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扑克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巧用扑克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重视口算”是被人们一直强调的问题,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课标”中降低了对笔算的要求,因而把口算的训练也淡化了。主要是:⑴课时数减少。“课标”教材加大了计算教学的跨度,例题数、课时数都比以前少得多。就拿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说,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只安排了2个例题,7个课时。⑵教学理念的改变。由于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中采用操作,探索、合作的机会多了,相对的课内练习的时间就少了。⑶学生负担的减轻。过去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我们总是在课外进行一定的重复性的口算练习,但现在这样的时间也没有了。提高口算能力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家庭教育中,有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加强对孩子的口算能力的培养。
在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这使我想到了扑克牌游戏,它简单易操作并且作用大,是促进低段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1、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
玩法:两个人,每人各摸1张牌,算出这两张牌的和或差,谁算得又对又快,谁就赢,这两张牌就归谁。当一副牌摸完后,再比谁手中的牌多,牌多的就获胜。
2、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
对于学生来说,退位减法比进位加法更难一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来看,7周岁左右儿童的可逆思维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进行退位减法的训练就显得更有必要了。
玩法:两个人,每人各摸一张,一人做加一人做减。比如,一放看到对方的牌是5,而自己摸到的牌是8,但不直接告诉对方,而是把两张牌的和13告诉对方,让对方猜自己手中的牌。如果算对了,这两张牌就归对方。摸完后双方交换再来一次。
3、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后。
玩法:一个人。准备:从扑克牌中选1——9的牌各2张及1张10共19张,这19张牌的各点数进行连加,加完后的结果刚好是100。也可以做减法,从100开始减各张牌的点数,减完后结果刚好是0。
4、学习了加减乘除后。(常用的凑24游戏)
玩法:人数不限。准备:选出1——10的牌各4张。洗牌后摸出4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使结果是24,先算出的人获胜,这四张牌就归他。等一副牌摸完后,看谁的牌多,谁就赢。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随时随地他们都喜欢玩这样的游戏,有时他们也会向家长和同学发起挑战,希望看到每个家庭都进行这种有益的比赛!
第二篇:《低年级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第一学段时,主要是以口算为主。口算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另一方面,口算也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
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10——15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口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小学生在口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发现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计算时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1、感知粗略
学生计算时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41写成14,把“—”看成“+”,把109写成169等。
2、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3、情感脆弱
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少、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出现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坏习惯。
4、评价意识的缺乏
计算能力差的学生明显缺乏对策略评价的意识,往往找到或按部就班地使用某种方法后,就心满意足,哪怕一头栽入繁杂的计算,仍很少考虑有无其他良法?照样硬着头皮往下做,“做对就行”。
二、课题的界定
能力等于知识加经验加智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掌握数的基本的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究数学问题。”对学习者而言,学会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掌握了计算器是外在的工具,计算技能是内在的能力。掌握了计算器,你只能掌握了按哪几个键会得到什么数字,而掌握了计算技能,你就明白了“怎么样”去计算,“为什么”要那样计算。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在第一学段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研究,其中包括:正确处理好笔算和口算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关注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技能的养成。
2、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计算练习的设计和对于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评价模式的研究
3、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存在的错误及其原因的分析与研究。
4、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分析研究。
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与实践,会对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有更清晰、明确的了解,对于营造宽松的课堂,避免繁杂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数感,数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研究对象
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通过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规模研究,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原则为: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
课堂教学中注意典型教学课例的实践与整理,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教学资料的整理。成果方式:案例集、教案集。
第二阶段:
对第一阶段所积累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将第一阶段的构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成果方式:对解决方法进行概括化、系统化的整合。
第三阶段:
成果总结并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形式
1、案例、研究方案、问题及解决策略、学习资料、个人成果等
2、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三篇:如何提高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
本学期的口算考试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思考还没结束:回顾口算测试,从随机抽 10 名学生的成绩来看,我发现,口算练习其实只要有计划.有目的,按步骤进行,其乐融融也,下面我就把我是《如何提高口算能力》与各位共享,同时也希望从你们那里分享到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是分三个阶段来练习的,并且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题型和不同的训练方法及时间。
第一阶段:兴趣训练
开学我就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加减法及表内乘法计算能力非常差,有的甚至连表内乘法口诀都不会被背,课教学任务又不允许停下脚步从新复习二年级的内容,于是我就从口算入手,我首先用简单的数的组成来计算和,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特殊加减乘法一些常用数据,如: 54+46=100,27+73=100,2 5 × 4=100,12 5 × 8=100,125+875=1000,0.25+0.75=1,0.2 5 ×4 =1......等等。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和、积,是整百、整千的算式考老师、考同桌,就在学生乐于互考的同时已经达到正确迅速的速度,也较好的掌握了计算技能的技巧,在这一阶段要天天做这样的游戏,每天利用上课前的三分钟互相测试,然后利用加减法互逆来计算 100,1000,以内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这样用了三个星期学生即增加了自信心,也喜欢上数学课了,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迅速,观察,判断,凑正。
第二阶段:紧扣教材,观察题目,寓教于乐,在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后,我有穿插给学生能教了一些 1---20 的平方数,如: 1 0 × 10=100,1 1 × 11=121,1 2 × 12=144,1 3 × 13=16 9 …… 学生饶有兴趣,且记忆深刻,在学完中间有零的除法后,我设计 20 道题的卡片,如: 40 2 ÷ 2=201,50 5 ÷ 5=101,603 ÷3 =201 …… 在学完估算后我也设计一些卡片,如: 689+201=890,可把 689 看做 690,201 看做 200,690+200 等于 890,又如,798+123=++ 把 798 看做 800 加 123 等于 923,再减去多看的 2,等于 921,这样心口合一,计算起来又快又准,这一阶段很重要,方法虽好,但学生却很难做到,他们往往是一拿到题,就开始做,认为没必要观察,认为观察浪费时间,但我们做老师的肯定有办法让学生快乐学习,乐于接受,我呢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不观察,一组观察用同样的题进行比赛,天天中午预备前十分钟和学生共同练,教师要做到勤提问,常提醒,这样学生就养成了习惯,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紧扣教材,每天 10---20 道,学什么练什么。
第三阶段: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训练,争取家长,共同配合。
阶段练习随着教学进度进行完了,这时一定要加强综合训练,我是这样做的,我根据全册书的内容利用两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块精心制作了四张口算卡,每张一百道题,争取家长共同配合加强综合训练,我们教学光凭老师埋头苦干还不行,要努力争取家长配合,重分利用他们的力量共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就明确提出,这学期的重点之一是让每个学生的口算方面能过关,因此,希望家长在家能坚持每天挤一定的时间陪孩子练练口算,家长的力量对老师而言是宝贵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就被我们所用。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班今年口算考试两次都是人均在 83 分以上。
总之,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用,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一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第四篇: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数组 王艳霞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老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就一年级计算而言,基本口算,尤其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新大纲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规律。”要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儿童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
1、在操作中揭示算理。
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先摆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算理,为学生理解记忆法则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明确算理,我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思想,通过同桌讨论,操作演示,在分、画、填、想、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凑十”的方法。
3、在类比中同化算理。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就可以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在教学时我不急于要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难点的变式练习。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3+8、4+7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3+7,15-5;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式容易错,例4+6与16-6;3+2与4+2。针对这些容易错的算式,我都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给小动物找家”、“放鞭炮”等视算、听算相结合。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心理学上说:“人们学习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它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纵观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呢?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
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小朋友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下一次我会写得更好,做得更快。”
4、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小朋友,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第五篇:教师随笔: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教师随笔: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是学生学习整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又极其广泛.学生是否掌握口算方法,直接影响着多位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能否计算正确、迅速。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我在口算教学中得出几点体会:
一、数形结合,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要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教师出示事先装备好的课件,小兔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在用手指头算一共有多少盒;有的学生在用摆小捧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学生操作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
第 1 页 什么办法能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了:即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盒中,第一盒就凑成十,然后再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一共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从讨论思考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通过这样先理解算理然后形成表象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才是真正达到熟练的掌握,并能真正灵活应用。
二、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般要求。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1)看:小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看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2)想:确定运算步骤。
第 2 页 3)算:一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4)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一个学生口算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没有大量的练习作为支撑,是绝对不现实的。练习口算的方法很多。一种可以用眼睛看,直接算出得数,这样比较枯燥,学生容易疲劳。另二种练习口算的方法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如:可以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练习。教师出示课件:在一颗苹果树上画满大苹果,每个苹果后面却藏着一道道口算题,让学生通过摘苹果,算对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也可以是准备几张小房子图片作为小动物的家,门上用数字标好房间的号码,每个学生手里拿一张小动物的图片,图片上印有一道口算题目,学生根据口算题目的答案为小动物找家,找对了的同学一样可以得到奖励;像这样的游戏还有帮邮递员送信、过河、找朋友、看看谁最快最准确等,这样的游戏非常受到学生喜爱,学生的积极性能极大地被激发出来,是一种很好
第 3 页 的练习口算的方法,但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只有针对性的练习才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适当指导是必要。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在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后,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题目,进而发展到用符号表示这些规律,如a-a=0,a+0=a,a-0=a…… 2018年1月16日
第 4 页