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8.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18.月光启蒙
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的动人情景。文章以“文学的启蒙”为线索,语言优美,其中的民歌民谣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读来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启蒙”的含义。
4.通过朗读,体味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特点。5.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教学难点
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的意蕴感情,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思考: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回答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A 轻声读。
B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学生质疑。2.出示幻灯,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
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己读后的想象)
3.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幻灯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吗。
5.布置作业:收集家乡的民歌民谣,或者自己写童谣。
四、结束语
母亲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谣,她又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同学们回家继续仔细读课文,这将是我们第二节课讨论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母子之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
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对母子俩,一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师: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划 师巡视,相机点拨。
3.学生分小组交流,倾听他人意见。4.进行全班交流:
A: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景色美)
B: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的,纯洁,神圣的。)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那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
(2)体会到什么美?(嗓音甜甜,深情的。)(3)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
(4)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
(5)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6)是啊!这是听了歌谣时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芳香。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
(7)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读出来。(8)读歌谣。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9)引读: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D: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比较:自由读看两句有什么区别?从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么?再齐读。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F:童谣用拍手歌读,感受风趣 G:猜谜语。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过渡、引申:
在这柔和的月色里,母亲为他唱歌谣,童谣,讲神话,猜谜语,作者听着母亲甜甜的的声音,觉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分外的美妙,不由发自内心地说„„
投影:“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①生朗读
②问:母亲不识字,她怎能成为作者小时候的启蒙老师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亲美好的声音中,作者不知不觉懂得了要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生活要充满想象,从而使作者逐渐走上文学道路,做正直、有为的人。)
③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6.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
我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她永远不再明白儿子的内心是多么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你的记忆,答应一声儿子的呼唤啊„„
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练习
1.师过渡:作者对他的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词唱得好: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时时给我们启迪,给我们鼓励„„
2.生根据自身实际,完成课堂写话练习: 板书设计
18.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月光下母亲 唱童谣 启蒙“我”
猜谜语
教学反思
第二篇:月光启蒙_教学设计
时间:2015.5.8 授课人:王丽
授课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18.《月光启蒙》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新增选的课文。本教材以“动态生成”的观念引领教者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把握民谣、童谣的内蕴美。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让知识生成智慧,使智慧与情感共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难点: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教学准备:
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的意思
2、品读课文,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题目是“月光启蒙”,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写谁在月光下给予“我”启蒙?(投课文插图,感受意境)母亲在哪些方面给予“我”启蒙了?(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指板书说:作者回忆童年的夏夜,在院子里听母亲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课文。
(二)歌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母亲给予我《月光启蒙》的词句。板书(智慧启迪)
2、课件出示语句(最后一小节),配乐范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重点理解、体会什么?”
3、初步理解课文,分4小步进行:
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第三步: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的美景,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语句。
第四步:议:互相讨论,试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4、师生共同小结,回读文末语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体现母亲智慧才华的语句。
2、感悟课文前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拔“你已经知道这里体现了‘母亲的智慧才华’,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深情与芳香”。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相机板书“混沌
开朗”,再次体会“母亲的智慧才华”。
•在学生细读基础上穿插理解“黄河留给家乡的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回读“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谈体会。
3、感悟后一部分
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的智慧才华”的语句,并分读、看、悟、品四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一读,读文中句子。
二看,看课件演示。(第6自然段开始展示的场景)
三悟: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才华’?”“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10-13小节。
四品: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点拔学生品读。
(板书:打开文学宝库)并讨论: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情感?(板书:感激、怀念)
4、师生共同小结:回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课件配合下的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议一议,还可以给课文加个什么题目? 比较体会文题《月光启蒙》意境美。
2、回忆妈妈对自己的爱,此时此刻自己打算为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3、总结:
同学们,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感谢母亲的启蒙教育,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吧。祝愿天下的母亲健康长寿!(总结点明文章主题。)
(五)作业布置: 收集地方歌谣童谣。板书设计 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智慧—启迪 混沌—开朗感激怀念
第三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启蒙”“混沌”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积累描写月景的语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抄写纸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叙事散文,生读题。
2.请大家伸出手和我一起写课题。
(注意,启的一撇要撇出去,字才舒展;蒙,是个多音字,里面是两横,下面的撇较多,写的时候注意长短有致,简致匀称),一起来读课题。
知道“启蒙”是什么意思?启迪,启发,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因此,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同学们,月光是那样的柔和,再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课前预习你们将课文读了几遍了?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将你感觉难读的地方再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举手示意。
2.出示:褂 俺 颖 落 豁
笆 辰 澡 搂 凤 割 筛 轿 帐
师:课文读顺了吧!我们来看,这是本课绿线格里的生字,你能够不看拼音直呼出来吗?谁来读?
这是本课田字格里的生字。谁来读?相机纠正字音。
这些含有生字的词语,谁来挑战?(真厉害,这么多生字读的是字正腔圆。)
3.篱笆 时辰 洗澡 搂着 凤凰 割荆草 筛大米 坐花轿 红帐子
师:放到词语里请你读。强化轻声。一起读一遍。这些词语中你有哪些词语比较陌生?
(“筛子”离大家平时的生活比较远。以前的筛子是由竹子做成的,圆形,里面有小洞。把大米放在里面筛一下可以去除杂质。所以“筛”这个字是竹字头,下面是个“师”字。)
再仔细看这几个词语,待会儿我们来默写它们。
chen
fèng
shāi
jiào
时()()凰
()大米
坐花()
师:谁能又对又快又好地将这四个词语写完整?开始动笔。提笔就是练字,注意写字姿势。
师:展示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纸,这些字写得对不对?写得美不美?真好,送你一颗五角星。
生字“筛”上下结构,上小下大;“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注意到了穿插,真不错,结构匀称美观。再送你一颗五角星。
咱们看这个“辰”和“凤”是两个半包围结构,笔画最少,要写好可不容易!这个“辰”,这两横。半露半藏;“凤”还有一个小腰呢。咱们一起把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再写一遍,伸出手,跟老师书空,书写“辰”:撇出去,半露、半藏,捺要舒展。“凤”这个字要注意了,腰部略收又靠上,中宫紧凑字稳当。在本子上再写两遍。)
出示:莲花落 混沌
师:这一课还有两个多音字,一生读,齐读。
师:“莲花落”又叫“数来宝”,以前叫花子乞讨时唱的民间曲艺,常用竹板打节拍。
师:“混沌”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以前在《开天辟地》这一课中见过,请你读。(ppt出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放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师:在这里“混沌”是什么意思?(古代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状态。)
师:在这篇课文中,用混沌写什么?到文中找出含有“混沌”的句子。(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这里的混沌又是什么意思?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
师:糊里糊涂,不明白的样子就叫混沌。在没有词典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新词的一种方法。母亲让我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就叫——(师指课题板书,生:启蒙。)
三、理清脉络,朗读歌谣。
1.母亲不识字,又是怎样来启蒙我的呢?请大家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难度大)
谁来说?母亲先是用什么方式来启蒙“我”?你说,老师来写,大家认真看。
生:母亲是用唱歌谣的方式来启蒙我的 师:(板书唱歌谣)接着呢?
(师相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师:你真了不起!浏览了一遍课文,就把握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2.刚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读到歌谣时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了。这篇文章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这些明快、风趣的歌谣、童谣,作者花的笔墨也最多,再来读一读!
出示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师:指导读:别急,母亲在柔和的月光下,搂着我,深情地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请你再读第一首。(生读)(师评)多舒缓啊!母亲在月光下,月亮很明亮,把衣服照得白白的,这其实写得就是他们的生活啊!请你接着读。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读歌谣不仅仅要读得流畅,还要读出甜甜的感觉,读出那份深情。师:凤凰在为他们盖楼房,这是母亲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
出示童谣: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不错,很流畅,来,老师给你打着节奏,再来一遍。——多有趣啊,请你接着读第二首)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师:这三首童谣很有趣,读的时候,可以拍手打节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3.在那宁静、柔和的月夜,母亲就是这样搂着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那么多的歌谣、故事、童谣、谜语,伴着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些歌谣、故事、童谣、谜语,有赋予我诗情和想象,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让我飞向了诗歌的王国。这就是母亲赋予我浓浓的爱意,这就是母亲给我的——启蒙。(指板书总结。)
四、关注月景,品味语言。
1.读叙事散文,不仅仅要关注作者描述的事情,还要关注作者描写的景物。文中的开头有这样一句描写景物的句子,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用心记住。(第二遍,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画面。)
2.睁开你的眼睛,谁记住了?谁来说?你真了不起!咱们一起说一遍。
3.这优美的句子值得我们背诵积累,拿笔写下来。注意开头空两格,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4.这位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大家看写得对不对?写得美不美?
ppt出示: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暑热散去,星星出齐,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我们的篱笆小院。
师:一起读这句话。
师:老师去掉了这个句子中四个重复的“了”,请你再读,大家有什么感觉?
师:从音韵的角度看,再听听,每一句收尾声音往下降,给人什么感觉?
师:几个轻声“了”字一加,多舒缓,多柔和,就像母亲吟唱的歌谣一样!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推敲运用,飞向语言文字的王国!
板书: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母爱
猜谜语
第四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对母子俩,一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师: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划(师巡视,相机点拨。)
3、学生分小组交流,倾听他人意见。
4、进行全班交流:
A: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景色美)
B: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的,纯洁,神圣的。)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那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
(2)体会到什么美?(嗓音甜甜,深情的。)
(3)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
(4)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
(5)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
(6)是阿这是听了歌谣时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芳香。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7)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读出来。
(8)读歌谣。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
(9)引读: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D: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
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比较:自由读看两句有什么区别?从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么?
再齐读。
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F:童谣用拍手歌读,感受风趣 G:猜谜语。
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指导读好母亲笑着说一句。
5、过渡、引申:
在这柔和的月色里,母亲为他唱歌谣,童谣,讲神话猜谜语,作者听着母亲甜甜的的声音,觉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分外的美妙,不由发自内心地说„„
投影:“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①生朗读
②问:母亲不识字,她怎能成为作者小时侯的启蒙老师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亲美好的声音中,作者不知不觉懂得了要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生活要充满想象,从而使作者逐渐走上文学道路,做正直、有为的人。)
③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
6、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
我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她永远不再明白儿子的内心是多么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你的记忆,答应一声儿子的呼唤啊„„
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练习
1、师过渡:作者对他的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词唱得好: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时时给我们启迪,给我们鼓励„„
2、生根据自身实际,完成下面课堂写话练习:
当我,您,使我;
当我,您,使我;
„„
母亲,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感谢您!
3、生朗诵。
板书设计:
17.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月光下母亲
唱童谣
启蒙“我”
猜谜语 作业设计: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文中有一处“„„”你知道省略了什么吗?请写一写
3、用“﹏﹏”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这
样
写的好
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从这句中的一个“竟”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第五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启蒙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互动交流。
1.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很聪明!老师写一个字大家一定都认识。好,看老师写字。
2.(师板书:魏)认得吗?好,认识的请举手。
3.认识的一起读——
4.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5.(生大胆的猜想)(若无人猜到,师表扬大家都很勇敢,都很聪明,然后告诉他们老师是想告诉他们老师的姓,方便同学们称呼)
6.好,上课。
7.(师生问好)(引导将老师的姓也带上)8.同学们真精神!
(二)引题、解题。
1.同学们,老师还想写个字让大家认一认,看老师写。(师板书:蒙)
2.认识吗?认识的请举手。
3.真聪明!这可是生字呀!告诉老师什么时候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它有几个读音?会区别吗?(相机导出并板书:启蒙)
4.知道老师为什么写这个词吗?猜猜看。(引导说出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关系)对,今天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启蒙》(完成课题板书)
5.介绍作者:知道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孙友田,同学们不陌生吧!我们曾经学习过他写的一首诗歌,名字叫——《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他是一位著名的煤矿诗人,经常用诗描写煤矿工人的生
活,在煤矿生活十多年,写出了1000多首诗,出版了《煤矿短歌》、《煤矿春早》等10部诗集。)
6.一位诗人的成长,背后总会有许多理由。孙友田就说,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
好,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7.请同学们来一起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月光启蒙
8.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有问题想提,想一想,把你读了课题后想说的话,想提的问题跟大家交流交流。
(三)初读课文。
1.同学们真聪明!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许多个问题更重要!大家都是小爱迪生!学会提出问题很重要,善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同学们能够提出问题就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课文读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想读吗?
2.提示初读要求:(课件出示:友情提示)(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在一些不理解的弄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等一会儿让大家来帮助你。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自读文章,思考问题。4.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初读习得。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课件出示)
启蒙老师 篱笆小院 白布褂子 搂在怀里 时辰 混沌 嫦娥 凤凰 红账子 割荆草 编箔篮 筛大米(1)指名读。(2)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评价:是否正确、流利。3.质疑解难。
4.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简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回答出示板书: 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5.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划分段落。
由此可见,课文可以划分为几大段?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用“‖”标出来。
五、赏读课文第一部分。
1.过渡:从刚才交流的情况看,同学们都很能干!会学习!老师高兴。从刚才同学们读书情况看,正确、流利这两级台阶同学们没费力一次性就跨越过去了,有感情这级台阶,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够轻松跨越。有信心吗?
课文很长,由于时间关系,我想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读课文 的第一部分。有意见吗?没有意见,咱们就来读吧!
2.自主练读。先准备准备,一边读一遍品味,看怎样读就把感情给读出来了。
3.赏读。
(1)谁先读?说说看,读这一段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读?(答案是多元的)
(2)学生读课文。
[○夏夜的月光下,母亲在院中搂着孩子,唱起了动听的歌谣,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美妙)美在那儿,妙在何处?夏天的月夜怎么美呢?为什么在你们眼里是“最美的时辰”?
(夜,静悄悄的。月亮在云中穿行,母亲伴着淡淡的月光给我唱起动听的歌谣,多美啊!)
○听着你们的朗读,看着你们的表情,我看得出你们一个个都被陶醉了,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们如此陶醉吗?(月夜美、歌谣美、嗓音美)
○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如银的月光洒满了小院,真美啊!谁还想读?
○夏夜的月色真美,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出示图片)
○“搂”你体会到什么?(亲热)被妈妈搂过吗?什么感觉呢?(读)(2)想知道妈妈的感觉吗?
(师描述:你们知道吗,当儿子坐在母亲的膝上,母亲用双臂轻轻地搂着他,这时,儿子那透彻的双眸与母亲对望,并且是头靠着头,这时一种多么幸福的感觉啊!我想这就是天伦之乐吧。这种幸福的感觉是不是也让你想起了你和母亲在一起的甜蜜。)(3)别让这种感觉溜走,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芳香的音韵:这动听的歌声就如同弥漫在空气中的芳香一样,让我们陶醉。我们仿佛来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
○这段文字富有浓郁的诗情,真是太美了。大家也读一读,体会体会,感受那芳香的音韵。(自由读、指名读)
○理解句子: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丰富。[历史上有“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改道”之说。这里的地理条件恶劣,黄河经常决口流经的土地难以生长庄稼。] 你还可以联系歌谣的内容谈谈吗?[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生长)五谷,却长(产生)歌谣。] 歌谣表达了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导学生谈谈对“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的理解。刚才大家都弄不明白母亲唱歌谣给儿子听能给孩子什么启蒙,这就是“混沌”,现在读了这一节是不是和作者一样豁然开朗了?(混沌: 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开朗: 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什么?
母亲唱着歌谣,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了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的情感。这就是——启蒙教育,母亲真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就是用这样动人的歌谣,为我——引读: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3)请同学们一起满怀深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4.总结谈话。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他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地,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一生爱她;有一种爱,她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让我们感谢我们的母亲,感谢她给予我们的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深深地爱,感谢她给予我们的启蒙教育!
(五)布置作业
1.我们也爱我们的妈妈,从小到大,我们也读过许许多多的儿歌,请你回忆一下,把你印象最深的几首推荐给大家。
2.搜集家乡的民歌童谣,与大家交流。
七、板书设计
月光启蒙 唱歌谣
月光 讲故事 唱童谣 启蒙
猜谜
嘎什根乡学校 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