须尽心发掘文言文的“趣”味,努力通过导入生趣、成语觅趣、授谬激趣、征引添趣、溯源追趣、缘情益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文言课堂;导入生趣;成语觅趣;授谬激趣;征引添趣;溯源追趣;缘情益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从而“学有所获”。然而文言文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打呵欠、伸懒腰,甚至干脆睡懒觉而无动于衷的悲哀情形。
这种情形严重损害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反映出学生对文言文课堂学习的心理陌生、疲劳,甚至厌倦,究其原因正是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严重缺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语文教师该如何发掘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趣”呢?
1、导入生趣
作为语文教师,导入往往十分重要,好的导入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伊始切忌开门见山地直接板书课题或干脆扎入课文阅读讲析。我们不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掌握的知识点和新课学习内容,精心设计美妙的导入,花几分钟开场,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渲染、悦耳的音乐、动人的故事、诗一般的激情将学生带入某种气氛或情景之中,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一种阅读期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一般来说,新课导入主要有援引法、图示法、音乐法和故事法等。(1)援引法。导入时援引诗词名句、格言、谚语、摘抄等。如援引《易水送别》导入《荆
/ 6
轲刺秦王》,援引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导入《归去来兮辞》等等。(2)图示法。导入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张直观、生动而形象的图片。如《过小孤山大孤山》,让学生欣赏小孤山、大孤山、澎浪矶以及江边烽台和怪石等精美图片,通过图片加深学生对文意的初步把握,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视野,进而产生审视文中所观游的美景欲望。(3)音乐法。导入时播放一段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音乐。如以歌曲《苏武牧羊》导入《苏武传》,随着音符的跳动,学生很快被辛酸凄楚的歌词以及悲壮慷慨的歌声所打动,流露出对苏武守节不辱的敬仰之情,在“情”的驱动下,原本枯燥的古文此时也变得津津有味。(4)故事法。导入时以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新课中的故事以及所发生的背景。如 《烛之武退秦师》,通过讲述新课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唤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命运及事件的关注,再对故事本身作“空白”讲解,迫使学生“欲知后事,且看课文”,产生一睹为快的冲动。
2、成语觅趣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意义。在学习文言文词义与古代汉语语法常识时,只要教师洞悉成语,就会发现,如果对成语的含义掌握得很扎实的话,可以积累起文言文中很多经常会考到的字词的含义和语法知识。教师在讲课时,如果懂得将文言文的学习同成语的理解建立起有机联系,自然会从这一文化瑰宝中觅得一番趣味,在此引导之下,久而久之,学生经过自己的体验,也会体会到乐趣,从而拓展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
成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掌握文言文词义。比如“克勤克俭”中的“克”就是“能够”;“狐假虎威”中的“假”就是“借助”;“义不容辞”中的“辞”就是“推托”;“偃旗息鼓”中的“偃”就是“倒下”;“功亏一篑”中的“篑”就是“土筐”;“望风而逃”中的“风”就是“势头”;“一衣带水”中的“带”就是“衣带”;“屡试不爽”中的“爽”就是“差错”;“不刊之论”中的“刊”就是“更改”;“赴汤蹈火”中的“汤”就是“热水”;“具体而微”中的“具体”就是“形体具备”等等,许多生僻的词义在具体的成语中往往会得到形象生动而具体深刻的理解。
成语还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学习枯燥的文言文语法知识。(1)在文言句式方面,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有六类: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这些句式往往体现在成语中,比如“非亲非故”“草木皆
/ 6
兵”“浮生若梦”“言为心声”等等,分别用“非”表否定判断、用“皆”“若”“为”表判断。比如“为名所累”“囿于成见”“秋扇见捐”“水滴石穿”“兵挫地削”等等,既有形式上的被动,也有语意上的被动。比如“时不我待”“毛将焉附”“以一当十”“唯利是图”等等,分别是否定结构、疑问结构、介宾结构和固定结构中的宾语前置。比如“嗤之以鼻”“相濡以沫”“绳之以法”“生于忧患”“无济于事”等等,均为介词“以”或“于”构成的介宾结构后置。比如“骑者善堕”即为定语后置“善骑者堕”。比如“诚哉斯言”即为主谓倒装“斯言信哉”。至于省略句,如“穿云裂石”(声音穿云裂石),“千钧一发”(千钧引一发),“金石为开“(金石为之开)等等则分别省略主语、谓语和宾语。(2)在词类活用方面,成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风起云涌”“朝秦暮楚”“道听途说”“车载斗量”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用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情状、时间、地点、方式等。比如“礼贤下士”“不毛之地”等则是名词用作动词。比如“不近人情”“不白之冤”等则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比如“惩恶扬善”“扶危济贫”等则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比如“破釜沉舟”“翻江倒海”“劳民伤财”“息事宁人”等则是使动用法。比如“草菅人命”“鱼肉百姓”“不耻下问”“幕天席地”等则是意动用法。
3、授谬激趣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出错,往往会造成一种激发学生去研究、辨析、比较、掌握学习内容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犯错”,学生“发现”错误,并共同“寻找”错误的原因,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且教学目标相对集中、突出,从而帮助他们从看似无趣的教材内容中发现趣, 尝到趣。
例如讲《鸿门宴》坐席时,我故意将“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讲成“项王、项伯南向坐,亚父北向坐。„„沛公东向坐,张良西向侍”。学生马上就问:“老师,您的书怎么和我们不一样呢?”我忙答道:“书,是一样的,不过老师这样讲是有理由的,看你们谁能说出这个理由来。”于是,学生积极翻阅资料,终于兴奋地发现古人宴席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问题自然迎难而解了,原来司马迁如此安排坐席是为了突出项羽的自高自大,而老师故意出错是为了向他们强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后来我还特地告诉他们古人“南面称孤,北面称臣”的道理,3 / 6
不过宴席与这是不同的。
又如在讲文化常识“冠礼”时,我故意将“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讲成“古代男子和今天的人一样都是十八岁成年”。这时学生就在嘀咕老师讲错了,我就急忙问道“你们说说古代男子是多少岁成年”,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二十”。我又问“那古代女子是不是十八岁成年呢”,在一问一答中这个知识点就被轻松而愉悦地掌握了。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法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应该在可疑处多疑、疑能生趣的道理。
4、征引添趣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 有时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较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教师常常会适当地旁征博引。这种征引不仅让学生觉得教师知识渊博,才华横溢,魅力无穷,而且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量, 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形象而生动的征引内容,常起到示例的作用,能将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给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增辉添彩, 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兴趣横生。
例如人教版必修5《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模块中关于“星宿”,教师由于阅读文献丰富往往容易理解,可是学生接触这些知识点少,难免因为陌生而产生畏难情绪,而教材所涉猎的又颇为简练,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重难点知识呢?教师在讲解时就有必要旁征博引,从学生熟悉的古诗文中找出涉及星宿的语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等等,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星宿名称。在初步了解之后,教师便可自然而然地道出“二十八星宿”:北方是玄武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南方是朱雀七星(井、鬼、柳、星、张、翼、轸),东方是苍龙七星(角、亢、氐、房、心(又名商)、尾、箕),西方是白虎七星(奎、娄、胃、昴、毕、觜、参),并追问道:“为什么古人常有‘人参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感慨呢?”学生肯定会马上答道:“参星在西方,商星在东方,人生动不动就像参星与商星一样分隔在东西两方而不能见面。”除此,教师还可以征引其他诗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等,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其他星宿名称,如华盖星,太阳、月亮、文曲星等。当然,在落实文言文一词多义时,此种征引亦不可少,在此不再赘述。
5、溯源追趣
/ 6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对文言文词义的探本溯源自然就其乐无穷。在汉字六书中,古人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造字法创造出含义丰富、形状各异的汉字,其中许多汉字的含义往往与字形相关。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汉字溯源的方法来推断并记住这些字的含义,既生动形象,记忆深刻,也能在探究本源中的追求寻到乐趣。
因此,在教文言文时,教师不妨先教学生形旁的意义,比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冖”与覆盖有关;“阝”与地名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与鸟雀有关;“耒”与耕种有关;“豸”与猛兽相关;“糸”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王”与玉石有关;“目”与眼有关;“页”与首有关;“攴”与敲打有关;“求”与毛皮有关等。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演绎词义的推断方法,当他们掌握技巧后很快就能体会到收获的乐趣。
这种方法在讲授古今词义变化的时候,同样是可以运用的。比如探讨“爪牙”古今含义变化时,教师不妨先列举古今文白句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2)“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3)“郭全海寻思‘满洲国’这么一个大密探,藏在这儿一年多,没有发觉,一定有爪牙。”(《暴风骤雨》)再问问学生情感色情有何不同,经过溯源,就不难明白:“爪牙”原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后来古人把得力的帮手、干将比喻成爪牙,属于褒义词;现在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即党羽、帮凶,属于贬义词。这样的溯源,既开阔了学生知识眼界,也让学生在由褒到贬的情感逆转中品尝到了十足的趣味。
6、缘情益趣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古代作为化成天下的人文特别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以及美好的情感,并逐渐形成“以文载道”“为情造文”的审美范式。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就应该顺势而为,从道德情操层面入手,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习并感受文中人物的至情至性,从而增益趣味。
比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作者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通过一系列家庭琐事,倾诉“多可喜,亦多可悲”的衷肠,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作者年青时刻苦读书、怡然自得的乐趣。又如李密《陈情表》,作者在开头描述了自己在小时候的不幸,用
/ 6
此来侧面描述祖母对自己的照顾,而在文章后面又表达了君主对“卑微”自己的赏识的感激之情,也表示自己愿为其效犬马之力,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可谓真情流露,委婉畅达。难怪宋代学者赵与时《宾退录》说:“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总之,文言文作为一种与现代语言差别极大、年代相隔甚远、文辞简约而精深的语言,势必给学生的学习习近平添不少困难,也给语文教学造成重重障碍。不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懂得驾驭,学会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发掘其中所蕴含的趣味。
参考文献:
[1]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2]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曹海明、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5](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6]蔡澄清、陈军.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7]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与活动[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 6
第二篇:西方国家节日谈趣
西方国家节日谈趣—开题报告
指导老师: 韩利凯 课题组长: 王 珊
小组成员: 温笑欢、范佳瑞、高凯歌、李 雪、张 瑞 班
级: 2011级24班
一、成员分工
1、搜集材料:王 珊、温笑欢
2、整理材料:范佳瑞、高凯歌
3、分析材料:李 雪、张 瑞
4、论文:王 珊、温笑欢、范佳瑞、高凯歌、李 雪、张 瑞
二、课题研究背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
化的世界,古老而深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很快得渗透到了我们国家,对西方节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西方节日文化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更深厚的了解,各种文化(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民族文化韵味。在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吸引人们的眼球。通过对西方节日文化的研究,对西方文化背景的认识更加深刻,拓宽了知识面,也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英语使用的习惯以及某些关于节日的俗语的含义。
因此,我们通过对西方节日的研究,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各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本次活动还启发我们,学习英语不应仅限于课本,也应善于利用周围的各种工具和资源,随时随地有学习英语的意识。
四、研究内容
研究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
五、研究方法
1、资料查阅法:可以上网搜寻,在教科书及阅览室工具书中查寻。
2、访谈法:派组员向有关老师请教这一方面的问题
六、活动步骤
1: 2012.10.25——2012.10.26分配任务、选出课题 2: 2012.10.27——2012.10.30 进行研究
3: 2012.10.31——2012.11.25评价、分析、做出系统论述
七、预期成果:
1、了解西方国家节日
2、每个组员对关于西方国家节日的单词量提高。
3、探究研究性课题的合理及有效方法
4、每人写出论文
八、成果表达形式(小论文)
西方国家节日谈趣
(1)复活节
愚人节也叫万愚节,是西方社会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4月1日。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较普遍的说法愚人节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
(2)感恩节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感恩节始于1621年,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1620年9月,一百零二名英国清教徒为了摆脱宗教与政治上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经过六十五天的海上漂泊,于当年11月21日抵达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由于人地生疏,缺衣少食,加上严寒和疾病,第一个冬天就死去了一半人。当地的印第安人很同情这些移民,教他们狩猎、捕鱼、种植玉米和荞麦等。移民们经过辛勤劳动,终于获得了丰收。为感谢上帝赐予的大丰收和增进同印第安人的友谊,这些移民于1621年秋用火鸡、南瓜、玉米、红薯、果品等劳动成果制成佳肴,大摆宴席。当时有九十名印第安人带着五只鹿和火鸡等应邀疥来助兴,一连欢庆了三天。白天设宴,举行摔跤、赛跑、射箭等体育活动,夜晚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如此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了一个感恩节。1795年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但当时过节的日期不固定。直到1941年美国国会才将感恩节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每逢感恩节,美国全国放假三天。人们吃着烤火鸡
和南瓜馅饼等传统食品,欢度佳节。不过,1979年普利茅斯的印第安人在感恩节那天不是吃火鸡,而是以绝食来抗议白人对他们的忘恩负义。
(3)圣诞节
圣诞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我们的许多圣诞节的传统庆祝出生数个世纪之前,基督的诞生。圣诞节的十二天,明亮的火焰,圣诞柴送礼物,狂欢节(游行)有花车,大家一起享受美食边唱边挨家挨户地,这个节日宴会以及宗教游行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
许多这样的传统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新年庆祝活动。美索不达米亚人信奉神,作为他们的主神马杜克。每年冬季到来,它被认为马杜克就会怪物战斗的混乱。为了帮助马尔杜克在奋斗中,美索不达米亚人举行了新年的节日。这就是Zagmuk,新年佳节,持续了12天。
美索不达米亚国王将回到马杜克神庙,并发誓忠实于神。传统呼吁国王死在今年年底马杜克召去协助战斗在他身边。
为了挽救国王,美索不达米亚人用这个想法的一个“假”国王。一个罪犯被选出来穿着国王的衣服。他得到了尊重和一个真正的国王特权。在庆祝活动的结尾,“假”国王已被剥夺了国王的衣服和杀,爱惜生命真正的国王。
巴比伦人和波斯人有一个类似的节日,叫作Sacaea。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包括交换的场所,奴隶将成为主人,主人们就得服从。
早期的欧洲人相信邪灵、巫师和鬼魂。每当冬至来临,寒夜漫长,白昼短暂,许多人担心太阳将一去不复返。举行特别仪式和庆典是欢迎太阳回来。
在斯堪的那维亚冬季的太阳会消失了很多天。在35天巡防队员将被派往山顶寻找太阳的回归。当第一个光看到巡防队员将返回了这个好消息。一个伟大的节日举行,叫做圣诞季节,和一个特殊的盛宴会围着篝火燃烧服务与圣诞柴。伟大的篝火也会被点燃,庆祝太阳的回归。在一些地区人们将会使苹果到树枝,提醒他们,春天和夏天会回来。
古希腊人认为一个节日类似Zagmuk / Sacaea节日来协助他们的神Kronos谁会战斗的主神宙斯和他的巨头。
罗马的庆祝他们的神土星。他们的节日被称为农神节从12月中旬开始,截至1月1日。农神节,哭喊着“乔!“庆祝活动包括伪装在街道上,大丰盛的美食、拜访朋友、并交换礼物称为Strenae好运(幸运的水果)。
罗马人用花冠装饰大厅月桂花冠,绿树点燃的蜡烛。再一次主人和奴隶会交换位置。
“乔农神节!“是一个有趣的和节日期间罗马人,但基督徒虽然它所憎恶的异教神的荣耀。早期的基督徒想要让他们的孩子的生日基督的宗教节日,而不是一个快乐的和欢乐是异教农神节。
不过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他们的警觉继续庆祝异教习俗和农神节它们之间的转换。在第一个教会禁止这种庆典。但并不成功。最终我们决定庆祝活动将被驯服,成
了一个庆祝适合基督教上帝的儿子。
传说基督教的“圣诞节”庆祝活动是为了对抗异教徒十二月的庆祝活动。25不仅是神圣罗马人还的波斯宗教密特拉教是一个基督教的主要竞争对手当时。教会最终成功地把欢乐、彩灯和礼物的节日,把他们Saturanilia圣诞节的庆典。
确切的天上帝之子诞生的从未被确定了。据说都庆祝自公元98年。在7广告罗马主教下令基督生日的孩子作为一个庄严的节日庆祝。公元350年罗马的另一位教主,朱利叶斯一世,选择12月25日是圣诞节的纪念。
(4)情人节
情人节(英文:Valentine's Day),又名圣华伦泰节,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
情人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
这节日原来纪念两位同是名叫华伦泰的基督宗教初期教会殉道圣人。
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 Festival)
这个说法是基督教会庆祝这一天是为了把古罗马的牧神节(每年的2月15日庆祝,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产力)基督教化。
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
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农业。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现在的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情人节传说故事
相传有个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现在,在情人节里,许多小伙子还把求爱的圣瓦伦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剪成蝴蝶和鲜花,以表示心诚志坚。姑娘们晚上将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希望梦见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礼物。
通过这次的课题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对西方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了解,使我对西方文化有了很浓厚的兴趣。我相信这也会让我对英语的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欧风美雨中成长出来的几代西方人,都不约而同地认可接受一个真知常识:民间的睿智、才力及创造力才是节日盛会们根深叶茂的源泉动力。感受着人人同乐、人人共享的“人本”主义情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如果说,中国传统佳节凸显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为邦本”等儒雅敦厚的民本色彩,西方节日则勾勒了一幅“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的人本画卷。无论东方抑或西方,当悲天悯人、超度众生的沉郁雄浑渐行渐远,普天同庆、万民同乐成为普遍视野背景的时候,平民大众往往构成节日的主体和目的。
中西节日或双峰并峙,或双水合流,都不可避免背负承载着各种时常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文诉求情感。在中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抒发的是怀念,“天上一轮共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的是团圆,西方节日来到中国后,不仅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商机,而且使人们沉湎于人为营造的温馨幽默世界中,忘却了尘世烦恼,缓解了由奔波劳碌衍生的的心理压力,加强了交往联系,增进了存在于现实空间的友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西方国家节日总是盛满人本主义情怀和人文诉求情感的光辉力道。我们既反对一味地崇洋媚外,也拒绝盲目的排外情绪。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换个角度,以和而不同、包容和谐的心态积极面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其恢弘精深的力道融入到我们的进步意识形态中。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文言文“激趣”七法
文言文“激趣”七法
《课标(2011年)》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文字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文言文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文言文教学责无旁贷。文言文在中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学生畏惧文言文,此时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站出来帮助学生,让他们树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我们可以创造性的进行文言文教学,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文言文。本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文扩写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描写了两千年前爆发的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这场伟大斗争的图景,其中陈胜为发动起义做的舆论准备“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和“为坛而盟”,虽然简单,却给学生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让学生扩写上述几个事件,一方面可让学生练习记叙文描写的技巧,另一方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某一学生描写的“篝火狐鸣”:
夜深了,月爬上树梢,静静地注视人间发生的一切。
就在一座破旧祠庙旁的树丛里,吴广用竹笼装着一团火,看起来阴森森的,就像是鬼火。而吴广的身影从树丛里进进出出,谁知道他在忙活什么!
正巧,一名士兵想去小解,出了军营,正让他撞见了那团“鬼火”。接着,一个幽幽的声音传来,像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名士兵吓得愣在了那里,良久,他才回过神来,箭一般地向军营跑去……
在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对课文进行加工,进行扩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扩写是课文的延续,要想写得成功,学生就必须深入课文,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这篇扩写,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举办辩论会
以《陈涉世家》为例,确定的辩题为:到底应该立谁为王。正方观点:应该立陈胜为王;反方观点:应该立吴广为王。
正方:我方认为应该陈胜为王。当吴广等人都安与现状,在田间替别人劳动时,陈胜喊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而吴广和其他人却不理解他,目光短浅的人怎么能够为王呢?“王”是要有远大志向的,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反方:我方认为应该吴广为王。首先纠正一下对方辩友,课文当中没有说明吴广嘲笑陈胜呀,怎么能够证明吴广就没有远大的志向。在课文当中,一些事情基本都是吴广去完成的,没有吴广,起义能够成功吗,吴广在这次起义当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正方:吴广是在这次起义当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也不能为王呀,相信对方辩友肯定看过《水浒传》,当中的军师吴用不重要吗,可是还是宋江为王呀。
反方:如果没有吴广的策划,威服众人,惹恼将尉,并杀两尉,激怒其众,给大家断了后顾之忧,让大家一起来追随他们,起义能够成功吗?
正方:“鱼腹藏书”“篝火狐鸣”这些策略多么的高明呀,他正好利用了古人相信迷信的这一特点,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如果你是一名士兵,你能够不拥护陈胜为王吗?
反方:但是古人也是非常的淳朴的,谁有才能,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吴广做了这么的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心里明白,他们难道会选择一个只会在幕后策划,而没有一点实干的人为王吗?
……
辩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气氛激烈。通过这样一节 课,同学们更加熟悉了课文内容,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要以为你不讲,学生就不会,其实不然,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舞台,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编写课本剧
教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提供一种环境,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生动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可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课前布置任务以及明确要求:①再现原文情节,忠于原文;②要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③表演时语言要连贯得体,声音响亮;④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任意组合。经过了解,他们每个小组课后在一起自学了课文,利用手中的资料以及其他的途径,通过这一方式,他们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生字词的障碍基本解决,仔细体会文中的人物性格形象。
《唐雎不辱使命》课本剧(节选)第五幕
将军:安陵国使臣求见。秦王:宣!将军:宣唐雎进见!唐雎:小人叩见亲王!秦王:来者何人?
唐雎:小人安陵国使臣唐雎。
秦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臣未尝闻也。
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布衣之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秦王: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明白了: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只因为有先生也。”
唐雎:那大王还换不换地了? 秦王:不换不换,今天我作东,到泰和酒楼一醉方休!走,走!
四、节目访谈
以《桃花源记》为例,课前准备:①任意组合,在小组内,一人为主持人,其余为嘉宾:;②主持人负责准备问题,嘉宾负责回答问题;③忠于课文。
节目访谈开始:
主持人:各位观众,我们今天有幸请来桃花源里的人物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掌声响起)
主持人:人们都向往世外桃源,你们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那里的自然环境吗?
嘉宾:我们那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土地肥沃,池塘美丽。主持人:你们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那里的社会情况吗? 嘉宾:和平安宁,村落间能够听见鸡狗的叫声,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主持人:那你们的风俗习惯怎么样? 嘉宾:我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主持人:你们热情好客,如果有外人到你们那里去了,你们会如何招待?
嘉宾:杀鸡摆酒,每家轮流作客。主持人:那他们走的时候,你们如何叮嘱? 嘉宾:不足为外人道也。主持人:你们为什么到这里来?
嘉宾:我们的祖先在秦朝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此后我们一直生活在这里。
通过节目访谈,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预习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把握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五、绘画激趣
在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抓住“文中有画”的特点。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将“文”和“画”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
在教学《醉翁亭记》的时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文章的第一节句式整齐,并且是按照方位来描写的,我就要求同学根据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用笔画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图画,脱离课本进行讲解。
六、解说词
文言文具有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感情,而且语言优美。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感受我国古代语言的优美,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
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七、开展专题学习
学习《隆中对》和《出师表》后,结合主要人物诸葛亮,可开展“诸葛亮专题学习”。故事、成语、诗词、诸葛亮我想对你说、诸葛丞相追悼词、二十一世纪的诸葛亮等。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上的这些方法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文言文的确需要讲精讲透,要会读,领会大意,理解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创新方法相结合,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要力求多样,而且要经常变化,富有新鲜感。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学文言文不再感到苦恼,从而把文言文当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强加给自己的任务。
第四篇:西方国家节日谈趣小结
《西方国家节日谈趣》小结
通过这次的课题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对西方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了解,使我对西方文化有了很浓厚的兴趣。我相信这也会让我对英语的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一个脉搏、同欢同乐,是对万圣节平民化、大众化内涵要义的淋漓尽致折射。节日的力道,正在于其从来不是专属于高官权贵的荣耀,而是全体苍生平民、人民大众的创造。欧风美雨中成长出来的几代西方人,都不约而同地认可接受一个真知常识:民间的睿智、才力及创造力才是节日盛会们根深叶茂的源泉动力。在万圣夜,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首在一起,戴着各式各样精灵古怪的面具,提着用南瓜雕刻而成的精致“杰克灯”,兴高采烈玩弄着“不给糖就捣乱”的童话游戏,感受着人人同乐、人人共享的“人本”主义情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如果说,中国传统佳节凸显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为邦本”等儒雅敦厚的民本色彩,万圣节等洋节则勾勒了一幅“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的人本画卷。无论东方抑或西方,当悲天悯人、超度众生的沉郁雄浑渐行渐远,普天同庆、万民同乐成为普遍视野背景的时候,平民大众往往构成节日的主体和目的。万圣节来到中国,我们要懂得“洋为中用”,继承挖掘其“人本”的财富力道,努力超越升华到“以人为本”的高远境界。
祛鬼辟邪、向善求美,是对万圣节理想化、人性化不朽美丽的入木三分诠释。节日的力道,漂流在年代久远、生生不息的心灵航船中,激荡于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夙愿烟波里。无论诗言志,抑或借物喻理,中西节日或双峰并峙,或双水合流,都不可避免背负承载着各种时常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文诉求情感。在中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抒发的是怀念,“天上一轮共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的是团圆,“佞骨不知何处朽,龙舟岁岁吊沧浪”唱出的是景仰。在西方,作为鬼节的万圣节,原本是一个溢满阴魂冷风气息、充盈惊悚诡异氛围的日子。人们希望通过万圣节作为载体形式,达致祛鬼邪、保平安的初衷。到今天,万圣节早已出落成一个祥和欢快的盛会。借尸还魂等恐怖传说成为昨夜星辰,憧憬神往经济“起死回生”、生活“节节高”的梦想理念却经久不衰、地老天荒。万圣节也插上了灵秀腾飞的翅膀,具有强烈的现实特质。万圣节来到中国后,不仅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商机,而且使人们沉湎于人为营造的温馨幽默世界中,忘却了尘世烦恼,缓解了由奔波劳碌衍生的的心理压力,加强了交往联系,增进了存在于现实空间的友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万圣节,总是盛满人本主义情怀和人文诉求情感的光辉力道。我们既反对一味地崇洋媚外,也拒绝盲目的排外情绪。其实,万圣节等洋节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换个角度,以和而不同、包容和谐的心态积极面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其恢弘精深的力道融入到我们的进步意识形态中。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第五篇:诗词谈“趣”
诗词谈“趣”
东海一枭
§§
一、理趣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在一篇散文中将朋友分为四类:正派又有趣;正派
而无趣;不正派而有趣;不正派又无趣(大意)。人而无趣,纵然各
方面都好,也不招人喜欢,老枭有个朋友,一身正气一脸圣人,我虽
很珍惜彼此的友谊,平时却怕来往。同理,诗而无趣,便如朋友太古
板、美人无韵味,不可爱也。故老枭以为,诗,不论抒情言志谈禅说理,都要有趣才好,才有魅
力、易感人。诗词之趣类型甚多,概乎言之,曰理趣、谐趣、奇趣、情趣、真趣、灵趣。先谈理趣。严羽名言: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将趣与理对立起来,片面了。情感
与理性乃心理活动两种基本形式,诗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向显形,当然不能排除理性成分。唐诗重神韵,宋诗崇理性,后人每以此厚唐
薄宋,是站不住脚的。老枭以为,诗不妨议论,不妨说理,只要说得
有趣、讲得够味就好。袁枚《诗话卷三》:
“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文选:‘寡欲罕所缺,理来
情无存’、唐人‘廉岂沽名具,忠故有时愚’。又,宋人:‘独
有玉堂人不寐,六箴将晓献宸旒’。亦皆理语,何尝非诗家上
乘?”。老袁的话我赞同,可惜所举之例太不高明。什么“寡欲罕所缺,理来
情无存”、什么“廉岂沽名具,忠故有时愚”,无形象,无诗意,淡
乎寡味,低劣之极!现在也有些评论家,只要见到说理的诗,不管有
设有趣,一概归类为理趣诗,甚是可笑。杜甫“江山如有待,花木自无私”,说江山花木似乎等待人们去欣
赏,说明大然的无私和有情,形象可感,生动有趣,他的“颠狂柳絮
随风舞,轻薄挑花逐水流”,提醒人们别象柳絮桃花一样经不起风浪 的考验,见风使舵,均极富理趣。朱熹的《春日》,写春游,也充满 理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沐浴在无边春色中,大自然处处饱含蓬勃的生机和生命力,呈现 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成
了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朱熹的《泛舟》,也是一首说理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多,此日中流自在行。诗借泛舟为例,让人去体会人生的某种哲理,比如,可以指读书,平日苦思不得,经过认真学习,忽然茅塞顿开。这类理趣诗例,宋人集子里特别多,不再举了(何必为古人扬
名?),下面举贤不避亲,自荐大作吧:《杂感其一》:
医头医脚费周章,复古求洋觅药方。
最怕庸医瞎胡闹,妄施手术更添伤。由于缺乏高瞻远瞩的指导思想,“摸着石头过河”,改革之路屡入歧
途,百弊丛生,渐成社会痼疾。一味德治、三讲,做政治思想工作,恰似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终非治本之方也。从以上例子可见,诗要有理趣,便要寄理于象、寓理于形、融理入
景,使哲理、思想与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用意象说话。§§
二、灵趣按顺序,此贴应谈诗词谐趣的,然而原创评论班竹风笛要我谈谈纯 诗,且一口一个枭大哥,叫得老枭心软如绵,那就放弃规则,先谈纯
诗──灵趣诗吧(在老枭字典里,纯诗与灵趣诗,同质异名者也)。在《关于纯粹的诗》一文中,老枭曾对“纯诗”、“纯粹的诗”之类
说法置疑。不过按辨证法观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彻底摈弃情感、思想,完全与社会、人生无关的“纯”,当然不存在,但相对的纯
净、空灵、冷寂一些,纯心灵体验一些,还是可以的,正如瓦雷里所
说:“纯诗的概念是一个达不到的类型,是诗人的愿望、努力和力量 的一个理想的边界。”与风笛美眉聊纯诗时,曾举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深林,复照青苔上”为例。王维著名田园祖诗《辆川集》中,许多诗
都充满灵趣,如《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花乃诗之媒。花与诗的关系,便如酒与色、爱与怨一般,关系密切得
紧。历代诗人们或因花象征爱情、青春和理想而赞美它,或因花期短 暂而惋惜生怜;屈原的香草群芳,抒发的是拒绝同流合污的高洁情
怀,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在幻灭中包合对人生的款款深情,朱熹的“万紫千红”,象征着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林黛玉的赞花
词,则是借花喻己自伤身世……,然而王维笔下的辛夷花,既不热烈
也不哀怨,既不言志也不抒情,没有憧憬没有哀乐之情。陶渊明够淡
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一点悠然自得的神情,而王
维则冷寂得连这一丝悠然也没有了,空灵得连时空界限也没有了,令
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明胡应麟《诗薮内编》),真乃
“入禅”之作也。王维“晚年颇好道”,奉佛自娱,以禅宗态度对待世间万物,大多数
诗作,洋溢着禅意灵趣。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
指出:诗是非讨论哲学宣扬教义之具,但诗之内质若无哲学和宗教,则无法到达高妙之境(大意),这高妙之境,高者入禅,成禅境、灵
境,冷寂空灵,无迹可求;卑者如僧,宣扬教理,阐述禅义,呆板枯
燥,淡乎寡味矣。老枭以为,所谓纯诗、灵趣诗,聊备一格可也,若一味强调空灵冷
寂,一味追求超尘脱俗,一味以远离时代和现实人生为高,并不足
取。诗,还是要有感情、有思想、有哲理、有热度,有现实性的人间
烟火和悲天悯人的生命关怀,这才是诗之正途和大道。所以,这类讲
空趣、讲超脱的纯诗,老枭极少涉笔。凤妹子要我贡献纯诗,美眉之
命难违,勉强找出两首稍稍空灵一点的,献丑了:
独步
曾借千山隐独踪,乘兴啸月最高峰。
轻挥竹杖敲天碧,绝响长传外太空。翻译成新诗,就是:
拄笔为杖
独步万山丛中
有时对月长啸
有时乘兴登上高峰
挥杖轻叩碧空
有回音悠悠不绝
自天空那边传来……§§
三、谐趣谐者,幽默也;谐趣者,诙谐有趣也。马克吐温说:“幽默是地球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拒绝接受的财产,幽默使智慧灵活运转”。幽默,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是心灵和智慧的火花。不过,幽默一词,籍隶拉丁语,五四后始入我
国。在传统文化中,幽默,名唤诙谐、谐谑。古诗词中,自《诗经》开始,谐趣之作,代不乏例。随手举来,如
《齐风.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非鸡之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非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凌晨两口子的对话,多么风趣。诗仙李太白《戏赠杜甫》:
“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曰卓午。
何故别来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郭沫惹老爷子在《李白与杜甫》中引此诗说明李白多么瞧不起杜甫,其实,此诗乃善意的调侃,就象老枭经常拿网友们开刷一样,都是善
意的。刘禹锡《竹枝饲》:“东边曰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采用谐音双关法写恋情,幽默新奇。唐代科举考试需要走后门,形式
之一就是“温卷”,即在考试之前先把自己的诗文送给某位名人,如
果得到他的赏识,他就可以为你广为宣传,提高你的知名度。朱庆余
温卷时送给张籍一首诗,名为《闺意显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作者借新娘子来自比,不知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主考官的要求,风趣 可喜。袁枚《遣兴之一》: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
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作者以别出心裁的比喻、诙谐的笔
调,表明自己作诗的态度和见解。谐趣诗,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或揭示,或批判、或颂赞,或讽
喻、或嘲谐、或可笑,或质实,或虚幻,千姿百态。贺拉斯在《诗
艺》中写道:“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
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
爱,才能符合众望”。诗人以谐趣感染、吸引读者,比板起脸来说
教,自然高明百倍。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引了一首《戏咏箸》:
“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
一世咸酸中,能知味也否”。嘲讽官场中病态人格,可谓谐趣诗中的上品。每逢过年过节,皆是各级官员最忙碌的时候。平时不知干啥去了,现
在却来访贫问苦忙个不了,对此长官作秀现象,老枭有《过年好》嘲
之:
满脸慈悲礼意加,访贫问苦乱如麻。
侠踪现处腾欢笑,公仆争当慈善家。老枭还有一首《自嘲》,是含有性幽默的游戏之作,附上,博网友们 一笑:
叠出奇招智勇双,窗前明月似勋章。
男儿落魄无聊甚,且把欢场作战场!此诗固然格调不高,其中却蕴含着“英雄末路付红粉”的悲哀和无奈
呀。幽默感,是一个男人,特别是一个诗人极珍贵的品格之一。那个男人
富有幽默感,对美眉的吸引力一定加倍;那个诗人的笔下多一份幽
默,便多一份灵气,多一分风趣,多一份生活气息。遗憾的是,我们 的幽默细胞并不发达,就诗词而言,在两千多年诗词长河中,谐趣诗 不过是很不起眼的小小浪花耳。历代以来,既无以谐趣(幽默)著名 的诗人,也无一部幽默诗集行世。或许是我们的体制和社会,缺乏让
幽默自由成长的空气和土壤吧。这里向诸位网友介绍一位当代一流谐趣诗人。王云高,广西名作家,老枭忘年交也。其人健谈善谑,极突梯滑稽之
致。且好美酒、恋奇书、爱怪石、耽禅悦、喜诗词。其诗语趣言谐,油而不滑,奇而不怪,喜笑怒骂,皆成谐趣。仿佛武林中邪派高手,奇招异式,层出不穷,含笑伤人,一剑封喉。兹略举数例如下:
精卫移山四季忙,汗溶春露翼秋霜。
无如岁暮传羹馔,不及黄鹂一出场!此《精卫与黄鹂》,嘲歌星也。有教授诗曰:“寒窗滴尽十年泪,不
及歌星一曲歌”,不及此诗蕴藉风趣也。
小密,小密,无须忸忸怩怩。
春光无限包厢,管他人王鬼王。
王鬼,王鬼,有权不行作废!此《调笑令.题双鸡照》,嘲老爷养小蜜也。
喙似刺人矛,爪是云手,奋然一击下长空,豪气冲牛斗!
是非不思量,道德于何有?只凭老板作驱驰,身份同猎狗。此《卜算子.苍鹰》,嘲帮闲帮凶狗腿子鹰爪孙也。
脸红脖胀步匆忙,嘶哑官腔口气狂。
莫笑新潮多妄语,几番考察下西洋!此《西洋鸭》,嘲官老爷们打官腔蒙人下西洋考察也。§§
四、真趣有的诗,或许没有奇幻的想象,没有幽默的趣味,没有空灵的境界,没有高深的哲理,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高超的技巧,然而,字字都
从肺腑中流出,真趣洋溢,感人至深。真趣,贵在一个真字,情真、景真、理真、意真、事真、气真。王阳
明说:“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诗本质而言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情到极深极真处,自然产生极大魅
力,什么意象呀通感呀节奏呀赋比兴呀,诸般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
“吾乡有贩鬻者,不甚识字,而强学词曲,哭母曰:‘叫一声,哭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如何娘不应?’语虽俚,闻者动
色”。真可谓“口头语,说得出便是天籁”。如《诗经》的“国风”、“小
雅”里许多诗,便是如此,它们不是文人做出来的,而是“劳人、思 妇、静女、狡童矢口而成者也”。技巧,属于人籁、地籁,而真趣,则属于天籁。如汉乐府《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竞渡河。
渡河而死,当奈公何。据《古诗源》,这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
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简简单单四句大白话,不见做作,不见人工,纯是本地风光,读来却
无限缠绵,无限凄恻!又如汉乐府《上邪》,开头三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衰”,情如旭日,无遮无饰,喷薄而出,道出了古今痴情女子共同的
美好心愿。这类作品,往往不讲究修辞,而是将强烈的感情诉之于自
然率直的语言,“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梁启超
语)。不论是百炼成金还是妙手偶得,皆达到大巧若拙、归真返朴之 境。请看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诗代柬,于寒冬黄昏邀友人来饮酒叙谈,那通红的炉火,新酿的绿
蚁,代表着主人友谊的温暖和醇厚,还用得着什么甜言蜜语吗。老枭忘年交江婴,天津老诗人,为人为诗,极具风骨。特隆重介绍他 的一首绝句《闻水灾中吃喝之风未减感而赋之》:
粤鲁川苏集一餐,圆台方桌满杯盘。
鱼虾自是江淮好,水困灾民酒困官。好一句“水困灾民酒困官”!作者对被水所困之灾民的同情,对被酒
所困之贪吏的鄙憎,直欲破纸而出。虽曰人工,不失天趣。好友廖国华,其《鹧鸪天—备忘十首》,以大白话写史记实,纯任自
然,极具真趣,录二阙共赏:
其四
赶美超英不许拖,冲天口号满山坡。
先锋升帐粮如土,元帅登坛铁似河。
争伐树,乱砸锅,钢坯炼出马蜂窝。
欢呼未息号呼起,累死无多饿死多。其五弃了粮绵毁了麻,田畴一片白花花。牛皮吹成加拿大,上缴当然 大家拿。天有眼,地无邪,时风时雨并不差。七分灾害三分祸,只可 拿来哄小伢。高层瞎指挥,致成十年浩劫。作者淡淡写来,不征一旧典,不用一古
语,也不叫嚣喝骂,读者却能透过字面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和
无奈,这就是“真”的魅力呀。有诗为证:
其一
细描眉眼细梳头,诗好须经几次修。
若是天然娇摸样,朝天素面更风流。
其二
诗花欲共春花发,笔管宜通血管中。
句乏真情难入境,诗凝热血自然红。
──拙作《论诗六绝句》§§五:奇趣出奇兵容易制敌取胜,现奇观必定耸人耳目。
士而不奇,杰出者少;诗而不奇,平庸居多。
人有奇遇,容易成功;诗有奇趣,一定动人。或幽默恢谐,或意境新颖,或手法新奇,都能产生奇趣。此文且谈谈 趣。如鲲鹏变化、逍遥物外的庄子,驱神使鬼、上求下索的屈子,指
挥万象、仙姿神态的李白,如鬼如魅、石破天惊的李贺,都是此道的
大师级人物。在诗的诸般技巧中,想象是其中重中之重,是衡量一个诗人资质优劣
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诗人那儿,它不受环境、情节、人物等因素 的制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的领域天高地阔、汪洋恣肆、渺
无涯际;它的翅膀无远弗届、无古弗及、无所不能。想象给予诗人 的,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神奇功力。具此功力者,便能够“日月风云凭摆布,古今中外任遨游”; 便能够“思飞高处天开眼,言及精微石点头”; 便能够“芳踪及处春如海,玉手扬时灰复燃”; 便能够“红雨随风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便能够“险觅天还闷,狂搜海亦枯”;
便能够让大自然依附自己的意志,听从自己的指挥……想象的方式有多种,最奇者是奇幻的、非现实的想象,多为富有浪漫
气质的诗人所采用。这类作品,屈原、李白等大师集子里俯拾皆是,但老枭不喜欢炒剩饭,要炒就炒新鲜的。近日重读袁枚,其诗《同金
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颇有奇想,抄来共赏: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天大,山山都立
青天外。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一轮白曰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怪石成形
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谷含)(谷牙)。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
仙鼠依为家。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疑是盘古死后
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蚩尤嗔妖雾,尸罗袒右肩,猛士植竿发,鬼母
戏青莲。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山川人物熔在
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忽然刚风一吹化为
石,清气既散浊气坚。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怪状
蹲人间。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而况唐突真宰
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
否,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
同归醉兀兀。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开头就把山写活了。中原或一马平川,或中岳雄奇,山有灵性,焉敢
作怪?“山山都立青天外”,让我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般敢
想能想。中间一大段,作者任想象的烈马古今中外纵横驰骋,并拉来
诸多旧典助兴。请看:山风清凉如六月飞霜,山势奇丽如芙蓉遮天;
怪石见人蠢蠢欲动,白云绕山茫茫如海;或疑盘古死后所化,或疑女
娲七十二变;蚩尤、尸罗、猛士、鬼母,争来凑趣,奇峰、怪石、山
精、川灵,气势万千。想象之奇诡大胆,出人意表,与屈、李等大师
级诗人相比,固有不及,也算得上一流了,打个八十分绰绰有余矣。想象的方式还多有多种,如夸张,比拟,比喻,联想等。夸张:诗人在反映客观现实、表观主观感受时,为了突出事物的数
量、性质、情状,强化主观思想情感,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或
放大或缩微)。诗例极多,不举也罢。比拟:或拟人,或拟物。且拙作为例。拟人:《春云》
诗中飘去画中回,自在悠游不染埃。
欲助春风滋草木,不辞蒙垢出山来。拟物:《花瓶》
描金雕漆斗娉婷,点缀高坛饰大庭。
多插娇技休带刺,须知尔等是花瓶。联想:从空间而言,由此及彼;从时间而言,由近及远(当然也可以
相反)。如拙作《谢乐老惠书法》:
青天白日起风雨,老将挥毫老龙舞。
更有诗作老凤鸣,凤鸣龙舞到南宁。
夜深蓬壁起光焰,小子披衣起抚剑。
忽忆京华初握手,诗兴浓于千杯酒。
兴高欲回天地春,奋发思推历史轮。
快论狂谈四座惊,有人许我少年英。
望月思飞入缥渺,欲擒灵感报乐老。
乐老开缄定大笑:不见灵感闻酒气,XX定然又醉了。网友知非,近赠老枭一诗:
手拍黄河水,声振敕勒川。
狂歌逐夷马,怒翅被胡天。想象颇为大气,可惜老枭一介腐儒,担当不起(有网名邑水寒者,于
拙文《为枭翻案》后跟贴:‘眼高手低,所傲者一双毒眼,却不过一
孤芳自赏的腐儒,----枭越少越好,多了非民之福’。老枭手低固 然,眼高眼毒,过奖。唯按邑爷高见,多些夜莺画眉之类,多唱甜蜜
蜜的赞歌,才是‘民之福’吧)。限于贴子篇幅,就此打住,读者如有兴趣探索想象的奥秘,可参阅拙
文《诗词的想象》。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禅家第一境,尚未入门;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
水,是第二境,有奇趣的诗作,属此境界(诗入第三境,见山还是山
见水还是水,前面所谈灵趣、真趣诗,差堪仿佛)。《五灯会元.慧
元》有一首禅师:
“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掴掴倒须弥山。
撒手到家人不识,鹊噪鸦鸣柏树间”。第二境者,踏海掴山,虽未到家,已是不凡。(20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